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美男子-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昌宗干脆不睡了,爬起身来,盘膝坐在铺盖上,望着仍躺着不说话的张同休,叹了口气,道:“四哥是在后悔当初没好好学吗?”

    感觉张同休动了一下,却没说话。张昌宗道:“四哥总是这样呢,做的时候不计后果冲动行事,做完了又来后悔,后悔完了不长记性,待下次依旧毛毛躁躁,总是这样毫无长进!喂,你这样做哥哥小心教坏我!哥哥要做弟弟的榜样啊!”

    “啪”!

    张同休倏地翻身坐起,伸手就给了弟弟脑袋一下:“不许学我,做人当学好!”

    哪有人这样说自己的!

    张昌宗笑起来,笑完了倒是没再继续打击张同休,而是道:“四哥,上次走失责任并不完全在你,我自己也有责任,你不用一直自责,你领过罚了,我也受过教训了,以后吸取教训便是,何必一直耿耿于怀?若真介怀,改掉就是!”

    “你懂什么?”

    “是不懂四哥在想什么,担心这个,后悔那个,磨磨唧唧的,爽快些不行吗?还不如做好当下,以求来日不后悔!”

    说着,张昌宗打了个哈欠,干脆利索的爬走钻回自己被窝,一边揉眼睛一边道:“四哥自己想吧,小弟先睡了!”

    张同休之后有没有想通张昌宗就不知道了,小孩子的身体脆弱,较之成人嗜睡,他不会细致的去安慰谁,有些事儿只听别人说没用,须得自己想通了才成。

    一夜好睡。清早起来,朝食都没来得及吃,二叔便骑马匆匆走了,倒是二婶多留了半日,看一群孩子真的起来洗漱完毕便开始跑步背书,不论大小,都能坚持。口中啧啧称奇,心下对这群孩子却也更加的喜爱,张昌宗临出发上学前,循机又给他塞了一张官票,还给了来财两百文钱,让来财待会儿送完孩子们回来后,去西市买些熟食、点心,留给孩子们中午吃。

    等客人们都走后,张昌宗下午放学回来,便被韦氏拉入堂屋,询问他先前说的吃食方子。韦氏振振有词的道:“那吃食方子,你一个孩童又不沾厨事,留着无用,莫若告诉为娘吧!”

第58章 准备() 
张昌宗自然是没意见的,他爱吃,但不爱动手。前世随便学了十来道菜是奔着脱单的目的去的,结果菜学会了,女朋友却一直没找到,光荣的保持着光棍儿的状态直至转世投胎,真是悲了个催!

    现如今,韦氏需要,他自然不会吝啬,就是对调料的名称表达上,母子俩儿因为现代和古代的差异,都有些头疼。

    往往张昌宗说了一个名字,结果呢,那东西现在还没开发做调料,韦氏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然后,母子俩儿大眼瞪大眼,面面相觑。韦氏果断的一拍桌:“我儿明日随为娘去西市一趟。”

    “喏!”

    这个简单,张昌宗自然更没意见,他在意的是另外一个:“阿娘,我们庄子上可以多养些鸡鸭吗?神仙爷爷说,多吃鸡蛋和鸡鸭肉对身体好,小孩子长得更好,大人也能更康健些。”

    “还有这等好处?”

    韦氏面色有些为难,道:“只是,你小人不知,这要鸡鸭多下蛋是要多喂粮食的,我们家产业少,进项多只能靠田产,粮**贵。”

    原来是这个原因!

    别说现在是唐朝,即便是到了建国后,农村里养鸡每家也不会多养,养多了耗费的粮食便多。大规模养殖都是家禽养殖场才弄,那是有专门饲料的。

    说到饲料,张昌宗又开始忽悠韦氏:“阿娘,若是饲料,神仙爷爷有告诉我怎么调配,他说让我转告阿娘,让阿娘多多养些家禽。”

    有个跟他特别铁的战友,复原退伍后便是干的养殖场,自己看书学习搭配饲料,一起聚会喝酒的时候,喝醉了就开始跟人摆他的饲料是怎么调配的,有什么独到之处,他养的鸡鸭和猪吃了后,长得如何如何的好。听的一群战友甭管干啥的,反正他的饲料配方是大家都知道了。

    “神仙既然还教你这个?真是好神仙了,阿弥陀佛!我儿速速说来!”

    韦氏还合十感谢了一下,张昌宗偷偷汗了一下,顺口纠正:“阿娘,是道士,不是和尚。”

    “哦,无量天尊!”

    韦氏从善如流的改口,催促着张昌宗赶紧说饲料配伍。

    张昌宗不是专业干这个,他也只懂得把战友的配方说一说,在现代养鸡要挣钱必须搞那什么生态养殖。他那战友家在水边,他便弄了许多河蚌、螃蟹、小鱼小虾之类的,喂养鸡鸭,还有草籽之类的。

    在现代还担心环境污染,有些地方找不到河蚌,在唐朝却没有这个担心。别说野外的河水里,就是在护城河里,张昌宗都见过不少田螺、河蚌,简直多得要不完。

    韦氏惊叹了一句“那等粗野之物居然还能喂养鸡鸭”,叹果然是神仙手段,不是她这样的凡人可以想象的。

    搜肠刮肚的把所有知道的食谱和饲料配方这些全部告知韦氏后,就没张昌宗什么事儿了,剩下的都是韦氏去实施,张昌宗就一个任务——

    好好读书!

    过了没几日,张家餐桌上便多了鸡鸭肉,全都是张昌宗给出的做法。一开始做的一般,后来,韦氏大概是找到了感觉,口味越来越好,比之前世尝过的略有偏差,毕竟有些调料找不到,有些调料比如说胡椒,特别精贵、值钱,韦氏舍不得放。

    有些调料是现在使用,在后世不使用的,韦氏也不知怎么调配的,虽然口感略有偏差,但做出来的却也十分好吃,受到家里大小们的一致欢迎。

    如此过了几日,韦氏大出血找牙婆买了两个男仆来,年岁都不算大,十五六岁的年纪,但人都有些面黄肌瘦。韦氏给取名叫安康和安胜,都先跟着来财学习如何做事。韦氏的意思,等安康和安胜学出来后,来财便调到庄子上任管事,负责庄子上养鸡鸭的事务,已然说明做好了每月都会与他些月钱。

    见韦氏诸般安排条理分明,张昌宗便开始练拳,左右他现在只是开始练基础,还不到需要大量进食肉食的时候,他估摸着的,等韦氏的农庄经营起来他都不见得能练好基本功,希望这个空档的产出,能让家里的日子松快些,让母亲和嫂嫂们舍得多做几身新衣裳。

    张易之几个初始见他站桩,还好奇跟着站了几日,不过,张昌宗不明说的情况下,站了一日,张易之几个便放弃了,唯有平时不太爱言语的文英跟着张昌宗坚持下来。

    张昌宗看他能坚持,便每日早起去喊他一起,叔侄俩儿一块儿站桩。站完桩,张昌宗还会跟着张易之几个慢跑一圈。大概是人小力弱,一开始真是挺累的,差点儿就坚持不下来,但坚持下来后,那种运动后的畅快感,又让张昌宗依稀仿佛找回了在军队的感觉。

    文英毕竟还小,张昌宗对自己的身体很了解,对他的身体却拿不准,不准他跟着跑步,只慢慢地让他跟着跑一小段便停住,慢慢地增加,免得伤了他的身子。

    读书的事情,是为了大家的生存打基础,也是为了导张家的孩子向上,张昌宗可以请哥哥们督促。练武的事情则不然,张昌宗没打算逼大家学,他练过他知道,练武太苦,他不强迫,也不主动,若有跟着练的,他可以教,若不练也不强迫。

    倒是华为,见文英也跟着练,便也跟着张昌宗练。张昌宗也不制止他。华为一家是他们家的世仆,韦氏说过,他们家是可以相信的,若华为能坚持,倒也不失为一个臂助。

    一家子孩子每天都在坚持锻炼,有一次,张昌宗还碰上那位向武太后奏报他们好学的御史宁孝丞,张昌宗并没有上前,只是遥遥地行个礼,然后又跟着队伍跑走了。

    直到有一天,张昌宗、文英站完桩后,张易之几个终于起来,一群孩子又一起列队准备开跑,一群孩子跑出里坊,张昌宗远远看见宁孝丞和陈伯玉站在一起,福至心灵,朝张易之低声道:“五哥,那两位先生是我认识的,我过去见个礼,五哥你们先跑着。”

    张易之点点头,带上侄儿们跑走。张昌宗跑过去,整理一下衣裳,方才上前行礼:“小子张昌宗,见过二位先生,先生们可是在等小子?”

    宁孝丞与陈伯玉对望一眼,宁孝丞笑问:“小六郎免礼。你如何知道我们是在等你?”

    张昌宗笑道:“两位事务繁忙,今日又非休沐日,若不是来此有事,又如何能拨冗过来?小子不才,想来想去,约莫是为了小子我?”

    两人相视一笑,年轻的陈伯玉笑道:“便知瞒不过你,我确实是为了你而来,宁御史却是被我麻烦来的。”

第59章 千古立忠义() 
男神竟然是专门为了他来的!

    张昌宗满脸的欣喜,眼睛亮汪汪地望着男神,喜滋滋地问道:“先生竟是为小子来的!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陈伯玉笑看着他,抬手摸摸他头,道:“来与小六郎你道别。”

    “道别?”

    张昌宗喃喃的追问道。陈伯玉点点头,道:“正是。左补阙乔知之带兵西征,我已向太后及陛下奏请随军。”

    言词间神采飞扬,显然应是他主动奏请的,也是他心底乐意的。张昌宗恍然想起来,他这位男神是位慷慨任侠的豪迈男儿,自幼喜欢习武,到十七八岁的年纪了,还不知书,尤擅剑术,有次不小心击剑伤了人,才改而弃武从文,结果二十四岁就中了进士——

    啧啧,这天才的,不愧是他的男神,跟他这种伪天才不同。

    大约是张昌宗崇拜的眼神太过明显,陈伯玉不禁一愣,低头查看自己衣饰,还转头问宁孝丞:“宁兄,可是我今日的衣饰不对?”

    张昌宗黑线,宁孝丞大笑道:“小六郎这是倾慕你的眼神,你怎么会看错到如斯地步呢?”

    张昌宗脸红,陈伯玉尴尬,尴尬完了自己也觉得有趣,也不禁大笑起来。笑完了摸摸张昌宗的头,问道:“这几日一直在家中等你,为何不见你上门呢?”

    张昌宗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想说小子读的还是启蒙书,不敢随意打扰先生。”

    陈伯玉笑起来,问道:“莫不是觉得你现时读的书太过简单,想寻个难的来问我?好为难为难我!”

    张昌宗赶紧摇头:“坚决没有这个意思,就是想来先生平怕是公务繁忙,若是太简单了,岂不是浪费先生的时光,也浪费机会呀!求学机会难得当珍惜才是。”

    竟是这样的小心翼翼!与他当日在朝上的振振有词与大胆机智截然不同。陈伯玉眼中闪过欣赏之色,赞赏道:“我便是喜欢小六郎你这般谨慎认真的求学之态。我如你这般大时不如你,比你大时也不如你,只知任性轻狂,及至将近弱冠才醒悟过来,弃武从文,刻苦向学,常觉时光不够,需要学得太多,如今看你,若能一直保持着求学向上之心,未来定然能超过我。”

    “先生过誉,小子学问尚浅,还需要继续努力,可惜先生就要随军西征了,遗憾不能得到先生指点。”

    张昌宗有些难过。他很珍惜能像陈伯玉求教的机会,这位大能,不仅学问好,诗也写得好,铁骨铮铮,被誉为诗骨。能得到这样的大能指点的机会想来是不多,故而他才倍加珍惜。

    陈伯玉见状,摸摸他头,笑道:“随军报国乃是我毕生之志,如今夙愿得偿,小六郎为何不为我欣喜,反而为我难过呢?我原以为小六郎与我该为忘年之交才是!”

    张昌宗也不是嘤嘤女儿态的人,闻言,振作精神道:“先生说的对,是小子想错了!那小子今日便在这里预祝先生马到功成,凯旋归来!先生归来之日,小子定当奉上美酒以贺之!”

    “好!一言为定!”

    陈伯玉伸出手掌,半蹲下身子,竟是要与张昌宗击掌立誓。张昌宗一笑,也伸出手,与他击了一下。

    陈伯玉大笑道:“痛快!男儿汉就当这样爽快些。我陈子昂陈伯玉非是言而无信之人,当日在大殿上答应指点你学问,如今因我欲随军西征,机会难得,我不想放弃,然而又不能失信于你,前些日子我使人回家把我读过的书快马送入京中,今日,全都赠于你,望你学业精进,早日有所成。”

    原来是来给他送书的!就因为当日在朝上答应了指点他,如今指点不成,竟给他送读过的书来男儿一诺值千金是什么样,张昌宗突然就知道了!

    感激已经无法言说,张昌宗一揖到底:“多谢先生还记挂着小子,小子定然会用心读书,好好地爱护书卷,待先生归来,完好奉还。”

    陈伯玉扶起他,笑道:“你有此心便好,如此,我的书便托付给你了!上面有我的注解,你可看看,若解得与你相悖的地方,待我归来一起论论便是。”

    张昌宗承诺着:“喏!小子便争取在先生归来之日,尽量学到有资格与先生论一论的程度。”

    宁孝丞摸着胡须笑看两人,见二人立下约定,笑道:“今日伯玉以书相赠,与小六郎立下归来之约,伯玉提携后进,小六郎知礼守礼,可称为佳话。宁某今日有幸得见此事,幸甚幸甚啊!”

    陈伯玉与张昌宗一起向他致谢,惹来宁孝丞又是一阵大笑。陈伯玉带着仆从赶着马车来的,马车上装着两个大木箱子,全是陈伯玉借给张昌宗读的书。

    张昌宗跑回家去喊来安康、安盛来帮他运箱子回家。有心留陈伯玉与宁孝丞在家用顿便饭,被两人拒绝了,宁孝丞道:“我是请假出来的,不比陈伯玉不用点卯,该走了,小六郎再会吧。”

    人家要赶着去上班,张昌宗也不好多留,只央求别人多等一下,自己一骨碌跑回家,从家里跳了两只烧鸡拎着出来,递与宁孝丞和陈伯玉,道:“这是我阿娘独门秘制的烧鸡,赠予两位先生尝一尝,谢宁伯伯帮小子带陈先生来;送陈先生出征,愿先生早日归来!”

    陈伯玉也不推辞,大笑着接过烧鸡,笑道:“好!古有以酒壮行,今有小六郎以烧鸡送行,奇哉妙哉!成你吉言,我便不客气的收下了!”

    宁孝丞见状笑道:“既如此,我也不推辞,沾伯玉的光,我也收下了!小六郎代我谢过令堂。”

    “嗯嗯!”

    张昌宗自是连连点头。两人都不是喜欢儿女情态的人,事情说完便一个赶着去上班,一个忙着回家收拾,以备随军西征。

    张昌宗送走两人,直到两人走得人影子都看不见了方才回家,一回家都来不及应韦氏喊吃饭的话,急急地问:“阿娘,我的书呢?安康和安胜放到哪里去了?”

    韦氏看他那急切的样子,忍不住点了他脑门一下,问道:“急什么?我让安康和安胜搬到你房里去了。陈拾遗和宁御史呢?怎不请进家来?”

    张昌宗立即把情况交代了一下。听到陈伯玉前来今日过来,乃是为了当日在大殿上答应指点他读书,如今履行不了当日的承诺,便送了书过来,借与张昌宗阅读。而宁孝丞则是带陈伯玉来的。

    韦氏也不禁感慨道:“陈拾遗真乃诚诚君子,别人一番心意,你切不可浪费了。”

第60章 意外访客() 
当然不敢浪费!

    是的,不敢!因为这里面包含的情谊实在太珍贵,对张昌宗来说,太重了!

    并非是他在现代没有遇到过好人,好人很多,只是,这般纯粹提携后进,纯粹的惜才之心少了。因为时代和环境的关系,善意、好意大多被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不是没有好人,是敢做好人的少了,独善其身成了许多人的共识。

    以往,张昌宗也是这里面的一个。想不到机缘巧合重生到古代,居然还感受了一次灵魂洗礼和三观教育。又被教做人了!捂脸。

    可是,这种自己不敢做,别人对自己做了的感觉,真的很好啊!张昌宗爱惜的抚摸着装书的大木箱子,振奋一下精神,还是太小了,能做的太少,先好好读书,用心读书,不要浪费了陈子昂的心意,才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收了两大箱子的书,张昌宗还是那个嬉皮笑脸的张昌宗,嘴甜爱哄人,每天依旧乐呵呵的哄老娘,哄嫂嫂们,完了回头依旧毫不手软的坑张易之,坑侄儿们,但是,他读书更加的用心了,也更加的刻苦了,练字的时候,那一笔一划简直快要力透纸背了——

    恩,这其实是开始练武后的手劲儿加成,跟刻苦无关!滑稽。

    陈伯玉随着西征的大军走了,张昌宗没去送行,以他目前的身份也去不了。军法严苛,靠近不了;挤在送行的人群里的话人小腿短,力不从心啊!突然就懂了柯基跟一群金毛站一块儿是什么样的心情了!

    送走了西行的大军,家里大门口花坛里的花儿也越来越葱翠了,花骨朵儿渐渐长出来,花期快到了。

    甭管啥时代,爱跟着上层的喜好跟风的人民群众永远都不会缺。包括他娘韦氏,家里这么穷了,也还是修建了两个花坛,不大,就在大门口一进来的位置,一溜儿的全是牡丹,虽然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但也是牡丹花不是。

    其实,就张昌宗来说,种什么牡丹啊,牡丹除了花瓣儿多些,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种菊花呢,起码开花了可以摘了泡水喝,还清润下火呢。

    当然,这种话是不能说的,因为他发现在学里,他的冷脸先生李钦让也一脸愉悦的在摆弄牡丹,还真是全民追捧啊,理解不能!

    “小姐姐!”

    张昌宗下学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竟然有位意外来客,那眉目,那面容,不是太平公主府里的春晓是谁!

    这位可是他的恩人!张昌宗一见人就一脸灿烂的笑着扑过去,还是大方的赠送漂亮正太的萌攻击。

    韦氏见他回来,脸上都是松了一口气的表情,招手道:“六郎快过来,这位春晓姑娘奉公主殿下之命,给你送牡丹来了!”

    春晓见他回来,面上也现出笑容来,伸手拉住他,不让他行礼,上下打量他两眼,笑道:“快一个月没见,六郎看着倒是长高了,看着精神也好,甚好,甚好。”

    张昌宗笑眯眯地道:“我在家吃得好,睡得好,自然就长高长壮了,倒是小姐姐你,看着倒是清减了,要多多保重身子才是。”

    春晓瞟他一眼,点点头,笑道:“多谢六郎挂记我,你也知我是跟大娘的,大娘一直记着六郎你,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