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挺之回头一看,见是蔡京和强渊明,先打了个招呼,然后冲南门方向努努嘴蔡京和强渊明转头看过去,只看见一票人马往南门去,浩浩荡荡的队伍有上百人之多,里面还多是朱衣的元随
“蔡相公?还是王相公?”强渊明立刻问道
只有宰相和枢密使才有如此规模的元随队伍吕公著和王珪都已请辞,尽管还没批准,但他们出门后也不会再张着旗牌,带着元随现如今的京城,也就上任的蔡确和王安石,能有这般人数的随行人员
“当是王相公”蔡京道,“蔡子正今日文德殿上押班,初上任不可能告假”
“是王相公,还有韩三资政”赵挺之尤望着远处的队伍,目光中满是欣羡之色,“也不知是为了何事?”
“元长你知道吗?”强渊明问着蔡京
“是来送人”蔡京的确知道,“直舍人院的王安礼避嫌出外,前几天堂除他去江宁府任知府”
“王相公自清得过分了”赵挺之闻言摇摇头,“平章重事又不理庶务”
“京师嫌疑地啊”蔡京轻声一叹,又道:“而且王安礼又是跟苏子瞻一般行事不谨的性子,留在京城中徒惹人议论,早点出外也免得为人攻劾”
“行事不谨?”强渊明道,“小弟只闻说他治衙有政声之前曾有言或会代钱大府为开封知府”
“不是传言,是真事”蔡京道,“前几天翰林学士蒲宗孟论钱藻青城行宫郊祀前毁损之罪——这是恨钱藻不死——然后皇后就有意让王安礼接任,不过给王相公拒绝了,之后又以亲嫌奏请让其出外”
“就因为他行事不谨?”
“可不是这么简单前些日子……也就是冬至前,台中就有要弹劾他的说法,不过给耽搁了现在还不让他出外,过些日子,小弟说不定都要上本了”蔡京对两名同年好友笑了笑,“大臣狎妓,王安礼他做的是最肆无忌惮的,甜水巷中依红偎翠、放。荡形骸都少不了他这还算不上大事,真正能拿出来论事的,一个是他知润州时,曾私致仕官刁约家侍婢,刁约死后又以主丧为名,诱略其婢女二人,另一个就是王平甫刚满丧期满,他便招妓饮宴只为这两件事,王相公那边就饶不了他”
强渊明吃惊道:“元长连这些都知道?”
“御史风闻奏事,若是耳目不灵,问题可就大了”
“……多谢元长提点”赵挺之向蔡京拱了拱手
“也是小弟多嘴,进了乌台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有心人私下走报的不必太过担心”蔡京笑笑,又向南望过去,“不过韩三资政怎么也出来给王安礼送行了,两边来往听说可不多他不是王相公,五日一上朝,庶务全不理”
“怕是避白麻?”赵挺之笑道
“张横渠的谥号交给太常礼院议了,《自然》期刊批了,千里镜的禁令也改了条文,可以说是弛禁了可这韩资政还是看不起区区一个枢密副使啊”强渊明的话中有着浓浓的酸味
酸味是当然的,韩冈的行为让蔡京心里也是犯堵
韩冈辞枢密副使的章疏,已经上到了第四本谁也不知道天子会不会发下第五份诏吧这辞章的数目可比当年司马光辞枢密副使时还要多而且之前韩冈已经辞过一次参知政事在士林中的名声好得不能再好,就快赶上在民间的评价了现如今,世人只盼他入两府,却不会有多少异论了
不过蔡京的脸上却看不出来,一边催动马匹和赵挺之、强渊明往西门走,一边笑道:“韩三聪明得很,两府之中危机四伏,他哪里会掺合进去只看郊祀之夜的定储之功,清凉伞在他而言乃是唾手可得,何必在乎迟早?”
这一点就不需要蔡京来解释了,如今半个京城都在议论天子对两府的人事安排除了一开始时对两府尽数党的惊讶,之后便很快就了解到了天子的用心
韩绛和吕惠卿的恩怨,吕惠卿和曾布的恩怨,王安石和曾布的恩怨,蔡确这个见风使舵的党和其他人的恩怨,两府中的恩恩怨怨都传遍了京城
“元长说得是”赵挺之大笑,“现在的两府是天子圣心独运,虽说皆是旧日同道,可东西两府不可能合得来,王平章也绝不愿看见曾子宣入政府只为他,王相公连着两天请对入宫,好不容易才被安抚下来等韩子华、吕吉甫和曾子宣入京后,照样好戏连台,比黄河龙门处的漩涡还险三分,韩玉昆如何会往漩涡里跳”
“说反了,韩三进西府,害怕的该是吕吉甫和曾子宣没看二大王、司马十二和吕枢密是什么下场?三大王现在多半已经到了地头,他是一刻都没敢在京里多留啊”强渊明哈哈笑着,又一下收敛起笑容,“元长,说实在的,你这个殿中侍御史可是惹到他才得来的,可是险得很啊”
蔡京知道韩冈肯定不会记恨,但能不去招惹韩冈,他是绝不会去招惹就算再嫉妒,也是知道强弱之别,“韩资政器量宽宏,岂会在意这些小事”他扬起鞭,“别说了,时间不早了别李中丞到了,我们还没到”
“说得也是”
三人都是给解职出外的李定送行的李定是受牵累而出外,有王安石在上面,很快就会回来,给他送行并不犯忌大半个御史台都会到,当然不能耽搁时间
三人挥鞭驱马,加往西门行去
疾行间,蔡京不经意回头,自韩冈以三章呈于天子,据说王安石和他没有再见过面,若说恩怨纠葛,王安石和韩冈这对翁婿,他们之间的矛盾可是难调和
今天以给王安礼送行的名义同行,也不知会说些什么/br>;推荐:…
div>;
/br>;
第29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二)()
?明天还是两更,中午和晚上。〖〗
韩冈是跟着王安石来送王安礼的。
但远远地看到已经围在王安礼身边的一群人,王安石的脸色就不好看起来。
王安石这一辈亲兄弟七人,活到出仕的四人,老三王安石居长。下面是王安国、王安礼、王安上。王安国前几年病逝了,王安上常年在外任职,而王安礼则多在京府。
所谓长兄如父,看到一手拉扯大的兄弟放。荡形骸,跟一帮同样性格的官僚厮混,明明能力出众,偏偏就在操行上坏事,王安石要能看得过眼就有鬼了。
幸而一见到王安石的旗牌,王安礼身边立刻就清净了,三丈之内不见余人。
王安礼上来向王安石问好,接着韩冈则过去向王安礼行礼。
看见韩冈也一并跟着王安石过来,听了这几天京城里风传的流言,从王安礼开始,每个人都忍不住面露讶色。
韩冈也没办法,他的三份奏章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跟王安石翻了脸。
前一天席上倒酒,后一日就上本分道扬镳。〖〗王安石的心情不会比文德殿上司马光好到哪里去。
韩冈不想因为学术之争,而坏了与王安石的私人情谊。今天主动过来给王安礼送行,也是有修补关系的意思——不过,也有两三成是给王旖逼过来的。
之前下手太狠,消息传出来后气得王旖哭了一夜,两天没说话。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韩冈也是赶着要灭后院的火。
被王安石拉着说话,像小学生一般被教训着,王安礼神色中的不耐烦,韩冈为避嫌虽站得远,看得倒是很清楚。
王安礼太过轻佻,喜好声色,跟苏轼那一帮人走得近,心性与王安石、韩冈截然不同。一面对王安石就不自在,跟韩冈更没有话说。
虽说亲戚终归是亲戚,可王安国的丧期刚满,王安礼便如同解脱一般,立刻招呼妓女来宴饮。肆无忌惮的作风,让韩冈看得心中不喜,自然不会亲近。
对于其家中的一滩烂事,王安石上京后,韩冈也从来没提过,只是王安石也有他自己的渠道,不知是从哪里听说了。
王安礼几乎是被王安石逼走的,但韩冈觉得,更多的还是王安石想保护他这个弟弟。地方上的事,大事可化小,小事可化了,而在京城中,再小的事,在有心人鼓动下,也有很大可能变成滔天巨浪。〖〗
王安石终究还是要给王安礼这个弟弟面子,教训的话私下里说没问题,当着外人和晚辈的面可不就方便了。
在路边酒楼中,送客的宴席早已摆下,王安石便拉着弟弟入席,其余人等鱼贯而入,韩冈排在前面,由王安礼的儿子王防陪席。
只是在送行时,照常例都要写诗相赠,以表离情。可是见了韩冈,最擅作诗作赋的这一群人,却变成了锯嘴的葫芦,倒不出一个字来。倒是王安石无顾忌,作诗送行,转眼就是一篇七律出来。
可王安石敢不顾他女婿的脸面,其他人哪里敢当面来?背后嘲笑韩冈是不作诗词的进士第九没问题,可眼下本人就在眼前,谁敢犯忌?
一时之间,就只有王安石的一篇亮着,其他人不是拿着筷子盯着盘盏,就是想在酒杯里看出一朵花来。
韩冈见冷了场,便起身笑道:“韩冈素乏诗才,世所共知,不敢献丑,今日且为各位做刀笔吏。”
说罢,便让人撤下自己席上的酒菜,摆开了文房四宝。拿起笔,随手写了几句序文,说了前因后果,时间地点人物,便开始将王安石刚刚的作品誊录下来。〖〗
他十几年练字不辍,气韵自华,一笔行楷虽远算不上卓然大家,却也不会再被人说是三馆抄书吏,给一个匠气十足的评语。
当韩冈开始抄写诗文,席上的气氛终于活跃起来。
王安礼的交友圈子跟王安石、韩冈差得太远,诗酒风流的一干骚人墨客和宰辅重臣从来都搁不到一个篮子里。不过在宴席上,活跃气氛倒都是一把好手,送别诗随着一杯杯酒下肚,一篇篇的传了出来。
王安石在上席处看着低头写字的韩冈,忍不住暗暗一叹。
只看今日这点小事,便足见其器量恢廓,世所罕比,要不是脾气又臭又硬得跟茅坑里的石头一般,这个女婿真的是没得话说了。
韩冈并不知道王安石的想法,就是知道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气量真有那么大。他只是不在意这点小事罢了。真要犯到他在意的人和事,二大王是什么下场?司马光、吕公著又是什么结果?
韩冈动笔抄写,心无旁碍。长兄如父,王安石在那边又拉着王安礼谆谆叮嘱。送行宴持续了两个时辰,最后还是曲终人散,将王安礼送得远去江南。
席散之后,王安礼的朋友们纷纷告辞离开,王安石却对准备早点回去销假的韩冈道:“玉昆。〖〗你陪老夫走一走。”
韩冈没奈何,迈开脚步,陪着王安石往南门行去,其他人则识相的远远避开。
从青城行宫外一直走到南薰门处,王安石一直都没开口,直到前面窜出一群猪——活猪进城,只能走南薰门——把前路一挡,一群‘痴宰相’让群臣避道的威风施展不开,王安石这才停下脚步,回身熟视韩冈良久:“玉昆,你这枢密副使当真是不想做吗?”
“岳父大人明鉴。小婿的心思,可是从来都没隐瞒过。”韩冈笑了笑,将话题丢回去,“而且天子的想法,岳父也不会不知道。否则为何招曾子宣入京?”
听到韩冈提起曾布的名字,王安石脸色顿时一沉,但随即又化为苦笑,摇摇头,不说话了,给韩冈堵得够呛。
待南薰门重新畅通,王安石和韩冈上马入城,穿过内外两重的城门,王安石才又开口:“吕与叔要走了。”
韩冈一笑:“张邃明,蒲传正写的好文章。”顿了顿,又补充道,“孙巨源也不差,今之贾谊,不比当年的司马十二丈逊色到哪里。”
王安石这下又没话了。〖〗
在大拜除后这十天里,给韩冈的白麻诰敇连下四道,给吕公著的慰留诏书也连下了三道。纵然皇帝、皇后都恨不得他早点离开,可以枢密使兼太子太保的身份,也不便一脚就将他踢走。当吕公著连本上奏请郡,翰林学士院便奉圣意接连书诏慰留。
若是脸皮厚一点,吕公著就此不再上本,短时间内还真是拿他没辙。但知制诰的翰林学士是什么人?乃是天下文萃华选。
就像当年司马光帮赵顼起草的慰留诏书,能将王安石气得七窍生烟一般。以张璪为首的三位内翰,各自起草的慰留诏,明褒实贬,字字诛心,不比司马光的功力逊色到哪里去,让吕公著没脸以假作真,厚着脸皮硬是留下来。
韩冈仰头看看天空,这几年来,随着石炭运用得越来越多,京城的冬天也越发的雾气缭绕。晴朗无云的冬日,天空中却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纱。
只是在韩冈的心里,该走的都要走了,该来的还没来。腊月初的京城,倒是暴雨后的园林,污秽一扫而空,空气清新宜人。
……………………
当蔡京三人赶到西门时,大部分的御史都到了,幸好李定还没来。
蔡京过去打招呼,他人缘甚好,无论入台迟早,都是跟他有说有笑,与宫中殿上那一张张死人脸,完全是两个模样。
过了片刻,又是一主一仆骑着两匹马远远地赶了过来。
三十多岁的年纪,与蔡京相仿佛,就是形象上差了许多。蔡京见到他,便迎上去:“李文书,怎么来得这般迟?”
“格非来迟,还望各位恕罪。”李格非连连拱手告罪,道:“吕宫保已经在收拾家当,不方便从他家门前过,只得绕了点路。”
蔡京闻言便笑道:“文叔果然是为人敦厚啊。”
他拉着李格非过来,一群御史的脸色却都冷了下来,漫不经意的拱手行礼,却一点亲近之意都没有。
李格非尴尬得很,要不是蔡京跟他聊上两句,倒是连站都没出站了。
李格非是李清臣所荐,似乎是在相州韩家那边的关系。不过熙宁九年的进士,五年不到就转京官,而且还做了权监察御史里行,说起来实在是让赵挺之和强渊明这几位熙宁三年的进士嫉恨。而且照规矩,监察御史里行至少得是一任知县后的资深京官,但李格非根本就没做过知县,刚刚转官而已,只能加个权字。
要不是因为眼下御史台乏人,又因为是李清臣力荐,李格非根本就不可能出任此职,早就给骂回去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新任御史的审批权是牢牢握在在天子手中。而以天子的精力,最多也只安排了一个御史中丞,剩下的人选全都是皇后批准。私下里,御史们都在议论,皇后根本不知道监察御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历。
蔡京会做人,连不受待见的李格非也招呼到,又过了小半个时辰,一名不知是谁家的家丁跑来,说是李中丞来了。
御史们立刻放弃了闲谈,赶过去迎接。
李定一家的车马,很是简单,承载家当的马车只有两辆,仆婢也没几个。沿着大街一路过来,一点也不起眼,要不是一群御史群聚,根本都不会惹来任何目光。
这位御史中丞很早以前就被旧党视为攻击新党的突破口,不孝的传闻遍及天下。可李定赈济同族不遗余力,家无余财是显而易见的。从廉洁程度上,绝对当得起御史中丞这个位置。
而且他还统领乌台上下,好生整治了一下爱胡说八道的一帮词人。也让总爱仗着文才臧否人物的他们知道,有资格评判官员贤与不肖的,只有御史台!
比起攻劾宰相,这样的弹劾同样让人痛快,甚至还要更高。无论如何宰相是进不了诏狱的,但在苏轼住了多日之后,乌台东西两狱的名声,这两年来却已经能够威慑百官了。
而且是这次他是受连累的,有王安石、吕惠卿在,转眼就能回来。御史们哪个也不会枉做小人。
一艘河船这时从西水门进了城。一名一身绫罗,仍有着几分儒气的老者立于船头处。大约五十多岁,看着倒是挺富态。
西水门和西门新郑门比邻而立,眼尖的蔡京一眼就看清了那个老者的相貌。蔡京曾在章惇家见过两次。更早一点,则是在西太一宫打过照面。
请分享/br>;推荐:…
div>;
/br>;
第29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
?路明心里有些急,早早的就站到了船头,望着虹桥,望着城门,望着码头,等着船到地头。〖〗
他这一路东行,路上在潼关道耽搁了,整整三天。而出发时,也因故迟了两天。幸好从洛阳过来后,河上有些积雪,正好能坐船,好歹也挣回了一天半天的时间。
说是船,其实就是船型的雪橇。
更明确的说,是在用来载人的小型河船下面安上两条雪橇板,是一种只在开封周围的运河中使用的水陆两用的交通工具。
如今雪橇车已经在北方普及,甚至还有发展,比如根据底盘上安装的是冰刀还是雪橇板,便分为在冰上行驶的冰橇和雪上行驶的雪橇两种。汴水冰上积雪未化,厚厚的近一尺深,正是雪橇车的用武之地。
在京城附近,也只有冬季封口的汴河等运河中,才会有稳定连贯且平滑的冰面,不像有流水的自然河道,冰层凝结缓慢,而且往往多有坑洞和起伏,雪橇、冰橇在上面行驶容易损坏,而且拉车的驴马等牲畜也容易伤到蹄子。
六匹骡子拉着船,在雪面上滑行,穿过城门,穿过两重虹桥,直抵雍秦商会专属的码头上。〖〗
路明踩着踏板下了船,码头上的龙门吊带着个网兜垂了下来,船上的一点货物给丢进了网兜里,很快便给卸了下来。路明的伴当整理着这些礼物,码头上的管事已经小跑了过来。
路明心中焦躁,但仍耐着性子与管事扯了两句闲话,就这几句话时间,一辆马车驶了过来。看了看天色,时间尚早,章惇也好、韩冈也好,都不会有时间。带着一名伴当直接上了车,路明吩咐着车夫:“先去会馆。”
至于他带来的货物,管事早就熟练地安排了另外的一辆装货的马车,跟在后面。
在马车上,路明一直皱着眉。
他之前已经在洛阳的雍秦会馆听到了一些消息。有关天子发病的消息,有关皇后垂帘的消息,有关十天前大拜除的消息。
皇帝中风,皇后垂帘,这当然是让人惊讶的大事。但这十几二十年来,仁宗驾崩,英宗驾崩,曹太皇垂帘,以路明的年纪,其实已经习惯了。〖〗他关心的是自己的两个后台的境遇,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