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现在一心想要从倭国拿好处,尤其是倭国的那座银矿。

    大唐的货币改革现在基本上已经普及遍了了大唐的十三道,当然,还有些偏远的地方仍旧需要地方官府的努力,但是金银作为国库的储备,只能多,不能少。

    李二陛下和李承乾父子两人心里对于大唐的国库,始终是抱着居安思危的态度去看待的,两人可都是从那个穷年头走过来的,李二陛下体会的最深,而当年家里穷,李承乾这个太子年轻时候的日子,过的也不怎么好。

    那时候长安城中的东宫,就跟快要拆迁似的,一年到头为了省钱,连件新衣服都成了稀罕物。

    并不是说真的穷到了太子都穿不起新衣服,只是连太子的娘都穿旧衣服,太子能穿新的吗?

    要节俭!因为国库里没钱,内务府里没钱!

    “若是大唐愿意撤军,天皇陛下愿意在十年之内每年向大唐缴纳十万两白银为贡。”河边麻吕说道。

    “十年?一年十万两。”李承乾轻蔑一笑:“外使觉得,一百万两白银就能把大唐给打发了?外使可知道,此次大唐用兵,调动了多少人马?耗费了多少钱粮?在战场上死了多少将士?而这些死去的将士,大唐国库要拨调给他们的家属多少钱粮补贴?”

    被李承乾这样的语气一问,河边麻吕的心中一颤,紧接着,心就沉了下去。

    “不知道吧?那就让本宫来告诉你。”李承乾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踱着步走下了台阶:“大唐此次兴兵,四十余万人,不说别的,就算是每人只发一两银子的军饷,这就是四十万两白银。”

    李承乾走到河边麻吕身边,围着他气定神闲的踱步,一边溜达着,一边给他算这个账。

    “四十万将士,从如今的奏报上来看,若是兵部按照现在这个死伤的人数拟定补偿的银钱的话,估计得有个三十多万两白银。”李承乾说道。

    当然,死伤的人没那么多,三十万两白银是李承乾自己瞎折合的。

    死伤的将士的补偿,除却银钱之外,还会给良田,还会免了他们的税,这对于国库来说,等同于钱。

    “这还没有算朝廷要为他们家免去的税收,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笔损失,就当是添头了,不与你细算。”李承乾说道:“仅仅这样,就是七十多万两白银了,还有其它,行军打仗,会有损耗,水师那边战船的损耗也厉害的很,毕竟是在海面上打仗,还有不军队的武器盔甲耗损,粮草战马耗损,除却这些之外,将士们凯旋而归,国库这边,总要给他们赏赐,本宫林林总总粗略算下来,若是用白银来填补的话,你们倭国这十年上贡的这一百万两白银,也就是个零头。”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大唐虽然没有大炮,但是战争本质上就是个烧钱的事儿,想要从战争之中赚钱,能够赚到的,也是有限的,尤其对倭国那边,他们的目的是银山,所以在打仗的过程之中,就不能对倭国那边的平民做的太过分,不然将来那边出事也是迟早。

    大唐要的,是在那边的一个稳定的环境。

    

第一千零一十章:敲竹杠() 
毕竟倭国离着大唐本土中间隔着一大片海洋,要是那边不稳定的话,大唐在那里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计数,是赚了还是赔了,不好说。

    李承乾这个账越是算,河边麻吕脑门上的汗水就越是多。

    河边麻吕心里也是打鼓的,大唐动用了四十万的兵力!可是他觉得,并没有这么多。。。。。。

    随后反应过来了,大唐在东面和西面动用的兵力,总共有四十万,大唐的太子这是在敲竹杠。

    虽然明白,但是他不敢说,现在敢反驳李承乾,那到时候倭国想要求和,这条路可就更难走了,所以,就由着李承乾说,等李承乾说完了之后,再谈。

    大唐打仗的耗损的确不小,仔细想想,这可是四十万大军啊,一天三顿饭,这还只是人,战马呢?

    “方才说的,也只是粗略估计,现在外使还觉得,倭国能用一百万两白银来摆平这件事儿吗?”李承乾问道。

    “那殿下的意思呢?”河边麻吕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看李承乾。

    “这就要看贵国的诚意了。”李承乾笑道。

    谈判就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博弈的过程,起初谁都不会将自己的底线暴漏给对方,若是可能,甚至连目的都不会暴漏给对方,但是对于河边麻吕来说,这不成,他的目的很明显,他就是来求和的。

    至于大唐的目的,河边麻吕多多少少知道一点,大唐是想从倭国身上,把这场战争大唐所付出的,所损耗的,都拿回来。

    大唐不肯吃亏。

    但是若是真成了这个样子,倭国负责了大唐这次战争的所有损失,非得让国内元气大伤不可。

    倭国与大唐完全没得比,大唐地大物博,养活四十万人马上前线一点儿都没问题,但是倭国不成,河边麻吕觉得,倭国要是能供应得了四十万人上战场,还是双线作战的话,那还谈个锤子,直接打到长安就是了。

    “殿下,我们倭国实在是无能为力啊。”河边麻吕跪在地上,表情十分悲切,说道:“殿下也知道,我们倭国不似大唐这般地大物博。。。。。。”

    河边麻吕出招了,像大唐周围的这些藩国,最拿手的好戏就是:哭唧唧。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估计他们已经摸索清楚这套路了,所以见李承乾想敲竹杠,干脆就使出了这一招。

    哭诉他们有多穷,有多不容易,有多可怜。

    被新罗骗去了战场,死了这么多人,现在还被大唐欺负到了家门口。。。。。。。。

    “外使,有话好好说。”李承乾见河边麻吕一个大男人苦的那叫一个梨花带雨,跟特么的娘们似的,脸上的神色,有些不耐烦。

    河边麻吕跪在地上哭的已经是一抽一抽的了,他原以为李承乾会让他先站起来说话,然而,并没有。

    河边麻吕还是跪在地上,李承乾丝毫没有动什么恻隐之心。

    要是眼前跪着的真的是个女子,如花似玉的女子,李承乾可能让她起来,至于河边麻吕,他自己主动要跪的,李承乾又没命令他跪下。

    大唐这会儿在日常之中,不兴跪拜礼,河边麻吕这么客气,李承乾也就不客气了。

    受他的跪礼,李承乾不但不会折寿,反而会心情舒爽,心情舒爽了,人就精神了,人精神了,活得就安康,安康了,不就长寿了吗?

    “还请殿下怜悯倭国。”河边麻吕跪在地上说道。

    “此事无关乎怜悯不怜悯。”李承乾的态度依旧很硬朗:“本宫倒是能够理解你们天皇被骗的滋味儿,但是谁来理解我大唐百姓失去家人的痛苦?所以,外使还是回到鸿胪寺之中,先平复一下心情,等想好了之后,再来见本宫吧。”

    李承乾下了逐客令,让临安将人给送出了宣政殿。

    河边麻吕离开宣政殿之后,确认他已经走远了,李承乾这才在宣政殿之中放声大笑。

    心情好,爽!

    看着吧,等刘仁轨和刘仁愿拿下了倭国的一个大岛之后,倭国人就更知道着急了。

    “八百里加急,传旨刘仁轨和刘仁愿,迅速拿下倭国九州岛,而后若是倭国再派遣使者的话,一路给护送到长安来。”李承乾说道。

    他的让河边麻吕知道倭国那边战事的情况,让他知道着急才行。

    人一着急,就容易乱了方寸,乱了方寸,脑子就是迷糊的,到时候李承乾想要达到大唐的目的,那就简单一些了。

    “是。”临安应声道。

    李二陛下自从不理朝政之后,在宫中的日子过的算是清闲了,只是太清闲了,就总是喜欢怀念以前。

    长孙皇后经常陪在李二陛下身边,陪着他说说话,聊聊天,或者是做些别的什么事。

    御花园里,李二陛下躺在躺椅上,身边儿就是一个木头架子,上面站着一只鹦鹉,这是李二陛下的新宠。

    只是偶尔看到这只鹦鹉,李二陛下也就想起了一个人,一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人,这个人就是已经死去的魏征。

    事情李二陛下还记得呢,当初因为一只鸟,可是让他在魏征面前窘迫了好一阵子。

    现在他可以无忧无虑的养这些东西,逗弄这些东西了,没有人在他耳朵旁边一只唠叨了,但是却是多了一份寂寞。

    还不如有个能唠叨的,偶尔在你耳边唠叨唠叨呢。

    不得不说,李二陛下现在已经闲散到去思念魏征了。

    长孙皇后带着宫女端着茶水来到了李二陛下身边。

    “陛下,喝口茶润润嗓子吧。”长孙皇后说道:“都已经在这儿坐着这么长时间了,也不喝点儿水,这哪儿成。”

    李二陛下听到长孙皇后的声音之后,坐起身来,端起了宫女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两口茶水,放下茶杯,笑道:“还真没觉得时间有多长。”

    “陛下可是在想什么?”长孙皇后问道。

    “嗯。”李二陛下点点头:“想起已经故去的魏卿了。”

    长孙皇后抬头看看李二陛下身边儿的那只鸟,就明白过来了,知道李二陛下这会儿为什么想起魏征了。

    心里还记着这事儿呢。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亡了就亡了吧() 
“臣妾给陛下带来一个消息。”长孙皇后说道。

    “哦?什么消息?”李二陛下的注意力成功的被长孙皇后说的消息吸引过来。

    “吐蕃和倭国的使者现在都住在鸿胪寺之中,都已经见过承乾了,只是承乾还没有把事情定下来,似乎是在拖着他们。”长孙皇后说道:“已经有朝臣托人带信找上臣妾了,让臣妾与陛下说说这事儿。”

    李二陛下闻言,笑了笑,说道:“承乾还没有着急,倒是一些朝臣急得不得了,现如今优势是在咱们这边,他们着什么急?”

    不少朝臣都希望大唐这边是能见好就收,但是显然,这回李二陛下和李承乾都不希望大唐就这样收场,他们父子两人,都想占取更多的好处。

    大唐强盛,尚且四方藩国都有觊觎,这说明什么?他们还是不怕大唐。

    那就打到他们害怕。

    这一场战争打到现在,李二陛下心里也很是满意,儿子在朝堂主持朝政,有这样的功绩,他这个做老子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至于下面那些大臣越过太子想要找自己的事情,也该是有个结果了。

    等到大唐的将士班师回朝之后吧。

    李二陛下心中已经做了决定。

    “现在吐蕃和倭国的使者已经到了长安,那新罗的呢?”李二陛下问道。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还没听说有什么动静,听闻是程处默和恪儿带着兵把新罗的王都金城给围了,可能新罗那边,已经派不出使者了吧。”

    王都都被大唐的将士给围了,这不就是等着灭国了吗?

    这才几年的功夫?原本让中原头疼的三韩半岛,转眼间就要全都被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中了。。。。。。。

    一代一代的人打下来的结果啊。

    前隋三征高句丽,把高句丽打的够呛,到了武德朝的时候,大唐这边有心无力,让高句丽有了喘息的机会,再到如今贞观朝,先是皇帝御驾亲征,而后便是朝中大将去收尾,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如今,新罗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这么说来,新罗也要亡了。”长孙皇后说道。

    “亡了就亡了吧,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李二陛下说道:“亡了也挺好,大唐在辽东那边多出一道,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李二陛下作为一个马上皇帝,开辟大唐半壁江山的皇帝,心里看的透彻,但是当他坐在皇帝的位子上去看事情的时候,有些事情,虽然看的透彻,但是不能这么做,原先对于新罗百济还有高句丽的时候就这样,不管心里想怎么灭了他们,但是在朝臣的规劝下,还是要敞开心胸,接纳他们,以彰显大唐的气度。

    而现在灭了那三个国家,也是“迫不得已”啊,大唐的气度有了,也给了你们诸多好处,但是你们不珍惜,还要进犯大唐,你们又不是大唐的亲儿子,没必要惯着你们,自己找的挨打,就算是跪着,也得挨完了,能不能挨过去,两说。

    “那那些想要找陛下的朝臣呢?”长孙皇后问道。

    “无需理会。”李二陛下说道。

    说起来,对于他们这会儿想要面圣,李二陛下心里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也没有说那种被人惦记着的喜悦,更多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李承乾着想吧。

    至于那些人,只是有了他们的想法,而他们的想法不能被李承乾认可,他们才想起了后宫之中的皇帝而已,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好高兴的。

    大唐东面和西面的战争进行的都很顺利,草原上自然也就不敢妄动了,战争形势不知不觉的都已经明朗了,他们还动什么?自己往上送,找挨打吗?

    至于李敬玄,现在已经被李承乾勒令闭门思过了,大军还未回来之后,李敬玄手中的所有权利,都被朝廷给架空了。

    等到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就是李承乾要发落李敬玄的时候了。

    李敬玄犯的事儿,不至于是死罪,只是再想要留在长安城,肯定是不可能了,现在三省的官员也在酌情商议关于如何处置李敬玄的事儿,等三省的官员商议出来之后,就会告知李承乾,再由李承乾做决断。

    在李承乾的受益下,关于倭国那边的战报并没有隐瞒河边麻吕,所以,倭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河边麻吕也知道,正是因为知道,所以他才着急。

    大唐的水师不仅仅是那个自己在海面上遇到的叫做刘仁轨的将领过去了,还有个叫刘仁愿的,率领着好几万的水师,也到了太宰府,而现在,大唐的水师已经拿下了太宰府,甚至是太宰府周围的县,唐军的目的就是要在与倭国停战之前,拿下太宰府所在的整个岛屿。

    河边麻吕这下是真的着急了,他通过鸿胪寺,想要求见李承乾,但是李承乾回绝了,说是暂时没有功夫见他。

    这摆明了就是推辞和拖延。

    河边麻吕心里还在盘算着,要用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打动大唐,打动李承乾。

    一百万两银子的事儿肯定不能提了,已经被人家嫌弃的不要不要的了,还提什么?自己找钉子碰吗?

    可是,若是不用银子做为岁贡的话,那他们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动大唐?

    大唐现在已经拿下了太宰府,还要想办法将太宰府从大唐的手里要回来,然而,这样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

    若是唐军在双方停战之前,将整个岛都拿了下来,那他们再想要拿回来,可就难了。

    其实大唐这边也没想要他们的岛屿,毕竟那里离着大唐本土实在是太远了,不方便治理,只是徒耗国力而已,所以,到最后大唐肯定是要放弃那座岛屿,而去换取另外一个地方的。

    这个地方就是倭国的島根県,因为大唐想要的那座银山,就在島根県的范围之内,而且,島根県的地理位置很好,在本州岛的西南方,与金城的港口隔海相望。

    新罗这回是翻不过身来了,肯定是要亡了,到时候新罗也会被划入大唐的版图之中。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准备灭国() 
那个时候,熊津都护府就不是熊津都护府了,整个三韩半岛加上辽东区域,尽在大唐的掌控之中,这片地方也该从河北道划分出来了,成为大唐的熊津道。

    到时候唐军可以派水师驻扎在島根県,与熊津之间往来,島根県境内的银山,也将归大唐所有。

    就看倭国肯不肯识相了,是要那一个县,还是要在整个九州岛。

    九州岛对于大唐来说,算是可有可无,毕竟现在半岛已经在大唐的控制之中,到时候若是倭国同意大唐的条件,在倭国本岛上还有个島根県做水师营地,而且,半岛南边的詹罗也已经在大唐的控制之中了,以后想要再打倭国,四处都是跳板,不在乎九州岛那个离着大唐势力范围这么远的岛屿。

    现在的詹罗,也就是以后的济州岛。

    没错,就是那个国人喜欢跑去送钱的岛。

    现如今的詹罗,还只是个荒无人烟的岛屿罢了。

    大明宫,宣政殿。

    “殿下,倭国的使臣又递了折子想要见您。”临安将折子捧到李承乾身前。

    李承乾头也没抬起来,便说道:“先晾着吧,不见。”

    在刘仁轨和刘仁愿没有拿下整座岛屿之前,他不会见河边麻吕的,见了也没有用,谈不拢,何必多费口舌呢?

    “这边还有吐蕃使者的折子。”临安说道:“吐蕃的使者,殿下您要不要见一见?”

    李承乾仔细的想了想,点了点头:“嗯,就先见吐蕃的使者吧。”

    对于吐蕃,李承乾觉得,吐蕃那边没有什么好图谋的,吐蕃有点儿穷,大唐看不上他们。

    对于吐蕃的评价,李承乾只能说,吐蕃,又穷又不老实。

    吐蕃的贵族是不穷的,但是他们的东西不也都是从大唐淘换过去的吗?人家还都聚集在逻些,唐军打到逻些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吐蕃,李承乾有些头疼。

    但是也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过吐蕃。

    对于贡松贡赞,李承乾没兴趣,就让他继续待在吐蕃跟禄东赞闹腾吧,这个麻烦,大唐不接,想要停战,可以,把你们藏在逻些的金银财宝都拿出来吧。

    不然就一直这样对着就是了,论钦陵不还在陇西四处逃窜吗?被李靖的人撵得跟条狗似的,谈不妥,论钦陵也就别想回高原上去了,继续在陇西那边被撵着吧。

    反正大唐不差那点儿人手,东面的战局基本上已经定了下来,省下来的钱粮正好调拨给西面,还能从倭国手中敲一些东西回来。

    所以现在大唐不怕你不停战,看谁能磨得过谁。

    等到大唐对于吐蕃的地形地势有了办法,即便是逻些,又岂能挡得住唐军?

    吐蕃那片地方,基本上全是老天爷给他们饭吃,一旦大唐要逆天了,要砸他们饭碗了,谁能挡得住?

    金城城外,程处默和李恪已经带兵围困了金城一个多月了,但是城中还是没有什么打动静,不过看现如今金城的情况,百姓为了生火做饭,应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