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蛔露暇剐淳觯还拉Z觉得,有李承乾坐镇的话,应该出不了什么大差错,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现在又是个特殊时期,坐在那样一个位子上,朝臣的压力,他也不得不考虑在当中。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九百七十八章:契苾何力() 
房遗爱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两个大男人就在房顶上,聊着天,喝着酒,看着玄武湖的夜色,一直到了大半夜,房遗爱喝得有些微醺,玄世璟叫了下人上来将房遗爱搀扶下去,给他送回家。

    玄世璟喝酒还是比较克制的,虽然喝了不少,但是没有醉到房遗爱那个地步,自己下了天台,洗漱一番之后就歇息下了,明儿个还要回庄子上,好好收拾收拾东西,然后再到长安城这边来,等着七天之后,带兵前往安北都护府,这当中的事情,也要与晋阳细细说一遍。

    有些事情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不与自家的家人说,就只是让家人白白担心而已,所以玄世璟有的事情,从来不隐瞒家人,大大方方的说就是了。

    喝了酒睡觉,睡的沉,一直睡到自然醒,但是身上没有多少力气,不过也足够了,回去的时候乘坐马车就是了,马车再怎么颠簸,也比骑马要稍微好一些,又不着急,慢慢走就是了。

    用完了早饭,玄世璟让常乐套好马车,两人回了庄子上。

    玄世璟在长安城待了一天多的时间,好在中间让人送了信回玄家大宅,家里人也知道朝中是有要事,所以玄世璟才留在长安的,但是他们还不知道,大唐现在马上就要打仗了,或者说,熊津那边其实已经打起来了。

    既然高句丽和百济扯旗造反想要复国,那薛仁贵肯定是要出兵镇压啊,不过前期应该都是小打小闹,到了后面,才是见真章的时候,往后的话,新罗和倭国,一定会参与进来的。

    尤其是倭国那位膨胀的不得了的女皇。

    复辟之后的齐明天皇年纪也不小了,年纪越大,越知道享受,据消息说,齐明天皇复辟之后,嫌弃原来的宫殿太小,放不下她这尊大神,就在飞鸟重新起了一座宫殿,据说是要仿照大明宫来建造,建成之后,就要迁都到飞鸟去。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玄世璟嘲讽一笑,在倭国飞鸟仿照大明宫建造宫殿?呵呵。

    不知道那位齐明天皇长的美不美,但是想得倒是挺美的。

    建造大明宫,掏空了大唐的国库,动用了数十万的徭役,齐明天皇要是仿造大明宫,按照大唐的规模来的话,别说打仗了,自家先吃饱饭再说吧。

    齐明天皇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否则也不会两次登上天皇的位子,也不会与新罗勾结到一起,图谋大唐,除却有野心之外,信心也挺大的。

    对于她的评价,玄世璟也只能这么说。

    他们还以为他们的谋划都是在私底下,大唐并不知情,但是他们也实在是小看了大唐的情报机构,发觉了动静不对之后,大唐就已经盯上他们了,只是孝德天皇死的也是赶巧,差点儿跟松赞干布撞一块儿去。

    不知道两人是好基友约好了还是怎么着,显得大唐在他们两人之间,就跟个大灯泡似的。

    玄世璟这么快回来,玄家的人也没有想到,不是说朝中有要紧的事情要处理吗?怎么就一天的功夫就回来了?

    吃晚饭的时候,玄世璟将朝中的事情讲给了家里的人听,反正朝廷要打仗这事儿瞒不住,朝廷的诏书一但发下去,整个关中的府兵都会聚集起来,也是声势好大,玄世璟将自己要去安北都护府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朝中不是有不少人吗?怎么还要璟儿你带兵出征?”王氏一脸担忧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想当初玄世璟带兵出征的时候,王氏表面不动声色,也只是不想让自家儿子分心而已,那个时候的玄家,要是不拼一把,现在指不定在哪个犄角旮旯呢,哪儿有今天的风光?但是现在,玄家什么都不缺了,还趟这危险作甚?

    王氏身为一个母亲,这样的想法,其实并不自私,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而王氏就只有玄世璟这么一个儿子,她能不操心吗?

    “西面是派遣了两位老将,是为了求稳妥,东面大多都是些年轻的将领,资历最深的,应该就是刘仁轨将军了,这次吴王殿下也会前往熊津,还有处默兄长,至于我,虽然是带兵前往安北都护府,但是不一定那边会有战事,主要还是为了防范草原上的人有异动,这么多年,草原上与大唐都是相安无事,这一次,他们也不一定会动弹,而且,还有两位有经验的将领与孩儿同去呢,娘无需太过担心,等到了那边,孩儿会经常写信回来的。”玄世璟说道。

    “与夫君同去的两位将军是谁?”晋阳问道。

    “是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要说了解草原,大唐或许没有比他们更了解草原的了。”玄世璟说道。

    晋阳闻言,点了点头,的确如此,这两人自降唐以来,也深得自己父皇的信任,两人也是死心塌地的为大唐效忠,这一点可以放心。

    至于他们为什么身为胡人,反而心甘情愿的效忠大唐,甚至为大唐带兵在草原上打仗,那这当中就有些不得不提的事情了。

    契苾何力本是铁勒可汗,是后来才率领部众投奔大唐的,原本草原上突厥一家独大,连大唐都曾经受制于突厥,受尽了屈辱,更何况草原上的一些小的部族,在突厥的苛治下,能够熬过每一年的冬天,那就是他们的长生天保佑他们了。

    后来在东突厥颉利可汗之下,时颉利政乱,在其统治下的铁勒诸部多叛,共起反抗其残酷的民族压迫,其中以薛延陀的力量最大,受到铁勒诸部落的拥护,共推夷男为首领。夷男不敢当。那时候李二陛下正图颉利,就派遣特使持诏书﹑鼓纛,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铁勒自然也就顺势归顺了大唐,契苾何力就成了大唐的一员将领了。

    以大唐的胸襟气度,对这些投降过来的部族自然是掏心窝子的好,契苾何力也是掏心窝子的对大唐忠心,至于那个白眼狼薛延陀就不说了,最后还是反了,又被大唐给揍了。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九百七十九章:殿试的成绩() 
虽然薛延陀反了,但是契苾何力的铁勒部还是对大唐忠心耿耿的。

    当然,谁都不知道这种忠心耿耿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但是至少李二陛下还在,李承乾还在的时候,铁勒是不可能反的,契苾何力摩也会对大唐忠心耿耿。

    至于另外一个将领,阿史那·思摩,原本是东突厥贵族,阿史那咄六设之子。在开皇十九年的时候,草原上的启民可汗逃奔隋朝,漠北各部拥戴阿史那·思摩担任东突厥可汗。启民可汗回到东突厥后,思摩便去掉可汗的称号。

    仅仅凭借这一点,就能看出阿史那·思摩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这样的人,在突厥人之中,或者是说在整个草原上的胡人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忠义之士。

    当然,也不仅仅就这么一件事能看出阿史那·思摩是个什么人。

    阿史那·思摩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善于占对,受到始毕可汗、处罗可汗的喜爱。但是由于阿史那·思摩的相貌很像胡人,而不像突厥人,所以处罗可汗怀疑他不是出于阿史那种族。思摩历经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两代,经常担任夹毕特勒,终竟没有能够掌管军事,设立牙帐,他与大唐之间的缘分,要从高祖时期说起了,在武德年间,阿史那·思摩就思摩多次担任使者,出使唐朝,高祖皇帝赞赏他的诚朴,便封他为和顺郡王。

    一个在突厥没有多少地位的人,但是在大唐,却成了郡王,不得不说,缘,妙不可言呐。

    贞观四年的时候,大唐与东突厥发生了战争,李二陛下派大将军李靖等率领唐军分道攻打东突厥,颉利可汗兵败逃亡,各部族首领纷纷抛弃颉利可汗投降唐朝,惟独思摩跟随颉利可汗。不久之后,唐军灭亡东突厥,思摩与颉利可汗同遭唐军俘虏。三月初三日,李二陛下因赏识思摩的忠心,任命他为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不久后改封思摩为怀化郡王。任北开州都督,如今,劼利可汗的那些旧部,因为阿史那·思摩的庇护,都居住在长城内,这是李二陛下给的恩典。

    投降于大唐的东突厥旧部,就在大唐的眼皮子底下,而且大唐待阿史那·思摩也不薄,因此,阿史那·思摩,绝对不可能背叛大唐。

    而且,现在阿史那·思摩年纪也大了。

    当然,就算阿史那·思摩,有那个心思,一旦被发现,那他那些在大唐眼皮子底下的族人会是个什么下场,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了。

    晋阳知道这两位将领,也知道阿史那·思摩作为一个年纪的将领,还是一个郡王,等到了安北都护府那边之后,就是一个坐镇大军的角色,就算是真的要领兵打仗,那也是契苾何力来,而不是他这样一个老将。

    阿史那·思摩到安北都护府去,更多的是因为他了解草原,而且,安北都护府离着原本那些东突厥遗民住的地方,可是近着呢,这当中,也不乏有别的意味。

    “七天之后,长安这边的六万大军就要开赴安北都护府了。”玄世璟说道。

    “也就是说,七天之后,夫君就要出征了。”晋阳有些失神的说道。

    虽然知道自家夫君到安北都护府去,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打仗的事情,谁说的清楚呢?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谁都不能百分之百的料想到下一步会是个什么形式。

    既然是战场,那危险性还是有的,只是安北都护府这边的危险性,远远小与东面和西面真正的战场,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后备军队,一来是防范,二来是支援。

    “唉,原本还以为,上次从台州回来之后,我儿就无需再去军伍之中了,但是如今看来。。。。。。”说着,王氏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娘无需担心,安北都护府那边,再怎么说,也有十万大军,即便是打起来,孩儿也安全的很,这点娘还不相信孩儿吗?”玄世璟笑道。

    王氏无奈,也只能点点头,军中之事,已是颇为耗费心神,家里这边,就少让儿子担心吧。

    “不管如何,夫君平日里一定要多给家里写信啊。”秦冰月说道。

    玄世璟无奈一笑:“我又不是明日就离开,来来来,吃饭,饭菜都凉了。”

    安安似乎觉得这饭桌上的气氛与寻常有些不一样,因此很是老实的坐在秦冰月的怀里,没有出声音。

    待玄世璟说完之后,才凑到玄世璟这边来,靠近自己的爹爹,软软的说道“爹爹要离开家里吗?”

    “嗯,离开一段时间,不过安安放心,爹爹很快就会回来的。”玄世璟笑着摸了摸安安的头发。

    小孩子的头发就是软啊,他还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嫁人然后有了自己的家之后,生儿育女呢,怎么可能让自己出事?

    十万大军,别说是玄世璟了,就算是换个军中的普通将领,也不会把仗打的太次。

    而且,能不能打起来,都是两说,现在在家里,担心什么都没用。

    日子过的很快,让玄世璟意外的是,在第四天的时候,殿试的成绩竟然出来了,玄世璟也没想到自己能赶上看成绩的时候。

    进士们殿试的成绩对于庄子上的书院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就像一针强心剂一样,当然,这年头除却玄世璟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知道强心剂是什么玩意儿。

    为什么说对书院来说是好消息呢?因为书院出来的学生中了进士之后,又摘了今年状元的桂冠!

    也就是说,今年的恩科殿试状元,是出自东山县的书院,是东山县庄子上的人!

    不仅仅是状元,探花也是,而榜眼的位子上坐着的是国子监的人,这样一来,国子监的面子也不算跌的太狠,至于这当中有没有别的什么内幕或者操作,玄世璟就不知道了。

    不过能操作最后的成绩的,决定前三甲的,就只有李承乾了吧?

    要是成绩之中真的有什么猫腻的话,不得不说,李承乾殿下玩的很溜啊。

    

第九百八十章:喜事与离别() 
今年的春闱考试让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名声彻底的在整个大唐响了一把,将庄子上的书院正儿八经的推到了人们的眼帘之中。

    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很厉害了。

    知道了殿试的成绩之后,应该是所有人都会这么想吧,想想这第一批毕业的学生,嗯,按照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说法来说,是叫做毕业的,第一批毕业的学生,总共才十七个人,十一个人中了进士,殿试的成绩出来了,十一个进士,前三甲,状元和探花的桂冠被这十一个进士之中的两个人给摘回来了。

    这能不厉害吗?

    这第一批学生的成绩,足以成为文学院的骄傲。

    文学院骄傲了吗?嗯,骄傲了,骄傲到二期扩建工程进行的更加如火如荼了,文学院膨胀了吗?嗯,膨胀了,因为二期扩建完成之后,明德书院将会收更多的学生,真真正正的做到膨胀一把。

    殿试的成绩也如同当初会试的成绩一样,被吏部派来的官员贴在了书院牌坊边上的告示栏之中,这一次吏部的官员到来与上一次又是不一样的,这一次敲锣打鼓更热闹了。

    他们不但是来张贴成绩单的,还要到状元和探花的家里报喜。

    这两人的家里霎时间就热闹了起来,邻里乡亲都聚集在门口,等着吏部的官员拿了赏钱离开之后,这些人才聚集在了人家的院子之中,拱手道谢。

    庄子上的庄户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也有余钱了,对于这样的喜事,自然要表示表示的,因此,当场就决定,晚上要开宴席了。

    状元家里和探花家里一合计,乡里乡亲的,宴席凑在一起开,花费两家均摊!

    四邻八舍的也不好意思空着手去吃宴席,于是就送了不少宴席能用的东西去,还有食材,邻里乡亲的妇人家也到两家去帮忙,少有的,庄子上的庄户家里能这么开宴席的,以往能这么开宴席的,只有家里的儿子成亲的时候这般热闹。

    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啊,金榜题名时,这就有了。

    自家的孩子摘了状元,摘了探花,家里也捉摸着,要在庄子上的姑娘之中,为自己家的儿子挑选一个合适的姑娘了。

    倒是没有想着要去攀高枝什么的,庄子上的姑娘就挺好的,知道勤俭持家,也是贤良淑德,要知道那些官宦人家的姑娘,一个个的都是大小姐来着。。。。。。。

    庄子上的庄户的思想,还是很朴实,状元和探花,瞬间就成了庄子上的香饽饽了,这第二天,家里的门槛儿都要被媒婆给踩断了,都是来介绍姑娘,给人牵线搭桥的。

    但是庄子上的状元,身上已经有亲事了,虽然高中了,但是也没有要推了亲事的意思。

    中了状元就看不起人,以后还能在庄子上混吗?

    人家是要等朝廷指派了差事,稳定了下来之后,就要将定了亲事的姑娘娶进门的。

    玄世璟在府中听说了这消息之后,也为自己的学生高兴,就说嘛,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人品不好的学生来,要知道当初在明德书院教授这第一批学生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可是被重点关照过的。

    如今自己的这个学生,已经是金榜题名时了,等过一段时间,也要洞房花烛夜了,大登科,小登科,齐了,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钟叔。”玄世璟来到偏院,见到了钟子朔。

    “老爷有何吩咐。”钟子朔躬着身子问道。

    “过段日子,庄子上的张盛不是要成亲吗?提前准备一份贺礼,还有,提前送些银钱过去。”玄世璟说道:“小登科,怎么说也得办的热热闹闹的。”

    “是,老爷放心。”钟叔应声道。

    张盛就是那个中了状元的学生,中了状元,家里要置办宴席,也耗费了不少钱财,加上书院也勒令学生,即便是毕业为官,也不能收取那些别人送来的钱财,因此,张盛家里这两天,可以说是只进不出了,当然,邻里街坊送来的礼物就另算了,那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心意。

    办一场宴席,就花费了不少钱,如今朝廷还没有给这些人安排差事,所以也谈不上俸禄收入,想要婚事办的热热闹闹的,玄世璟不出手,怕是有些困难。

    虽然四邻八舍也会帮忙,但是大多都是送东西的,直接送钱的少,即便是有,多半也是不够的。

    好歹张盛也算是玄世璟的学生了,玄世璟这个当老师的帮着学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就算玄家这般帮着张盛大包大揽的操持,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但是玄世璟马上就要出征了。

    在玄世璟出征之前,学生们的成绩,也算是给了玄世璟一个喜头了,让玄世璟的心情很好,兴致很高。

    在庄子上依旧沉浸在庄子上的孩子考中了状元和探花的热烈气氛下,玄世璟默默的收拾好东西,去了长安,这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到庄子上来了,因为要出征了。

    玄世璟走的很早,早上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常乐和高峻都要陪着玄世璟一同去,这是家里人的一致通过的,送行就在玄家大宅的大门口,没有惊动太多的人。

    玄世璟与家人告别之后,就上了马车,常乐和高峻坐在马车的前车架上,而后马车朝着长安城缓缓驶去。

    告别的时候说的话,千篇一律,玄世璟也不是第一次出征了,即便如此,在离别之际,总是听不够的,嘱咐不够的。

    玄世璟坐在马车之中,马车行驶在官道上,因为走的很快,所以马车颠簸的厉害,即便这样,玄世璟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回国神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可能就仅仅只是单纯的发呆吧。

    都说夜里是人最感性的时候,这会儿天还没亮呢,又是经历与家人离别之后,发呆也是正常。

    一个半时辰,到了长安城,依旧没有进入长安城之中,而是绕道去了大明宫,军队的集合也是在龙首原上。

    

第九百百十一章:出征() 
反正都是要往北面走,龙首原在长安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