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爷,……”杜金蝉突然伸出纤纤玉手,一副要抚摸肃小六脸颊的样子。
“哇哦!”肃小六把视线从她胸前抬起一看,见杜金蝉双目深情款款,不禁心中惊涛拍岸,“怎么个意思?这是感动得要以身相许吗?可是,这是囚室啊,况且我也没有随身带着套子……”
“六爷这是怎么了,”杜金蝉伸手从肃小六的斜襟领子内抽出一块手帕,那正是那会在周文盛家里她给肃小六擦鼻血的手帕,这时她拿出来又在肃小六的鼻子下面一拭,“今天怎么一直流鼻血呢?最好请大夫给看看吧,别把小病耗成了大病!”
“啊哈……”肃小六赧然笑了笑,拿过手帕把鼻血好好擦了擦,“这不是什么病,不碍事,不碍事!”
[网友]:哈哈,d杯的冲击力就是大啊!
[网友]:肃小六见一次流一次鼻血,要真的带回家,还不得流干了?
[网友]:唉,这小六真丢人,难道小时候断奶太早了吗?
[网友]:我想知道刚才这伸手时,肃小六把脸往前蹭是想做什么?
[网友]:这还不明白?被d杯的引力吸引了呗!
[网友]:别忘了这会分筋错骨手,要是不小心吧肃小六的脸给分筋了,那就坏了!
[网友]:我觉得,小六的脸要是被分筋了,基本等于整容!
[网友]:哈哈,你们真损!
肃小六在一旁擦鼻血,周文盛在那劝慰杜金蝉道:“你放心,吃的用的我随后给你送了来。并且,我已找到了几位相熟的御史,他们这些年一直帮衬着咱们天桥的艺人们,况且他们早就看不惯万超这些日子在天桥跋扈的样子,也已经答应要上折参他了!”
“哦?”肃小六听到周文盛也联系了御史,忙凑过来问道,“周先生也找了御史要参万超?”
第六十一章 一千两银子的御史“暗花”()
“是啊,”周文盛答道,“找了好几位御史呢,都是些常在天桥听曲儿听书的,有些还经常帮一些艺人改本子、编诗词,并且,这几位都是些好打抱不平的人,他们早已想上折子攻击万超了!”
肃小六看过许多相声旧本,从一些从清朝流传下来的相声文本中,他大概了解一些晚清时代的掌故,于是不禁问道:“周先生,御史多数不都是翰林出身吗?能考中进士、当上翰林的人,怎么会放低身价来和艺人们凑在一起呢?”
“六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文盛为他解释道,“原本这些进士出身的才子们,要么用心参与朝政,要么就去研经考典,有些好色点儿的会包养个八大胡同的头牌什么的,大多数是不愿跟咱们天桥这种下九流的艺人为伍的!只不过,自鸦片烽火之后,情形就有些变了!”
“情形变了?”肃小六奇道,“变成什么样了?”
周文盛觉得说来话长,他简略地组织了一下语言,将其中的“情形”向肃小六讲述了一番。
原来,自鸦片战争之后,由于道光皇帝倾向于“主和派”,将战争责任归咎于当初主张禁烟的“主战派”头上,于是,曾经锐意主战的汉官集团在战后受到重创。在GD处理夷务的林则徐和邓廷祯被谴戍之后,朝廷中枢的汉官首脑、被称为“寿阳相国”的军机大臣王鼎多次谏言攻击“主和派”的穆彰阿不纳,便以死相谏,结果导致汉官集团在朝中群龙无首。
还有,作为汉族官僚中有远见卓识的陶澍、周天爵等也被休官降职,曾经在都察院被称为“谏垣四虎”的金应麟、陈庆镛等御史也在穆彰阿一派的打压下“万马齐喑”。所以此后数年间,朝廷的清流派一直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许多不愿与定郡王载铨和穆彰阿两派同流合污的正直之士,便寄情于山水诗画、民俗风物,寻求寄托。
这其中便有一部分人把目光投向了天桥艺人,这里面有翰林院的编修、有六部的司官主事,也有一些可以直接上折言事的御史。他们以自己作为读书人天生的社会责任感,认为自己无法在朝堂上为国家出力,便深入到民间乡野,以警醒世人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于是,他们结纳一些艺人,帮助他们编写和修改戏曲文本,为说书人编著新书,为民谣和俗曲进行润色加工,在这些再创作的过程中,以借古讽今的形式着重强调朝廷昏庸、奸臣当道的社会现实,并歌颂历史上忠臣良将的爱国行为、呼吁各方人才积极为国为民出力,一时在京津两地形成一股风气。
作为天桥长春会公推的会首,周文盛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识了许多这些在朝作官的清正之士,所以,当他向其中几位御史提出要参奏万超的时候,这些御史觉得可以再赴谏垣,对天下不平之事以笔相伐,于是欣然应允。
肃小六听了他这番解释,再结合自己所知的一些晚清知识,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他想了想,觉得让这些无党无派的清流派御史对万超进行参奏,要比自己花钱“买参”的御史来参奏要更有说服力。
所以肃小六私下拿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交给周文盛,嘱咐他鼓动这些御史尽快上折攻击万超,这一千两银子,无论作为这些御史的润笔也好,还是宴请的费用也好,抑或作为这些清廉官员的生活补贴也好,希望周文盛能办成此事。但是,肃小六也谆谆告诫他,千万不要向这些御史说出这些银子是由自己所出,只说是天桥长春会的公费即可。
这样处处可落得人情的差事,周文盛自然乐于去办,所以他接过银票,郑重地道:“六爷放心,送出去的每一笔银子,我都详细记下,到时将底单送给六爷审阅!”
[网友]:肃小六这是出“暗花”找御史啊!
[网友]:问题是,这老油条的话,能信吗?
[网友]:就是啊,别花了一百两,最后拿出个一千两的发票回来报销!
[网友]:这年代有发票吗?
[网友]:好像也有报销用的单子和账薄吧!
[网友]:报花账、吃回扣这种事,自古皆有,更何况在这**透顶的晚清!
[网友]:就是,我觉得,小六这一千两银子最后肯定大多数都落到了这个老油条的腰包里!
[网友]:唉,小六还是涉世太浅啊!
肃小六斜眼看到直播间里网友们的担忧,心里虽然并乎周文盛这个老江湖会贪了银子,只是怕他因贪这些银两而误了参奏万超的大事,于是决定再暗自警告他一下:“周先生,此事关系重大,若有哪位御史能够上折参奏,你且记下名字和他上奏的折稿,回头我一定要专程向这位御史当面道谢!”
这话中之意便是提醒周文盛,等有御史上奏折之后,自己回头会和这位御史见面的,到时当面问起来,送了多少银子,自然清清楚楚,所以警醒周文盛不要从中作梗。
周文盛心里也知道肃小六背后郑亲王府的份量,自然也不会因为一千两银子而得罪了朝廷的权贵,所以点头连连称是,并让肃小六放心,说自己一定全力促成此事。
待安顿完毕,囚室里的杜金蝉看到肃小六自己的事,又花销掉一千两子,不禁感动之极,当下在栅栏里俯身跪倒,要向肃小六叩头答谢。
肃小六连连摆手推辞,却拗不过杜金蝉要强行顿首叩拜,于是只好将胳膊伸到栅栏里去将她扶起,岂料忙乱中肃小六的手竟然无意中触碰到杜金蝉的胸前,于是不禁惊叫道:“哎呀,不行了,我的鼻血又出来了!”
说罢,肃小六拿手帕捂着向外跑去,边跑还边支吾地对杜金蝉道:“姑娘不必客气了,回头等你出来了,我设宴摆酒,你敬我几杯就行了!”
杜金蝉长身跪在地上,感动得泪流满面:“六爷放心,回头小女子一定向您敬酒致谢!”
待走出囚室,已是傍晚时分,周文盛先行告辞,然后肃小六也到前衙去见端华和惇亲王奕誴。肃小六将自己的想法向端华和奕誴讲明之后,两人都觉得这样安排很好,并且他们也告诉肃小六,已按照恭慈太后的懿旨将步军统领衙门的总兵印信进行了交接。
这时天色已晚,端华向听差问了时间,便忙对肃小六道:“快,咱们得赶回王府去,阿玛的灵堂已经布置完毕,这个时刻需要咱们五位儿子为他老人家点燃‘引路灯’,时辰晚了就不吉利了!”
肃小六正想问这“引路灯”是什么,还没问出口便被端华给拉上了马车,匆匆向惇亲王告别之后,就一路急驰奔向了郑亲王府。
;
第六十二章 灵堂前高唱生日歌()
“三爷、六爷,”郑亲王府的大总管早早地便在王府大门口的石狮子旁焦急地等候了,一看到端华的马车驶近,便慌忙迎了上去,“你们可回来了,这时辰刚刚好!快点吧!”
端华和肃小六下了车,有两名王府太监匆匆跑了过来,他们两人双手举着托盘,一起在端华和肃小六面前跪了下来,“三爷、六爷!”
肃小六低头一看,见托盘上叠放着一件白色长袍,他明白这是所谓“成服”要穿的孝衣,不禁在心里有些排斥:“擦,穿越回来就逢白事,这运气怎么能好?”
这时,身旁的端华已经将那白袍子抖开,正在往身上套,肃小六于是只好咬咬牙:“算了,念在老王爷对我还算够意思,一把给了我几万两银子的份上,就穿一回吧!”
[网友]:肃小六那大义凛然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网友]:就是,一副要上刑场的感觉!
[网友]:哈,给人当儿子,肯定心里不爽了!
端华和肃小六随着大总管踏上台阶向里面走,肃小六抬眼看到王府大门上已经挂满了白帷白幔,那个让他觉得很像男性图腾的“嘟噜幡”也被装饰得十分繁复锦簇,于是不禁一乐:“这玩意儿搞得这么花里胡哨的,难道是寓意这老王爷年轻时很风流、很花心吗?”
绕过影壁,便看到二道门里的大殿已经一片缟素,殿外各院管事都一身白袍白帽地跪倒了一大片,场面十分壮观。
大总管引着他们来到殿前,肃小六探头看到殿内也聚满了人,众人都身着缟素,一时也看不出谁是谁。
这时,大总管从一名太监手里接过两件纸媒,递到端华和肃小六手中,然后指着殿内从灵堂到殿门外一路摆着的纸制灯花,说道:“三爷是长子,得带着几位世子爷给王爷点这‘引路灯’,王爷享年六十九岁,这引路灯一共是六十九盏!”
“原来这就是引路灯啊!”肃小六看着地上那些用彩色棉纸捻成的精致灯花,不禁叹道,“这小纸花搞得还挺复杂的,几十朵花竟然捻得一模一样,真是好手艺!”
他正这样想着,恩华和惠略、宽略三人已从殿里走了出来,他们手里也拿着纸媒。大总管侧头向一名管事的人问了下时间,然后对端华等人道:“时辰正好,开始吧!”
“嗯,好!”端华点了点头,“开始吧!”
于是大总管向殿外站着的礼官示意了一下,那礼官便长声喊道:“嗨——点灯引路勒——”
以端华为首,五人开始从灵堂前的灯花点起,一路向外点燃。
那棉纸灯花上已经蘸了香油,用铜钱压在地上,六十九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虚岁,两排灯花各有三十多个一排,一直排到了大殿门外。按照规矩,点燃灯花不能用蜡烛,需要端华等五个儿子一一用纸媒点火,所以他们五人弯着身子,用不怎么熟练的手法,费了好长时间才把灯花点完。
他们在这边点着,那边的礼官就高声“第一盏、第二盏”地数着,最后一个灯花,即是第六十九盏灯花恰好由肃小六来点,他刚一点燃,那礼官就高声唱道:“第六十九盏!礼成!”
“哎呀,终于点完了!”肃小六揉着发酸的腰椎站直身体,“点完了就可以许愿唱歌了吧,来,开始!happy——birthday——to……”
[网友]:噗——这货脑抽了吧!
[网友]:擦!给死人唱生日歌,要逆天么!
[网友]:那老王爷听到小六这歌声,肯定气得要坐起来!
[网友]:哈哈,你们看那礼官的表情,比看到老王爷诈尸还吃惊!
[网友]:哈,看到了,嘴张得真大!
[网友]:牙还挺白,是用了魔力炫白吗?
看到身旁众人那异样的眼神,肃小六忙住嘴,吐了吐舌头,遮掩地说道:“这,这是红叶岭那边白事的祝词,方言重了些,不易听懂。”
好在众人都不懂这英文的含义,也就没人在意肃小六的话,接着便是向灵堂上香等一系列仪式,众人在那礼官的指引下,开始一步步执行。
待忙完了仪式,已是上灯时分,端华把肃小六带到偏殿,并命人摆了一桌素宴,为他去宗人府“坐牢”践行。
看着一桌子卖相精致的美食,肃小六早已食指大动,他望着其中几样热炒的素菜,正要伸手去抓,却听到身旁传来一个柔美熟悉的声音:“六爷,筷子!”
肃小六转头一看,正是丫鬟若樱,她这时也穿了件白色的袍子,一脸素颜的捧着一双银筷子,立在自己身边。
“若樱,你这走路没声音的功夫是怎么练的?”肃小六一边打趣,一边接过筷子,夹起一块炸豆腐塞到嘴里,边吃边道,“回头我出来了,咱们晚上抓老鼠玩,你这没声音的脚步,老鼠一定也听不到!”
若樱没有答他的话,只是端起一个汤碗,为他盛了一碗蛋羹,默默地端到他面前:“六爷喝点热汤吧,王府居丧,要食素,您想吃的牛肉面这会儿也吃不上了!”
听她语气有些凄然,肃小六知道她是在为自己即将去“坐牢”伤心,于是忙温言劝慰道:“没事的,若樱,牛肉面等回来再吃也不迟!不过,我现在觉得这蛋羹很不错啊!来,我先尝一口!”
看着即将去受牢狱之苦的肃小六还这么乐观地逗自己开心,若樱心里很不是滋味,她鼻子一酸,眼泪便忍不住涌了出来。
“哇,”肃小六喝了两口蛋羹,赞道,“味道真是不错,一喝下去,整个人都觉得舒畅起来了!不过,……”
“怎么了,六爷?”若樱忙上前问道,“是蛋羹煮的太老了吗?要是不合胃口,我现在让厨房做还来得及!”
肃小六伸手拉住她,然后把那碗蛋羹端到她脸前,深情地望着她。
“六爷,”若樱不明白他的意思,一边伸手拭泪,一边问道,“怎么了?”
肃小六顺手从衣服里拿出手帕,一边温柔地给若樱擦去泪水,一边柔声说道:“蛋羹咸味不够,若是我的若樱滴两滴泪进去,那味道就完美了!”
[网友]:噫——
[网友]:小六真肉麻!
[网友]:小六真恶心!
[网友]:小六真猥琐!
[网友]:挺好的词儿,从小六嘴里说出来,怎么有点恶心呢!
若樱顿时羞得俏脸通红:“六爷,你好坏!人家为你担心,你却取笑人家!”
[网友]:哇,小丫鬟含着泪撒娇,很有爱哦!
[网友]:脸红得像一样,可爱!
[网友]:所谓“潮红”,是这样的吗?
[网友]:擦!楼上真污!
“咦?慢着!”若樱无意间看到肃小六拿来为自己擦泪的手帕,便伸手拿了过来,展开一看,见上面绣着蝶舞兰花,并且还粘着一块血迹,于是将手帕铺到桌面上,问道,“六爷,这是怎么回事?”
[网友]:哇,这手帕这样铺开一看,不是潮红,而是“落红”啦!
。。。
第六十二章 蝶舞兰花血手帕()
“三爷、六爷,”郑亲王府的大总管早早地便在王府大门口的石狮子旁焦急地等候了,一看到端华的马车驶近,便慌忙迎了上去,“你们可回来了,这时辰刚刚好!快点吧!”
端华和肃小六下了车,有两名王府太监匆匆跑了过来,他们两人双手举着托盘,一起在端华和肃小六面前跪了下来,“三爷、六爷!”
肃小六低头一看,见托盘上叠放着一件白色长袍,他明白这是所谓“成服”要穿的孝衣,不禁在心里有些排斥:“擦,穿越回来就逢白事,这运气怎么能好?”
这时,身旁的端华已经将那白袍子抖开,正在往身上套,肃小六于是只好咬咬牙:“算了,念在老王爷对我还算够意思,一把给了我几万两银子的份上,就穿一回吧!”
[网友]:肃小六那大义凛然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网友]:就是,一副要上刑场的感觉!
[网友]:哈,给人当儿子,肯定心里不爽了!
端华和肃小六随着大总管踏上台阶向里面走,肃小六抬眼看到王府大门上已经挂满了白帷白幔,那个让他觉得很像男性图腾的“嘟噜幡”也被装饰得十分繁复锦簇,于是不禁一乐:“这玩意儿搞得这么花里胡哨的,难道是寓意这老王爷年轻时很风流、很花心吗?”
绕过影壁,便看到二道门里的大殿已经一片缟素,殿外各院管事都一身白袍白帽地跪倒了一大片,场面十分壮观。
大总管引着他们来到殿前,肃小六探头看到殿内也聚满了人,众人都身着缟素,一时也看不出谁是谁。
这时,大总管从一名太监手里接过两件纸媒,递到端华和肃小六手中,然后指着殿内从灵堂到殿门外一路摆着的纸制灯花,说道:“三爷是长子,得带着几位世子爷给王爷点这‘引路灯’,王爷享年六十九岁,这引路灯一共是六十九盏!”
“原来这就是引路灯啊!”肃小六看着地上那些用彩色棉纸捻成的精致灯花,不禁叹道,“这小纸花搞得还挺复杂的,几十朵花竟然捻得一模一样,真是好手艺!”
他正这样想着,恩华和惠略、宽略三人已从殿里走了出来,他们手里也拿着纸媒。大总管侧头向一名管事的人问了下时间,然后对端华等人道:“时辰正好,开始吧!”
“嗯,好!”端华点了点头,“开始吧!”
于是大总管向殿外站着的礼官示意了一下,那礼官便长声喊道:“嗨——点灯引路勒——”
以端华为首,五人开始从灵堂前的灯花点起,一路向外点燃。
那棉纸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