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8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山县书院起的太快了,而且,它的起点原本就是很高的,即便原先只是一间小小的书院,那书院的先生也是高士廉,书院背后靠着的,也是玄家,后来书院又傍上了皇室,太子成了东山县书院名义上的院长,这让他们如何对书院下手?

    如今书院里的那些先生,随便拿出一个来,在大唐读书人的圈子里就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们能去得罪吗?

    或许他们没权没势,但是现在他们都聚集在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里,抱团儿了,除非真的有世家不顾后果,不顾一切代价,想要跟他们过不去,不然,还是别招惹他们。

    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家伙,谁知道他们门下有没有一两个出息的弟子什么的。

    如今的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教书团,就是一个马蜂窝,谁捅谁就要倒霉。

    所以,窦师纶才说东山县的书院将来迟早要成为他们的心腹之患,还是一个动之不得的心腹之患。

    现在人家书院已经开始快速的发展了,到现在仍旧在发展,其势头也是不可打断的。

    “我觉得,若是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或者说是玄家,咱们不一定非要与之为敌,先前窦逵的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过去了就过去了,而且窦逵的死因,咱们自家人心里清楚,至于尚烈的事儿,这事儿人家还是帮了忙的,孝果的事情,太子也给了个公道,用孝果自己的话来说,这事儿本来就是他不对,不过不对归不对,咱们窦家护短归护短,两码事儿。”窦衍说道。

    “大哥的意思是,与玄家交好?”窦师纶说道:“可是,玄家会愿意吗?”

    “为何不愿意?”窦衍说道。

    “这要说原因,方才大哥说的,咱们窦家的小辈与玄世璟之间的”

    “玄世璟帮着大理寺,查清楚了尚烈的事情,此事也算是帮了咱们窦家,若是借着这事儿,与玄家接触,玄家会拒绝与咱们窦家交好吗?”窦衍说道:“虽然现在玄家在朝中,在长安城中风头无两,但是终究是新兴的大家族,底蕴尚且单薄,咱们窦家呢?上溯几百年,底蕴深厚,主动与之示好,若是玄世璟再拒绝,那可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要把他往客屋里请,他非要往驴屋子里拽。”窦衍说道:“至于之前的事情,都不算什么大事儿,双方也都能放的下不是吗?”

    窦师纶点点头:“这倒是,不过大哥打算怎么与玄家交好?”

    “不着急,明年夏天,明德书院不是还要招学生吗?咱们窦家也有那么一两个小子,也到了该入学的年纪了。”窦衍说道。

    窦家家族之中,十二三岁的子侄后辈,一般都是府上请了先生,或者是自家教导,等到了年纪大了,才会去国子监去读书,但是显然窦衍已经不打算这么做了。

    他想要将家里的孩子送到东山县书院去,将来报考院,而不是选择国子监。

    并非说国子监之中就没有窦家的后辈了,大家族一向如此,鸡蛋从来不放在一个篮子之中。

    窦衍也不担心窦家的后辈在东山县的书院之中荒废了学业,仔细算起来,东山县书院的先生分量比国子监的先生要重的多。

    国子监如何,窦衍也是再了解不过了,国子监的,大多是官员,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先生,许多曾经是官员,但是现在,都只是单纯的教书先生,在书院之中,安安稳稳的教书育人,名声不比当官来的难。

    听到窦衍的话,窦师纶也点头同意了自家大哥的提议,把家里的孩子送到书院去读书,一来对家里的孩子是好的,而来,窦家也与书院之间有些联系了,往后不管书院的好坏,对窦家都没有坏处。

    至于国子监,他们自己成不成,就看明年的春闱能给出个什么答案了。

    郑家人与洛阳钱庄之间的事情还没有消息传出来,被李承乾压的死死的,所以窦家也只是谋划着自家与玄家之间的关系,谋划着与书院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想到玄世璟这会儿大张旗鼓的扩建书院,目的是什么,是针对什么。

    只要玄世璟与李承乾之间的谋划不泄露出去,旁人永远都不会知道,玄世璟这是在为与世家大族对抗而做准备。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到颍川() 
跟了丁原之后,再到背叛丁原投奔董卓,再到杀了董卓,吕布在史书上留下了一个很不好的名声,留下了一个三姓家奴的名头。

    只是最初,在并州在草原上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砍杀胡人的勇士吕布,是他自己想要变成三姓家奴那般模样的吗?

    吕布为什么会变成后来那个样子,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主公,您要是实在放心不下的话,俺去一趟并州。”典韦说道:“去见见那个吕布,顺便还能跟他打上一场。”

    典韦想要去并州,帮着王澈盯着吕布。

    只是典韦去了,又能有什么用?

    王澈摇了摇头:“罢了,这件事就先让并州千机阁的人去处理吧,现如今咱们已经把诏书拿到手了,还是先去颍川,与小满汇合才是。”

    王澈也担心曹满到了颍川之后的情况,毕竟颍川不比顿丘,顿丘就只有一个王福,杀了王福,顿丘就成了曹满的地盘,但是颍川不行,颍川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

    想要将颍川治理好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如今他人在洛阳,曹满在颍川,两人之间即便是通信,一来一回最快也要半个月的功夫,现在曹满正是个急速发展的时候,时间经不起这么耽搁,所以他们要先去颍川。

    真正到了颍川之后,不管颍川那边局面有多难,因为人在那里,所以不会担心,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但是现在人在洛阳,对颍川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才会担心。

    至于吕布还有他那四个兄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王澈给那位周掌柜的回了信,让周掌柜多与吕布接触,即便吕布选择了并州官府,也不要与吕布交恶,他们在并州的工作还要继续下去呢。

    派了人将信送到了酒肆的掌柜的手中,千机阁的人自然会将信送到并州去。

    到了这时候,王澈也就没有留在洛阳的理由了,次日清晨一早,便带着来时的一队人马从洛阳出发往颍川赶去了。

    在路上,典韦一直在想着吕布的事儿,不是他自己自吹自擂,若论单打独斗,典韦至今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呢,以前虽然只是擅长步战,但是这一年多的功夫,在与夏侯家兄弟之间的较量,也逐渐的弥补了马上作战的不足,武艺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精进。

    以往典韦打架所凭借的,无非就是力气大,但是现在,典韦力气很大,更是学习了不少技巧,功夫也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这样状态下的自己,主公竟然还说有可能打不过吕布那小子。

    那小子真有这么邪乎吗?

    典韦有些不相信,越是想越是觉得这是自家主公在鞭策自己。

    不过以后若是有机会,一定要与那吕布好好的较量一番。

    刘宏给曹满发免死诏书的事情,到底还是从宫中给传了出去,早前王澈就说过,洛阳城的皇宫,看上去威严无比,说白了就是个筛子,全特么的是孔。

    只是朝臣们虽然知道刘宏发了面死诏书,但还是不敢把这事儿摆在皇帝面前说,说又有什么用?诏书已经发下去了,再提起来,无非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罢了。

    皇帝为什么要给一个郡守发免死诏书?这里面的事儿能想不清楚吗?

    大汉朝有好些个地方爆发了蝗灾,结果就顿丘县这么一个地方把灾情处理的明明白白的,曹满更是自掏腰包为百姓们放粮,虽然对百姓们来说是好事儿,但是曹满作为大汉朝的官员,却是触犯了这个圈子的潜规则,曹满这么做,这让其它地方的官员如何处事?

    无形之间,一件好事儿就成了得罪人的事儿,曹满势必会被这个圈子所排挤,这是怕有人对曹满下手,所以皇帝就给了这么一道诏书。

    朝臣们心里也暗暗感慨,天子什么时候这么聪明了?

    看来是真的很看重曹满啊。

    不过事实证明,只是朝廷里的大臣们想多了而已。

    与官员之间的斗争,不管是王澈还是曹满,都用不到这份免死诏书,这份诏书,只是王澈为曹满的身份添加的一道保障而已。

    要是连这难处都过不去,将来谈什么争霸天下割据一方?

    或许曹满没有那一份野心,但是大汉朝的形式到了那时候,可就由不得她了,现在纵观整个大汉朝,谁会想到,不出十年,大汉分崩离析,九州狼烟四起?

    王澈在洛阳停留的时候,曹满就已经到达了颍川,住进了颍川的郡守府邸,而被王澈当成“宝贝”的那些蝗虫尸体,则是被曹满安排到了离着郡守府邸主宅比较远的仓库之中,看到那些麻袋曹满就想起了顿丘百姓们兑换粮食时候的场景,而一想到那场景,最少能省下一顿饭来。

    曹满上任颍川郡守的位子,也是出奇的顺利,原本郡守府之中的官员都还在,就只有郡守的位子空置了出来而已,曹满来了,郡守府也是齐活儿了。

    但是有一点让曹满比较为难了,她从曹县令成了曹府君,王澈也应该跟着水涨船高才是,但是现在,却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位子来给王澈。

    郡守府之中的位子都是满的,而人家毫无过错,曹满也没有理由撵人。

    作为一方郡守,曹满可以自行招募属于自己的幕僚,但是仅仅是幕僚,曹满觉得实在是太过委屈王澈。

    不仅仅是王澈,还有夏侯家兄弟的身份也是比较尴尬,不过好在他们两个手里都有兵,能自成一营,不像王澈,到了颍川之后,没有官位,只是幕僚,表面上来看,就是个光杆儿司令。

    从洛阳到颍川,紧赶慢赶,一行人走了半个月,路上没怎么歇息,到了颍川,郡守府旁边的宅子就是曹满给王澈和夏侯家兄弟准备的,住进宅子之后,王澈最先做的,就是足足的水上一个安稳觉,第二天才到隔壁的郡守府去见曹满。

第九百零四章 做学问() 
庄户人家的孩子,能有书念就已经让人觉得很是羡慕了,但是现在,不但有书念,还有机会去闯春闱,这是多磨难得的机会,即便是学堂的墙上不挂那些条幅,这十几个学子也不会送些自己。

    前后六年苦读,能不能鲤鱼跃龙门,就看来年春闱了。

    玄公说,春闱不是人生唯一的一条路,但是却是一条能够证明自己六年苦读的路,过了春闱,做了官,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实践,去印证自己这六年来所学的所有的东西,而后再这些东西上,开拓属于自己的东西。

    死读书是治理不好一方水土一方百姓的。

    玄世璟的书院之所以到现在能够这么红火的办下去,有这么多天下有名的先生过来教书,这些先生还能接受玄世璟在书院之中为学生们教授杂学,因为玄世璟没有否认正统儒学,与先生们之间,探讨交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精华,有糟粕。作为后人,要学会继往开来,取其精华,去之糟粕。

    要说大唐的风气思想开放的好处,玄世璟也是感觉到了,不会有上了年纪的先生站着跟你对喷,只要有理有据的进行学术讨论,先生们不懂的地方,玄世璟能够解释的通彻,先生们也会与学生们一样,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拿着成百上千年前的人说的话,往死里堵你,堵到你天都没法儿聊。

    所谓书院,不就是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吗?书院的先生们做到了传道受业,但是有时候,他们也需要解惑。

    不要拿着后世已经被科学认证了的事情去硬刚他们的思想,毕竟他们的思想没有经过后世那般的沉淀,有些东西,有些知识理论,并没有被开发出来,不能指望他们一蹴而就。

    先前的数学,书院里倒是还真有先生觉得那是旁门左道,但是账房的先生运用起来,却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工学院的学生运用起来,能够让他们造出来的东西更加准确。

    这是书院内部的事情,往大了说呢?这门学问,放在户部,放在吏部,能够为朝廷官员省多少事情,凡事往现实去看,看它的现实应用,就能够变得让人接受。

    现在书院里还有先生说数学这门学问不好吗?没有。

    凡事都要有个接受的过程罢了。

    先秦诸子百家一起坐而论道的时候,那是何等盛大的场面,那是玄世璟理想中的场面,但是这种事儿,也得一步一步的慢慢来,让人一步一步的接受。

    不然书院定然是举步维艰,玄世璟可不想让自己一手开创出来的这般局面分崩离析,毁于一旦。

    人活的越久,看的越开,在一定的环境之下,思想也就转变的越快,就比如说书院住在家属宅里的先生们,宅子里大多装的都是工学院新研究出来的东西,他们的年纪大了,有时候生活不方便了,但是工学院学生们弄出来的东西,总能方便他们的生活,虽然东西新奇,但是很好用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读书人还会看不起工匠吗?他们只会赞叹工匠,巧夺天工。

    在这个时代,这个大环境之下,玄世璟也庆幸,幸好皇帝和太子,都是开明的人,若是这些放在大汉朝,放在汉武帝时期,就玄世璟这样的,得被拖出去五马分尸。

    因为玄世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刚得过董仲舒。

    明德书院之中,已经有专门教授数学的先生了,明德书院作为一处启蒙书院,教授的东西,无需太过深奥,会大食数字,能背九九乘法表,能做数字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所以这对于数学先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明德书院里的数学先生,是从户部退下来的。

    术业有专攻,也是赶巧了。

    而到了文学院,比较深奥的一些数学,就得玄世璟亲自来教导了,但是玄世璟现在正在编写有关这方面的教材,只要先交给先生,下面的学生,先生也能带,毕竟先生的底子,要比学生深厚的多。

    数学可以交给先生去教导,但是其它的,比如说,物理,生物之类的课程,就只能玄世璟亲自撸袖子上了。

    物理是专门准备给工学院的,可以让工学院深入研究,至于生物,那是非医学院的学生不可了。

    至于文学院的学生,将来大多从政,还是教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为上,省的放出去祸害百姓,至于其它的,作为选修课,稍有涉猎就可以了。

    文学院的高年级的学生,无需玄世璟去教导,因为要是春闱考试的话,玄世璟是一点儿忙都帮不上,还得看书院先生们的本事,因为玄世璟自己就没有考过春闱,他的官儿虽然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得来的,但是他的起点高啊。

    春闱考试,也是有学识的人,获得一个能够进入朝廷官员,进入皇帝的眼睛的机会而已。

    玄世璟缺这样的机会吗?不缺。

    所以老天爷是不公平的。

    像庄子上庄户家出身的学子,就要靠着春闱,去博得这么一个机会,而后进入官场,走仕途。

    玄世璟今天在兵学院之中有课程,因此,收拾好东西之后,就从文学院去了兵学院。

    今天是要给水师的学生上课。

    水师这门学科也是刚刚成立,目前先生就只有李元祥一个,还有一个李元祥带来的助教,教授着十多个学生。

    这十多个学生比起隔壁院子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少的可怜,要知道今年从明德书院毕业的学生,可有二百多个呢,虽然要分到四个不同的书院,但是要是取平均值,再掰开算的话,李元祥这边的学生,的确有些孤单。

    玄世璟到的时候,李元祥才刚刚下课,见到玄世璟到来,也是跟玄世璟打招呼。

第九百零五章 闲着也是闲着() 
两人聚在书房外的廊下,站着聊了几句。

    “殿下来这书院教授学生这段时间,感觉如何?”玄世璟笑问道:“这回可不是问殿下日子过的如何,而是问殿下这些学生如何。”

    李元祥明白玄世璟的意思,笑了笑,回应道:“都是些好学的学生,现在倒是能够明白书院里那些先生的心情了,作为学生,不怕他们天资愚钝,就怕他们懈怠不学,书院里的这些孩子,资质不能都说是上乘,但是贵在好学,也有这么一两个聪明伶俐的,有天赋的,加上好学,将来只要不走错了路,还是有些前途的。”

    “一旦出了书院,路就在他们自己脚下,要怎么走,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书院的先生们不可能一辈子都管着他们,让他们长不大。”玄世璟笑道:“殿下现在也是为人师表了,看上去不管是气质,还是精神头,到底是与以往不一样了。”

    听到玄世璟说起以往,李元祥也是羞愧一笑:“往事不可追啊。”

    往事不可追,一追一脸的灰。

    “时间差不多了,我先去学堂,给学生们上课。”玄世璟说道。

    “好。”李元祥点了点头。

    书院的每一堂课之间,就只有短短的一刻钟能够让学生们休息的功夫,这一刻钟要包括去解决三急,要准备下一堂课的东西,出学堂放松,伸展伸展腰腿的功夫,而后便又要回去,开始紧张的课程。

    在玄世璟没有来这边授课的时候,这边的课程还是比较放松的,毕竟就只有李元祥这一个教授课程的先生,至于助教,就是在李元祥不授课的时候,在学堂之中代课,让学生们自行研读兵书。

    虽然是专门培训水师的书院,但是兵法还是要学习的,当初杨素留下来的水师心得,东西也是有限,不足以自成一门课程,大多的是前人的经验,能够让这些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兵法,拿出来那可是能自成一脉的学说。

    玄世璟给这边的学生上完一堂课之后,便是隔壁院子的学生,还有一堂课,兵法用不着他来教授,他教书学生,便是在沙盘上,演练阵仗,再者就是拿着已经发生过的战争,为学生们做讲解。

    别的地方的战争,玄世璟知道的不多,但是辽东的战争,包括平高句丽灭百济,玄世璟是最有发言权的。

    玄世璟看着学生们在沙盘上演练,心里也在琢磨着,是不是再去抓几个壮丁来,比如说跟他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