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点了点头:“整个辽东一直在下雪,说来也不奇怪,辽东那地方,每年冬天都一个德行,不过今年好像格外的严重了些,想必过两天其他州府的折子应该也陆陆续续的要递到长安了。。。。。。”

    请在看盗版的筒子们到起点支持一下正版,不胜感激。。。。。。(。)

第四十章:赈灾策() 
“说再多也没用,当务之急,是要想想怎么救济辽东!”玄世璟出声说道。

    “不错,朝廷必定是要拨款前往辽东的。。。。。。”李恪说道:“不过相对于钱财来说,可能直接从周边采购运送物资过去比较实用一些。。。。。。不知在座的诸位,可有什么良策?”

    闻言,李承乾的目光扫视众人一番。

    在场的东宫的属官们三三两两讨论了起来,围绕着李恪说出的从周边州府采购物资运往辽东赈灾开始商议可行之计。

    东宫的属官被李二陛下清洗了一番之后,留下的都是颇具真材实料的官员,有后起之秀,也有德高望重的老臣,所以一番商讨下来,很快便说出了几条可行之策。

    “殿下,臣等以为,此事应立即上报给陛下,由陛下自国库调拨赈灾款项,由左右武卫军士押送至辽东。”于志宁起身说道。

    “另外,应下旨周边个州府调集物资,各自派人押送至辽东大营,现在对于辽东来说,物资比银钱要重要的多。”王珪拱手说道。

    “钱粮物资之事,都好说,诸位对于高句丽那边的反应,如何看?”李承乾问道。

    辽东遭了大灾,高句丽境内泉盖苏文和高建武相互争斗,现在这节骨眼上,很有可能泉盖苏文会借着这个由头对辽东动手,毕竟这么多年来,高句丽虽然一直在采取防御姿态,但是却是一直对辽东虎视眈眈。

    “殿下,如今荣留王太子还在大唐,高建武绝不敢图谋辽东。”于志宁说道。

    “非也,防人之心不可无。”李恪淡然开口:“诸位大人不要忘了,现在高建武在高句丽境内大肆铲除异己,现在高句丽王公大臣,莫不惶恐度日,对高建武已经是心生不满,高建武修建长城之举措,在对大唐,便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这个时候若是高建武图谋辽东,便会将高句丽举国上下的视线,都转移到辽东上面。”

    “但是高句丽的旁边还有新罗。”李泰皱了皱眉头:“如此,新罗的态度,便很重要了。”

    “这。。。。。。。”于志宁与王珪相视一眼,沉吟了一声。

    “但是无论如何,咱们要做的最基本的,还是要救灾,这次对于辽东的雪灾,长安这边不仅不要瞒住番邦的那些使臣,还要轰轰烈烈正大光明的救灾。”玄世璟说道。

    “小璟可是有何良策?”李承乾看向玄世璟。

    于志宁和王珪等东宫属官也将目光落在了玄世璟的身上。

    玄世璟笑了笑,心中想着,是时候让你们见识一下人民的力量了。。。。。。

    “现在诸方使臣汇聚长安,朝堂的一举一动必然瞒不过这些人,既然瞒不过,那就不要瞒了,哪个国家没点自然灾害,尤其大唐国土还如此的辽阔,这次,就让那些番邦的使臣们见识一下,咱们大唐对于边疆国土的重视,对于边境军民的爱护,至少从此之后,让他们从心底里,提起大唐,都是敬畏的。”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现在四周番邦使臣都在长安,只要他们下点功夫,不难察觉朝堂上的动静,只不过,小璟,你打算怎么做?”

    “只要三位殿下肯吃点苦,这一切,都不难。”玄世璟眯着眼睛笑着说道。

    李泰见玄世璟这表情,狐疑的看了看玄世璟,又与李承乾和李恪对视一眼,犹豫着说道:“你先将你的对策说出来,让诸位大人参考一番,若是真的有效,我们三个吃点苦头,算不得什么。”

    “魏王殿下啊,这可是一次赚名声的好机会啊,你们三个谁吃苦多,谁的名声涨的快啊。”玄世璟依旧是一脸笑意的说道。

    “这种事关名声的好事,还是让给大哥去做吧,我与青雀,就不与大哥抢功了,大哥身为太子,总不能让我们两个王爷抢了风头不是,这于理不合。”李恪淡然说道。

    “小璟你先将良策说出,我等再做决定。。。。。。”李承乾看向玄世璟。

    “璟哥哥你就说吧。”一边的晋阳沉默良久,也是帮着李承乾说话。

    “好吧。”玄世璟双手一摊:“于大人和王大人说的计策都是赈灾必备的两种方法,但是,辽东那种地方,一旦遭了灾,就算是朝廷从国库拨款,那也是杯水车薪,虽然如此,但是该有的还是要有,而王大人说出的周边诸州府调集物资之事,也是可行之策,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不够震慑周边虎狼。”说道此处,玄世璟的话语变得掷地有声:“咱们这一次,要借用辽东这场灾害,让无论是在番邦的诸国使臣,还是让辽东周边的新罗或是高句丽,都看到,大唐子民们的力量!不动用武力的震慑!”

    在大唐,皇室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精神的寄托,若是让李承乾等皇子出面赈灾,对于几人在民间的名声,自然是有好处的,而此次,也是晋阳慈善基金出面的大好机会,让晋阳来接管民间的捐赠,让李承乾等人在朝堂上把控,势必要让这次赈灾辽东在大唐闹的轰轰烈烈,做到全民参与!

    写点大字报,做几场演讲,这些曾经用烂了的手段在大唐还没有出现,若是走上这么一遭,势必会鼓舞人心,效果也是不同而语。

    “小璟不要卖关子了!”李泰怒视着玄世璟,一副你再不说我就揍你的模样。

    “好办啊,首先要由太子殿下请愿,此次辽东赈灾之事,由东宫属官及武德殿文学馆全权负责,任何人不得插手!民间赈灾之事则是全部由晋阳基金会总领,而后直接上报给魏王殿下。”玄世璟说道。

    “唉?对啊,咱们还有晋阳慈善基金呢!”晋阳此时也想起来,在玄武搂还有一个以自己封号命名的组织呢,上次记得光是长安诸多官家夫人入会交纳的银钱,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呢,现在这笔钱应该全都封存在玄武搂地下的库房之中。

    “这事不难。”李恪笑道:“大哥总领政务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这是这事要绕过六部,恐怕要费点心思了。”

    “不难,由国库下拨赈灾款项,押送的话,便由太子殿下亲自率领东宫太子左右卫率的兵士即可。”玄世璟说道。

    “小璟的意思是,孤亲自押送赈灾款项与物资前往辽东?”李承乾不可置信的看向玄世璟。(。)

第四十一章:辽东的问题() 
“当然,你不是要赚名声吗?更何况,大唐的太子殿下都亲自去辽东慰问守边的军士和遭了灾的百姓,那全大唐的百姓都会感到欢欣鼓舞的。”玄世璟说道:“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去辽东来回一趟回来的时候快马加鞭,一定能在过年之前赶回来的,所以太子殿下也不必担心什么。”

    “那阿恪和青雀呢?”李承乾问道。

    “吴王殿下和魏王殿下自然是留在后方,太子殿下尽管前去便是,两位王爷便是您坚强的后盾。”玄世璟笑道:“对吧,两位殿下?”

    李泰笑了笑:“没错,大哥尽管去便是,我和三哥在长安替你掠阵。”

    李恪也淡然的笑了笑,示意李承乾不必担心。

    “不是长安。”玄世璟笑道:“长安这边有我和兕子,魏王殿下需要去洛阳,至于吴王殿下,便留在长安朝堂之上以便策应吧。”

    “什么?!”李泰瞪大眼睛看着玄世璟:“我也要离开长安?”

    “玄侯,您这。。。。。。。”于志宁不解的看着玄世璟,不知道玄世璟要做什么,辽东只不过是一场雪灾而已,辽东那地方除了大唐在那里守卫的军队之外,其实也没有多少百姓居住在那种苦寒之地,于志宁觉得,玄世璟实在是太过小题大做了。

    若是不小题大作,又怎么能震慑得住四周呢?

    而且,玄世璟看辽东,要比在座的东宫属官们要看的长远,将来大唐与高句丽之间必有一战,高建武现在已经修建长城防范大唐,若是等到大唐要出兵高句丽的时候,若辽东还是像现在一样,那无疑对于大唐是十分不利的,所以,玄世璟要做的,便是从现在开始,让李承乾在辽东布局。

    “就是要让仍旧在长安停留的番邦使臣们,看看我大唐是如何众志成城救济辽东的,顺便也告诉那些对辽东虎视眈眈的人,对于辽东,大唐的朝堂上,可是看重的很。”玄世璟说道:“太子殿下亲率东宫左右卫率,押送赈灾的款项前往辽东,从长安至洛阳,魏王需提前去洛阳,洛阳富庶,若是魏王殿下能在洛阳筹集一批物资,对于辽东那边,百利而无一害。以魏王殿下的身份,在民间想必是极有号召力的,等到太子殿下押送的款项一到洛阳,便与魏王殿下所筹集的物资一同送到辽东。”

    “璟哥哥,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晋阳问道。

    “咱们能做的,可就多了。。。。。。”玄世璟笑了笑:“明日早上我进宫接你出宫,基金会那边倒还真离不开你。”

    “小璟,真的有必要让孤亲自送到辽东吗?”李承乾问道:“当然,不是孤不想去,只是。。。。。。”

    “我明白殿下的顾虑,至于为什么要让殿下亲自走这一趟,一会儿小臣会亲自给你解释,辽东这一趟,若是殿下想要达到小臣所说的这样的效果,必当亲自走一趟。”玄世璟说道。

    “殿下,国库那边,是否应该与户部那边商议一番。”王珪拱手说道:“毕竟此番赈灾,要出大头的,还是国库那边。”

    国库现在什么情况没人比李承乾更了解了,先前他负责麟德殿宴会的时候便每日与户部打交道,越是到年底,国库越是拿不出真金白银,所以提及此事,李承乾也有些头疼。

    “实不相瞒诸位,国库那边前两日孤一直与户部在接洽,光是这次麟德殿的宴饮,便是六成出自国库,四成出自内务府。”李承乾两手一摊:“孤如此说,诸位可明白?”

    国库没钱了,这次辽东的事情,国库就算是从牙缝儿里扣,也抠不出多少来了。

    “殿下,那内务府呢?”王珪小心翼翼的问道。

    大唐的内务府,似乎就从来未曾充裕过。。。。。。

    “内务府那边,勉强还能凑出几万贯。”李承乾苦笑道:“加上国库,此次运往辽东,大概仅有七万贯。”

    “这。。。。。。”王珪当场一愣,仅仅七万贯,自周边县府采购粮食衣物等物资,根本不够!

    要知道辽东守卫在那里的军士,便有三万余人,再加上当地的百姓。。。。。。。

    “王大人说的不错,七万贯远远不够,辽东此时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三万将士守卫在边境,其中也有不少人患了冻疮,需额外再派遣一些大夫过去,那些冻伤的将士若不及时医治,恐怕。。。。。。”李恪沉吟道。

    “往年未遭灾的时候,军营里可有异常?”玄世璟问道。

    “若平日里,都还好,将士们每日操练,不打仗的话,一般鲜有冻伤。。。。。。”李恪答道。

    玄世璟皱着眉头思索,钱粮都好办,只是这大夫,这一时半会儿去哪儿找那么多大夫,更何况找到之后,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去辽东。

    算了,办法总会有的,不是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大不了出重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不会跟钱过不去吧。。。。。。

    “辽东啊。。。。。。”玄世璟叹了一口气,辽东虽说气候环境很恶劣,但也是大唐不可缺失的一方国土,也是一方兵家重地。

    辽东南邻高句丽和新罗,北面与靺鞨粟末及乌罗护等部接壤,向东隔海眺望倭国,正因为如此,辽东被军方狠狠的攥在手中,李二陛下也明白辽东对于大唐的重要性,因此仅是在辽东一地便驻扎了三万的兵丁以守卫辽东。

    三万的兵力,李二陛下未尝没有以图高句丽的雄心壮志。

    若是辽东经过这一场雪灾不能恢复如初甚至比当初更好,那大唐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还没打,便已经在天时地利上输了五成。

    李恪这么一说,顿时间,整个东宫的大殿一片唉声叹气。

    将士们的冻伤,该如何解决啊。。。。。。

    大规模的冻伤。。。。。。当地没有大夫,在前世又该怎么做呢?

    一时半会儿脑袋卡壳的玄世璟,不由得换了一种思路。

    若是人健健康康的,什么都好说,但是冻伤这种事情,虽说不算大病,但是确实在是麻烦,一旦冻伤,便很难再愈合,即使治愈了,在辽东那种地方复发的可能也是非常大,冻伤若是严重了,整根指头都保不住。。。。。。

    这样的一来,辽东的那些将士们,吃苦遭罪不说,一旦打仗,自身的战斗力也会受到影响。(。)

第四十二章:小小分歧() 
所以说,要救济辽东,仅仅是冻疮,就要先想办法解决,解决之后,便是大笔药材的投入,想到这个,玄世璟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大。

    “辽东乃是我大唐边境国土,更确切的说,辽东乃是兵家重地,大意不得,这几年来从朝廷上的动向来看,无论是高句丽还是与辽东隔海相望的倭国,皆不得不防,所以,此次辽东雪灾比不得以往平常的灾害,毕竟以往若是哪边州府遭了灾,朝廷仅需派人赈灾便是,但辽东之地,牵扯诸多,不得不谨慎行事,依臣之见,玄侯所提之策虽说可行,但是若由东宫及武德殿文学馆独揽此次赈灾事宜,略显不足啊。”杜正伦起身说道。

    “那依杜大人的意思呢?”李承乾问道。

    “臣下以为,辽东驻有重兵,若是寻常灾害,驻扎在辽东的军队应当有一定应变之策,但此次报灾请援的折子却是军中送到宫里,足以说明灾情之严重,已不是军中所能作为。”

    “杜大人的意思是,辽东之事已不是东宫及文学馆一应人士的能力范围之内了?”王珪问道。

    “正是。。。。。。”杜正伦应道。

    兹事体大,辽东之事必定在朝堂上掀起一番是非争论,这不是东宫属官能够把控的,一旦朝堂上那些重臣发了话,他们这些人也是无可奈何,倒不如事前将此事放到朝堂上去。

    不同于他人,杜正伦一边考虑着辽东的灾情,一边也在思索着李承乾在处理此事上的得失,像玄世璟所说的那样,事情做的圆满了,李承乾得到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连带着李恪李泰还有东宫及文学馆的人,得到的都是前所未有的好处,但是,一旦出现一点点的失误,那李承乾必将遭受各方非议。

    “杜大人为何如此无自信,偌大的东宫,我等官员难不成连辽东灾情都无法应对吗?杜大人何必妄自菲薄!”王珪斥道。

    “各位大人,有话好好说。”李恪连忙出来打圆场:“两位大人所虑皆有道理,至于该如何定夺,还是要由太子殿下来决定不是?”

    “吴王殿下说的没错,两位大人所说的都有道理,王大人所思虑的是否是前些时日东宫属官尸位素餐之事,此番辽东的事情,正好用来为东宫的属官们做个证明。”玄世璟说道。

    虽说前些时日东宫的属官裁撤了一批,但是现在李二陛下对于东宫诸多官员的态度依旧是有些不满,在李二陛下看来,他派遣了如此多的能臣来辅佐太子,但是到最后东宫出现这么大的问题,这些能臣们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李二陛下对他们很是失望,态度也不由得冷淡下来。

    王珪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下来。

    “而杜大人则是考虑的较为周全,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好的坏的都有,也都要考虑周全,此番辽东一事,好处便在于无论是太子殿下还是东宫及武德殿文学馆,都能得到极大的认可,太子与两位王爷的声望,也会在这件事中,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此事一旦出现一点点失误,那对于三位殿下和东宫及文学馆,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东宫诸多官员的处境,将会比现在更加糟糕。”玄世璟继续分析。

    杜正伦抚须点头道:“没错,所以,臣以为,殿下所忧所虑,所行所想,还是应以谨慎为上。”

    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点了点头,分别看了李泰和李恪一眼,出声问道:“阿恪和青雀是如何想的呢?毕竟此事,你二人还需出人出力,孤想听听你二人的看法。”

    于志宁见李承乾并未立做决定,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三思而后行,孺子可教也。

    “诸位其实无须将事情想的太过复杂,辽东既然糟了灾,那咱们的重中之重那就放在救灾上面便好,至于其他,自有长孙大人、房相还有褚大人等人去商讨,咱么要做的,仅仅是救灾而已。”李泰笑道:“所以,咱们要负责的,也只有就在而已。”

    本身运送物资、救灾等事情也不是很复杂,所需要的,无非是钱粮物资罢了,至于其余的,那绝对不是东宫属官与文学馆一应人士能够独自应对的来的,所以,李泰这是漂亮的将球踢了出去。

    “确实如此。”李恪点了点头:“我等便只管筹集救灾的钱粮物资,由大哥运送至辽东即可,既然诸位大人有诸多担心,那为何不尽善尽美,尽心尽力的将事情做的完美无暇呢?”

    听得这话,玄世璟为李恪在心中默默的点了个赞,这一阵子东宫的官员们一直死气沉沉的,应当是受了李二陛下态度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一点活力,这可不行啊,这若是让李二陛下见到,心中不是对他们更为不满吗?

    也许借这次辽东的事情,能够激发东宫这帮官员的斗志。。。。。。

    李恪的话同时也让杜正伦等人心中一愣,心中一种愧疚油然而生。

    自己总是在找原因,总是在挑剔,无论是时机还是事情,扪心自问一番,无论对何事,是否又真的做到了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呢?

    杜正伦对着李恪拱手一礼:“臣多谢吴王殿下提点,殿下一番话,着实是令臣茅塞顿开。”

    李恪微笑着对着杜正伦点了点头,说道:“小王说的话能够让杜大人有所感想,小王之荣幸。”

    “既然如此,那此事今日孤便上奏父皇,诸位大人可回去着手准备了,还望诸位大人齐心协力,能够助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