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10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来安安的婚事,要从着安安的意思,所以妾身才跟窦孝果说了那番话,其实也是想要等着夫君回来再另行商议的,不过,眼见着日子就要到了,等到中秋之后,窦孝果那孩子就要行冠礼啊。”

    “安安的意思呢?你去跟安安聊过了?”玄世璟问道。

    “是冰月姐姐跟安安聊的,连冰月姐姐都能看出安安的心思,但是那妮子,倒是嘴硬的很,不承认呢。”晋阳捂嘴笑道。

    “那等今天傍晚她回来的时候,我来跟她说说,婚姻大事,讲究个缘分,也讲究个机会,一旦有些东西错过了,再想要去追回来,可就难了,这事儿,可不能让安安一直就这么模糊着。”玄世璟皱着眉头说道:“安安现在的年纪,我也是私心想要多留她两年的,但是窦孝果不一定愿意等啊,所以,若是安安同意的话,可以先订婚,亲事的日子,再另行商定。”

    “夫君说的也是。”晋阳点头,同意了玄世璟的说法。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八字一撇() 
等到安安自己松口,玄世璟才能去找窦孝果啊,安安这么暧昧不明的态度,旁人做再多,也是徒劳无功的,反而会画蛇添足。

    这种事儿,光是暧昧着可不行,成不成,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女儿家的小娇羞,也得看时候。

    长安城震荡,庄子上现在倒是一片安详。

    到了傍晚的时候,安安带着家奴从外头回来,一进大门口,门房就拦住了安安。

    “大小姐,老爷说,让您回来之后,到书房去见老爷。”门房微微躬着身子说道。

    “好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安安应声道。

    安安自己心里琢磨着,怎么好端端的,要去书房啊,这么严肃,是有什么事儿?或者是怪罪自己回来的晚了?

    安安到了书房,玄世璟正在书房里端着书,一边儿喝茶一边儿看书。

    看的倒不是别的书,而是医学院的书,是医学院的夫子们编写出来用来教导学生的,玄世璟闲来无事,也拿来看看,感觉也是受益良多。

    “爹。”人没到,声先至。

    玄世璟听见声音之后以抬头,就看见自己的女儿从外面跑进来了。

    “不用这么着急,都是个大姑娘了,还这么毛毛躁躁的,这可不好。”玄世璟说道。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这书房,就只有女儿和爹爹两人。”安安说道:“爹爹,您叫女儿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儿啊?”

    “嗯,女儿也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那爹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玄世璟说道:“是关于你的婚事。”

    “婚事?”安安诧异的说道:“爹爹,怎么又说起这个了呢?”

    “你也别站着了,自己找个地方坐下,爹跟你好好谈谈。”玄世璟说道。

    安安在书房里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

    “爹,您说这事儿?又是从何说起呢?”安安问道。

    她心里就疑惑了,怎么自家爹爹一回来,就开始操心这件事儿了?

    “爹当初在外头的时候啊,你母亲和你娘,都曾给爹写过信,说过你的事儿。”玄世璟说道:“就你和窦孝果之间的事儿,说是八字儿都有一撇了,但是呢,你自己拎不清。”

    “唉,爹你说这大老远的,母亲和娘亲给您写信就说这事儿啊。”安安嘟哝着嘴说道。

    “不然呢?这可是大事儿,在爹看来,比什么事儿都大。”玄世璟正儿八经的说道:“你跟爹说说,到底成不成,成的话这事儿,爹帮你给办了,要是不成的话,你也给个痛快话,就别耽搁人家了。”

    这么拖着,一直也不是个事儿,长安城之中多少高门大户人家的子弟可是在及冠之前就娶了妻纳了妾了,至于窦孝果,跟当年的玄世璟一样,也算是一股子“清流”了。

    “这。。。。。。”安安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自己的父亲了。

    被这么直来直去的问,她的确是说不上什么话来。

    可是当初就算是在自己的娘亲的房间里,安安也是这个样子。

    玄世璟看着自家女儿,心中微微叹息,这犹豫不决的性子是随了她娘了。。。。。。

    也不算,当年秦冰月做事,也是挺干脆利落的,只能说,这些年,庄子上的日子过的太安逸,他也是整天忙里忙外,疏忽了对女儿的管教了。

    现在想想,心里也是有些愧疚,他光忙着外头去了,把老婆女儿丢家里,家里的一切都是晋阳和秦冰月在操持,这么大的一家,再加上这么一个庄子和偌大的一个书院,劳心劳力的,放在安安身上的注意力少一些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好在安安这孩子性子还是好的,这一点,玄世璟就放心了。

    “那我跟娘亲说的那些话,爹你也知道了?”安安问道。

    “自然是知道了,自家女儿的事儿,当爹的能不上心?”玄世璟说道:“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节后,就是窦孝果就正式行冠礼了,其实,虽然当年咱们家与窦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儿,窦孝果当年也算不上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人总是会变的,得看他是否愿意为了你而改变,这几年来窦孝果的表现,还算是能入了爹的眼,至少也算是浪子回头了,当初你被绑,他将你救回来,陛下为了嘉奖他,许他行冠礼之后,便到朝中任礼部侍郎一职,也算是前途大好了。”

    说到这事儿,玄世璟也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家的孩子们,钱庄的案子他在外面查,的确是帮着朝廷解决了事情,肃清了钱庄,有利于百姓,但是却是愧对了自己的家人,因为朝堂上的事儿,而让自己的家人涉险,这是玄世璟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事情却偏偏发生了。

    这也是现在为什么朝中这么多人都出事儿了,玄世璟都不肯站出来为他么说一句话。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也就无话可说了,玄世璟知道,倒霉的那帮人,跟郑家实际上是一样的,或者说是一伙儿的,他们现在只是没有什么机会而已,要是有机会对选家人下手的话,对于被逼红了眼的他们来说,这未尝也不是一条路。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玄世璟既然已经得罪了这些人,就不会为自己留下什么后患,李承乾要杀他们,那就杀去吧。

    至于那些被抄家、罢官、夺爵的人,没了势,没了钱,没了权,能翻腾出什么水花儿来?

    对于一无所有的他们来说,玄家,才是庞然大物,他们撼动不得。

    因为玄家有权,有钱,有大势,甚至还有皇帝站在背后撑腰。

    他们能把玄家如何?

    无非就是豁出去不要命,在背地里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动作。

    但是仔细想来,就是这样的人,才会对玄家造成威胁,因为毕竟是在庄子上,总不能让玄家大宅里的人,一天天的都不出门吧?

    所以他们被处置了之后,玄家还真得留个心眼儿在他们身上。

    这样一来,日子过的,也就比正常时候要累一些了。

    也无非老话说的那样,享受什么样的日子,就得付出相对应的代价。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连累() 
玄家享受现在的尊荣,相应的,必定是要承担一些常人所不能承受的东西。

    “说说吧,你想怎么办?”玄世璟问道:“假如说,你不嫁给窦孝果,窦孝果娶了别人家的姑娘为妻,你心里难受吗?”

    听玄世璟这么说,安安也安静了下来,仔细想了想那样的情景。

    似乎,心里有点儿堵得慌,好像这书房里变的闷了一些,让她觉得喘不开气,堵得慌。

    看到安安的表情和反应,玄世璟心里也明朗了许多。

    “看来,你还是在意窦孝果的。”玄世璟说道:“我说的对不对?”

    安安点了点头。

    “行了。”玄世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姑娘大了留不住,留来留去,再给留出仇来,这事儿啊,爹来为你操持,你就放心吧。”

    安安坐在那里,娇羞一笑。

    玄世璟见到自家姑娘这样,也是无奈一笑,虽然性子野了些,好歹,还是有些女儿家的娇羞状的。

    “哎呀,时过境迁啊,现在想想,爹爹当年和你母亲的事儿,仿佛就在眼前,没想到,一转眼,你都这么大了,再过两年,澈儿都要上学堂了。”玄世璟笑道。

    “爹爹正当壮年呢,怎么就爱跟个老头子似的回想以前啊。”安安站起身来,来到了玄世璟的身边儿,一边儿给玄世璟揉肩捶背,一边儿说道:“爹,那当年你是跟娘亲怎么在一起的?”

    秦冰月年轻时候的事儿,可没跟安安说过,所以安安也有点儿好奇。

    母亲是太上皇和皇后娘娘的嫡出公主,爹爹也是侯门之后,正当圣宠,当年的婚事,也是门当户对,但是自家娘亲的事儿,安安却是了解不多。

    “可能是因为你娘的身世吧。”玄世璟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秦冰月的往日,不适合在孩子面前提,虽说是清倌人,但是毕竟是在燕来楼里待过的。

    “你娘当年也是官家的大小姐,她父亲,是当官的,你的外祖父当年是一州之长官,后来皇子谋反,把他给牵扯进去了,那是一桩冤案,随着李元景案发,这件案子,也终于水落石出了。”玄世璟说道:“当初你外公家被抄家,问斩的问斩,流放的流放,你娘能够活下来,实属不易啊。”

    “安安呐,你也逐渐的长大了,亲事一定下,指不定过多长时间,你就要嫁人了。”玄世璟感慨道:“以后啊,就算嫁出去了,你也是咱们玄家的大小姐,以后若是得了空,多回来看看,看看爹爹,看看你母亲和娘亲。”

    “爹爹,女儿现在连亲都还没定呢,您这都扯出去多远了?”安安手下一用力,锤了玄世璟一下。

    “好好好,咱们不往后头扯。”玄世璟说道。

    刚才与安安说起她和窦孝果之间的事儿,玄世璟心里突然就别扭了一下,虽然还没定亲,但是定了亲,约定了婚期,这女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窦孝果的大红花轿给接走了。

    这儿女都是当爹娘的心头肉,安安也是玄世璟的心头肉。

    女儿嫁出去了,哪个正常当爹的人,心里能痛快了?

    所以想到那时候的玄世璟,不免心中生出万分感慨。

    难得,父女两人在书房里能安安静静的独处一阵子。

    晚上吃完了饭,玄世璟回了房间。

    房间里的丫鬟收拾好了房间,默默的退出了房间里,顺手把房门给关上了。

    “夫君,怎么样?你与安安说过了吗?”晋阳迎上玄世璟,为玄世璟将外套脱了下来,放在了衣架上。

    “已经说了,事儿呢,也已经商议过了,等窦孝果这孩子的及冠礼过去之后啊,我就见一见这个窦孝果。”玄世璟说道。

    此前玄世璟就只见过窦孝果一次,在玄世璟的印象之中,窦孝果还是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人呢,一眨眼,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成为自己大女婿的,竟然会是窦孝果。

    “唉,一转眼,闺女都到了这年纪了。”晋阳也是有一番感慨,走到桌子旁边儿,给玄世璟添了茶水。

    其实玄世璟的年纪,也才不过三十几岁罢了。

    “有时间感慨啊,还不如好好享受现在的安稳日子。”玄世璟笑道:“等过两天,长孙家的事儿传到庄子上的时候,估计啊又是一番震动,不仅仅是父皇和母后那里,还有书院呐。”

    一说起长孙家的事儿,晋阳也是叹息一声:“妾身怎么都想不到,舅舅竟然会搀和钱庄的事儿,话说回来,长孙家什么都不缺啊,又是何必来着。”

    “是什么都不缺,那些插手钱庄的世家,他们缺吗?他们也不缺,只是财帛太过动人心啊。”玄世璟说道:“一块儿肥肉他们或许不会这么心动,但是钱庄,可不仅仅是一块儿肥肉啊,他就是一个宝藏,一座金山,站在金山面前,谁能不动心?长孙大人或许清楚,但是并非长孙家所有的人都清楚,说白了,这次长孙家参与到了这件案子当中,长孙大人知道归知道,但是他劝不了,长孙大人参与了吗?我看不尽然,至少我查这件案子的时候,虽然有矛头指向长孙家,但是也不能证明,是长孙大人亲自参与了,更多的,是被长孙家其他人连累,或者说,大势所为啊。”

    “大势所为?”晋阳疑惑了。

    玄世璟点了点头:“没错,长孙大人已经是三朝老臣了,在朝中的威望那是如日中天,再加上,长孙大人可是父皇留在朝堂上给你皇兄的辅政大臣,朝堂上,长孙大人一旦说话了,你皇兄可就得好好考虑考虑啊,以往需要他的时候,长孙大人是吃香的,但是现在,长孙大人和他身边儿的那些官员,等同于是压在陛下头上的一座大山了,陛下得想个办法把这座大山给移开才行。”

    “所以,借着钱庄的事儿,让舅舅在家养老,甚至连我的那些表兄们,都被罢官夺爵了。”晋阳说道。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时代潮流() 
“是啊。”玄世璟长长呼出一口气说道:“新朝新政,从武德到贞观年是如此,从贞观年到永辉年,亦是如此,以赵国公的权势地位,若这真是他的结局的话,也算是不错了,至少人还在不是?也没有因为钱庄的事儿,牵累到他的名声,也算是有个善终了,这说明,陛下心里还是念着旧情的。”

    跟不上时代变化的,全都被淘汰了,大唐的官场也是如此,现如今,大势在推着人往前走,人也裹挟着大势往前走,谁跟不上,要么被碾压至死,要么就被淘汰。

    显然,五姓七宗是要被活活碾压致死,而长孙家,只是被朝堂所淘汰而已。

    李承乾不会任由这样一座座大山压在自己的头上,去耽搁他用自己的方带领着大唐走向另外一个辉煌。

    夜一深,两口子也就睡下了。

    事情传到庄子上的时间比两口子想像的要快许多。

    第二天的时候,走在庄子上,就能随处听到有庄户在议论这件事儿。

    到庄子上市集上的时候,茶楼酒肆里谈论的人就更多了。

    至于书院之中,也有学生知道了这事儿,紧接着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在整个庄子上闹的沸沸扬扬的。

    “听说了吗?赵国公长孙无忌大人,被罢官了。”

    “什么?被罢官?他不是自己辞官在家养老的吗?赵国公算算也是一大把年纪了,估计也是心力不济了吧?”

    “谁说的?赵国公丢官,那是陛下的旨意,听说是因为长孙家掺和了钱庄的事儿,赵国公的好几个儿子都跟着倒霉了呢,真是可惜,可叹呐,赵国公一世英名,怎么到老了,就这么糊涂了呢。”

    在百姓心中,朝堂上的这些个名臣,声望还是很高的,也都觉得他们人品不错,但是一爆出参与钱庄贪污一事,这名声,也就保不住了。

    百姓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事儿,若是放在别的事情上,他们才不会管你是不是多拿了什么不该拿的钱,因为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是钱庄就不一样了。

    现在庄子上哪个老百姓不往钱庄存钱啊。

    虽然出事儿的不是他们这边儿的庄子,可是一样都是钱庄,所以人们的关心程度就跟别的事儿不一样了。

    谁知道哪天钱庄的事儿就波及到他们了呢?

    不过现在这案子给揪出来也好,至于那些人,也实在是该杀。

    他们贪的钱,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老百姓存在钱庄里的钱是他们的钱,难不成,上缴到国库里的税款,就不是从他们口袋里出去的?

    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

    “谁知道呢?不过陛下念着旧情,没要了他们的命,也仅仅是罢官夺爵而已。”

    “这也不错了,好歹陛下可是赵国公的亲外甥,太后娘娘和太上皇还在庄子上呢,能一点儿都不顾念情分?”

    李承乾在大唐百姓之中的声望是越来越高,但是伴随着事情的进行,李承乾却是被更多的世家大族恨的牙根儿都痒痒。

    但是即便是恨又能怎么样呢?如今天下太平社稷安定,他们还能造反不成?

    草原上的狼早就被剁了爪子,打落了牙齿。

    西域那边儿,敢闹事儿,高昌国就是他们的下场。

    至于东边而,若是倭国想要动的话,得看看熊津都护府的十万精兵同意不同意。

    就大唐中原大地来说,他们如何折腾?现在甚至连兵权都不在他们手中,那些老世家经过贞观一朝,大多早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

    百姓们议论归议论,玄家也管不着人家的嘴。

    但是风声很快就传到了李二陛下的耳朵里。

    宅子里的茶杯早就不知道碎了多少个了。

    “太过分了!事情竟然闹的这么大,连无忌一家子都给严办了,承乾的手段,实在是太过激烈了!”李二陛下的胸膛不断的起伏着,在打听之中来回不断的踱步。

    “陛下,先消消气。”长孙太后听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从后宅里出来了,来到前厅之后,果不其然,陛下在发脾气。

    “如何消气,朕明白他的心思,他想整顿朝堂,整顿吏治,但是。。。。。。。总该慢慢来啊,朕当初在位的时候,有时候,也恨不得把那些人都给严办了,可是人是给办了,谁来替朝廷做事?”李二陛下气呼呼的说道:“这么一折腾,朝堂上,可还有什么可用之人?闹得这么大,往后谁还敢尽心尽力的办差?”

    “承乾既然敢这么做,那他也一定是有他的主意,陛下也别这般生气了,身子要紧。”长孙太后给李二陛下顺着气儿,一边儿劝说着:“再说了,陛下在庄子上这么长时间了,还不知道承乾的底气是什么吗?正是庄子上的书院啊,这庄子上的书院,还有您在看着,断然是出不了什么问题的,所以书院出去的人,承乾敢用,也放心,承乾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是激进了一些,但是陛下想想,承乾从小到大,是一个这般急性子的人吗?”

    被长孙一说,李二陛下也稍微去了去火气,和肯安安稳稳的坐下来跟长孙说话了。

    “承乾啊,他聪明着呢,别看陛下您现在退位了,成了太上皇,在庄子上过着潇洒日子,可是您一天在书院,不就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