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云人物汉武帝-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皇位就传给弟弟吧。”

梁王刘武很聪明,知道这不过是他哥哥想让母亲高兴高兴。可是听了这番话,刘武也感到很称心了。窦太后一听此话反倒当了真。她想如果两个儿子都能当皇帝那该多好。

这时在一边陪酒的窦太后的侄儿窦婴斟了一杯酒,端给汉景帝,对他说:“天下是皇帝的天下。皇位传给皇子是天经地义,不能更改,怎么能传位给梁王呢,皇上说错了话,请罚一杯。”

汉景帝也正有点反悔自己感情用事,一听此话,正好借机遮掩过去。他干笑几声,真的把那杯罚酒端起来一饮而尽,然后扭转话题,不再提立储这回事了。

梁王刘武觉得十分扫兴,窦太后心中更是不满,拂袖退席而去。窦婴这样得罪了他的姑母窦太后,第二天窦婴上书请求辞职,托病回家做寓公去了。

当宫内正为争夺储位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诸侯王又起来造反了。原来景帝因为担心诸侯王势力强大不好控制,就听取了晁错的建议,找些理由削减诸侯国的封地。

吴王刘濞心中不满,早就有造反的心意。文帝在位时,他让他的太子刘贤到长安充当人质,留在宫中生活。当时是皇太子的刘启与刘贤下棋,这两人都是让人宠坏了的纨绔子弟,为了一个棋子儿,互相争执起来,皇太子刘启拿起棋盘砸过去,一下子把吴太子刘贤给砸死了。

这次听说汉景帝刘启又要削他的地盘,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吴王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菑川和济南六国,发动了“七国之乱”。

梁国正好挡在吴楚两国进军长安的路上,所以首当其冲遭到攻击,梁王刘武除派人向景帝求救外,坚守不降。景帝当初之所以说要传位给梁王也是为了笼络亲兄弟的心,拱卫京城。

景帝派周亚夫率兵讨伐,进驻荥阳。周亚夫命将士们“只守不攻”吴楚军队离开故土作战,军粮运输不济,周亚夫用的是疲敌战术。他还派精兵劫夺吴楚军队的粮草。吴楚军队军心动摇,全线崩溃,这时周亚夫才令将士们迅速出击。七国叛军被逐个击破,叛乱的诸侯王也都被消灭,这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梁王刘武在周亚夫不派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死守城垣,损失惨重,总算熬到了胜利。他对周亚夫见死不救很是痛恨。景帝对于胞弟刘武忠心不二和孤军阻击吴楚军队的战功很感激,给予了他特别的赏赐,准许刘武使用天子的旌旗,并拨出战车一千辆,骑兵一万人给刘武做警卫之用。

刘武恃功自傲,他的奢侈放纵就连景帝都赶不上。他自己修建了一个大花园,叫兔园。后人又称之为梁园。梁园里面楼台轩榭和曲径流水相互辉映。园中的花木都是从各地搜罗来的珍奇品种。梁王刘武成天不是跟侍女们斗鸡、钓鱼,就是与门客们喝酒吟赋。

刘武身边养有一大群食客,其中有齐人公孙诡、羊胜、邹阳,吴人枚乘、严忌,蜀人司马相如等当时的名人。

刘荣被废去太子的消息一传到梁国,羊胜和公孙诡就怂恿刘武谋取皇帝继承人的位置。羊胜和公孙诡两人诡计多端,他们催促梁王刘武去见窦太后,请求她从中帮助。

窦太后对她这个小儿子的要求总是尽量满足,她叫景帝和刘武到她宫里来赴宴。宴席上窦太后对景帝说:“你是兄长,只希望你能好好照顾你弟弟。”汉景帝心里明白母亲的意思,当即跪下说:“这个儿一定谨记在心。”

第二天,汉景帝召集几个心腹大臣,秘密地商议一下可不可以传位给梁王。大臣们都表示反对。退职养病的大臣袁盎听说此事,还大老远从安陵家里赶到长安进言劝阻。

袁盎对汉景帝说:“陛下千万不能传位给梁王。从前宋国国君子力,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这两个人的儿子们互相争斗,宋国大乱,三个国君连续死于非命。小小仁心,会伤及大义。皇上应以大义为重才是。”景帝深受震动,把窦太后的事搁下了。

刘武见一计不成,心中又生一计,他请求准许他从睢阳修一条甬道直达长安长乐宫皇太后的住处,以便随时能朝觐太后。他的目的是,如果时机成熟,他可以在这条道上迅速进兵长安夺取政权。袁盎这次又带头反对,刘武的计划又流产了。

窦太后和刘武无计可施,心中把袁盎和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恨得牙直痒痒。刘武手下有很多亡命之徒,他就与羊胜、公孙诡商量,秘密派出刺客,把袁盎和十余位坚持异议的大臣都给暗杀了。

争储黑马梁王刘武(2)

十多位高级官员一夜之间都横尸皇城,这个血腥的大案震动了长安城。景帝马上下令追捕凶手,可是凶手却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景帝静下心一想,袁盎和这些被杀的官员都是得罪了梁王刘武,可能这件案子与梁国有关。追查下来,果真是这样。汉景帝气急败坏,马上派田叔、吕季主前往梁国调查,逮捕主犯。但羊胜和公孙诡却安全地躲在刘武的王宫里,调查工作毫无进展。

梁国的内史韩安国和相轩丘豹追查了一个多月,仍没有抓到主犯。最后韩安国断定两人一定躲在梁王宫内,于是韩安国紧急求见梁王刘武。

韩安国流着眼泪对梁王刘武说:“主人受辱,臣下该死。而今我们已竭尽全力,仍找不到羊胜、公孙诡,请大王将我处决。”

梁王刘武故作镇定,他问道:“怎么会严重到这种地步?”

韩安国泣不成声地说:“大王,你自认为与皇帝的关系,比起临江王刘荣,哪个更亲?”

刘武回答说:“他们是父子,我当然不能与之相比。”

韩安国抹把泪接着说:“刘荣本是皇太子,只因为被人说了一句话,就贬为临江王。后因假借祭庙外空地护墙,又被逼死在中尉府。为什么?治理国家不能因私害公。现在大王只不过是封国诸王中的一个。而你却相信佞臣的邪说,轻视法律的尊严,冒犯了皇帝的禁令。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才不忍心用法律来处罚你。太后日夜啼哭,希望你能改过自新。大王却始终不知道觉悟,你有没有想到,一旦太后千秋之后,你又能靠谁?”

刘武听了也是悔恨交加,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为了活命,他勒令羊胜和公孙诡两人自杀,把他们的尸体交了出来。

窦太后心疼小儿子刘武,担心他这次会大祸临头,所以饮食不能下咽,日夜啼哭。景帝无计可施,心中烦闷。去调查这次暗杀事件的田叔从梁国返回,他比较有心计,八五八书房在驿站里把在梁国取到的口供笔录全部烧掉了,然后空着两手求见景帝。

景帝忙问道:“梁王有没有罪?”

田叔马上回答说:“有死罪。”他又接着说:“皇上最好不要再追究了。”

景帝不得其解,田叔接下话头说:“如果梁王不伏法,则汉家法律就无法执行下去了。如果梁王伏法,而皇太后食卧不安,皇上你又将怎么办呢?所以臣冒昧地将有关这件案子涉及到梁王的材料都烧掉了。”景帝舒了一口气,夸奖田叔这事做得很周到。

景帝带上田叔一行人去见窦太后。田叔报告说:“臣调查的结果表明,梁王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肇事的只是他所宠信的羊胜和公孙诡之辈,臣已将他们处决了。梁王仍好好的,跟往常一样。”

窦太后一听,大为欣慰,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她马上起床吃饭,心情也归平静。景帝的心情也松弛了一下。

尽管交出了两个替死鬼,梁王刘武也知道如果不亲自前去京城请罪,这事也不好交待。他就上书景帝,请求朝觐。景帝为了让他母亲窦太后放心,就同意了梁王的请求。

刘武带上侍卫和随从往京城而来。护送的卫队到函谷关外时,突然发现梁王刘武失踪。景帝跟过去一样,派出天子仪队,前往迎接。接待的人一看刘武不见踪影,不禁大吃一惊,马上派人火速回宫中奏报。

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两眼一黑,昏倒在地,半天才缓过气来。她拍床大哭说:“皇帝果真杀了我儿。”

景帝刘启解释不清,心中既忧愁又恐惧,他害怕老弟刘武真的丧命,后面可就更没法解释了。

刘武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刘武多了个心眼,他害怕景帝还要治他的罪,所以听了大夫茅蔺的计策,到函谷关后,抛下自己的车队,换乘民间的小车,只带两个贴身侍卫,投奔到姐姐长公主刘嫖的府上去了。

刘武在长公主刘嫖的陪同下,身背刑具砧板,跪在未央宫北门请罪。听到这个消息,窦太后喜出望外,景帝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与弟弟抱头痛哭。

经过这次风波,景帝与刘武的关系大不如前,景帝从此不再请刘武与他共坐一车。窦太后也不敢再提让刘武继承皇位这件事了,刘武争储已属不可能之事了。

大皇子刘荣和梁王刘武都在争储战场上败下阵来,景帝就把目光转向了小刘彘。王夫人已经为刘彘扫除了两个障碍,下面就是刘彘自己的表现了。

也许是王夫人工于心计的遗传,刘彘也是早熟早慧。他虽然年龄不大,但很聪明壮实,做事也讲究计谋。他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尽管王夫人和长公主为了他争夺皇储的席位在和栗妃与刘武明争暗斗。

刘彘和几个小兄弟一起玩耍,服侍他们的乳母和宫女有一大群。他们这些小皇子的一哭一笑都会使这些宫女们担忧道喜。可以说,他们分享了皇父的荣华富贵。刘彘并不以此而自傲,做事小心仔细,大人小孩都喜欢他。景帝看望他们时,刘彘恭敬地回答父皇的每一句问话,好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景帝十分喜欢他。

刘彘三岁那年,景帝曾把他抱在膝上问他说:“儿乐意做天子吗?”小刘彘恭敬地回答说:“由天不由人,儿愿每天都居住在宫里,在父皇面前游戏。主要是不敢因为儿的逸豫而导致失去天子的道。”如此机警乖巧,当然讨得景帝的欢心。

争储黑马梁王刘武(3)

由于王夫人的努力,长公主的帮助以及刘彘在景帝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就在废栗太子刘荣的当年四月,景帝册立王夫人为皇后。又过了十二天,立刘彘为皇太子,当时刘彘刚满七岁。

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刘彘争得这个席位后,地位随之上升,景帝觉得“彘”这个名字用在未来的接班人身上似乎有些不雅。恰巧他看到《庄子·外物篇》里有一句“心知为彻”的话。“彘”和“知”又是一音之转。所以景帝将刘彘改名为刘彻,他希望这个皇太子能聪明圣彻。

七岁登上储位(1)

七岁的刘彻战胜了对手栗太子和梁王刘武,取得了皇太子的席位,这样他便具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但宫中太子废立之事并不少见,只要是当权的帝王感到不合适或是皇太子有了大的过失,这个尊位也会被别的皇子夺走的。

王皇后深深知道宫闱斗争的残酷性,她总是提醒刘彻,他的地位并不巩固,只有不断地谨慎小心,才能保证到手的皇储位置不失。

刘彻很有悟性,他言行谨慎,深得景帝喜爱。景帝也时常拿一些问题来考他,结果总是令人满意。

一天,廷尉向景帝呈报上来一批凶杀案件,等着汉景帝手批斩令。景帝为防止草菅人命,每个卷案都细细阅读。最后他的目光在一个叫防年的杀母案卷上停住了。这宗案子记载:

有一个叫防年的小伙子,他早年丧母,后来防年的父亲又续弦娶了一个姓陈的女人。防年的继母陈氏为人品行不端,与邻人勾搭成奸,后来此事被防年的父亲发现。陈氏生性狠毒,她一不做二不休,将防年的父亲用毒酒害死。血气方刚的防年知道内情之后,哪里忍下这口恶气,他将继母陈氏杀死祭父。按照汉代的刑律,杀母是大逆罪,应该受到最严酷的极刑处罚。主管刑罚的廷尉认为此案应按大逆不道罪论处。

景帝看了这个案子,心里觉得有些疑惑,可又说不出来什么道理,他让人把皇太子刘彻找来,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

刘彻仔细看完此案,侃侃而谈:“大家都说继母就像母亲一样,这明明是说继母终不及母亲。只是子女因为对父亲有感情,所以才把继母比之为母亲的。现在这个继母恶毒得毫无妇道,竟然亲手害死了他的父亲,那么当这个继母从下手杀人之时起,她作为母亲的恩义也就断绝了。因而防年杀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而不是他的母亲了,甚至连继母也不是。所以这件案子应该与一般的杀人罪一样处理,不应该作为大逆罪判决。”

刘彻的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景帝微笑地点头表示赞许。廷尉站在一旁佩服得五体投地。景帝听从了太子刘彻的意见,将防年案以一般杀人罪处理,市人都称赞这样判处比较恰当。这年太子刘彻才十四岁,景帝由此更加惊奇他的天性聪颖。

除了在父皇景帝面前表现他的才能之外,皇太子刘彻也利用他父亲的皇权除去不利于自己夺得皇权的大臣。而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周亚夫了。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周勃是平定诸吕的功臣,要是没有周勃的果敢出击,天下恐怕是姓吕不姓刘了。周勃平定诸吕之后,迎立刘邦的庶子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是汉家头号的功臣。

周亚夫对汉室的功劳不亚于其父,吴王刘濞领七国精兵杀向长安时,是周亚夫沉着应战,以静制动,采用坚守不攻的方法,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汉室大厦由于有了这根支柱才没有坍塌。

周亚夫由于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被封为丞相,他因功自傲,对于宫内的争夺却没能认清方向,得罪了一大批人。

最初,景帝废已立太子刘荣时,周亚夫竭力反对,终因景帝意念已决,所以才没能如愿。景帝厌烦他与自己作对,心里对周亚夫很不满,逐渐地疏远了他。

梁王刘武也和周亚夫有宿怨。当初反叛的吴楚兵马围住他的国都睢阳,他一天几次向周亚夫去求救兵。周亚夫不愿分散兵力,坚持不派一兵一卒去解睢阳之围,只是让刘武死守睢阳。当时刘武内无精兵,外无援军,吃了不少苦头,所以他对周亚夫怀恨在心。

由于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功劳大,后来又做了丞相,地位高权势重,梁王拿他没办法。后来梁王又派人暗杀了十多个大臣,景帝疏远了他,梁王刘武无法报复,只好暂时忍了忍。现在刘武和景帝之间关系虽不如前,但也有所缓和,他总是在汉景帝面前指责周亚夫的过错。

王皇后也一心要除去周亚夫。周亚夫和窦婴一起反对废栗太子刘荣不算,后来景帝要立王夫人为皇后时,周亚夫还认不清形势,再次跳出来反对。好在汉景帝没有听周亚夫的话。

王皇后知道窦太后在宫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她一个劲地奉承着窦太后。窦太后很高兴新皇后对她这么孝敬,就叫汉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

谁知周亚夫又出来反对,他对景帝说:“高皇帝有约在先:‘没有功劳的人不得封侯’。虽然王信是王皇后的兄长,但他可什么功劳都没有,所以不应该封他。”景帝见他总是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思,心里很不痛快。但这话在理,他又不得不听,所以王信和王皇后白忙了一阵,什么也没得到,他们在心里把周亚夫恨得透透的。

窦太后一心想让王信成为侯爷,还有另外的原因。原来梁王刘武杀袁盎闯下大祸之后,由于田叔烧掉了证据而没被追究。当时王信为了讨窦太后的好,竭力在景帝面前替梁王说好话。景帝不追究梁王,王信在其中也出了大力。窦太后对王信十分感激。梁王刘武亲自去向王信致谢,一来二去,这两人倒成了朋友,他们一勾结起来,周亚夫可就要大祸临头了。

这时候,恰好有匈奴王徐卢等六人从匈奴那边投降汉朝。景帝为了鼓励那些已经投降匈奴的汉人回到中原来,决定把徐卢等人都封为侯。

七岁登上储位(2)

周亚夫又表示反对,他对景帝说:“叛逆的人应当办罪,皇上怎能封他们为侯呢?匈奴的臣下背叛了他们的君王过来投降,就是不忠。臣下不忠,投降敌国,皇上给这样的人封侯,将来皇上还怎么能勉励忠臣呢?”

汉景帝一听这话,才知道周亚夫是个不听话的主儿。他觉得周亚夫的话太偏激,就对周亚夫说:“丞相这话不合时宜,朕不能接受。”在景帝的执意坚持下,徐卢等六人都被封侯。

周亚夫见自己屡谏不纳,知道自己已经失宠,就推说有病,请求辞职。

窦太后、王皇后和王信等人求之不得,马上在汉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说:“孝文皇帝在细柳营犒军的时候,周亚夫的态度就很傲慢,让文皇帝听他的指挥,真是狂妄到了极点,这样不听话的人留在朝里早晚是个祸害。”

汉景帝看这么多人对周亚夫有意见,自己也讨厌周亚夫老是跟他顶着干,他乐得耳根清静,就同意了周亚夫的辞职请求。

过了一段时间,景帝念周亚夫过去立有大功,就想再起用他。景帝想先观察一下,看看周亚夫是不是肯听他的话。景帝以为这段时间周亚夫被削去官职,头脑能冷静一些。

景帝令内侍去召周亚夫进宫,随便问了他几句生活近况。寒暄过后,景帝就让他留在宫中用饭。

席上没有别人,只有景帝、周亚夫和作陪的皇太子刘彻。御厨摆上酒菜,搁在周亚夫面前的是一大块煮烂了的肥肉,没有别的菜,连筷子都没有。

景帝笑眯眯地请周亚夫用餐,周亚夫认为这是成心开玩笑,就上火了,他回过头来呵叱一旁的内侍说:“拿筷子来。”

左右内侍早已得了景帝的话,不许乱动。他们当做没有听见,仍然静静地站在一边。周亚夫正想发作,汉景帝仍然笑着说:“怎么这么大脾气呀,朕这样请你,你还不满意吗?”周亚夫听出话外有音,忙摘了帽子,趴在地上,向汉景帝叩头请罪。

皇太子刘彻一直在席上坐着,他知道周亚夫是他将来继承皇位的一大障碍,自己也早想借其父景帝之手除去他。刘彻见周亚夫坐在席上,面有怨色,就一直盯着他看。周亚夫被他看得实在受不住了,他起身告辞,头也不回地出了宫门。

景帝不解地问刘彻说:“皇儿为何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刘彻认为时机已到,就面带愁容地回答说:“这个人在父皇面前都这样嚣张,将来必定会出乱子。”景帝笑着拍拍刘彻的肩膀对他说:“他这样子怏怏不服,朕是不能让他做你的臣子的。”这以后景帝就有除去周亚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