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简单,何其容易啊,一旦牵扯上利益,平日里那些表面上像绵阳一样的勋贵就会露出獠牙,与为了利益而撕扯。”玄世璟说道:“反正新宫的修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无论如何也要进行下去,咱们就和窜到桥头自然直吧,这两天没有别的事,我下午还要去书院,听听两位先生讲课。”

    对于玄世璟的情况,王氏大概猜到了一些,毕竟当年也是亲身经历过的,自己的儿子能用这种办法来平静自己,也不错,至少不用去做什么激烈的事儿。

    说起来玄世璟从小打到都很是让王氏省心。。。。。。。除却中毒那件事之外。

    最近庄子上突然多了不外地人,大多数都是读书的文人士子,在庄子的集市上闲逛,或是在东山湖上雇一条小船在湖面上游玩赏景,更有甚者,甚至去了明德书院的大门前,探头探脑的朝着书院里看。

    白天书院上课的时候大门是关着的,只开着侧门,他们就站在侧门的门口,本来是想要进书院的,只是却是被书院的门房给拦下来了。

    明德书院并不对外开放,所以即使是这些文人士子也进不去。

    书院里可是两位曾经的宰相做夫子讲课,若是明德书院对外开放,那长安城的读书人还不得把书院的门槛给踏破,里面还如何安安心心的读书讲课?

    被门房拒之门外的人不少,但是也没有人敢在东山县闹事。

    东山县的五百府兵虽然调离了,但是还有不少玄世璟府上的侍卫在东山县的各处巡逻,再过些日子,辽东那边儿的锦衣卫也会回到庄子上,以玄世璟护卫的身份留在庄子上,代替之前那五百府兵,负责庄子上的治安。

第四百一十三章:书院外的读书人() 


第四百一十四章:玄世璟的宏愿() 


第四百一十五章:布局() 
高士廉在书院里也待了不少时间了,玄世璟及玄世璟府上的人对书院的重视程度让高士廉也不得不多想,这明德书院绝对不会像是玄世璟所说的那样,只是为庄子上的孩子建造的书院,让庄子上的孩子们能够读书,若是如此,这书院何必将他找来做这书院的山长,还将萧瑀给拉了进来。

    要是仅仅要教导庄子上的孩子,普通的教书先生在长安一抓一大把,何须费这么大的功夫,当时高士廉可还在朝堂之中,没有致仕呢。

    虽说萧瑀六遭罢相,可是玄世璟和高士廉把注意打到萧瑀身上的时候,萧瑀还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呢,两人也只是估摸着萧瑀会得罪李二陛下,然后再次被贬官。

    结果真的是,玄世璟从平壤回来,萧瑀已经在书院教书了。

    有萧瑀和高士廉在,书院也只是暂时的普通罢了。

    玄世璟在着手布局,明德书院现在仅仅是一个小书院,有七十多个庄子上的孩子在书院里头,可是这书院对于玄世璟来说,就是一个试验,而这第一批孩子,是这个试验中的受惠者。

    他不惜砸重金来建造书院,不断的往书院倒贴钱也要将书院开下去,高士廉想不出玄世璟别的用意,或许只是为了给大唐培养优秀的人才?

    而这些人才日后若是进了朝廷,那可都是玄家的门生。。。。。。。如此一来,玄家在大唐的根基,就稳了。

    一步步的稳扎稳打,或许书院成熟了,需要等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玄世璟等得起,他还年轻,若是玄世璟等不起,玄家还有后人,只要这玄家不倒,总会等到书院屹立于大唐的那一天,因为书院是玄家出资修建的,书院是玄家贴钱办起来的。

    这书院,也算是玄世璟投资在东山县的产业了,虽说这样形容书院有辱斯文,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

    玄世璟虽然身处庙堂,但他从来不是个纯粹的文人,也不是个纯粹的官员。

    “老师是希望这书院就此止步,还是。。。。。。继续发展呢?”玄世璟看着高士廉问道。

    “若是于大唐有益,让它继续成长下去,又有何妨?”高士廉笑道:“老夫竭尽余生之全力,推你一把。”

    玄世璟闻言,起身,恭恭敬敬的躬身行了一礼:“学生,多谢老师成全。”

    “书院之事,非你一家之利,若说在当中受益最多的,还是书院里的这些学生,一入书院,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高士廉说道。

    高士廉也清楚,那些勋贵家的孩子,家里都自有人教导,他们看不上明德书院,或许也会有冲着自己和萧瑀的名头来的,但说到底,都是些在家族里几乎没有分量的孩子,除此之外,来报考书院的,大部分应该都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像东山县庄户家里的孩子,因为书院花费的不多普通老百姓若是省吃俭用一些,是能上的起书院,读的起书的。

    “只是,书院这边,仅仅只有老夫与萧相公,还是远远不够的。”高士廉说道:“老夫与萧相公虽说仍旧有爵位在身,但毕竟人不在朝堂,虽有人脉,但是在各家利益面前,这些关系如同蛛网一般脆弱,所以,这学院,还需有个更强的靠山。”

    “老师觉得,何人合适?”玄世璟问道。

    “太子。”高士廉说道:“这书院现在在你这庄子上,不显山不露水,脸面还没有大到能够让陛下瞩目,而你与太子交情不错,将太子拉过来,最是合适,陛下不会有意见,太子也不会不乐意,若干年后,太子,将会成为这书院最强的靠山,至于现在,你这书院的牌匾,便是你最大的护佑,陛下最是重情谊,仅仅是这书院的名字,加上你的身份,即使现在有什么事,陛下也是偏向于你的。”

    “只是,这贸然与太子开口,是不是有些太生硬。”玄世璟说道,自他从平壤回来,还没见过李承乾呢,前些日子去长安的时候虽然让人送了信请他们到东山县的庄子上来,可是到现在也没个回应,估计也是节近中秋,各人手里都有事情要忙吧。

    “这倒无妨,此事利弊,太子心里清楚着呢。”高士廉笑道。

    “若是将太子拉进书院,如何安排?”玄世璟问道,难不成让太子做个副山长?太子还是太子的时候,这名头倒也无所谓,只要高士廉在书院一天,做一天的书院的山长,即便太子变成了天子,也无所谓,毕竟连李承乾也是高士廉的学生,将来即便是李承乾继位,也还是高士廉的学生,见到高士廉也要尊称一声老师。

    但若是高士廉不做书院的山长了呢?

    “若是能将太子拉进书院,老夫这区区山长的位子有何好心疼,这山长的俸禄可有老夫在长安任职的时候领的多?”高士廉笑道:“无需担忧老夫。”

    “老师高义,如此的话,等过了中秋,学生便去找太子商议此事,除此之外,学生要在书院上课的时间,就有劳老师安排了。”玄世璟拱手说道。

    看得出来高士廉是真心为了书院打算,为书院找靠山是他提出来的,建议玄世璟去拉太子入伙,还将自己山长的位子给让出来了。

    虽说只要高士廉在,李承乾绝对不会坐这山长的位子,但是态度一定要有,话说的也要漂亮。

    “好。”高士廉应了下来。

    中秋节当天,玄世璟是在自家过的,到了八月十六这天,玄世璟便带着晋阳去了长安,参加宫中的家宴,趁此机会,也让晋阳在宫中住两天。

    宫中皇家的家宴上的时候,玄世璟和晋阳坐在了一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席的气氛也活络了起来,玄世璟与李承乾凑在了一起,说起了书院的事儿。

    “还有人会惦记你那书院?真是闲的。”李承乾笑道:“无妨,你那小书院,没人看在眼里的。”

第四百一十六章:高瞻远瞩() 
“现在没有,但是不代表以后没有啊。”玄世璟回应道:“你也别忙着拒绝,书院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对你绝对有好处。”

    李承乾一愣,随后反应过来:“我就知道你小子办事儿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一个书院,当初信了你的邪,还真让书院收了你庄子上的那些孩子,这大半年自己还一直往里面倒贴钱,怎么想都不是你的做事风格,现在看来,你图谋的不小啊。”

    “书院才刚刚起步,想要等到成熟,怎么说也得十几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发生什么事儿,谁知道?”玄世璟说道:“所以我的找个大人物为书院保驾护航,想来想去,就殿下你合适。”

    “此事你问过父皇了吗?”李承乾问道。

    他虽是太子,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想要不引火烧身,还是让李二陛下知道,这样最为稳妥。

    “还没来的及与陛下说,现在东山县庄子上不过是个小书院罢了,殿下也说,除却书院落成的那几天,在长安城也没什么人注意。”玄世璟说道:“老师说,若是太子愿意,那这书院山长的位子,给殿下留着。”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不不,这山长的位子还是老师坐着好,你是太傅的学生,本宫也是太傅的学生。”

    “那殿下这事儿。。。。。。。”玄世璟看着李承乾问道。

    “我暂且口头上应你一声,此事待我禀明父皇之后,便给你明确的答复。”李承乾说道。

    或许现在只是一桩小事罢了,但是李承乾身为太子,无论做什么,都要谨慎再三,即便朝中没有针对他弄出什么风浪,但是毕竟还要顾忌李二陛下那边,若是李二陛下不高兴,他这太子的位子一样坐不稳。

    “好。”玄世璟说道。

    如同高士廉所说的,这当中的利弊,李承乾回去之后自然会权衡清楚,书院背后有玄世璟这大财主,以后的的发展不可限量,这么大一好处落在李承乾面前,他不会不心动。

    将来李承乾若是继位,那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入了朝,做了官,那就是新帝的嫡系了,李承乾需要新贵来与朝中的老贵族形成对抗,否则他日李承乾坐了皇帝,也不过是被关中世家捆绑住手脚罢了。

    十年,二十年,这时间听上去很长,但是却又如同白驹过隙,玄世璟对于书院的规划是宏远的,甚至可能不是一代而功。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明德书院是整个东山县,整个玄家的百年大计!

    大唐官家不重视书院,朝廷的勋贵们也不可能让皇家重视民间的书院,因为一旦民间的人才大量涌入朝堂,那勋贵的势力就要被这些人所稀释,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而玄家没有这个顾虑,玄世璟勉强担得起“高瞻远瞩”这四个字,所以在他的影响下,整个玄家都理解玄世璟为何这么看重书院。

    没有什么门第能够持续千百年久盛不衰的,即便是现在这些勋贵这么极力的维持自己的地位,这般阻止各种朝堂新的势力崛起,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不如看开一些。

    只是玄世璟即便将这些话说出来,有谁会信?

    玄世璟自己都不觉得玄家会兴盛过几百年。。。。。若说如今这天下最强盛的家族,那就是李唐皇室了,可是历史上的李唐皇室强盛了几代?更何况那些高门大户了,所以说,目光长远些是没错,但是好歹也要目所能及啊,活在当下啊,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谁会知道?所以这一辈千打算万打算,又能打算多久?时间的长河又会有多少变化?

    有句话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一辈的能为他们奠定根基,但是却不能管他们一辈子。

    宫中的家宴结束之后,玄世璟是一个人回去的,晋阳留在了皇宫之中,至少要在宫中住上十天半个月的,玄世璟就自己先回了道政坊的公主府,等到明天再回庄子上。

    在长安玄世璟还有件事儿要办,那就是去见阎家兄弟,再去龙首原上走一趟,毕竟李二陛下让他督建新宫,至少要了解一下现在的进度。

    万事开头难,如今修建新宫,也正是开头的时候。

    龙首原上的徭役中秋节停工一天之后再次回到了龙首原上,围着永安宫开始修建地面,虽然没有具体的图纸,但是工部已经将大致的范围给规划出来了,新宫殿的修建就在这范围之内。

    玄世璟先去了龙首原,之后才去了工部。

    白天的时候,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都在工部,两人合计着绘制新宫的图纸,因此玄世璟一到工部,便有工部的官员引着玄世璟去见两人。

    工部因为之前压价商人一事,负责此事的两人被李二陛下罢了官,虽说原因没有往外说,但是既然是罢官,这当中的门道,旁人心里恐怕也已经跟明镜儿似的了。

    直到玄世璟进门的时候,兄弟两个还伏在桌案上勾勒着线条呢。

    “两位大人。”玄世璟进了房间,见两人这般专注,不得不出声提醒两人。

    这时候兄弟两个才抬起头来,见到玄世璟进来了,连忙拱手:“玄公。”

    “两位大人。”玄世璟拱手还礼,他与阎立德一级,都是正三品,但是玄世璟的爵位却是比阎立德要高,所以阎家兄弟见到玄世璟,是要行礼的。

    “今日到工部来,也是想要看看图纸进行的怎么样了。”玄世璟说明了来意。

    阎立德笑了笑:“这些日子我与家弟一直在研究这新宫殿的图纸,再有两天时间,就能拿出第二套图纸了。”

    “第二套?难不成第一套图纸不合陛下的心意吗?”玄世璟问道。

    他也没想到阎家兄弟的工作效率这么高,但是看兄弟两人的面色,的确这些日子也没有怠慢这件事儿,俩人的脸色都蜡黄了,估计是经常熬夜的缘故。

    阎立德摇了摇头:“并非如此,只是两套图纸送到陛下面前,好歹有个选择,毕竟新宫不是件小事儿,耗费如此多的民力,而这图纸,又是重中之重,不容半点儿差池。”

第四百一十七章:新宫图纸() 
“两位大人辛苦了。”玄世璟拱手道。

    阎立德笑了笑:“虽说我和立本一直在绘制新宫的图纸,但是也听说了,陛下让玄公督建新宫的事,前两天工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让玄公费心了。”

    玄世璟摆摆手:“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此事陛下也已经处理过了,这事儿就揭过去吧,本来还以为两位大人的图纸要等到年后才能出来,没想到能提前这么多,如今新宫材料的事情也已经解决了一大半,看来龙首原那边很快就能开工,这进度在无意之间就提升了很多啊。”

    “新宫之事事关重大,陛下十分看重,所以我等自然不敢怠慢,这往后,在新宫建造方面还要与玄公共事,若是工部这边有什么不稳妥的,还要玄公多多提点一番才是。”阎立德笑道。

    玄世璟笑了笑说道:“这督建之名,也不过是个名头罢了,若是只走走过场,咱们都皆大欢喜,毕竟我也是个懒汉,图纸定下来之后,龙首原那边就能动工了,两位大人也就腾出手来了,像前些日子那样的事,自然有两位大人处理,只要工部和户部不出什么差错,那新宫的修建,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玄世璟今天到工部来见阎家兄弟,也是告诉他们,让他们放心,关于修建新宫的事儿,玄世璟懂得不如他们多,所以也不会去插手胡乱指挥,一切照常来,还是工部和户部协调指挥,玄世璟作壁上观,不插手,若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他想办法。

    玄世璟的做法便是典型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他也是个怕麻烦的人,至于户部和工部的事儿,他也不愿意把自己搅闹进去。

    督建督建,只要新宫建造没问题,其余的事儿,只要不涉及玄世璟本身,他乐得睁只眼闭只眼,这也是为官之道。

    “好说,好说。”阎立德笑道。

    先前因为某些公布官员的事儿,玄世璟被李二陛下急招进了皇宫,对于玄世璟没有在陛下面前添油加醋将他们兄弟两个也扯进去的行为,阎立德很是感激,至少让他明白了玄世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后,阎立德将玄世璟拉到书桌前,将新宫的图纸展示给了玄世璟。

    在将近两千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玄世璟没有机会去一睹大明宫的风采,而现如今,大明宫的图纸,却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而大明宫,也将要在自己的见证下落成。

    虽然没有见过后世的事物,但是复原出来的效果图他还是见过的,也绝对不是阎立德所给他看的这一副。

    “很是精致,但是大气不足。”玄世璟看完第一幅规划出来的图纸说道。

    旁边的阎立本自从玄世璟进来之后,一直伏在书案上作画,接待玄世璟的一直都是阎立德,而听了玄世璟说出来的话之后,眼睛一亮,抬起头来,看着玄世璟:“玄公也是如此觉得?”

    “新宫既然修建,一步到位最好,这幅图纸,很好,没有别的短处,唯一一点,就是,太小。”玄世璟说道。

    阎立德也点点头:“这第一幅图纸,也是考虑到国库的支出,所以在绘制的时候,有些缩手缩脚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与家弟,才决定要绘制第二幅,侯爷这边请。”

    说着,阎立德将玄世璟请到了阎立本的书案旁,书案上放着的纸张,正是还未绘制完的第二幅图纸。

    玄世璟看了看,这第二幅图纸比第一幅要强很多,至少在宫殿群的面积上,便比第一幅大出一倍有余。

    前中后三大主殿,原本的永安殿规模最小,放在了中间,前面是规模最大的主殿,而后面则是中等规模的后殿。这样一来,永安殿不用动,直接改个名字就能用,而且永安殿外的广场,地基都是现成的,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修建最大的主殿,省了不少功夫,但永安宫外的墙,肯定是要拆除的。

    “这是我与家弟绘制的第二幅图纸,只是这图纸尚未画完,但是就从已经绘制完毕的图纸来看,若是按照这规模修建新宫。。。。。没有三年之功,是建不成的。”阎立德说道。

    “无妨,也不必担心府库。”玄世璟笑道,大唐的国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富裕过。

    从辽东往长安运送了多少东西,玄世璟心里有数,便仅仅是两场战争,灭两国,所得钱财便足以支持新宫的修建了。

    当年侯君集贪污不成,从高唱运回长安的财货悉数充了国库,到现在为止,朝廷也没有什么大花费,国库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