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尉迟伯伯不在瓦岗寨吗?”玄世璟问道。

    “你尉迟伯伯是后来才加入的唐军,当年单二哥和你父亲等四人离开瓦岗寨,正好碰上了当时的秦王,也就是如今的陛下,你秦伯伯本就与陛下是旧识,志同道合之下,便决定加入唐军,可是单二哥却独自离开,投奔了当时虎踞在洛阳的王世充。”

    “这是为何。”玄世璟不解。

    “单二哥与陛下有杀兄之仇,前隋之时,单大哥一家被当时的宰相宇文化及所俘,杨广便下令将单大哥一家,连同丫鬟仆役三十余人全都在菜市口斩首,监斩官是当时的唐国公,现如今的太上皇,单二哥后来起兵反隋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报仇,顺带着连太上皇也恨上了。后来陛下领兵征讨王世充,由于息太子建成在背后捣鬼,陛下大败而归,差点被单二哥所杀,其实也不光是建成太子的缘故,当时军中大将能敌得过单二哥的,便只有你父亲,你成伯伯和秦伯伯顶多与单二哥打成平手,顾及情谊,那一站三人都未领兵出战,这才让建成太子有机可乘,后来,你父亲三人见陛下差点没命,便带兵将洛阳城围了个严实,单二哥见昔日兄弟却在沙场对阵,为了免了你父亲等人的顾及,当场与你父亲、程伯伯和秦伯伯割袍断义。”说到这里,钟子朔叹了口气:“我打小在二贤庄长大,就算是单大哥全家被问斩,也未曾见单二哥落泪,可是那天在战场上,我却亲眼看见了单二哥眼眶通红,泪流满面。”想起那段岁月,饶是钟子朔这样的铮铮铁汉也是红了眼眶。

    听到这里,玄世璟也不禁一阵唏嘘,这就是兄弟间的情谊,怎么可能割断袍服就能断的了的,绿林道上的好汉义字当先,更何况是名闻遐迩的单雄信。

第五章:穷侯爷() 
稳了稳心神,钟子朔再次开口:“虽说是阵前割袍断义,但是在众人心里,这情谊岂又是说断就能段的了,为了不伤到单二哥,你父亲等三人合力,将单二哥生擒,单二哥被擒后,王世充手下再无一合之将,围城三月,王世充终于开城投降,王世充这一降,单二哥万念俱灰,宁死不肯降唐,最终被陛下赐死,临死之前,你父亲与单二哥把酒言谈,说一定会好生照看二贤庄,那里承载了他们兄弟最快活的时光,大唐建国,四方安定后,你父亲便回了二贤庄,只是后来陛下在长安,处处受到息太子建成的排挤,你程伯伯这才给你父亲写信,请他到长安相帮,只是谁承想,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你父亲临走前特意嘱咐,无论发生什么事,定要顾好二贤庄,后来你母亲听到你父亲战死的噩耗,为了你,这才不远千里,搬来长安,一些旧人都未曾带来,全都留守在山西,贞观二年,也就是你两岁的时候,先是大旱,后是蝗灾,各地流民全都向长安汇集,即便是你母亲善良,也是力有不逮,你封地离长安不远,便收留了一批二贤庄附近县上的流民在东县安定下来,所以,小侯爷,你的家不光是长安的宣威侯府,还有二贤庄啊。”

    一路上听钟子朔讲当年玄明德的事情,心里也不禁佩服自己这位素未谋面的“父亲”,也更是对母亲王氏肃然起敬,王氏也是江湖出身,但是为了玄明德,为了自己,这些年,早将先前江湖上那股子傲气磨了个干净,一心一意的打理着偌大的侯府,虽然宣威侯府在长安明面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但是在侯府,王氏对待下人比起对待玄世璟更加亲厚,无他,玄世璟是家主,从小王氏对他要求便甚是严格,在江湖上,若是没有真本事,都难以生存,更何况在长安这帝都,长安虽大,居之不易,王氏是非常清楚的,在大灾年间,王氏不遗余力的帮助二贤庄的旧人,收容灾民,这也算是王氏身上少数保留下来江湖人的气息了,守着偌大的家业,长安、山西两头操心,守着玄明德生前照看二贤庄的愿望,玄世璟这才发现,原来王氏身上不知不觉,背负着这么多。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东县的地界,依稀看见不远处成片的房子,大概就是农户们的住所了。

    马车又行驶了一会儿,钟子朔将马车停到一处比较大的院子前,将玄世璟从马车上抱了下来:“小侯爷,这就是咱府上在东县的院子,简陋了些,也未曾休整,日后小侯爷长大了若是想来庄子上,支会我一声,我提早找人将这院子修缮一下。”

    “我出生的时候这封地便是挂在侯府名下,为何接近四年了,还是如此荒凉?”玄世璟不解,秦英跟自己说过,长安的勋贵封地大多都在长安周围,封地都修建了庄子,到了夏天,都会举家都到庄子上避暑,因为长安作为帝都,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一到夏季,长安城内的温度都会比周围高上许多,而作为封地的郊外,则成了避暑胜地,折返长安若是快马加鞭不过半日的光景,并且,到了夏天,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会带着皇后嫔妃及众多皇子公主去九成宫避暑。

    “这个。。小侯爷,府上的进项。。”钟子朔面露难色。

    玄世璟这才反应过来,偌大的一个宣威侯府,竟然没有一点进项!也真是难为母亲和钟叔了,一大家子人要养活,支撑了这么长时间。

    万万没想到,来了大唐,成了天生的侯爷,还要为钱发愁,低头看看自己这小身板,过了年也才四岁,为之奈何啊,看来自己回去以后,还要先想办法赚钱。

    玄世璟让钟子朔带着自己进了院子,好歹也是自家的房产,总要先看看是什么样子,至于以后修缮的问题,等赚到钱再说。

    先前钟子朔早就差人通知这边,今天家主要来庄子上跟庄户门见面,所以,马车刚一停下不久,庄户们便陆陆续续的来到大院门前等候。

    “小侯爷,钟管家,外面庄户们差不多都到齐了。”跟着玄世璟一起来的仆役跑进院子说道。

    “小侯爷,那咱便出去吧,这院子很久没人住,都荒废了,也没什么好看的。”钟子朔弯着身子对着玄世璟说道。

    “嗯,钟叔,你抱我过去吧,我有些走不动了。”玄世璟有些不好意思,一路上舟车劳顿,哪儿是这小身板儿能受得了的。

    钟子朔弯腰将玄世璟抱起,大步向门口走去,在距门口不远处,将玄世璟放了下来,虽然玄世璟年龄小,但是家主的威严还是要有的。

    出了大门,玄世璟见大门前围了将近四百多人,都是庄子上的人,粗布麻衣,有的肩上还扛着锄头,看样子是刚从地里赶过来。

    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景,玄世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拉了拉钟子朔的衣袖,钟子朔弯下腰,看着玄世璟。

    玄世璟小声的在钟子朔耳边问道:“钟叔,我该说些什么啊。”

    “小侯爷跟大家打个招呼,然后告诉他们咱给他们从长安采办了年货,吩咐下人将年货分发下去即可,庄户们定会对小侯爷感恩戴德。”

    听了钟子朔的话,玄世璟心里感叹,多么质朴的大唐子民。

    “诸位叔叔伯伯,世璟在此给大家先拜个早年。”玄世璟对着人群拱了拱手。

    “不敢,不敢。”下面的庄户连忙回礼,虽说台阶上站着的孩子才三四岁的样子,但是一个侯爷的头衔砸下来,众人也是诚惶诚恐。

    钟子朔皱了皱眉头:“小侯爷,您身份尊贵,这样做,不合适吧。”

    玄世璟毕竟是生在红旗下的大好青年,对于大唐所谓的尊卑现在还并不适应,说道:“钟叔,我还年幼,只是个晚辈,你看这台阶下站着的人,这都是我大唐最质朴的子民,若是没有他们,我这个侯爷不也是一文不值么。”看着庄子上穿的破破烂烂的庄户们,玄世璟怎么也摆不起侯爷的架子,现在,玄世璟认为自己还没有资格去摆架子。

    “诸位,世璟知道,去年大唐大多数州府都遭了灾,有不少人都是今年迁入东县的,既然来了,咱们就是一家人,世璟添为家主,这也到过年了,府上给大家采买了些许年货,东西不多,大家也不要嫌弃,一会儿都先不要走,我让钟叔安排把东西发下去,平时过得清苦一些不打紧,既然是过年,咱就好好热闹热闹。”

    站在底下的人一听家主要分发年货,脸上无不露出欣喜感激的神色。

    “多谢小侯爷。”底下的人纷纷开口道谢。

    玄世璟看着下边站的三四百号人,再想想自己这次来就带了三车东西,怎么看怎么不够分,心里不由得也有些愧疚,毕竟,这三年府上的进项,除了几位关系好的国公的赠送,剩下的就是这一帮子人年年交的租子了,皇帝陛下虽说逢年过节的赏赐些东西,但是御赐之物始终不好拿出去换成银钱,这也让玄世璟好好的鄙视了一番大唐的皇帝陛下,赐一些珍珠翡翠、绫罗绸缎,还不如给几串铜钱来的实在,玄世璟打定注意,回去就从库房里挑几株珊瑚拿出去卖了,堂堂郡侯,连给庄子上采办年货的钱都得从牙缝里抠,封地三年,庄上的院子便宜了蛇虫鼠蚁三年。

    恐怕这大唐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我这么穷的侯爷了,这是玄世璟“懂事”以来的第一想法。

第六章:一颗松花蛋() 
来庄子上最重要的就是跟庄户们见见面,发发年货,现在,见也见了,玄世璟让钟子朔带着自己,来到院子里,准备给各家发年货。

    仆役扯开盖在板车上的草帘,玄世璟这才看到钟子朔采办回来的年货,两车麻布,一车猪肉,见惯了后世送礼的奢侈,再看眼前这三车两百户人家的年货,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寒酸,,玄世璟只觉得一个斗大的穷字砸在自己这个侯爷的脑袋上,可是却又不得不说,钟子朔采办的东西都是庄户们所需要的,两家人分一匹麻布,回去扯几尺,给家里的老婆孩子做件新衣裳,老实巴交的庄户汉,一年到头省钱过日子,大过年的,割上几斤猪肉回家包饺子都要思量半天,钟子朔明白,所以才买了这些,老百姓过日子,最是讲究实在。

    现在才是贞观三年的腊月,大唐最基层的百姓们刚从与突厥的战争中走出来,又逢大灾,远远没有后来唐诗中形容的那般富庶,看到庄子上的人的生活状态,玄世璟也不禁心疼,自家对待庄子上的人也算的上是亲厚,交不上官府定的税粮,府上能帮衬的也尽量帮衬,结果百姓的日子还是过的这么清苦,玄世璟暗自发誓,让全大唐的人变的富庶,他做不到,但是照顾好自家庄子上的人,他还是有这个能力的,一定要让庄子上的人富庶起来,最起码人人有肉可吃,有衣可换。

    三大车的东西很快就分完了,也过了晌午,看庄子上这个院子,玄世璟知道,今天的午饭肯定要晚点赶回侯府才能吃。

    “小侯爷,东西也分完了,咱们这就回府吧,车上我还备了些点心,您要是饿了的话,路上可以先吃一些。”钟子朔走到玄世璟身边说道。

    “好,钟叔,那咱就回府吧。”此时的玄世璟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刚被钟子朔抱上马车,便听到外边有人喊。

    “小侯爷,等等,等等。”

    玄世璟先开车帘,往外看去,一五十多岁的老汉手里提着一篮子鸡蛋跑了过来。

    “小侯爷,庄子上也没什么好东西,这是小的家里攒的一些鸡蛋,都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还望小侯爷不要嫌弃。”

    “老伯。。这。”玄世璟有些犹豫,庄户们过的不容易,攒这一篮子鸡蛋很可能就是人家用来过年吃或者是拿出去换些钱财的。

    “小侯爷,收下吧。”钟子朔说道:“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

    玄世璟只好收下,让钟子朔接过篮子放在马车上,转身回到马车里将钟子朔给自己准备的糕点拿了出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老伯,世璟收了您的鸡蛋,作为回礼,这些糕点您就拿回去吃吧。”

    “这。。”那老汉有些犹豫,玄世璟提着食盒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对钟子朔说道:“钟叔,时候不早了,咱们回府吧。”

    “是。”钟子朔应了一声,吩咐后面的人套好车架,便驾着马车带着玄世璟往回走。

    车上,玄世璟看着这一篮子鸡蛋,突然发现,这十几个鸡蛋中,有一个颜色跟其他鸡蛋不一样,从篮子里将那鸡蛋拿出,才发现这鸡蛋的蛋壳是浅蓝色的。

    这不是松花蛋嘛?

    玄世璟内心一喜,正愁不知道怎么赚钱,这点子就送上/门了,看来这枚松花蛋也是那位老伯无意弄出来的,因为看着蛋壳的颜色,根本就不是正常松花蛋的颜色,但是也大差不差,松花蛋若是腌制的时候配方不对,出来的蛋颜色就不一样,并且,腌制失败的蛋是不能吃的,所以说,腌制松花蛋重要的是配方,若不是今天赶巧了,玄世璟还想不起来这回事,在大唐,完全有这个条件可以腌制松花蛋,说实话,自打玄世璟两岁起便对大唐厨子烹调出来的食物有意见了,虽说上辈子外出探险条件苛刻,但是在吃食上,探险队的队员是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玄世璟看着手里这枚腌制失败的松花蛋,心想:这只是一个开始。

    发了,发了!此时的玄世璟由一开始的高兴,变成了狂喜,这是庄好买卖啊,松花蛋这东西,简简单单的拌着酱油吃,就是极好的美味,若是大唐能做出内酯豆腐,呵,皮蛋豆腐的魅力肯定能折服一大帮子人,就算没有内酯豆腐,皮蛋瘦肉粥,光是想想,玄世璟就已经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可见这两年在大唐,吃的确实不尽人意。

    现在这世道,果然是有付出就有收获啊,府上给庄子上分发年货,结果一趟回来,庄子上就给府上发现了一项进项,玄世璟强按住内心的狂喜,仔细的思量起怎么才能让这松花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唐初时期人们的饮食还是比较单一的,食物的烹调方法除了蒸煮就是烧烤,饮食作风像极了北方草原上的胡人,豪迈粗犷,就算是皇帝宴请番邦使节,不过是烤上一头全羊,抹上几斤香料,也不知吃的是羊肉还是香料,大唐大多数的香料都是西域胡商运过来的,贵的吓人,可能这种做法是想显示一下大唐是有多么的富有。中华美食最精细的追本溯源还是在宋朝,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出现铁锅炒菜这种做法,各种糕点小食层出不穷。到了清代的时候,达官显贵们一个比一个享受,乾隆一贪嘴,就有了满汉全席,往后的更厉害,一顿饭百八十道菜,一道菜最多不过吃三口,当然,这也是满族皇帝惜命的做法。

    玄世璟思量着,松花蛋的制作自己多多少少还是了解的,回去之后支使着珑儿试验一番便可以得出精确的配方,松花蛋的推广也不成问题,毕竟在长安的勋贵中,几个军方的国公面前,自家母亲也能说的上话,更不用提他们的夫人,都与母亲相交莫逆,只是大唐重农抑商,勋贵家经营店铺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这倒是要好好安排一下。

    马车内,玄世璟拄着小脑袋在考虑松花蛋的问题,正在外面驾车的钟子朔却看见前面一群人堵了官道。

    马车驶到跟前,钟子朔跳下马车,走上前去查探,一二八妙龄少女坐在地上,哭得梨花带雨,样子甚是可怜,她的怀里抱着一老妪,只是那老妪却是面色苍白,口吐白沫,身子轻微的抽搐。

    “求求诸位,救救我娘吧。”少女哭泣着,一脸哀求的看着周围的人。

    周围围了五六个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面带急色,看上去非常想帮忙,只不过却无从下手,明眼人都看出来,这老妪是发了癫痫,更何况,这是官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算有那么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也找不到个大夫,只有去几十里外的长安城,不是众人不想帮,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钟叔,怎么停下了?”玄世璟发觉马车停在原地,撩起车帘,小脑袋伸出来,四处张望,寻找钟子朔。

    钟子朔听到玄世璟在喊自己,转身回到马车前:“小侯爷,前边的官道被挡住了,一位姑娘抱着她娘在路中间,看样子老人是犯了癫痫之症。”

    玄世璟望了望四周,这荒郊野外的,恐怕也找不着个大夫了,随即说道:“钟叔,带我过去看看吧。”

    钟子朔点头,将玄世璟抱下马车。

    玄世璟走到人群跟前,看着少女怀里的老妪,已经面无血色,而少女还在哭着哀求众人。

    那少女见玄世璟和钟子朔二人衣着气度不凡,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将她娘亲轻轻放在地上,当即跪了下来,重重的给玄世璟和钟子朔磕了几个头。

    “求求官家救救我母亲,小莲我当牛做马也会报答官家的。”一边不停的磕头,一边哀求玄世璟。

    玄世璟何曾见过这种场景,心里觉得这对母女可怜,自己既然有帮人的能力,帮一帮也无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位姐姐,快起来吧。”玄世璟赶紧将小莲扶起来,转过头来看着钟子朔:“钟叔,你帮忙把那位老婆婆扶到马车上,咱们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城找大夫给她医治,这病耽搁不得,会出人命的。”

第七章:药王孙思邈() 
“是,小侯爷。”钟子朔应了一声,正要上前去将那老妪抱到马车之上,却被人拦了下来。

    “此去长安还有几十里的路程,即便是快马加鞭,也得一个半时辰,这位夫人的病,恐怕坚持不到长安,不如,先由贫道施针救急可好。”人群中不知何时多了一看上去年过半百的道士。

    看到这个道士,钟子朔眼睛一亮:“孙道长!”

    “钟大侠,好久不见,等贫道先给这位夫人施完针,你我二人再叙可好。”孙思邈说道。

    “有劳道长。”钟子朔起身让开。

    孙思邈名义上是个道士,做的却是悬壶济世医者的事情,其人行踪不定,游走于乡间,免费为百姓看病,即便是高官显贵请他看完病之后送给他大量的财帛,他也是换成了药材免费送给那些买不起药的贫苦人家,所以到现在,除了随身带着的银针,背着的药篓和药锄,孙思邈还真算得上是身无一物,两袖清风。

    孙思邈来到妇人身边,从怀里掏出一卷麻布,展开之后里面是一层白色的棉布,棉布上排列了些许细长的银针。

    就在孙思邈给妇人施针的时候,玄世璟扯了扯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