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8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东宫李承乾的书房之中,玄世璟恰巧见到了户部上奏上来的奏折,可能李二陛下也没留意奏折是否跟户部有关,奏折上的事情讲的是不是国库的事儿,就让德义统统打包送到东宫之中去了。

    看了那封奏折,也见到了奏折末尾处李承乾的批阅,玄世璟觉得李承乾心里估计也在疑惑吧,户部好端端的将国库里的那点儿家底儿数的这么细致作甚,呈交上来的奏折就跟个账本似的,繁琐冗长,其实一点儿事儿都没提,那就是一本国库钱资的目录罢了。

    原本那本奏折应该是给李二陛下看的,结合户部送上来的关于大唐币制改革的奏折一起看,然后才拟定初步的计划。

    毕竟国库之中现如今的金银储备还是有限的,不可能真正的辐射到整个大唐,因此还是要按照阶段来的,比如第一阶段覆盖到什么地方,发行多少,这些必须要由户部严格的调查和计算,否则一个不谨慎,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关于金银铜的作坊,大唐民间管制的十分严格,打贴没关系,长安城昭国坊中一流水的铁匠铺,这没人管,但若是有人私自炼铜,或者是熔铜钱做铜器,那就等着吃牢饭吧。

    至于金银,打造首饰的管不着,但若是私自冶金,一样,吃牢饭,管不管饱就看你自己的饭量如何了。

    民间管制的比较严格,再加上朝廷若是以金银为货币的话,在铸造纹样上,也能下些功夫,这样一来,就能解决不少问题了。

    玄世璟大致看了一边奏章之后,又回过头来仔仔细细的将奏章研读了一遍,李二陛下就站在那里,等着玄世璟仔细的将那奏折给读透了,再与他说话。

    良久,玄世璟合起奏折,看向李二陛下,双手恭恭敬敬的将奏折还给了李二陛下。

    “璟儿觉得如何?”李二陛下问道。

    “臣以为,户部的诸位大人们拟定的这个章程,可行!”玄世璟说道。

    若说对于这天下百姓的了解,玄世璟不如户部的官员,术业有专攻,玄世璟虽然多了千年的见识,但是并不是全能的,各人有各人的长处,而户部的官员的长处与职责,玄世璟比不上。

    “此事是璟儿提出来的,当初你也只是说了个大概,现在户部的章程也递上来了,你也看过了,可有什么要补充的?”李二陛下说道。

    玄世璟仔细想了想,户部能呈交上来的章程,已经是做到尽力尽善了,若说补充的地方,还真没有什么了,玄世璟不知道户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但是就眼前的这份章程来看,准备的时间一定不短,因为短短的一个月半个月之内,根本不可能拟定出这么详细的东西来。

    “户部的诸位大人们送上来的章程已经十分完善了,臣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要追加的。”玄世璟拱手说道。

    听闻玄世璟此言,李二陛下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也是,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到拟定出这份章程,户部的官员整整忙活了大半年,从最基本的,在长安城做了许多的调查,到现在,这本奏折送到朕的书案上,户部所下的功夫,朕是看在眼里的,此事若是成了,户部的诸多官员也是大功一件了。”李二陛下说道。

    “这件事情户部的大人们做的的确十分仔细。”玄世璟说道。

    大唐的官员还是很有能力的,虽然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是没有才华却坐在关键的位子上,时机不到还能混上一混,但若是遇到事情,到最后总会大浪淘沙给淘下去的,没见谁能在三省六部要员的位子上混一辈子的。

    而如今户部拟定的这么个章程,连玄世璟看了都不由得想要伸出大拇指称赞一番。

    但是,仅仅是章程详细,这才只是完成了一半而已,说白了也只是个计划,到时候真正的施行起来,不知道结果如何。

    有句话叫做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快,因此计划的实施,才是重中之重。

    要看朝廷官员的执行力,还有在民间的反应了。

    李二陛下说户部为了这份章程忙活了大半年,在长安城也做过详细的调查,但也仅仅是长安城而已,其它的地方呢?

    若是按照阶段来的话,第一阶段必然是长安城不假,但是还会附带长安城周边的郡县,那些地方户部的官吏们不知道有没有走到。

    “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着手推行了。”李二陛下说道:“工部那边也在全力配合户部进行这件事情,自这新宫修建起来之后,工部的人也是好好的歇息了一阵子,现在,倒是又有他们忙活的了。”

    “若是推行的话,臣还有一不成熟的建议。”玄世璟说道。

    “哦?什么建议,说来听听。”李二陛下说道。

    “钱庄。”玄世璟说道。

    “钱庄?何谓钱庄?”李二陛下还是头回听到这个词儿,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是跟钱有关系。

    “现如今大唐无论是境外与西域、北面草原还是东面倭国的贸易都十分频繁,还有更多的是大唐境内各地的商人往来贸易,很是繁荣昌盛,因此,臣觉得,钱庄的存在,就十分必要了,最好还是朝廷出面,以朝廷的名义,开设钱庄,由朝廷设部门专门管辖,所谓钱庄,就是开设在各地,供天下百姓存钱、取钱的地方。”玄世璟说道:“打个比方,长安城有一家钱庄,同样在扬州城也有一家钱庄,臣将十万钱存到长安城之中的钱庄里头,钱庄给了钱票,臣揣着这一场钱票,到了扬州,进了扬州的那家钱庄,只要交上钱票,就能在扬州的钱庄将这十万钱取出来,陛下觉得,这样如何?”

    李二陛下听了玄世璟的话,抚须点头,这当中的关节他自然是能想到,那就是方便,对于商人大宗的交易来说,十分方便。

第六百九十六章 何谓钱庄() 
不管是外来经商的胡人,还是大唐本地的商人,来往于各地之间,要做生意,都要携带大量的铜钱金银,路上运输,十分不便,而且交易清点的时候,也是个麻烦,但若是在大唐全国各地有了钱庄,有了钱票,那就方便的很了,商人出门,只需要带上钱庄开具的钱票就可以了,方便,省事,省去了路上大笔银钱运输的麻烦,而且还很好保管。

    钱庄、钱票施行的好处众多,但是眼下想要再拟定出一个章程来,还是要交给户部去做,这样一来,又是要花费上一段时间。

    本来李二陛下已经志得意满的想要施行大唐钱币改革的事情,现在玄世璟又提出了钱庄和钱票这样一个法子,这样的话,钱庄和钱票,最好是与大唐的钱币改革的事情一同进行,到时候施行的时候,还能让百姓们多安心一些,大唐官家的钱庄的存在,就是百姓们的一颗定心丸,无需担心朝廷在钱币改革上出什么岔子,坑害了他们。

    钱庄对于这件事情来说,是个保障。

    李二陛下在宣政殿之内来回踱步,细细的想着玄世璟提出的钱庄的问题。

    很显然,若是钱庄存在的话,人们为了方便,势必会有许多的钱财存储到钱庄之中,这样一来,一些人家的钱财也就不必放在仓库里都生了铜锈了,也无需都深埋在地下了,存放在钱庄之中,可以由朝廷统一调度,良币驱逐劣币,一些已经劣质到不能再民间流通的钱币也能被挑选出来,尽快回炉重新铸造。

    “你说的这个钱庄和钱票的事儿,朕听着的确不错,但是这个东西,从来未曾有过,你说的,也不过是个大体的雏形罢了,这样,今日回去之后,你将你想到的悉数详细写下来,送到朕这里,朕会让户部的人看看,仔细商讨一番,然后再由户部拟定。”李二陛下说道。

    “是。”玄世璟拱手应声道。

    钱庄这个东西在大唐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当然,玄世璟也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是最鼎盛的时期,玄世璟知道,是由晋商开办的票号。

    当初到山西去游玩的时候,去参观过那些老票号,是由山西的晋商发起的,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或“西号”。山西票号以平遥、太谷、祁县三帮势力最大。

    而当初玄世璟去过的,便是平遥。

    回忆一下当时在平遥古城参观过的票号,听过的解说,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汇集起来写些东西出来还是可以的,当然,玄世璟写出来的,也并非是最终版本,因为毕竟他不是行家,写出来之后送到李二陛下这边来,还是需要由户部的人过目的,然后由户部的人涂涂改改,删删减减,到最后出来的,才是最适合大唐的钱庄方案。

    毕竟大唐现在是要由朝廷牵头来做这件事,也就是说,所有的钱庄,都是朝廷背景,朝廷管制,地位就相当于自己曾经那个时代的中银了。

    由朝廷牵头来做,自然与后世晋商私人来做性质是不一样的。

    不过说起后世的那些晋商来,人家做票号钱庄,做的比朝廷都要规矩,到最后朝廷见状,就只能态度强硬了,到最后,晋商的票号,走向了没落。

    说到底,就是朝廷竞争不过人家,耍手段了,清朝廷成立户部银行,挤兑人家,再加上当时的世道混乱,晋商的票号干不下去,没落下去,也是必然。

    但是现在的大唐与晋商那会儿的环境可是大不一样的,所以大唐官家要推行钱庄,许多方面玄世璟提出一个草案之后,需要户部继续精雕细琢下去。

    说白了,玄世璟只是个出主意的,那些精细活儿,都得需要专门的人来做,关于这天下钱粮民生的事情,就是户部的事儿了。

    可以预想的是,不管是今年剩下的这几个月的时间还是到了来年开春,户部的那些官员可有的忙活了。

    李二陛下将玄世璟召进宣政殿,就是为了让玄世璟看看户部拟定出来的章程,毕竟这个事情最开始是由玄世璟提出来的,李二陛下思虑过后,找户部的官员商议,针对大唐现在的情况,户部的官员觉得此事可行,因此才开始进行此事,那时候国库虽然空虚,但是李二陛下说,此事可以先拟定章程,至于国库那边,可以想办法,等到国库足够充实的时候,章程要提前准备好,然后就立马着手实施,户部的官员这才历经了大半年的功夫,将这章程给拟定出来了。

    而今玄世璟见过户部的拟定的章程之后,又提出了新的东西,也是活活的将李二陛下要开始推行钱币改革的心思给压了下来。

    的确,若是将钱庄和钱币两件事情并在一起施行,效果会更好。

    因此,只能再等上一等了。

    李二陛下让玄世璟赶紧回去将钱庄和钱票的事情详细具体的写下来,也好尽早的送到宫中来,至于户部的这份章程,那就只能先放在李二陛下的书案上了。

    玄世璟离开之后,李二陛下这才想起来,应该还有另外一份户部的奏折来着,李二陛下没有看到。

    “德义,去东宫走一趟,将所有户部的折子全都拿回来,朕要亲自看看。”李二陛下说道:“还有,告知承乾,奏折让他继续批着,这几天,朕着重忙活户部的事情。”

    “诺。”德义应声。

    上头动动嘴,下头跑断腿,这奏折上午才刚刚送过去,这会儿又要去东宫,将部分奏折给拿回来,虽然折腾,但是陛下发话,德义也得亲自去东宫李承乾的书房那边走一趟。

    关于户部的奏折,也的确是李二陛下疏忽,没有让德义单独挑出来,而是一股脑的全都送到东宫那边去了。

    德义到了东宫,见了李承乾,说明了来意之后,李承乾吩咐内侍将户部送上来的折子都挑选出来,交给了德义。

第六百九十七章 家中客() 
户部的折子又回到了宣政殿,回到了李二陛下的书案之上,只是上面也多了太子李承乾的批复。

    户部的其余奏折都是关于国库的汇报,单独拿出来看,不算是什么紧要的事情,因此李承乾的批复也没有什么看头,不过是中规中矩罢了。

    李二陛下现在最为关心的便是国库之中的金银储备量以及自家的家底儿是如何的。

    户部的章程也已经有了,现在要加上钱庄这么一件事,国库势必要重新再拨调出一部分钱财来用于钱庄的建设,毕竟只有钱庄覆盖在整个大唐,覆盖到大唐的各个城池郡县,这样才能有实实在在的用处。

    钱庄的存在,听起来不就是为了方便百姓的吗?若是偌大一个大唐,就仅仅只有几处规模较大的城池才通钱庄,那么这样一来,钱庄存在的意义并不大,也并非是真真正正的有利于百姓,只能说是有利于商人罢了。

    既然要做,既然已经准备了这么久了,断然没有不做完美的道理。

    李二陛下也是个完美主义者,听到玄世璟说起钱庄,虽然只是粗略一说,但是李二陛下觉得这钱庄,十分可行,因此就立即下令让玄世璟将他所想的全都完善起来,写成奏折,然后送到宫中来。

    紧接着,李二陛下在立政殿之中就开始看自家的家底儿了,看看家底儿,顺便憧憬想像一下玄世璟所提出来的钱庄。

    如今大唐四方太平,朝堂之中也没有什么大事,李二陛下觉得,既然没有大事,那就搞点儿大事。

    因此,关于大唐货币的改革就成了李二陛下眼下重点要抓的东西了,不过钱庄的法子一出,这事儿至少还要再耽搁上两三个月,这还算是快的。

    玄世璟出了大明宫后匆匆回到家里,这会儿家里还有客人呢。

    大厅之中,高阳与晋阳坐在一起,两人待在大厅,玄世璟见到高阳,上前打了一声招呼,顺带着问了问房遗爱的事情之后便上楼去了书房,刚才在宫中与李二陛下聊起钱庄的事情,一时之间脑子里的想法有不少,得趁着这个劲头赶紧写下来,因此,玄世璟也就没有在大厅之中多耽搁了,与晋阳告了一声罪之后便离开了。

    玄世璟离开之后,这大厅之中就只剩下了晋阳和高阳两人。

    原本两人的关系在宫中的时候并不说好些,因为晋阳是嫡出的公主,在李二陛下身边,受尽千恩万宠,而高阳的母亲,不过是后宫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罢了,连个妃位都没有,因为出身,小时候高阳也没少被宫中的人欺负,而高阳的性格,大多都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年纪渐渐大了之后,因为性子烈,这才入了李二陛下的眼,让李二陛下另眼相看,对于这个闺女,也上心了一些。

    现如今两人都已经嫁为人妇,两人的夫君之间关系也不错,自然不会再像以前在宫中那样了。

    以往在宫中的时候,高阳承认自己那是因为嫉妒自己的父皇对自己的这位皇妹是在是太过宠爱,心里醋劲儿大,不得不说,现在也很嫉妒,只是过了这么长的时间,都看开了,看透了而已。

    这也没什么不是吗?反正都已经嫁人了,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家公主,都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而且她与房遗爱之间的这份夫妻情,当初也多亏了玄世璟那帮子弟兄。

    做人得知道旁人对自己的好。

    房家与玄家关系不错,来往也是比较亲密,她作为房家的儿媳妇儿,自然不能从她这儿断了与玄家的这份关系,而且玄家的媳妇儿,还是自己的皇妹,两家这也算是亲戚了。

    “说起来你家夫君最近这忙活什么呢?早就听说他最近这几日总是在长安和东山县庄子上来回跑,这才回来可没多久吧?”高阳凑近晋阳身边问道。

    两姐妹叙旧,大厅里的下人送上茶水糕点水果之后就被晋阳给打发出去了,因此现如今这大厅之中就只有她们姐妹两人,高阳说话也就无需拐弯抹角了。

    太子的事情哪儿能说,因此晋阳也是避重就轻。

    “先前李淳风道长的事情不知道姐姐听说过没有。”晋阳说道。

    高阳公主点了点头:“这个自然是听说过的,毕竟李道长在长安城的名声可不小,好端端的就入了天牢,外头的人还好一阵议论呢。”

    “先前就是因为李道长,夫君才刚刚从台州那边回来,就忙活着想要将李道长从天牢里给救出来,夫君的事情姐姐也大多都听说过,夫君他与道家有段缘分,与李淳风道长又是多年的好友,因此李道长进了天牢,既然夫君回来了,肯定不能袖手旁观,因此,先前夫君在长安,都是一直在为了李道长奔走。”晋阳说道。

    晋阳说的这件事,高阳公主还是相信的,说玄世璟与道家有段缘分,无非就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与李淳风关系不错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

    从这件事情也不难看出,玄世璟的确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高阳公主在心中对玄世璟的评价也不低,好歹玄世璟也是自家夫君的兄弟,先前一起共事过,还一同上过战场,玄世璟是个什么样的人,高阳也知道,房家能够交往到这样一个人,也算是一份福气了。

    这样的人怎么说都比朝中的那些老油条和表面弟兄要好太多。

    “那这次怎么才刚刚回去,突然就又回来了呢?还把你也带过来了,真是够折腾的。”高阳笑道。

    “折腾折腾也挺好的,若是不折腾这一趟,姐姐就得去东山县庄子上看妹妹了,姐姐现如今管着家呢,能腾出功夫嘛。”晋阳捂嘴轻笑道。

    房遗爱在道政坊有宅子,先前房遗爱和高阳成亲之后,两人就一直住在道政坊的宅子之中,算是正是跟房玄龄那边儿分家了,至于房玄龄,只要儿子过的好,家里不闹腾,怎么着都行。

    而且次子成家立业,分家,这也不是件坏事不是。

第六百九十八章 姐妹话() 
高阳公主的脾气秉性,先前房玄龄还真是担心过,但是两人成亲之后也没出什么事儿,反而在道政坊将小日子过的十分滋润,房玄龄也就放心了,看来自己的儿子成亲、分家,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房遗爱如今也能养的了家,高阳也有自己的封地和产业,因此两口子的日子过的还真是不错。

    没有长辈插手的小夫妻两个,房遗爱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就是高阳在打理着一切,将自己放在一个贤妻良母的位置上。

    以往的高阳在宫中的时候也想过自己成亲后的生活,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