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1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开封到泗州的京泗铁路,速度就快了许多,施工难度也小。现在也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很快就能够完工。因为贯通了黄河水,高出两岸地面的汴水,相当于一条分水岭,从京城到泗州,并没有其他水源汇入,这使得与汴水平行而筑的京泗铁路,并不需要考虑桥梁架设问题。

    而从太原南下关中河中府的并蒲铁路,需要跨越的河流更多,路线也更长,河东的人力财力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修筑,现在处于缓慢施工阶段。等到京洛铁路和京泗铁路开通之后,才会加快速度修筑下去。

    至于那些从这几支干线铁路延伸出去的支线,在主线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盈利能力的现在,当地世家大族一时间还不会去争夺支线的修筑权力。但只要大动脉打通,相信没人还回犹豫。而且据已经通车的几个地方回报,当地许多大族,已开始邀请工匠进行路线勘探,确定修筑的范围。

    之前的轨道修筑,不论是最早的方城轨道,还是现在的并代、并蒲、京泗、京洛等几条新修铁路,都是以修筑官道的名义来强行征收沿线的私人土地,并用陕西沿边的荒地来进行交换,发行授田证给失地的百姓。

    不过这些授田证,基本上都是落到了当地大族手中。早在动工之前,他们就收购了将要被征用的大部分田地,然后拿着授田证,来与雍秦商会的成员再进行交易。

    在韩冈看来,阻挡公共事业、阻碍社会发展,不论是谁来做这个拦路石,那就该砸个粉碎。不过在铁锤下来之前,先拿好处来引诱是必须的。而朝堂中的消息总是那些世家大族先得到,所以最后给出的好处也都落到了他们手中。不过那些土地的原主,如果他们不先卖出去,朝廷给予的补偿,大多会被官吏给干没,卖给当地大族,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件好事了。

    只是雍秦商会也没吃亏,同样是授田证,在不同人手中,得到的荒地自然是不一样的。有业已开垦多年的屯田堡下的千亩良田,也有荒芜不毛的荒山野岭。韩冈没去占这个便宜,可雍秦商会中的大部分人都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朝廷也不吃亏,就算损失多少官产,只要轨道开通,经济和军事都会上一个台阶。这样的收获,只付出一些官田和荒地,绝对获利丰厚的一笔投资。

    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

    这也是韩冈没有因为大兴营造而得到太多骂名的原因——尽管他兴修工役,征发各州各县人力无数,但有发言权的各方都吃到不少好处了,不论新党旧党,都摩拳擦掌的等待着下一次的大餐。

    所以轨道的铺设不会就这么停步。

    韩冈望着挂在他座位背后的舆图,上面的红色线条,正代表着朝廷所拥有的几条铁路轨道。

    一条条铁路,如同血脉一般在北方大地上延伸,当这些血脉交织在一起,就是这个国家彻底进入一个新时代的那一天。

    不过在这之前,必须先把蒸汽机发明出来才行。

    蒸汽机的原理和功用,韩冈已通过各种途径散布了出去,在他的提议下,朝廷给出的悬赏,也是极为丰厚。

    世间为此进行研究的人,成千上万。

    据韩冈所知,很多地方,已经有些眉目了。

    最基本的蒸汽机,或许近几年就能看见。

    二十年后,也许就能有装在火车上的蒸汽机了。

    ……韩冈想了想,也许三十年、四十年也说不定,但肯定会出现。

    然后九州大地上,都能看见冒着浓烟的钢铁机器在轨道上奔驰。

    “相公!”

    韩冈闻声回头,看见了宗泽。

    宗泽是状元出身,出外一任之后回京,本应该在崇文院任职。但他回京后并没有去三馆秘阁,却改任了兵礼房检正公事。

    这是宗泽主动向韩冈要求的,他想要一个能够处理实务的职位,所以韩冈就给了他几个职位进行选择,而宗泽选了中书门下。

    宗泽向韩冈行礼,“相公,下官奉命将杨总管带来了。”

    宗泽的背后,是北海水师都总管杨从先。

    杨从先是回京述职,今天是去枢密院汇报。韩冈有事要问他,去枢密院门口拦他过来,宗泽去比较方便。

    杨从先在韩冈面前更是紧张,“相公……末将杨从先拜见相公。”

    “好了,不用多礼。”

    韩冈没有与杨从先多寒暄,后面要见的人太多,他只想了解一下最近水军新型船只的现状。

    几年前,当水师成立之后,在韩冈的指示下,全国各大船场都在设计有别于民船的战船,以配合火炮的使用。

    在过去,民船、军船不分,只要换一下船上的装备,普通的商船就成了战舰。但现在设计出来的战船,在速度和坚固性上大做文章。

    “禀相公,去岁九月十三,登州船场已经将第一艘巡洋舰送抵末将处,从那一天开始,每月在港都不及五日,日日操练,不敢有所懈怠。”

    新型战船,按照韩冈的习惯,分为巡洋舰和战列舰两个类型。巡洋舰速度快、不过火炮少,船型也比较修长,装载量也不算差,就是人手少,用来巡海、搜检走私商船绰绰有余。

    “按照相公的要求,巡洋舰是能追上,能逃掉。现在这第一艘巡洋舰,得太后赐名伏波之后,便去了泉州一趟。泉州大小三十六港,船只千万,没有比这艘船更快的了。”

    “风帆呢?”

    “从大食人手中学来的三角帆,泉州早就有了那样的船,不过不适用。明州船场改了一艘用三角帆,又加挂前帆的船,在换上棉帆布之后,的确快了一些,也更灵活了,不过要用的人手多,而且绳索太多,水手不习惯。”

    韩冈点头,这些他都知道,杨从先没敢胡说。

    提供军用的棉布的重量,接近市面上普通棉布的一倍,而帆布的重量更是普通军用棉布衣料的一倍,想要缝起这样的布料,所用的针看起来都跟钉子差不多了。

    一直以来,中国的船帆都是硬帆,中间有支撑物,升上去吃力,降下来一松手就够。也可以轻松调节帆的面积,应对不同等级的海风。换成没有支撑物的软帆,升帆简单,此外船帆转动起来也容易,能够让船只更为灵活。

    “战列舰如何?”

    “犬子看过了,明州船场已调用最好的工匠在打造,都是当年打造两艘神舟的工匠。末将也看过了图样和模型。只要有五条战列舰,相公要末将攻下那座港口,末将就能攻下!”

    “这么有把握?”韩冈笑道。

    “战列舰一艘船,一面就有三十门火炮,五艘,便是一百五十门。船就不说了,天底下哪座港口能挡得住这么多门炮?”

    巡洋舰只有十几门炮,而战列舰则是上下两层火炮,总共六十门轻重榴弹炮,而船头还有一门长管炮,至于船尾,由于船型是前尖后宽,船尾抬高,所以分上下三层,总共八门火炮。若有追敌,能让其吃上大亏。

    杨从先语气激昂起来,“战列舰一开炮,两三里地不能近人。又足够结实,外壁整整三层厚板,砲石难伤。从龙骨到船肋,都是坚实无比。什么船都能轻松撞开,就如车轮碾鸡蛋。直接开进港口,炮门一开,赶走守军,船中士兵上岸,哪座港口夺不下来?”

    杨从先不是多有才干的水军将领,可惜的是,大宋百万军,水师将领,也只有他能用一用。

    对杨从先,韩冈大加褒奖,“听你说,船入列后,训练就没有懈怠过,就该这么做。不说训练,只说船。这船是新船,得一边造,一边改,一边用,。你们用的时候,有什么不合意的地方都挑出来,到造下一条船时改好。就这么修三五艘船,才能定型。”

    “相公说的是。”

    韩冈笑了起来,“等水师有了十余艘战列舰,二十余艘巡洋舰,这东海、南洋,都将是你们的猎场。”

第16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中)() 
“汝霖,你怎么看?”

    韩冈很看重宗泽,这是朝中共知。就是杨从先向韩冈禀报公务的时候,宗泽也被韩冈留下来,在旁旁听。

    宗泽刚刚送了杨从先回来,想了一想,道:“杨总管想必是明白了相公的心意。”

    “什么心意?”

    “港口。”宗泽言简意赅。

    韩冈抬了抬手,示意宗泽继续。

    “高丽、日本,还有辽东,北海之上,诸多港口可供选择。一旦朝廷意欲平辽,水师便能泛海而攻。可没有相公支持,杨从先到时候何从立功?”

    “话是这么说,可水师从来没打过像样的一仗,让人难放心。”

    “辽国攻占了高丽、日本,需要防备的港口一下多了许多。只要挑软柿子捏,辽军如何防得住?”

    韩冈点了点头。

    杨从先口口声声说想打下哪个港口就能打下哪个港口,就是想在韩冈面前先讨个好。他是章惇所提拔起来的,身上也有新党的烙印,尽管之前在韩冈面前也算是很被看重,但杨从先就算是武人,也知道什么叫做党同伐异。现在在韩冈面前多说几句,日后攻辽,也能够避免来自政事堂方面的阻挠。像他这样的武将,想要立功于外,没有一个好后台、没有一个好人缘,根本就立不了功。

    不过杨从先的想法,不是韩冈让宗泽琢磨的重点。

    他起身,亲手拿出一幅地图来,让宗泽张挂起来。

    天下九州舆图。

    舆图上不仅仅有大宋诸路,还有四方诸国。北有辽国五京,东有日本高丽,西面已出葱岭,而南方,南洋周边小国尽在图上。

    但这不是唯一的地图。在这一幅地图之下,还有一副图,韩冈同样让宗泽张挂起来。

    辽国五京舆图。

    韩冈退后几步,指着地图,问宗泽,“若朝廷攻辽,以汝霖之见,水师当先攻何处。”

    宗泽抬眼看着地图:“兴城,觉华岛。辽西走廊。”

    兴城、觉华岛,辽西走廊上的外岛。数百年后,抵御北方渔猎民族大军南下的战略要地之一。而走廊之名,出自韩冈之后。先是河西走廊,继而辽西走廊。

    “为何不是日本、高丽?”

    “水师之用,不在克敌制胜,而是兵胁敌国软肋。”宗泽斩钉截铁,“日本远在海外,三五艘巡洋舰便能将日本封锁在外。而高丽虽为辽国据有,但人心不附,朝廷当真要攻辽,可让高丽国王自耽罗渡海复国,吸引当地辽军南下,不需要官军直接攻占。而且这两处,离辽国本土太远,远隔山河大海。若要让辽人在河北河东不敢用上全力,只有用水师迅速的拿下辽东,进可攻打辽阳,退则稳守苏州,直接威胁辽国的腹心之地。辽军虽众,可一旦分兵辽东,用兵可就捉襟见肘起来。”

    韩冈听着,连连点头。这些话,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就不简单了。这个时代,对辽国地理和海军应用,同时有着一定认识的人,可并不多。宗泽的见识,可以说是很难得了。

    眼界的高低,能够影响日后成就的高下,杨从先虽不是什么名将,但他至少知道如何应用水军。这也是韩冈为什么看重他的缘故。韩冈希望他能够给初创的水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以便未来的发展。

    “就是不知道枢密院那边到时候会怎么使用水师了。”

    “可不要小瞧章子厚。”

    “宗泽不敢。”宗泽连忙说道。

    “我曾经与章子厚商议过,攻辽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骑兵。”韩冈拿过自己的茶盏,喝了一口,道,“骑兵,离合之兵。想要取胜,就必须让其在我方选定的战场上进行决战,抵消聚散自如的优势。”

    宗泽皱眉沉吟:“兴城海岛,无法吸引辽国骑兵。”

    “兴城也很合适。不过以水师的实力,没必要局限在区区几处。”

    宗泽回头看了看地图,问:“还有苏州?”

    辽国有很多地方的名字是直接抄袭大宋,比如益州、银州、辰州、武昌等地名,都是在东京道上。而辽国的苏州,就是后世的大连。辽东半岛的尖端。

    “汝霖,好好想想,这可是举国之战!”

    宗泽考虑一下,点头道:“……宗泽明白了!”

    攻西夏是六路齐发,若是攻辽,河北就要分东西两路,河东同样会自代州、神武军和胜州一起出兵。北海水师并不是一支独立的力量,尽管海陆有别,坐拥多艘火力无与伦比的炮舰,但也要配合陆上进兵的方略,而不是一家的单打独斗。

    韩冈的问题就是一个陷阱,不管回答攻打那一处都不是完美地回答。

    “枢密院那边也很重视水师,而且同样的是想利用水师克制辽人。”韩冈对宗泽说道:“如果在前两年,与辽人打起来的话,就准备按照汝霖你所说的,去把觉华岛占下来。断绝辽西走廊,兵胁东京、南京两道!汝霖,你说说,要是这么做了,辽人会怎么做?”

    “……海外孤岛,攻打不易。当招聚大军,佯攻觉华,伺机南下。”

    “没错。最早的时候,我与章子厚所拟定的攻打辽国的方略,是以守待攻,逐渐消耗辽人国力。用水师的优势攻占渤海外岛,逼辽人兴兵南下,在河北边境上进行决战。”

    “此乃良策。”

    不管怎么说,以举国之兵北上攻辽,最大的风险就是辽国的骑兵,大军行军到半路上,一队宫分军杀来,即使装备再精良,败阵的可能都不小。

    若大宋水师攻占觉华岛,将直接威胁辽西要道,对辽人来说,是骨鲠在喉。可这块骨头难以拔下来,那么摆在辽人面前的手段,就只有南下攻宋,待占据优势后,逼宋人自己退军。

    “不过这么做有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战船,要封锁区区数里的海峡,让辽人无法抗衡的战船必不可少。第二个难题……”韩冈停住了,抬眼对宗泽笑道,“汝霖,你说是什么?”

    “寨堡。”宗泽立刻回道。显然他心里已经考虑过了。

    “的确是寨堡。”韩冈满意的点头笑道,“如果战争按照预期开始,为了稳固觉华岛,就必须在岛上修建城寨。可是觉华岛附近的海面,有半年的时间封冻着。从十月到三月,战船无用。深冬时,更是能踏冰登岛。不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将城寨修好,等辽军踏冰而来,这一仗不用打就输了。”

    “现在都不是难事。”宗泽道。

    近年来,河北的州县城墙正在大规模的改建,修筑成使用火炮的棱堡。时间一长,能够指挥工役的官员数量就多了起来,其中有不少被韩冈所看好。

    而且修筑的棱堡多了,怎么修建也都有了经验,时间、人力、物力,在看到地形、得到要求之后,就能有大概的预测。半年时间,修筑一座驻扎一两千兵马,控制岛屿内外,同时让敌人难以攻破的棱堡,并不是多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对经验丰富的河北军民来说,绝非难事。

    “的确不难了。不过现在的官军的实力更强了,比当初谋划的时候要强得多,而且每一天都在变强。再等几年开战,就不需要这么麻烦,直接挥军北上。到时候,水师的用途,就不再是辅助,而是主攻的一路了。”

    “在觉华岛上岸?还是直接去攻击榆关?”宗泽又盯着地图,皱眉问道。

    榆关就是山海关。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两句,在此时,前一句还能够凑得上。榆关控扼辽国南京、东京的要道,也是辽国国内最为重要的关隘之一。

    拿下海上的觉华岛,是在北虏的尾巴上点了把火,而攻下榆关,却是对准尾巴下面的洞,挺枪直刺进去。

    辽人会发疯的。

    “这也是一个办法。”韩冈点点头,接着却又笑道,“不过,汝霖,你可知道桑干河和辽河,都能通行船只。”

    宗泽惊讶问道,“战列舰能入河口?!”

    他可是听说战列舰吃水不浅,有些港口根本进不去。

    “进不了,巡洋舰都难。但北海一带最多的平底防沙船,进入内河不用担心搁浅。快速的逆流而上,也不只风帆一个办法。”

    “火炮也能装?”

    “当然。”韩冈喝了一口茶。

    “那就好办了,只要这样的战船数量多一些,运上一两万兵马至辽阳城下,或是析津府城下,猝不及防之下,直接攻下两座京城将会轻而易举。”

    韩冈微笑着点头。

    “但难就难在猝不及防。”宗泽敛容道,“隐秘二事,不容易做到。想要攻下两座京城,就要有所准备,一旦开始准备,必然会有泄露的可能。”

    “泄露也无妨,看着情况不对,上船就走,辽人也拦不住。”

    “可河中水文不明。”宗泽道,“主航道或许容易行船,但辽人的船,封锁河面不易,可要堵住河中主道,却也不难。”

    “辽河和桑干河上的商船可不少。”

    宗泽不说了,那些商船的背后,肯定是间谍无疑,而这些事,不是他该知道的。

    “船只已经修好了吗?”宗泽问道。

    “还要等几年。这件事不用急。越往后,北虏与中国的实力将会差得越远,这不是一两个明君贤臣能改变的。”

第16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 
“辽国和水师的事,还是放一放再说吧。近几年,朝廷用兵的重心也不会在北面。”

    宗泽应声道:“只要朝廷调集精兵强将,西南指日可定。”

    韩冈笑了一笑,命人进来收起地图。

    方才的一番对谈,宗泽的回答并不是很完美,但那时因为他所处的位置还是太低了一点,看得不远也不够全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眼光放在未来,宗泽在北事上,应当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不过相对于用水师控制渤海、黄海一带,现在韩冈更重视南洋运输线的保全。两广的出产,尤其是逐年增多的粮食输出,是稳定国中粮价的关键。而无数南洋特产,也让国内的商业更加繁荣。

    南洋运输线上,载重量超过万石的大型海舶已经出现了十几艘,而中小型海船更是成百上千。

    这么多海船,每年从两广将当地的粮食、香料、海产等特产运抵扬州,再从扬州将丝绸瓷器等特产返回两广交易给广州的大食商人。一年之内,往来多次,运送两三百万石的粮食轻而易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