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要不先休息一会儿吧。”德义见李二陛下面带疲惫,面色也不怎么好,温言说道。

    “这一桌子奏折,事情还等着朕处理呢,如何歇息?无妨,朕心里有数。”李二陛下说道。

    德义瞧在眼里,但是也心疼李二陛下的身体,但是李二陛都发话了,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奏折处理到一半,李二陛下突然之间一阵头晕目眩,趴在了桌案上,可是把德义个吓坏了。

    “来人!快宣太医!”

    喊完之后,德义赶紧让门外的小黄门进来,与自己一同,将李二陛下扶到偏殿,安置在了床榻之上,宣政殿门口的另外一个小黄门则是飞奔去了太医院,将太医找了过来。

    将李二陛下扶到了床上之后,德义守在床边,对着小黄门说道:“速去通知皇后娘娘。”

    “是。”小太监应声,而后出了偏殿,朝着长孙皇后的宫殿跑去。

    长孙皇后得知李二陛下晕倒的消息之后,迅速带着两个贴身的太监和宫女来到了立政殿这边,进了偏殿,而德义见到长孙皇后进来之后,离开床边,向长孙皇后行礼之后,便站在了一边。

    长孙皇后则是坐在了床沿上。

    “太医呢?”长孙皇后问道。

    “回皇后娘娘,已经着人去请了稍后就到。”德义躬着身子说道。

    毕竟长孙皇后的宫殿离着宣政殿这边比较近,而太医院离着远,自然不如长孙皇后来的快。

    少顷,太医院的几个太医都来到了宣政殿的偏殿之中,进来之后,来不及行礼,长孙皇后便打断了他们,让他们立即为李二陛下诊治。

    几个太医,轮流上前把脉,把脉完之后,站在一起,商讨了几句,后太医院的院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皇后娘娘,臣几人为陛下把脉,陛下此番昏迷,是因这几日操劳过度,加之陛下本身身子就有旧疾,身子虚不受补,因此才会突然昏厥。”

    李二陛下的身子早年征战,也受了不少伤,缺了气,但是现在呢?年纪大了,补药吃了不少,但是没用,补不进去,因此身子就一直亏着,再加上整日操劳国事,就算人是铁打的,连轴转,也有个使用年限,用的久了,也得偶尔保养一番啊,像李二陛下这样,身子是铁打的,也受不了这样操劳。

第八百三十四章:守候() 
第八百三十四章:守候 第1/1页

    李二陛下的身体可不仅仅是早年征战的伤,还有先前被忽悠着吃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丹药留下的隐疾,再加上祖传的风疾,说句不好听的,李二陛下的身体,现在是外强中干,表面看上去没什么事儿,但是内里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

    早些时候,也只是吃药,平日里小心谨慎的养着,反正是根除不了的,只能养着,现在一复发,晕厥过去,想要找个病根都无从下手。

    如今的大唐,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这一步虽然迈出去了,大唐也开始全新的发展,但是全新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多的事情,那些零零散散的琐碎的事情有大臣们处理,一些大臣们拿不了主意的就一本奏折上奏到李二陛下这边,李二陛下就得给批复,事情多了,要处理的也就多了,再加上朝臣之间偶尔的意见不合,一地鸡毛,李二陛下如何不累?

    不仅仅是身体上赶到劳累,更是心累。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二陛下的身体能好的起来才是怪事呢。

    “那可有什么法子?还有,陛下何时能醒来?”长孙皇后问道。

    “这。。。。。。”几个太医面面相觑、

    “怎么?有什么不好说的?”长孙皇后眉眼之间的怒气渐现。

    “不,皇后娘娘误会了,陛下何事醒来,臣等也拿不定主意,现在唯有以银针,为陛下先针灸一番,至于陛下何时醒来,约莫是休息足了,就醒了吧。”

    说白了,就是累的。

    长孙皇后这才平复了面色,点了点头,让太医迅速为李二陛下下针。

    精通针灸的太医提着箱子走到李二陛下的床榻之前,开始准备为李二陛下针灸。

    自从上一次宫中清洗之后,显然宫中的条件宫女们都老实得多了,没人再敢传话给外头,李二陛下病倒的事儿,也是隔天李承乾才知道。

    李承乾从宣政殿离开也不过就一个时辰半个时辰的功夫,李二陛下就晕倒了,李承乾何曾想过,自己一走,自己的父皇就累到了呢?

    宫里的人不敢传消息,李承乾整日在宫中,到了晚上的时候,长孙皇后那边才传话让李承乾到宣政殿的偏殿来。

    这会儿,李承乾才知道自家父皇累到了。

    长孙皇后将李承乾叫到宣政殿的偏殿,也是因为李二陛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醒过来,若是明儿到了早朝的时候仍旧如此的话,就需要李承乾这个太子出马了。

    太子代皇帝坐朝理政。

    李承乾见事情如此,也只能面色凝重的点点头,应下,自己的父皇卧病在床的时候,都是他在坐朝理政,这等场面,几乎已经习惯了。

    知道了自家父皇卧病在床,李承乾也就没有回东宫,而是留在了宣政殿的偏殿,与长孙皇后一同,陪在李二陛下的床边。

    一整天,长孙皇后都在担惊受怕,到了半夜的时候,眼睛开始犯迷糊了。

    “母后。”李承乾见状,走到长孙皇后身边,将长孙皇后扶起:“母后,这里由儿臣守着就好,母后操劳一整天,还是先回去歇息吧。”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不了,承乾明日还要处理朝政,更是劳累,这边,便由母后守着吧。”

    “儿臣还年轻。”李承乾笑道:“精力充沛,但是母后这一整天,操心劳累,担惊受怕,而且,母后的疲惫,都已经写在了脸上,让儿臣如何放心的下,来人,送母后回去休息。”

    李承乾见长孙皇后说不通,干脆直接叫人进来,将长孙皇后送回去。

    长孙皇后也知道自家儿子是因为担心自己,微微叹息一声,也就接受了李承乾的提议,临走之前嘱咐李承乾,若是熬不住了,就让宫人们看着,自己好歹趴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李承乾点头应声,答应了下来,这才将长孙皇后送走。

    送走长孙皇后之后,李承乾走到李二陛下的床榻前,坐在了床边的踏木上,踏木上铺了一层软垫子,李承乾干脆就坐在上面,倚在床边,稍微休息一下。

    明天若是真是代自家父皇坐朝理政,可不能一副申请疲惫的模样出现在百官百僚面前,好歹休息一会儿,养足了精神。

    若是他这个太子都不精神,没精打采的,顶着俩黑眼眶上朝,朝中定会乱,人心惶惶之下,如何理政,如何处理事情?

    李二陛下这一倒,本来许多事情就已经压了下来,可不能就这么继续让事情积压下去,旧事还没解决,再添新愁。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整个宣政殿之中也只剩下了外头守夜的太监,德义早就被打发下去歇着了,明日还指望着德义侍奉在李二陛下身旁呢。

    宣政殿的偏殿之中虽然灯火通明,但是殿中却只有李二陛下和李承乾父子两人,一个躺在床上,一个趴在床边。

    躺在床上的李二陛下悠悠转醒,被房间里烛火的亮光刺激了一下眼睛,很快便又适应了。

    转过头想要呼唤德义,却看到了趴在床边睡着了的太子。

    目光在殿内扫视一番,又看向了窗外,窗外的虫鸣声清晰可闻。

    已经是晚上了啊。

    李二陛下的记忆还停留在白天上午的时候自己在宣政殿内批阅奏折呢,现在却是躺在床上,一睁眼,都已经半夜了。

    看着床榻边守着自己已经熟睡的太子,李二陛下心中感慨万千,更多的,是欣慰。

    自己既然已经醒了,也就无需让太子继续守在这里了,趴在床边睡觉,睡不好,身体也累。

    “承乾。”李二陛下轻声呼唤道。

    李承乾趴在床边睡觉,本就睡不熟,觉轻,心里又一直惦记着躺在床上的李二陛下,听到一丝声响,立马就醒了过来。

    “父皇,您醒了,感觉怎么样?”李承乾见到自家父皇躺在床上已经睁开了眼睛,正看着自己,连忙问道。

    李二陛下笑着摇了摇头:“无碍了。”

    “父皇且稍等,儿臣现在让太医过来给父皇看看,再让尚食局做些吃的过来,父皇您从上午到现在就一直没吃东西。”

    说完,李承乾便要起身往殿外走。

    阅读网址:

第八百三十五章:夜话() 
李承乾在床边趴着的时候长了,腿早就麻了,这一起身,起的有些急了,一个踉跄差点儿摔地上,站着缓了好一会儿,这才缓过劲儿来,出了偏殿,去寻守在偏殿外头的守夜太监去了。

    李二陛下躺在床上,见李承乾如此,张口想要说什么,只是看着自己儿子的背影,却是没有说出话来,只是躺在那里,怔怔的看着李承乾出了偏殿。

    李承乾在偏店门口,吩咐守夜的太监去一趟尚食局,让尚食局弄几个清淡的小菜,再熬些粥送到这边来。

    都吩咐下去之后,又回到了偏殿之中。

    走到李二陛下的床边,李二陛下想要起身,李承乾连忙扶住,拿了枕头,垫在了李二陛下身后。

    “父皇昏睡的时候,母后在父皇身边守了一天,儿臣看母后疲惫,就先让母后回去歇着了。”李承乾说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朕的这个身子啊,又让你母后操心了,对了,你母后可安排好了?”

    “是,母后说,若是明儿个一早,到了早朝的时候,父皇还未醒来,儿臣就去含元殿,待父皇坐朝理政。”李承乾如实说道:“不过现在父皇醒了,儿臣也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笑道:“不,明日还是你去含元殿,代朕坐朝,朕现在这个样子,朕自己也知道,估计又要修养一段时间了。”

    说着,李二陛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叹息一声。

    “父皇,这。。。。。。”

    “父皇老了啊,许多事情,力不从心,现如今,这大半夜的,殿中就只有你我父子二人,朕也与你说些寻常朕未曾说过的话。”李二陛下靠在枕头上,看着李承乾说道。

    人啊,在白天是理性的,到了夜里,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感性占了上风。

    而这次突然的晕厥,一醒来,也让李二陛下自己心中感慨万千。

    有些话,他想着,应该是要对太子好好说说了。

    “父皇您说,儿臣听父皇教诲。”李承乾坐在跪坐在床边看着李二陛下。

    “不是什么教诲,只是朕的一些心里话。”李二陛下说道:“你若是将它当成教诲去听,也无妨。”

    顿了一会儿,李二陛下再次缓缓开口:“朕知道,这大唐啊,属于朕的日子,不会太多了,将来啊,都是你的,都是你们这帮年轻人的,但是朕也不甘心,朕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唐,治理成如今这般模样,而现在,大唐也正在蜕变,朕想亲眼看着大唐蜕变成一个崭新的模样,但是需要的时间太多了,等不等得到,都要看老天爷让不让朕活那么长的时间。”

    “父皇乃是天子,是大唐之主,自有天命在身,大唐国运在身,这样的话,父皇就莫要再说了,令人心慌。”李承乾神色认真说道。

    “心慌什么,你是大唐的太子,这都是早晚的事儿。”李二陛下说道:“朕希望,即便将来朕不在了,承乾你也能继续看着大唐往前走,带着大唐往前走,朕尽心竭力,为你铺好了这一片路,也是希望你以后走的能够容易一些,你从小到大,朕对你寄予了厚望,遍寻天下名师,将他们安排进东宫,轮番的教导你,或许这些年,你过的也不容易,但是你要知道,你肩膀上的担子,不比朕轻,朕也希望你能理解。”

    “儿臣明白父皇的苦心,因此,儿臣不敢辜负父皇的期望。”李承乾说道。

    “有的时候啊,父皇对你太过严格,对你的要求也是高的很,你怨父皇吗?”李二陛下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儿臣不怨父皇,因为儿臣知道,父皇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臣好,这天底下,没有父亲会坑害儿子的。”

    “那就好,那就好啊。”李二陛下欣慰的点了点头:“从明日开始,就看你的了,朕这身子,要好好修养一番了。”

    “是。”李承乾应声道。

    “虽然先前你也代替朕在宫中坐朝过,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朕希望你,将自己当成朕,当成大唐的皇帝,来处理国事,朕也明白的告诉你,这是对你的考验。”李二陛下说道。

    “儿臣惶恐。”李承乾闻言,连忙拱手行礼,连称不敢。

    一个太子,皇帝还活着呢,把自己当成皇帝,以皇帝的身份处理国事,李承乾心里还是忐忑的很。

    “挺起胸,抬起头!让朕知道,朕的儿子不是个软蛋,让朕觉得,自己没有托付错人。”李二陛下说道:“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了。”李承乾应声道。

    父子两人在这偏殿之中说了不少话,外人是无从得知的。

    约莫两刻钟之后,外头的太监提着食盒走了进来,将食盒放在了桌上,李承乾起身,让那太监先退出殿外,自己则是将食盒里的东西都收拾出来,端了粥,走到李二陛下床前,亲自服侍李二陛下喝粥。

    在床上昏睡了一天,李二陛下也是腹中空空如也了,这会儿醒来,胃口也还算好,一口气将一大碗粥都喝了下去,待回复了些力气,才在李承乾的搀扶下,坐在了桌子旁边。

    李二陛下和李承乾,吃了一些,吃的不多,但也饱了,让人将东西收拾之后,李二陛下也就让李承乾先回去了。

    一些话该说的也都说了,不管说不说,李承乾都会尽力的去处理朝政,而李二陛下觉得,自己也的确该好好修养修养了。

    从前都是老毛病犯了,卧床不起,昨儿个多吓人,直接晕倒在了宣政殿,是累的狠了才如此,这让李二陛下心中也真是升起一股子力不从心的感觉。

    是不是自己真的该歇歇了?

    李二陛下也想歇歇,但是他觉得,不是时候,至少现在,他什么都放不下,放不下朝政,放不下百姓,放不下整个大唐。

    李二陛下对天下万民的责任心,若是能稍微少一些,也就不至于像现在这般劳累了。

    只是若是没有了责任心,李二陛下也就不是李二陛下了。

第八百三十六章:太子坐朝() 
次日清晨一早,李二陛下依旧在宣政殿的偏殿之中休息,一大早天刚刚亮,长孙皇后就带着太监宫女到这边来陪着李二陛下了。

    而李承乾,在长孙皇后过来之后,则是先回了东宫,正儿八经的悉数一番,换上太子的朝服,在贴身太监和侍卫的陪同下,来到了含元殿。

    虽然李二陛下醒了,但是今日坐朝理政的,仍旧是李承乾。

    玄世璟一身朝服,站在含元殿之中,站在同僚朝臣之中,静静的听着朝臣奏事,静静看着李承乾将事情一件一件的处理妥当。

    朝臣们对于今日太子坐朝理政,还是有些好奇的,只是前车之鉴,不该问的少问,不该在宫中打听的,少打听。

    清早起来德义到李二陛下身边的时候,就被李二陛下派来了含元殿,宣布李二陛下的口谕,自然是说太子坐朝这件事情。

    德义给出了答案,群臣也就释然了,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自己搁在心里头猜测一番就是了,不可以说出来,不可以拿出来,不可以讨论。

    朝中最大的事情,还是关于钱庄完善的事情,后续林林总总,琐碎的事情多的很。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被朝堂上的诸多公卿所重视,李承乾这个太子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虽然如今这些事儿都要交到李承乾手中处置,但是李承乾也不是什么新手,处置起来,也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更何况,李承乾的身边还要玄世璟。

    若说这大唐对新改革的货币和钱庄谁最了解,除却户部的人就是玄世璟了。

    此事可是玄世璟提出来的,还为户部写下了洋洋洒洒数十页的操作流程,玄世璟能不熟悉吗?

    既然熟悉,上手做事就简单多了。

    以往是玄世璟懒,不喜欢理会这些事儿,自己出个主意,有人忙前忙后的跑腿落实,这是玄世璟想要的。

    但是现在情况不是特殊吗?正主儿在偏殿修养身体,李承乾当政,玄世璟作为太子詹事,东宫属官,自然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尽了自己的职责。

    因此,现在李承乾坐朝,玄世璟就要帮李承乾出谋划策,帮李承乾踏踏实实的做事。

    为人臣子,当替君分忧。

    “诸位大人,有本早奏,无本,便退朝了。”

    朝堂之上李承乾与朝臣商议过事情之后良久未有人站出来,德义也就站出来了,若是没有事儿的话,今天的早朝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一时之间,含元殿之中鸦雀无声。

    “如此的话,退朝吧。”李承乾说道。

    德义点了点头,站到台阶前,朗声宣道:“退朝~~~”

    “臣等恭送太子殿下。”

    在朝臣的恭送下,李承乾从台阶上走了下来,离开了含元殿。

    早朝退了,玄世璟仍旧是去了东宫,不过李承乾反正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东宫,怎么说都得去李二陛下那里溜达一圈儿,将今天的事情与李二陛下说一说。

    从德义代传的李二陛下的口谕之中能猜测到一二,李二陛下怕是又身体抱恙,龙体欠安了,不然好端端的也不会让太子坐朝,毕竟现在有一堆的事儿压在宣政殿的书案上呢。

    而且,昨天不是还在商议东边新罗和倭国还有西边吐蕃的事情嘛,这事儿虽然离着波及大唐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按照李二陛下的性子来说,若非不得已,断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撂挑子”的。

    想要知道李二陛下到底是怎么了,老老实实的在东宫等着就是了,李承乾肯定得回东宫。

    此事不对外臣说,但是李承乾不会隐瞒玄世璟,玄世璟除却外臣的身份之外,也是大唐的驸马爷,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就算玄世璟攀高枝儿,那也算李二陛下的半个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