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用问吗?
薛崇简好生忧郁,在这些事情上,六郎哥哥比阿姐待他还严格些,唉,看来是要认真准备一下,不然等六郎哥哥回来,若是考校的不满意,那才是真的完了!
警告了幼弟一顿,薛崇秀才朝薛崇胤福了福,道:“麻烦大哥督促着二郎些,母亲催的急,小妹先过去了。”
薛崇胤勉强笑道:“好,辛苦阿妹了!”
薛崇秀淡然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薛崇胤的笑容再维持不住,看着薛崇秀不说话了。薛崇秀分毫不让,神色坚定而又平静:“六郎托付给我的,虽然他不一定介意,但是我定会替他看好。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大哥以为呢?”
薛崇胤只能微笑:“阿妹说的是。”
薛崇秀笑了,这才走人。薛崇胤站在原地,面上还带着笑,也不看薛崇秀走远的身影。薛崇简摸摸头,觉得怪怪地,但到底哪里怪又一时说不清楚,伸手去拉大哥,发现大哥的双手紧握着,只得拉住他拳头,叫了一声:“大哥?”
薛崇胤脸色苍白,嘴角弯着,眼里却一片阴霾:“何事?我还有事,你自己回去整理一下。你们也要尽心些!”
跟着的仆从立即应道:“喏。”
薛崇胤点点头,头也不回地走了。薛崇简呆呆地看着他走远,想了想,又朝薛崇秀去的方向看了一眼,懵懵懂懂地,似有所得,又似乎什么都不懂,叹了口气,低着头对左右道:“我们也回去吧。对了,这几日我要好好读书,你们告诉三郎,这些时日不要找我玩了!”
“喏。”
贴身小厮答应着。
第295章 执念()
“母亲!”
薛崇秀进去的时候,太平公主刚换好衣服,正坐着让侍女给她打理头发。见薛崇秀进来了,太平公主摆摆手,让侍女靠边,然后把薛崇秀叫过来,就欲与她说事。侍女无措的看着薛崇秀,薛崇秀接过她手中的梳子,道:“我来吧。”
梳发的动作轻柔又细心,并没有让太平公主有半分不适,太平公主看她从容的样子,叹了口气,道:“你倒稳得住。来,为娘的问你,知道六郎命人垒京观的事了吗?”
薛崇秀一双灵巧的手帮太平公主绾了个发髻,退后两步,一边端详一边道:“回母亲,女儿已经知道了。不瞒母亲,六郎尚未出征时,我便知道他可能会有动作,只是未曾料到他会垒京观,不过,先前已经有心理准备,倒不算措手不及。”
太平公主不由一愣,讶然道:“你已经有预料了?”
薛崇秀重又上前两步,把发髻略做了下调整,手上不闲,嘴上平常:“我知道六郎是什么样的人,心里有过准备,只是没想到是垒京观。”
这个世间,若论对张昌宗的了解,谁也及不上薛崇秀。因为前世两人的交集,又因为他是因她而死的,薛崇秀曾想方设法的打听过他那个人,晓得他的一切履历。前世的张昌宗是个出色的军人,却不是个合格的军人,他的退伍是犯错后被勒令的,是他的首长力保的结果。
别看他平日里嬉皮笑脸,没个正形,一副厚颜无耻的样儿,但薛崇秀知道他的心里藏着一头狼。她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又怎么会嫌弃呢?也舍不得嫌弃!张昌宗是心肝宝贝,嫌弃谁也不会嫌弃心肝宝贝呐!
薛崇秀又不是天真幼稚的小女孩儿,她自然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面,在光明的背后必然藏着阴暗,只要求展现光明的一面,只爱光明的一面,是没有资格说爱谁的。
那双漾着爱意的眼睛,几乎一目了然。太平公主作为母亲,心情是十分复杂的,语气也简单不了:“为娘的此刻实不知该作何感想,感受很复杂啊!”
薛崇秀终于给她娘绾出个满意的发髻来,把铜镜举到她面前来,给她照发髻的样式,笑道:“女儿有了心爱之人,阿娘还是高兴地好,高兴总比难过好些。”
太平公主失笑,也没心情称赞薛崇秀的巧手了,把她拉到身前,握住她的手,感慨道:“秀儿,你用情如此之深,为娘总怕你将来吃苦。六郎再好,若是有变我儿该如何是好?若是可以,为娘反而希望你不要这么用情的去喜欢谁,能为自己保留几分。”
薛崇秀笑了,温婉的笑容透着自信与坚韧:“阿娘,女儿已经长大了,是大人了,长到足以承受自己的生活和一切,开心也好,难过也罢,都已有了足够承受的能力和坚强,将来圆满也好,难受也罢,我都有接受的能力和面对的坚强,不论将来是否会有变故,我都不畏惧。”
当年那个患得患失,对未来与未知不安的小女孩儿,已经长成,长成了一个能够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切经历的成熟女性,开心也好,悲伤也罢,都能接受。或许有一天,她会变得不再爱张昌宗,也或许有一天,张昌宗不喜欢她了,她都可以接受并面对,并且,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张昌宗教会了她热爱生活,他们都在活了这么多年的第二世人生中成长了。
太平公主忍不住伸手抱住她,把她搂到怀里,又是欣慰又是自豪又是怜惜:“我的女儿啊,虽然为娘的希望你能无忧无虑,有个快乐幸福的人生,但为娘更喜欢你坚强,很好,你比当年为娘的强多了,为娘为你自豪!”
薛崇秀微笑着回抱太平公主,笑道:“阿娘放心,女儿会保护你的。”
当年,无法保护薛绍是年小力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太平公主她绝不会允许自己再处在当初那样无力的境界,这是六郎的想法,也是她的。
太平公主失笑:“为娘还需要你一个小孩子保护?”
薛崇秀也不辩驳,只是微笑,她的性情就不是喜欢辩驳的人。太平公主笑着伸手拍拍她的手,道:“罢了,既然你有主意了,为娘也不说了。总之,六郎若敢负你,为娘的活着一天,就不会让他好过一天,总会护着我的女儿就是。”
“母亲!”
薛崇秀笑着抱住她胳膊,轻轻靠着她,不想多言。太平公主难得见她这般小女儿状的样子,脸上的笑容都不禁慈爱了几分,拍拍她,问道:“六郎这次的事情,上官的建议是从书坊、季刊入手,你觉得呢?”
薛崇秀放开母亲的手,在一旁坐下,道:“上官师傅好见地。其实在上一期季刊时,女儿就已经授意请人写了一篇文章,说的就是突厥若是再入侵该如何做,又该如何杜绝的事情,并就此事设了个征文活动,准备从中精选文章,做个增刊。”
薛崇秀并非全无准备,只是张昌宗那边没出来结果,她不太好引导,如今结果出来了,也就可以开始着手增刊的事情。
季刊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发行的范围已经从两京、扬州等地扩大了许多。一个季度才出一本,足够发行到很多地方,加之这几年的发展壮大,依托着驿站体系,不说全国大部分,但百分之六七十的发达地区却是可以到的。
一开始,还需要张昌宗自己写文章,甚至去拉上官婉儿做壮丁,薛崇秀自己也在季刊上写过曲谱,现在却已经不需要了,因为权威和稿子质量,在文人墨客中,声誉卓著。从一开始的到处求稿子,已经变成投稿多到可以慢慢的遴选,挑选其中上乘的,质量不够好的稿子,有足够的摒弃空间。
母女俩儿说了一会儿话,薛崇秀派去取稿子的人也回来了,母女俩儿一起看,先挑选写得好的,再从中选出需要的,以引导舆论。可以批评,但不能是空洞的批评,必须是言之有物的批评,张昌宗与薛崇秀都不是容不得反对意见的人,只会说空洞的大道理的,无视边疆客观境况的,全部摒弃。
第296章 命运()
“如何?”
太平公主放下手里的稿纸,询问薛崇秀,表情并不乐观。薛崇秀表情倒是平淡,放下手里的稿子,神情坦然:“没有什么太好的稿子,不奇怪。舆论刚刚起来,还不到全民热议的时候,如今的形势下,大多谨慎小心,明哲保身,没有特别好的稿子也不奇怪。”
女皇当政,虽设置了铜匦,然人心叵测,好好地制度早就在人心险恶下崩坏了。不管朝中的大臣还是民间的平民,大家都学会了谨慎小心,明哲保身。在事态还不明的时候,鲜少会有真正有见地的人跳出来,多要观察观察再下定论,薛崇秀早有预料,并不感到奇怪。
太平公主也不是庸人,脑子里一转也就明白其中卯窍,想了想,问道:“还从其中挑选稿子做增刊?”
薛崇秀点头道:“回母亲,是的。压过一个热点的方法永远是下一个热点,与其任由京中热议垒京观的事情,还不如挑起别的热点来把这件事压下去。”
太平公主眼睛一亮,颔首:“也好,还是我儿有办法。”
神情十分满意。薛崇秀看她一脸笑心情不错的样子,想了想,略作犹豫之后,还是选择开口:“有件事,女儿觉得还是应该和母亲说一说。”
“何事?你我母女之间,有何话不能说?”
太平公主笑看着女儿,不论在外面如何,在外人面前如何,在这几个心爱的子女面前,她一直是那个慈祥的好母亲。不论如何,太平公主作为母亲,从不曾亏欠他们什么,她对得起她母亲的身份。
薛崇秀道:“女儿与六郎已经定亲,只等着订下吉日便成亲,但是,女儿的手里还掌着许多事务,这些事务又非同小可,欲作何处置,母亲还得提前做好章程,否则,临时调理怕影响到下面的人,反而坏了事。”
太平公主眉头一挑,淡然问道:“货栈、柜坊?”
“是。”
薛崇秀道:“当初投资的时候,货栈、柜坊这边,母亲出的大头,我与六郎的资金只是一小部分,这些年,承蒙母亲信任,一直交由我掌管,让女儿积累掌事的经验,如今女儿要出嫁了,也该分清楚了。”
太平公主斜她一眼,眼神竟有些嫌弃:“我的女儿何时竟这般看重俗物了?为娘的这些年看你虽然掌管着这些俗事,但音律一道却一直在精进,小小年纪便登堂入室,有一代宗师之名,还以为你能做到不被俗物所扰,怎么地这般斤斤计较了?”
措不及防被嫌弃的薛崇秀:“”
太平公主让侍女垫了个软枕,懒洋洋地靠着,淡然道:“对我们这样的人家来说,钱财并不是最重要的,眼光要放高一点,放远一点,莫要拘泥于钱财这些俗物身上。若为娘的想要,天下财富不说唾手可得,却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是不屑去做,也不需要去做。”
这倒是大实话,以太平公主的权势,想投到她门下的人,别说是一般的富商,便是官员也不乏其人。
太平公主复道:“钱财,不能没有,但也不必看得太重,只是让自己达成心意的工具,不可太重,也不可不重,我儿可明白?”
被教育了一顿的薛崇秀,有些无语,不过还是应道:“喏,女儿明白,母亲放心,在我与六郎眼里,钱财也只是工具。只是,即便是工具,却也是重要的工具,虽说不是万能的工具,但没有却也是不成的,该分清楚的时候,还是要分清楚,如此才是长久之道。”
太平公主笑起来,眼神慈爱的看着她,抬手摸了摸她的鬓发,道:“你这孩子,在某些方面却有些固执呢,罢了,既然说起便告诉你吧,货栈。柜坊这些,一直是你在管,也是你花心力在做,起意筹建的是六郎,为娘的当初便想好了,这是要给你们的,待你与六郎成亲时候,为娘再给你些添头,这边是你的嫁妆了。”
薛崇秀:“”
这次真被太平公主的大手笔给震住了,她是主管这些事务的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利润,感激太平公主对她的爱护,但是,太平公主却不是只有她一个孩子,母亲对她一片心意,她也不能自私才是。
情不自禁地揉了揉眉心,薛崇秀认真道:“女儿多谢母亲疼爱!只是,全给了我,大哥呢?二郎呢?还有崇宁呢?还有崇敏、崇行几个呢?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太平公主瞪她一眼,又是嫌弃的眼神:“我做人母亲的都不急,要你做兄妹的操心什么!”
薛崇秀:“”
感觉两辈子受到的嫌弃都没今天多,心好累,需要心肝宝贝抱抱亲亲才能恢复过来。可是,她的心肝宝贝不在这里,她的心肝宝贝领兵出征打仗去了。
薛崇秀板着脸,面容沉静,心里隐隐惆怅。太平公主的脸色终于变了变,看着薛崇秀,表情复杂,语气却是欣慰:“我的秀儿很好,一直很好,为娘的很开心。你心里能记着这些,并且能保持着理智,懂得克制自己,不为这些外物迷惑心智和眼睛,为娘的真的为你骄傲。”
“母亲!”
薛崇秀不依的叫了一声,神情坚定,清楚的表达着她的坚持。太平公主微微一笑,拍拍她手,道:“我知道,可是,我也有别的打算,目前还不到时机,不忙。”
“大哥那里,母亲与他谈过吗?”
忍了忍,终忍不住问了出来。太平公主是何等样人,闻一知十:“可是他找你了?”
“那倒是未曾,不过,女儿想着,大哥比六郎还大些,六郎都已经出仕领兵了,大哥还在闲赋,对比之下,怕会有些失落之意。”
薛崇秀说得含蓄婉转。太平公主眉目微沉,断然道:“失落便失落,谁让他生来是我的儿子,身为我子,若是连这点失落都熬不过去,那也无需再言其他。”
薛崇秀默然。她们的爹是薛绍,他们的娘是太平公主,比天下许多人都要尊贵,但是,宫里当政的却是女皇,女皇她不喜欢她们薛家的人。她只是个女子,对外一直擅长的是音律之道,女皇还能对她露出几分笑脸,偶尔还能给些荣宠,旁地莫说跟张昌宗比了,便是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孩子们都比不上。
大哥应该是没看透吧?或是心有不甘?薛崇秀无从知晓,但是,就像母亲说的,若连这点冷遇和不甘都熬不过,那之后的波云诡秘、权势涨落还是不要参与的好,那对他来说,是祸不是福。
第297章 献策()
季刊如期发行增刊,一时间,各种言论喧嚣尘上,还好现在通讯不方便,要打也只能打笔战,最多就是跑到季刊的编辑部门口骂人,其他不存在的,薛崇秀在背后稳稳地掌控着言论和火候,她性情沉静,行事沉稳,不急不躁地挑选稿子,然后刊登,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若是张昌宗在,以他的性情,惹急了,说不定摇起笔杆子跟人打笔战,就算笔战不打,人肉pk也是没问题的。薛崇秀不存在的,稳如泰山。
京里本就因为春闱聚集了许多士子,年轻人本来就好凑热闹,胆子又大,一时间,往季刊编辑部投稿的多了,稿子的质量一下子就提升了许多。太平公主看她有条不紊的处理事务,不见慌乱,便放开手任她施为,她便只是默默在旁关注,顺便推波助澜,女儿能干,她这当娘的也不能太弱。
东都的热闹,张昌宗大概有预料,但具体的也不太关心,浑不在意,他要是在意,也不会叫人垒京观了,他现在正努力的忽悠人,忽悠对象为狄仁杰。
同意换俘的诏令已经送到,但是,怎么换,章程该如何,却还得详细商谈,商谈和决定的权力,女皇陛下已经交予狄仁杰,任由他便宜行事。这是很大的信任,张昌宗羡慕不来,谁让他是毛头小子呢,所以,他只能努力的去忽悠狄仁杰。
张昌宗风风火火的去狄仁杰的营帐处,卫兵刚给他掀开营帐的门帘,迎面遇上从里面出来的一个文官,长眉凤目,脸圆圆地,身材倒不算胖,微胖,看着就和气。见张昌宗进来,立即笑着行礼:“见过张将军。”
张昌宗回了个礼,心头一动,赶紧一把拉住人:“你叫什么?”
那文官突然被上官拉住,也不怕,不急不躁地,笑眯眯地道:“回将军,卑职姜陶,乃是狄公名下的主薄。”
人长得就和气,笑着说话的时候,一股真诚的感觉扑面而来,心头顿觉亲切,这天生就是一张慈祥脸。张昌宗立即道:“你且等等,我有重任要交给你。”
“啊?!”
天生好人脸的姜陶一脸懵逼的看着张昌宗,但是,上官说有重任,也不敢出去,只得在一旁恭敬地候着。
张昌宗笑眯眯地拍拍人肩膀,也不管人年纪可以做他爹了,一脸“我很看好你”的表情笑着鼓励了一下,然后转身赶紧去找狄仁杰:“狄公!”
“世茂,有事?”
老头儿本来就瘦,边关清苦,现在更瘦了。张昌宗过去,从怀来掏出写了一天写好的东西:“关于俘虏,晚辈有些愚见,请狄公过目。”
狄仁杰看他一眼,一边摊开纸张,一边道:“老夫听说你把俘虏管理得很好?”
张昌宗笑道:“还行吧,没添乱,每天规规矩矩地就成。”
这笑容可谈不上和气,甚至有些森然。感谢前世的军人生涯,大pla有着完整的对待俘虏的政策和体系,张昌宗学过,并且印象深刻。前世他之所以退伍,就是因为枪杀俘虏。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不后悔。
那是一群毒贩,被俘虏后,还偷袭杀了他最亲密的战友,然后,他举起了枪,再然后,他就脱了军装,投到社会大军中去。对他来说,只要俘虏们听话,守规矩,他依然会执行该有的政策,如果想捣乱武周铁拳了解一下。
狄仁杰不知他内心的复杂,只看了个开头,便夸了一句:“好字!”
张昌宗默默翻个白眼,赶紧道:“多谢狄公夸奖,看内容,请看内容。”
狄仁杰淡淡一笑,低头细细看起来——
张昌宗写的这份策略,其实也就涉及两方面,一个就是优待俘虏政策,还有一个就是关于换俘谈判的建议。想了好久,写的时候,耗费了不少心力,删删改改,就为了辞藻有说服力。
狄仁杰开始还表情和蔼,看着看着面容渐渐严肃起来,先快速的看了一遍,然后,重又细细读一遍,一遍读一遍面现沉思之色。
张昌宗等了好一会儿,狄仁杰才道:“这优待俘虏的政策,极好!观之还以为是老道又极富远见之人想出来的,完全无法想象竟然是世茂这样的少年郎提出来的,世茂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