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军刀,价格上居然还比朝廷采购的军刀便宜一些,更不用说唐人统一量产的钢刀质量更好。这其实也奇怪,因为整个军械采购过程中,清国存在大量的贪腐,而且唐人有着工业化的生产实力,自然使得生产成本大大下降。
嘉庆在1780年中在军事上的重点是打造好他的禁卫军,以及让江南新军成型。江南新军七镇的军装、被服、武器和军需加在一起,大唐的军工还给了一个“友情价”,五百万唐元全部打包。这里面包含两万多杆枪和上百门炮,再加上数万把军刀和七万多件军装什么的。
我们不提唐人的友情价有多少水分,虽然嘉庆觉得很肉疼,但实际上这钱根本不算多。由于在唐人的威逼下,朝廷进行了新政,新的官僚体系和军事体系,官吏的一体化、军事从政务中剥离,外加养廉银的取消和更近代化的监督体系,可能最重要的还有上百万铁杆庄稼支出的废除。最后一项,尽管嘉庆很怕被几十万满人戳脊梁骨,但是当他发现没有了内务府,没有了铁杆庄稼之后,国家居然省出了这么多钱。
之前清国约有常备军20万八旗军队和60万绿营军队,而国家财政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500万两银子用来支付军费。这一千五百万两不包括所有八旗的“日常分红”,包括八旗将领支给俸银和禄米,绿营将领支给俸银和公费银。除此之外,所有将领还发给养廉银。八旗、绿营兵丁均按月支领饷银与兵米。不可避免的,贪污现象极端严重,没有人知道里面有多少钱是进入了私人的口袋。
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约等于三千五百万唐元,略少于现在大唐共和国的军费预算,但是对于唐人来说,这笔钱对于打造清国新军,其实很充足了。由于京师之变以及后来一系列的事故,现在朝廷国库比较紧张,所以军费除了支付给士兵们的禄米外,其他用于装备和后勤,乃至于军官们的俸禄,都没有发放。为了打造新军,嘉庆实际上是把海关这个东西完全抵押给了唐人,唐人将以海关关税来弥补之前的借款,以及现在的军费投入,而且是有利息的。当然对于嘉庆来说,关税对朝廷来说之前数额一直不大,所以他也没有觉得什么损失。
真正投入巨大的是三万员额的禁卫军,以福康安从关外带回来的八旗军为骨干,禁卫军致力于打造成一支全火器化的军队。清廷向唐人采购sc2步枪三万余支,sc1776火炮三百余门,甚至清廷还得到了少量的轻机枪和冲锋枪。这样的一支禁卫军,虽然武器装备上不能跟实际装备唐人制式武器的武卫军相比,但是也十分令人生畏了。甚至,唐人的军官认为这支军队如果训练得法、士气可观,拉到欧洲战场上能够打得现在的欧洲大陆军队找不到北。
当然一切都是设想。现在阶段,关于禁卫军最直接的一个概念是,这支军队军饷和待遇上都超越普通新军,并且先期投入高达八百万唐元,甚至比七万江南新军投入更大。
剩余的军费,大体都留给等待改编的绿营和八旗军的日常薪饷了。在改编中,一些人肯定会被裁汰掉,朝廷的态度是,有谁敢闹事,直接交给唐人。至于唐人拿到这些人会干什么,谁都想得出肯定是带到海外屯田了。
而大部分的被减薪的军官将领们,不敢对朝廷对他们的薪饷调整做出任何微词。新军的成立对于军官并没有扩充多少,也就是说很多人可能会降级。现在大多数的军官都不是想多拿薪饷,而是自掏腰包,希望能够给自己争取到一个好地位,毕竟成为一个连长,或者成为一个标统,只是上面一句话的事情。
朝廷骤逢大变,革故鼎新之际,谁要是不开眼,谁就不要继续呆在军队里了,屁的身份都不是,甚至还可能惹了朝廷被扔给唐人,连家乡都要离开。所以原本手段很多、脾气又大的这群军官,无不夹紧屁股小心做人的
第361章 355 红颜醉(六)()
白南在上海军事基地视察了一圈,纪律严明的唐军很少出问题,让人放心。就算是比较奔放的印第安裔士兵,在部队里也基本上呆了超过一年了,也都慢慢褪去了原本部落勇士的色彩,变成了真正的国家军队战士。
此时基地中驻军并不算最多时,第四旅大部分部队现在分别驻扎于江南的江宁、苏州、扬州、杭州、芜湖、九江等地,负责江南重要城市的治安。
战区总司令部的参谋长王天赐夹着军情向白南汇报称:“北方的战事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山东业已恢复平静,晋南和豫北的白莲教作乱也基本上被控制了,清廷的地方官已经重新回到这些地区的府衙,并着手开始新的行政。不过,嘉庆对于这次混元教反叛的为首者十分恼恨,擒拿到京城的,都被立即推出午门斩首。我们还是留住了大部分被俘的起义军,作为我们下一批移民的对象。他们将从塘沽特区出发,前往本土。”
白南点点头,北方的战争情况本来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混元教虽然搞起来声势浩大,但是作战能力也就是比的绿营强,碰上了唐军和武卫军都是一触即溃的局面。很多时候,甚至唐军的炮兵一开炮,这些起义军就自动崩溃了,这也是让白南很不能理解的。按他想,这些有着所谓宗教支柱的,而且还坚信无生老母能让自己刀枪不入的起义军,应该能冒着伤亡跟唐军和武卫军大战才是,没有想到晋南和豫北战场,唐军和武卫军基本上没有遭遇过硬仗。
“天地会那边是什么情况”白南又问。
王天赐略有汗颜,道:“杨真和郑继还是没有抓到,不过在广东和福建地区的天地会已经基本上被肃清了,特别是广东本地人对于天地会之前的恶行比较愤慨,对我们比较支持。不过由于东南丘陵地带地形障碍,所以很多天地会小股杂兵混入到山区,我们兵力有限,无法将他们一网打尽。”
白南也知道,在广东和福建天地会基本上算完事了。民心向定,而且天地会之前对地方造成了不小的破坏,莫名其妙地打着反清复明,却没有一点王师气象,最终被当地人所唾弃。当唐军来到广东后,反而更受当地人的信任。即便杨真和郑继两大主要贼首尚未落网,但是他们基本不可能搞出什么更大的风波了。
“台湾那里是什么情况”
王天赐道:“还是南北对峙的情况,林爽文算是最后残留的天地会高层了。他占据彰化等地,但是屡攻台湾府城台南都没有攻破,天地会起义军又转战苗栗新竹等地,跟清军互有胜负,规模大约在两万余人,不过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当地客家人也开始组织团练,反对林爽文。而且客家代表在月前抵达广州,向我们提出派兵剿灭林爽文的请求。”
对于白南来说,林爽文是癣疥小患,对付他基本上就是派一个团的部队就能解决的事情。林爽文虽然号称有两万多人,但是其中大部分没有武器装备,另外台湾原住民也广泛参与了这次起义,他们在山地的战斗力自然很值得重视,但是在平地上那就没有什么太大威胁了。
白南想了想,道:“第三旅两个步兵团不日就要返回国内了,在回去之前,让他们移师台岛,把最后的这点天地会反军给消灭吧。”
第三旅也是在之后机械化的名单中,同时在去年的战争中出力不少,不仅参与了北方的战斗,之后先登和折冲两团还在国防部长薛岳的指挥下击垮了天地会,现在广东地区兵力富集,雪豹团已经改驻上海,但是仍有原婆罗洲卫戍军的第五旅和第六旅过万人在本地。
白南又道:“把这情况跟清廷知会一声,要到台湾所有清军的指挥权,把这件事了解。”
台湾本地的绿营兵力不算多,只有六千人左右。另一位面中的林爽文起义,朝廷还不得不从大陆派兵到台湾去。不过清军可以依仗城池进行防御,而林爽文也没有什么办法。
白南大体交代了军务,准备离开军营。已经傍中午的时候了,秘书潘朴询问他在那里用餐。白南的午餐一般是工作餐,很少在家中吃。梅欧拉刚刚离开,白南不太很想回家,有可能会触景生情。他一般选择在东方公馆前面的总督府吃,或者有的时候在军营就在军营吃。不过今天白南很例外地说,上海特区建成了也有段时间了,我想瞧瞧街上的餐馆怎么样。
一个城市的繁华程度,跟本地的服务业分不开关联。如果是一座大城市,你比较有机会在此享受到更出色的服务,餐饮、旅游、娱乐、文化都会有很好的场所。上海市还在唐人蓝图上的时候,就致力于打造成另一位面那种级别的东方魔都,所以在先期的计划里,不仅有着市政、军营的建设,连餐饮这些问题都考虑到了。由于唐人的细致,甚至在这个年纪就几个月的城市中,你能够找到理发店,找到裁缝店,还有书店和画廊。
大唐建国六年,山寨狂魔现代众们已经整出了不知道多少餐饮的连锁。比较典型的一个人物,名叫郭全福,四十几岁的地中海胖子,在国家鼓励私人创业之后,连续靠着国家的无息贷款和自己在厨艺上的天赋,已经为大唐复原出了连锁西式快餐麦当劳、路边常备沙县小吃、麻辣烫,港式茶餐厅连锁翠华餐厅,火锅连锁海底捞。
郭全福也愣是凭借着自己旗下十几家连锁品牌,成为了大唐国内富翁之首。这不得不说要跟唐人的生活水平有关,虽然餐厅消费相对家庭餐饮消费当然要贵,但是唐人的人均收入还是很高的。虽然国内并未做过统计,洛杉矶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应该在30以下,属于极其富裕的一档。虽然唐人的储蓄率也很高,中国人这个民族似乎是天生吃货的,对于美食的抗拒能力较低,而且考虑到收入比较高,所以大家也不在乎出去吃。
以至于,郭全福旗下的私人连锁餐厅们,常年处于火爆的情况,这自然就是的郭全福用了五年的时间就靠着餐饮业成为了大唐的首富。自然,由于大唐整体上来说基本都是供职于国有企业,大家都不穷,但是也很少有格外的富人。稳妥是很多人的选择,所以下海的人虽然络绎不绝,但是大多数人都满足于自己现在的工作。
上海特区的成立,让郭全福这种餐饮大亨,看到了新的商机。郭全福最先在此部署了三家餐厅,麦当劳、海底捞火锅和沪江餐厅。其中沪江餐厅是国内一家以本帮菜为主的中餐厅,按照上海人的口味来说,沪江餐厅绝对算不上地道,但是也不算太离谱。郭全福也指望把沪江开到真正的上海,吸纳当地的厨艺精英,将其改造得更加出色。
白南乘车来到沪江餐厅,不用认识人,在餐厅服务的领班一瞧这辆红旗就明白里面坐的是谁了,全上海一共就这么一辆红旗,除了总督大人还能有谁。
领班亲自来开门,满面笑容,道:“白先生,欢迎来到沪江餐厅。”
大唐国内对公务员有着比较多的管束,甚至还有很多成文的条例,其中一条就是,在非工作时间,应避免称呼公务员的官职,这样做是为了体现人人平等的理念。所以领班称呼是先生,而非总督。
白南笑着点点头,在领班地指引下进入餐厅。
“白先生,二楼有包厢。”
白南摇头,道:“我这里就三个人,坐大厅就好。”
虽然是总督,但是白南没有特别复杂的安保。实际在上海,也不会有什么人有机会谋害他。当然他说的三个人,指的是自己、秘书潘朴和司机。当然随行的不止是这三人,前面还有一辆车,里面四个全都是警卫员,只不过警卫人员在工作时间是不用餐的。他们把守着主要出口,并且警觉地观察着。
白南也不是特意地要表现亲民,实际上沪江现在的生意很一般,几十张桌子只坐了五六桌,大都是唐人或者本地赶时髦的有钱人。本地人不认识白南,唐人见了总督也不会过分围观。毕竟这不是二十一世纪,人人看到什么公众人物和政客,都要掏手机去拍照的年代。
想拍照的人也有,领班在招呼白南等人入座之后,立即抓住了一个收银员小妹,快速地道:“快去找一部照相机来,总督亲自来我们饭店吃饭啊,至少要留一张照片挂起来”
收银员小妹慌了,道:“这上哪儿去找照相机啊”
领班拉开收银台,取出一把钱塞到小妹的手里,道:“南京路那边有一家电器店,有卖照相机的,快去快回,争取在总督吃完之前买回来”
第362章 356 红颜醉(七)()
“看起来生意并不是太好啊。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白南对潘朴说道。
他点了四个菜一个汤,三个人吃正好。大唐公务员体制在创立时,有意识地去除官本位和官僚主义,所以这种上司跟下属同桌吃饭,不分主次的情况很常见,大家地交往也更加随便一些。
潘朴道:“今天是工作日,不是周末,所以生意冷清一点也是正常吧。而且毕竟上海是刚建成的城市,我们虽然带来了上万人,不过对于这座城市来说还是不够啊。我们特区内上海县和宝山县的人,很少有主动搬到市中心来的,我们虽然给这一带的农民建造了新房子,但是他们还是更习惯原本的生活,甚至有不少人都没有搬进来。他们的消费能力也是有限的,也不会想着进这样的餐厅。”
上海建设过程中,招募了不少周遭的劳动力,他们都拿到了本地身份,甚至还有住房的分配。他们的工资也是比较可观的,虽然不比大唐国内高,但是也有二三十唐元每个月。然而像沪江这种中档餐厅,一顿饭差不多是三到五块钱,对于大部分大唐本土的消费者,不算贵,可是对于本地劳工来说,就是一个月十分之一的消费,自然是不敢进来了。
其实在为本地人开劳务报酬的时候,大唐不是没想过比照国内的水准来,但是最终大唐显然要统一全国,而以大唐现在这样极高标准的收入,国家财政第一个就被拖垮了。实际上如果大唐是人口数百万到一千万的小国,可以维持极高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但是大唐如果是一个跨大洋,人口数亿的国家,显然没法全面维持这种情况。
就以单纯的军人收入来说,唐军的平均工资是70元每月,如果唐军是五万员额,那每年的人员维持费用就是四千二百万唐元。大唐国防部还需要维持武卫军和武毅军,他们不可能都以大唐正规军的标准发放工资,因为这六万人又是四五千万唐元之多。那么之前清军绿营的月饷是多少呢
最高等的马军月饷是二两,战兵是一两五钱,守兵一两,均支米三斗每月。折合成唐元,也就是四块六毛四分钱、三块四毛八分钱、两块三毛二分钱,大米三十斤。
武卫军的平均薪资为三十块唐元,一般士兵的月饷为二十五到二十八块,很多军官也是唐军军官,所以只支取唐军的工资,而清官大唐国防部不全额支付他们的工资,清廷也支付一部分。那么普通一个武卫军士兵的收入,已经是原本绿营士兵的近十倍了。更不用提,武卫军的伙食是比照唐军的,吃得自然比绿营和八旗好太多,而且还有营养搭配。
就算如此,还是不能避免,武卫军士兵的收入也就是唐军一半的程度。
然而比较欧洲国家的情况,实际上大唐士兵的收入也是很高的。一个普通的英国皇家海军水手,年薪为10英镑左右,也就是七十多块唐元,一个唐军二等兵赚不到七十块钱一个月,但两个月也有一百一二十块钱了。而实际唐军海军水兵属于技术兵种,工资是67唐元每月,也接近一个英国水手的年薪了。一个英国护卫舰舰长年薪为50英镑,三百多唐元折合,等于一个大唐护卫舰舰长三个月的工资。
由此可见,大唐共和国从普通的工人到士兵,整体收入是偏高的。大唐现在维持这种薪资水平,不会特别吃力,但是一下子背上整个中国,显然会比较麻烦。所以这其中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会比较长。至少在一个大时期内,大唐北美本土一直都会在收入上领先远东地区,乃至全球。
白南说道:“虽然我们实际可以将本地的工钱卡到更低的水准,但是这对我们来说是没有帮助的。我们剥削了当地人的劳动力,却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消费力。现在这个工资标准至少特区居民、武卫军的士兵们能够买得起不少我们出产的商品,这对于我们经济的发展自然是有助益的。而且,我相信国内的经济部门有这种考虑:当前我们在大量吸收移民到北美本土去,我们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二十年之后,显然这个产业就会出现转移,那个时候我们自然是希望转移到人口更多、劳动力更廉价的中华故土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赋予了中华地区的劳动力极高的价格,那么之后我们的劳动密集产业要往哪里转移而且,大量的轻工转移,会很快地推高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
白南甚至知道这个产业转移潮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显然在清国还存在的时候,大唐只会在这里投资一部分资源性生产企业,还有一些服务性的企业。一旦清国垮台,大唐正式入主神州,那么这个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潮就会出现。那个时期,应该正是大唐在狂猛冲击下,清国经济崩溃的时段,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能够迅速地挽救经济,提供就业。而且,考虑到这个时间点距今应该还有比较长一段时间,大唐应该在那时候,基本上将国内的轻工业发展到一定极限了,也差不多是需要转移的时候了。
白南也认为这种转移不可能是另一位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和日韩国家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那样的。首先大唐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布局上要求合理而不单纯追求利润,所以本土不可能搞得跟21世纪的美利坚灯塔国一样,制造业基本空心化了。
他这一桌边吃边聊,这时候,店里似乎来了新客人,白南抬头打眼一看,发现是三个女子,尤其是当先一名约莫三十出头的少妇,一股妩媚天成,艳色迷人。白南看着她有些面熟,总觉得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不过却是想不起来。
那女子颇为大气地说道:“店家,寻一清净些的位子,上一壶茶水。”
服务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