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与禅:宫本武藏(上册)-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要听!我不要听!”
  又八疯狂地猛摇头:
  宫本武藏 风之卷(35)
  “哎,仔细想想,我的希望全部在阿通身上。当我想到要与阿通携手共创未来,就会让我奋发图强,寻找立身的途径。这不是为了家声,也不是为了你这老太婆,而是阿通给我的希望。”
  “这些无聊、没出息的话要讲到什么时候?倒不如多念些佛来得好……南无阿弥陀佛。”
  阿婆不知何时已站到又八前面,拨开溅满血迹的灌木和枯草。
  草丛下趴着一具尸体。
  阿婆折下枯草和树枝,铺在地上,恭敬地坐在尸体前面。
  “阿通,别恨我。你成佛之后,我也不再恨你了。这完全是注定好的,早点大彻大悟,证悟菩提吧!”
  阿婆说着伸手摸向尸体———并且一把抓起那尸体的头发。
  此时,音羽瀑布上头传来呼叫声:
  “阿通姑娘!”
  这叫声犹如从星空降下,穿过树梢,随着黑夜的风,飘到谷底来。
  8
  是怎样的因缘,牵引宗彭泽庵来到这里?
  这虽绝非偶然,但他的出现却显得如此唐突。平日总是从容不迫的泽庵,惟独今夜显得特别紧张、不自在。本想问他原委,但此刻看来是无暇多问了。
  凡事一向不在乎的泽庵和尚竟慌张问道:
  “喂!店小二,怎么样?找到没有?”
  在另一头寻找的店小二,跑过来回答:
  “四处都找遍了,没找到。”
  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似乎已找得不耐烦了。
  “真奇怪!”
  “是啊!真是奇怪啊!”
  “你没听错吧?”
  “不,我没听错。傍晚清水堂的人来过之后,那位老太婆就突然说要到地藏菩萨这边来,而且,还借用我们旅馆的提灯。”
  “三更半夜来这地藏菩萨不是很奇怪吗?到底为了啥事呢?”
  “听说要到这里和某人碰面。”
  “这么说来应该还在这里……”
  “没半个人影啊!”
  “怎么一回事啊?”
  泽庵双手交叉在胸前,百思不解。旅馆的店小二搔搔头,自言自语道:
  “子安堂值夜的人说他看到那位老太婆和一位年轻姑娘提着灯上山,但却没人见她们下山。”
  “就是这样才叫人担心啊!也许是到偏僻的深山里去了。”
  “为什么呢?”
  “也许阿婆用甜言蜜语骗了阿通姑娘,想把她推往鬼门关……”
  “那位老太婆这么可怕啊!”
  “胡说什么!她是个好人!”
  “刚才听您这么说,又让我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
  “今天那位叫做阿通的姑娘又哭了。”
  “真是个爱哭虫!大家都叫她‘爱哭虫阿通’……但是,若说自正月一日起,即跟在阿婆身边,那铁定被她虐待、折磨够了!可怜的阿通!”
  “阿婆一直说阿通姑娘是她的媳妇,婆婆虐待媳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一定是阿婆心里有恨,才会一点一点慢慢地虐待她。”
  “想必阿婆这样做才会甘心吧!阿婆摸黑将阿通姑娘带到深山,可能是要解决最后的仇恨,真是恐怖的女人。”
  “那位老太婆不能归为女人,否则太难为其他女人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任何女人多少都有她自己的个性,阿婆只是较明显而已。”
  “您是出家人,所以不喜欢女人。但是,您刚才说那位老太婆是个好人啊!”
  “她的确是个好人没错。因为她每天都到清水堂参拜,向观音菩萨献珠念佛,亲近观音菩萨。”
  “她的确经常念佛。”
  “是啊!世上很多这种信徒,在外头做了坏事,回到家立即念佛;干尽恶魔所做的坏事,再到寺庙诵经念佛。这种人深信即使打人杀人,只要念佛便能消弭业障,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实在叫人拿他们没办法啊!”
  泽庵说完之后,便又走到黑暗的瀑布潭边大声叫着:
  “喂!阿通姑娘!”
  又八大吃一惊:
  “啊?母亲!”
  阿杉也注意到那个声音,豹子般的眼睛向上望。
  “那是谁的声音啊?”
  虽然听到声音,但她抓着死尸头发以及握着砍尸首短刀的手,却一点也不放松。
  “好像是在叫阿通的名字,啊!又在叫了。”
  “真奇怪!会到这里找阿通的,只有城太郎那小子。”
  “那是大人的声音……”
  “这声音好像在哪里听过。”
  “啊!糟了……母亲,不要砍头颅了!有人提着灯笼走向这边来了。”
  “什么!走向这边来了?”
  “有两个人呢!我们不能被他们发现,母亲!”
  本来争吵不休的母子一碰到危险,立刻站在同一战线。又八非常焦急,而母亲却异常平静。
  “等一下!”
  阿婆还不放过那具尸体。
  “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不取最重要的头颅就走,如何向故乡父老证明已经杀死阿通了呢……等我一下,我现在就取她的头颅。”
  宫本武藏 风之卷(36)
  又八捂住眼睛大叫道:
  “啊!”
  阿杉持刀跪在小树枝上,正要砍尸体的头颅,又八再也看不下去了。
  突然,阿婆口齿不清,看来惊讶不已。她甩开尸首,向后踉跄了几步,跌坐在地上。
  “不对!不对!”
  她摇着手想站起来,却办不到。
  又八靠过来,吃惊地问:
  “什么?什么不对?”
  “你看这个!”
  “啊?”
  “这不是阿通啊!这具尸体看来像个乞丐或是病人,而且是个男的。”
  “啊!是一个浪人。”
  又八仔细端详那人的长相之后,更加震惊。
  “奇怪!这个人我认识。”
  “什么!你认识?”
  “他叫赤壁八十马,骗了我所有的钱。这个连活马的眼睛都敢挖的八十马为什么会倒在这里呢?”
  又八怎么也想不通。除了附近的小松山谷里的阿弥陀堂的苦行僧青木丹左卫门,或是曾遭八十马毒手、好不容易获救的朱实知道实情之外,想找其他人问清事情的原委等于是大海捞针。
  “谁?在那里的人是阿通姑娘吗?”
  突然,两人身后响起泽庵和尚的声音,也出现了提灯的影子。
  “啊!”
  又八纵身一跳,当然比坐在地上的阿杉婆要逃得快。
  泽庵跑过来。
  “啊!是阿婆啊!”
  他猛然抓住阿杉婆背后的衣襟。
  泽庵紧紧按住阿杉的脖子,并朝暗处叫道:
  “想逃跑的那个人———不是又八吗?你竟然弃老母亲不顾,想逃到哪里去?胆小鬼!不孝子!给我站住!”
  阿婆即使被泽庵压在膝下,也试图挣脱,她虚张声势地叫嚣:
  “你是谁?是哪里的家伙?”
  眼见又八毫无回头的意思,泽庵稍微放松按住阿杉婆的手:
  “不记得我了?阿婆,你到底还是老了!”
  “啊!是泽庵和尚啊!”
  “你很惊讶吧?”
  “什么话!”
  阿婆用力地摇着满是白发的脑袋:
  “徘徊在黑暗中的乞丐和尚,现在流落到京都了啊!”
  “是啊!”
  泽庵报以微笑,继续说道:
  “如阿婆所说,前一阵子我一直待在柳生谷和泉州一带。直到昨晚,才晃到京都来。在下榻的旅馆听到意外的消息,心想这件事非同小可,不能放手不管,所以从黄昏起就一直在找你们呢!”
  “有何贵干?”
  “我也想见阿通。”
  “哦?”
  “老太婆!”
  “干吗?”
  “阿通到哪里去了?”
  “我不知道!”
  “你不可能不知道。”
  “我这老太婆,可没用绳子绑着阿通啊!”
  提着灯笼,站在后面的旅馆店小二说道:
  “啊!和尚!这里有血迹,是新的血迹!”
  望向灯光所照之处,泽庵表情有些僵硬。
  阿杉婆趁此机会突然起身逃之夭夭。
  泽庵转过头,站在原地大声叫喊:
  “站住!阿婆,你为了洗雪耻辱远走他乡;这会儿要使家声蒙羞才回去吗?你因疼爱儿子而离乡背井,却忍心让儿子不幸吗?”
  这一席话,不像是出自泽庵口中所说出来的,倒像是大宇宙在怒斥阿婆一般。
  阿婆突然停住脚,脸上的皱纹显出一副不服输的样子:
  “你叫嚣什么啊!你说我玷污家声,又说我让又八不幸?”
  “没错!”
  “笨蛋!”
  阿杉冷笑着。不管别人怎么说,她仍认真说道:
  “像你这种吃布施米、借住别人的寺院、在原野拉屎的人,也知道什么是家声、什么是疼爱儿子、什么是世间至苦吗?你只知道人云亦云,你只知道吃众人辛勤耕种后得来的粮食罢了。”
  “你这话实在教人痛心啊!世上有这种人,我也难过。在七宝寺时,我就觉得无人比阿婆伶牙俐嘴,没想到如今仍是。”
  “哈!我这老太婆对世界还抱着很大的希望,你以为我只是靠一张嘴吗?”
  “不谈这些,也不管过去的事,我倒想跟你谈别的。”
  “什么事?”
  “阿婆,你是不是叫又八杀了阿通?你们母子连手杀了阿通,是不是?”
  听完这话,阿婆伸长脖子大笑:
  “泽庵!即使提灯走路也得带着眼睛才行啊!你的眼睛是瞎了还是装饰用的?”
  泽庵被阿婆嘲弄得不知如何是好。
  无知总是比聪明占优势,无知的人可以无视于对方的知识。一知半解的聪明人,总是拿狂妄无知的人没辙。
  泽庵被阿婆斥骂眼睛是瞎了还是装饰品。只好自己过去查看死尸,果然不是阿通。
  他立刻放下心来。
  阿婆含怨的口吻问道:
  “泽庵,你放心了吧!敢情你是撮合武藏和阿通的媒人。”
  宫本武藏 风之卷(37)
  泽庵并不驳斥她。
  “你要这么想也行。阿婆,我知道你一向很有自信,不知你如何处理这死尸呢?”
  “这个人早就倒在路旁等死了,虽然是又八砍杀的,但不能怪他。这个人没人理的话,终归是要死于路旁的。”
  店小二插嘴道:
  “刚才我就看到这个浪人,他的脑袋似乎有点不对劲。他口水直流,摇摇摆摆地走在街上,而且头上好像被人重击,有个大伤。”
  阿婆心想这些事与自己无关,就径自走到路上寻找儿子。泽庵交代店小二处理尸体后,便跟在阿婆身后。
  阿婆非常不悦,回过头来正要对泽庵说狠话,却看到树阴下有个人影小声叫道:
  “母、母亲!”
  阿婆欣喜万分,走向树阴下。
  原来是又八。
  儿子终归是儿子,她以为他跑掉了,原来他一直担心老母亲的安危。对儿子这番心意,她欣喜不已。母子两人回头看着身后的泽庵,交头接耳一番。看来似乎对泽庵仍有畏惧,两人立刻往山脚方向飞奔而去。
  泽庵目送这对母子离去之后,自语道:
  “不行……像他们那副样子,再说也是白费唇舌。人世间如果能够除去误会,人们就可以减少许多痛苦了。”
  他并没有急步直追,因为找到阿通才是当务之急。
  但是,阿通到底怎么了?她在哪里呢?
  无疑地阿通已从又八母子刀下逃过一劫。泽庵刚才心里就庆幸不已。但是可能因为刚才见了血光,所以在未见到阿通平安归来之前,总是心神不宁,无法平静。他打算天亮之前再找看看。
  他才下决心,就看到店小二招集数名守堂员提着七八个灯笼下山崖来。
  看来是要将浪人赤壁八十马的尸体埋在山崖下,所以一行人拿着锄头及铲子挖土,黑夜里咚咚咚声,令人毛骨悚然。
  刚挖好洞穴,忽然听见有人喊救。
  “啊!这里有个人奄奄一息,这回是个美丽的女人!”
  离坑穴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瀑布支流冲刷而成的小水洼,上头杂草横生,不易被人发现。
  “人还没死。”
  “还有气吗?”
  “只是晕过去而已。”
  泽庵看大家提着灯笼聚在一起,不知在吵嚷什么,正准备跑过去看个究竟。就在这时,旅馆店小二也大声喊着泽庵。
  9
  很少有人能像这户人家,将“水”的特性巧妙地营造出生活情趣吧!
  武藏听着围绕房屋四周的潺潺水声,而有此感想。
  这里是本阿弥光悦的家。
  这里离武藏记忆深刻的莲台寺野并不远———它位于京都实相院遗迹东南方的十字路口。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本阿弥十字路口的人家,并非只是因为光悦一家住在这里。光悦住所长屋门的左邻右舍住着他的外甥,以及同行人等,同一家族都住在这个路口的前后左右,众人和睦相处。就像土豪时代的家族制度,众人比邻而居,悠哉地过日子。
  “原来如此!”
  武藏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自己一直属于下层阶级的生活,而像京都这种令人刮目相看的大都市人的生活,一直与他无缘。
  本阿弥家是足利家武臣后代,现在仍受前田大纳言家每年二百石的俸禄,又受到皇家赏识,也颇受伏见德川家康的器重。此家以磨刀剑为业,是个纯粹的技术工匠。若要问光悦是武士还是商人?好像两者都不是。实际上他既是工匠,又是商人。“工匠”这个名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高尚的称呼了。这是工匠们自己无法坚持自己的品性和操守所造成的。上一代的人,将技艺视为高级工作,有如天皇的圣宝一般珍贵。但是,随着世风日下,众人将工匠看成“没出息的人”,这两者真是天壤之别。
  “工匠”这称呼,原本绝非下贱技艺人的称呼。
  追根究底,这里的大商人角仓素庵、茶屋四郎次郎、灰屋绍由都是武家出身。换句话说,室町幕府掌管商业的大臣们,曾几何时,渐渐离开幕府,不再支领薪俸,变成个人经营。经商的才华与社交手腕,已不再需要武士的特权。如此,代代相传,便成商人世家,成为京都的大商人以及有钱人。
  因此,即使武家权力相倾轧,这些大商人仍会受到双方的保护,所以才能代代相传,绵延不断。就算受皇上征召出兵,他们也享有兵燹不殃及家园的特权。
  宝相院的一角,滨临水落寺,有栖川和上小川两河夹流其间。应仁之乱时,这一带被烧了个精光。虽然有人传说在院子里种树时,还会挖到战乱时的刀剑、盔甲等物。但本阿弥家的房子是在应仁之后盖的,那之前盖的是属旧房子的部分。
  清澈的有栖川,流经水落寺之后,注入上小川,中途伏流光悦住宅。———这条清溪先是流经三百多坪的菜园,再消失于一片林地。
  然后,再从玄关前的喷井处汹涌而出,分成两股支流,一支流到厨房,用来洗米煮饭;另一支流到浴室,带走脏水和污垢。也流至素雅的茶室,溅打在岩石上,发出清澈的滴答声。最后汇集成一股水流,奔向本家的研磨小屋。小屋入口处,结着稻草绳,禁止闲人进入———工匠们在那里为诸侯研磨正家、村正、长船等着名的宝刀。
  宫本武藏 风之卷(38)
  武藏住进光悦家,卸下流浪装扮。至今已是第四天或第五天了。
  武藏和这家主人光悦及妙秀母子在原野的茶会相遇喝茶之后,内心暗暗期待有朝一日能再和他们见面。
  也许是有缘吧!分别没几天就有了再见面的机会。
  沿着上小川到下小川的东岸,有一座罗汉寺。寺院旁的遗迹是昔日赤松家的官邸。随着室町将军家的没落,这一大片宅第也跟着物换星移,失去了全貌。虽然如此,武藏仍想再次走访此地,有一天他便来到这附近。
  武藏年幼时,经常听父亲说:
  “我虽然是山中凋零的武士,但你祖先平田将监可是播州豪族赤松的分支,你体内流着英雄武士的血液。你要认清这一点,好好开创一番伟大的事业。”
  下小川的罗汉寺,是紧邻着赤松家官邸的菩提寺,所以到那里去寻幽访胜,也许能找到祖先平田氏过去的蛛丝马迹。据说父亲无二斋到京都时,也曾一度探访此地,并祭拜祖先。即使对这些陈年往事全然不知,但有机会踏到这片土地,缅怀自己遥远的血亲也并非无意义。因此,武藏才会到这里寻找罗汉寺。
  下小川有一座“罗汉桥”。但却一直找不到罗汉寺。
  “难道连这一带也改变了吗?”
  武藏靠着罗汉桥栏杆心想:父亲和自己只不过一代之隔,都市的面貌却已改变不少了。
  罗汉桥下,河水浅而清澈。偶尔河水像混了泥土变得浑浊,过不了多久,又恢复了原有的清澈。
  武藏仔细一看,原来从桥左岸的草丛中时而冒出浑浊的水。这浑浊的水一流入河里,便向四周扩散开来。
  “啊!原来这是磨刀房。”
  武藏当时单纯的闪过这个想法,只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会成为这家的客人,而且还住了四五日呢!
  “啊!您不是武藏先生吗?”
  武藏被刚回来的妙秀尼叫住,这才发觉原来这里是本阿弥路。
  “您是来找我们的吗?光悦今天刚好也在家,您不用客气……!”
  在路上遇见武藏,令妙秀欣喜万分。她似乎深信武藏是特地来访,便赶紧带武藏进到长屋门,并叫家仆立刻通知光悦。
  无论是在外面或是在家里,光悦和妙秀两人依然和蔼可亲,一点都没变。
  “我现在正要磨刀,请先和我母亲聊聊,等工作结束后,我们再来慢慢聊。”
  听光悦这么说,武藏和妙秀便聊起来。两人相谈甚欢,竟然不知夜已深。第二天,武藏向光悦请教磨刀剑的事情,光悦带着武藏参观“磨刀房”,并向武藏一一说明。不知不觉间,竟然已在这户人家待了三四个晚上。
  接受别人的好意和盛情,也该有个限度。武藏本想今天早上辞行,但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光悦抢先一步说道:
  “还没好好招待您,但也不便勉强挽留,如果您还不厌倦,就再多住几天。在我的书斋里,有一些古书和几件玩赏品,您可以随意取阅、把玩。庭院角落有烧窑,过几天我烧几个茶碗和盘子给您看看。刀剑归刀剑,但陶器也很有趣,您不妨也捏捏看。”
  武藏被光悦平稳的生活所感染,便也允许自己暂时过几天平稳的日子。
  光悦又说道:
  “如果您已厌倦这里,或有要事,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