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9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家的事情没有比出身皇家的晋阳更能了解的了,在百姓眼中,皇家人风光无限,锦衣玉食,荣华富贵,过着旁人难以企及的生活,在官员眼中,皇家人一出生,身份就无比的尊贵,作为官员,要对他们客客气气。

    但是要官坐到了玄世璟这般,程咬金这般,长孙无忌这般,就知道,皇室之中的人有太多的无奈。

    只有出身皇室的人才知道,宫中背地里是有多么的阴暗,肮脏。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实则是没有这么多的,一后四妃是有的,再往下就是九嫔,九嫔之下又有九位婕妤,九位没人,九位才人,称作二十七世妇,这二十七世妇下面又有二十七位宝林、二十七位御女、、二十七位采女,合称八十一御妻,林林总总加起来总共才一百二十二个。

    后宫佳丽三千应当是泛指宫中所有的女人,皇帝看上宫女的几率还是小的,但不是没有,总有那么一些个风流皇帝,看人家宫女漂亮就拉进小黑屋进行一番爱的教育,教育过后,要是能教育出个孩子来,而且皇帝知道,愿意给宫女一个名分,那宫女也算是发达了。

    几个女人放在一块儿就容易出矛盾,更何况几百个女人放在一对堆儿,还是整天闲着没事儿干的女人,后宫之中能有安宁吗?

    当然,上头有皇后压着,表面上是安宁的,但是私底下如何,也就只有身处当中才能知道个中黑暗之处。

    皇帝身体再牛,一晚上睡一个吧,这一百二十多个排队来,一年之中能够见到皇帝的次数也就只有三次,更何况有受宠的,有不受宠的,有的女人,甚至一年到头都见不到皇帝。

    得不到滋润的那些深宫怨妇,想想吧,多可怕。

    后宫是个能让正常女人变得不正常的地方,待的时间长了,也就被同化了,有心眼儿的会变得心思更深沉,一开始没心眼儿的,单纯的,但是聪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也能赶上,在后宫之中过的也能滋润,自保绰绰有余,不但能自保,还能腾出手来去收拾收拾别人。

    至于脑子笨的,没心眼儿的,交了学费又学不会的,要么死了,要么在冷宫,要么在掖庭局。

    皇家的皇子,成年之前,哪个不是在后宫之中长起来的?真正的傻子没有,除非是先天的或者后来把脑子给磕傻了,不然只要是个正常的,从宫里走出来的孩子,就不会一点儿脑子都没有,即便是连禽兽不如的李愔等人,也是有脑子的,只是他们的脑子没有控住得了他们的**和暴虐,仗着李二陛下对他们的宠爱和不下手就为所欲为。

    要是换了有娘生没娘养的孩子身上,在偌大的宫中,一年到头见不到亲爹的那种,你看看他们敢不敢这么嚣张,肯定是要夹起尾巴来小心翼翼的做人的。

    李象不是嫡出,从小在东宫之中长大,他出生之后的几年里,作为作为太子妃的苏氏肚子一直都没动静,所以李象大部分时候去见李承乾的话,都是苏氏带着去见的,那个时候,即便是苏氏带着去见,也不一定能见得着,不过就说那时候的那个情形,不少人都觉得,李象肯定是要被苏氏当成儿子带大的,至于李象的生母,地位不高,也没有人在意了。

    但是后来苏氏怀孕了,生下了李厥,有了亲儿子,自然对李象也就不如以往了,要分心照顾自己的亲儿子了。

    后来,李象在东宫唯一的期待就是能够见到他的晋阳姑姑了,只要晋阳姑姑一到东宫,他就可以去找晋阳姑姑玩,晋阳姑姑也会带着他去见父王。

    李承乾或许会不见太子妃苏氏,但是不会不见自己的妹妹,因此,李象跟在晋阳身边,就一定能见到李承乾。

    后来东宫经过几次三番的清洗,李承乾也就不变得像以往那样整日埋头在奏折之中了,有功夫去看李象的课业,教导李象习武,父子之间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

    因为那时候李象的年纪已经有些大了,可以跟着李承乾去习武了,而李厥呢?尚在襁褓之中,虽然李厥才是嫡子。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李承乾拿不定主意要立那个皇子为太子。

    李象孩童时期虽然鲜少与他在一块儿,但是后来这不是经常带在身边吗?至于李厥就没有这么个机会了,李厥长大之后,李承乾也就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虽然李厥那个时候占着嫡子的身份,但是李承乾与李厥之间的相处,可没有与李象之间相处的时日长。

    现在李承乾成了皇帝,而苏氏眼下并没有封后,所以李厥的这个嫡子的身份,也是掺了水的。

    他的嫡子身份,还是要看苏氏能不能被立为皇后。

    对于立后的事情,朝臣们也只能上奏折劝谏,决定权还是在李承乾手里,李承乾要是拖着,谁也没辙。

    现在谁都不清楚李承乾对于皇后和太子的事情是怎么想的,这时日一长,都回味过来不对味儿了,提的人也就少了。

    作为皇帝的李承乾还是很强势的,因为皇室强势,他这个皇帝就能强势,不像高祖皇帝那会儿,皇室并不强势,这个不强势,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太上皇李二陛下的贞观一朝,经过贞观一朝,皇室已经扭转了这番现象。

    而李承乾,则是集成果于一身者,作为皇帝的他,可不用再像自己的父皇和皇爷爷那样,在后宫之事上,还要看朝臣的脸色,听朝臣们捞到。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稳赚() 
这是李唐皇室两代人的努力,当然,大多是李二陛下在贞观年的努力。

    在五姓七宗掌控天下的局势下,李唐皇室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硬生生的压住了世家,为皇室劈开了一条路,而现在,李承乾正大步走在这条路上。

    等到李承乾走的稳妥了,那世家横行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若是世家知道收敛,不在钱庄的事情上动手脚的话,李承乾也不会暗地里对世家有这么大的意见,即便是翻脸,也不会这么快。

    所以追究其根本,还是世家太贪。

    送走了李象之后,玄世璟就收拾收拾去书院了,现在他仍旧是偶尔在书院带带学生什么的,名义上也算是书院的先生。

    而李象从玄家出来之后,就去李二陛下的府邸拜访去了。

    李二陛下这才来庄子上没多久,高士廉虽然已经见过李二陛下了,但是还没有提起让李二陛下去书院的事儿,这事儿也急不得。

    李二陛下刚刚搬出宫,对宫外的生活都还新鲜着呢。

    虽然早年间他们李家还没有坐天下的时候,便是生活在外头,但是年头不一样啊,那时候能跟现在相比较吗?那时候的李家就是整天站在独木桥上,时刻都生怕有人来把独木桥给掀翻了。

    那时候炀帝一直都惦记着怎么铲除李家呢,即便李家富贵,也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

    现在不一样了,卸下肩膀上所有的担子之后就彻底轻松了,什么也不用再操心了,而且宫外比宫里自由的地方太多了。

    “陛下,越王殿下在外求见。”德义来到李二陛下的书房,低声说道。

    “越王?象儿?”李二陛下问道:“他没说来干什么?”

    “说是来给陛下请安的,特意到庄子上来探望陛下。”德义说道。

    “那就让他进来吧。”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道。

    紧接着,外面的人就把李象给带进了府邸之中,领着李象来到了李二陛下的书房。

    “孙儿拜见皇爷爷。”李象站在书房之中,恭恭敬敬的行礼。

    “嗯,封了王,果真是比以前看上去沉稳不少,不错。”李二陛下看着意气风发的李象,赞赏道:“不过,你这身子骨,可要多锻炼锻炼了。。”

    “是,孙儿谨遵皇爷爷教诲。”李象应声道。

    “怎么,是特意到东山县庄子上这边来的?”李二陛下问道。

    “正是,孙儿自宫中搬出来,住进了长安城之中自己的府邸之后,就赶忙到庄子上来看望皇爷爷了,还去看了晋阳姑姑,现在孙儿住在外头,比之前在宫中的时候,自在了一些。”李象说道。

    李二陛下抚须,点点头说道:“的确是啊,以往你在宫中的时候,出宫的确是多有不便,现在也好了。”

    “是。”

    “一会儿就到后宅去看看你皇祖母吧。”李二陛下说道:“不过,象儿你封了王,也就有了一个王应当担当起的责任,莫要让朕失望,让你父皇失望。”

    “是,孙儿明白。”李象说道。

    “好了,去吧。”

    “是,孙儿告退。”

    李象和李二陛下在书房之中并没有说太多的话,也没有太多的话去说,李二陛下就是尽到了一个长辈的职责,叮嘱了李象几句,而李象也不会主动去说别的。

    他要的很简单,就是与自己的皇爷爷常来常往,保持联络就好了。

    今日到庄子上来探望李二陛下,去拜访了玄家,往后就会有更多的理由与这边联络,比如说手上有什么好东西,送过来孝敬皇爷爷什么的,又或者是送给晋阳。

    保持了联络,关系自然就亲近了。

    这才是李象想要的。

    不得不说,李象封王离开了皇宫居住在长安,在这上面,真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李象这一趟来i庄子上不管是联络感情也好,还是带着别的目的来的也好,他都是稳赚的,这一点,宫中的李厥就达不到李象这样的高度了。

    如今的李厥和苏氏仍旧在宫中,目光还是盯在李承乾身上,不能说他们的目光放的不对,毕竟到最后谁是太子,决定权在李承乾手中,其余的人,不过是一块或重或轻的筹码而已。

    一转眼又是年底,薛仁贵从熊津回来了,自从熊津都护府改成了熊津道之后,薛仁贵这家伙就成了实权派的人物,回了长安城之后,长安这边也有不少官员想要巴结薛仁贵,与薛仁贵交好。

    虽然薛仁贵是武将出身,这么多年又是在外头,但是一个人能镇住整个熊津地区,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了,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头脑简单的薛仁贵了,虽然说不能对付得了长安城中的这些场面,但是至少还是游刃有余的。

    回到长安城,进宫见过李承乾之后,又从长安城中脱身,得了空闲之后,薛仁贵就到了东山县庄子上,来拜访玄世璟来了。

    “玄公,咱们可许久不见了。”前厅之中,玄世璟和薛仁贵落了坐,下人上了茶之后,两人便开启了话匣子。

    “是啊,有两三年了吧,这两年来熊津那边忙到你过年都不能回长安。”玄世璟说道:“也委实辛苦你了。”

    “辛苦倒是不辛苦,但是就是有些害怕啊。”薛仁贵说道。

    在玄世璟面前,他也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他知道,玄世璟不会坑骗他,所以有些话,不必避讳。

    “害怕?怕什么?”玄世璟问道。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大唐的眼光与步伐() 
薛仁贵自己担心这些也不是没有道理,想想偌大的一个熊津都护府,下面的官员,全是薛仁贵在节制,加上薛仁贵在熊津手握重兵,几乎等同于一方诸侯了,朝廷这边能不管不问?

    皇帝会放心?大臣会放心?就算皇帝放心了,朝中的大臣也得找机会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那时候,薛仁贵就算是规规矩矩的,那也抵不过三人成虎,所以薛仁贵害怕了。

    “你说的倒是有道理。”玄世璟说道:“不过你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也是实势所早就出来的局面,新罗刚定,就如同几年前高句丽和百济被平了一样,新罗的地盘才刚刚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中,那边一切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还是那个理由,你比朝中的任何人都熟悉熊津那边,所以那边的事情,你是当仁不让,所以,原本新罗的地方上的建设,还是需要你来总领,等到几年之后,那边太平了,不会生乱子了,那些人都真真正正的归附了大唐,能为大唐做出贡献了,到时候你也就不会被钉在那个位子上了,所以,不必恐慌什么。”

    薛仁贵在那个位子上做不久的,整个熊津道,都在薛仁贵的手底下,朝廷又怎么可能把薛仁贵长久的放在那里呢?估计等收了的新罗的地盘被薛仁贵整顿明白了,朝廷就会重新派遣一批官员到那边,该接替的接替,该怎么着的怎么着。

    至于薛仁贵,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回长安城,他在熊津立下了这么多功劳,有那么多的政绩,在长安城,在朝堂上,必然是有一席之地,另外一条路,无非就是还会留在熊津,不过那时候的薛仁贵手中的权利,肯定不比现在,即便是手中的兵马,也要被分出去。

    朝廷现在对熊津道的重视还是不够啊,打下来容易,但是守住,真正的让它变成自己的地盘,这难。

    所以现在这难题是落在了薛仁贵身上。

    朝廷在让他扛着这个难题。

    保不齐新罗的百姓之中还会有一批比较有血性的人呢?趁着大唐一个不注意,就想要学高句丽余孽一般,想要复国,或者是联络倭国。

    倭国可是刚刚丢了岛根県,把偌大的银山拱手相让给了大唐,要是有机会的话,他们会不取回来?

    只是这个机会,估计如今这一代的倭国人,他们是等不到了。

    如同后世岛国建着鹰酱的军事基地一样,整个岛根県,几乎已经成了大唐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了,就是为了护着岛根県的银矿,这可是大唐好不容易拿下来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战争机会所拿下来的,大唐抓住了这个机会。

    等到这个难题被薛仁贵解决了之后,薛仁贵就可以安心了,因为朝廷会给他挪窝。

    “但是最近朝中已经有风声,有不少人在陛下面前上奏,说起熊津的事儿了。”薛仁贵说道:“若是陛下问起来的话。”

    “你问心无愧,你怕什么。”玄世璟笑道:“放心吧,陛下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关于熊津,当年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一切就都已经谋划好了,如今一切,不过是在计划之中,按照计划之内的路子在走而已,无需担心,而且,你要处理的,不仅仅是熊津的问题,莫要忘了,大唐在倭国的岛根県还有军队,还有银矿,到时候从倭国运送出来的银子,不是走熊津,就是要过海直接到登州,熊津半岛地区,可是大唐对倭国的一块跳板,所以这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朝中言论满天飞,只要陛下相信你,只要你还效忠大唐效忠陛下,那就没问题。”

    玄世璟不管是从原本历史上所了解到的,还是现如今活生生摆在眼前的事实,或者是他亲自接触的这个薛仁贵,都不可能对大唐有二心,所以可以放心的把薛仁贵放在熊津。

    “这样就好”

    显然,有了玄世璟的这番话,薛仁贵是放心了许多,他常年在熊津地区,在朝中除却玄世璟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别的人脉了,一旦朝中有人朝他泼脏水,能帮他的就只有玄世璟。

    玄世璟相信薛仁贵的人品,所以也乐得帮他,毕竟帮他就是在帮大唐,帮着大唐安定熊津。

    也正是薛仁贵在朝中没有什么人脉,朝中的一部分人也对薛仁贵放心,一个没有人脉的人放在外头,还被朝廷看的这么严实,生不出什么乱子来。

    玄世璟所说的一切都在计划之内,这话也没错,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李二陛下还在谋划着打高句丽的时候,这一整套的战略体系就已经被玄世璟给提出来了,李二陛下也知道,只是这个战略体系,大唐用了十多年的功夫,历经两代人,才彻底的完成,将整个三韩半岛纳入了大唐的版图,三韩半岛成了熊津半岛,也完成了他们想要倭国的银矿的心愿。

    一个目光,看十年,走了十年,这就是大唐的毅力,而且这个毅力,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毕竟,现在海面上的动静还小呢,大唐的水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一旦准备充足,随时可以南下西洋,为大唐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到那个时候,世界的财富,将会源源不断的涌入大唐,世界的文化,也会源源不断的用入大唐,为大唐所吸纳,接收,而后大唐会在这些东西的基础上,发掘出新的东西来。

    只要不断的与世界保持联络,大唐就永远不会在世界上落后。

    大唐的开放与包容,玄世璟已经是亲身的体会过了,他也为大唐有这样的开放和包容感到自豪。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夺地容易守地难() 
这样的话,显然就长安城的一个工学院是推动不起来的,需要整个大唐的工匠们,都能有这样的意识才行啊,可是老思想根深蒂固,想要一下子推开来,谈何容易,也好在这些年工学院做的足够好。

    “大唐在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往前走,这这条路上,最不能少了的,就是像薛将军你这样的人才。”玄世璟说道:“外人虽然都看你在熊津,大权在握,要兵权有兵权,但是寻常人,谁能想到在熊津守着的苦啊。”

    玄世璟对薛仁贵这般理解,可是把薛仁贵给感动的不行。

    是啊,他在熊津吃的苦,谁看见了?

    当初熊津苦寒之地,高句丽还没灭呢,薛仁贵领着兵,带着百姓,在高句丽眼皮子底下发展,虽然有水师在一边儿看着,出不了的什么大事儿,可是每走一步,那都是战战兢兢,好不容喘口气儿了,大唐跟高句丽又打起来了,那边还搭上一个百济,让大唐更是要全力以赴的应对。

    全力以赴了,就要投进去更多的人,消耗更多的粮草,战线拉的这么长,跑到人家家门口去打仗,粮草的供应出不得一点儿差错,怎么办?还是薛仁贵在熊津都护府,稳定后方,这才支持着玄世璟把高句丽给灭了。

    高句丽没了,百济也没了,战后的熊津都护府留下了一片焦土,而后便是薛仁贵继续在熊津收拾烂摊子,原本几年之间做的努力,打开的局面,一仗全都给打回去了,毕竟是大唐新拿下来的地方,头年的收成谁都保证不了,所以熊津这边的税款也甭指望,于是薛仁贵就在那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眼见走得差不多了,战争又来了,原本治理的安安稳稳的熊津都护府,却是被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给祸害了,还联合了新罗和倭国,在熊津的地盘闹事。

    内有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