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冲有些踌躇,摇头道:“这恐怕不妥吧?若是泄露出去,恐坏了陛下大事!”

    “我见他们俱是忠义之辈,秦琼兄弟等人,与北海并无关系,却愿意相助北海,又屡次助你。太史慈也是忠孝之辈。咱们将秘密告知,他们不投北海,也会心生好感。到时候青州发生战事,想必到时候也会投效青州军中!”林仁肇分析道。

    林冲转念一想,若是将青州是陛下的布局说出,他们不投靠陛下,却投靠谁?以他们的忠义,决计不会说出去的。

    林冲点了点头道:“那好,我与秦叔宝相熟,我就去说服他们兄弟,仁肇你便去说服太史慈!”

    林仁肇哈哈一笑:“那边再好不过拉!”

    两人商量好,林冲去找秦琼兄弟,林仁肇去寻太史慈。

    却说秦琼三兄弟下了宴席之后,罗士信怒气冲冲道:“秦大哥,那孔融看不起咱们草莽出身,咱们也就不在这里待了。”

    “太史慈虽是英雄,可咱们也不差他,孔北海对他礼遇又加,却对咱们不闻不问,不是瞧不起咱们吗?”典韦也是愤愤不平道。

    秦琼连忙安慰道:“两位兄弟莫要生气,孔北海乃刺史,黄巾在青州肆虐,我们出身绿林,他不喜咱们也是正常。”

    “呆在这里也是生气,大哥不如咱们就回齐国去吧!”罗士信提议道。

    “不可,若是就此离去,林冲那里却不好交代,待明日我辞别林冲将军在回齐国吧!”秦琼连连摆手道。

    “唉。”典韦叹了口气道:“在留在这里,林冲将军肯定会要咱们留在军中,我又不忍拒绝,逍遥惯了,却不习惯。我这便回齐国去了,林冲将军那里,劳大哥帮我拜别!”

    “我也随典大哥回去了!”罗士信也叫道。

    两人不辞而别,连夜赶回齐国,秦琼叹了口气道:“唉,我本想投军建功立业,典兄弟与士信又因为孔北海而不想投青州。可惜洛阳路途遥远,不知道兄弟们愿不愿意随我去洛阳投奔陛下。”

    “秦兄弟,睡了吗?”门外响起了林冲的声音。

    秦琼连忙开门,将林冲迎了进来,两人坐好,林冲见不见了典韦罗士信,疑惑道:“怎么不见了典英雄与士信?”

    秦琼尴尬道:“林将军勿怪,典兄弟与士信连夜回齐国了。”

    林冲遗憾道:“全怪我招待不周,怠慢了你们……”

    秦琼连忙摇头:“他们逍遥惯了,受不了拘束。与林将军招待无关。对了将军深夜来访,可是有事?”

    “秦兄弟武艺高强,我想请你加入我青州军中。”林冲提出来意。

    “这…”秦琼迟疑道:“能与林将军征兆沙场,秦琼乐意之至。只是我两位兄弟都离开了剧县,我也做不了主啊。”

    “秦大哥,当今天下虽然纷乱不止,各路诸侯野心勃勃,青州周围各路诸侯虎视眈眈。但当今天子圣明,一统天下是早晚的事。”林冲突然说道。

    秦琼点了点头:“不错,当今陛下贤明,我本想投洛阳,但洛阳路途遥远,麾下兄弟又多,一时间犹豫不决。”

    “青州乃四战之地,却又靠海,占据青州,能挟制天下诸侯的发展。而我与林仁肇将军,正是奉陛下之令,协助融大人,统一青州,压制各路诸侯的发展!”林冲将秘密说了出来。

    “这么说,青州其实是在陛下的掌控中?”秦琼惊喜道。

    林冲点了点头:“为青州效力,就是为陛下效力,我邀请秦兄弟加入青州,不知秦兄弟愿不愿意为陛下效力。”

    秦琼大喜道:“秦琼自然愿意!只是我那两位兄弟……”

    “不妨事,不妨事,秦兄弟可先回齐国,说服典兄弟与士信一起来北海效力!”

    “好,林将军以诚待我,我自不会失信于你。我明日便回北海,说服两位兄弟来北海效力!”秦琼点了点头道。

    林冲这里说服秦琼,另一边林仁肇也见了太史慈。得知青州是刘辩的布局,太史慈也是惊喜交加。

    林仁肇见太史慈颇有意向,趁机道:“子义兄弟,如今陛下兴复汉室乃是天命所归。不如子义兄弟就留在青州为陛下效力如何?”

    太史慈有心答应,但又记挂母亲,并未当场答应:“林将军,家母年迈,身边无人照料,待我先回家秉明家母。再来青州效力如何?”

    “子义兄弟如此孝顺,在下也佩服之至,但为国效力也能尽孝啊。子义兄弟不妨将你母亲接来北海,子义将军既能为国效力,又能尽孝。如此不是两全其美?”林仁肇提议道。

    太史慈大喜道:“若不是将军点醒我,我还浑浑噩噩,明日我便回东莱。接家母过来,为陛下效力!”

    第二日,秦琼与太史慈告辞离去,林冲与林仁肇亲自相送。

    北海距离齐国尚且遥远,但太史慈所在的东莱与北海却是相邻。太史慈纵马而行,不过几日便回到家中。

    太史慈禀明老母:“母亲,如今天下大乱,孩儿欲投靠孔北海,为国效力,也好一展所长!”

    太史慈母亲大喜道:“孔北海屡次接济我,对我加可谓恩重如山。他又是汉室老臣,对大汉可谓忠心耿耿,我儿能在他麾下,自然再好不过拉。”

    “母亲,孩儿若是去了北海,您身边恐无人照料,不如您随孩儿一起去北海,以便孩儿能够侍奉您。”

    老妇看了眼家中,颇为不舍道:“我在这里住惯了,不愿离去,你自去北海效力就是!”

    “娘亲不去,孩儿如何放心得下?”太史慈犹豫道。

    其母大怒道:“我儿好不晓事,大丈夫当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我儿为何因小失大?我在这里,有街坊照料,身体硬朗,哪里要你侍奉?你自去建功立业就是!”

    太史慈羞愧道:“孩儿知错了,明日孩儿便去北海,为国效力!”(未完待续。。)

第195章急报

    太史慈经过其母亲的一顿训斥,终于恍然大悟,第二日便告别老母,带着兵器战马,赶赴北海而来。

    太史慈来投,孔融喜不自胜,当即表太史慈为校尉,只可惜林冲整日翘首以盼,秦琼等人也没来北海投效,让得林冲颇为苦恼。

    几日过后,刘辩的书信也由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到北海孔融手上。

    孔融看了刘辩的书信,不由得悔不当初,召集林仁肇,林冲道:“陛下询问青州的情况,并且嘱咐我若是有人才,千万要留在军中效力。那秦琼等人武艺高强,不想当日我怠慢了他们,错失了几位人才,如今该怎么办啊?”

    “陛下的信上说若是不能留在军中,也要尽量交好。几日前我也曾劝说他们加入军中,不知为何还没有动静,他们是豪杰,咱们礼贤下士也无不可,他们若是不愿入军,只需以诚相待,也不至于为敌。”林冲抚须思忖道。

    “好,我这就亲自修书致歉,邀请他们加入青州军,为陛下效力!”孔融先前不待见秦琼等人,也是顾虑日后刘辩不喜欢他们的出身。如今刘辩亲自书信询问,并要求收拢人才。孔融哪里还有顾虑?

    “大人,如今北海周边,黄巾死伤惨重,此时应当乘胜追击,控制很多的地盘!”林仁肇提议道。

    孔融点了点头道:“你们负责军事,我只管民生,不必向我过问!”此次打败黄巾军,孔融对林仁肇林冲已经绝对相信其能力了。

    几人商量好,孔融又修书刘辩,诉说青州的详细情况,表示一定会交好秦琼等人,连夜交给信使递交刘辩。又修书一封给秦琼,对当日的怠慢致歉,准备许多的礼品,差人送去齐国给秦琼。

    而林仁肇林冲,则开始谋划,剿灭北海周边郡县的黄巾。意图巩固青州的政权。

    不过北海兵少,只有四万之众,虽然上次打败黄巾受降数万青壮。但北海财政却无法支撑起更多的军队,北海仅有的四万军队,还是孔融为响应刘辩讨董是扩充的。

    饶是如此,林仁肇与林冲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花费北海大量储备,才将这四万兵马打造成一支精兵。

    而以北海现有的力量,维持这四万兵马都有些捉襟见肘,在短时间内,却很难扩充军事实力了。不过林仁肇在并州的时候,有过屯田的经验,如今临近开春,林仁肇便向孔融建议,将这些黄巾军重归于民,进行屯田。

    青州军因为大败黄巾军,终于从被动的防守成为主动进攻,青州北海周围的东莱,也纳入了孔融的管辖。林仁肇太史慈等将正厉兵秣马,准备向西进攻齐国,乐安等郡国的黄巾,一举平复青州。

    原本在诸侯中,寂寂无名的孔融,也因此逐渐被各路诸侯重视起来。

    洛阳城,皇宫。

    这天晚上,卢植,蔡邕,丁管带着韦孝宽,曹操等文武大臣,一齐来见刘辩。得知消息的刘辩,连夜升殿议事。

    “诸位爱卿,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要事?”刘辩晃了晃脑袋,努力使头脑清醒起来。

    “陛下,长安,雁门两份急报,兹事体大,故而微臣请各位大臣来见陛下,请陛下做主!”韦孝宽出列解释道。

    “长安,雁门?”听闻是长安和雁门的急报,刘辩不敢大意,连忙道:“快呈上来!”

    韦孝宽连忙将两份急报交于侍官递给刘辩。

    刘辩拿起关于长安的急报,看了起来,只一眼,刘辩便脸色聚变。

    “这是王勐联系长安锦衣卫递给朕的消息,说他在长安准备诛杀董卓,函谷关守将薛安都愿意归降朕,约定三月初三诛杀董卓,薛安都提前打开函谷关,放朕入关,攻入长安!”刘辩来不及惊异,讲述着信函上的情况。

    一众文武百官听了惊异不已,卢植出列疑惑道:“陛下,这恐怕是阴谋啊,王勐此人乃是王允的侄子,声名不显。为何不是王允传信,还是王勐传信?”

    “哼,若是王允传信,老臣也不相信!”蔡邕怒气冲冲道,显然对当初王允未跟随刘辩去并州而耿耿于怀。

    刘辩心中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传信的是王勐,协助前秦符坚称霸天下的王勐。若不是早死,恐怕天下就没那么多纷乱了。但也正是因为传信的王勐,如此人物,若是陷阱,恐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孟德,你们怎么看?”刘辩看向曹操,荀,荀攸等人。

    曹操出列,摇了摇头道:“王勐此人,微臣所知不多,传闻其才学过人,不过却深居简出,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函谷关防备森严,就是长安那边的消息,也是翻山越岭才能传到长安。此次或许也是一个机会,不过长安那边消息闭塞,没有足够的消息,微臣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长安路途遥远,关中消息闭塞,信使传递消息都是翻山越岭走的偏僻山路才传到洛阳。没有足够的消息,曹操也不敢妄言,只是说或许是个进攻长安的机会。

    刘辩点了点头道:“孝宽,你将长安所有的情况说与诸位爱卿听听!”

    “是陛下!”韦孝宽拱手领命,清了清嗓子将所知的长安情况一一道来:“董贼自西迁长安之后,劳民伤财,重建长安,便每日深居简出,不理军政大事,全全交由贾诩打理。但贾诩此人却深谙自保之道,很少处理事物。”

    “长安等西凉大军,只知劫掠,关中百姓苦不堪言。只有吕布大军在张辽的控制下,以及薛安都大军稍显正派。其他大军如今已经是一盘散沙。去年冬天,函谷关守将胡轸老母病重,后来董卓换薛安都镇守函谷关。”韦孝宽将所知道的都一一道来。

    刘辩点了点头道:“那关于吕布张辽等有什么消息?”

    “去年年关,吕布娶王允义女貂蝉为妾,吕布也逐渐忽于军政,如今的并州军是张辽高顺在打理。”韦孝宽答道。

    曹操眼睛一亮道:“陛下,吕布此人反复无常,会不会是吕布因为女色被王允收买,故而是王允谋划诛除董卓?”

    丁管连连摇头道:“当初先帝在位时,王允此人一直不喜陛下,经常向陛下提出废长立幼的话。若是他诛除董卓,应该会扶持陈留王掌控大权,为何会放陛下进函谷关?”

    荀出列拱手道:“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乃是王允的诡计,一边诛杀董卓,一边诱惑陛下大军入关,如此王允则能让长安陈留王则能掌控长安洛阳等地!”

    众臣听了连连点头,刘辩继续问道:“还有一个原因呢?”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王勐此人才华出众,与王允并不是一条心。他认为陛下才是汉室中兴之主,暗中说服薛安都,待铲除董卓,他放陛下入关,趁乱一举掌控长安!”荀继续分析道。(未完待续。。)

第196章杀胡令

    荀将两个可能说了出来,但众臣听了,都觉得第二个的可能性不大。

    蔡邕道:“陛下,那王允肯定是谋划要诛杀董卓,让陈留王掌权。故而用他侄子故弄玄虚,骗陛下入关!”

    众臣也纷纷点头,疑心重的曹操也点头道:“吕布成了王允女婿,董卓麾下,厉害的李催,郭汜,徐荣等李儒等俱是战死,那贾诩也以自保为主。董卓麾下可以说是离心离德。如今一但诛杀董卓,很容易便控制局势,而不像陛下当初一样担心杀了董卓导致西凉军叛乱。王允他谋划诛杀董卓,他自己便可以做霍光伊尹,到时候在把陛下骗入关,天下形势可就变了,臣认为陛下不可中计!”

    在刘辩手下已经接近两年,曹操一直尽心尽力,行事也不似当初一般冲动,自然事事都为刘辩着想。一旦是王允计谋,岂不是要出现洛阳长安对峙的局面?那中兴汉室不知又要到何年何月去了。

    “可这若不是计谋呢?岂不是白白错失了收服关中的机会?任由刘协做大?”刘辩眉头紧皱道。

    “可惜如今已经是二月中旬,距离三月初三临近,关中道路封闭,难以探听消息,不然还有机会证实。”丁管叹息道。

    刘辩用手拍击做桌案,脑中不停思绪着,俗话说名臣择主,王勐如果真的选择了朕,这会不会是给朕的考验。考验朕的魄力,朕敢入关,他帮朕夺取长安,朕不入关,他则助刘协称霸?

    刘辩一番心思,却将王勐的动机猜的**不离十。王勐故意将时机布置如此紧促,不给刘辩反应的时机,就是要刘辩现在就做出决定。

    算算整合大军,准备粮草,就到三月三了,而长安洛阳两地的探子,来回的时间也不够。

    殿下,韦孝宽眉头紧皱,一言不发,陡然好似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道:“陛下,可否将信报给臣一观?”

    刘辩有些疑惑,但还是将急报递给韦孝宽,韦孝宽看后,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攻打董卓之时,李儒企图火烧洛阳。李显忠将军等及时赶到才阻止了李儒的阴谋!”

    刘辩疑惑着点了点头:“自然记得,当初还是有人传信给显忠。”刘辩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道:“孝宽你是说当初给显忠传信的乃是王勐?”

    “若是臣没有记错,这两封书信,笔迹一模一样。那封信还在锦衣卫衙门的卷宗中,微臣这就派人去取!”

    刘辩摆了摆手道:“快去快回!”

    曹操出列拱手道:“陛下,若当初传信帮助陛下之人乃是王勐的话。臣认为此事便有六分可信!臣愿领兵进攻长安!”

    “哈哈,若果真如此,朕便让孟德做先锋!”刘辩哈哈一笑,又道:“等孝宽将书信拿来在议此事,朕看看这雁门急报!”

    刘辩笑着拿出杨继业从雁门寄来的急报,刚打开,眉头一挑,刘辩强忍住心中的激动,脸色趋于平静。

    “河套又发生大事了!”刘辩叹了口气。

    “莫不是异族恢复元气了,又来侵略咱们大汉?”杨再兴眉头一皱道。

    刘辩脸色阴沉道:“倒不是异族来袭,而是河套汉人不堪异族欺压,在冉闵带领下组建了乞活军,如今已经收复了定襄,朔方等郡,即将与于夫罗的匈奴军绝战。”

    刘辩叹了口气,将密函递给众臣:“你们看看吧!”

    “诛胡逆乱河套,已数十载,今我冉闵,率乞活军与胡狗决一死战,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复此仇,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胡狗,匡复河套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此昭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河套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宦官乱政,黄巾之乱,大汉元气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河套四郡,沦为胡狗统治,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杀我同胞,欺我儿女,占我土地,奴役我等,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边关,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河套变关之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长此以往,中原危矣!大汉威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干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杀胡令,好重的杀性,这冉闵要杀尽天下胡人?”看着手里的杀胡令,蔡邕打了个冷颤。

    “冉闵集合各地汉人,组成一万乞活军,即将与河套的数万匈奴鲜卑绝战,而河套的羌人,已经被乞活军屠杀殆尽!这杀胡令是冉闵请援所写。”刘辩眉头紧皱道。

    在刘辩心中,冉闵是汉人的英雄无疑,可如今刘辩乃是皇帝,冉闵这一篇杀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