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9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康想着;他看着司马光;不知父亲怎么评价这旧日老中的最后一位。

    但司马光直接跳过了韩维;“难怪程正叔这么喜欢韩冈。”

    司马康眨了眨眼;愣住了。

    司马光话说得直白;他也听得明白;但他却想不明白。〖〗

    程颢倒也罢了;性格宽和;口不臧否人物。而程颐待人则严厉得多;一向不苟言笑;对人更是少有奖誉。但对于韩冈;程颐的评价极高。韩冈立雪程门;程颐一直说他在敬字做得最好;明师道之尊。就算因道统之争而分歧明显;也只是就事论事;从不听闻批评韩冈品行。而且他和程颢对韩冈的欣赏也影响到了门下弟子身;司马康也听说了;已是同门的吕大临;还不如韩冈得程门弟子推重。

    但司马康知道;西京城中的一干元老中;富弼对韩冈的评价最高;‘此子宰相器’是富弼亲口对儿孙说的;‘让他出一头地’;已经致仕的富弼都没好意思对外提。而文彦博在韩冈身吃的亏最多——旧日在朝中的事不说;几年前韩冈任职京西;司马康是亲眼看着文彦博是怎么被只有他三分之一年纪的韩冈堵得狼狈不堪;颜面落尽;那时的韩冈也是如今天一般谦退——更不会小看其人。可自家父亲说起他人对韩冈的评价;偏偏就提起了仅为一介布衣的程颐。

    不过知子莫若父;知父亦莫如子;司马康想了一阵;影影约约的也摸到了父亲的想法。“王介甫和韩玉昆虽为翁婿;但在儒门道统却是针锋相对。张载在世时;便已争执不下;这两年更是愈演愈烈;连天子都被卷了进来。药典、殷墟是韩冈针对新学而下手;而千里镜的禁令更是天子左袒新学;打压气学的明证。”

    司马光却对儿子的话没有什么反应;也不知听入耳了没有。呷了一口已经变得温温的茶水;道:“没有韩冈;垂帘的应是太后。”

    司马康闻言立刻紧张了起来;仔细观察着父亲脸的表情。

    这是惋惜;还是单纯在陈述?

    司马光的心中是在惋惜;在大致了解了冬至日的那一夜发生的一切后;他才知道;距离自己平生大愿的实现;竟然只差了那么一步。

    仅仅是因为一个人;一句话!

    只是木已成舟;司马光无意追叹;惋惜却是免不了的。

    以今日京城中的局面。王安石越是摆着怀念旧日情谊的作态;就越是不方便翻脸。而作为几乎是同一等级的重臣的韩冈;在三人面前做了半日的晚辈;更是配合得天衣无缝。看似谦退;但实际却是以退为进。

    四名旧相会;后生晚辈在旁服侍;与公事之争全然无关。就算想翻脸;也得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形象。如果说是正邪不两立;还能不假言辞;直接割席断交。但王安石和韩冈的私德和名声;让人并不方便以此借口。给王安石和韩冈这对翁婿一搭一档的拿捏着;今天在席面完全被压制住了。不过是闲聊和吃饭而已;看似平静无波;但很明显的是王、韩占据了主动。

    幸而眼下时局的关键还是在向皇后身。

    向家是外戚;向皇后本人经常接触的又多是宗室的家眷;对新法的感观不会太好——就像曹太皇、高太后;之所以会厌弃新法;那是因为耳边全都是抨击新法扰民的声音;怎么可能还会对新法有好感?但若是自己一至京城便呼朋唤;摆明了要动摇朝局;那么向皇后那里肯定是要平添恶感。将心比心;在向皇后和她背后还躺在病榻的天子心目中;稳定当是压倒一切。

    幸好城南驿中还有个王安石;要不然刚一到京师;便与吕晦叔、韩秉国相会的消息给传出去;那么立刻就会在向皇后心中留下一个要找麻烦的印象。

    吕公著人老成精;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他的打算很复杂;司马光明白吕夷简的三子绝不是所谓的纯臣;保守家门不堕当才是吕公著的第一目标。

    吕公著另有算计;韩维百事不理;司马光想要将与民争利的恶法给掀翻;却从他们身看不到希望。

    不过与王安石和韩冈今日把酒言欢;还是有个好处;司马光轻声道:“明天当能越次殿了。”书网。t!!!/br>;推荐:…

    div>;

    /br>;

第28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16)() 
吕公著和韩维离开了城南驿后,同行了没多久,也告辞分散,各自回府。〖〗&&

    刚刚回到位于旧城左厢第一区的枢密使府邸,吕公著便得知刑恕已经回来了。

    踏进偏厅,刑恕在其中已经坐了很久。不过一见到吕公著进来,便站起身,迎前。

    “和叔这一番辛苦了。”吕公著立刻让刑恕落座,温言说道。刑恕只用了十天,就到洛阳绕了一圈,说辛苦也的确是辛苦了。

    “不敢。”刑恕恭声道,“枢密为国事劳烦伤忧,刑恕感同身受。既有命,自当效犬马之劳。”

    几句客气话说过,刑恕看看吕公著的脸色,问道:“司马端明终于入京,枢密今日去城南驿,怎么不见喜色。难道是因为王介甫的缘故?”

    刑恕在离开洛阳后去了嵩阳院一趟,虽然比司马光早了一天出发,入京却要迟半日。他进城后,径直来到了吕公著的府。司马光已经抵京的消息,还是他到了吕府之后才听说的。王安石犹在城南驿的事,刑恕也一并知晓,自然有此猜测。

    吕公著摇摇头,“王介甫也算是旧,如果只论旧谊,倒也没什么关系。〖〗我旧日与君实、持国,以及王介甫相往来,情谊甚笃。今日能重聚,也是一桩喜事。倒是韩冈在侧,说了半日的闲话。”

    “韩冈也来了?”刑恕声音一沉,带着怒气道,“难道他敢对枢密不敬?!”

    “这倒没有。”吕公著摇摇头,韩冈要是那般浅薄倒是好办了,“韩冈在席持壶倒酒,比公休和王安石家的儿子都会做事。”

    刑恕眼角抽搐了一下,随即厉声道:“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外似朴野,中藏巧诈!”

    吕公著咧嘴笑了:“这是当年吕献可弹劾王介甫十大罪状时的话,现在倒是用在了他女婿的身了。”

    刑恕摇摇头:“以此言来攻王介甫,未免沦于诟骂。但用在韩冈身,却是不为过当。”

    “但韩冈正得圣心。更得人心。”

    “……天子虽然卧病在床,但依然能发号施令,只是麻烦了一点。”刑恕笑道,“而且病卧在床久了,性情也会逐渐改变。俗言道:久病床头无孝子,也不光是子女孝心不足的缘故。〖〗”

    吕公著皱了皱眉,刑恕说的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公开场合这么说话,就不是御史弹劾那么简单了。而且听着也不舒服。

    孝道重于天,不孝那是‘决不待时’的十恶不赦之罪。父母再有过错,子女都没有不孝的理由。要不然父母首告子女不孝,就不会是直接论死了。

    刑恕正看着吕公著的反应,见他似乎有些不快,立刻改正道:“太子自无不孝之理,但太子纵然再孝顺,天子的心情也很难说会有多好。韩冈一直仗着药王弟子的名声牟利,眼下天子重病卧床,却不设法挽救,自是不知忠孝何在,枉顾君恩。所以说,一切还在天子身。”

    吕公著点了点头,对刑恕的话表示赞许。韩冈聪明就聪明在从来不承认什么药王弟子,但这一回为了定储之事,却硬是拿了药王庙来发配两位亲王。这样一来,有些事可就说不清了。

    “若韩冈不是总是拿着药王弟子的名声来诓骗世人,什么计策都对他没有用。但眼下他既然放言出来,可谓是作法自毙。何况还有殷墟,那件事可还不算完。”刑恕冷笑道。不需要明韩冈之罪,只要让天子这么想就行了。

    刑恕的为人品性,吕公著多多少少也能看得出一点,只看他在自己面前只提司马端明,而不是司马宫师,就知道他是个很聪明很小心的人物——东宫三师虽然平级,但太子太师还是要比太子太保高一点——至于君实先生之类的称呼,更是不见他用。〖〗

    在吕公著看来,这个门客还是很有用的,不是读读呆了的士子。若当真是个守礼君子,反而就不方便使唤到他了。

    韩冈那边可以就按照刑恕说的去做,慢慢动摇皇帝皇后对他的信任。失去了信任,就算还是太子师,也不用担心日后。

    而眼下,吕公著眼神陡然变得狠厉起来,还是得先将王珪赶出朝堂去!

    ……………………

    东方天空泛起的红光撕破了夜幕,随着晨钟敲响,宣德门的侧门被缓缓地推开。

    聚集在门外的朝官们随即鱼贯而入。不过在行走时,许多朝官的都在交换着眼神,仿佛有暗流在涌动。

    今天的朝会,引人注目的地方,一个是十余年不见的司马光来了,另一个则是王珪这名宰相并不在场。

    司马光进了皇城。〖〗他今天是入觐,不是入对。觐见监国太子和听政皇后的地点,并不是在崇政殿中,而是在举行朝会的文德殿。

    入觐和陛辞都是礼仪性质,重要的是入对,与天子议论政事,而不是听着阁门使或内侍呼喝,依照礼节在殿拜礼。司马光这样的重臣,抵京后在宣德门报了名,第二天就能入朝殿,但想要奏对,就得排队了。

    不过没人怀疑司马光能不能入崇政殿奏对,昨天他初至京城,就连王介甫利韩冈都登门造访,与吕公著、韩维把酒言欢,怎么看都有资格网崇政殿中走一遭。

    至于王珪,这几天,百封弹章砸在了他的头,只能照规矩闭门待罪,不可能厚着脸皮来朝堂。所有文武朝官,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动摇到了王禹玉的地位,更知道,他脱身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只要看看宣德门中几位正在监察入宫朝臣的言官的眼神,就知道他们肯定是不依不饶。

    “玉昆。”章惇也在看着那几位言官,痛打落水狗的弹章,几位监察御史和监察御史里行这些天来没有少写。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王禹玉这一回可是脱身不得了。”

    韩冈摇摇头。〖〗在朝廷中待了久了,这个气氛如何感觉不出来。他冷笑道:“乌台今天是要发难了。”

    这是自然的。宰执之中最方便下手的只有王珪!

    吕公著在冬至之夜的表现依然可以说是忠,因为他并不知道内情,但王珪就完完全全的首鼠两端,小人之尤了。

    皇后总是将弹章留中,御史当然只剩下在朝会发难一途了。甚至在几天前,皇后将弹章初留中,包括韩冈在内,就有不少朝臣预计到了会有这一天。

    而且王安石今天还不在。王安石是五日一朝,也就是跟所谓的六参官相似——一个月殿六次,今天并不殿。要是他在的话,定然会站出来整顿朝堂秩序,不会让御史打乱朝会。御史们当然知道王安石能起的作用,肯定时要避开他。

    但章惇总觉得韩冈的语气有些怪,有些担心看着他,低声问道:“玉昆,你该不会保王禹玉?”

    韩冈跟王珪关系不差,这是章惇一直以来都清楚的。无论如何,王珪旧年也帮了韩冈不少的忙,尤其是举荐张载入京一事,是王珪搭了一把手。

    而且章惇也知道,韩冈同样希望王珪能留在朝中。维持朝堂的稳定,韩冈的立场应该跟病榻的天子差不多——痛恨王珪的皇后将所有弹劾王珪的奏章一并留中的决定,只会是来自于福宁宫中的授意。

    但眼下王珪的困境来自于他本人的过错,向皇后对王珪恨之入骨,若是有谁帮王珪说话,徒徒惹一身骚不说,向皇后那边也交代不过去。

    “留王禹玉在朝堂,当是天子的心意。但王禹玉犯了那么大的错,皇后也不可能为了保他而将御史台都清空。”

    章惇瞥了韩冈一眼。这位新晋的翰林学士应该很明白,向皇后对他的信任度肯定是在朝堂诸臣之。维护这一层信任关系,比起保住王珪更为重要,重要过百倍。

    章惇说的,韩冈都明白。殿发难,弹劾和被弹劾的双方非此即彼,无法再同立于朝堂,天子必须要做出个决定,再不可能用留中的手段来敷衍。可谓是形同要挟。若是仁宗那样的天子对此还能一笑了之,但刚刚得掌大政的皇后呢?韩冈不是歧视女子,但比起心胸,胜过仁宗的皇帝史并不多见,更不用说皇后了。

    “韩冈不是要保王禹玉,也不会保王禹玉。”韩冈摇摇头,“但今天是王禹玉,明天又会是谁?朝堂不稳,得意的又会是谁?”

    前几天已经有弹章砸到了自己的头,他跟御史台多有旧怨,尤其是张商英,现在已经是殿中侍御史,若是给他弹劾了王珪成功,凭这份功劳日后不定会怎么恶心人呢?

    而且朝堂中暗流暗流,还不如一股脑的爆出来,越拖到后面,越是麻烦,不管吕公著有什么盘算,也不管司马光还有什么心思,韩冈可没有坐等他们发招,自己来个后发制人的想法。

    ……………………

    朝会已经在进行中。

    文德殿的御榻空无一人,太子的座位在御榻下一阶的台陛,赵佣端端正正的坐着。帘后的皇后则设座在御榻旁,只能看到影影约约的一个身影。

    张商英双手捧着笏板,静静的等待着。紧张感传遍全身,心脏剧烈的跳动着,如同擂鼓一般响亮,他甚至不得不深呼吸,缓解这莫名的兴奋。

    在御史台的计划中,他将是第一个站出来弹劾王珪的御史。弹劾一名宰相,将之逐出朝堂,这是一名言官莫大的光荣。而这首义之功,将会是他张天觉的。

    群臣参拜太子、皇后。

    辽国告哀使殿辞行。

    朝会的事项一件件的按顺序往下执行。

    待皇后颁下赏赐,辽国告哀使离开殿堂,接下来就是外臣觐见。当头的,自然是太子太师司马光。

    听到内侍宋用臣唱着司马光的名字,张商英一下捏紧了笏板,腰背也更加挺直。御史们不想跟司马光为敌,并不打算抢在他前面。但等司马光结束了觐见之仪,就是他张商英的领衔出场了。

    在殿中百官的注视下,司马光走到了大殿中央,但他并没有叩拜,而是持笏躬身,声音朗朗:“臣,判西京御史台司马光,有本奏于殿下!”/p>;/br>;推荐:…

    div>;

    /br>;

第28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17)() 
“臣,判西京御史台司马光,有本奏于殿下!”

    当司马光**于大殿正中,朗朗而言,向皇后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外臣觐见难道不是在殿中依例参拜,自己再说两句安慰褒奖的话,然后就站回去的吗?有什么正经事,放在崇政殿中说也不迟。

    愣愣的将视线落在殿中的司马光身,向皇后看着这位西京来的太子太师,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奏章。

    司马光这是要做什么?!司马光要翻脸了?

    不对。韩冈立刻否定这个想法。司马光不是白痴。在这文德殿中,不论是指责新法害民,还是直接攻击王安石甚至是自己,都不会有任何结果。

    区区一个判西京御史台,就算兼了太子太师,区区一份奏章,也绝不可能动摇到已为天下人所认同的新法。当年他都没做到的事,现在更是不可能做到。而以自己和岳父王安石,在皇后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是司马光能动摇得了的。

    那他究竟是想做什么?

    数百道目光汇聚在司马光的身。

    “圣人,圣人。”身后的宋用臣,声音又急又低。

    皇后主持朝会,朝仪却乱了,最后丢脸的当然是皇后。〖〗传到外面,也会让人怀疑起皇后的执政能力。由此一来,奸人作祟、朝纲大乱都是顺理成章的发展。

    向皇后已经主持了两次朝会,至少明白司马光这么做是不对的。宋用臣的提醒也让她警觉,不能任由司马光继续下去。

    “司马卿!”

    向皇后刚刚开口,司马光已经展开手中的奏折,提气放声:“臣今论同中门下平章事王珪,轻巧奸邪,枉顾君恩,罪恶昭彰。伏望殿下追夺王珪职名,严加蹿谪,以谢天下!”

    韩冈一下就瞪大了眼睛。

    竟然是截胡!

    司马光竟然赶在乌台言官们发难之前,先一步弹劾王珪!

    本来已是蓄势待发的张商英闻言手一抖,收在袖袋里的奏章差点给滑脱出来。当头一棒啊,张商英的脑中如同做起了水陆道场,嗡嗡嗡的锣鼓齐鸣。看着司马光的眼神也从惊讶转为愤恨,他竟然抢了自己的头筹?!

    殿一片抽气声,洞悉两班的文武百官都没有想到,司马光的重新亮相,竟是以弹劾宰相开场!

    司马光削瘦的身形就在韩冈眼前,如同一杆长枪,风吹不倒,雨淋不坏,硬是要将自己的意志牢牢钉在文德殿。

    “臣闻明君之政,莫大于去奸;忠臣之志,莫先于疾邪。〖〗天子不以臣无知,使待罪于宪府,受任以来,无补于朝政,诚负大恩……”

    看着司马光宣读着弹章,韩冈陡然惊觉,他的真正目的决不是王珪,依然是新法!

    御史台已经在弹劾王珪,而今天多半就是他们展开最后攻势的日子。…但司马光从中横插一刀,硬生生的将最肥美的一块肉给抢走了。只是既然前几天御史台了那么多弹章,眼下就必须配合司马光,就算是被截胡,也一样得配合,甚至连保持沉默都不行。

    一旦这个弹劾成功了,作为功臣的司马光将有很大的可能留在京中。即便不能留京,旧党赤帜率领御史台将宰相赶下台,当这个消息从邸报等各种途径传播出去后,地方州县的官员们自然就会认为朝堂风向已经变了。那时就不知会有多少心急的亲民官赶着,论及新法的弊端,请求恢复旧制。

    而现在在朝堂中秉政的,不是亲手确立新法地位的赵顼,而是没有太多经验,对新法也没有什么情分的向皇后!

    韩冈只会阴谋论。在朝堂久了,比茅厕干净不了多少。如果偏激一点,说是更脏也可以。韩冈不会否认司马光的私德,但放在政争,是非与否岂是跟人品有关?当年司马光将,现在倒是

    朝堂之中,能看得出司马光用心的明眼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司马光一直以来的坚持,使得他的目标,让人只会往新法去想。

    不论司马光眼下针对的是谁,最终的目的依然是推倒新法。〖〗

    从章惇神色的变化,韩冈觉得他应该也看出来了。

    这位新党在两府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