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吕布之雄霸天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封陈宫为左丞相,主管各种民政事项。

    庞统为右丞相,除了分管一些民政之外,还兼有军事和外交权。

    也就是说,吕布不在朝之时,庞统能够代为行使外交权利。平时一些不太重要的外交,庞统也能够全权做主。

    同时,吕布设置六部,掌管各项事宜。正是那历史上的工部、刑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正职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刑部尚书由徐庶担任。

    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暂由陈宫代领。

    工部尚书由陈登担任。

    礼部尚书由乔玄担任。

    兵部尚书暂由庞统代领。

    除此之外,吕布结合各朝代官职以及后世官职,又增设了大大小小上千个官职。

    相当于,是将汉朝一些官职给分权和细化了。

    所有的重要官职分成九品,从高到低分别是一品至九品。

    品级制度,不仅是官阶大小的体现,也是俸禄发放的标准。

    而吕布所给的俸禄,是大汉朝的五至十倍。正因如此,一众群臣都没有反对吕布制订的各种官职,纷纷拥护。

    是的,吕布的九品制,只是借鉴明清时期的官职划分,可不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接下来,吕布要先肃清吏治,继而再制订更新的选拔官员之法。

    科举制度,或许可以拿来先用一用,继而再过度到后世的公务员制度。

    现在特么的提人民公仆,那绝对是找死。

    当官的,就是要高人一等。

    而吕布将官员俸禄提高,也正是要尽可能的整治贪污腐败。

    用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高薪养廉。

    当了官就能全家衣食无忧,你特么的再贪,弄死你。

    就算不死,到头来也是一无所有,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吕布将制订的官职公诸于世,并公开招贤之后,天下震动。

    曹操沉默了、孙权沉默了、刘表也沉默了。

    吕布各官职职权之详细、之面面俱到、之上行下效,简直堪称绝世大才。

    震动过后,各诸候纷纷反应过来。

    这是立马拦截关卡,不给士人前往徐州求官。

    同时,也纷纷改制,借鉴吕布的官位重设官职。

    当然,俸禄也相应的提高了一些,以安民心。

    但要像吕布那样数倍提升,那简直就是不可能。

    特么的谁也没这么财大气粗啊!

    要知道,钱财大都掌握在士族和豪强手中。

    各诸候不是想用就能用的,人家不支持你,你丫连政权都掌不了。

    各诸候的钱财,除了发战争财之外,就只能从平民百姓手中收税而来。

    但现在普通百姓几乎个个都是穷光蛋,一年下来,能收多少税?

    这是想想就流泪。

    而压榨百姓的结果,就是经济根本发展不起来。

    而反观吕布,各种产品赚得是顶呱呱。

    相当于,是将天下世家的钱都给赚去了。

    是的,虽然钱财都是掌握在各世家手中,但世家也不可能将钱财留到棺材里。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享受。

    他们要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

    而吕布的各种产品,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正因如此,吕布才能获得大量钱财。

    而且随着五方联军攻吕失败之后,许多世家,特别是北方的世家,那是纷纷将钱财存进了徐州银行。

    因为他们发现,将钱存进徐州银行,这是相当的保险。

    可以说,现在的吕布简直富得流油。

    所以说,人家有钱,那是想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

    正因看到这一点,现在各诸候都开始大力与吕布通商。

    因为他们发现,和吕布通商,国库资金开始变多了。

    比如江东,仅仅只是粗盐和茶叶,就为孙权赚了不少钱财。

    而且,这还是长期项目,而非短期贸易。

    可以说,仅凭这两项交易,就足够他养活二十万大军。

    当然,也是没有军饷的。像吕布那种高额军饷,孙权还做不到。

    所以现在,除了曹操攻袁之外,南方都停止了战争,都在安心发展,强国富民。

    当然,内部争权的争斗,还是没有停止。

    现在刘表麾下,就依然是各种明争暗斗。

    但没有战争,荆州也算是慢慢富起来了。

    可以说,吕布用他的工商业,算是让大汉王朝终于有了一丝起色。

    士农工商,是这个在大汉朝最不受士人待见的商人和商业,让大汉朝没有继续衰落下去。

    只不过,也只是有些生气罢了。想要阻止战争,目前的吕布还做不到。

    只要有人想要争权,战争就永无止休。

    战争,也是许多人功成名就的机会。

    这些人,也不会让战争轻易结束。

    在荆州,当诸葛亮看到最新一期的报纸之后,他沉默了。

    他的心,不甘了。

    他自认,自己之才不比庞统与徐庶差。然而现在,一人贵为右丞相,掌军政大权。一人贵为刑部尚书,掌天下司法大权。

    再看看自己,啥成就没有不说,连名气也没有。

    这就好比,原本三个同水平、同起点的好朋友。另外两个都飞黄腾达了,自己却还是吊丝,这心理如何能够平衡。

    这种嫉妒,往往比什么都来得厉害。

    所以,诸葛亮不甘之后,也想要出仕了。

    是的,吕布的存在,改变了历史轨迹,使得诸葛亮提前六年出山了。

    因为在原历史之中,诸葛亮出山之前,庞统与徐庶都没有太大的名气和成就。

    但现在不同了,庞统与徐庶都牛逼哄哄,诸葛亮哪里还忍受得了。

    既然决定了出仕,自然是要选择好君主。

    纵观各路诸候,最佳的选择,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君主,自然是吕布。

    然而,诸葛亮曾经拒绝过吕布,所以诸葛亮只得放弃。

    看了一遍各路诸候,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刘备。

    理由很简单,刘备最落魄,混得最差劲。

    而且刘备乃汉室宗亲,是为正统。且不管这真假与否,有这名头,就很容易成就大业。

    只要他加入刘备集团,那他绝对是大权在握。而且,也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虽然选择了刘备,但诸葛亮何许人也。自己主动去投,刘备肯定不太重视。

    所以,诸葛亮绞尽脑汁,要想个吸引刘备主动来拜访他的方法。

    诸葛亮想了好半天,终于想到了好主意。

    本章完

第74章 三分天下() 
诸葛亮的办法就是找他师尊司马徽帮忙。

    司马徽也算是广收徒弟了,但在他一众弟子之中,他最欣赏的便是诸葛亮。

    自己的爱徒想出仕,他当然得帮忙。

    司马徽立即就为诸葛亮造势,到处宣传。

    他为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各取了一个绰号。分别是卧龙、凤雏、巧虎。

    同时评价道:“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看看,这是多么牛逼的评价。得一就可安天下,但再仔细看司马徽的绰号排名。

    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徐庶号巧虎。

    龙、凤、虎,谁更牛逼,岂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当然,司马徽也不能太过独捧诸葛亮,然后又说了一句。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子初,指的是刘巴。孝直,指的是法正。

    既然诸葛亮选择了刘备,司马徽当然也得给刘备多推选几个人才不是。

    反正,牛逼是吹破了天,诸葛亮名头一时无两。

    诸葛亮把名气抛出去之后,就立马跑到南阳躬耕去了。

    为什么要去南阳,因为离新野近啊。

    两者之间不过几十里而已,有马的话一天就能来回了。

    这不是明摆着让刘备能够快速顺利的找到他嘛。

    果然,当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这是立马就去访贤。

    因为有了徐庶珠玉在前,他是深深认识到了谋士的好处。

    现在徐庶没了,刘备当然得重新寻找军师。

    然而,刘备冒着大雪,好不容易找到了诸葛亮的住所。仆人却是告知卧龙先生不在,要他明日再来。

    这下子,张飞个暴脾气立马就来了。

    这么大个雪天,人不在是骗鬼去呢。看他去把那卧什么龙给揪出来!

    然而,刘备立马就把张飞按下了。

    很明显,人家卧龙先生是要看看他的诚意。

    想通这一点,刘备立马恭恭敬敬回去了。

    第二天,刘备再次冒着风雪前来。

    很抱歉,卧龙先生还未归来。

    我的个暴脾气!

    好在,有刘备在,张飞的暴脾气丫根暴不起来。

    第三天。

    所谓事不过三,诸葛亮也深知这个理。

    所以这一次,诸葛亮接见了刘备。

    这一见,简直就是惊天地泣鬼神。

    刘备那个痛诉苍天啊,恨那个大地啊!

    他有心救济天下,却有心无力啊!

    总之,眼泪是哗哗的流。

    简直就是感天动地。

    而一番礼贤下士,互诉衷肠之后,诸葛亮终于加入了刘备集团。

    既然加入了,就得拿出点本事给主公看不是。

    很快,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出世了。

    而刘备听完之后,不由得喃声道:“三分天下,三分天下!备当真能得其一?”

    诸葛亮笑道:“有亮在,自然功成。虽有策略,但也需数年谋划。主公当务之急,便是笼络荆州士族,以待将来夺取荆州。”

    “这!”刘备却又为难相叹:“备与景升兄乃为同宗,备怎能夺他基业啊!”

    诸葛亮内心呵呵,面上劝道:“为匡复汉室,为解救万民,主公不可妇人之仁。弃小义而顾大义,才是真正的大仁!”

    这么一说,刘备也有了台阶下,连忙颌首道:“不错,在大义面前,小义自可弃。若备真能取得荆州之地,必善待景升兄家眷!”

    “主公大善!”诸葛亮拍了个马屁。

    刘备自是喜悦。喜悦过后,却又不由得沉下心来:“先生,依你此前之言。巴蜀有山道阻隔,江东有长江天险。这北方也有黄河天险,为何不是四分天下?”

    诸葛亮摇头道:“黄河虽是险竣,但北方地势平坦,不似江东水道纵横,一条黄河阻挡不了大军。所以,最终只能有一个诸候称王。”

    “那依先生之见,是曹操,还是吕布?”

    “这!”诸葛亮怔了片刻:“原本亮以为,北方非曹操莫属。但吕布死而复生,这两年更是迅猛发展。若无其他意外,北方最终怕是吕布称雄。”

    “吕布!”刘备喃声。

    诸葛亮点头:“吕布确实出乎了亮的意料,此人前后转变极大,好似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如今种种作为,使得徐州发展迅猛。曹操虽是枭雄,恐怕最终不是其敌手。”

    刘备如何不惊,因为他对吕布也是相当的了解。

    “难道,真是神人天授!”刘备想起传言,不由喃声。

    诸葛亮却是笑道:“主公勿扰,吕布本是草根,这只不过是其自抬身价的手段罢了。吕布汇集天下能工巧匠,大力发展工商,方有如今成就。这是举国之智慧,并非吕布一人之力。吕布只不过是将所有的功绩,全都安在自己头上罢了!”

    刘备颌首点头,只有如此,才解释得通。

    而吕布为了获得民心名望,自然是将啥玩意儿都说成是他发明的。

    诸葛亮继续道:“吕布虽强,但主公也无需担心。亮敢保证,吕布接手其余五州,都会是烂摊子。曹操不可能轻易给吕布好处。在数年之内,吕布都难以远征。况且,凉州他也只有原本雍州的一半地界,马腾韩遂定然不会轻易放权。北方虽是地势平坦,但疆域扩大数倍。徐州距凉州更是数千里之遥,各种物资想要运送何其艰难。哪怕是收复凉州,恐怕就得消耗吕布数年之功。”

    刘备连连点头。

    诸葛亮顿了顿:“吕布不收百姓赋税,而要发展这些地界,他也需要投入大量钱财和物资。况且这些地界地广人稀,吕布兵力也很难完全防守。待数年过后,各地百姓富足,主公再找机会北上,便可凭获财力。”

    刘备双眼瞬间放光,这就好比养猪,等吕布养得肥肥胖胖,他再来收割,简直就是爽快。

    “哈哈哈哈!”刘备不由喜悦:“备得之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主公抬爱!”诸葛亮抱拳一礼。

    刘备三顾茅芦,终得诸葛亮辅佐。

    而此时的吕布,例行每周一次的朝会。

    此时正值寒冬,吕布丫根就不想起来。

    在被窝里和王妃们卿卿我我,何其乐哉。

    但没办法,君王都不早朝,官员们又如何会尽心治政。

    “拜见王上!”群臣齐齐躬身行礼。

    吕布只要求躬身便好,无需跪拜。

    “众卿平身!”

    群臣平身之后,一旁黄门惯例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虽是黄门,但并不是太监,只是侍卫而已。

    国际惯例之后,庞统出列道:“启禀王上,以王上与曹操的合约,不久之后司、兖、豫、凉四州尽归王上治下。如此一来,王上便凭得数千里疆土。可王上唯有15万兵马,难以守卫这数州城池。臣建议,开春之后,立即征兵20万,以应未来战事。”

    本章完

第75章 兵役制度() 
吕布点头,随着疆土扩大,军队也必须扩大。而且,也是为将来远征做准备。

    没有30万以上兵马,根本无法支撑远征。

    因为至少,还得留下15万以上兵马守家才可。

    吕布问道:“如今徐青二州共有多少人口,青壮有多少?”

    庞统回道:“二州共计人口508万,16岁至40岁男性青壮共有108万。排除15万军士、1万衙役以及出仕士子,还有90万左右。”

    508万,吕布想想就心酸。就这点人口,如何支撑他征伐天下。

    因为就算要生养,也要20年以上时间,才会有更多的青壮年。

    如果他不尽量压制内部战争,汉人人口还会像历史上那样不断减少。

    沉思片刻后,吕布道:“本王有一个兵役方案,众卿且评评如何。”

    “王上请讲。”庞统应声。

    吕布道:“本王的方案是,但凡16至25岁的男青年,都必须服兵役。兵役为期一年半,可任其选择某年参加兵役。但若超过25岁还未服役,则强制服役并给予治罪重处。兵役期满后,士兵便可自由回家。而欲继续参军者,只要通过考核,便可继续为军。”

    吕布顿了顿:“本王准备将此兵役制一直推行,世代沿袭,众卿以为如何?”

    吕布语一落,群臣纷纷私语。

    庞统思考了片刻,瞬间双眼一亮:“好策!王上此策,乃绝世大策。如此一来,我军便能一直有源源不绝的新鲜血液。而且所选之兵,全是最好的精兵。这比纯淬征兵,不知好了多少倍!”

    庞统越说越欣喜,越说越兴奋。

    “如此说来,右丞相以为此策可行喽!”吕布笑问。

    “行,绝对行!”庞统兴奋道:“只不过,恐怕如此一来,国库就得凭白消耗大量钱财!”

    吕布笑道:“民强,则国强。此策除了能够保证咱们有足够多的士兵,更重要的是锻炼国民素质。本王要让治下所有男人都拥有军人的气质、军人的勇敢。本王要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像一个军人一样去战斗!”

    轰!

    此语一出,满朝震动。

    吕布的豪迈,再次引得众人崇拜。

    群臣纷纷点头,大赞此策之妙。

    而一些爱拍马屁的,更是各种赞声。

    不过很快,也有人想到了问题。

    陈宫出列道:“启禀王上,兵役之策确实乃强国利民之策。只不过,此策是只针对平民百姓,还是士家奴仆与士家子弟皆算?”

    吕布脸色也不由得冷了下来,沉思片刻后,吕布正声道:“但凡我治下男儿皆算,如果士家子弟不愿服兵役,那就每人上交一百金,方可免去兵役!”

    此时一金,等于一万钱,大约后世华国一万块的购买水平。一百金,大约一百万。可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资了。

    吕布知道,要让所有人都服兵役,也有些不现实。现在人少不怕,如果后面人多起来,兵役制度肯定也要适当修改。

    既然如此,那就放点特权。士家不是有钱吗,不愿服兵役,那就出钱好了。

    如此,也算是变相增加国库资金了。

    当然,每人一百金,对许多士家来说,这也是笔要命的巨资。

    要知道,许多士家里可不止几个儿子,嫡出加庶出那是一大群。

    人口不丰,如何称得上世家。

    反正兵役只有一年半,吕布相信,大部分的士家还是会选择向他妥协的。

    吕布也同样是要锻炼世家子弟,尽量减少一些纨绔。

    吕布继续道:“此策虽好,但确实容易遭到抵制。这样吧,兵役也发军饷,将军饷定为每月三千钱。同时制订出役兵勋兵制度,但凡兵役表现良好的士兵,都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除此之外,将来不管是继续参军,还是退役工作,都有相当的优待。本王要将兵役也制订成一种政治资本。此策,将会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吕布各种述说,群臣是越听越震动。

    最终,吕布一锤定音:“士元,兵役制度由你全权负责。本王要你在一年半之内,教会他们所有的基础军事能力。要达到有难之时,人人都能够拿起武器走上战场!”

    “臣遵旨!”庞统立即应声。

    吕布点头道:“另外,在青州寻找地点组建北海海军基地。北海与东海海军编制各定为十万,有好的兵苗子,优先加入海军。”

    “臣遵旨!”庞统再应。

    虽然是编制二十万海军,但想要真的达到编制人数,恐怕要数年之功。

    兵役制敲定之后,朝会散去。

    吕布相信,他治下士家是不会强势反对的。因为有政治资本在,当过兵的士家子弟,能够优先进入士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