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堂山有点卡壳,不过还是找到了话说,道:“咱们大唐毕竟有科学技术和组织模式的先进性嘛,如果转移到这边来,说不定同样能让大家生活更好。”

    小秦哈哈大笑,道:“记者同志,你说的这些话,你自己会信么?不说这些满人和忠心于朝廷那些妇孺会不会因为传统而反对引入我们的先进科技,就算是产生了先进的生产力,成果肯定也是要被他们据为己有的,老百姓的饥寒饱暖,他们能真的放在心上?”

    郑堂山有些沉默了,因为他明白,这世界上恐怕再不会有一个政府会像是现在的大唐政府一样,把老百姓的福祉看得那么重要了。郑堂山也是读书人,且不说虚其心实其腹的传统愚民政策,就是以上层统治者的贪婪,他们有时甚至不会在意民众饿死,只关心自己的财富和权力,不然也就不会出现层出不穷的起义了。

    傅丹朱拍了拍郑堂山的肩膀,笑道:“你这小子操什么心,这朝廷要你做奴才,还不让你吃饱穿暖,逼得你最后不得不出洋了,你还维护个屁啊。你哥我都没有什么意见。”

    说着傅丹朱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听好了,你哥我姓傅,老姓富察氏,那个现在对咱们唐军虎视眈眈的那个福康安,说起来还跟我是亲戚,你瞪眼干什么,没错,你哥我就是满族。我都没为了这群人有个什么打抱不平,你激动个腿啊。”

    这话一出口,直接惊得郑堂山不知道说什么了。傅丹朱是现代众中志愿者之一,确实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如假包换的满族。跟那些后来为了高考或者多生育之类的理由把自己包装成满族的那些人不同,他祖上就是福隆安这一支,跟福隆安的弟弟福康安还真的是沾亲带故。傅丹朱刚到札幌的时候就听说了,他祖宗福隆安被弄到札幌来了,可是傅丹朱这人极为洒脱,根本不把这个当成一回事。

    傅丹朱看着仍在震惊中无法平息的郑堂山,笑着跟他道:“这事儿很简单,你把自己当成满人大爷,汉人的主子,你就去南固威岛刨坑去好了,你要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唐人,踏实工作合法营收,这世界随便你闯。比起关心那些开始偿还报应的满人,我还是更关心我的吉他!”

    他风骚地一甩自己满头的长发,傅丹朱从小京城长大,十几岁就开始混地下摇滚圈了,妥妥的文艺咖。

    司机小秦也挑着大拇指道:“傅记者牛b啊,我还以为咱们大唐内部的满族会对这个政策有抵触呢。”

    傅丹朱道:“抵触也没用啊,什么是对国家利益有好处的,大家都明白,为了自己那点廉价的什么感情去阻挠国家战略,那就是该死了。咱们大唐身份证上可没有什么满汉、印第安之类的区别,现在这波人还是清人,跟咱们是敌对的,替他们操那个闲心干什么。你信不信,我就算去找了富察氏的那些亲戚们,人家制定立马就能打出来,人家都不把我当自己人,我干嘛把他们当自己人呢,再说,这旗丁们跟咱本来就不是一挂的,我傅丹朱也从来没有旗籍。”

    傅丹朱自己点了一支烟,嘿嘿地笑起来,跟小秦聊天道:“所以我说啊,这人千万不能自作多情,自作多情是特么人类给自己找麻烦的最大原因。”

    他又拍了拍郑堂山的大腿,道:“堂山,你想明白了没有,你丫现在拿的是大唐的身份证,而且还是咱们官媒的记者,你说的话、写的文章,得特么体现咱们大唐人的思想和意识,明白不?”

    郑堂山深呼吸了一下,点点头道:“我想我明白了,我是唐人,不是清人了。”

    旋即,郑堂山又问:“咱们大唐会吞并满清吗?”

    傅丹朱喷涂着烟雾,在烟雾缭绕中有一种特殊的指点江山的气场,“谁知道呢,不过暂时肯定是不会的,不过咱们大唐已经在中国埋下了自己的种子,未来这里成长出的一定是咱们大唐的花园。也许大唐给这个国家暂时带来的是血火,不过最终,带来的还是繁荣和稳定,而这些一定是满清所不能带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的。”

    随即他张开双手,以一种特定中二和文艺青年的姿态宣告道:“我们是破坏者,可我们也是拯救者,我们是刽子手,可我们也是解放者!”

第276章 270 皇帝落谁家() 
山东济南,珍珠泉院,从清初起,这里就是山东巡抚驻跸之地,巡抚在此设巡抚衙门,掌全省之军政大事。

    正堂之中,山东巡抚国泰端着茶碗,出奇的沉默。国泰也是镶白旗富察氏人,其父是原四川总督文绶,家世豪门,从小就是个纨绔。不过国泰却玩了很好的一手忠臣孝子的戏码,在他老爹文绶犯罪充军的时候,他上疏希望皇帝惩罚他放过父亲,从而给自己建立起了一定的声名。加上显赫的家世和血统,国泰以不算大的年纪就成了正二品的山东巡抚,监管一生军政要务。

    “这么说,这些日子来那些谣言还都是真的了。”国泰眼中藏着惊骇。

    身为国泰心腹,明明是大学士于敏中的弟弟于易简,对于国泰可以说是极尽阿谀,即便是日常汇报事情,于易简也是跪在地上直着身子汇报,折让国泰十分满意。

    “回大人的话,应该没有假了,这消息传了好些日子了,昨日又有被打散的泰宁镇绿营兵一路逃到了山东来,说是北直隶已经基本上被那唐人给占了去。一个月前,登州镇那边也有消息,说是登州镇总兵带战船出海缉私,便再也没有回来,恐怕也是遭了那唐人的毒手。”于易简小心答道。

    国泰放下手中茶杯,从座椅上站了起来,不由背着手来回踱步:“这可如何是好,有没有皇上的消息?”

    于易简这回直接上身也趴在了上,跪伏以示尊重,他道:“这消息也是众说纷纭,不知道哪个是真。有人传那唐人已经将圣上在午门斩首,头颅拖行整个京城九门,又喂了狗;还有人传,圣上被软禁在宫中,被唐人严密监视着;更有消息传,从城破的第一天,唐人就将皇上从京里偷运了出来,连夜装船出海,现在已经被送到那大唐蛮夷国中了。”

    国泰是个妄人,这时候连假惺惺地哭一哭都不会,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纨绔,这刻说道:“哎呀,这可真是丢了大人了,当年北宋徽钦二宗被我们女真人俘虏到了北方去,这下咱们大清的皇帝居然也被汉人给抓到了他们的国都去,难不成是报应不爽么?”

    于易简哪敢接话,这国泰是个棒槌,口无遮拦没关系,他可是一个汉人,如果说了什么犯忌讳的话,分分钟就是让人拖出去砍脑袋。

    国泰又坐了下来,抓着茶杯,眉头皱起来,对着外面的婢女叫唤道:“来人啊,这茶水太烫了,给老爷换凉水来压一压惊,倒霉催的哟。”

    两个婢子慌忙进来给他换了一壶凉白开,国泰咕嘟咕嘟地喝了几大口,然后又问于易简道:“于大人,你说这唐人还真的那么厉害吗?京营八旗那可是几万人啊,加上直隶的那些个绿营军镇,怕是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这唐军到底有几十万兵马跨海打过来啊?”

    于易简忙道:“这事儿也没个准信,有人说唐人是百万大军跨海而来……”

    国泰摆着手道:“这是不可能的,我早听说了,这唐人国土虽大,但百姓却少,净是些出洋的汉民,去年皇上下的诏书里还斥唐人拐带广东福建的民人出海,这唐人有百万大军,打死我是不信的。”

    于易简又道:“巡抚大人国人英明睿智,一眼看破啊。下官也觉得唐人不会有这么多兵力,要不然恐怕此刻已经不止是在北直隶搅风搅雨了,必然南下威胁我山东、河南了。但从迹象来看,虽然唐军确实向南活动了,但是在打垮了泰宁镇、正定镇之后,便没有什么动作了。甚至附近的州县也不占领,我瞧着这分明是兵力不足。”

    国泰拍拍胸口,说道:“如此一来,我们山东倒是安全了。”

    于易简又道:“还有一事,大人。这些日子,不少人言之凿凿地说,这唐人正在把京城里几十万满人转移出海,流放到海外去,从京城到天津的路上,****都有那唐人的大铁车,载着主子们,到了大沽直接就送上他们的大船,也不知道送去什么地方了。这事儿恐怕也不该是假,这京津官道上看到那些大铁车的人何止数百上千,人人都是这样的说辞,恐怕就是真的了。”

    国泰恨恨地一拍桌子,骂道:“好狠毒的唐夷啊,这是要挖了我们八旗的根啊!没了八旗的人,这大清国也就不复存在了,其余的汉人哪能相信。”

    于易简原本身子都直起来了,听到国泰这话,噗通一下又磕头了,他连忙道:“奴才忠于大清、忠于皇上啊,大清乃是天下正统,国运兴隆,民心所向之国,虽然受卑鄙唐夷之突袭,但巡抚大人这般忠肝义胆地臣子还在,咱们还可以打进京城,扶保大清。”

    国泰嘿嘿冷笑一声,道:“就算这会儿真的有什么神勇大将军灭了唐人,夺回了京城,要是真的跟他们说的那般,把皇上杀了或者扔到什么海外孤岛上去了,把八旗都给流放出去了,还有个屁用?谁来做皇帝?”

    于易简有些结巴,“呃,总有爱新觉罗家的血脉在。”

    国泰也是不傻,他道:“血缘近的那些,说不得已经流落在海外了,甚至直接被唐夷砍了头。当年咱们也是这么对付老朱家的。朱三太子抓了都说是假的,直接杀了以绝后患,我看着唐人这决断上不比咱们当年多尔衮王爷、圣祖爷差。能找到五代以内爱新觉罗家的种都是可疑。嘿,这也赖当年定规矩的那些人,把这爱新觉罗家的都扔在京城了,那皇位是稳当了,现在让人一勺烩了,连个当皇帝的都没了。”

    这会儿可能他觉得乾隆还活着或者回来当皇帝的可能性很低了,所以完全没有尊重之心了。特别于易简还是他门下的一条狗,更不会出去说他对皇上不敬之类的话。

    于易简又提醒道:“大人,乾隆四十二年时,陛下已遣送了一批闲散宗室出京到盛京大凌河一带屯垦,这盛京一带还是有一些爱新觉罗家的血脉的。”

    国泰自己是旗人,对这些门清,他嗤笑道:“什么血脉,那些个宗室,九成九都是些红带子,就算是真的姓爱新觉罗的,那血缘也不知道远到什么地步了。这些且不提,咱们说真的有人勤王成功,打回了京城,掌握天下兵权了,你觉得跑到盛京什么犄角旮旯的农庄里,从田里提出来一个血缘跟爱新觉罗家最近的一位,当了皇帝,那勤王的这个大将军,岂不是白干了,这大好的机会,为啥不自己干皇帝?”

    于易简脑袋上汗珠子都下来了,他忙道:“大人,慎言啊!”

    国泰又笑了,脸上带着一种难明的神情,问道:“我问你,于大人,这天下是不是我们满人的?”

    于易简在这种政治正确性的问题上怎么能答错:“自然是,这大清朝自然是满人当家的,咱们汉人都是八旗的奴才。”

    他这话说得如此坦诚,一点压力都没有,也是难为他了。

    国泰点点头道:“哈哈,于大人想的清楚这茬就好。我觉得,这唐人虽然仗着出其不意,还有些奇技淫巧的兵器,但是终究不可能长久。八成也就跟前朝那些倭寇一样,祸害一段时日也就撤走了。他们有几个人,能管得了这大清朝?瞧他们现在,明明打赢了仗,却连州县也管制不起来,不就是这么回事么?所以说,这天下最终还要落在咱们满人手里。于大人和你兄长都是咱们大清朝的忠臣,鞠躬尽瘁啊,我瞧着,要是最后咱们真的拿回了京城,至少要给你兄弟二人抬旗的。”

    于易简激动地不得了,这抬旗可是莫大的殊荣,简直就是从根本上升华了一样。前任两江总督高晋就是因为治理大河有功而抬旗的,这从此身份地位都不一样了。于易简天生奴骨,对这种事不觉有耻,但觉有荣。

    国泰又道:“现在这会儿,跟唐人硬碰硬是没好处的,得让他们气势泄一阵。这天下很快又成了群雄并起的乱世喽,爱新觉罗家恐怕最多是个摆设喽,这多少幺蛾子都得出来挣一个出身。封疆大吏们,少不了要出来喊一喊,搞一搞什么勤王。民间那些王伦们,估计又要出来了。”

    五年前山东地界出了个王伦,搞了一场震动京师的起义,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了,有清一代,过上了几年就来一场民变和起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在中央垂危,恐怕更大规模的起义正在酝酿了。

    国泰自顾自地下结论道:“这是英雄辈出之际啊,谁也不知道皇帝落在谁家,哈哈。于大人,你我名为僚属,实为兄弟。若是有朝一日,鲤跃龙门,你于大人那就是大大的功臣!”

    于易简从来没想过国泰的心这么大,不过他现在也没有什么选择了,他的哥哥于敏中在京城被俘,他能够依靠的只有国泰这个纨绔子弟了。

第277章 271 晋南() 
国泰为人贪得无厌,其贪腐弊案,更是乾隆朝几个重大案件之一。 不过到这个时候国泰尚未案发,再加上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国泰反而现在更加滋润。京城陷于敌手,皇室倾颓,更让国泰有了敛财的大好借口。

    在于心腹布政使于易简相谈之后,国泰在全省刊发布告,言此大清生死存亡之际,百姓应勇于任事、毁家纡难。具体的措施有:山东兵少,而贼势大,今招募民间团练为勤王之军,尽辖于巡抚衙门之下;为筹勤王兵饷,山东全省加税摊征;为罗民间人才所用,特开辟捐官渠道,每捐多少钱财,可获得一个出身。国泰许诺,如果勤王成功,勤王军中官员无论是以前的还是后捐来的,都是大功臣,必然封妻荫子,得到皇上褒奖。

    国泰是属于典型志大才疏的那种,为人刻薄,动辄对同僚和下属辱骂,甚至拳脚相向。出身纨绔的他更不知道民间疾苦是何物,所以有了这个机会他任免酷吏,开始在全省搜刮钱财,企图中饱私囊。当然国泰也知道乱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兵权,他能够插手山东几个军镇的军事,不过那些总兵也不是特别鸟他。所以国泰便打算招募团练以壮大自己的兵力。

    国泰喊得勤王声音不小,可是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他倒是加强了鲁北的防御,以免唐军突破进来,同时他还以唐夷炮船厉害为理由,约束登州水师不许出动,坚壁清海。

    如国泰这样的封疆大吏,真心不算少。距离五月十二日唐军攻破北京城已有一月有余,就算是南方的一些省份都已经收到了京城被破,皇帝生死不知的情报。当然相当一部分封疆大吏们都把这当成笑话,由于京城被攻破,当日唐军把京城团团围住,谁都没能跑出来。朝廷的各机构都等于废除,其中就包括重要的驿站体系。

    清朝的驿站体系是封建朝代中发展最为完善的,分驿站铺三个系统,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

    作为官方组织,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都要看“邮符”,邮符氛围两种,即勘合与火牌: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

    京城兵部让唐军一锅端,自然没有人给邮差们去加火票,以至于这些日子四处传播的消息,极少是有走官方的驿站体系的,有也是得了难民传来的消息的地方长官,向外界通传的。可是这样一来公信力就比较低,所以还是有许多人不相信北方出了这么大一件事。

    不过慢慢也有人反应过来,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恶作剧的话,那么这一段时间来,必然应该有京里传递来的其他消息。大清国幅员辽阔,朝廷要统治四方,势必需要不断地往外发出政令,这种情况应该十分频繁。一个封疆大吏,一个月之中收到来自京城的四五封命令都是常事,就算不那么频繁,一个月中也至少有那么一封诏,特别是那些有重要事务的地方。再就是,一些人上疏了,就等着皇帝的裁决呢,可是左等右等什么都等不到,这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怀疑。

    那么,一直疯传的京城被破的消息,就有可能是真的了。

    稍稍有点脑子的地方官员,必定会严密的封锁信息,直隶虽然乱了,但是跟他们所主政的地方没有关系。如果皇帝生死不明,京师被夺的消息蔓延开来,必然出现一大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天才们,大家都会想,皇帝没了,咱们揭竿而起吧,到时候恐怕不止北直隶乱了,各地都会涌现出各种野心家和起义军。

    山西巡抚巴延三,跟很多满人大官一样,属于没有什么能耐,凭着身份晋升的无能之辈。后世关于他也有一些轶闻。比如原本巴延三在军机行走,没有什么才干,但是兢兢业业,在一天值夜的时候,被乾隆叫去拟旨,谁知道巴延三太过紧张,一个字都没记下来,还好旁边一个小太监十分聪慧,帮着巴延三把乾隆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又用不错的文采润色了一番。巴延三将诏呈给乾隆,乾隆大喜,认为巴延三很有才干,才有了他之后的飞黄腾达。

    这巴延三显然就是脑袋里面缺根弦的主,京城被攻陷的消息传到太原府之后,巴延三极为震惊。秉持着一颗忠心为主子,巴延三立即就开始在山西各地调兵遣将,准备杀回京城,解救皇上。可是他对于舆论没有丝毫的控制,使得山西各地轰传各种消息。

    有人传唐人自海上来,是得了东海龙王的首肯,大雨三天,将清军水淹七军。

    有人传唐人乘飞龙而来,直接冲入宫中将乾隆一口吃掉,有唐人乘龙大将言:“尔蛮夷焉能称龙?”

    还有人传唐军兴军百万,为报当年满清入关屠杀汉人的仇恨,砍了十万满人的脑袋,筑成了一座庞大的京观。

    更有人道,攻破京城的根本就不是唐人,而是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天兵天将,无生老母要在人间度化尘世儿女,造白莲净土,姐妹兄弟们都给老母烧香……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