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10月,天城的移民到迁入省搞对接。 15个县的安置点,其他点上的移民两天内就签字对接成功。可是有一个安置点的对接移民就是不签字。张宙学正在北京开会,接到欧阳副区长电话,连夜赶到这个点,与天城分管移民工作的秦笃才副书记和天城移民局副局长彭先勇商量解决办法。天城大周镇移民原来的居住地生产条件优越,离城近,又是柑橘主产区,十多年前就过上了小康日子。移民认为外迁地不如当地好,因而拒绝签字,并且多次往外跑。开始只是有次序地往车站跑,后来分头跑。劝回来之后仍不签字。移民干部们开了七八次会,白天晚上做工作,9天过去了却仍不见移民签字。又不能采取硬办法,最后当地政府作出了让步,移民总算答应签了。在这个点的对接中,许多干部累倒了。
7月8日送移民外迁,张宙学从早晨就在码头迎移民。移民一到,他连忙帮着移民提东西,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顶上,差点中暑。上车后,还不停地解答移民提出的疑问。车上空调开得很大,暴冷暴热加上连日的劳累,张宙学很快就撑不住了。将移民送到株洲,交接后饭都吃不下了,张宙学硬是咬牙坚持着,以为回房休息下就好了,没想到却越来越严重,张宙学只好到医院输液。
7月酷热难耐,外迁移民工作也到了最紧张的关头。21日张宙学送移民到上海崇明岛,26日回万州。27日又送移民到江西,在江西吃了中饭往回赶,上路不久,那边报告江西移民安置出了问题,张宙学马上又折赶回来。事情协调好后,他从江西赶到上海。在上海刚买好回重庆的票,钟局长打电话过来,告诉他迁入湖南的移民出了问题,要他赶快过去,他只好星夜往湖南赶。万州区共送出10批外迁移民,张宙学就亲自参加护送了6批。移民一路上的吃喝拉撒、冷暖寒凉都要放在心上。在火车上、船上每次都有移民生病,随时都担心会出什么意外。张局长说:“没有哪一次是一帆风顺的,但没出大事和事故。”
在护送移民到上海的途中,船过莫湖港口很远了,一位移民哮喘病突然复发,呼吸困难,情况十分紧急。张宙学决定立即开船返回港口。到岸上找医院医治。送龙宝的移民到迁入地,一个孕妇在车上突然临产,张宙学忙同迁入地方联系。车到站后,救护车直接把产妇送到了医院。当天晚上产妇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这一天是7月14日,这孩子也成了万州区最小的移民。
张宙学深有感触地说:“搞移民工作以来,我对得起移民,却对不起亲人。”
母亲唐克秀年近九旬,作为儿子的张宙学却没有时间陪伴在母亲身边。2004年4月母亲病重,他接母亲到万州的医院检查后,由于移民工作忙没法照顾,又将母亲送回了云阳,在乡里的医院动手术,回家后不幸出现了并发症。张宙学却抽不出半天回去看望病重的母亲。弥留之际,老人家一遍遍地叫着:“幺儿回来没有,我的幺儿回来没有……”此刻的张宙学却在移民身边。身为人子,却不能和弥留之际的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这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啊。张宙学终于赶回了家,他伏在母亲耳边一遍遍地呼喊,可是,养育他的慈母再也不能开口跟他说话,再也不能睁开眼睛看一眼她最疼爱的幺儿了。张宙学说:“母亲特别支持我的工作,她摔伤后我回去看她时,她叫我回单位做移民的事情,不要担心她。”直到今天,说起母亲病危时没在身边尽孝,张宙学依然泪眼婆娑。
母亲去世不久,张宙学又失去了另一位亲人——妹妹张宙琼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当时张宙学正在区政府开会研究太龙镇的移民外迁工作,直到第二天下午一点多,他才抽身赶回去看了妹妹最后一眼,接着又匆忙离开了,因为他还要赶回单位主持召开太龙镇外迁摸底调查会。
在张局长心目中,移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万州外迁工作成功,作为移民局具体分管外迁移民工作的张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安科科长的移民观
冯志华是万州区移民局农安科科长,是移民战线的老同志,搞了12年农村移民安置工作。其中4年专管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
面对我的采访,冯志华感慨地说:“三峡库区移民非常淳朴,移民干部要体会移民的苦衷。板凳打个调,如果自己是移民呢?有的干部调动,工作差一点就不愿去,大学生分配工作也讲条件。何况移民搬迁关系到一个家族子子孙孙的生存大事。移民作出的牺牲太大了,长江边果农多,有一家就砍了600多株盛产的柑橘树。他们有的家出售果品每年要收入三四万元,一般的家庭也要收入好几千元。桂圆树的收入更高,有的一棵桂圆树相当于养个儿子。再一个就是家产的贬值。1000元买的家具,搬迁处理时,200元就难卖,渔船5000元买的,1000元也难卖,这搁在谁身上都想不通。”
他感叹道,移民工作难做,不是一般的难。燕山的移民有一部分到上海,一部分到江西。谁都愿到上海去,要做通工作难。同一个院子里的,有的去了好地方,有的去了条件差的地方。江西的经济相对落后是客观事实。1992年漏登的实物指标,要补起来木容易。房屋只补长委调查时的旧房,十多年来有的家庭因娶妻生子旧房住不下不得不另建房。新建的房屋按政策不能补,干部私自答应补了就是犯错误,不补,移民的损失又太大。当移民干部真的是很难当。因为了解和理解,有了这样的移民观,他总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移民争取利益。
武陵场和襄渡场的搬迁,为了节约资金,让移民多得实惠,农安科组织技术人员反复修订设计方案,指导街道和房屋设计。指导移民工作站开采石场和沙场,大大节约了成本。冯志华吃住在下面一年多时间,李鹏总理视察时,很高兴地在搬迁的移民新镇同群众照相。襄渡新场镇是库区第一搬,各级领导曾称赞:“快、好、早”。
冯志华是外迁移民的活字典。许多外迁移民资料都出自他的手。为了确保外迁任务完成,在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后,把已退休的原龙宝移民局局长袁和常、原农安科科长万德明请回外迁办。
冯志华多次护送外迁移民。第一批库区移民到新疆建设兵团劳务过渡安置和最后一批万州移民到广东他都护送了。为移民外迁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酸甜苦辣一言难尽。”这是天城移民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秦笃才发出的感慨。
他说:“天城圆满地完成移民任务,主要是班子的集体配合参与,老百姓能舍家为国。我总结了五个字,就是‘高、精、真、严、好’。”
“高”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破解百万移民世界级难题的高度,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开发区领导小组28次开会研究外迁移民工作。对接中,广大干部表现出了可贵的奉献精神。为了给移民争取更多利益,移民干部不分昼夜开展工作,有的生病了,就边吃药,边输液,边工作。党工委副书记昌定勇,刚做过手术,身体没恢复就又投入到移民对接工作中。枇杷坪吊龙村支部书记冉启国,参加对接前母亲病危,很想在家照顾病危的母亲,但想到对接工作的重要性,还是毅然投入到了工作中,完成对接后,急忙返回家时,母亲已奄奄一息……
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给移民办实事。小周镇姚家6组移民余兴祥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老板,外迁前别人欠他70多万元的债。帮扶该户的人大工委副主任陈昌杰患高血压仍带领人大工委办主任余文俊及庞毅等多次到黄泥、大周等地协调追回债务34万元。姚家6组移民王开华在外打工,对方欠他5500元的外债,按规定由王开华自己处理,党政办主任张剑峰得知情况后先后两次分别赴云阳、宜昌等地帮助追回外债5200元,剩余的300元张剑峰自己贴上补足了,感动得移民王开华流下了热眼。
天城所有于部都把移民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大周镇机关干部向锋,妻子刚生下孩子,为了移民工作,离开月子里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到福建监督建房,一去就是8个月。枇杷坪机关于部旦蓉,她联系驸马村刘祖成、程地方两户移民,两家提出的问题都在10件以上。她没有退却,而是一件一件地给他们解决和落实。枇杷坪街道移民办主任周家全,他自己有脑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好几种疾病,在外迁移民:工作中非常忙时,他的病经常复发,每次就是吃几片药后又继续工作,周围的同事叫他请假休息养病,他却说,工作任务这么重、这么紧,怎么能休息呢?说罢又开始紧张地工作。
在外迁工作中,移民党员和移民村干部带头移民搬迁,在移民中起到了表率作用。2002年6~8月,大周镇大周村村长谭化和带头报名外迁,由于他昼夜给移民做工作,最后活活地累死在岗位上。司法局局长李兴立,2003年10月到福建省搞对接,走时父亲病危。知道父亲活不了几天了,但他还是含泪告别了父亲,出发才两天,火车过襄樊时,家里打电话来说,父亲去世了。虽说父亲去世他早有心理准备,可最悲痛的是做儿子的不能送父亲最后…程,只能在他乡遥寄哀思。他必须把悲痛埋藏在心里,给移民解决一些具体事情。
“精”是精心选点。福建地域经济条件差异大,三分之一可以安置,三分之—通过调整可以安置,另外三分之一则需要改造后才能作移民的安置点。福建省下达计划到各个县,县与县之间不能调整。这就要求干部们每个安置点都要去,用脚板去丈量,用责任心去监督。可以说,移民的土地是因为万州区干部们的辛勤浇灌,才变得湿润起来的。秦书记说:我们要对得起送出去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们子子孙孙要在那里安居乐业。”
选好了安置点后,要精心对接。”199名移民对接代表到福建,一同前往对接的干部就有154个。基本上是—个移民户就有—个对接干部负责。有一个安置点的情况还算不错,但移民还是对房子提出了异议,原来房子没有楼梯间上屋顶,给移民夏天乘凉和晒粮晒衣物都带来了许多不便。对接干部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协调,为移民争取了楼梯问到屋顶和内外的粉刷,对接移民才顺利签了字。秦笃才是外迁团长、总指挥,当时他负责一个点的工作,到地方后——看是个打场坝,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坐在饭桌上没有说一句话。等当地干部一放碗,秦笃才就请求重新选点,他几乎是含着泪在请求。他的真诚与真情,终于感动了当地干部,他们答应重新考虑安置点,最后移民对新选点比较满意,他才赶往其他对接点。
有一次,秦笃才向迁入省移民局汇报完工作,晚上又接到另一个点的告急电话,放下电话就赶路,凌晨3点才赶到。这个点对接的其他干部都已经精疲力竭。天城党工委副书记谢盛章,四天四夜没合眼,边输液边跟移民做工作。政协工委刘真华副主任,十多天里不知流了多少委屈的泪水。
秦笃才顾不得洗把脸,喝口水,就急忙向移民了解情况。移民们说,秦书记,要我们签字,您就准备骨灰盒吧。有的哭着说,条件这么差,这能生存吗?如果不是支持国家搞建设,八抬大轿请,也请不来我们。他们坚决要求在公路边建房,当地政府却安排他们到后山上建房,有的态度也很生硬,甚至对移民说,你们这些外来户还要到公路边建什么房,滚到山里去!公路边建房要给美元的,你们拿美元来呀。移民和当地干部对立情绪很大,局面就这样一直僵持了十几天。
秦笃才对移民说:“你们给我三天时间,如果不能解决你们提出来的问题,我一路送你们回去。”秦笃才和有关对接干部到对接点上去看,发现他们前期来考察好的安置点已经被调换了。他看了一个点后,当地的干部赶来了,问他还要继续看不。秦笃才生气地说,不看了,心里像猫抓似的难受。秦笃才对当地陪同的干部说:“我现在以万州天城移民开发区党工委的名义,紧急约见你们县委领导。”
这个点的县里来了一位副书记,秦笃才说:“如果这个县不能顺利对接,我将向你们省委和三建委反映。”第二天早上见着当地农办的一个干部,秦笃才只象征性地握了一下手,连话都没有说,只闷着头吃饭。吃完,当地的一个干部说了这样一句话:“对接搞到这个程度,困难超乎我的想象。”
这样的局面确实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到迁入省对接的其他干部全都赶到了这个点,干部们后来称为“大会战”。秦笃才给移民承诺的三天时间很快就到了,大家心急如焚。移民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十多天、的奔波劳累却要无功而返,大家都心有不甘啊。再说,这样回去也有损万州区的形象。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只觉得有块巨石压得他们快要窒息了。所有干部都精疲力竭,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倒下的干部越来越多,真正是山穷水尽了。
事情最后的转机全靠迁入省省委的重视。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打电话协调。终于把安置点重新作了调整,并同意了移民到公路边建房的要求。
秦笃才向移民承诺的三天时间到了。第三天下午,对接干部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头给移民做工作,分头签字。直到第四天凌晨3点,最后一个移民才签了字。压在干部们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凌晨4点,对接干部和移民一起到路边小店,炒了几个菜,要了几瓶酒,举杯共饮,庆祝此次对接成功。十多天来,大家第一次这么开心,许多人的手颤抖得拿不住酒杯,眼里噙着泪,真是千言万语道不尽此中艰辛啊。
秦书记说:“虽然在对接时不顺利,我们一点也不怨当地政府,因为移民工作,都是在摸索阶段,开始在有些方面考虑不周全,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么繁重的对接和搬迁,肯定会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
“真”是真诚沟通。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所有移民的满意确实很困难。他们就与移民真诚沟通,与福建省的有关领导真诚沟通。天城管委会书记温俊华多次到福建与有关领导沟通。得到福建省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小晶的支持。福建省到万州来了解情况的达25批,185人次。万州的干部或是移民代表每次到漳平市去,书记和市长都亲自出面接待,并成立了三峡移民办公室,特地给了三个编制。蒲田荔城区为移民建房贴了100多万元,当地建房都是用条石下地基,建移民房时,打了很深的地桩下基脚。晋江市当地政府贴了100多万元,为移民修了篮球场和活动室,龙岩市连城县把60个移民安置到农场,把旧的住房送给移民,并每家送给了整修费。他们又拿钱硬化了移民小区三米的水泥路,并栽种了花木,改善了移民的生活条件。
福建省帮扶移民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天城区的广大干部也伸出帮促之手。开发区干部捐赠 61万元的物资和现金,解决了移民一些最急迫的生活问题。漳蚶有些移民房不修女儿墙,天城开发区给漳州的几个县市拿了点钱修女儿墙。徐市镇不修卫生间和厨房,温俊华书记看后说必须要修卫生间和厨房,最后天城给每家贴了些钱,移民们心满意足地搬进了新家。建阳江口这个点上,买的农业站的旧房子,每家又花一些钱整修。每一个修房的点都派了移民代表,解决移民代表的衣食住行。秦书记去看了质量,认为很不错,心里想,这下对得起父老乡亲了。2003年6月检查房子时,又贴了钱解决一些修房时没考虑到的方面,又同当地政府协调,将自来水安到了每一个移民家里。
秦书记说,我们做干部的,不是把移民哄下去,而是要安下去。因此在移民走后,在国家政策之外,开发区的干部每人又捐了300元,这是让移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接钱时,他们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秦书记说:“在外迁工作中,真正体验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三峡移民搬迁就不可能顺利完成。”
“严”是严肃任务。天城开发区的外迁移民任务重,从上到下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制度。干部们做了扎实细致的工作,因此对接和外迁都比较顺利b迁入省不相信万州区会一次对接成功,因为其他县对接多次都不成功,但万州却完成了在大家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次性对接成功,既减少了很多麻烦,还节省了财力物力。创造了当代移民史上一个不小的奇迹。
“好”是效果好。由于有前面:C作的“高、精、真、严”,外迁的移民没有回流返迁。移民的表现好,精神风貌也好,迁入地的政府十分满意。
男 儿 泪
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移民工作中,我们的许多移民干部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彭先勇是天城移民局副局长,对接时,出发前他就累病了,在输液。他负责对接大周镇移民。大周是柑橘墓地,生活条件好,这在客观上给对接带来一定的难度。到了迁入地,彭先勇连续三天三夜跟当地领导协调,为移民争取利益,在和当地农办主任吃饭时,本来喝酒不行的他带病喝酒,当场吐了一地。回到驻地,他想着移民工作的艰难,埋在被子里痛哭失声。但到了第二天,仍要赔着笑脸和当地于部会谈。平和的移民签字后,又赶到另、一个点。
外迁搬迁运输之前,彭先勇本来准备送父母到兄弟处,任务—来却什么也顾不上了,他赶往迁人省协调,当晚同迁入省有关方面沟通。彭先勇说:“打工的不能请假,不能来;读书的不能误课,不能来;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不能来。请各位领导酌情考虑我们的难处。”迁入省坚持他们的观点,来多少接多少,不跟外迁队伍一块儿来的概不接受。彭先勇打电话回来汇报情况时,拿着电话声音都是发抖的,他哽咽着说:“协调效果不理想,有辱领导的信任。”说完这两句话,彭先勇就哭了。分管领导李步兵安慰他说:“不管怎样,只要尽了力,问心无愧,责任不在你。”
放下电话,彭先勇一晚上没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