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生活就会有极大的改善。

    借着这个机会,实际上大唐还在促进了一轮各地的城镇化。农民们离开农村来到工厂,而工厂基本是建立在城市周围特别设立的工业区的,这使得城市人口增加。

    白南看着这边热火朝天的景象,也是不由微笑,说道:“这一下总算感受到人力充足的好处了啊,像唐钢这样的企业,一开始招工就有大批人涌入了,哪怕这些人占当地人比例其实很低,但是因为基数大,所以数量还是很多。”

    其实相当多的企业一次性招工发现招的人是超额的,工厂是不会打发掉多出来的工人的,每个企业都会向上级请示继续拨款,有的情况是继续扩厂,有的情况是各厂把多余的工人集合到别的厂子去。

    除了大型国有企业的建立,大唐政府还格外注重利用民间资本去发展工商业。民间资本更多选择技术难度低、回报快而且市场巨大的轻工民用品。不少大唐企业家都专门来到华夏投资设厂,同样一波本地商人也抓住机会准备建厂赚钱。他们一般的做法是托人介绍,然后挖来几个懂技术的工程师,然后就把一个厂子给建起来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唐政府还格外注重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冒伪劣的问题。工商业的大发展是国家需求,但绝对不容许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突破底线,生产质量差的坑人产品。大唐在各地都在宣传投诉的渠道,一旦有人发现,必须让这种企业无法立足,涉案人员受到法律的严格惩处。

    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基本的,有鼓励有管制才是政府的正确处理手段。

第822章 817 交通建设() 
随着大唐建设华夏工作开展和加深,越来越多的大工程上马。这些大工程之前往往都是经过唐人长年累月的研究,所以当时机到来的时候,直接从保险柜中拿出一摞摞资料就可以干了。大唐从来都是一副不差钱的模样,国家也有着充实地财力去搞投资,加上灵活的金融手段,更使得在上马大型项目的时候,大唐显得游刃有余,而且一口气能能堆出一大堆大项目。

    大唐的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是全世界都非常好奇和关注的一个事情。就连大唐国内学界和经济界对于如何计算大唐的经济体量都争论不休。其中一个主要分歧点在于是否应该将各海外领计算入大唐的经济规模内。按常理说,这些海外领都是大唐国土,地区经济也是跟大唐直辖省份密切联系的,自然应该算在其中。但问题是,每个海外领的差异非常巨大,大唐对其经营程度也不同,特别是在财政上一般转移和本身工业能力,都很难界定。比如,像固威海外领,属于发展程度与大唐北美地区省份近似的发达地区,具有相当程度的工业水平,计算入经济规模也不算什么。日本、暹罗这样的海外领本身经济规模也相当可观,管理程度上比较深,所以也计算容易。但像是巽他海外领,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土著经济;天方海外领,刚刚入手仍没有稳定下来,这样一来,计算就变得比较困难。而且一般认为,大唐基本上只从直辖省份百分百地汲取国力,这种说辞虽然不准确,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于是大唐的经济规模就变成直辖地区和海外领地区分别计算。在1800年这个十八世纪的最后一年中,大唐直辖行政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806亿唐元,这个数字是包括北美各直辖省和大洋洲直辖省以及原联合特区的数字,并不包括现在户籍普查还没完成的华夏地区。

    这已经是一个极为惊人的庞大数字,甚至它已经是除大唐之外其他经济体总和的翻倍翻倍再翻倍还不止。也许这样讲并不太确切,所以还是类比另一位面中的实际情况。按照购买力水平计算币值,当前1唐元约等于1945年的1美元,误差在上下2美分左右。而1945年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1亿美元,也就是说此时大唐仅北美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二战之后经济独霸的美国。1945年美国人口近1。4亿人,大唐在1800年底北美地区(含拉丁裔和原住民)总人口为4000万。人均一下,约等于二战末期美国人生活水平的三倍。这种定论自然不科学也很武断,但是也有其代表性。

    不客气地说,从工业、前沿科技和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大唐实际上处于美国六十年代高峰期的水平。这里军人们可能会吐槽,明明基础科学和前沿研究已经摸索到了六七十年代,而军方的武器水平还主要处于二战结束五十年代初的层次。这也并不奇怪,没有强敌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大唐毕竟在积累方面还比较浅,一些方面走得很靠前,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有欠缺的短板的。就比如核工业,大唐已经前置研究了十年时间,一个反应堆都没有造出来。而一些其他工业,比如电子工业,实验性集成电路都开始跑程序了,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

    大唐官方手上有钱,财政收入是一部分,主要来源不仅是税收还有国有企业的利得。另一部分则是大唐的主权基金,专门用于投资的主权基金现在的总规模甚至比年gdp总量还大。投资生钱自然是基金的主要存在目的,但大唐主权基金还有投资国内基础建设的职能。

    在华夏地区的投资中,交通运输类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优先的,耗资也是个大头。穿越者们是在“要致富先修路”的宣传声中成长起来的,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唐交通部门计划了八横八纵的华夏铁路网络,能够更好地促进内地和沿海之间的经济交流。铁路是大唐华夏地区一个重要的运输手段的情况不会变。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经在唐人的帮助下修建了京九、京沪和陇海等多条重要铁路,现在唐人需要做的就是将其网络化。

    与此同时,沿海城市的开发也是个重点,沿海省份都有一两个重点的港口建设项目。

    比较引人瞩目的就包括大连建市。虽然人们还不太明白为什么唐人把金州卫改成了大连市,不过显然在国家规划中,大连成为了与青岛、天津并重的三大北方港口之一。大连将建成一系列的工业部门,甚至还会建成规模不亚于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造船企业大连船厂。但这并不能掩盖大连这个新城市的尴尬性。

    尴尬的来源在于经济腹地。新政府虽然不再束缚关内百姓来到东北垦殖,但大唐实在太大了,一个百姓如果有了移民的打算,移民局的宣传册中,有数百页对大唐各地区的介绍,任君挑选。温暖如春、土地肥沃的地方不在少数,东北垦殖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了。乃至东三省,外加面积六百万平方公里的东瀚海省,在整个华夏的大建设中地位其实有点边缘化。除了有限的几个城市建设项目,通车通铁路,跟其他省份没得比了。

    相比另一位面中,二战前日本侵略东北将其当成宝贝,甚至还有人呼吁天皇移民东北的。建国后,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大搞工业建设。此时大唐下辖的东北如此尴尬,本质还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土地资源方面太阔绰,明明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然而却在整体环境中排不上号。

    国内不少学者都觉得,东三省无需激进开发,保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都比干别的有意义。白南看到智库们这样的评语,也只能慨叹一声,真是有钱有地就能任性啊。

第823章 818 新舰名() 
红毯上走过一身海军上将制服的邓希夷,旁边的海军士兵立枪敬礼。邓希夷向仪仗敬礼,远处是二艘巨大的战舰正在尽职地充当背景板。

    邓希夷今天是来出席两艘战舰的入列仪式的,大唐海军每年服役的主战舰艇都在二十艘以上,很少情况需要劳动海军司令这个级别人物参加。这一次入列的两艘战舰,虽同是江南造船厂建造,但并不是同一型战舰,不过倒都是同级别的首舰。入列日期也是故意安排到一起的,因为跟之前的战舰,这两艘战舰有着不同的意义。

    第一艘为满载排水量16500吨的重巡洋舰,名为沈阳级巡洋舰;第二艘为满载排水量8859吨的轻巡洋舰,名为广州级。由此看就非常明白了,之前大唐的战舰,都是以北美的地名命名,虽然很多地名都是大唐中文化的,但却中华象征不强。

    如今两艘战舰,直接采取华夏地名命名,其意义当然不只是让大唐战舰可命名范围变大,而是大唐海军将彻底肩负起中华海权。

    沈阳级重巡洋舰的吨位比之前的丹佛级重巡洋舰吨位略有下降,这也是大唐重巡洋舰不断尝试在原迈阿密级的基础上增强紧凑结构的趋势。沈阳级的主要火力仍是三座三联装203毫米炮塔,并没有采用更新的技术,是丹佛级上的老型号。不过沈阳级在防空火力上面有比较大的加强,这也是因为世界航空工业的进步使得除大唐以外的国家也建立起了空军部队,尽管实力不算强,但威胁也在显现。

    同样的考虑也在广州级轻巡洋舰上面出现了。按照大唐海军的建军思路,往后发展下去,航母将会成为大唐海军毫无疑问的主力打击战舰,而战列舰作用则成为航母护航战舰,以及可能出现的海上决战。巡洋舰的用途就比较广泛,大唐重巡洋舰的主要定位是用于海上作战,战列舰的辅助火力。同时,还可以成为海岸支援火力。

    至于下一步轻巡洋舰的发展方向,会更加地向平衡多用途方面发展。之前曾经大量制造的温哥华级轻巡洋舰已经越来越显得吨位不够用了,大唐海军需要拥有更强自持能力,同时还能满足未来防空、反潜、雷击和护航作战等多种需求。

    广州级巡洋舰就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建造起来的新型战舰,拥有十分可观的防空火力,同时还装备有深水炸弹和反潜鱼雷、反潜侦测装置等武器,使得广州级能够跟随舰队或者独立完成复杂的不同的任务。

    根据这种定位,在大唐海军中,大吨位的重巡可能会逐渐消亡,而中等吨位的轻巡可能变成舰队不可或缺的主力。从订单上就可以反应出来,新入役的广州级已经获得了20艘的订单,并且分配到各舰队中充当防空反潜舰。这样一来整个舰队的作战能力和防御体系都会臻于完善。

    沈阳号巡洋舰将会留在西太平洋舰队服役,而广州号轻巡则会开赴欧洲,服役于大唐北海舰队。邓希夷检阅了即将接收军舰的水兵们,很快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邓希夷并没有打断仪式,而是在整个仪式结束之后,令自己的勤务兵去找来了这个相貌十分英俊的年轻士兵。

    “小恩,你居然在广州舰上服役了啊。”邓希夷难掩惊讶。

    这个年轻水兵,正是总统白南的大儿子白恩,今年刚满21岁。

    白恩还是恭敬地对邓希夷敬礼:“司令。”

    邓希夷拍拍他的肩膀道:“没有外人,还是跟以往一样叫叔叔。广州舰之后就要去欧洲了,你这一跟着去就是在欧洲服役18个月了,中间都不能回国,这事情你父亲知道吗?”

    白恩点点头,道:“是的,他知道,他鼓励我好好干。”

    邓希夷摇摇头叹气道:“说实话,有的时候我是真不知道你这个老爸到底是虚伪地作秀还是真的有这么高的觉悟。”

    邓希夷跟白南关系亲近,当年两人还是上下级关系,所以说话更加不用顾忌一些。邓希夷也是知道白恩来到海军服役的事情。问题是,白恩是20岁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走的普通志愿役流程,以普通水兵的身份进入的军队。在大唐,大学本科是绝对的高端人才了,毕业之后基本都是各行各业的骄子,而基本不可能有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再来军队服役的。

    大唐的军事院校培养的军官都不能算是本科生,他们毕业之后直接是任中尉。而白恩不是军事院校的毕业生,走正常途径进入海军没有任何优惠照顾,仍旧从列兵开始干。很多人都不明白白恩为什么这么打算。实际上,白南给白家立了一个传统,每一个男性成员都要为国家服役,接受军队的培养。白恩又立志接过父亲的衣钵,延续海军传统。不过白南在与他进行长谈之后,还是劝说白恩不要念军事院校。白南觉得,儿子如果为了自己的什么传统继承而去当兵,没有意义,他真正的潜力不在于此。白南认为,儿子进入海军服役四年就够了,没有必要跟自己一样成为高级军官。所以,也就出现了白恩在大学毕业之后,报名成为了一名最低级的海军列兵的情况。

    海军相比其他军种来说有其艰苦的一面,更有可能驻扎海外,而且一出海就很久漂在海上。将儿子扔到很远的地方去,很多高层老友并不理解,还有觉得白南狠心的。但白家就有这样的特征风格,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去当权力的受益者。

    所以在白恩的艇员队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帅气的小伙子是总统的儿子,只是知道这是个从军历练的大学毕业生。

    事已至此,邓希夷也不会去说什么把白恩调出来只来的话,只能打趣年轻人道:“去了欧洲可别给你爸妈找回来一个日耳曼媳妇,还是咱们华人姑娘好啊。”

    白恩脸嫩,喏喏地也没答出什么来。

第824章 819 目送(番外)() 
白欣伸手为张恩龄整了整衣领,带着点担忧地道:“一定要去的吗?你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去的看他们被发配的,我怕那样只会让你更不好受。”

    张恩龄很沉默,半晌之后才伸手握住了白欣的玉手,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也算是一个了结吧,这些人走了,我的人生就翻篇了,从此再不用惦念以前的事情。”

    白欣点点头,知道无法使执拗的未婚夫改变想法,她道:“不用我陪你去吗?”

    张恩龄道:“你还有工作,就不要再麻烦了,我去一会儿,很快就回来了。”

    白欣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了他。

    张恩龄从自己所居的单身公寓出来,在楼底下骑上了一辆自行车。他住的地方离码头并不远,骑车子用不了十几分钟就能到了。天津塘沽区跟很多大唐城市一样,有宽阔的行车道和一条自行车道,各自不交叉乱行。

    没多久功夫,张恩龄到了码头,今天码头也显得特别繁忙。除了日常的货物和客运,今天将有上万名囚徒被送上轮船,送往不同的海外领。这些囚徒中大部分来自之前的义和拳,正常暴乱在去年冬天已经逐渐平息下来,华北地区也恢复了平静。在这个时候,华北到处都是修建公路铁路,和开办工厂的项目,农民们早就顾不上了这些拳民,他们被分配到了新的土地,并加入了本村的农村合作社。合作社由地方农业部门进行统筹,对农民进行帮扶和指导,特别是在经济作物的种植方面,体现了极强的计划性。

    华北农村地区的迅速变化已经跟拳民们没有关系了,这些拳民大都是单身汉,如果有家有室的可以宽许在本地服刑,但是如果运气不好老婆改嫁了的,那就只能跟着大部队一起前往海外领的建设兵团了。

    他们的目的地包括北美中北部地区,澳洲大陆,东南亚海外领,北印度海外领,天方海外领和迦太基海外领。跟西方人流放囚犯到殖民地的方法不同,大唐的流放其实更多像是换一个地方服刑。被流放者服从于建设兵团,虽然在自由上有一定提高,但是管理上还是军事化的。起床号起床,熄灯号熄灯,进行强制性的集体劳动、集体学习和思想改造。这种模式显然并不人道,但是效果却非常好。能够在比较艰苦的地方开拓出成果,而且还可以转变一些人成为有用之才。

    天方海外领预计将接收多达20万建设兵团成员,这些人并不是全部都是拳民,即便不是也是唐人从原清政府监狱里面弄出来的带刑犯。在天方已经迁移了大批阿拉伯人去到埃及之后,建设兵团的加入有利于当地的开发。

    此时,张恩龄站在码头上四处张望着。他之所以来,是因为在这次被转移的前拳民流放者中,有将他差点弄死的那个同乡恶棍,李金成。

    在那段被非人虐待的岁月中,张恩龄好几次都认为自己坚持不下去了,甚至都产生了轻生之念。但微薄的幻想支撑着他,使他希望能够跟白欣重聚。也许上天垂青,他终于被拯救了出来。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个废人,没有了人形,甚至失去了未来行动的能力。

    他对自己失望透顶,那样子的自己更加不配自己深爱的女子,只能给她的未来带来痛苦和折磨。张恩龄想选择自尽,但他动都不能动弹,更别提终结自己的生命了。

    而奇迹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张恩龄身体迅速地恢复了。脸上的伤痕褪去,双腿又可以重新行走了。一个月之后,在白欣的陪伴下张恩龄离开了医院。白欣的脸上充满了幸福和喜悦,而张恩龄却并不知道这是福是祸。

    因为他变得不一样了。

    张恩龄闭上眼睛,感受着自己的周围,似乎有数万个波动在他的身周盘换着,然后他锁定了一个波动,睁开了眼睛,喃喃地道:“在那里吗?”

    他开始走动,一直到了一处码头,不少流放者正在排队上船,相关人员正在清点人数。流放者大都面无表情,没有露出太多伤感和恐惧的神色,大概是在这段时间内,几乎集中营式的管理,已经使得这群家伙变成了服从性很高的军事化农民了。

    张恩龄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形容猥琐的家伙身上,他也是人群中少数表情比较多的家伙。他用极小声的声音嘀咕道:“杀千刀的唐人,等老子神拳真正大成,把你们统统宰了。”

    他就是李金成,让张恩龄险些成为废人的罪魁祸首。张恩龄还了解到,这个家伙身上还背着强迫罪、伤害罪、谋杀罪和强/奸罪等十来种罪行,但是证据并不特别确凿,也有其他人的掩护,所以并没有判处立即死刑,而是缓期执行。他被判处流放,观察期半年,如果半年内表现不佳,仍旧会被处死。

    其实光是对张恩龄和一众其他人的严重伤害,就足以判他死刑了,只不过本着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建设兵团还是想先压榨一点劳动力出来再弄死他的。

    张恩龄看到李金成的脸,愤怒燃烧起来,身体微微颤抖。他又想起那些个难捱的夜晚,蘸了盐水的皮鞭抽在身上的感觉,小刀割开脸上皮肤的感觉,火苗烧灼脚底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