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市门罗公园博物馆馆长 杰克·史丹利:
有人问;爱迪生先生,你是如何看待电的?爱迪生说,今晚,美国总统正在我的灯下阅读,医院正在电灯的照亮下进行手术,全世界有数百万的人在电灯下读书和生活,这非常重要。爱迪生就是这样想的,他为此而自豪。
让这位发明家引以为豪的还不止于此。据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爱迪生使美国政府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而1928年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爱迪生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数目达到157。25亿美元。
爱迪生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项发明,白炽灯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而爱迪生本人也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
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从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 钱颖一:
在美国出现这么多个人奋斗成功的企业家,不仅是企业家,也是各个行业的出类拔萃的人,不是偶然现象。它是有一系列的文化和制度的环境。
这里是距离华盛顿纪念碑两百多米的美国商务部,1802年,美国就是在这里成立了国家专利局,如今在美国商务部的大门口上还刻有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然而,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 理查德·莫斯比:
毫无疑问,这项由国家缔造者写入宪法的制度,激发了人们的动力。它不仅促使人们产生了从事发明的愿望,而且人们一旦这样去做,这项制度能够保障他们在市场上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就是全部的理念。
早期的专利都是由华盛顿总统亲自签发生效的,《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作为首任国务卿,成为美国第一名专利审查员。
联邦政府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 理查德·莫斯比:
知识产权,是大脑的产品,是一份无尽的资源。我们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们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关键原因。
随着中央政府的力量日渐强大,美国经济在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的保障下,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此时,世界大国争霸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欧洲,统一不久的德国超越英国和法国,成为欧洲首强;在亚洲,经历了20多年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雄心勃勃地登上世界舞台。
而在美洲,一个新的大国正在成长中。
通过战争吞并和购买的方式,美国的领土已比建国时扩张了10倍,成为拥有45个州、7000多万人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历史走到了又一个世纪之交的节点上。在进入20世纪以后,这个年轻的国家,将如何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又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序】
1900年,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这一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也有一次集体亮相,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人参观了大国们展示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将博览会的展馆照得通明透亮。人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已经率先站在了电气时代的潮头。
这一年,走向工业化的西欧、北美和仍然处于农业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共同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这是一个在飞速发展中动荡不安的世纪,也是一个新老大国交相演出的世纪。
在这个新的世纪里,美国的辉煌如同它在巴黎点亮的夺目之光一样,开始覆盖其他大国。但就在辉煌的同时,美国经济社会的运行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
在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有一座摩崖石刻人物雕像,人们称它为总统山。70多年前,美国人选择了四位著名的总统作为本国的象征:创建国家的领袖乔治·华盛顿、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解放了黑奴的亚伯拉罕·林肯、还有20世纪的第一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自从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后,美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样的时期做总统,或许应该是一件爽快轻松的事情。但西奥多·罗斯福却从上任的第二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这在一贯倡导自由竞争的美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而且,政府监管的矛头首先指向的是垄断性的大公司和大财团。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巴罗:
西奥多·罗斯福尤其限制了托拉斯的发展趋势,打击了托拉斯。他是现代反托拉斯立法的先行者。
数年间,美国的几十家托拉斯先后被起诉,其中部分企业被迫拆解。美国最先形成的托拉斯集团——标准石油公司更是首当其冲。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又将给美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呢?
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西部一个农场,16岁时当上了会计,由于向老板提出的加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愤而辞职,创办了一家商行。
当美国东北部的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之后,敏锐的洛克菲勒很快看准了炼油业的前途。1870年,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1879年,标准石油托拉斯诞生。从标准石油公司的创立到遍及全美的石油工业大托拉斯的形成,洛克菲勒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美国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历史学家 肯尼斯·罗斯:
标准石油公司的市场规模很大,它的单位成本,以每加仑计量的单位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具有竞争优势。由于采购量很大,标准石油公司还能够控制石油生产商,决定采购价格。而在与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打交道时,标准石油公司可以保证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达到的运输量,因此能够和铁路公司讨价还价,拿到它愿意支付的运费标准。
在相继完成对炼油区、运输线和产油地的三步控制之后,洛克菲勒雄心勃勃地向垄断全美石油工业的霸主地位挺进。他说:“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唯有剪去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
洛克菲勒的石油托拉斯连续吞并了美国近百家石油企业。到1890年,这位石油大王已经掌握了全美90%的石油提炼。
美国阿利根尼大学历史学教授 保拉·苏科勒:
美国政府对大公司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他们越来越大。因为政府觉得这样做,对于公司是有利的,对于国家是有利的。
美国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中,一直奉行由英国传承而来的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就是由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运行,任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而政府并不对经济生活加以干预。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手段,可以同时控制生产、市场和价格,以追逐高额、稳定的利润。
19世纪末,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当时,美国铁路总利润的85%被7个垄断集团控制,钢铁产量的65%由摩根钢铁公司掌握。国家财富的60%掌握在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手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 钱颖一 :
19世纪的后半期,美国的经济,政府的干预和监管比较少,但是,那个时候也正是美国高速发展的时期,所谓高速发展,就是它的GDP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也正是那个时期,美国开始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恰恰是在那个时期,很多的矛盾暴露出来,比如竞争的无序、垄断,以及欺诈、腐败等等。
这就是西奥多·罗斯福就职时面临的现实。在垄断经济资源的托拉斯给美国带来繁荣风光的背后,是日益扩大的社会矛盾和危机。
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之城。很长一段时期,匹兹堡的繁荣是通过空气中灰尘的浓度来衡量的。
繁荣的背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各种罪恶。
当时,美国是工业化国家中工伤致死率最高的国家。工人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到16小时,每天的工钱只有两美元。这样的生活连孩子也不能幸免,美国大约有两百万名童工加入到劳工的队伍中,最小的只有四岁。
然而,与辛苦劳作相伴随的,却是矿难、火灾的不断发生。纽约曼哈顿一家服装厂发生火灾时,平日为限制工人外出而紧锁的工厂大门,挡住了工人们逃生的唯一希望,最终造成146名工人死亡。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 资中筠:
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坏事都出来了,而且工人的劳动条件非常不好,矿难不断发生,特别是像煤矿爆炸这一类的事情,还有油田的这种工作条件之糟糕。美国城市各种各样的弊病就出来了。
自由市场经济如同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狂奔了一个世纪之后,灾难开始出现了。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它在聚拢大量经济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它损害了工人利益和社会公平,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在垄断企业的阴影下生存,纷纷破产倒闭,城市贫困人口大量增加。
尽管美国在此之前已经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是,这部法律自颁布以来,一直没有依据它判定过任何案例。
美国阿利根尼大学历史学教授 保拉·苏科勒:
19世纪末期,一批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美国人开始思考,如何使大多数美国人从国家高速增长的工业化进程中获益。他们希望能够改善政府管理,消除城市腐败,为工人谋求福利而不是仅仅对他们进行管理。
一些抨击企业垄断、财政腐败、食品掺假的文章陆续出现,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建立合理的市场秩序的努力,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股热忱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20年代,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美国的“进步运动”。
阿利根尼大学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北部,是进步运动时期著名的记者埃达·塔贝尔的母校。这所学校完整地保存着关于塔贝尔的资料。
塔贝尔自幼生长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炼油区,父亲是炼油区的一个小生产商。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塔贝尔亲眼目睹了她的父亲和其他的小生产商们如何遭受排挤,最终倾家荡产,被赶出了这个行业。
此后,塔贝尔开始调查和揭露那些掩藏在财富背后的社会黑幕。她连续两年发表了长篇系列报道《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详细描述了这位石油大亨怎样依靠残酷的手段积累财富、建立起垄断帝国。这个系列报道后来被编订成书,在美国畅销一时。
在进步运动时期,像塔贝尔这样揭露社会弊端的人士又被称作“扒粪者”。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 资中筠:
扒粪者,就是要把这些臭不可闻的事情扒出来,让它晒晒太阳,见见天日。等于说当时的新闻专门揭丑,把当时最暗无天日的事情揭露出来曝光。
塔贝尔向强大的石油帝国发起的挑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一时间,一大批进步人士纷纷通过报纸、电影、广播乃至漫画,向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提出了同一个疑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奥多·罗斯福:
我们是维护自由的政府,没有人在它之上,也没有人在它之下,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价值,(公正地)对待他。
上任不久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不得不面对这些疑问。来自经济领域的尖锐矛盾和进步人士的质疑,意味着社会对政府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西奥多·罗斯福接纳了进步运动。他把自己视为社会公民的管家,开始向垄断资本开战了。
美国阿利根尼大学历史学教授 保拉·苏科勒: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被迫整顿经济的,他一开始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公众的压力太大了,他不得不采取行动。总统宣布,标准石油公司要为此付出代价。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他垄断者的榜样,所以,政府在1911年开始拿标准石油公司开刀了。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违法,妨碍了自由竞争,并下令解散标准石油公司。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石油帝国被迫拆分成若干个小公司。今天的埃克森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都是由当年标准石油公司拆分后的小公司发展而来的。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受到这样的打击?在当时的条件下,洛克菲勒也许真的不清楚自己辛辛苦苦才经营壮大的标准石油公司,到底给社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 钱颖一:
垄断非常不能被人接受,就是破坏了机会的平等。因为,一个垄断企业在市场中,因为他已经进入的这种优势,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强势地位,这样就隐含地排除了,很多人想进入这个领域的权利。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讲,机会的平等大大降低。所以,这使人们感到非常不可接受。特别是在美国,自由的选择以及平等的机会,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哪怕牺牲一些效率,也要保证机会的平等。
从西奥多·罗斯福任职开始,美国政府先后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西奥多·罗斯福设立了公司管理局,专门处理反托拉斯诉讼。此后,反托拉斯的行动被正式纳入到美国政府制度化的长久政策之中。
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同时,西奥多·罗斯福也在着手解决劳资矛盾。他甚至把劳资双方请到了白宫来商议,在美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同时,一些州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旨在保护工人权益的法律条文,明确了工伤赔偿标准和工人的劳动时间。有的州政府,还对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企业进行管制,建立了公开的听证会制度。
就在美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见出成效的时候,国际舞台也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1914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来自欧洲的军火和钢铁方面的订单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更加活跃起来。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欧洲的债权国,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和英国、法国等国家一道成为了战胜国。
1919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怀揣着处理战后事宜的计划登上了欧洲大陆,他希望能够主宰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然而,其他战胜国拒绝了威尔逊的基本设想,美国试图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
不过,美国进退自如的政治地理优势却再次显现。它重新把重点放回到美洲大陆,专心打理自己的事务。
20世纪初期,在美国和进步运动同时展开的,还有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发明和体制创新。
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了4缸12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飞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诞生了。
1913年,美国政府主导的巴拿马运河正式凿通,两大水域之间的最后屏障随着一声爆炸而土崩瓦解,大西洋和太平洋从此联为一体。
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手》第一次成功使用了电影技术的新系统,电影产业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在这期间,美国人在工业领域最富革命性的创造,是“福特式生产方式”的出现。
福特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聪明技师。当工人们在固定的架子上,装配整车的时候,一旁观看的亨利·福特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与其让工人围着车子走来走去,为什么不让车子像流水一样,从工人面前缓缓通过呢?1913年8月一个炎热的早晨,当工人们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大规模生产就此开始了。犹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工厂,福特的这一创造成为人类生产方式变革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