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8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省的官员现在都大抵知道李二陛下的心思,李二陛下也召集了一些要员和户部的官员,开始商议币制改革的事情。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玄世璟对币制改革的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自然不如户部的官员研究的透彻,他也只是知道些皮毛而已,所以具体的事情,由户部的人去做,若是当中有什么不妥,他可以向李二陛下改过来。

    币制的改革是件大事,研究的时间可要比推行的时间要多的多,没有万全的制度,是断然不能下手去做这件事情的。

    大唐在李渊在位的前几年用的还是五铢钱,一直到武德四年的时候,才下令铸造开元通宝。

    “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丝,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而越是到了后世,这类开元通宝钱就被当成了五帝钱,用来辟邪。

    但是现在在大唐的急速发展之下,铜钱作为货币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币制的改革并不是要废除这类铜钱,而是要在这类铜钱之上,发行面值跟大的货币,与现有的铜钱呈一定兑换比例。

    玄世璟和刘仁愿率领着唐军两万将士,在这岛上一住就是住了两三个月,金矿那边已经开始逐渐的有产出了,这岛上的铁资源有限,所以为了开矿,原先岛上的那些将士的兵器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回炉重造了,都变成了开矿用的工具。

    而现在岛上的人虽然已经在矿上干活了,但是唐军这边还没有给他们发工钱呢,只能先欠着,等到唐军水师的船队过来之后,才会有钱给这些矿工们发工钱。

    岛上三处矿产,都在热火朝天的开挖,一边挖,一边架起高炉冶炼成金锭银锭,然后由唐军的将士整理装箱,放到战船上去。

    最先回到岛上的并不是大唐水师的战船,而是玄家的商队,这回玄家的商队的船只可不仅仅是一艘了,当初玄世璟带着一艘玄家的商船来到琉球之后,钱堆又投了大笔的钱财在造船上,这回玄家的商队一来就是六艘大型船,船上也乘坐了不少玄家商队的护卫,是从大唐各地抽调过来的。

    玄世璟说过,未来的生意,大头都在海上,钱堆将这句话听了进去,也开始发展玄家海上的商队。

    玄世璟可不会忘记,后世西班牙、葡萄牙还有英国是怎么富裕起来的。

    这一点,玄家可以与朝廷共同合作,无论是对玄家来说也好,还是对朝廷来说也好,都是十分有利的。

    外面的天空与海洋都是十分广阔的,通过海洋,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发现更多的东西。

    玄家的商船带来不少工匠还有整整几船的日常生活用品,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玄家的商队摆明了是要来赚这岛上的人的钱财了。

第六百四十四章 被压抑的疯狂() 
现在这些岛上的人一穷二白是不假,等到朝廷的船队过来,他们不就有钱了吗?

    岛上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越来越多的金银都累积在了船上,或许再过一两个月,水师的船队就可以载着这些东西返回大唐了。

    又过了约莫一个月的功夫,水师的船队终于从长安到达了琉球岛,停靠在了城外沿海的港口,水师的将士们将一箱箱的铜钱从船上搬运下来,玄世璟当即下令,将这些钱财运送到矿上,给那些矿上的矿工们发俸禄。

    而铜钱分发下去之后,玄家商会的人也开始行动起来,用他们从中原带过来的东西,与这岛上的人们做交易。

    这岛上的生活物资还是十分缺乏的,虽然有,但大多都十分简陋,哪儿比得上中原那边送过来的东西,因此刚到手的钱财还没焐热呢,就又花了出去。

    跟随着玄家的商船来到琉球的工匠要开始在这琉球岛上涉及建造城池了,朱镇这座城池虽然能够称得上是惩处,但是是在是太过简陋了,勉强是座城池而已,而玄世璟的规划则是要在这岛上建造一处主城,等到朝廷的官员过来之后,将主城作为琉球的治所,管理整个琉球,主城之中设立军队,与一般的大唐城池配置是一样的,然后慢慢的将这岛上的人同化成为大唐人。

    有了城池,有了港口,有了来往的商船,这边岛上与泉州或者是与中原的来往就会频繁起来,岛上的人可以花钱乘坐船只前往中原,而中原的人也可以到这岛上来。

    最主要的还是要逐渐的将这岛屿开发出来。

    这座岛屿除却矿产之外,还有别的好东西,比如说水果,比如说香料,还有天然的温泉。

    东西也不少,只是这岛上的人不懂得开发而已。

    水果采摘下来,放到船上,做好保鲜的措施,由琉球直接走水路到扬州是不成问题的,几天的功夫而已,中间就不必经过泉州了,在海上走直线,能省去不少时间。

    “玄公,这岛上总算是安稳下来了,等到朝廷派遣的官员一到这边来,咱们也就可以回去了。”刘仁愿说道。

    “回去?”玄世璟笑道:“既然来了,这么轻易就回去,不是我的作风啊。”玄世璟笑道。

    这琉球岛往南,还有好地方呢,好东西的数量比琉球岛少不得哪儿去。

    若说琉球岛上有香料,那南边的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岛上,就会有更多,现在离着那边这么近,这个季节也刚刚好,几场风雨过去之后,天气好的不得了,趁着这个机会去那边走一趟也成。

    玄世璟觉得,基本上那些小岛上不会有什么人去居住,即便是有,人也不会多,唐军现在有两万水师将士,等到将来朝廷的官员到了这边,留下一万水师将士,然后玄世璟和刘仁愿带着另外一万人去南边的岛上,说不定还能搜罗一些好东西。

    即便是搜罗不到,也能开辟出一条航线。

    “玄公还想要去哪儿?”刘仁愿问道。

    “再往南。”玄世璟说道。

    “还要往南开拓?话说回来,这一趟已经够本了,玄公又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呢?若说到这琉球,前朝曾经有人来过这里,但是再往南,咱们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样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刘仁愿说道。

    “只要没有天气的原因,一切就都不是危险。”玄世璟笑道。

    在海上航行,最大的敌人是自然,暴风雨、海浪、礁石、暗流,只要能够躲过这些,其余的都不是事儿。

    即便是到了一座岛上,这岛上有国家,有军队,能打就直接打,打不过就暂时认怂,说是大唐对外交流的船队,跟人家好好聊聊,做做生意然后带着人离开就是了。

    郑和下西洋,来来回回去了十三次,每一次除却走已知的航线之外,其余的不都是在开拓吗?也没见郑和死在海上。

    所以玄世璟觉得,若是准备完全了,遇到危险的可能性不会太大,而且他们也不是直冲冲的往大西洋里扎,也是要沿着海岸线慢慢摸索着。

    “刘将军敢不敢随我走一趟?”玄世璟笑问道。

    站在营帐中的刘仁愿看着站在地图前面的玄世璟,刘仁愿现在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透玄世璟了,这位玄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若若他喜好钱财,虽然玄家巨富,但是玄家的钱都做了什么,整个长安城的人估计都知道,看这位公爷花钱的样子也不像是喜好钱财模样,但若是说玄公疯狂,可是从人是玄世璟到现在,刘仁愿知道,玄世璟也是惜命的。

    那现在他又为何会这样想?

    土生土长的大唐人刘仁愿是不会明白玄世璟这样一个半吊子“舶来品”的,玄世璟对大唐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不会对任何人说起,任何人也不会了解他的这份感情,所以一切都是玄世璟自己在心里默默的想,默默的做。

    连玄世璟都不知道自己这一腔热血是怎么保持下来的,连他自己都惊诧,自己可以为了自己脑中所想的,心中所存的这一份固执付出这么多。

    这就是一份要人命的情怀吧。

    有时候玄世璟想想,自己做的也已经够多了,接下来就安安稳稳的,做些没有什么风险的事情,帮助大唐走的更远,然后富贵平安的苟活下去,但是有的时候,事到临了,玄世璟又压制不知自己心中的那一股子疯狂劲儿,想要再努力一把,在拼搏一把。

    玄世璟知道海上有风险,而且风险不小,但是风险伴随着机遇,伴随着财富,若是永远安安稳稳的原地踏步,那么他什么都得不到,大唐什么都得不到,大家也都只是在原地踏步走而已。

    而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玄世璟人已经在琉球岛上了,水师的部队也集中在这里,闲散了下来,背后又有朝廷的全力支持,摆在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第六百四十五章 归途() 
刘仁愿见到这样的玄世璟,笑了笑,说道:“下官本就是水师出身,在水面上讨生活,建功劳的人,自然是不会惧怕,只是玄公,下官劝说玄公三思,也是为玄公考虑,日后的机会有的是,也不急于这一时,玄公也知道,该有的总会有,该来的也会来,如今玄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着实不适合如此冒险,而且,朝廷也不会同意玄公这么做的,尤其是陛下。”

    李二陛下对玄世璟的看重刘仁愿是知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二陛下更愿意让玄世璟立即回长安,而不是在东南方向这边的海域带着水师的人瞎折腾,而且水师的将士出来这么长时间了,也是该回扬州休整换人的时候了。

    刘仁愿提到玄世璟上有老下有小这个问题,玄世璟也犹豫了,想起了等候在家中的女眷们,自己的娘亲,自己的两个妻子,还有自己的女儿,自己离开之时,女儿尚还在蹒跚学步。。。。。。。

    刘仁愿的话触及到了玄世璟心中的柔软,玄世璟的目光也随之柔和了下来。

    其实刘仁愿的本意是提醒玄世璟,你现在还年轻呢,膝下就一个女儿,连个继承家业的儿子都没有,还出去瞎浪什么。

    玄家商队的护卫在这岛上四处奔走,忙活的不亦乐乎,赚取的都是这岛上居民的铜钱,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民间商会”,玄家商会这一次又赚了不少。

    一些寻常的生活用品在中原是卖不出多少钱的,十分便宜,但是在这岛上,价钱几乎能涨上一半多,虽然看上去少,但是经不住量大,而且玄家商队这边将从中原带来的东西提价卖出去,然后再从岛上运送一些东西回到中原,两头赚。

    在这岛上又住了一个月的功夫,朝廷派遣的官员和驻扎在这岛上的军队终于到了,也带来的李二陛下的圣旨。

    与刘仁愿猜测的相差无几,无非就是让玄世璟立即回长安复命。

    琉球岛正式成了大唐台州,设了郡县,归属福州。

    玄世璟和刘仁愿收拾了东西,登上了水师的战船,水师的战船上也已经存放了不少金银箱子了,里面都是实打实的金锭和银锭,这些东西将会随着玄世璟和刘仁愿,一同到长安,然后归置到国库之中。

    这一趟水师回长安,带回去的东西价值比上次的那些香料宝石价值要多的多,毕竟都是真金白银,装了满满的四船。

    至于玄家的商队,无需玄世璟操心,这一条海上商路玄家的海上商队比玄世璟都要熟悉了,他们是专门做生意的,出不了什么岔子,反正从泉州到福州然后到台州这中间的一片儿海域也都成了大唐的地盘,就算是那些海寇,也不敢再在这里放肆了。

    以后的台州是要建立大唐的水师基地的,为的就是保住东南这一片的水域,肃清大唐周围的海域,为将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做准备,护住大唐在海面上的商船。

    至于水师,也不会白白付出,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毕竟是国家的战争机器,重点也不是在商人身上,不是商人的护卫队,也不会随叫随到。

    因此,管制东南这一片海域,也是要有个章程的。

    从台州的港口离开之后,玄世璟在船上的时候,心里就有些归心似箭的感觉了,当初想要再往南闯荡的心思也没有了,一心满满的只想见到自己的家人,早些回去与家人团聚。

    也难怪说温柔乡是英雄冢,有了牵挂,即便人在外面,心也是安安稳稳的落在家里的,自己的根也是在家里的。

    若是没有家,人就似浮萍一般。

    虽然玄世璟心里明白,但是与刘仁愿聊天的时候,仍旧是开玩笑,将自己现在的情况全都归咎于刘仁愿。

    “若非刘将军你勾起了玄某的思想之情,现在我也不至于如此,所以刘将军要笑话,也是要笑话你自己。”玄世璟笑道。

    谁让刘仁愿在船上笑话玄世璟来着,还不是你自己嘴欠儿把事儿给提出来的?

    每当刘仁愿听到玄世璟这般说,也是哈哈一笑:“即便下官不说,陛下的旨意还在玄公那里,玄公总不会要抗旨不遵吧?”

    从三月底一直到现在,八月底了,玄世璟几乎一直与刘仁愿共同坐镇水师,两人接触的多了,也相互了解了对方的性子,关系走动也是更近了,因此坐在一起能够畅快的聊聊天喝喝酒,彼此开开玩笑,两人之间身份的隔阂也逐渐的消融。

    刘仁愿的年纪是比玄世璟大的,但是他总能从玄世璟身上见到这本不是现在玄世璟这个年纪能够有的豁达,甚至有时候刘仁愿会错觉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年纪比自己还要大。

    其实也没这么夸张,顶多跟刘仁愿一样沧桑罢了。

    在台州岛上过来几个月的糙日子,玄世璟的颌下也生出了短须,整个人一张脸看上去沧桑不少,也难怪乎刘仁愿有这种感觉了。

    水师的船队到了扬州之后,就停靠在扬州了,船上的物资也会在扬州卸货,毕竟上次已经运送了不少东西在长安,那边的市场接近饱和,如今水师带回来的东西,除却那四艘装载着金银的船只之外,其余的都停在扬州水师营地,朝廷会派人过来处理。

    玄世璟和刘仁愿随着这四艘战船进了运河,从运河北上到洛阳,再到长安。

    玄世璟的归期比预定的时间要晚了两天,但是船到扬州的时候,还是让扬州的商会分部飞鸽传书到长安,将玄世璟回来的消息告知了庄子上玄家大院里的人,而朝廷那边的消息也十分灵通,人到了扬州之后,扬州这边的驿站就派遣了使者骑着快马迅速的到长安报信。

    玄世璟和刘仁愿到了长安之后也不能直接回家,而是要进宫去面圣,将船上的东西亲自带近宫给李二陛下过目。

    这一趟他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这些,所以这些东西是他们评定功劳的根本。

第六百四十六章 亲眼所见的财富() 
这是一件大事情,都已经到了要收尾的时候,自然要亲力亲为。

    运载船上的金银的牛车马车足足有上百辆,朝着龙首原上的大明宫而去,盛事浩大,自然路上的行进速度快不到哪儿去。

    还没看到长安城呢,玄世璟就见到了李承乾。

    李二陛下接到消息之后就让李承乾带了兵过来,亲自迎接玄世璟和刘仁愿,顺便帮忙将这些金银运送到大明宫之中。

    “臣参见太子殿下。”

    见到李承乾之后,玄世璟和刘仁愿从马车上下来,来到李承乾面前拱手行礼。

    “两位无需多礼,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李承乾从马背上下来,来到两人面前伸手将两人扶起来:“陛下还在宫中等候二位。”

    “是。”玄世璟和刘仁愿应声。

    原本李二陛下寻常时候处理政事都是在宣政殿里,而今天得到了玄世璟和刘仁愿带着金银回来的消息,特意召集百官百僚,聚集在了含元殿之中,等候玄世璟和刘仁愿回来。

    现在整个朝廷都想要看看玄世璟和刘仁愿这一趟回来的成果,毕竟上一次水师回来,带回来的东西他们也只是粗略的知道一些,并没有时间让他们具体去了解。

    上次水师带回来的那十船东西,仅仅在东山县庄子上的仓库里停留了四天的时间就被长安城的豪商们给瓜分完了,他们去了之后连个影子都没有,而那些钱财,也就只有户部的官员打过眼了,过过数量了,旁人都没有见到过,因此心里对水师所带回来的财富并没有什么印象。

    李二陛下没有在含元殿中等候,而是站在了含元殿外的台阶之上,目光望向丹凤门外。

    等了约莫小半个使臣,目光所及之处,才见到了龙首原上浩浩荡荡的队伍,正是李承乾去迎接玄世璟的军队,军队中间夹着的,便是上百辆牛车马车,排成了长长的一溜,沿着外头的官道,缓缓的朝着丹凤门这边过来。

    “陛下,来了。”德义在李二陛下身后小声说道。

    李二陛下眯起了眼睛,看着那个方向,微微的点了点头。

    丹凤门外的守将见到了李承乾的旗帜,早早的将宫城的大门打开。李承乾和玄世璟等人到了丹凤门,直接从丹凤门的门道之中进入了宫中,在含元殿外宽阔的广场上停了下来。

    马车牛车也紧接着进入了宫中,一排排一列列停在了外面的广场上。

    李承乾一身盔甲,从马背上下来,玄世璟和刘仁愿也是一身官袍,从马车上下来,三人一同从一侧的龙尾道上了高台,来到了含元殿前,见到了李二陛下。

    “儿臣参见父皇。”

    “臣参见陛下!”

    “免礼。”李二陛下的脸上是挂着笑意的,从那些牛车马车的数量上来看,李二陛下就知道,这次的收获是不小的。

    三人直起了身子,李承乾站回了李二陛下的后侧,因此面对李二陛下的就只有玄世璟和刘仁愿两人了。

    “陛下,这广场之上一共有一百零七两马车牛车,每辆车上两口大箱子,里面装载着的,都是从台州运送回来的金银,皆是台州金银矿产。”玄世璟说道:“至于具体数量,臣还没有计算过。”

    李二陛下点点头,笑道:“无妨,这些事情让户部去做就是了,韩仲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