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力士一脸的担忧。

    李安思索片刻,开口道:“谣言止于智者,要想彻底击垮谣言,必须要树立正听,让老百姓都随时能听到真正的声音,这才是治本之法。”

    “让老百姓随时听到正确的声音,这该如何才好,总不能挨家挨户的告知吧!李侍郎到底有什么高招,不妨说出来。”

    高力士听说可以彻底制止流言的传播,心里很高兴,连忙问道。

    李安开口道:“这个办法,我早就想过了,只是纸张一直比较昂贵,产量也不高,所以就没有说出来,这其实就是报纸。”

    后世的报纸是很常见的东西,但大唐目前还不存在,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资源的短缺,在读书人受到重视的时代,纸张的销量很高,但产量是不高的,如此,自然就不能浪费了。

    而办报纸对纸张的消耗必然极大,这会进一步增加纸张的稀缺度,从而造成价格大幅上涨,增加贫困读书人的成本。

    “报纸,这是个什么东西?真的能彻底制止流言?”

    高力士一脸懵逼。

    “报纸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大规模发行的一种印刷物,内容可以是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可以是佳人才子写的文章,朝廷的政策也可以,另外,还能打广告。”

    李安开口介绍报纸的好处。

    高力士第一次听说报纸这种东西,自然很是不明白,这就要李安不停的解释,才能听懂一点,好在高力士的智商还是蛮高的,经过李安的一番解释,高力士已经完全搞懂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李侍郎,现在造纸已经用上机器了,产量比以往高了很多,纸张也便宜了,完全可以搞报纸印刷,洒家回去之后就跟陛下说说,李侍郎静候佳音。”

    高力士心情大好,他已经完全认可了报纸这种东西,并觉得的确可以起到阻止流言传播的作用。

    而李安之所以提出搞报纸行业,主要还是因为条件已经成熟了,纸张的产量和成本都低了很多,完全具备了大搞报刊业的条件,而关于报刊业的发展,李安也经过了细致的思索和市场调查,完全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唐报() 
在灞水边呆了两个时辰,李安钓了三十多尾鱼,而且,都是个头比较大的鱼,单尾重量至少在十两以上,是做菜的好原料。

    返回别院之后,李安便让府邸的婢女,将这些新鲜的鱼儿全部炖了,今晚,他要吃全鱼大餐,换换胃口。

    仆人们都在辛苦的做菜,李安则在思考如何设计版面,一份报纸搞多少版面合适,价格如何制定,是采用活字印刷,还是采用蜡纸油印。

    活字印刷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蜡纸油印的技术才刚刚起步,懂得具体操作的人只有李安一人而已。

    但活字印刷的成本较高,单个字比较大,一张很大的纸也印刷不了多少内容,而蜡纸印刷则可以书写的很小很小,只要能看见认识就行,一个活字印刷的大小起码能写出四个蜡字。

    在蜡纸上写字需要专用的铁板底座和针尖一样的铁笔,用毛笔写字所有读书人都会,但用铁笔写字,就没有什么人会了,而李安却是这方面的行家,用起铁笔来,比用毛笔顺溜多了。

    思来想去,李安决定采用最新技术,也就是蜡纸印刷技术,彻底否决活字印刷这种已经落后的技术。

    而关于报刊业,李安决定由自己亲自组建,归属于朝廷,名称可让皇帝赐下,也可以由自己建议,皇帝同意就行。

    版面问题也很好解决,最好的版面要刊登最为重要的政治性内容,比如皇帝要对子民说的话,次一点的位置,可刊登皇子大臣们发表的内容,说说工作心得,表表忠心啥的都可以,副版则可以写一点诗词,奇闻异事,以及小说等有趣的内容。

    而对折报纸的中间可留下广告的位置,所有商人都可以在中间位置打上广告,介绍自己的产品,以及店铺的位置,甚至是产品的价格,亲人找不到了,还可以登载寻人启事啥的。

    总之,李安所要办起来的报刊业,将与后世的报纸差不多,先搞几张纸一份的,待生意好了,再逐步增加单份报纸的分量,发行的分数也可以逐步增加,以让更多的百姓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报纸的内容。

    诗歌方面,李安是写不出来的,剽窃前人的成果也没有多大的意思,不过,大唐会写诗的人才大有人在,让他们署名写诗发表,就算分文不取,他们也是很乐意的,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名气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什么能比发表诗词更能增加名气。

    当然,李安不会真的不给稿费,只要诗词写的够好,就会给一点稿费,也算的上是辛苦费了。

    像李白这种动不动就没钱花的穷书生,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养活自己,实在是一种社会的遗憾,而有了报刊业之后,可以直接向这位大诗人约稿,按照数量和质量给稿费,如此,李白这样的穷才子的日子就会好很多,至少,绝对不会为三餐果腹发愁了。

    至于小说方面,也只有李安亲自出手了,大唐这个时代的人,都还没有开窍呢?指望他们写小说实在是不现实,而李安前世看了那么多的小说,随便剽窃几本,那是小意思的。

    京城发生的奇闻异事,主要就是市井和青楼这些人多的地方,多派几个人去收集就可以了,收集消息的人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是造谣,要严惩不贷的,而这些人也可以得到一笔稿费,同样是辛苦费的性质。

    至于皇帝和大臣们写的各种稿子,同样也要按照质量和数量给予稿费鼓励,尽管对于这些大人物而言,这些微不足道的稿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改给还是要给的,规矩是不能破的。

    总之,报纸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要给创作者稿费的,而唯一剩下的中间部位的广告,则是完全不用负稿费的,而且,还要向投稿的人,收取高额的广告费用,以补贴大部分需要负稿费的部分。

    按照李安的设想,只要有人打广告,广告所收取的费用绝对远远超过其他版面的稿费,是稳赚不赔的,况且,报纸也不是免费赠送的,也是要按照纸张和印刷成本,收取一定费用的,但价格绝对不贵,一般人绝对能够买得起,这样,才有利于报纸的普及。

    “夫君,在想什么呢?想的这么入神。”

    颜如玉走到李安身旁,关怀的问。

    “是如玉啊!为夫在想办报纸的事情。”

    李安有些伤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小。

    “报纸?什么是报纸,从来没有听说过。”

    颜如玉一脸好奇的问。

    李安不想解释的太细致,大概的说了一番,也不管颜如玉有没有听懂,便不再说话,反正解释太多也没用,待报纸发行出来了,颜如玉自然也就懂了。

    晚上是鲜嫩的全鱼宴,清蒸鱼,水煮鱼,红烧鱼等等,全都端上来餐桌,香味弥漫在整个房内。

    这些都是李安亲自钓的鱼儿,所以,吃起来非常的可口,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味道自然大不一样。

    “阿郎,宫里来人了,让阿郎立即进宫面圣。”

    李安正吃的好好的,突然宫里就传来了消息。

    不用说,一定是高力士听了自己的话,晚上跟皇帝说了,而李隆基这货听了之后,觉得办报纸却是挺不错的,便来了兴趣,这才让李安连夜进宫,将事情解释清楚。

    “夫君,陛下这么晚了让您进宫,能是什么事情呢?”

    “要不要吃完再去。”

    李安起身道:“你们先吃吧!陛下一定是为了报纸的事情,为夫去去就回。”

    跟随小太监很快就进了宫,并前往皇帝的寝宫。

    “陛下。”

    “来人,赐坐。”

    李安轻轻坐下,问道:“陛下这么晚召见微臣,是为了报纸的事情吧!”

    “没错,朕已经对报纸略有所闻,不过,朕还想听听更细节的东西。”

    李隆基开口要求道。

    李安连忙开口,将有关报纸的详细信息说了一遍,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说了出来,包括稿费与广告等细节。

    “如此说来,朕也可以拿稿费了,这倒是有趣的很。”

    李隆基觉得挺有趣,自己随便写点东西,居然可以换钱。

    “陛下,报纸必须有一个响亮的名称,陛下给赐一个名字吧!”

    李安开口要求。

    李隆基想了一下,说道:“这是大唐第一份报纸,不如就叫大唐报吧!这个名字够响亮。”

    “是,陛下,这个名字的确很响亮,那就叫大唐报了,微臣愿意做大唐报的主编,一定全力办好此报,为陛下分忧。”

    李安毛遂自荐,要求担任主编的重任。

    “好,既然李侍郎有此心,那就交给李侍郎负责,需要什么只管跟朕提。”

    李隆基大方的答应了。

    “谢陛下。”

    李安想了一下,说道:“陛下,大唐报刚开始办,还不够成熟,不如先三天一期,先看看市场上的反应再做以后的打算,第一期后日一早就可以推出了,报纸刚刚出现,估计认可的人不多,可以先免费一段时间,然后再收费。”

    李隆基连连点头,开口道:“李侍郎说的对,先免费招揽读者,然后在收费,后日一早推出第一期,这来得及吗?”

    “只要陛下明日能写好澄清谣言的稿子,微臣就可以保证在后日一早发行报纸。”

    李安认真的说道。

    “好,朕答应你,明日会将澄清谣言的稿子送到你的手里,要放在报纸最显眼的位置,还有,别忘了朕的稿费。”

    李隆基笑着说。

    “陛下放心,您的稿费微臣可万万不敢留,呵呵!”

    “好了,耽误李侍郎时间了,回去吧!”

    李安想了一下,开口道:“陛下,微臣还想去看看庆王他们,让他们也写一点稿子,不知陛下觉得如何。”

    李隆基闻言,心里非常的赞同,他很想看看自己的儿子们能写出什么样的稿子,心里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个父亲的。

    “好,就这么办,来人啊!带李侍郎去见庆王他们。”

    李隆基下达了旨意。

    一名小太监在前方领路,李安在后面跟着。

    庆王几人居住的地方,与太子居住的位置相隔不远,不过,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并不会时常来往,见了面最多寒暄几句,显得非常生分。

    “庆王,李侍郎来了。”

    小太监轻声提醒。

    “微臣见过庆王殿下。”

    李潭微微转身看向李安,眼角仿佛苍老了许多,显得没有什么精神,显然,被软禁在宫中之后,他的心里有些不安,睡眠质量自然也就跟着不太好了。

    “李侍郎此来是为了何事?”

    李潭一脸的意外,他与李安并无交情,他实在搞不懂李安跑来找他,能有什么事情。

    李安连忙解释了来意,并向李潭约稿,让他写自己的父亲,抒发自己内心的最真实感想,以及刺客的嫁祸问题。

    李潭听了半天,总算明白了李安的意图,他对李安的想法非常赞同,并答应了李安的约稿要求。

    随后,李安又去见了其它几位皇子,依次提出了约稿的要求,但要求是有字数限制的,字数太多可不行,否则,报纸都被他们几个填满了,别的内容就要受到压缩了。

    出宫之后,李安本想再去拜访极为皇子,但想想觉得还是算了吧!六位皇子的稿子,估计要占用很多版面了,不能再多了。

    另外,关于组建报社,李安要物色合适的人选,若是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做,那岂不要累死人了。

    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这个技术必须要交给别人,否则,那么多的内容全让自己一个人去写,那还不要把人累死。

    好在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并不难,很容易就能学会,只要是识字的读书人,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刚开始的几期,李安可以自己刻字,后期完全交给别人。

    至于版面的设计和内容的搜集,则需要专门的人才去办,李安现在的角色是主编,还需要数量众多的副主编帮忙,而这就是需要招揽人才。

    李白很有水平,不但可以向他约稿,还可以招募他过来做副主编,负责报纸的修订和更改,反正这小子穷的很。

    只是以李太白这种纵情山水的个性,只怕干不了多久就会撂挑子不干,唯一的挽留方式,就是大量的休假时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需要上班二十天即可,自己可只有安排休假旅游的时间,反正现在很多地方都通火车了,外出旅游也是方便的很。

    除了李白这位诗仙,杜甫这位诗圣也是很不错的人选,杜甫的性格比李白靠谱的多,虽然杜甫也非常喜欢旅游,但对枯燥工作的忍耐力绝对比李白要强很多,让杜甫负责副主编的工作,偶尔写点稿件什么的,还是很不错的。

    回到别院之后,李安躺在榻上,思考还有那些大才可以招揽,以便将自己的大唐报办的有声有色,博得广大读者的好感。

    第二日一早,李安连研发中心也不去了,直接贴出告示,招揽报社所需的各种人才,包括苦力在内,一共招揽一百多人。

    在给出不错待遇的情况下,招揽工作进展的非常快,人员逐步到位,而报社的地方就在研发中心的边上,是临时搭建的一处院落,占地只有五六亩,但足够使用了。

    印刷需要的机器和纸张油墨等物资,很快就准备好了,唯一需要的就是内容,而内容需要到晚上的时候才能完全准备好,也就是说,李安要熬夜刻字,报纸要连夜印刷,以在第二日一早打入京城的市场,让老百姓看到第一份新鲜出炉的报纸。

    皇帝与诸皇子的稿件还没有到,李安坐在桌案上,开始雕刻自己剽窃的一部著名小说,射雕英雄传。

    这部小说在后世极其受欢迎,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放在大唐估计也同样会受到极大的欢迎,而采用连载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增加报纸的销量。

第四百七十七章 报纸发行() 
李安花费了小半个时辰,将经过精简的射雕第一回写完了,之所以精简内容,一是因为李安记住的内容不够全面,二是为了节约纸张,若是将原本全部默写一遍,则第一回就要占用大量的纸张,报纸的分量就太足了,而且,小说写得太过于啰嗦,也让人难以带入,不利于培养阅读兴趣,精简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王道。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自然是最经典的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另外,李安还为自己掌握的产业打了广告,以增加产品的销量。

    至于广告的花费,李安觉得用自己写的小说就可以抵消了,毕竟,这是一部后世极受欢迎的大作,单回稿费自然要高一些了,抵消广告费完全可以理解。

    为了让读者明白自己的广告产品,除了文字介绍之外,李安还在蜡纸上刻画了不少图形,让读者能够更直观的看懂广告。

    在房间内,不仅李安一人在忙碌,还有多名文人在学习用铁针笔写字,对于李安来说极为容易的写字方法,在这些文人眼中却颇为不易,他们已经习惯用毛笔写字了,而毛笔的握笔姿势与铁笔完全不同,这些文人要想学好这门手艺,还得从头开始。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有一定水平的文人,而且,全部都是智商不低的成年人,学习的进度还是非常不错的,李安只是让他们看着自己书写,并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指导,而这些人居然通过细致的观察,很快了解了用铁笔写字的一些窍门,虽然写出来的字迹很不好看,就像刚刚学会写字的小学生,但至少勉强会用铁笔了,日后,只要多加练习便可以写出比李安还漂亮的文字。

    忙完自己的版面,李安起身舒了个懒腰,并检查几名文人的练习情况。

    “不行,不行,你们写的太难看了,还要多加练习才行,记住,用铁笔写字与用毛笔写字完全不同,握笔的姿势很重要,一定要按照本官要求的去做,说你呢?握笔姿势不对,要这样。”

    李安成了教孩子的老师了,一点一滴的教这些文人在蜡纸上刻字,为了日后省力,为了大唐的新闻业,李安的这点付出是绝对值得的。

    “李侍郎,李太白,杜子美几人已经来了,他们答应加入大唐报社。”

    一名小吏前来汇报。

    “哈哈!那真是太好了,大唐最优秀的文人尽入我大唐报社也,走,去看看他们。”

    李安招揽到第一批人才,心情大为高兴,只要有了这第一批人才,下面的工作便容易开展了。

    “呦,太白叔,子美叔,你们都来啦!日后大唐报就要靠你们了。”

    李安一件李白,杜甫,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不敢当,敢问李侍郎,我们具体负责什么工作,俸禄多少?”

    杜甫最近手头有点紧,对俸禄比较关心。

    李白倒是显得比较坦然,完全不把李安当领导,踱着步子在房间内来回的观赏。

    李安笑着解释道:“二位叔父将担任副主编的职位,品秩从六品上阶,与别的同官位官员的俸禄是一样的,至于负责的工作,慢慢的你们就知道了,初来乍到,还是先熟悉一下环境吧!工作方面不用着急。”

    “从六品上阶,不错,真的不错啊!”

    李白闻言,心里大为高兴,一得意就说了出来,杜甫也是一脸的满足感,在京城呆了这么久,什么办法都用上了,始终无法得到朝廷的重用,以至于吃饭都成问题了,眼下突然遇到这么好的差事,心里的喜悦无需赘言。

    看着李白与杜甫一脸高兴和满足的表情,李安心里也跟着高兴,并将刚刚刻好的蜡纸拿了出来,让他们见识一下。

    “李侍郎,这是什么东西?”

    杜甫认真的问。

    “这便是蜡纸,日后印刷报纸全靠它了,来,我们现在就试一试。”

    李安解释了一句,将刻好的蜡纸放入模板中,然后轻轻放下,最后用一个沾满油墨的圆柱形滚筒,在蜡纸上方滚了一趟。

    “好了,已经印好一面了。”

    李安将模板掀起,下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