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吕歇尔判断,本德尔已经山穷水尽了。于是他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本德尔的断后部队,将本德尔的奥军歼灭。
然而在这个时候,本德尔并没有继续攻打布劳茨的后卫,却调头攻向了西侧的波兰人。科希丘什科虽然一直都在小心准备,但是波兰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弱了些,而且敌人来势突然,使得本德尔的主力部队成功突破波兰人民革命军的防线,从西线撕开一个口子,朝着西南方向退却。
尽管德军总体上对奥军造成了极大破坏,但是本德尔部仍旧有五万人的军力,对德军威胁还是比较大,如果不能将奥军歼灭,那么德军无法全心北向对付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
第713章 708 华沙会战(六):战略()
但泽,岳震甫已经从荷兰来到了西普鲁士,跟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先期抵达的大唐陆军第三师的第8旅和海军陆战队第二团。第八旅是一支乙种旅,也就是摩托化部队,虽然具有少量的战车和坦克,但并不是全机械化部队。真正的机步旅是第九旅,在之前的唐西战争中表现出色。第九旅还在船上,预计过几天之后到达。
岳震甫手中的另外一支军队,廓尔喀旅和欧洲旅已经进驻比得哥煦,随后岳震甫将率领唐军前往华沙。
唐军刚到但泽,打秋风的德国人就来了,德国国防部后勤部长亲自来面见岳震甫,希望他能够匀出一部分弹药和补给来,支援在前线作战的布吕歇尔元帅。岳震甫并没有完全批准,他先是知道了布吕歇尔打造的包围圈被奥地利人跳出来了,不过奥地利人似乎也无意继续向北,而是向南退却。
岳震甫作为同盟军总司令,其权威还大过布吕歇尔,虽然德军规模最大,但是几十万同盟军的补给全部捏在唐人手中,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唐人说话才能算数。
岳震甫调集他手中三十架运…3型运输机,紧急向布吕歇尔补充一部分弹药,但是却没有大举向布吕歇尔部进行补给。他给德国国防部的建议是,进一步发动德国和波兰群众,利用人力的优势,向同盟军补充所需的物资。当然弹药方面,他必须优先保证唐军的需要。
这个决定让不少的德*人都心中不忿,唐军的每个士兵都抱着数百发子弹,炮兵每门大炮都有上千发炮弹,而德军布吕歇尔元帅在南线的士兵平均子弹已经跌落到不到二十发,只有百分之十五的炮兵能够作战。
只有布吕歇尔对于岳震甫的决定高度理解,这并不是对布吕歇尔战术失败的惩罚,也不是看不起德军,进行歧视。实际上,奥地利人已无再战的勇气,而且本身几乎没有什么补给了。本德尔耍了个心眼,故意表现出自己弹药不足,然后集中力量猛攻科希丘什科部波军,终于谋得了一个出路。但是他能做的也仅此而已了,奥军为了突围,消耗了几乎所有的弹药,战争的激烈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甚至本德尔的士兵们还没有携带什么食物,他们只能去抢夺附近村镇的居民,而这同样会拖累他们的时间。
布吕歇尔在追击他们,布劳茨在追击他们,科希丘什科也同样在追击,本德尔部已经形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
但岳震甫并不认为对奥战争就此结束了,总统白南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消灭普鲁士,给予俄罗斯和奥地利沉重打击,从奥地利手里夺取捷克斯洛伐克,从俄罗斯手中夺取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布吕歇尔原以为岳震甫会从南线抽调一部分德军加入到对俄军和普军的战斗中,但是岳震甫极为自信,他没有抽调德军,而是将没什么战斗力的波兰人民革命军抽调回华沙。实际上这支部队作用不是打仗,而是用来夺取华沙政权,建立国革政府的。岳震甫认为自己手中的27000唐军,加上德军60000名,足以对抗多达十八万的俄普军队。所以分配给布吕歇尔和巴伐利亚军团(拿破仑部)的命令就是,追击奥军,夺取捷克和斯洛伐克。
法兰西国际志愿军将会不断地增援进入,所以布吕歇尔倒是不担心兵力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奥地利虽然还有战争潜力,但是在此时紧急动员,加上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在上次德意志内战之后,重整军备,实际上精华就是本德尔的十万奥军了,但是这十万奥军虽然没有打完,但是也命运堪忧了。克勒法伊特伯爵手中虽然还有数万装备齐整的奥军,但除此之外,奥地利再动员武装起来的部队,就没有可以跟德军比较的装备实力了。
现在岳震甫唯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奥地利人被击败了,那么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会怎么想。一旦俄普军队担忧无法取胜,也许可能就放弃军事行动,那么岳震甫不得不带领唐军主动出击。冬季就要来临,相比主动对付俄普军队,岳震甫倾向于就在波兰展开一场会战,将俄军和普军消灭,然后慢慢地再收拢胜利的果实。
所以岳震甫开始向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散布消息,称布吕歇尔大军南下,总攻奥地利,唐人过分自信,仅留不足十万军队在东普鲁士和波兰,而且唐军来的仓促,准备不足,唐人不适应欧洲的寒冷气候等等谣言。
这些谣言自然不是在唐军和波兰军队内部散布的,而是有意地传递给正在白俄罗斯的敌人。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诱饵,就看俄军和普军的统帅会不会咬钩。
普鲁士和俄罗斯内部关于战争的细节其实也有比较大的分歧,怯懦的腓特烈?威廉二世为了躲避德军,连自己的老巢都丢了。自然想尽快地打回去。谁也不知道国革那群人在普鲁士的土地上活动时间越长,会搞出什么样的麻烦来。
而俄罗斯人则相对来说更谨慎,俄军统帅虽然是伊格尔斯特罗姆,但是真正制定战略的是老谋深算的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而且叶卡捷琳娜二世已经晋升苏沃洛夫为陆军元帅,成为俄军的统帅。苏沃洛夫作为深谙战争艺术的军事家,即便对于唐军的真实实力有些雾里看花,但是却知道这么大规模的俄军,在波兰作战,不能贸然行动。
虽然俄军搜刮了大量来自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粮草,但是俄军缺少武器装备的现象仍未改善。之前俄罗斯人通过跟大唐的建交获得了部分武器,不过随着战争到来,显然不可能再度得到这个武器来源,俄军的主要武器是落后欧洲主流列强的纸壳弹步枪,而且俄军的大炮也缺少威力大射程远的线膛炮。
当然,苏沃洛夫并不认为自己会失败,这位老毛子一生征战,还没有打过败仗……(未完待续。)
第714章 709 华沙会战(七):诱敌深入()
另一位面中,好事者评出的古今中外十大名将中,基本上都会有两个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苏沃洛夫了。尤其是对俄国人来说,苏沃洛夫的军事思想影响了俄罗斯几百年。到苏联时期,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彻底成为主导战斗民族军事风格的存在,苏沃洛夫大开大合、侵略如火的战争气质,也彻底地烙印在了苏联军队的身上。苏军大军团作战、大陆军思想、大炮兵战术,几乎什么东西都要带一个大字,基本上都是承袭于苏沃洛夫的。
苏沃洛夫的军事战略以极其进取和果断见长。他的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设防的野战中消灭敌军,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苏沃洛夫教导说:“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敌……只有直接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
从七年战争时期,苏沃洛夫加入俄国军队,初露锋芒;之后在俄土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此时的苏沃洛夫还没有达到自己军事生涯的巅峰,另一位面中,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之后,因为盟国的强烈要求,保罗一世不得不启用他并不喜欢的苏沃洛夫为统帅,苏沃洛夫率领俄军和奥军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横冲直撞,将之前拿破仑打出来的良好局面全部破坏,展露出了极为惊人的军事才能。
尽管在本位面中,苏沃洛夫很可能不会再重演北意大利的战斗了,但是他的军事思想在此时已经完全定型下来,刚刚晋升为陆军元帅的他,深受现在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信任,统帅俄军,准备给德国人和唐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岳震甫领军已经到了华沙以北的地区,波兰人民革命军已经在一天前正式入驻华沙,在唐人的授意下,科希丘什科没有任何恭顺的意思,大刀阔斧地逮捕了波兰的投降派贵族,甚至当日就将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软禁起来,并且宣布波兰抵抗到底的决心。
华沙稳定住,唐军就可以在没有什么扯后腿的情况下,认真地跟俄普联军打一打了。
指挥部中,少将张旻说道:“拿破仑率领的法德联军已经攻破了皮尔森,向布拉格开进。奥地利的波西米亚军团在本德尔手中,捷克方面的防守相对空虚。但是捷克人的反抗仍旧是比较激烈的。”
岳震甫笑道:“这也不意外,捷克人跟了神圣罗马帝国好几百年,一直都是忠于哈布斯堡皇室,对于我们的反抗自然会激烈一些。”
张旻叹息:“在捷克我们的工作做得还是不太到位,要不然至少还能更简单些。”
岳震甫说道:“我们的精力也毕竟有限嘛,当初为了国革化德意志,已经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和金钱,捷克当初也不在我们的计划中,所以国革在当地的发展基本上都是自发性质的。这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我们拿下波西米亚,国革自然会发展起来的。布吕歇尔追击本德尔的情况如何了?”
张旻回答道:“本德尔人困马乏,布吕歇尔追得也比较紧,期间有些小规模的战斗,奥地利人有些损失,本德尔的主力仍旧没有被抓住。”
岳震甫评价道:“这个本德尔也真是一条泥鳅,滑不溜秋的。”
张旻将话题转移到即将爆发的战斗上来,问道:“苏沃洛夫似乎对我们散布的谣言有些反应了,他的军队从明斯克已经出来了,逐渐接近比亚韦斯托克的防线。不过从他的进军速度上来看,他还是多少存在一些谨慎的。”
岳震甫道:“气温下降的厉害了些,波兰北部的气温很快就要降到零下,俄罗斯人的准备并不充分,据说保暖的军衣都没有准备齐全,俄军在白俄罗斯那么磨蹭,主要还是在当地打劫,搞粮草、搞御寒的衣物,当地人不堪其扰,很多人甚至逃到立陶宛去了。苏沃洛夫虽然觉得自己兵力占优势,但显然也看到了他们的后勤的问题,在占领区的后勤运转,总不可能像是在本国那么灵便,更何况俄军本身的后勤就不敢让人恭维了。我们放出的谣言,只是给了他一点点刺激。看起来,我们需要给他们加一点刺激了。”
苏沃洛夫是俄国军事教父,掌握着高超的战争艺术,但是他对面的岳震甫,在名气上可能无法媲美他,可是同样具备着不输人的本领。对岳震甫来说,他的工作不像是苏沃洛夫一样需要开创什么,他只需要用好前人的智慧就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岳震甫没有跟苏沃洛夫打过仗,但是对于苏沃洛夫的指挥风格却是知之甚深。而反过来苏沃洛夫对于岳震甫一无所知,俄国落后的情报系统,甚至不知道岳震甫的履历,即便是最明显的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这回事都不清楚。
苏沃洛夫的军事理论中认为,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无论是对不设防的野外,还是设防的城堡,都要坚决进行进攻。“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敌人,只有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
如果说,苏沃洛夫是一往无前的长枪,那么岳震甫就是绵柔却犀利的长鞭,既然苏沃洛夫不信迂回和奇诡的作战模式能够取胜,那么岳震甫就做给他看。
为了引动俄军进一步出动,岳震甫命令德军对俄军前行抵达边境的前锋部队发动佯攻,德军在攻势中显得十分笨拙,在面对俄军占不到任何便宜的情况下,立即大举撤退,而且撤退得并没有什么章法。俄军在“击败”德军之后,一口气推进了五十公里,已经能看得到比亚韦斯托克了。
苏沃洛夫在得知前线的情况之后,果然做出了判断,德军的战斗力一直以来被高估了,而且战斗意志不够坚韧,在战斗不利的情况下就无法作战了。于是,苏沃洛夫挥军西进,攻向比亚韦斯托克。
第715章 710 华沙会战(八):自得()
原本在布吕歇尔的要求下,德军已经在比亚韦斯托克防线上构筑了优秀的战壕防御体系,前线指挥官耶格尔表示,至少能够凭借这条防线,拖住俄普联军二十万大军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只是岳震甫根本没打算让耶格尔带领着德军第五军团跟俄军打壕堑战。岳震甫的指示是,与俄军进行小规模低烈度纠缠之后,立即向后撤退。耶格尔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这是给德军丢脸。岳震甫没回复,反而是布吕歇尔拍来电报,说不服从军令的德军才是最丢脸的。
耶格尔没有办法,只能遵照岳震甫的意思演一场戏。
苏沃洛夫来到比亚韦斯托克之后,也并没那么乐观。他虽然自信,但是却不是盲目自大的军事指挥官。早年间他开创以纵队攻击线性编队的作战模式,实际上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作用了。从九十年代开始,欧洲的历次大规模陆战都打成了壕堑战。防守的一方占据重大的优势。他们依靠着战壕和机枪,能够给攻击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不过苏洛沃夫还是很机智的,他提出的观察、快速和猛攻的三大战术原则,此时在比亚韦斯托克战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白。苏沃洛夫远比其他的欧洲指挥官花了更多的时间来侦察比亚韦斯托克的防御阵线。德军的防御作战方法师承自大唐,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不过就算防御相对平衡,苏沃洛夫还是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薄弱的点。这也就是他的军事理论中所谓的敌方要害。
苏沃洛夫命俄军炮兵对他的步兵进行支援,不过他的炮兵中很多还是使用老式火炮,射程非常的近,苏沃洛夫就干脆将炮兵摆在阵前猛轰一顿。轻装步兵立即在这个时候向薄弱的防线渗透,向纵深突入。其后才是大批步兵攻击被轻装突击步兵绕过去的火力点。
这种攻击战术,已经有了一战时期胡蒂尔的渗透战术的雏形,不过受限于装备和训练,俄军显然还完成不了一线德军的作战能力。
当然面对俄军的耶格尔本身也不是为了跟俄军死拼的,当俄军多处突破防线的时候,耶格尔立即下令部队有序撤退,留下一部进行断后,大部队撤出他们花了好些心思和工夫打造的防线。
这场战斗进行得十分短暂,俄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德军的伤亡并不大,但是俄军却在战壕密布的战场上,取得了数十公里的突破,让德国人的防卫作战彻底泡汤。
如果德军真的有什么防卫作战计划的话。
就连苏沃洛夫在取得这场轻易的胜利之后变得十分自负,他站在德军挖的战壕跟前,对身边的军官们说道:“几年之前,德军将普军和奥军击败,当时欧洲人说德军是欧洲最好的陆军了,现在我们已经充分地向世人证明了,我们才是最好的陆军!”
普鲁士将军毕洛夫对此略有不忿,他还是提醒道:“德军一向以作战顽强著称,尤其是现在布吕歇尔大军在波兰南部,北部防御空虚的时候,他们应该更坚决地进行防守才是。而他们几乎仅仅是略微抵抗就仓皇地撤退了,而且也没有留下什么装备,说明他们的撤退还是有组织的,这其中多少有些引人深思。”
苏沃洛夫听了毕洛夫的话,想了想,但是却没有认同,他道:“也许将军你说的有些道理,但是我们仍旧是获得了胜利,德国人如果是有意失败,那无疑是最愚蠢的一件事情了。他们将失去部队的士气,而且在本身兵力就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失去勇气的部队不足为据。我们会一步一步压垮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的。”
毕洛夫哼了一声,说道:“不要忘记,德军后面可是还有唐军的。”
苏沃洛夫笑道:“我早就想领教一下唐军的手段了,根据我们的情报,唐军的规模不大,只有一两万人,这样的唐军不足为惧。”
他张开手,指着自己沙俄军官们说道:“我们俄罗斯军队,一直都在以实战作为标准进行着演练,只有训练困难,战争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有着充足的兵力,旺盛的斗志,现在我们还打出了气势,就算唐军装备好又能怎样呢?要知道,装备可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要看人的因素。唐人历来作战,都过分依赖装备了,黄种人身材矮小,缺乏胆气,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仗。当他们在战场上碰到凶猛而不怕牺牲的我们,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毕洛夫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苏洛沃夫了,实际上他也主要是因为嫉妒俄军的志得意满而出言的。其实他也无法完全确定德国人是不是在用诱敌之计。在俄普联军的将领们看来,他们有二十万军队,敌军不到自己的一半,就算采用诱敌深入的手段,用少量的兵力,如何来完成包围圈打成围歼呢?这根本就是实现不了的事情。
苏沃洛夫也立即做出了新的决策:“命令我们的部队,在简单休整之后立即对德军进行追击,一鼓作气突破德军布置的所有防线,我们打到华沙去!”
他手下的俄罗斯军官笑着说道:“没错,到华沙去才有得赚,明斯克究竟还是穷兮兮的,官兵们都捞不到什么好处,等攻进华沙,大家都能满意。”
苏沃洛夫的军队军纪虽然严格,但是对于劫掠的行为却是不禁止的,事实上他的俄军要是不侵占当地人的物资,根本就没法维持下去。
一位哥萨克的骑兵少将主动请缨道:“德军大部分是步兵,靠两条腿撤退,让我们哥萨克骑兵去追击吧,我们会让这些德国佬,像是被我们追赶的绵羊一样,最终变成我们餐桌上的一盘香喷喷的肉。”
苏沃洛夫并不怎么喜欢哥萨克,这些像是叫花子一样的土匪都是没有德行的家伙,但是他也不能否认战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