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所以书院这边,也是间接的妨碍了他们。”

    原先只有国子监的时候,因为国子监是隶属朝廷,官员勋贵家的公子,在年纪大了一些之后,都会进国子监,一来国子监有自己的门路,二来,大家都在国子监,也是让自家的孩子有一个合适的“圈子”。

    长安城的官员、勋贵,谁的家里都不会太缺钱,家里的孩子年幼的时候,都能请得起先生到自家府中教导孩子,只是有名望的先生,不是有钱就能请的到的,而且自家孩子年纪渐渐的大了之后,要学习的东西,也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了。

    唐人尚武,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要学,但是额外要学的东西,一般的先生就教导不了了。而书院的先生能教。

    现在,又多了一个东山县文学院,文学院的学生要学的东西,不仅仅是君子六艺,他们的课程,比国子监的监生的课程更加丰富,在读书学习的时候,看不出差距,但是一旦到了实践的时候,差距就会很明显,高下立断了。

    而且,庄子上书院这边,还是术业有专攻。

    除却自己的专业之外,有选修,选修不可小看,至少能够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还有眼界,不求你精通,但求你要了解。

    书院的崛起,不管是书院本身,还是书院出来的学生,都算在当中,这样的书院,定然是会被人眼红的。

    一边眼红,一边想要伸手,当伸出来的手被打回去的时候,心里就会生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第九百五十三章:树大不怕风的书院() 
显然,现在在暗中看着书院的人也有不少,有的看好书院,有的唱衰书院,有的希望书院好,有的希望书院不好。

    玄世璟仔细想想,当初自己建造书院的初衷是什么来着?是想让庄子上的孩子有个能读书识字的地方吧?一开始就想着要把书院弄成这个样子吗?后来为什么书院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了呢?

    这当中的原因,玄世璟自己知道,但是说不清楚,但是他坚信,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他也没有后悔过,现在书院那边儿不依旧在进行着扩建吗?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地里的庄稼虽然需要照看,但是也就集中在那么几天的时间而已,其余的时间,庄户门还是有功夫到书院周围的工地上去干活的,而且,那边还招收了不少别的地方的人,有的家里并不种地,而是靠着做工来养活一家子,这样的人,最是适合干这样的活儿,因为不用分心地里的庄稼。

    虽然庄子上的庄户即便是不种地,在庄子上找活儿干,也能这样养活了一家人,而且还能过的不错,但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思想就是如此,不能抛弃了养活他们的土地,所以,地里的庄稼对于他们来说,比干活还要重要。

    有的时候,活儿可能没有,但是庄稼地确是一直在那里。

    普通百姓过日子求什么,不就是一个安稳吗?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比庄稼地更安稳了,这十几年来,长安周边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家里吃饱喝足,还能让孩子读书学习,这对于百姓来说,就是盛世了。

    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多简单?简单的让人心疼。

    “现在的书院,还真是树大招风啊。”玄世璟笑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书院继续往前走,对于书院来说,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壮大,这与朝廷不一样。”

    “这自然是。”晋阳笑道。

    若是在朝中,说树大招风,那一定要懂得低调,懂得进退,但是书院不同,书院越是壮大,对于朝廷来说,那是好事,因为书院对朝廷,对朝政,对当权者,没有丝毫威胁,书院里的人,要么是单纯的学者,要么是单纯的学生,人畜无害,有什么坏处?书院可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威胁朝廷的地方。

    所以庄子上的书院发展起来,玄世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要知道,书院的院长,可是皇室中人,是现在的太子,将来的皇帝。

    而这个传统,将来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书院里出来的学生,都会是天子的门生,想要与其他人结党营私,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学籍是否能保得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欺师灭祖。

    一个欺师灭祖,不尊君上的人,在一个封建朝代,是否能安稳的过下去,还要不要自己的名声,要不要自己的羽毛。

    所以对于庄子上的书院来说,发展壮大并不需要顾忌什么,纵观古今,还没有一个皇帝会忌讳一个书院的发展呢。

    现在即便有不少人盯着书院,盼着书院不好,但是越是这样,玄世璟就越是要把书院做好。

    “我先去书院了。”玄世璟说道:“昨天学生们从长安回来,考试也已经结束了,今天庄子上应该会热闹一些。”

    “事啊,妾身也是这么觉得呢。”晋阳笑道:“夫君放心去书院那边就是了,至于庄子上的事,有妾身和冰月呢。”

    “好。”玄世璟应声道。

    府上的人帮玄世璟准备了马,就牵着马在门口等着,玄世璟从宅子里出来之后,就直接骑上马去了书院,书院那边的先生们还等着玄世璟过去跟他们说说事情详细的经过呢,这世上从来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流言蜚语一类的东西,传播的最是快,东山县最庄子上离着长安也不说近,但是传言早就已经传到庄子上了,只是玄世璟这个在长安的没有往回送信,书院的先生们都选择相信玄世璟能将这件事处理好。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书院的先生们自然也想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学生们在长安城参加会试的过程。

    昨天晚上在酒楼之中,是为了祝贺学生考完会试,所以即便是先生们也在酒楼之中,也没有任何人提起这些,大家高高兴兴的庆祝,这些烦忧的事情,等到空心啊下来再说也不迟。

    对于长安城的流言蜚语,书院里的先生们若说不在意,那是假的,谁拿着自己的名声不要紧?而且留言还是针对书院的,书院的先生与书院可是休戚与共呢。

    文学院的学生虽然走了一批,但是仍旧还有低年级的学生在书院里学习,只不过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心里满满的都是羡慕。

    会试啊。。。。。。。

    只是,他们现在只是看到了毕业的学生参加会试,确实忘记了,他们也要面临着乡试。

    书院的规定,过不了乡试,连毕业都是问题。

    在文学院的书房之中,先生们都坐在书房里,听着玄世璟说长安城之中发生的事。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你是与国子监的官员相互让了一步?”萧瑀说道。

    “嗯。”玄世璟点了点头。

    高士廉也从明德书院那边过来了,坐在了萧瑀的下首:“他这么做也是正确的,会试之前,不动摇学生的心思,这才是重中之重,而且,现在长安府衙不也还在查这件事的背后推手吗?”

    “国子监这么多年,积攒的问题也不少啊。”颜勤礼说道:“官员品行如此,以后还如何能教导学生,为人师表?即便是国子监之中有中正的先生,在官员的影响下,学生极其容易走歪路。”

    对于国子监的官员,颜勤礼表现出了相当的不满意。

    “不过,诸位先生,学生倒是觉得,像国子监那样,有一两个那样的官员,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玄世璟说道:“今天在此,学生也是想与诸位先生说说此事。”

    

第九百五十四章:书院人事变动() 
玄世璟的意思很明显,书院里的先生们大多都是学问人,先前在朝中为官,真正走进权利中心的人不多,现在也就只有萧瑀和高士廉两人而已,显然,萧瑀的这个性格不适合传导给学生们,在这方面若是教育学生,最适合的人选莫过于高士廉了,高士廉是个合格的政客,时而坦荡,时而又深沉的心思。﹥﹥

    玄世璟既不想让书院的学生们变成傻白甜,也不想让学生们个个都年纪轻轻的变得心思阴沉所以要把我这个度,所以才说高士廉最为合适不过。

    但是高士廉现在也是分身乏术啊,他现在可是执掌着明德书院呢。

    关于这回事,玄世璟之前就与萧瑀说过,如今旧事重提,萧瑀也明白玄世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如此的话,咱们书院就做个调整吧。”萧瑀率先牵头说道。

    “做调整”书房里的先生们被萧瑀这话弄的一愣,好好的,调整什么

    “没错,人员调整一番。”萧瑀说道“士廉,明德书院就交给勤礼,你来文学院。”

    在座的人当中,萧瑀的辈分资历是最高的,因此,众人也都是默认萧瑀是现如今书院的领头人,萧瑀的话,分量还是足够的。

    “这样安排,的确合适,只是不能总是这么下去,所以,诸位,若是还有什么合适到书院教书的先生的人选,还亲告知学生,由学生来想办法。”玄世璟说道“至于萧先生如此安排的用意,以后萧先生会为诸位解释清楚的。”

    文学院这边,暂且由高士廉先顶上,至于颜勤礼,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诗书传家,复圣颜回的后人。

    如今颜勤礼的孙子颜惟贞也在书院之中读书。

    原本像颜家这样的家族,家族里的孩子也无需到书院这边,但是颜勤礼自从来到书院这边教书之后才发现,家里的孩子要是依旧是像以前那样,在自家读书学习,无异于闭门造车,还不如到书院之中来呢,东山县庄子上,不管是明德书院还是文学院,对于学生的课程安排,都是紧巴巴的,是决计不会让学生们虚度光阴的,而且书院的气氛,也甚是合乎颜勤礼的心意,因此,就把自己的孙子给送到书原来了。

    颜勤礼的孙子考书院,自然是再简单不过了,所以,现在颜惟贞就在明德书院读书呢。

    其实玄世璟的想法很简单,书院教给学生的,总是光明,但是他想让学生们看一看黑暗,在书院的时候,吃亏都是吃小亏,有先生们帮衬着,出了书院,但求他们少吃亏,当然,不吃亏是不可能的,只要不吃要命的大亏,就是谢天谢地了。

    文学院出去的第一批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作为书院的“门面”,他们有足够的关注度,但是同时,也是不幸的,因为书院培育出了他们,书院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发现了书院的不足之处,开始积极的完善和改正书院的制度和教育方式方法。

    说句令人反感的话,第一批学生,虽然也是尽了全力去培养,但是他们所学到的,在书院所接受的,学到的,绝对是不如第二批学生的,当然,这也是常态,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他们所追求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万丈高楼,起于垒土,而一批批的学生,就如同垒土一般,最后终将筑成高楼。

    第一批学生走出书院,如今也参加了会试,文学院成功的培养出了第一批学生,这无疑给文学院在学生的教导和培养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书院的先生虽说是德高望重,才学出众,但是书院培育学生的路是新颖的,教育学生的模式也是与以往传统的教导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现在的书院在这条路上,显然已经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了,现如今,大家都知道要往什么方向去走,有了方向,齐心协力,就不怕道路坎坷了。

    书院这边的调整不大,就是让颜勤礼和高士廉互换了个位子而已,而且,萧瑀也有自己的打算,明德书院那边,颜勤礼成了院长,而文学院这边,当萧瑀退下去之后,定然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接替萧瑀的位子,而萧瑀的意思也很明显了,这人就是高士廉。

    高士廉的年纪也不小了,但是终究是比萧瑀要小的,现在萧瑀除却高士廉之外,心里也就没想到别的合适的人选了,让高士廉接替文学院院长的这个位子,也是一个缓冲,能够赢得更多的时间去找寻下一任合适的人选。

    因为萧瑀也知道,继自己之后,高士廉在这个位子上也待不了多久。

    他们这一代人,终究是老了,先是退出朝堂,而后就是书院了,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湮灭在历史的长流之中,只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名字罢了。

    至于书院在长安城被卷入了流言之中,现在狄仁杰不是还在查吗等查出来背后推手之后,书院自然也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了,这件事在考试之前,就已经平息了下来,现在了解一番也就足够了,一切等结果就是。

    书院这边还要照常上课,但是意外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就能造访到家门口,不过这个意外对于书院来说,不算坏事。

    侍中于志宁被太子李承乾打发到了书院之中,说是让于志宁先在文学院之中待一段时间。

    这对于于志宁来说,无疑就是贬谪了,因为东山县的书院的教书先生不属于朝廷,是没有官职的。

    这小半个月玄世璟一直在庄子上,在书院里,并不知道朝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于志宁好好的就被送到了书院之中,他又是怎么得罪李承乾了

    要是没有把李承乾得罪狠了,李承乾也不会把他一个好好的侍中给送到书院这边来啊。

    不过来的不仅仅是于志宁一个人,还有另外一个,叫做高季辅。

第九百五十五章:被贬的于志宁() 
不仅仅是让玄世璟一头雾水,书院里的先生也是云里雾里的,太子殿下这是要做什么?

    原本在东宫任太子詹事的于志宁,在玄世璟做了太子詹事之后,于志宁就升迁了,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朝堂之上,升任侍中,但是于志宁这人吧,有个毛病,让李承乾很是头疼,唠叨,犟,当这两个特点汇成一个毛病的时候,就容易招人烦。

    当初在东宫的时候,于志宁的这个毛病就让李承乾吃尽了苦头,不仅仅是这个毛病,于志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谏言李承乾,那他觉得,李承乾就必须得听,不但要听,还要照做,之前他与李承乾之间的关系不算太好,因为李承乾一旦不听话,他总是能去李二陛下面前打小报告,弄的李二陛下和李承乾之间的父子关系很紧张。

    后来玄世璟成了太子詹事,于志宁升迁了,东宫可算是安稳了一段时间了,没了于志宁告状,李二陛下与李承乾之间的父子关系也逐渐的缓和了下来,后来也是受到玄世璟多多少少的影响,不管是李二陛下还是太子李承乾,都愿意花些心思,认真的去看对方,李二陛下这才察觉到,原来自己的儿子并不是不优秀,他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努力,想要获得他这个父皇的认可。

    只是中间的过程和走的路,是坎坷了一些。

    这也让李二陛下知道,并非是他看好的,对于李承乾来说,就是好的,比如说于志宁,这人就太古板,非得让太子按照太子的模板,给他加上些条条框框,让李承乾按部就班的遵守他给出的框架来。

    无疑,于志宁是不适合教导李承乾的,他只适合劝谏。

    玄世璟在知道于志宁被李承乾打发到书院的时候,心里就想着,李承乾这是不是又被于志宁烦的不行,干脆就让于志宁先到书院来歇歇,而后再起用于志宁?

    但是在听到这消息的第二天,玄世璟收到了李承乾的亲笔信。

    看完信件之后,玄世璟无奈苦笑,李承乾这是给他找了个苦差事啊,事儿不好办啊。

    李承乾的确是受够了于志宁,干脆找个借口,趁着于志宁不小心犯了个小错误,就给打发到书院这边来了,而李承乾给玄世璟的任务就是,在于志宁在书院的这段时间内,好好的“改造”于志宁,最好能把他的这些个不让人喜欢的毛病给改了,因为对待于志宁这样的臣子,现在的李承乾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就行啊,所以李承乾就把这么个麻烦暂且先移出朝堂了。

    只是,要改变于志宁,这谈何容易?

    但是李承乾觉得,书院这边有这么多德高望重的先生,一些先生身份抬出来,绝对能压得住于志宁,所以李承乾才抱着这样的希望,让于志宁到书院这边来。

    不管能不能彻底的把于志宁的犟脾气给改了,只要能有一点儿成效,李承乾就想去烧香拜佛了。

    要说这于志宁怎么得罪李承乾了,这说出来,让玄世璟也觉得这于志宁,官没白丢,简直就是作死小能手了。

    现在李承乾坐朝理政,他是太子,李二陛下在后宫之中修养身体,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不问政事了,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全是太子拿主意,群臣也都默认了这种方式,现如今除却一个名头,那太子就等同于陛下了。

    李二陛下也想如此顺顺利利的将权利移交到太子的身上。

    偏偏就有不识趣的,不用多说,这个不识趣的就是于志宁。

    于是乎,于志宁就被打发过来了,而且,李二陛下也默许了,还带上了一个高季辅,高季辅也曾是东宫的属官,太子坐朝之后,成了李承乾的左膀右臂,在朝中担任吏部侍郎,这次完全是被于志宁给牵扯进来的,不过若是单纯的牵扯的话,应该不至于丢了官,所以玄世璟觉得,高季辅到书院来,这当中应该还有别的意味。

    高季辅可是吏部侍郎啊,现在会试结束,也要到出成绩的时候了,不由得玄世璟不多想。。。。。。

    对于于志宁和高季辅两个人,曾经萧瑀和高士廉都在朝堂之中,与他们同朝为官,自然知道这两个人,于志宁没什么好说的,完全是自找的,去得罪李承乾,也是给李二陛下找不痛快,但是这个高季辅,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当玄世璟将于志宁被李承乾丢到这书院的原因告诉萧瑀和高士廉之后,两人相视一笑,都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他们两人应该也能猜测到吧,毕竟于志宁的脾气,不难了解,至于这个高季辅,到了书院以后再说吧,反正肯定不是白来的。

    关于于志宁,萧瑀和高士廉都知道,虽然说是交代给玄世璟的,但是书院之中,能安排劝说于志宁的,就只有他们两人。

    高士廉是李承乾的舅姥爷,自家外孙子这是遇到头疼事儿了,要他这个当舅姥爷的出手,高士廉也不能坐视不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