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不得不就此停手各自散去了。

    而最苦逼的莫过于前方的披耶素里阿派,他直面唐军的防守,虽然他用各种方法用人命堆出来了些许战果,但他并不比他的叔叔幸运多少。因为当他带兵向前,准备成败在此一举的时候,被一颗大唐海军战舰射来的,根本就没有准头的炮弹炸飞了,连全尸都找不回来了。

    主将身死,再加上战事本来就不利,暹罗人死伤巨大,最后这场第二次吞武里攻城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对于大唐军队来说,虽然正常战役他们的损失都不能称得上是显著,但是暹罗人的表现还是让他们极为诧异的。在正常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一般军队有百分之十的战损,就很容易崩溃了。可是暹罗人却拼着一半到七八成的战损,仍旧能够向前冲,这让很多大唐军人乃至军事学者都想不通。

    甚至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唐的军事学界一直尝试了解吞武里之战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使得一支封建军队能够容忍这样的一个战损,前仆后继地攻打唐军。前后两次吞武里之战外加外围的一些碰撞,唐军总共歼灭暹罗军达两万人之众。即便是唐军自己,都很坦承地认为,在面对如此损失的时候,没怎么经历过挫折的唐军不一定能够撑下来。

    当然在大唐的军事思想中,也绝对不存在利用人命为代价,去拼一个并不重要的胜利。

    在很久以后,大唐军事学界对这场战争中,暹罗人悍不畏死的主流观点是,一方面暹罗人在民族性格里就有好狠斗勇,很多暹罗人看上去是温顺的,但是这温顺下面却藏着极为狠辣的的因子,看泰拳这种格斗就能明白,一个如果中正平和的人,打得应该是太极,而只有本身就暴烈凶狠的人,才能创得出泰拳这样的技巧。另一方面,学界还普遍认为,唐军贸然介入暹罗的局势,并且之前海军对吞武里的炮击,使得暹罗人积攒了大量的怒气值,同时拉玛一世还利用跟自己比较配合的佛教宗教势力,对士兵们进行洗脑,使很多士兵坚信他们即便身死战场也会往生极乐,是护卫佛坛的圣者,这也导致了很多被洗脑的暹罗人义无反顾地送死。

    再者,暹罗人知道唐军数量很少,而且包括城墙缺口在内的诸多有利之处,都给他们带来的虚假的希望,使得他们认为只要越过了这个坎儿,就能够打赢。这种希望是最伤人的。

    总之,不论如何,两次吞武里之战是唐军进入中南半岛之后,打过得最棘手的战役之一。唐军凭借不到一千的守备兵力,透支了陆战队员们几乎所有的精力,最终完成了这场守城作战。很多陆战队员在之后回忆,认为自己面对那些悍不畏死的暹罗兵,随时都可能崩溃,当你的敌人不怕死,就轮到你害怕了。

    特别是一度暹罗人攻上了西门的城墙,虽然最终登上城墙的暹罗人可能不足百人,但是那一刻,很少跟敌人近身战的陆战队员们,还是有些紧张的情绪。自然,唐军的士兵平均水准上要比暹罗兵优秀很多,当他们的勇气被激发之后,暹罗人很快就被击败,赶下了城头。毕竟城头的陆战队可是普遍装备了自动武器的。

    有些人也曾指责常斌选择夺取吞武里,并据城而守,是极为不智的。他应该等待着大和兵团的抵达,再展开对暹罗人的大规模作战。不过作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官,他的选择也不能算是有多少错误。虽然打得艰难,唐军的损失也不大,就是弹药消耗很是显著。同时,暹罗军也因两次吞武里之战,彻底失去了大军团作战的能力,拉玛一世和披耶素里阿派这两名坚决地反唐者也死了,唐人制霸暹罗的路变得更为平坦。

第404章 398 曼谷华民() 
在第二次吞武里之战结束后的一周,海军陆战队第一团的援军也终于抵达了。超过一万人的日裔大唐大和兵团也在兵团长岳震甫的率领之下,抵达了吞武里。新兵力的补充,使得常斌在部署上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大和兵团拥有很好的服从性,用于镇压暹罗人显然很不错。当然对于白南这个战争策源者来说,大和兵团花费最少则是最主要的好处。

    另一个便利情况是,与郑信一样,拉玛一世在当了没多少天暹罗国国王之后,便被他的手下将领给宰了。这也并不是一个令人太过意外的事情,拉玛一世虽然也算是东征西讨,战功赫赫,但其影响力那是没办法跟驱逐了缅甸人的郑信相比,连郑信都能被手下武将弄死,他一个上位才没几天,就被唐人给赶出了王都的君主,会被手下杀死也并不是很奇怪。

    暹罗军发生了一波不是特别激烈的内斗,不过很快各自收场了,没有哪个领兵的将领和贵族愿意留在吞武里附近跟唐人继续开干,都各自领兵返回或者流窜了。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识时务的,来到吞武里向唐人乞降。

    拉玛一世一死,整个暹罗又没有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来领导整个国家了。甚至连拉玛一世还没成年的儿子,都在之前的乱战中被害怕报复的暹罗贵族们给杀死了,拉玛一世这身后跟当初他对付郑信居然别无二致,也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没有人愿意或者有胆量自称暹罗王,甚至他们大都逃往自己的领地,不敢在唐人面前招摇。常斌也趁势将刚刚抵达大和兵团给撒了出去,逐个占领暹罗的州府。

    由于拉玛一世在离开吞武里的时候,也带走了一大批同样躲避战火的居民,所以唐人接收的吞武里城中,人口数量并不多,即便吞武里之战结束之后,很多人也没有返回到这座王都中。

    吞武里对岸的曼谷,这个后世的魅力之城现在仅仅是一个城镇的模样,而且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潮汕的华人。郑信的祖籍就是潮汕,所以他的同乡在暹罗受到优待。在解了吞武里之患后,大唐军情处的特工来到了曼谷,敲响了当地华人移民的家门。

    本地的华民都是见过唐人的,知道唐人平时都做怎样的装扮。这几年来,华民们很习惯与唐人经商做生意,一些华人商贾甚至还因为经手大唐商货而发了一些小财。军情处负责暹罗工作的副主任赵煋满面和气,朝着开门的华民领袖林耀坤拱拱手。

    “林老兄有礼了。”

    林耀坤已经迁到暹罗十几年了,他的子嗣都已经长大。此人倒也没有什么太大财富,但是因为识文断字,而且颇能为华人主持公道,所以被大伙信服,甚至还得到过郑信的接待与赏赐。赵煋做工作所以直接就做到林耀坤这里来了。

    林耀坤看见是赵煋,态度不卑不亢,也不请他到家里来,道:“原来是赵官长,有什么事情请说吧。”

    原来赵煋是以大唐商人的身份在暹罗行走的,跟林耀坤也有过交集,林耀坤跟他交从不算亲密,但也算熟络。可是唐军以来,赵煋的底子立即便露出来了,林耀坤本能地就要对他这样的情报头子有所戒惧。

    赵煋哈哈笑着,看起来极为平易,道:“叫什么官长啊,还是叫老弟就好。这次来还是要请林老兄帮忙的啊。”

    林耀坤谨慎问道:“不知是何事?”

    赵煋道:“如今弑君逆党昭披耶却克里已经授首,反叛残军皆已不成气候。正是收拾残局,令暹罗重回平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候。大唐有志保暹罗太平,可是这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啊。特别是我唐军士兵,不懂暹罗语言,与当地人交流上就有问题,怕惹起诸多的误会。咱们来暹罗的华人同胞,不下千百,多也在此成家立业,暹罗语言更是不成问题。如果能得咱们同胞之相助,必然可以少许多麻烦,多些便利。这才来摆放林老兄,希望老兄可以出面,说服大家来为咱们大唐做事。”

    林耀坤不情愿道:“赵官长,咱们来暹罗过日子的华民,哪个不是图一个安安稳稳的,大家也没什么本事,怕是派不上用场的。”

    赵煋又劝道:“怎么能这么说呢,就通译一事上,咱们就很能用得上大伙啊。而且,我大唐即将在暹罗立行政机关,到时候大家也算是有了公职,收入更加可观,也有咱们大唐为后盾,更不必怕被谁欺负。”

    林耀坤道:“在暹罗,咱们本来就很少被谁欺负。说到底,华人究竟是暹罗的外来人,说句唐突的,唐人突然来到暹罗,能立足多久,咱们谁也不知道,万一哪天要是你们走了,咱们这些帮过大唐做事的华民,肯定是要遭殃的。”

    赵煋虎起脸来,道:“这可就是林兄的偏见了啊,咱们大唐威风远播海外,只要把手伸进来了,就没有再拿出去的道理。此时,暹罗军基本上已经被咱们唐军打败,暹罗之土,用不了多少时间,便是我大唐之所有。暹罗人能翻出什么花样来?林兄,此时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抓住了,以后就是飞黄腾达,而如果放弃了,恐怕将来就会后悔啊。”

    听出赵煋已经隐隐带着一丝威胁的意思,林耀坤也是无可奈何,他很不想插手其中,华人的小老百姓最典型的思维模式就是避事不要惹麻烦,可是如果唐人真的不讲理,把他们一并拿了去,强迫他们给唐军做翻译,或者进行其他的工作,林耀坤等人也是没有别的办法。

    于是,林耀坤只能道:“赵官长的意思,小民明白了,还请宽限时日,在下找本地的乡亲商量商量,好才能答复。”

    赵煋笑道:“我大唐部队已经整装待发,攻取周边州府就在这些天,正是用人的时候,恐怕是不能耽搁的,还请林老兄这就召集大家,把这事儿说明了,谁愿意去,现时就走,每个月至少是25块唐元,包吃包住。将来还有机会升入衙门做事,时不待人,千万不可错过啊!”

第405章 399 暹罗农地() 
林耀坤在不得已之下还是跟着赵煋走街串巷,联系了一些曼谷和吞武里当地的华人华侨。不少人跟林耀坤是一样的心理,比较怕事,不希望出头,不过也有一些胆子比较大的,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凭此挣出一份出身,能够在暹罗甚至大唐安身立命。

    程家强便是有这样想法的一名暹罗华人,他跟郑信是同乡,汕头澄海人,在郑信成为暹罗王之后,很多老乡都来到暹罗,希望能够借着暹罗王同乡的便利身份发些小财。程家强来到暹罗已经五年时间,从一个毛头小子,已经变成取了两房暹罗媳妇,生了三个儿女的青壮年。虽然程家强的生活在暹罗来说绝对算得上殷实,拥有足够的田地,而且比当地人税赋少,他还有一些小生意,足以养活自己这一大家子。不过慢慢地,他的生计也变得越来越吃力。特别是第三个孩子出生之后,家里吃饭的口越来越多,而仅凭他一人赚钱,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在郑信被杀倒台之后,程家强也曾经有些惊慌,不过昭披耶却克里同样具有一部分华人血统,而且暹罗的具体环境就是欢迎华人移民的。因为暹罗地广人稀,华人还是具有比较先进劳动技能的人口,所以历代暹罗王对于华人的照顾都是不少的。这也一直延续到另一位面的二十世纪,华人掌控相当一部分的泰国经济,特别是商业,在金融领域更是垄断了一半以上。

    程家强担忧在以后,家庭经济状况更加差,在听当地华人长老林耀坤说唐人招募暹罗华侨为其所用的时候,动了心思。程家强虽然是个田舍郎,但也多少是有一些见识的。这些年就没有听过唐人在哪里吃过亏,甚至是强大的大清国,都被他们给打败了,跨在身上,恣意地获取来自那里的利益。而且唐人非常重信诺,就算是暹罗往后不在他们眼中了,至少帮他们做事的人总会带走。唐人都荣华富贵,几乎是很多华人心中的定势了。人人都传言大唐本土黄金遍地,繁花似锦,谣言虽不能尽信,但总也有几分道理。

    于是,程家强决定,投身于唐军,去做唐军的通译。来到唐人在曼谷设的办事处,程家强拱拱手,对门口的卫兵道:“这位军爷,小人听说大唐天军招募懂暹罗话的通译,小人不才,前来应事。”

    卫兵敬了一礼后,道:“请入内。”

    接着便有一个穿着短袖白衬衫,卡其色半裤的唐人青年官员模样的人,接待程家强,这白衬衫问道:“这位先生,请报上您的姓名年龄籍贯吧。”

    程家强连忙摆手道:“小人不敢称先生的,小人名叫程家强,今年二十七,是广东澄海人。”

    那白衬衫道:“我们唐人也不称小人、大人的,程先生可知道我大唐招募人等,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说是做通译?”

    白衬衫点头,道:“正是如此,我唐军正要一一收复暹罗州府,但是我军官兵不通当地语言,总要许多麻烦,所以还需要懂暹罗话的同胞相助。”

    程家强有些犹豫:“这就是要跑到别的府去吗?”

    白衬衫道:“怕是这样的,比较奔波劳累,不过待遇上还是可以的,包吃包住,每个月有25块唐元的薪酬,还有一些津贴和奖励,如果你需要还可以发到你家中去,你留在曼谷的亲人如果有什么情况,我们大唐政府方面也会协助解决,所以你大可不必操心。加入我们的行列,临时军管政府会分配至少二十亩土地给你,如果你家里的田地在你走后无人耕种,我们会协调人手过来帮你耕种你家的田地,你只需要付相应的工钱就好。”

    程家强早就听说了这每个月会发25块钱,暹罗产米,民间比较殷实,但是银钱上却并不是多么富庶的,这25块唐元在暹罗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一笔收入,能够做的事情相当多。再加上唐人还向他拍胸脯,白送田地,而且还找人给他耕种,那他更是没有后顾之忧,家里的吃喝全不成问题了。

    也就是这一步,他就直接从一个普通的外国移民,变成了当地贵族了。

    这其实也是唐人施展的一种伎俩,不仅仅是分田给当地的华人,一些投诚的暹罗人,也获得了分田。暹罗的食田体制,原本是带有奴隶社会特征的封建,大唐虽然不可能一口气把暹罗提拔成近代社会,但是至少在生产关系上可以进行一番改进。为了争取当地穷苦下层百姓的支持,大唐暹罗临时军管政府,已经废除了农奴体制,所有农民将会以自由民的身份,成为土地所有者的农业雇工,这其实也就是租佃制。

    不过大唐同时还规定了暹罗农工的人身自由不得受到侵犯,而且确定了成规范的雇佣合同。这种体制虽然比起大唐国内带有社会主义体制的生产关系没法比,解放生产力的程度也不够彻底,但是唐人不打算一次性把所有的步骤走完。而广大的暹罗农奴已经十分满足于自己脱离奴籍,拥有自由的身份,虽然他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是至少不会像之前一样,承担过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而且难以养活自身。

    大唐击败了暹罗军,而且控制了湄南河两岸的大片土地,掌握了一定人口。解放农奴之后,唐人自然拥有直接地对他们的指派权。程家强返家之后,第二天白衬衣就领了三个长工过来,他们都是之前的农奴,还拖家带口。

    “拜见老爷。”暹罗长工很是恭敬地合十之后,跪在地上,搞得程家强和他的暹罗老婆都是有些错乱,但同时又觉得非常有面子。

    白衬衫又交待道:“以后这些长工就受雇于你,你们要签订合法的劳动雇佣合同,也就是每年收成的一半。这个分成是税后分成,作为土地所有者,你需要每年缴纳一成的收成作为税收,剩下的你再跟你的长工半分。”

    虽然这样的条件下,显然没法跟以前那种农奴体制下土地所有者的收入相比,但是程家强是白得了新的一片田,而且一步登天就成了地主了。小时候他也给地主种过地放过牛,老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地主。没想到自己出洋暹罗没多少年,居然完成了这个心愿,真是又惊又喜。

    他现在本身拿着唐人给的通译工资,身份上就算是政府公务员了,而且自己还有这自家田地,有长工给自家种田,这日子不要太幸福啊。

    程家强已经开始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振奋了,不少的华人都没有胆子,不敢为唐人效劳。可是程家强这才在唐人的衙门里转了一天,就得了田,得了地,威风得不得了。显然这会刺激一些人,使得他们也投入到唐人怀抱中,为唐人所用。这也是常斌和白南的既定政策,只有诱之以利,使得一部分暹罗人和当地华侨获利,才能够使得他们支持唐人。有利益需要保护,才愿意安稳在唐人治下。

    就唐人在暹罗开辟的新路线来说,争取到的是暹罗人口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贫民和农奴。农奴人身得到解放,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同时由于唐人体制的问题,还彻底取消掉了徭役和兵役。大唐政权有着强力执行能力和财力,不需要让农民自带干粮来干活儿,完全可以花钱请人做工程,这对唐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而对暹罗人来说确实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至于兵役,大唐别看寡民,但是从来就没有进行过义务兵役制,走的都是募兵的路子,在暹罗也是同样的。他们不需要强行征兵作战,这样的部队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招募有志军旅的暹罗人,对其进行专业训练,形成可战之兵,才是可取之道。

    当然一时之间,大唐尚未组建当地附从军的具体计划。各类军事行动仍由唐军和大和兵团展开,不过时机成熟后,还是会招募当地人成军的。

    受到严重打击的自然是原本的暹罗旧贵族体系,跟唐人对着干的,自然吃不到好果子。虽然投诚唐人的贵族,也不得不解放了自己的农奴和附庸。不过对于这些贵族来说,他们同样也解除了对国王的义务,有些人如果为唐人服务,那就是当地官员,仍旧有权力,但是不必随军作战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当然,贵族们的所得肯定是要减少的,心有不甘也是没用的,因为尝试反抗唐人,必然就是失败。

    暹罗原本的土地全部为王有,这样一来就实际变为私有,并被准许买卖。但是分配权却掌握在大唐临时军管政府手中。唐人利用土地,笼络了相当一部分人,同时土地的交易,也将会在未来为唐人带来大量的金钱。在暹罗这样一个农业国,掌握土地,就是掌握一切。

第406章 400 暹罗立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