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王李恪向来安分守己,不知诸位卿家,如此说可是有什么依据?”李二陛下问道。

    “这。。。。。。。”御史台的人楞了一下,陛下竟然会这么明晃晃的向着吴王李恪。

    “启奏陛下。”玄世璟站了出来。

    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他来发光发热的时候了,不然他来上朝做什么,就是为了帮着李二陛下一起,保住李恪。

    李恪掌管玄甲军,这支天子亲军掌握在自家人手中,若是李恪离开,那玄甲军的归属又何去何从?

    李恪的心思李二陛下清楚,毕竟人在长安,也躲不过百骑司的眼睛,几年前李恪就义正言辞的断绝了与前隋旧臣的往来,虽然没有转身踩上一脚,但这也足够了。

    “讲。”李二陛下目光转而看向玄世璟。

    “回陛下,臣倒是觉得,若是真的照着御史台的诸位大人这般说法,那吴王殿下可真是遭了无妄之灾了。”玄世璟说道:“若是这样,同理,是否御史台一人犯错,其余官员也要连坐呢?”

    “玄侯此言差矣,如此比喻却是不恰当的。”御史台的一位大人说道。

    “哦?是吗?不是连坐吗?吴王在长安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无任何过错,诸位大人又为何好端端的上奏陛下说要将吴王殿下外调呢?吴王一走,玄甲军该如何?假设,吴王一走,玄甲军哗变,又该如何?”玄世璟问道,随即笑了笑:“当然,这只是个假设。”

    “按照玄侯这般说法,这玄甲军,岂不是永远都不用换将了?”那人反驳道。

    “也不能这么说,若是正儿八经的换将,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现在问题关键是,大人这已经是属于在排挤吴王殿下了,军中的汉子最是重感情,吴王又是个爱民如子的,要是让玄甲军知道,吴王是因为在朝堂上被排挤走的,虽然不至于哗变,但是军心不稳,怕是一定的。”玄世璟说道:“不知道御史大人最近有没有关注北方的消息,若是军心不稳,北方『乱』起来,御史大人要上前线提着横刀打仗吗?”

    “简直是危言耸听!”御史台的人对着玄世璟一甩袍袖,很是不屑。

    “这一点,玄侯倒是没有说错。”破天荒的,长孙无忌站在了玄世璟这边,说完之后,拱手对着李二陛下说道:“启奏陛下,北方传来奏报,薛延陀部,兵马已经到达我大唐边境,据北庭那边传来的消息,这回薛延陀怕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进犯大唐了固安公崔敦礼已经在北庭厉兵秣马,以备战薛延陀。“

    “薛延陀,反反复复,已经耗尽了朕对他们的信任,李绩。”

    “臣在。”李绩抱着勿板出列。

    你即可带你部众启程前往北庭,协助固安公备战薛延陀,这回定要打疼他们。“李二陛下说道。

    事实上不仅仅是一个薛延陀,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回纥、室韦等,都是能说翻脸就翻脸的部众,也就是现在大唐强盛,他们蛰伏在大唐的羽翼下过安生日子,若是有一天大唐衰落了,第一个来中原大地捞好处的就是他们。

    朝堂上也只是点了将,具体的圣旨还需要通过三省下发,毕竟一军之中无二帅,谁主谁从李二陛下还要定夺一番。

    北方薛延陀的事儿冲淡了御史台对李恪的弹劾,玄世璟都站出来反驳御史台了,而李二陛下的态度也很明显的向着李恪,加上长孙无忌,御史台的人也就蹦跶不起来了。

    闻风而奏是事实,但是即便是御史台的耿直大臣,在朝堂上也得会看风向,不会看风向的,早就不能站在这太极殿了。

    李恪有惊无险的留在了玄甲军中,这几天因为李愔的事儿,李恪已经很少出府了,除却玄世璟去吴王府上劝说李恪之外,李泰也成了吴王府的常客。

    李泰劝人就没有玄世璟那么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那么多大道理了,就一句话。

    “你和蜀王全都搭进去,杨妃怎么活?”

    一句话,让李恪安静下来,老老实实的在吴王府中呆着,躲过这阵风头。

    李愔没了,至少杨妃还有李恪这么个优秀的儿子,杨妃也知道,为了自己那不成器的幺儿,把李恪也搭进去,不值得。

第二百一十二章 倭国换天() 
事已至此,毫无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而朝堂上,事情仍旧没完。

    除却北方薛延陀的动『荡』之外,大唐东面的邻国,那个敢自称日出之国的地方又派来一批遣唐使,倭国的使臣除却安全送达遣唐使之外,还送来了倭国的国书。

    那个宝女王,也就是倭国的天皇,皇极天皇禅位,轻皇子登坛即位,号孝德天皇。

    说来这个皇极天皇还是有些本事的,除却时运之外不可否认她能力在倭国皇室之中也算是突出,当年舒明天皇去世之后,没有在皇子之间选定继承人,结果倭国的皇室陷入了长时间的争位危机,一大家子人打的头破血流,最后多方妥协,宝皇女即位成为天皇,也就是后来的宝女王,皇极天皇。

    相传这位宝女王姿『色』美艳,极有心计,在位期间重用苏我家族,后来倭国的皇室一看,这也不是那么回事儿,于是就在今年,葛城皇子等发动宫廷政变,皇位让来让去,就到了这位轻皇子头上,成了新一任的倭国天皇。

    这位轻皇子曾因不满苏我氏专权,以患足疾为名,不参与政治,后来政变之后,皇极天皇意欲让位于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辞让并推荐轻皇子。轻皇子三度辞让并推荐古人大兄皇子,古人大兄皇子出家以示辞让。于是皇极天皇退位轻皇子登坛即位,是为孝德天皇。

    大唐皇室为了个太子的位子都能打的头破血流,而倭国,几个皇子都视那位子如洪水猛兽一般,宁肯出家都不上位,到之后还是找了个不参与政治的轻皇子来接这个摊子。

    轻皇子说是不理会政治,但是却是对中原典籍还有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十分了解,早在舒明天皇的时代就立志革新倭国陈腐的政治。

    这样一个努力上进的君主,对于倭国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大唐来说,就不怎么美好了。

    玄世璟入朝为官之后,对于大唐周边的这些国家的消息都比较喜欢收集,毕竟将来,这些说不准都是大唐的敌人,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如今虽然苏我家族在倭国的朝堂的势力被轻皇子等人铲除殆尽,但是不代表苏我家族已经灭亡了,倒是那位宝女王,说不定还能有些用处。

    来到大唐的那些遣唐使,都住在鸿胪寺的典客属中,使臣等候着李二陛下的传召,而那些倭国学生,等着大唐的官员给他们安排学习的地方。

    说起遣唐使,玄世璟倒是想起来,道政坊工学院的大门,可不能让这些人进去。

    无数沉痛的历史证明,倭国就是一养不熟的白眼狼。

    下了朝,玄世璟便匆匆的出了宫门,上了停留在宫城门口的马车,急匆匆的朝着工学院赶去,这件事儿得早早的交代下去,别到时候被人钻了空子。

    现在的工学院是李泰在执掌着,这事儿也得好好的跟李泰说说。

    进了道政坊,玄世璟便下了马车,对着车夫说道:“你现在立即去魏王府,通知魏王殿下,说我在工学院等着他,让他赶紧过来议事。”

    “是。”车夫应声,随后调转马车的车头,离开了道政坊。

    从坊门到工学院的大门倒也不说远些,在李泰来之前,玄世璟溜达溜达也就过去了。

    大冷天的,多走动走动也暖和。

    裹紧了身上的大氅,玄世璟朝着工学院的大门走去。

    工学院的大门十分气派,毕竟是这些工匠自己要待的地方,在钱财足够的情况下,这些工匠能绞尽脑汁的将东西做出花儿来。

    门口的牌子是李二陛下的墨宝,一手漂亮的飞白,龙飞凤舞的写着“大唐第一工学院”的字样。

    话说就这字儿,兕子也能写出来。。。。。。

    玄世璟来工学院的次数少的可怜,因此工学院中除了那些老师傅之外,还真没几个见过玄世璟本人的,但是却都给侯府干过活儿。

    工学院的大院子被分成了好几块儿,当初设计建造的时候那些老师傅能想的都想到了,所以整个工学院,也是井井有条。

    进了大门便是一栋三层的主体建筑,几位老师傅还有一些优秀的师傅都住在这里头,其余的学徒就分散在各个院子当中。

    建筑的一层是宽阔的大厅,像个陈列室一样,里面摆满了各个院子里的匠人鼓捣出来的有用的新鲜玩意儿,一旦经过验证,就能够发布到市场上去,造福大唐的百姓们。

    工学院中有完整的奖励体系,倒是不用惦记工部那点儿赏钱,说实话,工部给的那点儿钱还不够学院里学徒们消耗掉的材料钱呢。

    现在的工学院倒是不用朝廷拨款,也用不着侯府出钱补贴,可以说工学院现在已经开始赚钱了。

    虽然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在东西两市,有专门的店铺来出售工学院做出来的东西,不但能维持工学院的收支平衡,还略有盈余。

    会客厅在二楼,玄世璟出示了自己的牌子之后就被学院中的学徒恭恭敬敬的请上了二楼。

    在会客厅里等候多时,茶水都换过两遍了,李泰这才过来。

    “这么着急忙慌的把本王找来又是为了什么事儿。”李泰自顾自的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来人,将学院的教员全都请过来,开会!”玄世璟对着门口候着的小学徒说道。

    “是。”小学徒应声,随后一路小跑着离开了。

    “看你这模样,出什么事儿了?这么严肃,对了,今早你上朝去了吧?朝堂上什么情况?”李泰问道。

    “蜀王李愔来年春天处决,晋王被削了王爵,送进了十六王府,没有诏书不得出长安。”玄世璟说道:“御史台的人倒是上奏请陛下将吴王外调,被拦了下来,薛延陀作『乱』,最重要的,倭国换天了,又来了批遣唐使。”

    “那你着急忙慌的把我找这儿来,这朝堂上的事儿跟工学院有什么关系?”李泰问道。

    “关系可大了去了,无论是皇子作『乱』还是薛延陀作『乱』,我都不关心,我关系的是这批遣唐使会被朝廷安排到什么地方儿去。”玄世璟说道。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待见() 
“往年一般遣唐使来长安,无非就是送去国子监,或是长安哪位名门大儒喜欢收徒弟的,他们都会拜在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师门下,你担心什么?工学院?”李泰问道。

    玄世璟点点头:“是啊,若说诸子百家文化思想,他们想要学,学去咱没什么损失,但是工学院这边儿不行,绝对不能放进一个倭国的人!”

    玄世璟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坚定语气坚决,比起寻常那浑不在意的模样判若两人。

    “你小子这防备心也太重了吧,再说了,人家估计也看不上咱们这些个工匠什么的。”李泰笑道。

    “他们要是看不上啊,更好,好歹你还是个王爷呢,好好想想吧你,大唐周边的这些个国家,哪个是好东西?就说薛延陀吧,这是几年反反复复,变脸变的比六月的天都快,再说草原上,现在的突厥,要是有了大唐利剑坚甲,他们心里肯定还想要再重现一下当年兵临渭水的雄风。”玄世璟说道。

    “一个倭国,一直跟在中原王朝的身后,就算是想打过来,中间隔着一片儿海呢。”

    “当年突厥隔着长安还有条阴山山脉呢,加上几段长城,不也照样到了渭水吗?倭人狼子野心,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定然回来锊大唐的虎须。”玄世璟说道:“就说大唐关中,人口越来越多,耕地不够,怎么办?迁移人口,或者是战争扩张,你看看倭国那鼻涕大点儿的地方,将来他往哪儿扩张去?北方冰天雪地的草原?还是富饶的辽东、山东等地?没有人可以永远的年轻力壮,王朝也是一般。”

    “照你这么说,直接给下面的工匠打声招呼,不允许倭人进工学院便是了,用得着这么阵仗吗?一个侯爷,一个王爷,大冷天的专门跑工学院,还要召集全体工匠教习来这儿开什么会。”李泰说道。

    两人说话的时候,外头便有教习等候了,人越来越多,玄世璟眼睛余光看向外头,站了不少人,估计是因为他和李泰在里面说话,所以他们就没进来吧。

    “别在外头站着了,都进来,找地方坐下,本侯有事情要说。”玄世璟说道,随后看向李泰:“现在毕竟你在掌管工学院,虽然平日里不管事儿,但是遇到事儿的时候你这名头也得拿出来啊,你这魏王的品级,可比我这侯爷的品级高多了,多有分量呐。”

    “早在当初你找上我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虽说不是什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你相中的,也不过是我这王爷的名头罢了。”李泰苦笑道。

    从少年时期到现在,他走过最长的路,就是玄世璟的套路。

    “我还能坑你不成,这可是好事儿,想想以后,人们说起工学院,掌门人是谁?四皇子李泰。”玄世璟说道。

    两人聊了一会儿,工学院里的教习们也全都到场了,偌大的大厅坐了不少人,刚刚的空『荡』感瞬间就不见了。

    李泰很是知趣的坐在了一边,将位子留给了玄世璟,玄世璟坐在主位上,扫视了一大厅中的众人,缓缓开口道:“本侯方才从宫中出来,今日宫中早朝提到了一件事情,东面倭国再次派遣了一批遣唐使来到长安,所以本侯要嘱咐的是,工学院,不准许倭人进入,不单单是倭人,包括高句丽人,一切外族想要来工学院学习,除非有本侯和魏王殿下的手书,否则,一律拒之门外,除此,所有工学院在籍教习,不得私自收外族人为徒,传授技艺,一旦发现,逐出学院,包括其子孙后代,学院永不招用。”

    坐在下面的工匠听到玄世璟一番话,都拍着胸脯答应,不会让一个外族人进入工学院,不会收外族人为徒。

    大唐的姿态是开放的,但是不代表所有东西都要开放,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刀枪,倭人、高句丽人,绝对不会在朋友之列。

    高句丽人骨子里便是卑劣的,至于倭人,见到肉跟狼似的,看下看现在新罗和百济的边境,就已经现身不少所谓的浪人了,大唐泉州和福州那边也偶尔会发现倭人武士模样打扮的人,都是从海上过来的,沿海地带的村落,也有不少遭到他们这些人的毒手。

    三五成群的倭国武士,在海上几乎来去自如,即便是当地官府,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而这点儿人,却也不值当大肆派兵追捕,弄得人也很头疼。

    若说那些浪人武士是强盗,那遣唐使就是官方强盗了,明目张胆打着交流学习的旗号来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

    而这会儿大唐厚道的子民们还不知道他们谦虚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怎样的狼子野心呢。

    有经验的师傅都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大唐与倭国之间也是这样,一个是包容开放的师傅,一个是贪心的徒弟。

    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刚刚退位让贤的宝女王,皇极天皇,在李二陛下御驾亲征打高句丽的时候,也想派兵横『插』一杠子,从大唐这边捞点儿好处呢,只是当时的倭国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些『乱』子,苏我家族与大兄皇子之间打的厉害,一直到现在,大兄皇子等人一举发动政变,搞残了苏我家族,宝女王让位。

    宝女王觊觎大唐,对于现在的倭国来说,这可是个定时炸弹,刘仁轨的水军自当年辽东一站就在卑沙城建立了营地,以防范三韩之地和倭国,当初只要宝女王敢动,迎接她的便是大唐铺天盖地的水军。

    高桓权在薛仁贵的帮助下已经进入了高句丽境内,在高句丽北方拉起了队伍,与平壤城的泉盖苏文对峙,也对峙了挺长时间了,就是不见要开打的动静。

    当初玄世璟果然没有看错高桓权,这丫的就是以怂货,掌控了高句丽北境,就开始过起了安稳日子,几乎已经失去了与泉盖苏文正面刚的勇气。

    难不成他还想等着泉盖苏文自然死亡?

第二百一十四章 遣唐使的学艺之路() 
玄世璟知道,以后的高句丽是要打的,倭国也是要打的,所以现在,工学院针对遣唐使就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拒之门外。

    现在倭国轻皇子上位,坐了天皇,蹦跶的欢实,可是蹦跶的越是欢实就越是不偿命,等到皇极天皇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宝女王仍旧会复辟,再次登上倭国的皇位。

    正是这样一个两度登上天皇宝座的女人,这才让玄世璟记住了她。

    所以说,这位宝女王现在虽然退位禅让了,但是并不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还有已经半残的苏我家族。

    玄世璟对工学院的教习下了如此严格的命令,李泰听了也不得不重视起来,难不成这倭国,真的如同小璟所说的这般,暗中觊觎大唐的富饶,狼子野心?

    “小璟,照你这么说,国子监那边儿。。。。。。”

    “他们喜欢去国子监就让他们去吧,正好让国子监的大儒们给他们洗洗脑,他们的脑子太脏,正好需要清洁一下。”玄世璟笑道。

    “也真有你的,那好歹是国子监,让你说的这么一文不值,这大唐多少文人士子都向往进入国子监学习呢,也就你,拿着不当回事儿。”李泰说道。

    “说实话国子监还不如我小时候去的弘文馆呢,至少在弘文馆里,学到的都是干货。”玄世璟说道。

    这话倒是没错,国子监教的是四书五经,而当年宫中的弘文馆的先生,都是朝中的顶梁柱,在朝堂浸『淫』多年的人精,除却这些经史子集之外,他们所讲的别的东西,可比这书本上的东西要宝贵的多。

    “算了,你乐意折腾就折腾去吧,反正本王做个闲散王爷挺好的,安安稳稳的,不用『操』心。”李泰说道。

    “这倒是能看出来,心宽体胖。”玄世璟煞有其事的打趣道:“偶尔运动一下,当初学出来的骑『射』功夫,现在都还给师傅了吧。”

    李泰摆了摆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看看现在老三,被满朝文武追着弹劾,为什么?锋芒太盛。”

    人都散了,玄世璟与李泰也要离开工学院,在长安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