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为西国虽远,而贡者不奇,使者未遣之。帝幸华林苑,射虎兕,弩弦断。使者时随驾,因上言,请以胶一分,以口濡其胶,以续弩弦。”帝惊曰:“此异物也。”乃使武士数人,对牵引之,终日不脱,胜未续时也。胶青色,如碧玉。吉光毛裘黄白,盖神马之类。裘入水终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悟,厚赂使者而遣去。集弦胶出自凤驎洲,洲在西海中,地面正方,皆一千五百里,四面皆弱水绕之。上多凤驎,数万为群。煮凤喙及驎角,合煎作胶,名之“集弦胶”,一名“连金泥”。弓弩已断之弦,刀剑已断之铁,

    以胶连续,终不脱也。(出《仙传拾遗》)

七室石经() 
幽州有一位出家人,叫释智苑。

    他精通佛法,学识广博。

    隋朝大业年间,他费尽心思刻石经藏起来,以防佛法灭绝。

    因此便在幽州北山的悬崖壁上开凿石室,磨平四壁,在壁上刻写经文;又取方形石板,磨平后刻上经文,存放在石室中。每装满一室,就用石装头堵住洞门,并用镕铁填塞缝隙。(保密工作做得真好。)

    当时隋炀帝驾临涿县,皇后的胞弟,内史待郎萧瑀,深信佛法,把智苑刻石经的事向皇后禀告,皇后就布施了一千匹丝绢及财物资助智苑达成此事。

    萧瑀也施舍了五百匹丝绢,当时朝中官员及民间士绅听说,都纷纷前来供养,让智苑法师顺利完成这个大愿。

    智苑觉得刻经工匠众多,僧俗混杂在一起不是很好,于是想在山崖前,建造木佛堂以及食堂、寝室,但想到木料砖瓦不易取得,又怕占用刻经经费,所以迟迟没有动工。

    一天夜里,忽然下起大雨,雷电交加,振动山林。

    第二天早上天晴后,看到上千根粗大的松柏树,被洪水冲到山下,堆积在道路两旁。山的东面很少树木,尤其是松柏类的更是稀有。

    众人都感到很惊讶,不知道这些树木来自何处。

    便顺着漂流的方向追寻,原来是来自很远的西山,山崖崩塌树木倒下,倒下的树木顺水漂流而来。

    于是当地的民众就叹服了,都说这是神仙在帮忙。

    智苑只是叫工匠挑选合用的木材,其余全部分给附近的乡亲。

    乡亲们十分高兴,都来帮助建造佛殿和食堂,没多久全部建好,实现了智苑法师的心愿。

    贞观十三年,智苑圆寂了,他刻的石经已经装满了七间石室,他的弟子仍续承他的志业。

    【原文】幽州沙门释智苑,精练有学识。隋大业中,发心造石经藏之,以备法灭。既而于幽州北山,凿岩为石室,即磨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写,藏诸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用铁锢之。时随赐帝幸涿郡,内史侍郎萧瑀皇后之同母弟也,性笃信佛法,以其事白后,后施绢千匹,余钱物,以助成之。瑀亦施绢五百匹。朝野闻之,争共舍施,故苑得遂其功。苑尝以役匠既多,道俗奔凑,欲于岩前,造木佛堂并食堂寝屋。而念木瓦难辨,恐分费经物,故未能起作。一夜暴雨雷电震山,明旦既晴,乃见山下有大松柏数千株,为水所漂流,积道次。山东少林木,松柏尤稀,道俗惊骇,不知来处,推寻踪迹,远自西山,崩岸倒木。漂送来此,于是远近叹服,谓为神助。苑乃使匠择取其木,余皆分与邑里。邑里喜悦,而共助造堂宇,顷之毕成,皆如其志焉。苑所造石满七室,以贞观十三年卒。弟子犹继其功(殿中丞相里玄奘。大理丞釆宣明等。皆为临说云尔。临以十九年从车驾幽州。问乡人。亦同云尔而以军事不得云)。《冥报记》…唐…唐临

山魈() 
南朝宋代元嘉初年时,有个姓王的富阳人在小河碎石滩里插了竹栅栏抓螃蟹。

    第二天去看,发现一个木头,有二尺多长,把栅栏(撬开),螃蟹都没了。(根据后文)

    王某就修好栅栏,把那块木头扔到河岸上。

    第二天再去看,见那块木头又跑到竹栅里,栅栏又给撬开,他就又修好栅栏。

    再去看时,又和当初一样。

    王某就怀疑那块木头是什么妖物变的,就把木头装进蟹笼里,绑在扁担头上回家,说:“到家我就把你烧掉。”

    离家还有三里地时,听见蟹笼子里沙沙有响动声,回头一看,那木头变成了个怪物,人脸猴身子,只有一只手一只脚。

    怪物对王某说:“我天**吃螃蟹,你的栅栏是我到水里弄坏的,实在太对不起你了,希望你能原谅我,把笼子打开放了我吧。我就是山神,请你放了我,我能帮助你,让你每次栅栏里都装满螃蟹。”

    王某说:“你祸害了我,又变来变去的吓唬人,你犯的罪就该死!”

    那妖物变得非常悲哀的样子,请求放掉它,并再三问王某的姓名,王某看看它,也不回答它。

    离家越来越近了,那怪物说:“你既不放我,又不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还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等死了。”

    王某到家以后,立刻点起火把那块木头烧了,烧了之后,也没有再发生什么异常的事,原来那个怪物就是民间所说的“山魈”。

    传说山魈如果知道了人的姓名,就会伤害那个人,所以那怪物再三问王某的姓名,正是想害了他以逃脱自身。

    【原文】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簖(duan渔具名。插在水里捕鱼蟹用的竹或苇栅栏。)旦往视,见一材头,长二尺许,在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看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再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纳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破燃之。”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此实入水破若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是山神,当相佑助,使全簖大待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顿,请乞放,又频问君姓名为何,王回顾不应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炽火焚之,后寂无复异。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

    以勤问,正欲害人自免。”(出《述异记》)

听差母() 
最近有个人雇了个听差,这听差几次请假要求回家,主人都没准。

    过了很久,有一天听差在南窗下睡觉时,主人看见门外走近一个女人,有五六十岁,特别胖,走路都很困难。

    小听差睡觉时被子掉了,那女人就来到床边,把被子给盖好,就出门走了。

    不一会听差翻身时衣服又掉了,那女人又进来把衣服给他盖好。

    主人心里很奇怪,第二天就问听差为什么要请假回家。

    听差说:“母亲病了”。

    主人又问他母亲的身材相貌和年龄,回答都和他看见的那个女人完全吻合,只是说他母亲挺瘦,这一点和那女人不同。

    就又问他母亲得了什么病,听差回答说:“得的浮肿病。”

    于是主人就准假让他回家。

    听差的刚一出门,就有人送来了家信,信上说他母亲已去世。

    主人回想他所见的女人正是听差的母亲,她那么胖,则是得了水肿病的原因。

    【原文】近世有人得一小给使(服事;供人役使),频求还家未遂。后日久,此吏在南窗下眠。此人见门中有一妇人,年五六十,肥大,行步艰难。吏眠失复,妇人至床边,取被以复之。回复出门去,吏转侧衣落,妇人复如初。此人心怪,明问吏:“以何事求归?”吏云:“母病。”次问状貌及年,皆为所见,唯云形瘦不同。又问母何患,答云:“病肿。”而即与吏假,使出。便得家信云:“母丧。”追什所见之肥,乃是其肿状也。(出《幽明录》)

鬼二则() 
【一】谢晦在荆州的时候,墙角有(出现过)一个赤鬼,高有三尺。

    鬼来到了他面前,手里拿着个铜盘子,里面满满都是血。

    谢晦接过来,铜盘变成了纸盘,不一会儿鬼就不见了。

    【原文】谢晦在荆州,壁角间有一赤鬼,长可三尺,来至其前,手擎铜盘,满中是血。晦得乃纸盘,须臾而没。(出《异苑》)

    【二】

    谢灵运在元嘉五年的时候,忽然看见死去的谢晦。

    他手里提着自己的头,进屋坐在别床上,鲜血不停地流,惨不忍睹。

    后来他又发现自己装貂皮袍子的衣箱里被血浸满了。

    等到谢灵运当临川郡守时,饭里忽然吃出了大虫子。(古人都觉得异象就是某种预兆!)

    不久他就被杀了。

    【原文】谢灵运以元嘉五年,忽见谢晦,手提其头,来坐别床,血流淋落,不可忍视。又所服貂裘,血淹满箧。及为临川郡,饭中欻有大虫。遂被诛。(出《异苑》)

陈氏灭门() 
东莱有一家姓陈的,全家一百多口人。

    有天早上作饭,锅怎么烧也不开,揭开锅一看,突然就有一个白发老头从锅里跳了出来。

    陈某就跑去问巫师。(巫师是个职业啊!)

    巫师说:“这是个大怪(绝对奇异)的预兆,你家将会有灭门之灾。你回去赶快多做一些打仗用的木棒和家伙,做好了就放在大门影壁下,然后把大门好好关严在家里呆着。如果有骑马或乘车带有仪仗来敲门的人,千万不要应声开门。”

    陈某回来后,大家动手砍伐制作了一百多个大棒子,做好后放在屋门下。

    不久果然有人叫门,叫了半天也没有应。

    领头的(鬼头儿)大怒,叫手下人从门上翻过去。

    这时有个手下人看见堆在门内的大大小小的一百多个棒子,就告诉了(鬼头儿)。

    (鬼头儿)一听又害怕又懊恼,对手下人说:“叫你们快点来你们不快点来。现在一个替死的都抓不回去,我们怎么赎罪呀?从这儿往北走,再走八十里吧,那里有个人家全家有一百零三口,只好去抓他们顶数了。”

    以后十天以内,八十里外那家人果然都死尽了。

    那家也姓陈。(最后这句亮了,原来是抓替死鬼儿)

    【原文】东莱有一家姓陈,家百余口。朝炊釜不沸,举甑看之,忽有一白头公,从釜中出。便诣师,师云:“此大怪,应灭门。便归大作械,械成,使置门壁下,坚闭门在内。有马骑麾盖来叩门者,慎勿应。”乃归,合手伐得百余械,置门屋下。果有人至,呼不应。主帅大怒,令缘门入。从人窥门内,见大小械百余。出门还说如此,帅大惶惋。语左右云:“教速来。不速来,遂无复一人当去,何以解罪也?从此北行,可八十里,有一百三口,取以当之。”后十日中,此家死亡都尽。此家亦姓陈。(出《搜神记》)

五里雾() 


鬼讨债() 
宋时永初年间,甄法崇在江陵当县令,为政清正严明。

    当时南平人缪士是江安的县令,死在任上。

    一年后,有一天甄法崇正在县衙大厅上,忽然看见一个人从门外进来(忽然出现,鬼的闪现技能)说:“缪士特来拜访。”

    甄法崇知道缪士已经死了,就问:“你怎么这样消瘦啊?”(做鬼没有做人好!)

    缪士说“我活着的时候,所作的好事不能弥补我所做的坏事,受罪罚之苦,又加上不断地抄写,才这样消瘦。”

    鬼又说:“贵县属下有个某甲,生前欠我一千多石米,因为没写契约,现在他硬是赖账不还。现在害得我儿子穷得快饿死了,请您严肃处理这件事。”

    甄法崇说:“你可以写个状子,我给你办。”(鬼告状)

    缪士说:“我没有带纸,而且也不会写字了。”(那前文说的抄写,怎么抄的?画画吗?)

    甄法宗就叫手下人取来纸笔,由缪士口授,说得清清楚楚,为他代写了一张状子。写完后,缪士拜谢后走了。

    甄法崇就查问缪士的家人,他的家人说确有某甲欠一千石米硬不还的事。

    于是就把某甲抓来,一审问,某甲十分害怕,立刻如数把米还给了缪士家。

    【原文】宋甄法崇,永初中,为江陵令,在任严明。其时南平缪士为江安令,卒于官。后一年,崇在厅,忽见一人从门而入,云:“缪士谨通。”法崇知其亡,因问卿貌何故瘦,答云:“我生时所行,善不补恶,罹系苦,复勤剧理墨。”又云:(云原作去,据明抄本改。)“卿县民某甲,负我米千余担,无券书。悍不还。今儿累穷毙,乞为严勑。”法崇曰:“卿可作词。”士云:“向不赍纸,且又不复书矣。”法崇令省事取笔,疏其语,士口授,其言历历。词成,谢而去。法崇以事问缪家,云:“有此。登时摄问,负米者畏怖,依实输还。

    (出《诸宫旧事》)

鬼先人() 
元嘉十年,徐道饶忽然看见一个鬼,自称是他家的先辈。(鬼的意思是我是你家祖宗辈的,有点抬高身份的意思。)

    当时是冬天,天气晴朗,徐家库房里堆积着很多稻子,鬼就对徐道饶说:“明天你可把稻子运到场上晒一晒,就要下大雨,后头再没有晴的日子了。”(鬼也有未卜先知的技能)

    徐道饶就听从鬼的指教,把稻子运出来晒上,鬼也帮着他推车。

    一天后果然下起了连绵大雨,这鬼有时也现形,像只猕猴。(估计是家里人害怕了)徐道绕就去请道士写了一道驱鬼的符挂在窗子上。

    鬼就大笑说:“你想用符挡住我吗?我从狗洞子也能钻到你家来。”

    鬼虽然这样说了,但以后再也没进屋。

    过了几天,听见鬼叹息说:“徐叔宝要来,我可不能看见他。”

    后两天,徐叔宝果然到家来了,那鬼从此就再也不来了。

    【原文】 徐道饶,以元嘉十年,忽见一鬼,自言是其先人。于时冬日,天气清朗,先积稻屋下,云:“汝明日可曝谷,天方大雨,未有晴时。”饶从其教,鬼亦助辇。后果霖雨。时有见者,形如狝猴。饶就道士请符,悬著窗户。鬼便大笑:“欲以此断我,我自能从狗窦中入。”虽则此语,而不复进。经数日,叹云:“徐叔宝来,吾不宜见之。”后日果至,于是遂绝。(出《异苑》)

鬼讨命() 
元嘉末年,陶继之当秣陵县令的时候,有一次错杀了一个乐工。

    夜里陶继之梦见乐工来对他说:“你错杀了我,我告到了天上,已经受理我的冤案,现在我就来(取你性命)。”

    说完就跳进陶继之的嘴里,又落进他肚子里。(这是要折磨他一阵子的意思?)

    鬼不一会又钻出来了说,“我今天直接抓了你陶秣陵也没什么用,还得算上王丹阳一个。”(鬼索命啊。)

    说完就不见了。

    陶继之不久就死了,叫王丹阳的人后来也死了。

    【原文】陶继之,元嘉末为秣陵令,尝枉杀乐伎。夜梦伎来云:“昔枉见杀,诉天得理,今故取君。”遂跳入陶口,仍落腹中。须臾复出,乃相谓曰:“今直取陶秣陵,亦无所用,更议上丹阳耳。”言讫并没。陶未几而卒,王丹阳果亡。(出《述异记》)

    【鬼治丧】

    朱泰家住在江陵。

    宋元徽年间,朱泰病死还没有入殓的时候,他(鬼魂)突然出现,就坐在他自己的尸体旁,劝慰他的母亲,并且在场的人都看见了。

    他告诉料理丧事的人,一切用品都要节俭。

    朱泰的鬼魂还对他母亲说:“咱家这么穷,我又死了,永远也不能侍奉赡养你老人家,丧事怎么可以多化钱呢?”

    【原文】朱泰家在江陵。宋元徽中,病亡未殡,忽形见,还坐尸侧,慰勉其母,众皆见之,指挥送终之具,务从俭约,谓母曰:“家比贫,泰又亡殁。永违侍养,殡殓何可广费?”(出《述异记》)

占鬼宅() 
宋代元徵年间,戴承伯买下了在荆州管治下的一座枇杷寺的地。

    他从价格上耍花招顺便买了枇杷寺东边的空地建了宅院。

    天黑的时候,忽然听见有谩骂的声音。(鬼骂人估计也不怎么好听!)

    他就起来去看,见一个长得形状奇怪的人。(鬼怪,肯定不能跟美女比!)

    戴承伯问他,他说:“我姓龚,本来住在这里。你为什么强夺我的住宅?”(原来是占了鬼的地盘!)

    承伯说:“是戴瑾卖的地,你不应该责备我。”

    鬼说:“你利己而妨害别人和戴瑾有什么关系,不快快搬走,我让你知道厉害!(威胁戴承伯)”说完就消失了。

    承伯为人刚强,没理鬼那一套,十多天后,就得了暴病死去。(得罪鬼是没有好下场的尤其是干坏事!)

    【原文】宋戴承伯,元徽中,买荆州治下枇杷寺,其额乃悮wu(耍滑头)东空地为宅。日暮,忽闻恚骂之声。起视,有人形状可怪,承伯问之,答曰:“我姓龚,本居此宅。君为何强夺?”承伯曰:“戴瑾卖地,不应见咎。”鬼曰:“利身妨物,何预瑾乎?不速去,当令君知。”言讫而没,承伯性刚,不为之动。旬日,暴疾卒。(出《诸宫旧事》)

索魂针() 
丹阳郡有个官员叫章授,被奉派到吴郡去,经过毗陵这个地方。

    有一个人(可能是鬼!)年龄大概三十多岁,穿着黄色的单衣。(某种制服?)

    请求往章授的船上寄存一个箱子。

    这人和章授一起走了好几天,却从不吃东西,他们所经过的村镇,那人都要去转一转。

    然后就会听见村镇里传出来哭丧招魂的声音,过了很久那人才回到船上来。

    章授就有些怀疑,就趁那人走后偷偷打开他的箱子,见里面有几卷文书,上面都是吴郡里的一些人的名字(生死簿?)。

    箱子里还有几百根针,每次那人上村镇里去时都拿一管针。

    有一次他回来,拿了一些酒几片肉,对章授说:“你既然知道我是鬼了,又劳烦你为我捎带了箱子,我要来了一点酒,来和你告别。我每次拿一些针走,都是去找那些应该得病的人,用针针刺他们的神(神经,灵魂?))。现在我去找的都是本郡人,丹阳郡另外有人去。今年得病的多,你千万别到病人家。”

    章授向他求药,他说:“我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