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给我扯淡!中牟四战之地,百姓穷得一清二白,哪里来的金银财宝让你收刮?我还得写信给奉孝,让他紧急调遣五万担军粮到阳翟城,我军现有的存粮,撑不上多久。必须得抓紧时间安排突围!”何咸一脸烦躁地回复道。
贾诩拉住何咸神秘道:“主公稍安勿躁!不就是五万担军粮吗?稍后,您就可以见到数倍于五万担的军粮!”
贾诩并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何咸突然意识到贾诩现在的表现很反常,再细细思考贾诩话中的意思:“宝藏……军粮……”
“莫不是军师所谓的宝藏,就是军粮!”何咸突然反应过来。
贾诩哈哈大笑起来。这是,魏延也清理出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跑过来请示贾诩与何咸,请两位移步一瞧。
何咸看到贾诩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原来,贾文和将中牟城的军粮都藏在了地下!
魏延的两万多浮槎军在驻守中牟期间,得到贾诩的密林,挖了一条地道,连通中牟城和南阳大营。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之下,可以令魏延的浮槎军通过地道快速抵达南阳大营进行支援!
随着战事的推进,贾诩敏锐地察觉到袁曹联军军心不齐。相比于曹操试图坚定地击溃南阳军,杀伤南阳军的有生力量,袁绍的想法显然要复杂很多。袁绍既然击溃南阳军,还想适当地保存自己的实力,如果乌巢粮草被毁,袁绍还想夺南阳军的粮草以为己用……推测道袁绍的复杂心意之后,贾诩决定改变地道的用处。命魏延将中牟城的粮草全部转移至地道之中,上面再以房屋废墟掩盖。而在南阳军营中,贾诩也命南阳军士将地道入口用泥土封死。然后令魏延火烧中牟城,绝了袁绍夺粮的念头。同时摆出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逼袁绍决战!
果然,袁绍中计,不敢死磕,选择了结阵自守。袁绍一退,单凭曹操一军,也就很难攻破南阳大营。
听完贾诩复述的中牟之战,何咸禁不住为南阳军捏了一把冷汗。
“假如袁绍没有中计,选择了一战定胜负呢?”何咸问贾诩。
贾诩道:“那我军也未必会败!就算败了,袁绍也找不到地下的军粮。没有粮食,袁曹联军依旧寸步难行。”
“可是你们很有可能会死在乱军之中!”何咸提醒道。
“战场之道千变万化,谁能轻言万无一失、长命百岁?既然成为了一军的统帅,就要有随时牺牲己命的觉悟。贾诩怕死,所以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极狠。所过之处,请主公见谅!”贾诩也明白自己这次的计谋玩得有点大,一个不甚,很有可能葬送了南阳军的家底。但贾诩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南阳军的长久之计考虑,没有掺杂一丝的私心,故而问心无愧。
第三百九十八章 先曹后袁 玉佩换粮()
“瞒天过海、破釜沉舟,此连环计用得绝妙!袁本初此战输得不冤!”不远处,一名青袍文人在赵云的陪同之下,正往这边走来。一边走,一边感慨道:“能将人心和战局变化摸得如此透彻的,想必阁下就是鼎鼎大名的西凉贾文和吧!”
“这位高士是?”贾诩转而问何咸。
“广平沮公与!袁绍麾下大才,乃本将在乌巢招揽而来!”何咸介绍道。
“在下沮授,见过主公,见过军师!”沮授过来给两位行礼道。
“公与先生乃河北名士。诩在西凉也是如雷贯耳啊!”贾诩与沮授客气了几句。
军粮失而复得之后,何咸原本沉寂的心又开始活泛起来。趁着两位谋士都在,何咸请教道:“现如今,袁曹两军皆以为我军粮草不济,必然退回南阳。若是反其道而行,趁机突袭,无论是攻曹操还是打袁绍,都将取得奇效。只是,我军应该攻击哪一家才能利益最大化?”
贾诩含笑点头,伸出右手对着沮授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示意沮授先讲。
沮授思索了一下,沉声道:“三家之中,南阳军实力最强,袁绍次之,曹操最弱。袁绍的根基远在河北,南阳军不可能一举歼灭之。如果削弱了袁绍,只能迫使袁绍更加紧密地和曹操联合在一起,增强反抗南阳军的决心。故不如暂且放过袁绍,集中力量歼灭曹操,将河南之地全部收复。囤积力量之后,再一举北上,平定冀幽!”
贾诩点头赞同道:“袁绍虽然势大,但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足为惧。反观曹操虽然势小,但雄才大略,精通兵法,任用贤能,兵精将强,兖、青两州百姓在其统治之下安居乐业,实力蒸蒸日上。此次中牟会战,正是击溃曹军主力,趁势消灭曹操势力的大好时机,主公不容错过啊!”
两位谋士都推荐了先曹后袁的策略,和何咸的心里预期一致。
“计将何出呢?”何咸继续问两位道。
“想必军师早已胸有成竹了吧?”沮授笑问贾诩。
贾诩微微一笑,道:“将计就计,以粮草危机为诱饵,引得袁曹联军围攻中牟,直至拖垮联军。然后一举平定兖、青两州!”
“看样子,军师连袁军也不打算放过啊!”沮授感慨道。
“可是,袁绍、曹操又不是傻子,他们在自己粮草不济的情况之下,还敢死战不退吗?”何咸质疑道。
“原本诩还没有太大的信心,但听说主公带回来了袁军大将淳于琼……或许,这位淳于将军可以帮我们坚定袁曹联军围困中牟的决心!”
看到何咸贾诩一副阴人的笑容,何咸就知道被贾诩点名的淳于琼要倒霉。
自被带回中牟之后,淳于琼便没有再见过何咸,他就像一个被遗忘的人,软禁在中牟西北的一个独立的小营之中。
淳于琼可以感受到,中牟之战还没有结束。因为南阳军每日都非常忙碌,清理废墟,加固城防,似乎袁曹联军随时都会前来攻击。淳于琼当日投降何咸,以来是因为走投无路,另一个原因未曾不是看在何咸强势,能够混上一个好日子过。来到中牟之后,淳于琼发现南阳军的情况似乎很不妙。尤其是营中的伙食!淳于琼记得他刚到中牟之后,每顿饭还能吃上肉食,分一小壶酒。第二天,酒和肉食便被取消,换成了纯粮食。再过三天,就连纯粮食的供应量都开始减半。一开始,淳于琼还以为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何咸,降低伙食是一种惩罚措施,于是便不敢吱声。
提心吊胆过了几天,淳于琼发现何咸根本没有召见自己的意思。他便试着在营地活动一下。这一试,他发现何咸并没有对自己禁足。除了守卫森严的武器库和粮仓,淳于琼都可以随意逛逛。饿了几天肚子的淳于琼赶紧问了一下巡逻的士兵,摸到了伙夫营。
作为袁军的中高级将领,淳于琼身上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他从贴身的军服里面摸出来一块羊脂玉佩,塞到一名貌似伙夫营军头的中年胖子手中,问他有没有好酒好肉可以通融一下。
伙夫营军头拿出玉佩在阳光之下照了一照,确认是一件好货色,点点头道:“随我来!”
淳于琼一脸憧憬地跟着军头来到了后厨,却没有看到他想要的东西。别说美酒了,就连肉都见不着多少。除了一些蔬菜,就是清一色的小麦、黍米。大锅里面,正在熬的粥稀薄的更当镜子使。
军头给他端过来一碗还算厚道的清粥,又给他扯了一块巴掌大小的牛肉。淳于琼皱着眉头道:“你好歹给我来一份将军们应该吃的东西吧?那玉佩可是我淳于家祖传的宝贝啊!”
军头把牛肉和清粥往淳于琼的手里面一塞,没好气地回答道:“若不是看在那是一块好玉的份儿上,我回给你这些吃的?我家主公现在吃的也就这样的档次。看到那里了吗?”
军头指着正在熬的超薄稀粥道:“军中缺粮,普通的军士现在也就够喝个水饱!”
“啊?”淳于琼傻眼了,他没有想到现在中牟城的南阳郡缺粮已经缺到这个地步了,“怎么会?南阳不是向来富庶,不缺粮草啊?”
“唉~”军头叹气道:“本来是不缺的,可是却被军师一把大火烧没了!不过,也不用担心,军师说了,大家坚持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宛城新筹集的粮草就能运到中牟了,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吃饱饭了!”
“头儿,粥熬好了,将军命我等速速送到军营去!”一名伙夫军的兵卒跑过来提醒军头。军头顺手将淳于琼赶出了伙夫营:“我这要忙活儿了,你回营去吃吧!记得有什么好东西可以继续找我来换,我尽量给你留点好肉!”军头一脸猥琐地对淳于琼叮嘱道,他将淳于琼当做一名南阳军屯长之类的中层武将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淳于琼逃出中牟 曹孟德苦劝袁绍()
淳于琼有些蒙圈,他发现自己似乎上了一艘即将沉默的破船。在前往伙夫营的路上,淳于琼碰见好多手上、头上绑着绷带的伤兵,当时因为腹中空空没有细瞧,现在回想起来南阳军在中牟一战中似乎伤亡颇重。比伤亡更严重的是,南阳军的粮草将尽。没有粮草,还怎么战斗下去?
虽然袁军的粮草也在乌巢被焚毁,但还有曹操这个盟友。曹操在陈留应该还有不少的存粮,起码,短时间内袁军的粮草不会耗尽。当夜,淳于琼转辗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日天不亮,淳于琼就起床去了伙夫营,他想再次确认一下南阳军是否每顿饭都是清水稀粥,是否军粮非常短缺。赶到伙夫营的时候,正逢伙夫们在准备整个大营的早饭。和昨日见到的一样,大锅的清水稀粥熬开之后,倒进一个个大陶罐中,由军卒分别送往各个军营。
伙夫营的军头忙完一阵,一抬头,发现昨日那个年纪偏大的军官又摸了过来,顿时乐了:“您这是又得到什么好东西了吗?来,来,让我瞧瞧!”
淳于琼佯装生气道:“我那枚玉佩拿去宛城,起码能卖上百金。你用一块巴掌心大的牛肉就想把我打发掉吗?”
“怎么会只有一块牛肉呢?明明还有一碗好粥啊!”军头急忙更正道。
“算上粥也不行啊!太少了!”淳于琼不依不饶道。
“好了好了!”军头揭开一口不大的瓦罐,再从里面抓出一块巴掌心大的牛肉,道:“说好了,这是最后一块!咱俩两清了!明白了吗?”
还没等淳于琼答应下来,军头就把手塞给他,顾自己走开了,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将军们都要断肉喝稀粥了。你再有玉佩,也换不到这样的好肉喽!”
淳于琼闻言,看了看手中的牛肉,三口两口就将它吞到了肚子里。吃完这块牛肉之后,他下定决心:他要逃跑,他要逃离南阳军这个囚牢,回到袁绍身边去!
“我本来就是袁将,我是被何咸俘虏到中牟的,现在逃走也是合情合理。”淳于琼暗暗给自己打气道。此前,淳于琼不敢逃回袁军,是担心袁绍会和他清算乌巢丢失的大罪。现在,淳于琼敢逃回袁军,是因为他自认为他探知到了南阳军的一大秘密。如果能将这个秘密及时汇报给袁绍,就有可能逆转中牟战局,将功赎罪。
何咸的不闻不问,南阳军的凄惨模样,给了淳于琼叛逃出城,回到袁绍军的勇气。是夜,淳于琼利用守营的军卒打瞌睡的机会,悄悄摸出了自己的营帐。按照白天探查好的路线,淳于琼在伙夫营附近的城墙一角,找到了那个勉强可以通人的狗洞。通过这个狗洞,淳于琼有惊无险地逃出了中牟城,摸黑朝着北方走去。他知道袁曹联军的大营再中牟城的北方,但具体在哪里,黑灯瞎火的,他也辨不出位置。
“主公,淳于琼顺利逃出中牟了!”中牟城的中军大营之中,何咸还在审阅南阳战报,伙夫营的胖子军头悄悄摸了进来,轻声对何咸回禀道。
“很好!这几天辛苦你了!”何咸微笑着回道,“明天开始,你就回到特战小分队吧!”
“诺!”胖子军头郑重回道,完全没了淳于琼见到时候的油腻和猥琐模样。
这几天,淳于琼的一举一动全部都在南阳军的监视之中。就连伙夫营旁边的那个狗洞,也是南阳军特战小分队精心为他准备好的。这一切,都是出自贾诩的策划,特战小分队负责具体的实施。
话说袁绍撤回大营之后,数日按兵不动。既不溺战也不撤退,明面上是说休整几日再战,实则在等待张郃与高览的消息。
乌巢究竟是守住了还是被击破了?
但袁绍终究还是没能等来奇迹,三日后,张郃率领三千轻骑率先回来复命:乌巢大营被破,全部粮草被毁!
袁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却依旧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盛怒之下,袁绍欲斩杀张郃以泄愤,幸亏帐中的文武极力劝阻,张郃才幸免于难。悲愤的袁绍一边命许攸前往曹营借粮,一边令全军做好准备,随时开拔撤回冀州。
前往曹营的许攸不负重托,押回来了足以解燃眉之急的粮草。同时过来的,还有曹操一行。
曹操头上缠厚厚的绷带,拖着头疾未愈的病体前来劝说袁绍道:“联军缺粮,有陈留以为后盾。南阳军也缺粮,粮草或远在颖川,或远在虎牢关。我联军只需要围困中牟,断其粮队,假以时日,南阳军必将不战自溃!这可是击败何咸最好的机会,盟主万万不能错过啊!”
袁绍有些心动,但一想到粮草问题,便忧心道:“乌巢粮草被毁,冀州存粮已经不多,而且想要从邺城运粮过来,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抵达。我军就是想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曹操抱拳道:”粮草问题由我军来解决!一个月,陈留至少能够供应我联军粮草一个月的时间!而南阳军,估计不出半个月,必将拼死突围!“
袁绍环顾左右,看看审配、许攸、逢纪、郭图等人,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审配摇头道:”南阳军狡诈,奸计层出不穷。而粮草之事又干系重大,我军应当退回冀州徐徐图之方为正道。“
许攸却道:”战机稍纵即逝,南阳军难得陷入全军被困的状态,于情于理,我军都不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袁绍依旧犹豫不决,突然有军士来报,说淳于将军有要事求见!
袁绍一愣,脱口问道:“哪个淳于将军?”
在袁绍的印象之中,乌巢既然被破,作为主将的淳于琼应当已经战死。
军士回答道:“是都督淳于琼。”
袁绍大怒:“淳于琼无能,丢了乌巢大营,坏了我军大事,竟然还敢回来?来人,将淳于琼直接拖出大营祭旗!”
“主公且慢!”逢纪赶紧站出来制止。
第四百章 有违天和的”粮草“()
逢纪作为袁绍军的老人,熟知淳于琼的为人。清楚他并不是一个愚忠之人,丢了乌巢这样的大事,按照淳于琼的个性,要么投降敌军,要么隐姓埋名,让他主动上门赴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淳于将军既然说要事求见,主公不妨见上一面,待他说完,再杀不迟!”
袁绍听了逢纪的话,依旧怒气难消道:“让淳于琼赶紧滚进大帐来!若是没有一个绝妙的理由,吾誓杀之!”
淳于琼自逃离中牟之后,一路往北晚上赶路,白天睡觉,生怕被南阳军抓回去。走了两夜一天之后,终于碰到了袁军的侦骑,被带回到了袁绍的大营。
淳于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进入帐中面匍匐在地,大呼“末将该死,有负主公重托”。不得不说,淳于琼这一手以退为进玩得很漂亮,袁绍见其凄惨的样子,杀他之心稍减。
“淳于琼,吾自问待你不薄,两万精兵让你固守乌巢,你都做不到吗?”袁绍质问道。
淳于琼大哭道:“主公,非我军作战不力!而是屠家子实在太狡猾,他趁夜袭营,多置草人于正面战场迷惑我军视线。实则突袭背面,焚烧了粮仓……”
袁军大帐中的将领闻言,皆倒吸凉气。如果淳于琼所言不虚,乌巢换了谁,都有可能丢失。这还真不是将领的指挥问题。
袁绍闻言,语气稍缓,再问道:“乌巢战败之后,稍后再与你计算!你方才说有要事禀告,快快说来!”
淳于琼赶紧擦干眼泪,知道自己的小命应该无忧,沉声道:“南阳军粮草奇缺,即将断粮!”
“你再说一遍?”正在一边旁听的曹操遏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出言问道。
“南阳军粮草奇缺,即将断粮!”淳于琼又重复了一边。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转身对袁绍道:“盟主,南阳军的末日就要到了,您还犹豫什么?”
犹豫与质疑是袁绍的骨子里的特性,很难更改,他不理会曹操的无礼,继续问淳于琼道:“你是如何知道南阳军粮草将断的事实?”
淳于琼眼泪汪汪道:“乌巢一战,末将与何咸拼死一战,无奈武艺差他一招,被擒落马下,捆绑着带到了中牟。在中牟,末将亲眼见到南阳军卒每天喝稀粥果腹。为了进一步查清粮草情况,末将送出传家玉佩贿赂了看守的小将。一枚价值万金的玉佩竟然只换回一碗粥,一块巴掌心大小的牛肉……末将不信,小将冒着风险带末将去了伙夫营查看,确定情况比小将说的还要凄惨。末将还偷听到伙夫营军头们之间的谈话,说南阳军的将军们也即将断了肉食。”
淳于琼七分真,三分虚,讲述了自己在南阳军的遭遇。审配、许攸等人皆为当世一流的谋士,当然知道淳于琼的描述之中多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但总体来讲,淳于琼的描述合情合理。结合中牟大火,可以判定南阳军缺粮的情况是真实的。
有了淳于琼绘声绘色的描述,再加上曹操在粮草方面的保证,袁绍终于下定决心,不退反进,全军围困中牟城。
曹操离开袁营的时候,随行的荀彧一脸担心地提醒曹操道:“主公,我军军粮不缺,但是要维持十几万人马的用度,顶多只能支撑半个月……”
“操知道!”曹操点头道,“但刚才的情况之下,操不得不那样说。不然的话,袁绍根本不敢再战。袁绍若是退回了冀州,我军就将独自面对南阳军的压力……中牟之战,是我军击溃南阳军最好的机会,容不得放弃!”
曹操说的异常坚决,根本不容荀彧反对。荀彧知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