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疑问,这个旅已经不能用鱼龙混杂来形容了,整个旅的士兵来自几十个国家,大概有近百种语言。要对他们进行指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外籍兵团旅的旅长是之前的驻美军事顾问岳震甫,他也对于这个旅相当头疼。按照语言和族裔,岳震甫对这个旅进行大体的编制,好歹能够让基层的班长、排长能够无碍地对他的士兵下达命令,然后他要求至少这些军官们掌握足够交流的汉语,能够接受和执行来自他这个唐人的命令。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个来自非洲的黑奴跟美国人没法交流,一个黑森人也没法跟西班牙人交流,所以他们只能用一门大家都不会的语言,进行粗浅的交流。在大唐编组一个旅级部队虽然也需要不少的时间,但是绝不会像岳震甫一样费力,好在白南也没有过分苛求他,让他一年之内基本完成编制,再一年之内基本形成战斗力。

    很显然,唐军很难对这样一支外籍兵团的纪律有什么太高的保障,所以白南不打算将其投入到杜鹃计划中,而且一支全都是异种肤色的军队,难以被中国人所认同,至少白南带去的唐军,体貌和语言上都是华人,大家最多觉得是改朝换代的军队,不会联想到是外族入侵,反抗程度上应该还要弱于蒙古、女真这样的民族。

    可以说,外籍兵团的编制,实际上白南是做了一个远期的布局。外籍军团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负责殖民地战争,由于白南不可能对这样一支纯外籍士兵组成的军队有多强的信任感,所以大唐的标准制式武器不会发给他们。外籍军团只会使用第一流的大唐外贸武器,也是sc2步枪、sc1776火炮一类的武器。顶破天再装备一些手榴弹什么的,甚至机枪都不可能给他们装备。

    日后白南已经预见到了在广阔的殖民地存在的战争,单纯西班牙这一方面,大唐对于西班牙的新墨西哥、路易斯安那是势在必得,跟西班牙之间也必有一战。如果届时大唐正规军将从洛杉矶直接东进攻入新墨西哥,那么外籍兵团则可以在墨西哥沿岸活动,或者攻打路易斯安那一带。

    甚至于南美、非洲、亚洲的一些殖民地,白南都可以利用外籍兵团进行作战,毕竟这是整编制的一个旅,人数达五千人之众,对付寻常欧洲列强国家不太够,但是推翻一个落后小国不成问题。

    而且不管怎么说,十八十九世纪是欧洲的时代,欧洲事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和走向,外籍军团实际上也是白南用来干涉欧洲事务的。欧洲正在经历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期,不过冲突仍旧存在,如果一场欧洲大战爆发,直接从巴哈马调兵进行干涉,也比较快速。

    还有一个不可不说意义,那是大唐虽然一手把美国给拉扯起来了,但是并不代表两国会一直相安无事,外籍兵团的存在也是一个对美国的制约。

    编成一个外籍兵团旅,要比编制一个大唐陆军正规旅,花费少得多。尽管外籍兵团士兵所拿到的报酬高昂,但是也跟正规军士兵没什么两样,甚至还稍低一些。他们在装备、训练、后勤上的消耗更是要比正规军少。人被打死了还没有大唐体制中后续的高昂抚恤费用和其他成本,更不会因为战死人数多而影响本国人口。

    它的劣势固然也很多,但是以大唐现在这样一个人口情况,启用外籍兵团是几乎必然的情况。至少现在组建成了一个外籍旅,除了安置在彭州、佛州的骑兵团和毓州的陆战团,大唐即便遇到了什么棘手的战事,也不必担心在东海岸没有可战之兵,更避免了军队需要长途跋涉两万公里到东海岸作战。

    现在大唐的国家战略是杜鹃计划,不过几年后杜鹃计划顺利实行,人口大量取得,大唐必然还会谋求更多的殖民地,那时候这支外籍兵团更能够派上用场了,至少以白南的想法,南美的这些殖民地该换换主人。

    也是现在大唐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在杜鹃计划上,而且国家这么大,也没有太多余钱,要是财政许可的话,白南觉得养上两万外籍兵团,负责大西洋战区的各种战事,完全没有问题。现在的欧洲人民族国家意识十分稀薄,即便投靠唐人,为大唐卖命也不是什么羞辱的事情,而欧洲战场上到处都是雇佣兵,招募一批雇佣兵难度也不算特别大

第217章 211 北海道() 
因为黑森人原本是成建制的雇佣兵,他们不仅在北美打过仗,大多数人还曾参与过欧洲的战争,可谓是经验丰富的士兵。;在被大唐招募之后,黑森人是以最快速度成军的外籍士兵,因为黑森人的数量也最多,所以两个步兵团都是由黑森人组成的,美国人则组成了另一个正编步兵团,至于旅炮兵团则由黑森人、美国人和其他国家具有炮兵才能的人混编组成。

    实际上外籍兵团旅共有步兵团四个,比普通的唐人团级部队多一个步兵团,除了两个黑森团和一个美利坚团,还有一个黑人步兵团,和一个大杂烩团。黑森团和美利坚团的人数都在12人上下,黑人团和杂烩团少一点,有8多人。然后再加上旅直属的一些部队,人数五千多人的外籍旅比大唐陆军旅人数还多不少。早前国防部还有人建议白南将这个旅提升为师级编制,不过白南认为并没有太大必要。

    外籍旅黑森第一团是外籍兵团中最早成军的部队,他们都是老兵,即便是转用大唐武器,也很快习惯了,至于大唐教官教授给他们的一些基本战术,难度都不大,而且唐军从来不指望这些外籍士兵可以打什么硬仗,能挖一下战壕,进行一下阵地战,防守一下工事什么的够了。排队枪毙那一套早被扔到一边。

    白南练成这支部队,不可能扔在巴哈马不用了,毕竟大把的银元花着呢,所以岳震甫完成黑森第一团的训练任务后,立即将这支连汉语都不怎么会说的部队塞上了船,送到了珈州。

    在珈州,白南在陆军建立在楚城的训练场,大致检验了黑森第一团的作战能力后,又立即把他们送上了运输船,同样登上运输船的还有陆军第一旅机步团猛虎团,以及大唐国家建设公司的一支近千人规模的建筑队。

    他们的目标自然不是直接在渤海湾塘沽口登陆,虽然这样的兵力差不多真够了。在白南的计划中,航行近万公里,直接将部队投放到渤海湾,显然是冒险而费力的一件事情,所以,他决定在东亚建立一个前进基地,容纳部队和存储战争物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对前方部队进行指挥和部署。

    另一时空中,美国进行朝鲜战争,基地选在日本和韩国,进行越战,基地在菲律宾,白南自然也需要一个这样的基地,来帮助他完成战略任务。

    在塘沽口登陆的话,那么最好的位置无疑是朝鲜半岛,不过此时朝鲜半岛上毕竟也是有统一王朝的,算是在最不起眼的济州岛建立前进基地,也必然会受到无尽的骚扰,而且情报很可能提前流入到满清,虽然满清不一定会重视,不过白南却不愿意冒险。同样在台岛也是一样的道理,郑经之后满清对这里的控制并不弱,虽然尚未到后世一省的地位,但是岛上也是有官府存在的,不够隐蔽。

    距离不是很远,而且较为隐蔽,同时也没有什么太麻烦的对手滋扰,能够而且在之后也能够有效管控,白南捧着地图研究了一下,最终拿铅笔在北海道的札幌附近画了一个圈。

    北海道现在还不叫北海道,日本人管这里叫虾夷地,虽然松前藩掌握着这座岛屿南部的渡岛半岛,不过日后该岛第一大城市札幌所在的石狩平原尚未开发。农业落后的日本人甚至无法在北海道这个气温略低的地方种植稻米,所以松前藩也是日本封国中没有石高的藩国。

    这个时候,北海道真正的主人还是处于渔猎阶段的阿伊努人,也是虾夷人,另一位面中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北海道进行大规模开发,对阿伊努人进行了灭绝,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阿伊努人的数量已经跌落到了2。万人。

    在白南看来,北海道虽然除了西部、东部之外的有限地区,其他地方多山地,但是石狩平原、十胜平原等地,都是非常好的农业区,虽然积温较低,但土壤条件好,这个纬度带上,中国的东北、北美的卑诗州、乌克兰大平原,都是著名的黑土带。北海道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比较值得开发的地区。

    所以,在1778年年初,他派遣了小规模的垦殖团前往北海道石狩平原,在那里建设房屋和农业区。而进入夏季,他又直接将两个团的军人送往北海道,加速那里的开发,同时开始进行杜鹃计划的第一轮物资囤积。

    白南不求刚刚建立的北海道殖民地能够养活他上万人的部队,反正大唐现在粮食高度富余,他只需要在札幌建立起几个大粮仓即可。而且,白南也不打算由唐人到北海道亲自做后续开发,因为在他的规划里,北海道不仅是一个前进基地,在杜鹃计划执行后,这里还将成为一个大“监狱”。

    没错,为了给自己后续在中原的行动减小阻力和不必要的麻烦,白南准备将北海道作为一个巨大的放逐地,他如果顺利攻破京城,至少能虏获几十万女真人,不管这些人是不是宗室,或者是汉军八旗还是蒙古八旗,他都会把这些人弄到北海道去。在这里开垦田地,建造殖民地。到时候他还会在北海道驻扎一部分军队,也许可能是外籍兵团,看着这些家伙们,不让他们离开北海道。当然如果他们安安心心在北海道生根发芽、繁衍生息,那么白南也不会阻碍他们。

    至少北海道比起苦寒的关外,环境好太多,这里的气候跟大唐本土卑诗州比较像,气候凉爽湿润,冬季气温也是零下四五度的样子,夏天不会超过二十五度,果断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原来的小军迷,现在的中层干部李胜安,被派驻到札幌,成为当地的行政长官。他在石狩平原的雪尚未化开的时候来到了这里,平原上是大片的阔叶林和针叶林,拓殖队伍用了比较短的时间,在沿海的地带清出了一片空地,并兴建起了一些木制建筑物。

    札幌初期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前进基地和物资存储基地的,所以这里最多的东西,注定是各种各样的仓库。一个春天的时间,李胜安带领着拓殖队伍,在这里修建起了装粮食的粮仓、停放军事车辆的车库、还有各种军火库。当然他们也在当地开垦了一些田地,种植耐寒旱稻以及小麦等粮食和其他作物。

    阿伊努人发现他们的存在之后,有的同他们进行交易,有的则进行对抗,不过以李胜安手下的力量,一些阿伊努人不会形成什么危害。而松前藩仍旧后知后觉,并不知道他们领地北方二百公里的地方,已经被唐人殖民了。

    七月份的时候,白南派出的两个团的兵力和更多的建筑队,携带着更多的物资和材料,抵达了已经有个城镇模样的札幌。这里早建成了大片的木制宿舍,为了容纳部队。不过由于李胜安也未曾想到这次一口气又来了三四千人,所以住宅的数量不太够,一些新抵达的士兵不得不扎起帐篷,临时对付一下。这里蚊虫非常多,不过算是黑森雇佣兵也被发放了不少的风油精一类的东西,而且随军的军医也为士兵们早准备了对抗疟疾的药物。

    大批士兵也把自己的武器扔在一旁,跟着举起电锯砍树,然后建房子。黑森人明显对于电锯这样的存在十分惊奇,不过用不了多久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些器物。看着自己一上午砍伐的木材,黑森人表示难以置信。

    三四千人的加入很快让札幌的建筑规模继续扩大了,而且这次的建筑队还带来了不少钢筋、水泥之类的建材,砖头可以在本地自己烧制,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可以采用这些建材进行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集团还在札幌建立了一个修理厂,一些工人已经抵达,白南不仅会在札幌囤积粮食、军火,各种战争有关的配件都会在这里囤积,除了汽车配件以外,这里还有各种武器的配件,以供更换,明年春天的时候,白南还打算在此地修建一些油罐和煤站,储备机动车辆所需要的燃油,以及船舶的军舰所需要的燃煤。

    这一带还有储量尚算可以的石狩煤田,所以煤炭倒不用像燃油一样,需要大老远地从珈州往这边运,这里的煤矿开采之后,也可以供给中国地区的使用,因为白南也考虑过,一旦杜鹃计划执行起来,很可能一段时间内,唐军很难在清国的土地上搞到燃煤,虽然中国煤炭储量惊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开发的。

    在石狩平原上,建筑队、拓殖队和军队一同建造起大量的房屋,这些条件相当简陋的木屋,模板是最早穿越众在洛杉矶建造的那些大宿舍,未来的某个时候,这里将成为原本享受铁杆庄稼的旗丁们的新家

第218章 212 银贵钱贱() 
1778年的秋季,广东基本上是风调雨顺的年节,地里收成还算不错,嘉应州农民杨春福挺是高兴,今年的稻谷打下来,多卖上几百文钱,家中兴许能宽裕一些。;他是典型的农民,家中丁口多,婆娘给他下了六个小崽子,都是男孩,胃口大,吃得他穷得不行。

    早些年杨家还有3亩多一点的私田,可是等到杨春福生到第四个儿子时,因为还不起债务,让地主家全收了去。现下杨春福一家是耕种地主家的田,租子很高,不仅杨春福要出力,他家年岁大一点的孩子也要出力,他家婆娘能做一点针线活计,但也补贴不了多少家用。

    稻米都收完了,杨春福带着几个儿子推着小车将收成送到自家,地主家的管家不过多时便会来收租子。杨春福的主家十里八乡最大的地主之一,全村约有一般人都是耕他家的田,除了收租,地主也会代表官府完粮纳税,同时如果各家有余粮,也是会卖给主家的。

    杨家小儿子才六七岁,长得有些黄瘦,他还不怎么懂事,看到家里爸妈和哥哥们脸上都带着笑意,能够感觉到似乎是好事,他从后面扯了扯杨春福的后摆,稚气地道:“阿伯,多了钱可以买肉吃么”

    有些客家人称呼自己父亲叫做阿伯阿叔,这是一种拣气的避讳叫法,比如明明是生了男孩,却叫生了妹子,图的是平安吉利,跟北方人给小孩取名叫狗蛋一类的名字一样,为的是好养活。

    杨春福拍了小儿子的脑瓜一下,半责怪半怜地道:“你个馋嘴猴。”

    他看到几个儿子眼中都带着一点希冀,又想起严厉的老婆,狠了狠心,道:“行,若是多了银钱,便去切三指肉,也叫你们兄弟几个解馋。”

    说着,他自己还咽了一口口水。

    地主的管家柳爷带着四五个帮闲来了,柳爷人还不坏,主要是会做人,基本上不会颐指气使,若是谁家真的有什么困难,也能帮着去说一说。地主家信佛,虽说不会做慈善,但一般不能把人往死里逼,如果名声坏了,众人也便不愿意耕自家的田了。

    柳爷到了杨家破屋的门口,打个千儿,道:“老杨,好啊。”

    杨春福弓着身,也不住作揖,“柳爷您吉祥,你们几个兔崽子,还不给柳爷磕头。”

    自明清开始,国人的膝盖软了,寻常后辈见了晚辈或者官儿,都是磕头的。几个杨家小孩也是磕头磕习惯了,连最小的儿子也趴在地上磕个头。柳爷呵呵一下,叫几个孩子起来,他也没什么东西给小孩子,毕竟哪家佃户见了他都要磕头的,要是分糖什么的,也把他分穷了。虽然给地主家做事,柳爷倒也不怎么富裕,也比这些佃户稍强。

    收成上了称,杨春福需要交纳一半的收成给主家,这一带大都是这么个情况,不过一般佃户们是交不全租子的,实际大家一般按照乡约,交纳租地和约中的八成,也是说,地主是拿全部收成的四成的。

    今年收成好,交租是没什么问题的,杨春福在意的是去除租子、口粮之外的余粮,这个东西可不是每年都能有的,杨家还欠着一些外债,如果余粮卖了钱,总归能还上一些。

    柳爷这边说道:“租子交割,余粮过称,作价是五两七钱银。”

    杨春福一惊,“怎么只有这么少”

    柳爷叹道:“不是主家收价低,你算拿到县城,也是这般价格的。这两年银子越来越贵,好好定制着一两银子一吊钱,今年一惊长到一千三百多文了。而且从南洋输进来的稻米也越来越多了,粮价只会越来越低。今年大家收成都好,粮价又跌了一成不止,街面上的粮商早串通好了,谁家的粮食也卖不上价啊。”

    杨春福一惊有些痴痴傻傻,他外面欠了1两银子,原想着今年余粮一卖,便能还上这钱了,兴许还能剩一些,却没想到,现在连还钱都不够了。如果今年还不上钱,会利滚利,到明年恐怕更还不起了。说不得,只能饿一下全家肚子,卖一些口粮,看看能多还一些钱,是一些了。

    他欠的账,是附近一个会党的,说是叫什么天地会,天天一些泼皮在七里八乡调戏小媳妇,惹乎老实人的,杨春福一个普通农家汉子,惹不起他们,更不敢不还钱。

    “这可如何是好”杨春福脸色瞬间灰败下来了。

    他的小儿子问:“阿伯,买肉吃。”

    杨春福大怒,直接将小儿子踢倒:“买什么肉,买什么肉”

    小儿子哇哇大哭,几个大一点的儿子也噤若寒蝉,不敢说话,杨春福看见儿子哭,自己也难过起来,抱着小儿子,几乎也要掉泪。

    柳爷见这样场景也算不少了,他也有些可怜这些人。想了想,柳爷拉起杨春福来说道:“倒不是没有办法了,你家这情况,还有一条路。”

    杨春福连忙问:“还请柳爷救我全家。”

    柳爷压低声音道:“你可知道这两年一直都有蛇头拉人出洋吗去南洋的无甚说头,倒是有蛇头送人去万里之外的大唐,只要上了船,便能拿2块银元的安家费,上了船的人吃喝全都包了,说是到了那边还分田。一开始没有人信这事的,后来我一个表弟在广州见了同乡一个出洋的,辫子也剪了,都作了那唐人打扮,虽说只是商船上的一个力夫,但是出手却是挺阔绰,还请我那表弟喝酒,送了他一些礼物,据说他在大唐确实得了十亩田,有人给耕种,每年都是白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