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8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了的事情,总要慢慢来,等到第一批培育出来的学生走出书院,踏上春闱的考场,踏入军中之后,书院的名头也就彻底的树立起来了。

    毕竟如今一提到书院,更多的人想到的还是国子监。国子监是王道。

    在长安附近都是如此,更别说是在别的地方了,东山县的书院只是在东山县周围还有在长安小有名气罢了。

    或许当初在书院招生的时候,闹腾过一阵儿,消息能够传到长安以外的地方,如今书院都沉寂一年有余了,书院里的先生专心教书,书院里的学生专心上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没功夫折腾别的。

    不过书院虽然封闭,但是消息却是灵通的,书院的先生们也多多少少有些手段,外头发生的事情,都会有人专门将消息给他们送到这书院里来,然后在课间的时候,先生会在学舍里为挑选一些消息,讲述给学生们听。

    明德书院是每两年招收一批学生,因为庄子上其余三处书院毕业时间最短的兵学院就是两年制,这样一来,以书院现有的教书先生,能够照看的过来,当然,也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当初玄世璟也想过招生一年一次,但是结合现在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觉得不合适。

    书院现在规模再怎么大,也是一处刚落成的新书院,硬件设置,只要玄家有钱,可以硬生生的拿钱给砸出来,但是教书的先生呢?

    如今书院里教书的先生,还都是高士廉与萧瑀四处划拉过来的,医学院那边鞥能够挑大梁的就只有孙思邈和他的两个小徒弟,大徒弟还要在长安城中照看着千金医馆。

    至于兵学院,也就只有李孝恭和裴行俭两人,裴行俭还只能算是半个先生。

    李孝恭现在也退出了朝堂,退出了大唐的权利中心,和高士廉一样,安心的在庄子上教书,反正教出来的这群人,将来进了军队之后,还不是他的门生故吏?

    说到底,现在的书院还是缺人,不缺学生,缺的是教书的老师。

    李二陛下和晋阳进了文学院的大门。

    文学院的大门的牌坊上都“文学院”三个字是萧瑀的手书,笔劲苍虬,力道浑厚,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李二陛下站定原地看了良久,却是从中看出了萧瑀这大半辈子起起伏伏的人生。

    或许正是李二陛下亲眼见所见的萧瑀是这般,所以才能看出这字当中的意味吧。

    而且,造成萧瑀人生跌宕起伏的“罪魁祸首”,不就是站在这里的李二陛下吗?

    六进六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萧瑀,独一个。

    李二陛下这样的皇帝,也是独一个。

    要说李二陛下的脾气,在帝王之中,少见。

    多数帝王即便是错了,事后后悔了,也就心里后悔过去就完事儿了,李二陛下倒是敢正视自己的过错。

    就像当初脾气上来了,把魏征的碑给砸了,后来后悔了,又派人给立起来了,还大肆的修葺了一番。

    就魏征生前,整天那样怼李二陛下,在李二陛下身边儿,说的不好听的,就跟个苍蝇似的,说李二陛下你这儿不对哪儿不对,死后还不是葬在了昭陵的陪葬墓之中?

    这是什么意思?对于李二陛下来讲,就是对魏征说:你烦我是对的,你生前烦我,是为了大唐,为了国家,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你还能是我的臣子,继续辅佐我,矫正我,继续做我的镜子。

    李二陛下的心胸是豁达的,虽然有时候是个急脾气。

    进了文学院,文学院的影壁上有一行诗句,下方的落款是晋阳郡公玄世璟。

    “这小子还给人题字呢。”李二陛下笑道。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这就是玄世璟写的句子,找了工匠给刻上去的,刷了朱红色的漆,十分醒目。

    “少年意气,书生气!”李二陛下看了玄世璟题下的诗句之后如此评论道。

    刚出书院的孩子有些锐气和棱角是好的,等出去的日子长了,他们也就知道,什么样的棱角是该保留,什么样的棱角是该被磨平的,总会有个痛苦的过程,熬过这个过程,蜕变出来,就舒坦多了。

    晋阳在李二陛下身边只是轻笑,并没有说什么,这里毕竟是书院,又不是朝堂,意气风发是好的,这个年纪的孩子处事若是像朝堂上的那些个大人们那样圆滑,那才是最可怕的。

    少年人就要有少年人的样子。

    不是所有人都是玄世璟,承受着他的年纪不该承受的东西。

    这个时候,书院的学生们都在学舍之内上课,李二陛下在学舍外头比较隐蔽的地方站了一会儿,听了一会课,虽然讲的东西都是李二陛下很早之前就学过的,但是如今回过头来温习一番,倒还真别有感触。

    温故而知新,就是如此吧。

    李二陛下不想像方才那样,打搅到老师上课,因此在外头听了一会儿之后就离开了学舍,与晋阳一同去了书院寻常时候老师所待着的书房。

    文学院、兵学院还有医学院都是才建造起来的,也才不到两年的时间,书院内的建筑都是崭新的,无论是学舍还是别的房屋,都是宽敞明亮,外头刷的漆也并非深色调的,反而是浅浅的黄色,几乎接近木头的颜色了,看着就明朗,让人心情舒坦。

    这就是书院的环境气氛,若是换了宫中,为了彰显威严,宫中的漆料,用的可都是大红、深红色,虽然热烈,但是看的多了,也是让人烦闷,尤其李二陛下还是一直住在宫中的。

    宫里的墙和柱子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灰的,房檐的几圈却是琉璃绿。

    红配绿。。。。。。也挺好看的。

    老师们所在的书房离着学舍也不远,也是为了方便给学生上课,这会儿玄世璟就在书房里休息呢。

第六百八十四章 书房对坐() 
所谓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现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又是正值午后,玄世璟虽然人在书院,但是却是提不起什么精神来,这会儿正在书房的软榻上面倚着枕头打盹儿呢。

    外面的阳光撒进来,风吹着周围的树叶,哗哗作响,偶尔还能听到学舍里传来的读书声,躺在书房之中,煞是惬意。

    书房的门窗都是敞开着的,偶尔一阵过堂风吹着,舒坦极了。

    李二陛下走进书房,晋阳见自家夫君正躺在软榻上小憩,看了自家父皇一眼,之后走到玄世璟身侧,轻轻的推了推玄世璟,柔声唤道:“夫君。”

    玄世璟本就没有睡熟,迷迷糊糊的听到了晋阳的声音,翻过身来,慢慢睁开眼睛。

    站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自家媳妇儿吗?

    “兕子?”玄世璟睁大了眼睛看着晋阳:“你怎么来书院了。”

    “父皇也在。”晋阳说道。

    听到这话,玄世璟一咕噜翻身起来,见到了坐在书房桌子旁边的李二陛下。

    赶紧起身,来到李二陛下面前。

    “臣参见陛下,臣。。。。。。。。”

    还未等玄世璟说出接驾不周的话,就被李二陛下挥手打断了。

    “朕是微服出来的,无需如此多礼,也别声张。”李二陛下说道。

    “是。”玄世璟应声。

    “坐下说话,德义,你去弄壶茶过来。”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道。

    书房之中有现成的茶叶和茶具,德义只需要提着茶壶让外头的人到饭堂那边弄些热水过来就可以了,寻常这书房里的茶水,都是书院里的学生帮着打过来的。

    学生们觉得,身为学生,为老师做这些事情也是应该的,因此下课之后,都会轮流有人到书房这边,为老师们端茶倒水。

    玄世璟心里有些忐忑,李二陛下这会儿来庄子上,还到书院这边来,见了自己,总不会是单纯的到这书院里来走走,看看书院的学子们,然后散散心来的吧?

    宫里可刚出了丹药那事儿,还牵扯到太子。

    今儿个上午的时候,从太子派过来的那人口中得知的消息也能猜测出来,可能现在陛下已经知道这丹药的事儿是太子弄出来的。

    这件事情破绽实在是太多了,只要给一个口子,就能顺着这个口子将整件事情给扯出来。

    李二陛下在宫中召见长孙无忌,就是冲着这事儿去的,长孙无忌即便是不在李二陛下面前透漏口风,可是李二陛下是什么人,从谈话之中,李二陛下就能够看出一些东西了,再加上最近这几天德义在宫中探查的结果。

    陛下心里肯定是已经有数了,甚至连长孙无忌见过自己的事情也都知道了。

    最近宫中的风声可是紧的很,到处都有德义的人在看着,自己与长孙无忌见面虽然是在宫外,但也就在宫墙根儿下,在长孙无忌的马车之中,可是长孙无忌的马车停在那里,上面有长孙家的标记,宫里的人一看就知道,那是长孙无忌的车架吧?

    长孙无忌每天上朝可都是乘坐着这马车到宫中的。

    “说起来,你小子不在长安好好的调查朕交给你的事情,跑到这书院来作甚?原本兕子说你是过来教导学生的,怎么就在这书房里偷懒起来了?”

    玄世璟听到这话,心里一个激灵,果然,这是冲着自己来的。

    “回陛下,今儿个下午的确安排的有臣的课程,现在时间还不到呢,正好外头天气好,臣就在这书房之中先休息一番,准备养足了精神,下午再给学生上课。”玄世璟回应道:“至于陛下交给臣的那件事,现在。。。。。。。臣觉得臣不能再插手查下去了。”

    “哦?为何?”李二陛下似笑非笑的看着玄世璟。

    “臣很纠结,觉得臣难堪大任,还是觉得在这书院教书比较舒坦。”玄世璟说道。

    “胡说八道!年纪轻轻的,说什么丧气话!”李二陛下斥责道:“多大点儿事,解决了就是了,不至于如此,而且,朕也没有生气。”

    嘴上说着不生气呢,若是不生气,岂会跑出宫来,到庄子上,到书院这边来找玄世璟,过来看风景散心?

    李二陛下心里还是有气的,毕竟这事儿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干出来的,说不伤心是假的,那是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大唐的储君,未来自己的接班人,从小精心培养到大的亲儿子。

    只是对于这件事,李二陛下还是很冷静的,冷静的想出了他接下来要做的事,要怎么点醒太子。

    如今来庄子上散散心,找玄世璟说说这件事儿,这件事儿有个人倾诉了,说出来,心里也就痛快多了,没成想玄世璟在他面前也还装糊涂,打马虎眼。

    “陛下说真的?”玄世璟梗着脖子凑近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没错,真的。”

    “那陛下您。。。。。。。”

    “朕的确是出来透气散心的,虽然不生气,但是心里也是闷着,想出来走走,找个人说说话,来的时候,朕的确没有生气,但是刚才听到你说那话,朕生气了。”李二陛下板着脸说道。

    玄世璟连连摆手,说道:“别啊,陛下,臣开玩笑的。”

    “璟儿可还记得之前与朕说过的话?”李二陛下说道。

    玄世璟扯了扯嘴角,自己跟李二陛下说过的话可多了去了,不知道李二陛下指的是哪一句。

    “这个。。。。。。。”玄世璟低着头,拱手说道:“臣说的话有点儿多,不知道陛下指的是哪一句。”

    李二陛下无奈一笑,说道:“不错,你对朕说过的话的确不少,如此的话,朕就好好帮你回忆回忆,曾经,你与朕说,大唐如今虽然强盛,四方朝贺,但是大唐四方的那些个外邦,都是些养不熟的白眼儿狼,你曾与朕说,琉球是个好地方,能让大唐发财的好地方,当然,这一点你也已经向朕证明了,你也曾与朕说,东面倭国,有富饶的银矿,大唐虽然强盛,但是要走的路,还很远,大唐可以更好,甚至,大唐的所有百姓,都可以过上像你庄子上的百姓一样的日子,这些,朕可都记着呢。”

第六百八十五章 置身事外,难() 
李二陛下如今旧事重提,也是临时起意,原因还是方才玄世璟说的那话。

    玄世璟对于这件事选择了逃避的态度,李二陛下能够理解,但是他不希望玄世璟如此,虽然知道玄世璟的难处,但是李二陛下觉得,即便是玄世璟做出选择,做出行动,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能够谅解。

    只是李二陛下哪儿知道,玄世璟明白这件事情,或许李二陛下能够谅解,可是太子那边呢?

    经过这件事情,玄世璟不敢十成十的相信太子了,因为玄世璟发现,太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太子了,时过境迁,人总是会变的,现如今的太子,总有一天会变成皇帝。

    皇帝与太子,一个人,两个身份,两个立场,两种行事准则,是不一样的。

    这件事,一个做不好,就是两边儿得罪,玄世璟现在还年轻,上有老下有小,玄家有一大家子人,他需要为这一大家子人负起责任来,为他们挑起一个遮风挡雨的庇护之所,因此,他不能再盲目的走接下来的路。

    少年的时候,可以意气风发,但是现在不成了,他已经从一个少年新贵,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朝堂臣子。

    朝堂在变,时局在变,太子在变,于是他也要变。

    顺应时代,顺应朝堂,顺应局势。

    “陛下,这些事情,非一代所能完成。”玄世璟说道。

    陛下圣明,是千载难逢的开明君主,可是曾经所勾勒出来的伟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陛下能够完成多少?至于玄世璟,他是个臣子,有命在,才能做事,命都没了,那一切就全都没了。

    玄世璟最先考虑的,是保命。

    “朕知道。”李二陛下说道:“就是因为这样,你才打算在这件事当中和稀泥?”

    “臣不知该如何应对。”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闻言,见玄世璟一脸诚恳的模样,微微叹息一声:“的确如此,也是难为你了。”

    玄家与皇室之间的关系的确不错,但是不错归不错,君终究是君,臣终究是臣,关系再好,真到了紧要关头,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但是平日里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比如说像现在,正是因为玄世璟与李承乾相熟,作为臣子的他,在皇帝与太子之间的这件事上,才无法做出选择和判断,要么拖着,要么躲着。

    这下倒好,躲来躲去,陛下亲自到庄子上来了。

    “也罢,这件事情在你这里,就到此为止吧,宫中德义也无需在行动了,至于李淳风那里,无需多言,知道吗?”李二陛下说道。

    “是,多谢陛下。”玄世璟拱手说道。

    有李二陛下这句话,玄世璟就算是从这件事情当中解脱出来了,也就不必纠结了。

    原本还打算探探李二陛下对这件事情要如何处置,现在,既然李二陛下将玄世璟再次摘出来,那玄世璟就不能没眼力劲儿的再去瞎掺和了,从现在开始,这件事就是李二陛下和太子李承乾父子之间的较量了,不是玄世璟不帮太子,实在是无能为力,也不能插手。

    “这下你放心了?”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放心了,臣觉得,臣暂时留在庄子上,在书院这边做个教书先生挺好的,等什么时候臣过安生日子过腻歪了,再回长安。”

    “哼,你这话说的。”李二陛下不悦道:“你是只想专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可是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否则就是尸位素餐。”

    “臣觉得臣谋的不少,包括去收揽台州,这事儿也并非臣现在的位子就能去做的。”玄世璟说道:“陛下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嘛。。。。。。。”

    玄世璟只是个太子詹事,原本去台州的事儿,怎么都轮不到玄世璟,可是这事儿,除却玄世璟之外,也没有别人比玄世璟去更合适了。

    因此,李二陛下干脆给玄世璟再加个官职,那就是泉州经略使。

    这个官位在玄世璟回到长安交差的时候,也一同交还给了李二陛下,现在的玄世璟,依旧仅仅是东宫的太子詹事罢了。

    “你领着朝廷给你发的俸禄,就在你这庄子上做教书先生?”李二陛下反问道。

    “臣这也是为大唐的未来着想,为大唐培养人才嘛,至于朝堂上的事情,有陛下和朝堂上的诸公,足矣,臣就不去搀和了。”玄世璟说道。

    如今太子跟皇帝斗,在长安,在新宫,乱倒是不乱,但是到最后结果如何谁都不知道。

    李二陛下最大的短板是什么?他身体不好,身上的老毛病反反复复的一直复发,而且这风疾之症,有点儿像是李家祖传下来的毛病。

    今儿个李二陛下活蹦乱跳的来庄子上,谁知道明儿能怎样。

    一个月前李二陛下不就说倒下就倒下了吗?

    玄世璟心里其实还是记挂着曾经的历史,担心李二陛下的身体,如今历史已经被改变,谁知道这贞观朝能到什么时候。

    人越是年龄大,越是见识的多了,胆子就越小,就像小时候调皮,上墙爬树,能直接从上头跳下来,等年纪大了,再让你去跳,没那胆儿了。

    “你就没想过以后?”李二陛下问道。

    “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玄世璟笑道:“眼光放长远是好事,但是总不能只看着长远的时候,把眼前的日子给过糊涂了,陛下您说臣现在什么没有?还缺什么?臣什么都不缺,正是因为拥有,所以臣觉得知足,若是能为大唐效力,臣有能耐就拿出能耐来,有钱财就拿出钱财了,但若是让臣去搅合朝堂中的浑水,臣是不愿意沾染的。”

    不得不说,玄世璟想的,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只要他人在这个位子上,他有这个能耐,那么朝堂里的水,不管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都得沾染上,再怎么躲避,只能说在一片池水之中,站在岸边水浅的地方,而非在水中央,脚底下踩着暗流旋涡。

    “说说简单,以你玄家如今的门楣,想要置身事外,想想都觉得不可能,所以,你也只是说说罢了。”李二陛下笑道。

第六百八十六章 感性与理性() 
他知道,玄世璟因为丹药的这件事情,牵扯到了他与太子两人的“争斗”,玄世璟夹杂在当中,不好做,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