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的弟子王直方,住在同一个里,长久在江岭做事。

    飞快送信给他求得生犀角,又吃了,好久才安定。

    第二天早晨,选择经工,让他们抄写金字金刚经三卷,让他们早点抄完。抄完后招待僧人,回付郭登。

    一个多月后,回到同州别墅,下马正在休息,有个姓裴的老人,家住鄂渚,分别已经十年,忽然从门进入,直接到方义阶下。

    方义就立刻拜见他。老人说:“有客人,请出门。”

    就在前边走,到了门口老人就不见了。

    他看见一个穿紫袍拿着象笏的人,前导随从穿红紫色衣服的差役几十人,在门外等候。

    低头看那相貌,是郭登。郭登收起笏板上前拜道:“卑职要升迁,只需金刚经一卷,你的仁义想法,特意送给三卷,现在功德极高,越级升迁几等,职位崇高重要,爵位高贵豪迈。无不是你的大力相助。虽然职位已经迅速升迁,那厨房依旧,短时间还对付,实际象咸鱼店的人,现在离开旧司,再去就餐,才知道以前的

    痛苦,几乎不能忍受。你能体量明察,再给反复念金刚经七遍,就能改变厨房,终身铭记你的恩德,什么时候敢忘记呢?”

    方义说:“行。”于是又问老人在哪里。

    回答说:“善良的老人在江夏生病,今晚正困窘,神道求人,不是他亲自引导,不能自己前来,刚才来后先回去了。”又说:“厕神每月六日照例应该出去巡查,这日人遇见他,一定招致灾难,人看见他就死,他看见人就生病。先前的八座有病已六旬,说我巡完将要回去,看见一半脸面。亲戚之间,传递应该互相回避的。”又说:“冥府的差役,福分薄的多,没有地方得到食品,通常挨饿,一定能吃的慷慨施舍给他们。广泛祭示一切鬼神,这心意不会忘记。都被这众鬼神暗中出力,一定能救灾祸。”

    方义说:“阴阳路不同,偶然相遇,每次相见,多日不平静,心里想说的,希望在梦中,反复念经要求,天亮就开始。”答应后离去。

    到天亮,就召集行敬僧人念金刚经四十九遍,到天明祝告给郭登。

    念完经,梦见郭登说:“本来请念一个七遍,数量又增加了六倍,累计那功德,吃天厨了。你要有难,应先奉告,不然的话,不来骚扰,广泛祭示的要求,记住不要忘了。”

    【原文】殿中侍御史钱方义,故华州剌史礼部尚书徽之子。宝历初,独居长乐第。夜如厕,僮仆从者,忽见蓬头青衣数尺来逼。方义初惧,欲走,又以鬼神之来,走亦何益,乃强谓曰:“君非郭登耶?”曰:“然。”曰:“与君殊路,何必相见?常闻人若见君,莫不致死,岂方义命当死而见耶?方义家居华州,女兄衣佛者亦在此。一旦溘死君手,命不敢惜,顾人弟之情不足。能相容面辞乎?”蓬头者复曰:“登非害人,出亦有限。人之见者,正气不胜,自致夭横,非登杀之。然有心曲,欲以托人,以此(“此”原作“死”,据明抄本改。)久不敢出。惟贵人福禄无疆,正气充溢,见亦无患。故敢出相求耳。”方义曰:“何求?”对

    曰:“登久任此职,积效当迁,但以福薄,须人助。贵人能为写金字金刚经一卷,一心表白。回付与登,即登之职,遂乃小转。必有后报,不敢虚言。”方义曰:“诺。”蓬头者又曰:“登以阴气侵阳,贵人虽福力正强,不成疾病,亦当有少不安。宜急服生犀角、生玳瑁,麝香塞鼻则无苦。”方义至中堂,闷绝欲倒,遽服麝香等并塞鼻,则无苦。父门人王直方者,居同里,久於江岭从事,飞书求得生犀角,又服之,良久方定。明旦,选经工,令写金字金刚经三卷,令早毕功。功毕饭僧,回付郭登。后月余,归同州别墅。下马方憩,丈人有姓裴者,家寄鄂渚,(“渚”原作“注”,。据明抄本改。)别已十年,忽自门入,径至方义阶下,方义遂遽拜之。丈人曰:“有客,且出门。”遂前行,方义从之,及门失之矣。见一紫袍象笏,导从绯紫吏数十人,俟於门外。俯视其貌,乃郭登也,敛笏前拜曰:“弊职当迁,只消金刚经一卷。贵人仁念,特致三卷。今功德极多,超转数等,职位崇重,爵位贵豪,无非贵人之力。虽职已骤迁,其厨仍旧。顷者当任,实如鲍肆之人。今既别司,复求就食,方知前苦,殆不可堪。贵人量察,更为转金刚经七遍,即改厨矣。终身铭德,何时敢忘。”方义曰:“诺。”因问丈人安在,曰:“贤丈江夏寝疾,今夕方困。神道求人,非其亲导,不可自已,适诣先归耳。”又曰:“厕神每月六日例当出巡。此日人逢,必致灾难。人见即死,见人即病。前者八座抱病六旬,盖言登巡毕将归,瞥见半面耳。亲戚之中,递宜

    相戒避之也。”又曰:“幽冥吏人,薄福者众,无所得食,率常受饿。必能食推食,泛祭一切鬼神,此心不忘。咸见斯众暗中陈力,必救灾厄。”方义曰:“晦明路殊,偶得相遇。每一奉见,数日不平。意欲所言,幸於梦寐。转经之请,天曙为期。”唯唯而去。及明,因召行数僧念金刚经四十九遍,及明祝付与郭登。功毕,梦曰:“本请一七,数又出之。累计其功,食天厨矣。贵人有难,当先奉白。不尔,不来黩也。泛祭之请,记无忘焉。”(出《续玄怪录》)

九天使者()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梦见了神仙的仪仗队,千乘万骑会集在空中。

    有一个人穿着红色衣服,戴着金色帽子,从车上下来,拜见唐玄宗说:“我是九天的采访使,到人间来巡察探访,想要在庐山的西北面盖一所下宫,木石基址已经有了,只是需要人力罢了。”

    唐玄宗就派中使到庐山西北去看,果然有基址在那里。

    过了两宿,又有几千根大木头自然地到来,不是什么人所运来的。

    按照殿、堂、廊、宇的不同需要,分别弄来不同的木料,长短粗细都很适用。

    有人说,这些木头是以前九江王采伐的,打算建造宫殿,沉没在江州湓水岸边,其实是神仙运来供使用的。

    庙西的长廊,柱子架在空中,在大山涧的上面,它下面有奔流轰响的河水,深不可测,已经好多年了,从来没有危险发生。

    当初盖庙的时候,木材是一齐来的,一天晚上就来了上万根,根根都有水痕。

    门殿廊宇的基石,是自然变化出来的,并不是人筑造的。

    曾经有五色的神光,照耀着要盖庙的地方,常常像白天一样。

    盖庙的时候,人们挥斧做工,一点不闲着,却谁也不疲倦,十来天就把庙盖了起来。完工的时候,中使梦见一个神仙对他说:“赭垩、丹、绿各种颜料,庙北的地下就有,找一找就能找到,不必到很远的地方去找。”

    于是中使派人寻找,挖回来使用,一点也不缺。

    后来建昌渡有五百多名仙官,好像穿着道士服的人,都说要到使者庙来。

    现在那图像还存在。

    当初唐玄宗梦见神仙的那天,就找来了天台山的道士司马承祯,向他打听这事。司马承祯奏道:“现在名山大川里供奉的神,都是把他们当作一方之主来祭祠的。太上老君担心他们作威作福而为害黎民百姓,分别派来上界的仙人,到名川岳监察他们。五岳有真君在那里,又有青城丈人为五岳之长。潜山的九天司命主管九天的生死簿籍;庐山九天使者执掌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等三天的令符,可弹劾所有的神仙。他们都是五岳的上司。何不各为他们盖上庙,用斋食犒赏他们

    呢?”

    唐玄宗听了他的话,这一年五岳三山都盖起了庙。

    【原文】唐开元中,玄宗梦神仙羽卫,千乘万骑,集于空中。有一人朱衣金冠,乘车而下,谒帝曰:“我九天采访,巡纠人间,欲于庐山西北,置一下宫,自有木石基址,但须工力而已。”帝即遣中使,诣山西北,果有基迹宛然。信宿,有巨木数千段,自然而至,非人所运。堂殿廊宇,随类致木,皆得足用。或云,此木昔九江王所采,拟作宫殿,沉在江州湓浦;至是神人运来,以供所用。庙西长廊,柱础架虚,在巨涧之上。其下汨流奔响,泓窅不测,久历年岁,曾无危垫。初作庙时,材木并至,一夕巨万,皆有水痕。门殿廊宇之基,自然化出,非人版筑。常有五色神光,照烛庙所,常如昼日。挥斤运工,略无余暇,人力忘倦,旬日告成。毕工之际,中使梦神人曰:“赭垩丹绿,庙北地中,寻之自得,勿须远

    求。”于是访之,采以充用,略无所缺。既而建昌渡有灵官五百余人,若衣道士服者,皆言诣使者庙。今图象存焉。初玄宗梦神人日,因召天台道士司马承祯,以访其事。承祯奏曰:“今名山岳渎血食之神,以主祭祠,太上虑其妄作威福,以害蒸黎,分命上真,监莅川岳,有五岳真君焉。又青城丈人为五岳之长,潜山九天司命立九天生籍,庐山九天使者执三天之符,弹劾万神,皆为五岳上司,盍各置庙,以斋食为飨。”玄宗从之。是岁,五岳三山,各置庙焉。(出《录异记》)

紫云曲() 
唐玄宗曾经梦见十多个仙子,驾着祥云下到庭院里站成一排,各拿着乐器演奏。那乐曲清越优美,真正是仙府里的声音。等到音乐停止,有一位仙人上前说道:“陛下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这是神仙的《紫云曲》,现在愿意传授给陛下,作

    为大唐的标准的基本的音乐,和那《咸池》、《大厦》等乐曲就大大不同了。”

    唐玄宗特别高兴,立即接受传授。

    不一会儿,他醒了,那音乐的余响还像在耳中。

    他急忙拿起玉笛吹奏演习,完全掌握了那乐曲的节奏,但是他默默地记在心里,没有向别人泄露。

    等到天亮,他在紫宸殿听政,宰相姚崇、宋璟进来,向他奏报事情,他好像根本没听见。

    二宰相害怕了,又奏报一遍。玄宗就站了起来,但他到底没理睬二相。

    二相更加害怕,急忙走出去。

    当时高力士侍立在玄宗身旁,立即奏道:“宰相请示事情,陛下应该当面决定,是否可行。方才姚崇和宋璟说的,都是军政大事,而你始终不理,难道二相有罪了吗?”

    玄宗笑道:“我昨天夜里梦见仙人奏乐,曲名叫《紫云曲》,他们就把曲子传授给我。我怕忘了它的节奏,因此默默地在心里练习,所以顾不上听二位国相奏事。”

    于是他从衣服里取出玉笛来给高力士看。这一天高力士来到中书省,把事情对二相讲了,二相的畏惧稍微消解了。

    这支曲子后来传给了乐府。

    【原文】唐玄宗尝梦仙子十余辈,御卿云而下列于庭,各执乐曲而奏之,其度曲清哉,真仙府之音也。及乐阕,有一仙人前而言曰:“陛下知此乐乎?此神仙《紫云曲》也。今愿传授陛下,为圣唐正始音。与夫咸池大夏,固不同矣。”玄宗喜甚,即传受焉。俄而寤,其余响犹若在听。玄宗遽命玉笛吹而习之,尽得其节奏;然嘿不泄。及晓,听政于紫宸殿,宰臣姚崇、宋璟入,奏事于御前,玄宗俯若不闻。二相惧,又奏之。玄宗即起,卒不顾二相。二相益恐,趋出。时高力士侍于玄宗,即奏曰:“宰相请事,陛下宜面决可否。向者崇、璟所言,皆军国大政,而陛下卒不顾,岂二相有罪乎?”玄宗笑曰:“我昨夕梦仙人奏乐曰《紫云曲》,因以授我,我失其节奏,由是嘿而习之,故不暇听二相奏事。”即于衣中出玉笛,

    以示力士。是日力士至中书,以事语于二相。二相惧少解。曲后传于乐府。(出《神仙感遇传》,陈校本作出《宣室志》)

视鬼者() 
吴郡的任生,是一个善于看鬼的人,住在浻庭山。

    他的面貌总象个孩童,按照吴楚的风俗,也不能查出他的生辰。

    宝历年间,有个前昆山尉杨氏的儿子,侨居在吴郡,曾经有一天,里中几个人,共同荡着小船,一起游览虎丘寺。

    当时任生在船里,又说到鬼神的事情。

    杨生说:“人和鬼的行迹不一样,所以鬼的行迹是不能被看见的。”

    任生笑着说:“鬼很多,人不能识别罢了,我单单能识别。”

    这样,他们看到一个妇人,穿着黑衣服,抱着个小孩,在岸边走。

    任生指着说:“这是鬼,她抱的是婴儿的灵魂。”

    杨说:“那么凭什么辨别他是鬼呢?”

    任生说:“你只管看我和他说话。”就大声叫道:“你是鬼,偷活人的孩子吗?”那妇人听后很惊惧。就急忙往回跑,走了不到十几步,就不见了。

    杨生又赞叹又惊异。到晚上回家,离城有几里,岸边有一人家,摆设宴席。

    有个女巫,在那右边鼓动挥舞,是祈祷神灵。

    杨生和任生一起问他,女巫说:“今天里中人有个婴儿突然死去,现在又醒过来了!所以设宴谢神。”

    就让把婴儿抱出来看,正是妇人所抱的那个!

    各位客人震惊叹服,感谢任生说:“先生是真正有道术的人,我们是不能知道的。”

    【原文】吴郡任生者,善视者,庐於洞庭山。貌常若童儿,吴楚之俗,莫能究其甲子。宝历中,有前昆山尉杨氏子,侨居吴郡。常一日,里中三数辈,相与泛舟,俱游虎丘寺。时任生在舟中,且语及鬼神事。杨生曰:“人鬼殊迹,故鬼卒不可见矣。”任生笑曰:“鬼甚多,人不能识耳,我独识之。”然顾一妇人,衣青衣,拥竖儿,步於岸。生指语曰:“此鬼也。其拥者乃婴儿之(“之”原作“也”,据明抄本改)生魂耳。”杨曰:“然则何以辨其鬼耶?”生曰:“君第观我与语。”即厉声呼曰:“尔鬼也,窃生人之子乎?”其妇人闻而惊慑,遂疾回去,步未十数,遽亡见矣。杨生且叹且异。及晚还,岸傍一家,陈宴席,有女巫,鼓舞於其左,乃醮神也。杨生与任生俱问之,巫曰:“今日里中人有婴儿暴卒,今则寤矣,故设宴以谢。”遂命出婴儿以视,则真妇人所拥者。诸客惊叹之,谢任生曰:“先生真道术者,吾不得而知也。(出《宣室志》)

驱鬼() 
【】

    邬涛是汝南人,精习三皇五帝所作的书,喜欢道术。

    出游住在婺州义鸟县馆,有一个多月。忽然有一个女子,两个婢女夜晚出现,一个婢女进前说:“这是王氏小娘子,今天晚上特意前来看望你。”

    涛看她,是绝色佳人,认为这是豪门权贵家的女子,不敢答话。

    王氏笑着说:“秀才不把酒色放在心上。我用什么奉献托咐?”

    涛就站起拜谢道:“我是平凡鄙陋的人,不敢有这种**。”

    王氏让待婢解下外衣在涛的寝室里玩。点燃银色的蜡烛,又备办

    了酒饭。喝了几巡,王氏站起对涛说:“我年少丧父母没有依托,现在愿意待奉你共枕席,这要做行吗?”

    涛恭顺辞谢而答应,恩爱亲密。王氏早晨离去晚上回来,如此几个月。

    涛所认识的道士杨景霄到馆拜访他,看见涛的脸色有异常,说:“你被鬼魅所迷惑,应该断绝她,不然的话就死了。”

    涛听说很吃惊,把那事全都告诉了他。

    景霄说:“这是鬼呀!”就给他两道符,一道放在衣带上,一道放在门上。

    还说:“这鬼来,一定怨恨你,千万不要和她说话。”

    涛按照方法接受了。女子这天晚上来到,看见符在门上,大骂而离去。说:“明天赶紧去掉它,不然要造成祸患!”

    涛第二天又拜访景霄,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

    景霄说:“今晚再来,可以用我的咒水洒她,这一定能断绝了。”

    涛拿着水回去。到了晚上,女子又来了,悲愤到极点。

    涛就用景霄的咒水洒她,于是就断绝了。

    【原文】邬涛者,汝南人,精习坟典,好道木。旅泊婺州义乌县馆,月余。忽有一女子,侍二婢夜至,一婢进曰:“此王氏小娘子也,今夕顾降於君子。”涛视之,乃绝色也。谓是豪贵之女,不敢答。王氏笑曰:“秀才不以酒色於怀,妾何以奉托?”涛乃起拜曰:“凡陋之士,非敢是望。”王氏令侍婢施服玩於涛寝室,炳以银烛,又备酒食。饮数巡,王氏起谓涛曰:“妾少孤无托,今愿事君子枕席,将为可乎?”涛逊辞而许,恩意款洽。而王氏晓去夕至,如此数月。涛所知道士杨景霄至馆访之,见涛色有异,曰:“公为鬼魅所惑,宜断之。不然死矣。”涛闻之惊,以其事具告,景霄曰:“此乃鬼也。”乃与符二道,一施衣带,一置门

    上,曰:“此鬼来,当有怨恨,慎忽与语。”涛依法受之。女子是夕至,见符门上,大骂而去,曰:“来日速除之,不然生祸。”涛明日访景霄,具言之,景霄曰:“今夜再来,可以吾咒水洒之,此必绝矣。“涛持水归,至夜,女子复至,悲恚之甚。涛乃以景霄咒水洒之,於是遂绝。(出《集异记》)

二十七仙() 
唐朝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在白天宴居昏昏欲睡,梦见了二十七位仙人对他说:“我们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一个人因为值班,在天上不能下来。我们寄住在罗底间三年了,一直给陛下镇护国界,不让外寇侵扰边疆。众神仙常常改换形貌混迹在人群中到处游玩。”

    醒了之后,他就下令全国,寻找那个叫“罗底”的地方,最后也没找到。

    改天的夜里又梦见二十八宿对他说,“罗底”在一个有音乐的地方。

    于是他就又下令寻找。在宁州东南五里的地方,有个地方叫罗川,川中有县,县是以川名命名的。还有个罗州山,相传山中有洞穴,而且草木荫翳不通,打柴的放牧的听到里边有音乐之声。

    唐玄宗下令派人寻找这个地方,找了很久也没找到。

    忽然有一只白兔从林中跑了出来,直接跑进一座山崖的下边,(他们)寻找兔子跑进去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洞口。

    进洞一看,这是一个宽敞的石室,里边有二十七尊石像。

    于是就把这二十七尊石像运进宫中,在殿内为它们设了位置,早晚烧香。

    皇帝还亲自来瞻仰拜谒。皇帝又让夹印花工仿制了二十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