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如实说道,后世的天文望远镜不过一百倍率左右,倍率太大难以掌控,甚至会因为空气流动而难以看清物体,所以没有太大的意义。

    “两百倍率,那岂不是比五十倍率的,还要大四倍,千里之外可缩短至五里,果然是千里眼啊!李侍郎要抓紧研制,朕等着见识。”

    “是,陛下,微臣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李侍郎精通星象,有空的时候,可多到我们太史局走走,给下官们一些指点。”

    太史局官员真诚的说道。

    “一定,一定,只要有空,我一定会过去看看的,不过,指点真的算不上,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吧!”

    李安谦虚的表态道。

    对于星象学,李安所掌握的知识,显然不如这些太史局的官员,甚至,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但有后世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在这些学识渊博的官员面前小露一手,倒还是有可能唬住他们的,这一点,李安还是很有信心的。

    “陛下,这是微臣设计的五千亩研发中心,请陛下过目。”

    李安将自己画了一下午的图纸交到李隆基的手中,并将图纸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李隆基看了一遍,对李安的规划是赞不绝口,并表示春耕之后,会抽调部分人力建设研发中心,同时,还提醒李安,要抽出部分精力,指导铁轨的铺设工作,力争让铁轨早日竣工。

    虽说铺设铁轨的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朝廷已经动员大量工匠,在大明宫北部搭建帐篷,并开始融化铁块,打造一段段铁轨,同时,还运来大量的木头,以制造枕木。

    在对星空进行一番仔细的观察之后,众大臣先后离开大明宫,而李隆基则留下李安,并问了一些关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当然,李安是不可能实话实说的,他也不敢实话实说,随意忽悠一番,让李隆基高兴,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就可以了。

    回到府邸之后,李安感到非常疲乏,而颜如玉居然还没有醒来,嘴角带着幸福的笑意,李安不忍心打扰颜如玉的美梦,再加上自己也比较疲累,没有那方面的心思,于是,轻轻掀开被子,拱了进去。

    第二日一早,李安前往别院方向,因为建造的十五里铁轨已经全部完成了,他自然是要视察一番的。

    李豫和李俅也早早的来到铁轨旁,并坐在铁轨啃黄瓜,见李安来了,连忙将额外准备的黄瓜递给李安。

    “黄瓜有这么好吃吗?你们都吃的上瘾了。”

    李安接过黄瓜,随口说了一句,每次不论过来有多早,差不多都能看到李豫和李俅坐在铁轨上啃黄瓜。

    “清香爽脆,当然好吃了,李侍郎觉得不好吃吗?”

    李豫一脸好奇的问。

    “好吃,当然好吃了,铁轨铺好了,我们完整的体验一下吧!还有,我今日还有好东西给要送给你们。”

    李安说了一句,便将黄瓜塞入嘴中,任凭李豫和李俅如何询问,就是不说一个字。

    铁轨铺好之后,李安新研制的车厢也被搬上铁轨,这个车厢比先前李隆基做过的车厢要好很多,首先,这个车厢更大更豪华,里面除了座椅之外,还有软铺和摇椅,坐着、躺着或者睡着都可以。

    其次,车厢侧面的窗户不再是薄薄的丝绸材料,而是新研制的钢化药玉,更透明更结实,也更保暖。

    然后,车厢增加了人性化的辅助设施,比如,前部增加了恭房,恭房内部有蹲式抽水马桶,后部增加了厨房设施,可以在里面做饭。

    这个车厢,是李安与众多工匠,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才制造出来的,当然,由于时间和资金限制,并不是十分的完美,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而研发中心很快就会建设起来,更多的人才和工匠会充实进来,更好更强大的车厢,肯定会接连研发成功,从而为将来形成客运火车做铺垫。

    “怎么样,这个新研发的车厢不错吧!”

    李安将最后一截黄瓜扔出窗外,躺在摇椅上说道。

    “李侍郎,这两边都是药玉,你这是不是太浪费了。”

    李豫瞪大了眼睛,药玉在大唐是稀罕的物品,而李安居然将其用来做车窗,即便作为皇孙的李豫,在感情上,也有些接受不了,觉得太奢侈了。

    “浪费,有吗?我自己能制造药玉,害怕浪费?你们只需要说,坐在这里面爽不爽就行了,爽吗?”

    李安轻松的说着,并晃了晃摇椅。

    “爽?哦,爽,当然爽了。”

    李豫和李俅,并不了解爽是什么意思,不过,看到李安的表情,便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李安吁了口气,憧憬道:“广平王、四郎,你们想象一下,坐在这样的车厢里,时而坐着,时而躺着、时而睡觉,看着窗外的美丽景色,七八日的工夫就抵达安西了,这是什么感觉?”

    “爽,非常爽的感觉。”

    李豫笑着回答,这个词他刚刚学会,然后就活学活用了,让李安感到大为欣慰,教了个好学生啊!

    “李侍郎,这个车厢后面隔开,是什么意思?”

    李俅觉得车厢里面怪怪的,好奇的问。

    “来,我带你们亲自去体验一番。”

    李安从摇椅上起身,并带着二人先去前方的恭房看看,然后,又带着他们去后面的厨房看看,并一一介绍功能,告诉他们,只要有了这些设施,车厢可以日夜不停的行进,而不必停下来休整。

    “李侍郎,若你所说的蒸汽火车头能够研制成功,那我们坐在这样的车厢里,七八日就可以抵达安西了,这也太舒服了,真希望李侍郎能早日将蒸汽火车头研制出来。”

    李豫和李俅,全都非常的期待,因为出行时间缩短二十倍,意味着他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玩耍,而且,他们相信李安的能力,日后一定能将蒸汽火车头研制成功。

    “李侍郎,你刚才说有好东西送给我们,是什么东西,会不会比望远镜还有趣?”

    李豫再也憋不住了,焦急的询问。

    李安微微一笑,点头道:“这个东西跟望远镜一样有趣,而且,都是同一种东西做成的,现在还未到正午,待正午的时候,再送给你们,我们先来体验这个车厢吧!顺便休息一下,昨日,我可是没有睡好。”

    要送给李豫和李俅的好东西,是二十倍放大的放大镜,而放大镜这个东西,最好玩的时候是正午的时候,因为正午的时候,阳光最为剧烈,拿着放大镜对着蚂蚁,很快就能将蚂蚁烧死,用来点燃纸张也是毫无压力,烧坏树叶也是轻轻松松,总之,玩法还是很多的,对于第一次玩的人来说,绝对会觉得有趣。

    王八找来十几名男仆,驱动车头前进,并带动车厢缓缓向南行进。

    躺在装了钢化药玉的车厢里,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这种感受是非常舒服的,即便只有短短的十五里,也足以是一种享受了。

    “李侍郎,已经快到正午了。”

    在来来回回体验了几次之后,太阳已经升的老高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 积累技术() 
李安起身疏了个懒腰,缓步走下车厢,刚才李豫和李俅一直在欣赏车窗外的景色变化,而他却是躺在摇椅上,闭着眼睛休息了好长时间。

    当然,李安知道李豫和李俅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而现在正午已经快到了,阳光也是足够强烈,正是放大镜大显神威的时候。

    “走,我们去玩好东西。”

    李安跳下车厢,走向加工厂,并立即让工匠,将加工好的放大镜拿了过来。

    “李侍郎,这是什么?怎么玩儿?”

    李豫和李俅,都是第一次看到放大镜,虽然知道是药玉做的,但却不知该如何使用,对于第一次接触放大镜的人来说,应该都不会知道放大镜的用法。

    “这个叫放大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很多倍,也可以用来聚光,望远镜的目镜,使用的就是这个东西,不过那个太小了,这个更大一些,也更好玩。”

    李安小声解释了一番,然后,拿起望远镜,走向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地方。

    “放大镜,可以将能量集中在一个点上,而这个点就会非常烫,可以瞬间将蚂蚁杀死,你们看好了。”

    李安聚焦白色的强光,并对准了缓慢爬行的蚂蚁,一瞬间的工夫,蚂蚁就被烧的挣扎起来,不久蜷缩成一团,痛苦的死去。

    “蚂蚁真的被烧死了,还真是不错的东西,李侍郎,我们也来试试。”

    李豫和李俅,各自拿了一个放大镜,开始对蚂蚁大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凡是被他们二人看到的蚂蚁,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幸免,全部死的很惨。

    “怎么样,这个东西好玩吧!”

    李安自豪的问。

    “爽,真是太爽了。”

    李豫别的没学会多少,爽这个字倒是学得很快。

    “行了,蚂蚁都被你们屠戮干净了,你们将放大镜,防止蚂蚁上面,看看蚂蚁是不是变大了。”

    “李侍郎,蚂蚁真的变大了很多啊!连小腿都看的一清二楚,太好玩了,怪不得叫放大镜。”

    李俅激动的回答。

    “放大镜还有更多的功能呢?用来点火毫无压力,王八,去找一点纸张过来。”

    李安既然要将放大镜送给李豫和李俅,自然要让他们了解放大镜的各种功能了。

    很快,一些没用的纸张被送了过来,并交到李安的手中。

    “你们看好了,放大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纸张点燃,当然,若是阳光不强烈,或者纸张是湿的,那就不能点燃了。”

    李安说着,用手中的放大镜,将纸张给点燃了。

    “居然还能当火折子用,小王也来试试。”

    李豫对此大感兴趣,李俅也拿起一张纸进行试验,试验的结果都非常的成功,纸张被点燃起来。

    “广平王,四郎,你们要记住一点,放大镜在有阳光的时候,会将热量聚集在一处,所以能够点燃纸张,也可以烧死蚂蚁,还能烧坏小草和树叶,但你们千万不能将手放在光斑上,否则会受伤的。”

    李安认真的提醒,他非常担心这两个半大的孩子,会因为好奇而将自己弄伤,若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他就难辞其咎了,毕竟,放大镜是自己送给他们的。

    “李侍郎多虑了,我们又不是小孩子,我孩儿都一岁了。”

    李豫装出一副为人父亲的样子,但这仍掩盖不住他的稚嫩和不成熟。

    虽说有了女人,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但古代的男女成亲的都太早了,所以,很多人即便是成了亲,可还是带有小孩子的稚气和调皮,成熟是需要历经风霜的,同时也需要时间的磨砺。

    “广平王,四郎,春耕马上就要结束了,朝廷也正式开始铺设铁路,当然,还有我设计的研发中心,以后的几日,我可能会比较忙,你们不必每日都过来,我也不一定会出现在何处,不过,只要发明好东西,我都会送给你们作礼物的。”

    李安豪气的说道。

    “李侍郎,铺设铁轨和建造研发中心,都是朝廷的大事,陛下肯定会让我们过去见见世面的,我们以后还是会经常见面,另外,这里我们每日都会过来,就算李侍郎不过来,我们也要过来。”

    “为什么?”

    “因为这里有新鲜的黄瓜啊!每天早上不吃上一两个,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

    “……”

    李安一脸无奈。

    在李豫好李俅离开之后,李安再次钻进了试验的房间,他需要研发的项目是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项目都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难题,而这些,都需要李安这个总设计师,给出意见和指导,以帮助研发的工匠们度过难关。

    李安送给李豫和李俅的放大镜,只不过是科技含量很低的小玩意儿,更有科技含量的显微镜,正在研制之中。

    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远超过普通的放大镜,对研究微观世界更为重要,所以,是必须要研制成功的,李安对此充满信心。

    几日后,春耕的各项工作逐步结束,朝廷得以抽出大量的人力,进行多方面的工程,开采矿山需要劳力,兴建研发中心需要劳力,铺设铁轨更是需要大量的劳力,这三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停下,必须齐头并进的开始工作,不过,好在关中陇右一带人丁兴旺,可以征发的劳动力极多,倒也不用担心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李隆基的授意下,大唐各级政府官员,开始在各自的辖区内大量动员人力物力,准备进行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开采铁矿的工作已经进入正轨,自然不需要太费心,建造研发中心和铺设铁轨,都已经拥有了详细的图纸和技术参数,也并不困难,只是作为总设计师,李安必须两头跑,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从而确保这两项大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随着工程的持续进行,先后抵达的民夫越来越多,研发中心附近一共聚集了万余人,而铺设铁轨的道路上,更是陆陆续续的进驻了五六万人马,这还不包括远处伐木的樵夫,总人马超过十万,是妥妥的。

    有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还有朝廷丰厚的财力,工程的进度进展的都非常的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难题。

    工部的官员,常年负责修路铺桥,协调和组织的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如何干活,如何调配,如何安排宿营和饮食,还有如厕和疾病等等问题,都必须要解决,而工部官员居然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不得不让李安佩服。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劳苦大众能够吃苦,简陋的宿营和饮食条件,他们都能够接受,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容易生病,生病了,吃点草药就能康复,生命力可谓极为顽强。

    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即便让老百姓遭受痛苦,也必须要做下去,妇人之仁是无法强国的。

    “李侍郎,按照目前的进度,一个多月,通往温泉宫的铁轨,就可以铺设完成了,而且,还是来回两条轨道。”

    负责协调劳力的工部官员,表情极为兴奋,铁轨一旦顺利完工,他的功劳自然不会小,获得升职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而且,在大唐之前并没有铁轨这种东西,若是日后,铁轨在大唐流行,他作为第一个负责建造铁轨的官员,一定会被载入史册,从而名垂千古的。

    而铺设两条铁轨,则是为了运输的方便,极大的增加铁轨的运输量,避免相向而行而造成撞车。

    “这只是个开始,日后,我大唐还会铺设更多的铁轨,你们要利用这次大规模铺设铁轨的机会,好好总结铺设铁轨的经验,为接下来更大规模的铺设铁轨,进行技术积累。”

    李安冷静的说道。

    作为铁路的总设计师,他看问题的角度当然更高,而且,大唐若要称霸天下,交通至关重要,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就没有威慑蛮夷的武力投射能力。

    “李侍郎提醒的是,下官谨记教诲,一定尽心尽力进行技术积累,为大唐的下一条铁路做好准备。”

    工部官员恭敬的回应。

    “好了,继续努力,本官还要到研发中心去视察。”

    见铺设铁路的各项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李安感到非常欣慰,在教育了工部官员几句后,带着护卫队伍,奔向研发中心,那里是日后大唐帝国诞生奇迹的地方,是大唐的重中之重,铁轨铺设的是否划算,完全取决于研发中心,能否造出蒸汽火车头。

    研发中心有五千亩土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面积,有万余劳力在此干活,包括修建院墙,以及建造内部的各种设施。

    李安刚刚抵达研发中心的工地,负责建造和协调工作的工部官员,便讨好的凑了过来。

    “李侍郎,研发中心的院墙,一个月就可以完工,内部的各项工程,最多两个月就可以完成。”

    李安点了点头,夸赞道:“干的不错,工地井井有条,每个人都在干活,你们要发扬建造黑火药工坊的精神,以更快更高效的速度,保质保量的将研发中心建造完成。”

    “李侍郎放心,下官吃住在工地,一定竭尽全力,将研发中心建好。”

    工部官员恭敬的向李安行礼道。

    “你们继续指挥众人干活,不必管我,本官自己四处看看。”

    李安挥了挥手,让工部官员将精力集中在工程上,而不是在自己这个领导身上花费工夫。

    站在一处高地俯视下去,整个工地的劳力,都在热火朝天的干活,而官员们则负责指挥,这一幅热闹的建设画面,是李安最喜欢看到的场景,尤其是站在高处往下看。

    这就像玩游戏一样,看着自己的基地,在一步步发展起来,心里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这个基地大部分区域,暂时都是空白,而那些开始建造的设施,则是李安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产品。

    最左面的是研发蒸汽机的车间,旁边是研发显微镜的房子,那高高耸起的高炉就是最好的证据。

    再远一些则是超高倍望远镜的研究部门,主要负责研制一百倍率至两百倍率的望远镜,当然,还负责改良现在已经研发出来的望远镜,比如在防摔和防水方面进行攻关,让望远镜能够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下使用。

    更远一些,则是准备进行预研的蒸汽火车头和蒸汽轮船,这两样设备,将彻底改变大唐帝国的运输状况,堪称研发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大唐帝国的国之重器。

    当然,还有一些实用且研发容易的项目,都被安排在比较靠外的位置。

    另外,研发中心,不仅负责研发,同时也负责重要设备的制造和批量生产,尤其是保密性要求高的项目,必须在研发中心生产,好在这里的面积足够,足以承担生产性任务。

    研发中心和铁轨的铺设,都将在两个月之内结束,李安必须赶在两个月之内,生产出舒适性极佳的车厢,而且是几个车厢相连的车厢群组,以提供给李隆基使用。

    好在之前的技术储备已经足够,生产出几个单独的车厢,然后进行简单的连接,便可以造出车厢群组,而这几个单独的车厢,全部都是不同的,分别拥有不同的功能,而且,材料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