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脱离大唐帝国的统治,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根据后世西方列强的经验,凡是殖民美洲的领土,最终全都独立了,而让这些殖民地获得独立的原因,无非就是利益和控制的问题,利益的压榨让殖民地的商人和百姓非常的不满,纷纷要求独立,以取得更大的利益,而控制的薄弱,一是因为距离实在太远,控制远方的土地非常不容易,二是因为西方强国太多,这些强国之间经常爆发冲突,从而互相削弱实力,互相牵制,一步步的让殖民地坐收渔翁之利,甚至公开支持对方殖民地获得独立,以取得打击对方国家的目的。

    不过,大唐帝国是目前天下最强大的帝国,在大唐帝国的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强国有能力前往美洲,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有实力挑战大唐,吐蕃帝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挑战大唐帝国,最终的下场就是被大唐帝国所吞并,吐蕃赞普也沦为被软禁的对象,也就是说,只要大唐帝国内部不发生动乱,对美洲土地的控制就不会减弱,美洲就不会从大唐帝国分裂出去。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最先进和最重要的科研机构,要全部放在大唐的核心领地,尤其是最高科技的东西,必须在京城附近,大型蒸汽海船的造船厂,也要全部放在大唐的核心领土,美洲最多只能建立修船厂,以修理从大唐开往美洲的各种船舶,这样,美洲就不具备独立发展重要工业设备的能力,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对抗大唐朝廷,从而永远成为大唐的海外领土。

    李隆基早就下定决心,要在美洲建立三座城池,以一步步控制美洲的土地,让大唐获得更大的土地和更加富饶的资源,造福子孙后代,此刻,李安开口表示全力支持,李隆基当然大为高兴,并彻底下令了决心。

    而李隆基作为皇帝,却要取得李安的支持,自然是因为殖民美洲,必须有李安的大力支持,若要更好的控制美洲,让美洲与大唐之间,来往的更加频繁,就必须有更加先进的远洋船舶,而这一切都需要李安牵头去研发,别人都是无法胜任这个重要任务的。

    “朕打算派遣一万兵马去美洲,另外,让他们的家眷一同过去,如此,至少也有七八万人,四十艘大型蒸汽海船,似乎是少了一些。”

    李隆基下定决心之后,又突然觉得蒸汽海船数量不足,以八万人为标准,四十艘大型蒸汽海船,每一艘蒸汽海船要容纳两千人,这个数字是非常高的,李隆基并没有亲眼见到大型蒸汽海船,不过,一想到一艘船内要安置两千人马,他就觉得有些太拥挤了。

    “陛下不必担忧,以目前一艘大型蒸汽海船的面积,容纳两千人是毫无问题的,只是需要对船舱进行改进,如此,才能让人在里面住的舒服。”

    李安连忙开口,告诉李隆基,大型蒸汽海船是能够容纳两千人的,让李隆基尽管放心。

    “一艘海船真的能够容纳两千人?比一列火车的容量还大?”

    李隆基随口问道。

    “陛下,蒸汽海船可比火车大多了,而且,微臣日后还会研制更大型的蒸汽海船,甚至可以造出容纳万人的大型海船。”

    李安信誓旦旦的说道。

    只要具备造船的技术,多大的轮船都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后世的很多豪华游轮,都能容纳万人左右,这还是在照顾游客生活舒适性为基础的,若是少考虑一些舒适性,完全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就像后世贩卖黑人奴隶的时候,一艘并不算很大的海船,居然能够安置数千黑奴,当然,这样会造成黑奴的大量死亡。

    李安现在所研制出来的这种大型蒸汽海船,容纳两千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只不过,舒适性与后世的豪华游轮没有可比性,要差很多,毕竟,这些海船只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用来给人享受的,追求享受会严重限制船只原本所具备的各种功能。

    “海船居然有这么大?李侍郎要好好研究,待造出更大更好的海船的时候,朕还想去海外走走呢?”

    李隆基开口说道。

    作为皇帝,可以拥有整个天下,拥有一般人所不能拥有的东西,但做皇帝也有一个很头痛的问题,那就是人身非常的不自由,不是想去哪里就能够取哪里的,一切都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哪怕有丝毫的安全隐患,皇帝也不能前去,否则,皇帝一旦出现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而人一旦一直呆在一个地方,是会有烦闷感觉的,皇帝当然也不例外,毕竟,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也有七情六欲,当然也会感觉烦闷,要不然也不会大兴土木,建造高大的皇宫大殿和环境优美的行宫了。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最喜欢做的事情,不就是巡幸天下吗?即便阿房宫再大,也无法跟整个天下相比,后世辫子朝的皇帝,也非常喜欢巡幸天下,更在巡视的路上,修建了很多行宫。

    李隆基作为大唐皇帝,当然也非常喜欢四处走走了,多看看整个天下的景色,会让人的心情变得舒坦,后世旅游业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的生活条件好了,想要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了,而精神层面享受的一部分就是旅游业,旅游可以让人看到远方的景色,感受不同地区的风情,从而让人心胸开阔,心情开朗。

    温泉宫的风景虽然非常美,但看的多了,也就那么回事了,人都会腻的,所以,每次巡幸洛阳城,李隆基都会觉得非常兴奋,因为前往洛阳城的一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景色,而这些景色都是上一次没有看过的,毕竟,这一路有七八百里,他不可能去洛阳城一次,就将这所有的沿途景色全部看完,就算将这些景色全部看完,也未必能记得住,所以,总体上,还是有新鲜感的。

    而若是前往莱州,这一路上的景色就更多了,坐上海船出海巡游,甚至前往美洲逛逛,那感觉又不一样了。

    不过,在海洋船舶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李隆基是不能去美洲的,毕竟,美洲实在是太遥远了,来回一趟要好几个月,一旦京城发生什么变故,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把皇权看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李隆基,是不会放弃自己皇位的,自然也就不存在退休旅游一说,所以,李隆基最多只能在大唐的周边岛屿逛逛,去倭国感受一下岛国妹子的柔情,至于去美洲走走,那估计只能等下辈子了。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全力以赴的研究船舶技术,将来一定可以造出更大更快的海船,让陛下可以去海外走走,感受一下天下之大。”

    李安开口说道,作为大唐的重臣,他自然要全力以赴的搞研究,让大唐的造船事业变得越来越好,这对日后大唐控制整个世界至关重要。

    “朕等着这一天,很多年了,自从坐上龙椅,朕几乎都是在皇宫里渡过的,已经很久没有去过远一些的地方了,就更别提海外了,朕真的很想去海外走走,看看大海的波涛,希望这一天不会太久,如此,朕心足以。”

    李隆基突然生出退位旅游的思绪,不过,他根本放不下皇位,所以,他的这种思绪,不过是三分钟热度而已,李安是不会上当的。

    “陛下治理天下三十余年,呕心沥血,大唐也在蒸蒸日上,此皆陛下之功劳,如今,陛下该是享受生活,含饴弄孙的时候,不过,大唐的天下还需要陛下来掌控才行,这是我大唐蒸蒸日上的前提。”

    李安开口拍马屁,让李隆基高兴高兴。

    “哎!李侍郎说的是啊!朕也早就想要把这个天下交给太子了,只是,朕担心太子年轻,驾驭不了朝中的重臣,太子还需要多历练才行,这个天下还是要朕来操心,这是朕的责任,谁让朕是大唐皇帝呢?”

    李隆基仰头四十五度,摆出了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看上去颇为滑稽。

    虽然看上去好像是一片真心,但李安总感觉李隆基虚伪,若是想培养太子,让自己尽快退休养老,又怎么会处处防范太子,担心太子抢了自己的皇位,这是很明显的虚伪,李安才不会上当呢?

    “陛下为国忧心几十年,真是太辛苦了,世人都羡慕天子地位崇高,却不知天子需要操劳国事,不但非常辛苦,还不能随意所欲的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李安非常贴心的说道。

    “李侍郎说的是,朕贵为天子,也有很多无奈啊!好了,不说这些了,朕打算派遣一万将士和他们的家眷前往美洲,但朕不希望强迫,希望部分将士和家人能够自愿前往,李侍郎可有好的主意,能让将士们和家人心甘心愿的前往美洲。”

    李隆基开口问道,其实,他是有主意的,也与大臣们商议过了,只是因为他现在非常信任李安,所以,不论什么事情,都要询问李安,以获得李安的宝贵意见。

    “陛下,任何人追求的都是利益,就跟鼓励百姓前往吐蕃领地一样,陛下可给出承诺,抵达美洲之后,所有人,每人分给三百亩良田,前三年不收任何税赋,如此,必然会有很多将士和他们的家人踊跃报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李安给出了一个很普通,但却非常有效的意见,毕竟,人活着都在追求利益,只要朝廷给出足够多的利益,百姓们肯定会非常积极的前往美洲淘金,甚至在美洲定居下来,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李侍郎开出的条件比大臣们给出的还高,三百亩土地一人,是不是太多了,这么多的土地也忙不过来啊!”

    李隆基觉得李安太大方了,一出口就是每人三百亩,这都顶的上大唐的小贵族了。

    “陛下,不多,一点都不多,是美洲的土地太多了,按照美洲的土地面积,就算每人分到三万亩,也占不了多少土地,陛下何不大方一点,给第一批进入美洲的百姓更多的土地,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背井离乡的前往美洲讨生活。”

    李安开口说道。

    李隆基看了看眼前的地图,点头道:“李侍郎说的是,美洲土地如此广袤,每个百姓分三百亩土地,确实不算很多,三年免除一切租税,更是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另外,上次发现美洲的所有船员,每人奖励五百亩土地,让他们也把家人带去美洲去开拓吧!”

    “陛下圣明,微臣完全赞同,只要我大唐有数万人马进入美洲,要不了多少年,整个美洲都会处在我大唐的控制之下,到时候,美洲的很多名贵物产,都会成为我大唐的资产,我大唐会变得更加的强盛和富饶。”

    李安非常自豪的说道。

    随后,李安与李隆基开始畅想起来,主要就是畅想,随着大唐将士和百姓逐步进入美洲,美洲会变成什么模样,而大唐帝国在控制美洲之后,又会产生多大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如何处理与美洲土著的关系,是与他们结盟,还是将他们全部消灭,又或者将这些土著变成大唐百姓的奴隶,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黑人奴隶。

    当然,大唐要如何对待美洲的土著,完全取决于这些土著对大唐帝国的态度。

第四百二十五章 长江大桥() 
李安的想法与李隆基是一致的,只要美洲土著文明乖乖的臣服于大唐帝国,大唐帝国完全可以善待他们,利用他们土著的人力,为大唐帝国更好的建设美洲,若这些土著选择与大唐帝国相对抗,则必须要狠狠的对这些美洲土著进行打击,让他们明白与大唐帝国对抗是自取灭亡。

    大唐帝国最终的目标,是要将整个美洲大陆全部拿下,将大唐的国土面积扩大数倍,获得更多的物产和资源,这是大唐帝国的既定国策,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离开皇宫之后,李安开始重新部署研发中心的研发方向,重点研发海洋船舶和铁路系统,其它的项目全部靠后,以符合大唐帝国目前的既定政策,让大唐帝国可以发展的更加快速。

    只要肯投资,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是肯定会出成果的,很快,更加先进的火车头和更先进,可靠性更高的蒸汽轮机被研发出来。

    新型火车头的功率更大,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实现铁路系统的提速,而新的蒸汽轮机也更加大型化,可以提供更大的动力,并满足建造更大吨位海洋船舶的能力。

    这些新研发出来的科研项目,很快就进行了量产,而由于铁路和船舶的需求量太大,所以,老旧的型号并没有被淘汰,而是一直在继续使用。

    而就在科技研发的同时,从美洲带回来的各种作物,已经进入了收获的季节,皇帝亲自带领众大臣,前往皇家御用田地里,亲自验证李安所说的亩产万斤的红薯,到底能亩产多少。

    这些红薯和玉米等作物,都是种植在温室大棚里的,在天气热的时候,大棚的顶部都是完全敞开的,甚至,在日光特别强烈的时候,还要搭建遮阳棚,以减轻日光对植物的伤害。

    按照李安的估算,经过最精心照料的红薯,亩产就算达不到万斤,也差不了多少了,总之,产量肯定远远高于大唐目前的其它作物,甚至十几倍。

    “陛下,这些红薯分别经过不同的照顾,产量肯定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先去看看红薯,这个作物的产量是最高的。”

    李安开口建议,并带着李隆基前往种植红薯的区域。

    一走进红薯的种植区域,抬眼看到的,全是郁郁葱葱的红薯藤,看上去非常的漂亮,虽然已经到收获的季节了,红薯藤已经有所变老,没有春夏季节的葱翠,但仍旧非常不错,至少大部分仍旧是绿色的。

    皇帝与众大臣,一边看着这些郁郁葱葱的红薯藤,一边饶有兴致的讨论红薯的亩产,有的相信李安,觉得这些红薯肯定有亩产万斤的产量,但也有部分大臣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李安说的数据有些太夸张了,亩产万斤根本就不可能达到。

    总之,各种议论都有,不同的大臣有不同的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都在等着看结果,只有红薯全部收获上来,并称量重量,才能确定到底能亩产能达到多少。

    “这些红薯藤比刚栽种的时候多了很多,不知这下面是否真的能收获一亩万斤,开始吧!”

    李隆基坐在一处遮阳的比较舒适的位置,开口下令,让干活的人,立即开始收获红薯。

    由于红薯种了很多,而且,分为五种情况,照顾和施肥的等级不一样,所以,要分别进行收获,以搞清楚每一种种植条件,所能达到的产量。

    而收获的时候,当然是以产量最低的一种开始收获了。

    由于皇帝亲自莅临现场,所以,自然不能让皇帝久等,如此,干活的人就需要特别多才行。

    朝廷的农业技术官员,调拨了一百多人,现场进行收获红薯的行动,这一百人分成十组,每组十人,负责一分地的面积。

    人多就是力量大,一百多人分工合作,很快就将一亩地的红薯给收获完了,另外,为了防止遗漏,还有几十人在田地里翻土,并时不时的发现少量的红薯。

    “陛下,应该差不多了,田地里就算还有,也没有多少了。”

    李安开口说道,并示意皇帝下旨称重。

    李隆基点了点头,开口道:“好了,差不多了,开始称重吧!”

    皇帝一下令,农业部分的官员,开始对红薯进行称重。

    “陛下,一共三千五百斤,大丰收啊!”

    一名农业部门的官员,兴奋的说道。

    “三千五百斤,居然有这么多,而且还是照顾最少的。”

    “三千五百斤,这比小麦的产量高出十倍,果然是好东西啊!若是大唐的土地里都种上红薯,就再也不会发生饥荒了。”

    “可这红薯是湿重,这么多的红薯,该如何保存呢?搁久了会发生霉烂的。”

    众大臣一听红薯的产量,顿时觉得很高兴,但同时也担心红薯不好保存,时间一长就会霉烂。

    李安听到了这些大臣的谈话,并立即命人找一些外形好点的红薯,并清洗干净,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将红薯切成圆形的薄片,并开口道:“陛下,红薯容易霉烂,所以,若要进行长时间的保存,必须将其切成圆形的薄片,并放在阳光下晾晒,如此,三五年都不会发生霉烂,甚至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就是切成这样的薄片?如此一来,一百斤红薯晒成红薯干,还能剩下多少?”

    李隆基开口问道,关于红薯干,李安早就说过了,不过,他还是要多问一次。

    “陛下,一百斤新鲜的红薯,大约可以晒出二十四斤至二十六斤左右,平均起来二十五斤。”

    李安开口回答。

    关于新鲜的红薯能晾晒多少红薯干,李安是非常清楚的,在来到大唐之前,李安曾多次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在粮食匮乏的年代,红薯是所有家庭的主食,而关于红薯的相关知识,李安自然烂熟于心,甚至连红薯的种类都能搞得一清二楚。

    “一百斤新鲜的红薯可以晾晒二十五斤红薯干,如此,三千五百斤红薯就可以晾晒近千斤的红薯干,这份产量着实不少啊!比我大唐任何作物的产量都要高。而且,还是几乎没有照顾的一亩田地。”

    一名农业部门的官员,一脸兴奋的说道,所有的试验田都是他亲自负责照顾的,所以,关于每一亩地的情况,他是最清楚的,现如今,照顾最少的一亩贫瘠的土地,都能有三千五百斤的产量,那么,照顾好一些的田地,肯定能产出更高产量的红薯。

    李隆基对红薯的产量非常满意,并继续让人收获下一亩田地的红薯,看看照顾好一些的红薯,能亩产多少。

    很快,下面几亩田地的红薯也全都被收获干净,产量分别是五千斤,六千斤、六千五百斤,八千斤,也就是说,产量最高的红薯,达到了亩产八千斤,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产量了。

    “八千斤,距离一万斤已经很近了,就算晒干也足有两千斤,是普通农作物的十倍,这个红薯非常好,值得在大唐大力推广,日后,我大唐再也不用担心发生饥荒了。”

    李隆基大为高兴,对大唐能拥有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而高兴,众大臣也同样非常的高兴,并互相道贺,庆祝大唐发现优良的粮食作物。

    红薯最高亩产八千斤,这一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所有的大唐百姓,听说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