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10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起吕惠卿那个小人的得意,文彦博心里就是一阵烦躁。书当然看不进去。

    在树下不知坐了多久,只感觉到阳光已经能够照到了脚上。

    突然远处咚的一声响,声音不大,但震的文彦博心口就是一跳。

    人老了,分外受不得慅扰。他猛地一阵心悸,手紧紧的按着胸口,脸sè顿时就变得蜡黄起来。

    随侍的小童见状,立刻扶住了文彦博,让他慢慢的靠在椅背上,而另一边,一名仆人已经在随身携带的药包内翻找起来。

    “快。”文彦博指了指腰带上,勉力的小声道:“苏合香丸。”

    自从当年在殿上发病,文彦博不论到哪里,身边总是带着个药囊让仆人背着。随身也携带了急救用的苏合香丸,现在的情况正好用得上。

    这种用白术、青木香、乌犀屑、朱砂、麝香等珍贵药材,用苏合香油及安息香膏合成的药丸。不仅每ri服用用来保养,平ri里也随身携带,以便随时取用。而且还有种说法,将药丸‘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文彦博没把药丸戴在胸口,而是放在随身的小腰囊中。小童一翻就着,用力捏开了蜡壳,接过后面侍女递过来的一杯热水,化开来,让文彦博一口服下。

    跟着文彦博的除了这个十二三岁的小书童,还有四名侍女,又有两个老成稳重的仆人远远地跟着。他这么一发作,让所有人都慌了手脚,一起聚了过来。有的帮文彦博舒胸口,有的则揉着额角,还有的打扇子,更有的从便携的冰桶中拿出一条手巾来,给文彦博敷着额头。

    这几位急救的手段做得很熟练,就是每个人手都颤着。若是老相公出了事,他们都没有好下场。

    幸好这一次的症状还是很轻微,过了片刻,文彦博便缓了过气来,脸sè也红润了许多。

    睁开眼后,看着身边一群人,便有些不耐烦,挥手道:“都散开,闷得很!”

    除了小童,其他人都依言散开。

    迎着池塘的凉风喘了几口气,文彦博的感觉又好了一些。

    心口舒服了,但火气又上来了。

    声音传来的方向,正是风车所在的方向。本来这几ri文彦博就是心浮气躁,只想安安静静度ri,但家里的六儿子倒好,这两天又不知围着风车在捣鼓着什么,差点就把他老子给惊得发病。

    拄起拐杖,文彦博就往风车那边走过去。没人敢拦着,只能小心翼翼的扶着他。

    穿过一道侧门,一眼就看见文及甫在风车前。

    文彦博当即用力跺了一下拐杖:“你这孽子,又在闹什么?!”

    文及甫奔过来,听见文彦博的怒喝,脸sè就开始发白,小声的道:“儿子正在做实验。”

    “实验?”文彦博张眼看了一下。

    一个四出漏水的木桶,清水淌了满地。木桶的上方插了根极长的管子,一直通到风车顶部的小窗口处。

    文及甫连忙解释道:“就是这一期自然里面的实验。孩儿方才试着从高处倒了一杯水,就把铁箍的木桶给撑裂了。”

    文彦博脸上的火气不见了,皱眉看着还在流着水的木桶,“当真是一杯水倒下来,就压坏了木桶?”

    “真的。”文及甫点头,他指了指风车的顶端,“儿子方才就让人在上面倒水,只一杯,便把木桶给撑坏了。”

    就在第三期的自然中,提到过这个实验。只是书中没有讲道理说出来,像是考试一样,让考生去想原因。穷书生做不起实验,但文及甫能做得起,自然上面一干实验,只要手上的条件能满足,文及甫都会设法去重新验证一番。

    “这是什么道理?”文彦博问。

    “韩冈曾经在桂窗丛谈中说过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同样的力道,针能戳破纸张,而手指不行,是因为针尖的压强大。这个也是类似”

    文及甫说到后面声音就小了,终究还是有地方说不通。撑坏木桶的力量是哪里来的,这一点他解释不了。

    “再好好想想。”文彦博盯着儿子。

    文及甫想了一阵,试探着用文彦博喜欢的话来说:“只要将力气用对地方,虽是四两之力,也能挑动千钧之重。”

    “正是这个道理。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虽是颠倒,但其实只要放对了地方,不是不成理。”

    文彦博对儿子的兴趣,没有干涉的意思。

    文彦博看过自然,三期都翻过好几遍,其实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算的部分太耗神。年纪一大,jing力已衰,没有jing神去研究什么新学问。但生物、物理和化学的篇章,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当做是闲暇时的消遣,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也鼓励儿孙们多看一看,

    自家的儿孙不少,但哪个挑出来都是不擅诗书。眼前的这一个也是连封信都不会写,之前牵连了多少人。幸而现在有了个爱好,能钻研下去。说难不难,需要做实验验证的地方,用钱砸也能砸出个响,不比文才,花多少钱也买不到自己身上。

    如果韩冈ri后能将气学扶上官学的位置,自家几个不成器的儿孙,好歹也能凑个热闹,捧场凑趣的事可以做做。

    纵然过去有些恩怨,但韩冈既然想将气学发扬光大,就必须将心胸放大,兼收并蓄是免不了的,否则他独力支撑又能支撑多久?光靠关中一地的儒生,缺乏足够的声势,想要占据官学的地位,势必比登天还要难上三分。

    以韩冈的聪明,相信他能想得明白。

第44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三)() 
今天还是三更,这是第一更。之前欠下的两更也会尽快补起来。有些朋友在说这个事,所以俺在这边再做个保证,这个月总计八十章不会少。

    吕惠卿即将抵达京城,朝堂上的气氛稍稍变得有些诡异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击败了辽军,将灵武故地彻底收归中国的功臣。大宋开国以来,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帅臣屈指可数。

    如果以夺占下来的土地和斩首数目记功的话,吕惠卿绝对是在韩冈和郭逵之上。

    而这样的功臣,莫说晋身东班,成为宰相,更是被朝堂上的宰辅们联手拒之于京城之外,谁都知道他的心里会有多窝火。

    万一到了殿上,指着韩绛、蔡确、章惇一顿骂,那就谁也没脸了。

    尽管那样的情况可能性不大,但还是那句老话,事有万一。

    在京的朝臣们,有对此担心的,也有准备看好戏的,更有人拜遍诸天神佛,希望他能跟蔡确、章惇拼个你死我活的。

    不过吕惠卿回京之前,郭逵倒是先回来了。

    他比吕惠卿要早一部回京,但朝堂上的官员几乎都把他给忘掉了。不再于京外掌兵,郭逵在朝堂上就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尽管本来也没有多少——相比起吕惠卿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能添乱

    这一日,知枢密院事的章惇奉太上皇后之命,与几位在京的三衙管军,一并出城郊迎。

    苏颂逃过了这份差事,心情轻松的跟韩冈道:“不知道郭仲通敢不敢受这份礼。”

    “他有什么不敢的?”韩冈道,向皇后那边应该没有特别的想法,如果当真想将郭逵给架起来,尽可以遣宰相去迎接,绝不会只用一个章惇,“又不是当不起。更是太上皇后旨意,当然可以接受下来。倒是吕惠卿回来,按照礼数,又是该谁去出迎?”

    “韩子华不可能去,不过绝少不了蔡持正。还有玉昆你,肯定也脱不了身。”

    “当然脱不了身,谁让是下属呢?该尽的人事,还是要尽一尽。”韩冈笑道:“宣徽院虽然是南北使并称,但南院使的地位还是在北院使之上,就是押记、盖印,两使皆在京中的时候,都是盖的南使之印。”

    “幸好吕吉甫回不来”

    苏颂向厅外看了一下,宣徽院没有正经事务可做,占地比起枢密院要小许多,吕惠卿要是回来了,刚刚搬过来的本草纲目编修局就必须要搬走了。

    “回来倒好了,宣徽院的事也可以推到他身上。”

    苏颂笑了一声,却也不回韩冈的话。

    见苏颂的反应,韩冈也只能摇头。他不希望吕惠卿回来,这件事人尽皆知,看来掩饰也没用。如果吕惠卿回来只是跟蔡确争位子,韩冈真的不介意,但吕惠卿一回来,少不得会在新学上发力,这就让他心里不舒服了。

    “火炮什么时候能好?”过了片刻,苏颂又问道,

    “快了,前两天模范已经做好了,明天后天就该浇铸。不过铸好只是开始,要实验的地方太多。毕竟是新东西,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使用上,也得有一套规程出来。”

    “前日听子厚说了,这件事是打算让令表兄来做?”

    韩冈点点头,“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京了。”

    枢密院的调令才发出去,送到李信手上还要时间,再等他回来,又不知道有多少时间过去了。

    在战争结束后,李信这个败将第一时间被召回京城,功过相抵之后,被晾在了审官西院。不过韩冈硬是回京,半道上就受到了弹劾,连同李信一起遭殃。向皇后见状,直接让审官西院将李信调去了荆南,免得成为池鱼。

    之前韩冈和章惇就商议过,要将李信调回来,安排他去负责火炮实验,以及火器局的保护工作。

    火炮毕竟是金属所铸,其使用和保养,并不比竹木角筋所制的弓弩要复杂,更比床子弩、霹雳砲要简单得多。但过去使用床子弩,很少穷究细节,而霹雳砲,更是随造随用。

    但火炮由于使用的是爆炸性的火药,保养保存不好,危险性比床子弩大得太多。而且精锐的炮兵是技术兵种,为了能将火炮的威力尽情释放出来,韩冈觉得至少要编订出一套合用的炮兵手册。

    这是李信的任务。等到他能够在这件事上能够圆满完成,之后他就能在军中居于优势地位了。尽管有韩冈的缘故,使得他无缘三衙,甚至横班,但他在火器上的资历,随着时间的过去、火器的普及,就会越来越重要起来。

    “应该也快了,用的是马递啊。”苏颂感慨着,“现在朝廷发文,除了邸报以外,几乎都不用步递了。”

    “不打仗哪能来这些好处?”韩冈笑着道。当年苏颂也曾反对过用兵于外。

    “是不打胜仗。”苏颂更正道。

    这些年轻人,是没经历过当年被西夏、辽国两头欺压的局面,更不知道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连续惨败之后,京城中哀鸿遍野的惨状,当然不知道朝臣们那时候对贸然用兵的顾忌,那不仅仅是新旧党争的问题。

    苏颂心情有些郁闷,不再说闲话了,低头看他手中的文稿。

    这个本草纲目编修局一直在运作中,就是韩冈在外地的时候,也没有停下来过。但韩冈制定的分类标准太过独树一帜,编修局中的成员整理起各色药材来十分吃力。

    倒是准备附在药典最后的上千药方,却都整理得差不多了。看情况,在本草纲目编成之前,新版本的太医局方要先出来了。

    苏颂正在审定的就是这总计三卷的药方集,这是第二遍校订,等三校完毕,就可以付梓去印刷了。

    不过这一版的药方集与过去的书本都不一样,是加了标点。而且不是常见的在句末字的外侧加个点作为标识的那种标点,而是有逗号、冒号、句号、引号这样初成体系的标点符号。

    在韩冈的主持下,过去几年,厚生司和太医局所出版的有关医疗护理方面的著作,全都在句末加了句点。以防错认,伤人害命。韩冈正是用这个理由,让赵顼同意了他的做法。甚至之后还慢慢的加入了逗号、句号和问号的区别,使得更加不易错认。

    等到这两年,就连两家报社,也在报纸上采用了句点逗点来标识句读。他们的报纸是用来给百姓看的,不是为难百姓的,明白了这一年,没人会与钱过不去。

    但完整的标点符号体系,韩冈从来没有公开拿出来使用过。不过苏颂看得很习惯,此前的三期自然,全都主动加入了标点符号一起印刷。

    韩冈这是希望能够通过潜移默化,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免掉日后学生学习句读的苦恼。

    这跟简化字一样,都是普及教育的第一步。这不是仅仅是加个标点,少写几笔的问题。更是文字书写正规化的一部分。只有有了简单易懂的通用规则,才方便文化对普罗大众的普及。文字规范后,认识五百个字,就能连蒙带猜的看懂报纸,能认识一千五百字,日常运用就不会有问题了。

    而不能像甲骨文那样,一个字出现在这里是一种意思,出现在那里又是另一种意思。或是看着字形颠倒的两个字,其实却是一个字。这样的情况,殷墟出土的甲骨和器皿上很常见。

    最典型的就是那一具巨型的青铜大方鼎,上面的字铭,看着应该是司,但以金石闻名于世的吕大临却硬说是后。反正这件事在士林中没争出结果来,韩冈也不理会这点事。

    现在民间通行的俗体字,有很多跟后世的简化字相同,但也有很多不正规和不一样的地方。如果能够打着俗体字的名义,以后世规范过的简化字为核心编订字典,韩冈对未来的计划会更容易成功。

    要知道,如今书籍的价格太贵了,而报纸的发行量之所以不能再扩大,也是因为印刷上的问题。只有简化字,才能更进一步的缩小字号,才能在同样大小的纸张上印出更多的字来。而且使用正规化的标点之后,一页书上能印出的文字会少上许多,不将字号缩小,所有的书籍都要加厚许多。

    此外由于文字上的因素,使得校订是个苦活,福建版的书籍比不上国子监版或是京城版,就是校订上省了太多功夫。但这样也让福建版图书的价格降了下来。福建一路,每一科的进士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各路,甚至京城都比不上,这其中,以粗制滥造闻名的福建版图书也有很大的功劳。

    但如果能换做是简化字,校订上就要省去大半的人工。书籍的价格就会大大降低,让更多的人能够买书读书。

    吃饱喝足的老爷,想玩玩古董珍玩很正常,但苦哈哈的穷人呢?先填饱肚子再说!更何况,没有古董珍玩,那又不会死人,吃不饱饭才会。

    不过这件事,韩冈暂时还没打算着手去做,只是让横渠书院那边进行前期准备。苏曀淙挥行┮饧诤缘募岢窒拢故堑阃反鹩α讼吕础

    韩冈现在就是在等待时机,将他的计划一点点的给抛出来。

第44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四)() 
第二更。

    郭逵步行了整整五里地,才见到了出城迎接的章惇一行。

    大宋军中排名第一的老帅脸上堆出了谦和的微笑,肚子里面早骂开了,做什么老老实实出来迎接,你在城中坐着,我骑着马进城,大家都方便。现在倒好,害得他隔着老远就得下马走路。

    要朝廷当真想给一个脸面,直接给自家儿子一个进士出身就够了。郭逵也没别的要求,只盼后人不要做武将。受气!受累!

    郭逵一肚子牢骚,脸面上却看不出。

    章惇大步迎了上来,满面笑容,上来就猛抬郭逵,“若非太尉镇守北门,我等在京中何能安寝?”

    “官军胜辽,乃是太上皇后主持,相公、枢密、参政在京中运筹帷幄。又有韩宣徽在河东攻其侧腹。如此才算勉强抵挡得住。郭逵之功,实是不值一提。朝廷之封,郭逵受之有愧。”

    场面和礼仪上做好了,又向着皇城的方向叩谢过太上皇后的恩德,郭逵终于可以上马。

    他与章惇在官道上并行,只是稍稍落后半尺。聊了几句与辽人作战时的闲话,郭逵就提起了他现在很是关心的一件事:“听说韩宣徽正在主持火器局,听传闻说里面在造什么火炮,可是当真?”

    “的确不假。”

    “如果没什么关碍的话,郭逵倒真想见识一下。”

    “太尉回来得正巧,这两天第一门试作的火炮就要浇铸了,一等成功,想必韩玉昆肯定会请太尉过来指点一番。”

    “哦。那还真是好!郭逵在河北,也是听说火炮尤胜霹雳砲、八牛弩。若官军日后有了如此利器,破贼也就容易了。”

    郭逵在章惇的陪伴下,一路聊着抵达宣德门外,宋用臣就在门前,传太上皇后旨意,诏其即刻入宫觐见。

    刚刚抵京,便越次入对。作为镇国名将,郭逵的面子,朝廷是给足了。

    更不用说他觐见过后,朝廷的一系列赏赐,从宅邸到田地、金银,还有封爵、食邑,总体算起来,比起韩冈要丰厚许多,更是宗室贵戚以外,唯一一个现任的节度使。要知道,郭逵可没有韩冈的定策之功,能得到这样的封赏,可见其丰厚。

    对武将,大宋朝廷一贯的态度就是高其爵、厚其禄、削其权。只是没有郭忠孝的进士。在这方面,文官们还是看得很紧。

    朝廷赏赐的宅邸在郭逵抵京前就已经由开封府派人收拾好了,白天一说赏,晚上郭逵全家就搬了进去。

    偌大的宅子就是有些空空荡荡。郭逵带回来的百来口人连三分之一的房屋都没能填满,要将太尉府给撑起来,还要在京城多雇佣一些人才够。不过这些家中闲事,郭逵都是交给老妻史氏掌管,自家并不理会。

    白天在宫中被赐了宴,郭逵也没吃饱,晚上多吃了一点,一边在陌生的后花园中散步观景顺带消食,一边招了儿子郭忠孝陪着。

    郭忠孝虽然是在国子监中读书准备考进士,但自家老子回来,前一天就出城迎上去了,之后就跟在郭逵的身边。

    走上一座小桥,低头看着桥下的流水,郭逵问道:“这段时间京城里面可有什么大事?”

    “若说大事,没有比得上内禅了。”

    “那是文臣的事。好事轮不到为父头上。”郭逵悻悻然的说着。莫说他不在京城,就是在京城,而且还在西府中,那些文官也不会带着他。说不定还要派兵围着自己的府邸。

    “那就是前些天,御史台蔡京弹劾韩宣徽人望太高,不利国祚,最后韩宣徽说他只要蔡京在外为官一日,他就不一日不做宰相。”

    “这件事为父也听说了。韩冈虽不是武将,但他那等人望,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