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点了点头,大声道:“算了,暂且放过这些狂徒,来人呢?”

    “陛下有何吩咐?”

    “衣服,没看见朕和贵妃浑身湿透吗?”

    李隆基愤怒的吼道。

    其实,现在所有人都是浑身湿透,后面车厢的所有人,见皇帝车厢落水,没一个敢不下水营救的,即便是只能帮倒忙也必须下水,甚至为此都白白淹死了好几人。

    “陛下恕罪,衣服都泡在水里了,末将这就让人生火,为陛下驱寒。”

    侍卫统领无奈,现在所有人的衣服都是湿透的,没有办法给皇帝找来干净的衣服,只能生火将衣服烤干。

    李隆基很无奈,现在没有干衣服,他也是没辙,就算是皇帝,是九五之尊也是无用。

第四百六十七章 思索() 
李隆基登基这么多年,也经历了很多事情,挫败了很多阴谋,但如此次这样狼狈的,还是第一次,不但龙袍湿透,而且,还在污秽的恭房躲了那么久,这要是传出去,他的老脸还往哪里放。

    稳定心神之后,李隆基开始思索,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居然敢行刺他,若是将背后的人揪出来,一定将其碎尸万段。

    “活捉的两名刺客呢?朕要亲自审问。”

    “陛下,这两名刺客伤势过重,已经晕过去了,不过,末将可以肯定,这些刺客都是吐蕃人。”

    侍卫统领肯定的回答。

    “哼,该死的吐蕃人,朕宽宏大量,为他们免除大半徭役,他们居然敢行刺朕,真是狼心狗肺。”

    李隆基大怒不已,心里恨不得把吐蕃人全给宰了,一解心头之恨。

    有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族人被征服了,怎么可能真心实意的顺从,就算融合一百年也未必能够融入,尤其是吐蕃这种民族,与大唐隔着千山万水,生活习俗和联系都不够多,就更不容易臣服了,暂时的臣服只是力量不足,但吐蕃百姓的心里,肯定不忠于大唐,除非大唐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好处,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大部分人能够享受并入大唐的红利才有可能慢慢融入。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当以路人报之,人都爱追求自身的利益,利益受到侵害就会扎刺,利益有了保障则会支持统治者,至于统治者是否为本族,则根本就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比如后世天朝,所有人数少的民族都可以在高考中加分,获得更多的权益,如此,虽然他们是被统治民族,但也是能够融入这个国家的。

    而大唐虽然也不歧视周边的民族,展现了很宽容的态度,但这些民族仍然属于二等公民,地位永远都低人一等,尤其是新归附的民族,离心力是很大的。

    在没有完全收服某些民族之前,必须始终保持强大的威慑,一旦国力衰弱,这些归附的民族会很快分离,让帝国崩溃。

    从京城增援的兵马很快就抵达了事发地点,并将周围方圆十里的范围都封锁了,然后逐步排查刺客的行踪。

    换上干净的衣衫之后,李隆基下令回京,现在的他已经彻底没有心情去华清宫泡澡了,他要返回皇宫,下令彻查此事,直到将刺客背后的势力连根拔起。

    皇帝遇刺可不是小事,传播的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才一个时辰不到,整个京城的老百姓几乎全都知道了,并在街头巷尾谈论了起来。

    一听说被杀的刺客都是吐蕃人,大唐百姓们顿时怒了,大骂吐蕃人无耻,胆大妄为,甚至一些情绪比较激动的,直接跑去砸吐蕃商人开的店铺,让吐蕃商人损失惨重。

    当然,这种行为的本身是不太可取的,这会继续加重吐蕃人对大唐的敌视,从而让民族矛盾变得更加不可调和。

    但大唐百姓就是如此热血,谁敢不服就去打谁,管它是吐蕃还是其他的什么民族,犯大唐天威的都要教训。

    尽管几乎所有大唐百姓都知道皇帝遇刺的事情,但李安却还不清楚,因为研发中心相对比较封闭,外人一般不会进入,而各个部门和权贵听说此事,都忙着去皇宫表现忠心了,谁也想不到去通知李安。

    此时的皇宫里是乱作一团,一大群进宫的大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谈论这个话题,知道一些消息的,则在忙着给别人解惑,当然,更多的人在谈论刺杀背后的各种可能。

    得知皇帝安只是受了点惊吓,外加一些不太严重瘀伤,众人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只要皇帝没有大碍,就会一切如旧,大唐暂时不会发生很大的权利变动,他们也可以安稳的过日子。

    “陛下此行,突然遭到刺客袭击,若非侍卫拼死杀敌,后果不堪设想。”

    “是啊!听说刺客埋伏在一座桥下,在陛下经过的时候,突然破坏铁轨,让陛下的车厢落入河中。”

    “奇怪,陛下出行,专列前方皆有护卫车开道,怎么就没有发现刺客的踪影呢?”

    “都说了,是刺客在护卫车通过之后,突然从桥下冒出来的。”

    “听说为了让火车脱轨,好几名刺客直接卧轨,被火车的铁轮子碾的粉身碎骨。”

    “不可能,人的血肉之躯如何能阻挡火车的前行,是刺客用铁轨横放在铁轨上,才导致的火车脱轨。”

    “听说刺客足有五十人,活捉二人,当场被侍卫斩杀三十二人,还有十多人跑掉了,侍卫统领担心是调虎离山,并没有立即发起追击。”

    “这些刺客听说都是吐蕃人,看来是吐蕃人在背后捣鬼。”

    “吐蕃归附不久,赞普还被软禁在京城,看来一定是忠心赞普的吐蕃贵族谋划的。”

    “真是贼心不死啊!我大唐如今如日中天,吐蕃根本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他们这是自寻死路。”

    “还好陛下无碍,这真是老天保佑啊!”

    “陛下被行刺,这可不是小事情,护卫保护不周,怕是难辞其咎啊!”

    “是啊!万幸陛下无碍,听说护卫死了二十多人,宫女和太监也死了十几人,现场一片狼藉,受伤的就更多了。”

    “陛下无大碍就好,其它的损失都无关紧要。”

    “对对对,只要陛下无碍就万幸。”

    众大臣小声的谈论着。

    “都小点声,右相来了,右相来了。”

    先前谈论正热烈的众臣,见李林甫匆匆赶来,连忙让开了一条道路。

    跟在李林甫后面的是杨钊,他一路上不停的点头哈腰,但表情倒是非常的严肃,毕竟,皇帝刚刚遇刺,即便并无大碍,作为大臣也绝对不能在公共场合喜笑颜开,否则,一旦被御史看到,是肯定要弹劾的。

    “诸位都来啦!陛下如何了。”

    李林甫难得严肃的发问,平时都是笑眯眯的,这一次,连他也不敢张嘴发笑了。

    “右相,陛下并无大碍,听刚出来的御医说,只是普通的瘀伤和些许惊吓,这会儿,御医们正给陛下进行细致的诊查。”

    “哦,陛下无碍就好,谢天谢地啊!”

    李林甫祈祷道。

    “何人如此大胆,居然敢行刺陛下,抓住之后一定要严加惩处。”

    杨钊在一旁气愤的斥道。

    “杨太府,刺客都是吐蕃人,估计是吐蕃人想复国了。”

    一名大臣回答道。

    “吐蕃人想复国,真是痴心妄想,陛下英明神武,岂会让他们得逞。”

    杨钊在任何地方都不忘拍马屁。

    李林甫蹙了蹙眉头,看向杨钊和众大臣,嘴角抽了一下,疑惑道:“吐蕃人试先在桥下埋伏,并巧妙的放过开道的火车,准确的将陛下的专列掀翻,这是蓄谋已久啊!可这些吐蕃人如何得知陛下的行踪的。”

    “右相高明,陛下的行踪都是机密,吐蕃人不可能提前知晓,并做好万全的准备,一定是有人给吐蕃刺客通风报信,这才让他们有机会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宫中一定有内鬼啊!”

    杨钊立马反应过来,并拍了李林甫的马屁。

    “是啊!右相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宫中一定有人提前走露了陛下的行踪。”

    “是啊!是啊!宫中居然有奸细。”

    所有大臣都惊呆了,他们一时忙着讨论遇刺事件,居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细节,而此时,他们也终于明白,这一次行刺,不是简单的吐蕃贵族想要复国,大唐内部也有人不忠,与吐蕃贵族合谋了。

    但究竟是何人与吐蕃贵族合谋了,所有人都无法肯定,也不敢胡乱猜测,这是官场的大忌,是说不得的。

    在众官员的前方,太子和众皇子皇孙们,也全都在紫宸殿外等候,他们原本打算进去照顾李隆基,但李隆基已经下旨,让所有人都在外面等着,所有人他都不见。

    因为这个聪明睿智的皇帝,早就想到了李林甫刚才想到的问题,他知道自己的这些皇子和大臣们,极有可能有人与吐蕃人勾结了,否则,他的行踪不可能泄露出去,而到底是何人想要杀他,他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在想出一个思路之前,他不想让任何人打扰他的思路。

    在御医诊查完毕之后,李隆基在偏殿简单的洗了个澡,再一次换了另一套干净的衣衫,在回宫之前,他已经换过一次了,但当时条件紧迫,处理的并不够好,所以,回宫之后,他又一次洗了一遍,这才感觉舒服。

    身上因为火车翻滚造成的瘀伤并不算严重,只要不去触碰就没有什么感觉,但碰了之后会感觉很是疼痛。

    李隆基独自坐在龙椅上,单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在思索自己身边的人,包括宫女太监,后宫嫔妃,还有皇子和大臣。

    他在思考到底何人会背叛自己,将自己的行踪告诉刺客,到底是谁要跟刺客联合,欲治他与死地,万一他真的驾崩了,何人会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些都是他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他才能够分析出,到底何人才是内鬼。

    可让他怀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有人都有可能背叛他,这让他一时间找不到头绪。

    按道理,皇帝只要驾崩,太子该顺利的登基称帝,如此一来,他被刺客斩杀,最大的获益者,应该就是大唐太子,他的好儿子了。

    不过,他的好儿子一直在他的严密监视之下,不可能有任何不轨的行动能脱离他的掌控。

    难道负责监视的人,被他的儿子买通了,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但可能性并不算大,不能因为猜测而定罪。

    庆王李潭和其它几个皇子,也是有可能因为怨恨,与吐蕃刺客勾结的,可万一自己驾崩,能够登基的是太子,这又有些说不过去,可若是他们与宫中太监大臣们勾结,突然弄个遗诏出来,倒也是可以夺位登基的。

    至于遗诏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实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掌权的大臣们全力拥护,大批的墙头草们就会跟进,从而造成既成事实。

    要知道他当初就是凭借兵变,支持自己的父亲登上帝位的,同时,又凭借自己的众多支持者,让大哥主动放弃太子之位,甚至连他的父亲,都提前退休做了太上皇,让他这个太子登基为帝了。

    关于权利方面的事情,李隆基绝对是宗师级别的,所以,他懂得比别人多很多,也透彻很多。

    另外,对于那些天天表忠心的大臣,他也并不是完全信任的,这些大臣忠于自己,是因为自己拥有权势,可以给他们身份和地位,万一自己的儿子给这些大臣更高的许诺,这些人会不会背叛自己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他搞了个十王宅和百孙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子孙们结交朝中权贵的机会,但完全杜绝是不太可能的,总不能将自己的儿孙当成囚犯吧!

    “大家,皇子和大臣们都在外面等着呢?要不要宣他们进来。”

    高力士见皇帝沉思发呆,开口提醒道。

    这一次去华清宫,高力士因为身体略有不适,并没有随行,结果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的心里其实非常的不安。

    他天天伺候着都没事,没有跟着上火车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而皇帝要去华清宫的事情,他是知情的,所以,他也是有很大嫌疑的,心里自然也比较忐忑和不安,他真后悔没有上车,即便淹死在水中,他也心甘情愿。

    但越是如此,他越不能逃避,他必须积极的站在皇帝面前,一旦皇帝问什么,他也好开口解释,这么多年的主仆感情,他相信没有那么容易破裂。

    李隆基眼皮子抬了一下,看着高力士,招了招手,开口道:“小高,过来。”

    作为皇帝,想怎么称呼别人都可以,而称呼小高的时候,就显得亲切多了。

第四百六十八章 话题突变() 
高力士已经好多年没有听到小高这个称呼了,虽然这个名称很随意,但这是年轻的时候,李隆基对他的常用称呼。

    那个时候,李隆基还没有掌握大唐帝国的权利,身上也没有多少帝王的架势,对他就像朋友一样,后来登基了,也没有忘记他,给了他莫大的权势,以作为回报。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的工夫,他们都已经是头发斑白的老人了,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情,高力士严重噙着泪水。

    “大家,奴婢……”

    高力士一激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好了,小高,朕与你是多年的老伙伴了,朕就算怀疑所有人,也不会怀疑你的,你对朕的忠心,在整个大唐,没有人能比得上,朕对你的信任胜过所有人。”

    李隆基早已猜透高力士的心里,连忙出口安慰。

    “大家,奴婢没能在您遇刺的时候,呆在您的身边,奴婢心里难过。”

    高力士真情流露,哭的稀里哗啦。

    “别哭了,朕这不是好好的吗?”

    李隆基顿了顿,看向外面,开口道:“小高啊!去外面看看情况,回来告诉朕。”

    “是,大家。”

    高力士擦了擦眼泪,走出紫宸殿,没过多久就回来了。

    “如何了,该来的都来了吧!”

    李隆基开口询问。

    “大家,基本上都到齐了,诸王和皇孙,只有寿王不在,五品以上的大臣,李侍郎没到。”

    高力士虽然只是随意的瞟了几眼,但所有的情况,基本上都摸清了,甚至,连每个皇子皇孙和大臣们的眼神都记下了。

    李隆基沉吟片刻,开口道:“李侍郎在忙着研发飞机,可能还不知道,况且,就他那性子,也不在乎表忠心,不来也罢,寿王整日烧香念佛,一定呆在寺庙里,消息穿的很快,京城内外的百姓很快就能知道,但寺庙却是个例外,老百姓不会跑到寺庙里谈论朕遇刺的事情。”

    “大家说的是,他们在外面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只要看到陛下安然无恙,就可以放心了。”

    高力士点头道。

    “不急,就让他们多等一会吧!”

    李隆基说完如老僧入定一般,闭目养神起来了。

    他仍然在思考内奸的问题,同时,也派出一些心腹,暗中观察皇子皇孙和大臣们的反应,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有什么表情,是害怕,担心,还是窃喜。

    “小高。”

    “大家,有何吩咐。”

    “派人去告诉寿王,还有李侍郎,让他们知道此事就行。”

    李隆基下旨道。

    “是,大家。”

    紫宸殿的外面,众皇子和大臣们仍然在热烈的讨论着,不过,有些年纪大一些的,已经感受到疲惫了,站一个多时辰怎么可能不累,但他们是来表忠心的,没有亲眼看到皇帝安然无恙,说什么,他们也不能随便离开。

    李林甫的身体有些不太好,毕竟年纪大了,所以,站了一段时间,额头都冒汗了,还有几位老臣,也是额头汗珠直流。

    不过,除非直接晕倒,否则,他们是不可以坐下休息的,皇帝都遇刺了,他们只能表现出焦急和关心,怎么可以像个老爷似的坐在那里休息呢?

    而谈论到最后,众人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内奸的问题了,而谈论内奸的时候,他们的声音无一例外的都降低了许多,生怕被远处的人听到了,只有关系较好的官员,才会谈论内奸的问题,不过,没有人敢随意猜测某人,以免授人以柄。

    在兴国寺的禅房里,李瑁在闭目养神,他现在的心情肯定是很糟糕的,杨玉环和李隆基结伴去华清宫泡温泉,他自然是知晓的,如此,他的心情自然不用赘述,若不用佛性压制一下,他的心情真的会崩溃。

    “寿王殿下,宫里来人了。”

    “让他进来。”

    李瑁面无表情的回答。

    “奴婢见过寿王殿下。”

    “嗯。”

    李瑁懒得问,只是嗯了一声。

    “寿王殿下,陛下今日出行,遭遇刺客偷袭,御用专列落入河中,五十名刺客突袭陛下……”

    李瑁闻言猛的一愣,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前几日找过他的吐蕃人扎西赞,当时扎西赞就夸下海口,要行刺皇帝,他还不当回事,没想到还真的去做了,造成的后果还挺可观。

    他心里对他的父皇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了,当然不会痛心,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淡淡的开口问道:“陛下真的没有大碍。”

    “陛下只是受了瘀伤和惊吓,太医说只需静养几日便可,寿王殿下不必担心。”

    李瑁点了点头:“知道了。”

    小太监转身欲走,顿了一下,回头道:“寿王殿下,众皇子都在宫里,就差您一个了。”

    “嗯。”

    李瑁并没有去皇宫的打算,就连回应都很勉强,他并不在乎自己父亲的生死,也不在乎被轻视,他已经够被轻视的了,完全没有必要去表忠心。

    至于会不会遭到怀疑,他也不在乎了,况且,就以他父亲的德性,就算装的再好,也是有可能遭到怀疑的,他并没有参与刺杀事件,他问心无愧。

    研发中心的办公室内,李安正在看下面送上来的汇报,飞机的研发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机翼的设计已经彻底完成,马上就要开始制造了。

    发动机和螺旋桨比较麻烦,还需要慢慢研究才行,至于资金问题,是一点都不缺。

    “李侍郎,宫里来人了。”

    “哦,宫里来人了,会是什么事呢?”

    李安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