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到过多的世俗的沾染,不像外面的,更不像朝廷。”

    “这倒是实话。”高季辅笑道。

    身在朝廷,身在官场,太认同玄世璟的这话了。

    “等到将来,他们毕业之后,有的人会像今年毕业的学生一样,考中了进士,将来入朝为官,那时候的他们再想起当初在书院的日子,也希望他们的心里,能够保持有一份纯粹。”玄世璟说道:“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儿小小的希望吧。”

    人的心,要是完全被玷污了,成了黑色的,那他身处的位置越高,危害就越大,玄世璟不希望书院走出来的学生用他们在书院学到的本事,去祸害一方,只要心里有底线,有那么一块纯粹的地方,即便圆滑,即便狡诈,那也是为了生存,为了留在那个位子上造福百姓,这可以原谅。

    

第九百五十九章:初衷() 
“玄公创办这书院的初衷是什么?”高季辅问道。

    “初衷?”提起这个,玄世璟笑道:“起初不过是想让庄子上的孩子能够有个读书的地方罢了,但是,有了书院就得有先生啊,那个时候仔细想想,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恰巧,高士廉大人身体欠佳,不适合再在朝中劳累,我就把高士廉大人给请过来了,那时候在庄子上教书,也不是什么累人的事儿,就当是在庄子上修养吧,而且,教书育人,也是功德一件,高士廉大人也就应下了,后来随着书院的发展,先生不够用了,萧瑀先生也就来了,而后,人越来越多,书院越来越大,分支也就越来越多,也就成了现在这般样子了。”

    “但是在下看到,书院依旧在扩建。”高季辅说道:“玄公觉得,如今书院的规模,还不够吗?”

    “高大人看到的,可不是完整的书院,咱们现在只是在四处书院当中的文学院之中。”玄世璟笑道:“文学院的学生的确不多,因为学生们在从明德书院毕业之后,就会分开,进入到各个学院之中,大人也听说过吧,这里有医学院,有兵学院,长安城还有个工学院。”

    要说高季辅最了解的,应该就是长安城的工学院了,好歹工学院在长安已经有些年头了,而且为工部送去了不少人才,当初在龙首原修建新宫的时候,工学院的学生便在那时候大放异彩。

    “庄子上有四处书院,这倒是听说过。”高季辅说道。

    不过高季辅没有来过东山县书院这边,他还以为,这四处书院,都在一起,只是内里分成了四个大院子或者是有区域划分而已,但是听玄世璟这么说的话,岂不是每一处书院都有自己的一片范围,单独的建筑群?

    玄世璟对于书院的规划便是如此的,庄子上的这一大片地方都是书院的范围,虽然四处书院聚集在一起,但是却是各玩各的,并非是在一起的。

    书院这边二期的扩建,主要是针对明德书院的,因为将来明德书院收的学生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但是这个数量,等到毕业的时候,分流到各个书院的时候,就不会显得那么庞大了。

    也就是说,明德书院的规模会是最大的,因为学生是最多的。

    “反正闲来无事,咱们就到其余的三处书院去走走吧。”玄世璟说道:“也给大人引荐一下书院的先生们。”

    “如此甚好。”高季辅说道。

    见到了书院学生的成绩,听到了玄世璟对书院的描绘,现在高季辅对这边的这一片书院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玄世璟带着高季辅逛了整片书院,而高季辅也被书院的规模彻底的折服了,这还仅仅是已经建成的书院,旁边还有正在施工的地方,虽然已经能看出大致的模样了,等完工落成之后,这边书院的规模将会比现在自己看到的更要大。

    “真是令人惊叹啊。”高季辅说道。

    “高大人觉得如何?”玄世璟问道。

    “这也是在下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书院。”高季辅说道:“而且这一片书院看似一个整体,分门别类又是如此清晰,文学院,兵学院,医学院,再加上长安城的一个工学院,玄公是打算重现稷下学宫?”

    玄世璟闻言,爽朗一笑:“不敢说啊,稷下学宫何等规模?而这一片书院,也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分了三四类罢了。”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

    而庄子上的书院,不过是教授学生的课堂,对上稷下学宫,那是望尘莫及啊。

    不过,庄子上既然有书院在,玄世璟也希望书院能够成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成为人才们交流学术的地方,希望书院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全面,只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虽然只是在书院里走了一圈儿,但是,在下也能理解,为什么朝中有不少人敌视书院了,也不仅仅是因为国子监的问题,所以,玄公所希望要达到的高度,任重而道远啊。”高季辅说道。

    若是朝中像高季辅这样开明的官员能够多一些,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话,书院可以更放心的大胆的往前走,而不是现在这样,对谁都要先揣摩提防三分,甚至去背原本就不该有的锅。

    “一步一步来,这才几年的功夫啊,能走这么快,已经很不错了。”玄世璟说道。

    从明德书院落成,到现在庄子上的书院都成了规模,六年的时间过去了,从开始到现在,第一批学生走出文学院的大门,庄子上一下子同时出现十一名进士,这已经是书院迈出去的一大步了。

    这一步迈出去的同时,也是给两年前与国子监之间的“斗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高季辅在玄世璟的安排下,也去看了他到书院之后要居住的地方,他居住的地方,隔壁就是留给于志宁住的地方,反正两人是同时要到书院这边来,就让两人在书院这边做个邻居吧。

    书院周围是有给书院先生的安置房,但是并不是能无偿给他们两人的,他们两人对于书院来说,只是停留的时间久一点儿的过客而已,因此,两人都要住在书院的客房之中。

    知道了住处之后,等搬过来的时候,直接让人将东西带到这边来就是了,今天高季辅到庄子上来,怕是等再过两天,他就和于志宁一起搬过来住了。

    除却带着高季辅在书院里参观之外,玄世璟还带着高季辅去见了萧瑀和高士廉,现如今高士廉已经从明德书院到了文学院之中,颜勤礼去了明德书院,两人换了过来,至于交接什么的,也不是麻烦事儿,两边都熟悉,用不了一天半天的,就把事儿给交代清楚了。

    

第九百六十章:毕业() 
    萧瑀和高士廉知道高季辅的来意之后,相视一眼,什么都没说,只是让高季辅安心的留在书院,等什么时候想要离开了,自行离去就是了。

    若说于志宁是被贬,那高季辅来书院,几乎可以随时离去。

    李承乾应该也知道高季辅的用意吧,所以就顺水推舟,让高季辅到书院这边来,当中未尝没有别的意思。

    四大书院,名义上的院长可是李承乾,李承乾也是将书院当成了“自家”的东西,知道高季辅是冲着什么来的,李承乾也有要在高季辅面前展示书院的意思,要是高季辅知道了书院的好,认同了书院,那就像玄世璟所想的那样,大半个吏部,都会站在书院这边,支持书院的发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默不作声,或者是,反对书院。

    这也是李承乾的目的。

    到了半下午的时候,玄世璟这才告别了高季辅,高季辅今天是不可能留在书院过夜的,所以是要回长安城的,不过通过今天大半天的功夫都陪着高季辅在书院里闲逛,玄世璟相信,高季辅的心里,对书院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玄世璟从书院出来的时候,在书院的门口,遇到了毕业离开书院的学生。

    “先生。”

    学生们见到玄世璟之后,纷纷向玄世璟行礼打招呼。

    “这是收拾了东西,要回家吗?”玄世璟问道。

    “是啊。”一学生笑着应声道,只是神色之中,却是充满了不舍。

    这四年的时间在文学院,虽然每天的课程都很紧张,但是日子过的也是充实,书院之中的日子,有欢笑,有悲伤,有紧迫,也有轻松,留下了他们太多的回忆,太多的美好,如今随着会试的成绩出来,他们拿到了先生给的毕业证书,就要正式离开书院了,往后再想要回书院,也就不能随意的进出书院了,临行之际,他们想院。

    “四年啊,加上在明德书院中读书认字的日子,六年的光阴啊,你们也算是熬出头了。”玄世璟笑道:“往后的路还长着呢,无需为了眼前这一点儿分别而觉得不舍,书院一直都在庄子上,你们的根也在庄子上,没有什么好舍不得的。”

    又不是离开书院之后就看不到书院了,虽然再来书院,就已经不是书院学生的身份了,但是,这毕竟是他们“战斗”过的地方。

    与书山题海战斗过的地方。

    “先生说的有道理。”另外一个学生说道。

    “我记得,你的名字是叫做张盛是吧?也是中了进士的。”玄世璟说道。

    “是,先生。”张盛拱手说道。

    “你们这一批学生,是书院里走出来的第一批学生,十七个人,中进士的就有十一个人,你们是书院的骄傲。”玄世璟上前拍了拍张盛的肩膀笑道:“以后要继续努力,不要给书院抹黑,明白吗?”

    “学生谨遵先生教诲。”张盛和他身边的同窗拱手回应道。

    这些学生在书院之中,萧瑀为他们发放毕业证书的时候,玄世璟并不在场,那会儿玄世璟正陪着高季辅参观书院呢,因此,在他们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只有萧瑀嘱咐了他们一番,玄世璟并没有与他们说上话,现在在书院门口,在书院的牌坊下,见到了他们,也算是给补上了。

    “该与你们说的,先前在书院里给你们上课的时候都已经说过了,以后路在你们自己脚下,该怎么走,都是你们自己的事,走什么样的路,就有什么样的得失,最后送你们三个字,勤勉之。”玄世璟笑道。

    虽然玄世璟的年纪也没有大到哪里去,但是他自己都觉得,如今他活得像个老头子一样。

    仔细算算的话,两世为人,他的的确也到了那个年纪了吧。

    无奈一笑,罢了,管它呢。

    只要不涉及到他内心的底线问题,玄世璟一向很豁达。

    告别了书院门口的学生,玄世璟也打算回家了,至于会试之后的书院如何,萧瑀和高士廉能够处理好一切,包括两年前与国子监那没有明说的“对赌”。

    如今看来,肯定是书院赢了。

    会试成绩出来之后,宫中的消息也送到了庄子上考上了进士的学生的家里,七天之后,大明宫含元殿举行殿试,由太子殿下监考。

    虽然今年不是陛下亲自监考,但是分量也足够了,陛下现在连政事都不过问了,关于殿试的事情,自然也是要交给太子了。

    去大明宫殿试,庄子上这边的书院不会再派人带队,而是进士们自己安排着前往,是独自去也好,是结伴而行也好,在他们。

    书院不会替他们打理一辈子的事情,从书院拿到毕业证明的那一刻起,以后就是他们要自己往前走了。

    学生们也不是成人巨婴,会试带队过去,已经足够了,若是殿试还要书院安排带队过去,那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独立起来呢?

    不管是玄世璟还是书院的其它先生,都不希望娇惯着学生,从一进书院开始,就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来培养学生。

    庄子上的书院依旧在扩建,宫中也在准备殿试的事情,玄世璟以为他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庄子上歇歇了,不过显然李承乾没打算让玄世璟多歇息,或者说,是李二陛下不打算让玄世璟在庄子上多闲散。

    对于书院的学生会试的成绩,李承乾听了之后很是高兴,因为这样的成绩放出来,很显然,他与玄世璟所商议的事情是有门儿的,并非只是他们两人在宣政殿之内的商议而已,这样的书院,让李承乾见到了莫大的希望。

    而且,这一次的殿试,是李承乾亲自监考,李承乾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书院里出来的学生要如何安排了。

    先安排在秘书省历练上一段时间,而后再悄无声息的到地方上,顶替掉一些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慢慢来,总有一天会见到成效的。

    想到这些,宣政殿内的李承乾心情都好了起来。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bq

第九百六十一章:关于活字印刷() 
现在在宫中的李承乾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玄世璟了,不仅仅是李承乾要见玄世璟,同样,李二陛下也要见玄世璟,所以,玄世璟就得快马加鞭的往龙首原上赶。

    这还没等闲散多少日子呢。

    玄世璟心中也是叫苦不迭,当初不是和李承乾说好了,朝堂那边他稳住,自己就安心在庄子上吗?怎么就跟这女人的脸似的,说变就变?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在这上面,玄世璟还真是误会李承乾了,因为李承乾送信来让玄世璟到长安城,信中也没告诉玄世璟,说李二陛下也要见他。

    到了长安城之后,原本是想在道政坊住上一晚上,等第二天上午早朝过了之后再进宫的,结果刚刚到道政坊,李承乾的人就已经在宅子门口等着他了,来的还是李承乾的心腹太监,叫做临安。

    现如今李承乾把持朝政,临安在李承乾身边,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不过,临安的地位再怎么高,在玄世璟面前,他也是不敢放肆的,他可不是德义,当然,即便是德义在人面前,也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一直到现在为止,大唐可没有皇帝宠信太监,让太监乱政的规矩,李治都没了,上哪儿来的那位抢儿子媳妇儿的皇帝去重新高力士?

    无奈,玄世璟只能随着临安一起,骑着快马去了龙首原的大明宫。

    李承乾依旧在宣政殿之中勤勤恳恳的工作着,见到玄世璟之后,丢下手中的奏折,起身走到殿中。

    而临安则是很识相的退出了宣政殿,顺带着帮着两人把大殿的门给关了上来,自己在外头守着。

    “臣见过殿下。”玄世璟拱手行礼道。

    “殿中就你我二人,无需如此客套。”李承乾笑道:“这么着急把你从庄子上找来,也是有要事与你相商。”

    “殿下可是为了文学院的学生考中进士的事?”玄世璟问道。

    文学院的学生取得的成绩的确很两眼,十七人,中了十一个人,这事儿在长安城中已经传开了,玄世璟进长安城的时候,从朱雀街往道政坊走,在路上就听路边儿的人在议论这事儿呢。

    就在长安城中走都能听到这事儿,就说这事儿在长安城传的有多广吧,势头比会试前闹出的那一场幺蛾子还要猛烈一些。

    “有这原因在当中。”李承乾笑道:“文学院的学生真是给了本宫一个惊喜啊,这也越发的让本宫坚信,咱们两人商议的事情,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单单是如此的话,始终是慢了些。”玄世璟说道,他也猜测到李承乾高兴是因为这个,但是也不得不给李承乾泼一盆冷水。

    书院两年的功夫,培养出来十一个人,十一个有资格做官的人,虽然如此,但是这十一个人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玄世璟不敢保证,出了书院,他们走的路就是他们自己的了,旁人谁都插手不得,将来在官场上混得如何,谁又知道呢?说不定是雷声大雨点儿小呢?按照这个速度,李承乾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人去与世家对抗,早着呢,没个二三十年的功夫,成不了。

    所以,玄世璟才说,这个办法有用,但是实行起来慢,虽然初见成效,但是过个两三年,或者三五年,世家大族之中的那些退休的老人,肯定能看出端倪来,别说两三年了,或许根本用不了这么长时间,李承乾这边一动弹,他们就能猜测到他的目的是什么。到时候,李承乾和他要面对的,那可是来自世家大族的狂风暴雨。

    “小璟难不成还有更好的办法?”李承乾问道。

    在他看来,书院这样缓缓图之,初见成效,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办法倒是有,就看殿下能否缠斗得过世家的胡搅蛮缠了。”玄世璟笑道。

    这些日子,玄世璟在庄子上也没少琢磨别的东西,还真让他想起了一些事儿来。

    之所以玄世璟说让李承乾顶住世家的胡搅蛮缠,因为此事一出,占据大义,没有什么理由和借口能够阻挡这件事情的发展与传播,世家想要从中作梗,那就只是胡搅蛮缠。

    这事儿玄世璟还是借着一本佛经想起来的,在庄子上的时候,去逛过书屋,在书屋里见到了一本经书,名曰金刚经,当有人翻开那本金刚经的时候,玄世璟正好看到了。

    那是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大唐现如今的雕版印刷技术也并不是很成熟,基本上像玄家这样的高门大户之家,家里的藏书都是手抄版本,而雕版印刷出来的书籍,字迹可远远不如手抄的书籍,放在书店里,价钱对于富贵人家来说,实在是便宜的很,但是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不便宜了。

    玄世璟看到了雕版的书籍,这才想起来,对啊,现在大唐还没有活字印刷这门技术呢,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想想自家的藏书,几乎都是手抄版。。。。。。。这也难怪了。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定然是要降低各种书籍的印刷成本了,印刷成本降低了,那么,市面上书籍的价格不也就降低下来了吗?价格低了下来,这让寒门学子读书的成本也就降低下来了。。。。。。由此引发的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都将是往好的方面去发展的。

    至于世家这边。。。。。。这么多年为什么世家会发展的这么强大,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不就是世家之中都是些知识分子吗?世家掌控着知识,只要打破了这个模式,将来世家只会被削弱,不会越来越强了。

    同时,寒门出人才的几率也会被大幅度的提升,朝廷这边就能逐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