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阿郎可真是威猛,昨夜动静这么大,草儿隔着好几间房都听到了,还有,今日正午……”

    草儿羞怯的取笑。

    颜如玉脸颊一红,瞪了身旁的草儿一眼:“闭上你的嘴,这些话以后不许乱说,否则,就把你卖给老头子,让你也尝尝……”

    “夫人息怒,草儿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草儿显然害怕真的把她卖给老头子,吓得连连求饶。

    “好了,蹲下来,帮我捡几颗最好的小油菜,我要拿回去好好欣赏。”

    “是,夫人。”

    颜如玉与草儿二人,捡了十几颗最大的小油菜,缓步走向正躺着享受的李安。

    “夫君,你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椅子,还能晃动?”

    李安伸手一指旁边的一个摇椅,轻声道:“夫人,你躺上去试试。”

    颜如玉见手中的小油菜交给草儿,轻轻躺在摇椅上,并晃了晃,顿时,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夫君,这是什么,还挺舒服的。”

    李安闭着眼睛,轻声道:“夫人,这叫摇椅,很舒服吧!那就多躺一会儿,要是觉得困了,那就睡会儿吧!”

    “好啊!那就小憩一会儿。”

    颜如玉倒是没有拒绝。

    一直在蔬菜大棚,指挥众仆人浇水的管家赵六,见李安与颜如玉躺在里面小憩,觉得有些不雅,但又不好反对,于是不断使眼色,让干活的仆人不要太靠近,更不许他们随意抬头看向李安这里,若有人不听话,就会遭到他的眼神斥责。

    “赵六,府邸过年的年货都准确齐全了吗?”

    李安小憩了片刻,开口问道。

    “阿郎放心,所有食物都已经准备齐全,足够过个好年,不过,有些送礼之事,还需要阿郎定夺。”

    赵六小声道。

    “送礼,送什么礼?”

    李安问道。

    “阿郎,这大过年的,您总要给朝中的大臣送些礼品吧!这是礼数啊!我以前的阿郎一到过年就要给认识的朝中大臣送礼,从未中断过。”

    赵六善意的说道。

    李安猛然明白了,赵六这是让他送礼,以联络与朝廷大臣的感情,其实,也就是巴结和讨好领导罢了。

    “赵六,你以前的阿郎,每到逢年过节就会给各大官员送礼,可结果如何?他遭难的时候,那些收了礼品的官员,有几个出来为他说话了。”

    李安笑着反问道。

    “这个……还真没有人肯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赵六一时有些语塞,觉得送礼有时候的确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李安继续教育道:“赵六,你要知道,人最重要的是实力,没有实力的话,光靠送礼是不能保护自己的,送礼的作用是非常微小的,实力才是王道,我为大唐效力,为陛下分忧,这就是最好的送礼,只要陛下还需要我,就没有那个大臣敢随便动我,你明白吗?”

    “阿郎,我明白了,阿郎是有大本事的人,赵六多虑了。”

    赵六显得有些惭愧。

    李安安慰道:“赵六,你能为我考虑这些,也算是一片忠心,我非常感谢你,对了,有一个人的礼是必须要送的,那就是我的颜叔父,你去准备吧!”

    “是,阿郎,我这就去准备。”

    赵六应了一声,转身离开蔬菜大棚。

    “夫君,你是要给我叔父送礼吗?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后天,后天一早,为夫就带你回去,日后,只要你什么时候想要回去了,随时都可以回去。”

    李安大度的说。

    颜如玉莞尔一笑,问道:“夫君,这蔬菜大棚里既然可以种菜,可不可以种一些花儿啊!要是在大冬天能看到花儿,那该多好啊!”

    李安点头道:“当然可以了,大棚里既然可以种菜,当然也可以种花了,不知夫人喜欢什么花儿?”

    “牡丹、菊花、芍药、玫瑰……我都喜欢。”

    “哦,这么多,那我的蔬菜大棚里全部改种花儿得了,哈哈。”

    “那夫君就再多建几个蔬菜大棚好了,一个种菜一个养花,多好啊!”

    “好,的确是个好办法,就这么决定了,不过,若是在城外买下一个大的庄园,那就更方便了。”

    李安憧憬了起来。

    在蔬菜大棚之中,玩够了之后,李安与颜如玉离开了大棚。

    晚饭过后,李安与颜如玉先在大后院转了一圈,而后返回主宅的卧室。

    新婚燕尔的二人,该做些什么,自然无需赘言,温暖的卧室内,很快就传出了咿咿呀呀的醉人呻吟声。

    隔壁的房间内,一道窈窕的黑影,借着这咿咿呀呀声音的掩护,在悄悄的寻找着什么,脚步很轻很柔,不仔细听,更不就感觉不到此人的存在。

    李安正沉浸在醉人的体力活之中,对隔壁房间的轻微声响自然注意不到,直到这道黑影忙活完,悄悄离开的时候,李安眼角的余光才猛然发现外面的黑影。

    “什么人?”

    李安忍痛一跃而起,追向隔壁房间,却已经晚了一步,那道黑影已经消失在门口。

    “夫君,是什么人?”

    颜如玉略带痛楚的问。

    李安摇了摇头,走向床榻,却猛然感觉到下面传来火辣辣的疼痛。

    “夫君,真的有什么吗?”

    颜如玉有些紧张。

    李安安慰道:“没事,也许是好奇的仆人,想听听屋内的动静,被发现就跑掉了,不管了,我们继续。”

    “讨厌,轻点……”

    #####

    大年初一下起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是从除夕后半夜开始下的,到了早上已经将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童话的世界里。

    新婚燕儿的李安与颜如玉,在愉悦的欣赏美丽的雪景,而在大明宫紫宸殿外,李隆基同样在欣赏美丽的雪景。

    去年的这个时候,李隆基欣赏雪景,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而今年,他的心情明显好转了许多。

    这主要是去年的冬天,死了几名至亲之人,让他感到难过,而一年时间过去了,他的悲痛感淡了很多,而且,这一年,他与杨玉环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很多倍,甚至最后,直接将杨玉环接入大明宫,与自己同居起来。

    有颇得自己心意的******整日陪在自己身边,这感觉自然是非常舒心了,而他的心情自然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了。

    “大家,影子送来密信。”

    一名小太监轻轻走了过去,将一封密信交给李隆基,随即退下。

    李隆基看完信件,蹙眉想了半天,心头有所疑惑。

    “鱼朝恩。”

    “奴婢在。”

    “你去让人查一下,将信件上这人的详细资料全部查清楚,然后立即告诉朕。”

    李隆基直接将密信交给鱼朝恩看了一遍,然后撕碎了扔掉。

    “是,大家,奴婢这就去办。”

    鱼朝恩不敢怠慢,连忙屁颠屁颠的跑去做事了。

    “营州别驾李静,会是谁呢?为何朕觉得有些耳熟。”

    李隆基自言自语了起来。

    “大家,娘子过来了。”

    高力士远远的就看见杨玉环带着一拨人走了过来,小声提醒道。

    李隆基轻轻回头,看到杨玉环果然来了,嘴角立即就露出了愉悦的笑容,并立即迎了上去。

    “蛮蛮,你怎么来了,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李隆基的话中倒是毫无指责之意。

    杨玉环莞尔一笑,让身后之人端上一碗姜汤,柔声道:“三郎,天冷了,我亲手给你熬了一碗姜汤,快趁热喝了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安的身世() 
杨玉环的莞尔一笑,就像一阵拂过的春风,让李隆基的一颗绷紧的心,慢慢的融化开来。

    姜汤是不是杨玉环亲手熬制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玉环有这份心,这就足够了,足够让他感到心里暖洋洋的。

    “呵呵!蛮蛮亲手熬制的姜汤,朕一定要喝。”

    李隆基接过温暖的姜汤,毫不犹豫的喝了下去,仿佛只要是杨玉环送来的,就算是毒药,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喝下去。

    “三郎,有没有感到暖和一些。”

    杨玉环温柔的问候。

    “暖和了,朕的心里比刚才暖和多了。”

    李隆基的一张老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似的。

    “三郎,这大冷的天,您还要准备大朝会,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杨玉环非常关心的将李隆基后背的披风紧了紧,满脸的关怀之情。

    李隆基轻轻一笑:“蛮蛮,回去等我,时间不早了,朕要去含元殿了,起驾!”

    “起驾!”

    随着一名太监高昂的叫声,李隆基坐上步辇,向大明宫正南的含元殿行去。

    在大唐这个时代,是有元日大朝会的,其实,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有这项礼仪活动了,秦汉时代继承了这一活动,并一直延续到大唐,当然,历史上直到明清时期,也一直坚持这项活动。

    元旦大朝会不仅仅是开个会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天子与百官混个脸熟,而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活动

    在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会向中央朝廷汇报自己为官一方,所取得的政绩,也相当于后世的各地方GDP和财政收入,让朝廷考察其称职还是不称职,从而为朝廷的决定升迁还是贬黜提供参考。

    当然,这些官员所汇报的情况,很多都是掺了很大水分的,至于究竟掺了多少水分,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朝廷不可能一一前去调查。

    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员,甚至要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其执政时期所取得的政绩,而这个汇报就发生在大朝会期间,还有朝廷的很多政治纲领,也会在大朝会期间宣布,以让众官员及时得知。

    另外,在大朝会这一日,各附属国和友好国家,会派遣使臣前来朝拜大唐皇帝,甚至,有些国家的一国之君,会选择亲自前往长安城,以瞻仰大唐皇帝的风采。

    大朝会这一日,在含元殿的外面,是一片万邦来朝的气势,这对于提高大唐帝国的政治威望极为重要,所以,这是一场不可或缺的政治活动。

    与去年差不多,今年的大朝会同样异常繁忙,含元殿外面聚集了成千上万等待朝见的人,大小官员和各国使节遍布。

    李安在吃完早饭,欣赏完雪景之后,也来到含元殿外,等待着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大朝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繁琐的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需要最高规格的礼仪,就连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不可以乱来。

    一身红色的豪华礼袍穿在身上,李安感到非常的别扭,好在身旁的众大臣,也都穿着同样颜色的礼袍,这让李安的心里平衡多了。

    最让李安感到安慰的,是参加这样的政治活动,丝毫没有人注意他的穿着,当然,更不可能嘲笑他穿的太娘炮。

    外国使节基本上全是马屁精,什么是大唐皇帝爱听的,就说什么话,惹得李隆基龙颜大悦,几乎不用思考的就对这些使臣大加赏赐,这其中似乎大有炫耀大唐国力的意图。

    各州郡的地方官,在汇报自己政绩的时候,几乎全部注水,以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李隆基整天呆在皇宫,自然无法知道真实的情况,这就为地方官的欺上提供了便利。

    忙活了一上午,李隆基感到非常疲乏,但心情却是不错,周边各国的使节对大唐帝国都是非常的恭敬,甚至,有几位附属国的一国之君,亲自到长安城来,这让他的心里非常的满足。

    中午小憩的时候,鱼朝恩匆匆跑来,见李隆基闭眼小憩,话到嘴巴又咽了回去。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李隆基并没有睡着,早就听到鱼朝恩的脚步声了,作为伺候自己的贴身小太监,鱼朝恩的脚步声早已被李隆基所熟识。

    “大家,已经查出来了。”

    鱼朝恩应了一声,将自己调查出来的结果,一一告诉李隆基。

    原来营州别驾李静,是太宗废太子李承乾之孙,郇国公李象之子,生前曾担任营州别驾,死后赐官齐州刺史,是大唐皇族成员,左相李适之的亲二哥,与李隆基是同辈。

    “居然是他。”

    李隆基感到大为震惊,营州别驾李静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堂兄,太宗李世民是他们共同的曾祖。

    但李静的‘告身’怎么会出现在李安的家中,难道他们有着某种关系,是血亲还是其他的关系。

    此刻,李隆基的好奇心更大了,早在李安平定东女国叛乱的时候,李隆基就已经对李安颇为重视,并下令调查李安的身世,但查出的结果却仅仅是一名校尉的儿子,而白狼村的意外覆灭,让李安的更多身份信息蒙上了一层面纱,一时无法查出更多的信息。

    这一次,居然在李安的家中发现李静的告身,而李静是李隆基的堂兄,这让李隆基对李安的身份变得更加的重视。

    按照年龄推算,若李安是李静的子孙,则必然是其孙辈,但李静作为皇族,既然拥有子孙,为何不上报宗族,还有,他记得自己的这位堂兄,在五十多年前,年纪轻轻的就为国捐躯了,怎么会有子孙呢?

    但李安若不是李静的子孙,那为何会有李静的告身,若是没有特殊收藏意义,李安怎么可能将这份‘告身’带在身上呢?

    “大家,这是奴婢从崇文馆拿来的全部资料,大家过目。”

    见李隆基眉头紧蹙,鱼朝恩将李静的详细资料递了上去。

    李隆基一页页的翻看,直到最后确认李静是在五十多年前的孙万荣之乱时为国捐躯,并被赐予齐州刺史的官身,以及下葬的相关事宜。

    “衣冠冢,居然是衣冠冢,也就是说没有找回尸首?”

    李隆基对堂兄的为国捐躯还有些印象,但堂兄的坟墓是衣冠冢这件事情,李隆基却不是太清楚。

    “大家,奴婢问过崇文馆的学士了,当年孙万荣之乱,我大唐损失惨重,大部分将士的尸体都没有收回,齐州刺史也是如此,所以只能采取衣冠冢的办法,来进行安葬。”

    鱼朝恩开口解释道。

    ‘堂兄是衣冠冢,也就是没有找到尸体,或许他并没有死,而是躲起来了,但孙万荣之乱,很快就被我大唐兵马平定,此后,他又为何不肯回来呢?又或者,这个‘告身’只是李安或者李安的前辈捡到的,可谁会这么无聊,将捡到的告身,仔细的收藏起来。

    仔细回想自己二兄的容貌,再想想李安的容貌,李隆基觉得这二人的长相,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或许李安真的是李静的孙辈,如此一来,李安岂不是皇族,也就是他的孙辈了。

    一想到李家皇族能出现这么优秀的人才,李隆基心里自然有非常高兴的成分,但同时也不自觉的产生一丝谨慎和警惕。

    有才华的人,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可以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若是用的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威胁。

    这就牵扯到一个驾驭的问题,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驾驭的能力,只有很好的驾驭臣子,才能让一个国家越来越强盛,反之,则意味着衰败和叛乱。

    而如何驾驭一个臣子,则非常考验一位君主的执政能力,也可以说,越是有威信有能力的君主,驾驭臣子的能力越强大。

    李隆基是一个拥有强大自信的君主,他自信天底下不存在他驾驭不了的人,所以,只要是人才,他都敢重用,而这个人只要听话,他就会一直恩宠下去。

    太宗三子吴王李恪的孙子信安王李祎,也是一名很有才华的皇族成员,但李隆基并没有因为他是皇族而对其产生猜忌,反而重用李祎,让李祎发挥了自己之所长,尤其是军事上的造诣非常优秀,抱白山之战大破奚族和契丹族的联军,俘虏敌酋,获得巨大胜利,石堡城一战,更是让吐蕃多年不敢侵犯大唐的边境。

    李安的身份就算是皇族,李隆基也不会减弱对其重用的程度,当然,李隆基的信任和重用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就是这个人,要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才可以,若是不能完全掌握,或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就不能容忍了,尤其是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的,他更是零容忍。

    ‘李安这小子,极有可能是我大唐皇族,朕倒是该怎么才好呢?’

    李隆基心里犹豫了起来。

    小憩之后,李隆基继续面见各国使臣,忙的不亦说乎,傍晚的时候,大朝会才正式结束。

    “传朕旨意,让左相与李安到紫宸殿来。”

    李隆基下令,并看向鱼朝恩:“去把李静的画像拿来。”

    “是,大家。”

    此刻,李隆基已经下定决心,要尽快将李安的身份确定下来,毕竟,这种事情藏着掖着也没有任何必要,李安的身份就算是皇族,也并不能对李隆基的皇位构成任何威胁。

    “左相,陛下突然召见我们二人,不知道会是什么事情?”

    李安与李适之并排而行,忍不住小声问道。

    李适之轻轻摇头,开口道:“本官也不太清楚,不过,今日陛下心情极好,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快走吧!”

    “那就好,那就好。”

    李安心情略有忐忑的走向紫宸殿。

    大朝会这么辛苦,李隆基不好好歇着,突然召见自己干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过几日说不行吗?

    “臣参见陛下。”

    李安与李适之一同行礼道。

    李隆基正在观看李静的画像,见二人来了,轻声道:“赐座。”

    “谢陛下。”

    李安上下打量李安,轻声道:“朕今日叫你们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聊聊家常,你们不用紧张。”

    “是,陛下。”

    李隆基看向李安,问道:“李安,朕知道你出生于白狼村,但白狼村一夜之间被胡人所灭,所以,关于你的更多情况,朕不太清楚,所以想听听你小时候的故事。”

    李安闻言大为诧异,李隆基好好的,怎么突然想到要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而身旁的李适之就更加一头雾水了,李隆基想听李安小时候的故事,让他陪着干什么,难道也要听他小时候的故事?

    不过,既然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