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文丑已经手拥千万之资了,对于一县之发展,虽说不能使得全部黔首衣食无忧,但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了,只救助那些贫困之人的话,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文丑却想的更加长远些,他要将沙河乡的发展模式复制到高邑县去,但是县中没有了作为苦力的俘虏——新俘虏将致力于沙河乡的发展,旧俘虏则转为齐民,迁往高邑县重建一乡。

    没有了免费的劳动力,那么沟渠、学堂、书馆等一众的工程就无法正常的开工,所以文丑想到带足财资,以为工钱,这样也算是进行了一次财富的再分配,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

    而现下沙河乡经过文丑一年的经营之后,有多少财资呢!说来倒也很是可观。四五千户,于去年九、十月份的沙河乡商队成立之后,每户皆有数千的余钱,有些富裕之家,上万,十万也不在话下。而作为财富的主要分成部分,乡里已经聚资达千万之多!

    再说桃林塞上,他们的物资一直以来都是由沙河乡来供给的,目前仓库之中的百万石精粮、近万把刀兵,以及无以计数的其他物资,是文丑发展的根本所在。

    可以折磨说,文丑是把沙河乡及桃林塞,当做自己的大后方、大本营而建设的!不容任何人染指其中,所以也就有了尽力笼络乡人的举动,使得其在此地的影响力,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有所削弱。

    就目前看来,文丑的政策、措施,还是卓有成效的,不论是乡里,还是塞上,只要他文丑言语一声,其中的物资是任意取用之!

    谈话间,姜恢一家三口亦是前来拜谒之,不过来的不知他们三人,还有文丑方才念叨的阿叔陈铭!原来陈铭方才从邻郡巨鹿赶来,闻听文丑正在家中,匆忙将商队吩咐了数言之后,就赶来了。

    匆忙的脚步声,自然引起了文丑三人的注意。

    “阿叔,方才还念叨您老呢,不想你老就来了!”文丑从席上跳将起来,惊喜言道。

    “少君归来了,老夫自然要前来拜见了!”陈铭礼拜言道。

    “见过文君,见过老夫人。”姜恢一家三口亦是礼拜言道。

    “好好,不必多礼,快来入座!”文丑欣喜道。颜母随手一摆,示意他们入座。

    姜恢三人自然看得出文丑对于陈铭的渴盼眼神,默默跪坐下,静等其人之言谈,倒是知趣知礼的紧。

    “阿叔,此次前去,可有什么阻碍,成效又如何?”文丑不等陈铭见过颜母及同陈婶叙话,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托少君之福,此行并无什么大的阻碍,倒是顺利的紧。至于成效,老夫亲行,那一会赚的少了?!”陈铭颇为自豪道。却是,陈铭的确是个治家行商之料,自其出任商队总领以来,每每都是满载而归,为乡里、文丑赚了不少财富。

    “哦,如此就好,我就说阿叔是这方面的人才,那现下可动用资金有几何?”文丑先是恭维,接着欣喜问道。

    “很多倒也没有,千万之资倒是拿得出!”陈铭皱眉言道。因为一直以来文丑对于财资的触感很是大条的,自安排好商队之事后,从未过问过,当然这也是基于对陈铭的信任。

    “千万之资!”文丑长大了嘴,惊呼道。不仅是他,就是颜母、陈婶及姜恢一家也是吃惊非常!众人皆知陈铭手中掌握有一批财资,但是不曾想到他掌握了那么多竟然!

    商队成立以来,文家出资近百万其他数个西乡中的富家豪族出资数百万,再加上其他小户人家所提供的资金,共有千万!而今半年一过,不仅乡中黔首皆有增益,官寺也分红近千万!其他富豪大户也有一两千万,而陈铭还为文宅保留了千万!这是多大的利润啊!

    “不错,可动用千万钱,另有千万是维持商队运转之资。”陈铭淡然道。见得多了,对于财资的数目也就不那么在意了。但是其他人就不同了,一个个尽显惊诧之色。

    “哈哈哈哈,陈叔大才啊!”文丑有些忘性的扶着陈铭的肩头,言道。使得坐上众人为之侧目,他们是不曾见过这样的文丑!

    “咳,丑儿!”颜母轻咳一声,示意文丑注意形象。

    “啊!哈哈,诸位见谅,阿母赎罪!嘿嘿。”文丑缓了缓激动的心情,厚着脸盆请罪道。使得姜恢在如此天气,竟然不自觉的抚了抚额头,好似有渗出一般。

    “恩,除此之外,还有一事需向少君言明。”陈铭言道。

    “嗯嗯,什么事,说吧!”文丑还沉浸在方才的兴奋之中。

    “少君使吾寻觅的人员、名士,部分有了下落!”陈铭言道。

    “啊!你说什么?你找到了?!”文丑复又蹦起,惊喜言道,这一次较之先前更加激动。之所以如此的不淡定,是因为他向陈铭交代的人员、名士都是田丰、审配、沮授、高览、张郃等这一般的人物!如今听闻有了下落,自然激动非常了。

文丑所思() 
“嗯,在行商之途中,打听到了田丰、沮授、审配等人的住处,居所。”陈铭言道。

    “田丰,沮授、审配!好、好、好!”文丑的大脑飞速的旋转着,搜索着关于这三人的一切资料。

    田丰何人也!那是辅助袁绍击败公孙瓒从而使其成为河北霸主之人!是袁绍早期的谋主性人物。

    史上记载,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

    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

    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虽说文丑并没有记得田丰那么多的事迹,但也是知道其之权谋智略通达之处的,同样对其也是慕名久矣!而如今也正是田丰见不得朝堂宦官专权,弃官赋闲在家时候,这不正是自家的机会吗!若是能够赢得田丰的帮助,不就可以解决高级参谋短缺的现状了吗?!

    文丑愈想愈激动。眼下,随着他的势力的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只姜宣和他自己的那点阅历、计谋,越来越支撑不起这一庞大的势力的运转了。

    从不久前与郭大贤的一战中,就能看的出来,姜宣有些技穷,若是田丰在此的话,或许就不用花费如此多的周折、损失,也能将高邑县城夺取过来,将郭大贤部黑山贼寇击溃。

    姜宣毕竟年轻,况且其也不是权谋型的人才,若是再锻炼少许时间,令其治理一县甚至是一郡之地,想来都不是问题,但若是想让他居于帷幄之中,与天下智谋之士比拼权谋,那就是难为他了。

    至于沮授其人也,更是了不得。是袁绍的另一大谋主,神的器重,以为依仗,在前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袁绍军中的二号人物。不过后来,同田丰一般,袁绍不能用其谋,以致败亡。

    史载,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先为韩馥别驾,拜骑都尉。袁绍胁迫韩馥,沮授等谏韩馥拒之,馥不从,绍遂领冀州牧,辟沮授为从事。

    沮授向袁绍献“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的战略规划,被袁绍赏识而表为监军、奋威将军。

    献帝东归抵达河东,沮授向袁绍建议派兵迎接天子都邺,然后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但因淳于琼等人反对,袁绍不从。

    袁绍消灭公孙瓒,置沮授谏阻不顾,以令诸儿各据一州为由,出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为兄弟阋墙埋下祸根。

    袁绍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稳打稳扎,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安之策,而不必决战于一役,袁绍不能用。

    沮授谏阻出兵,违背袁绍的意旨,郭图等乘机进馋,说沮授权威太盛,难于控制,引起袁绍怀疑,遂分监军为三都督,让沮授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大军将发,沮授会其宗族,分散资财,断定袁军必将破败。

    袁绍派颜良攻白马,沮授以颜良有勇无谋而进谏,袁绍不听,白马战败,颜良被斩。

    袁绍率军南渡,沮授又谏不可轻举冒进,心灰意冷而以疾病辞归,袁绍不许且怀恨,将其所余部队交由郭图带领,兵进延津,再战又折文丑。

    沮授再谏,据形势分析曹军利于急战,而袁军利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袁绍不从,进逼官渡。

    两军对峙旷日,沮授说袁绍派遣蒋奇率军掩护淳于琼运粮,以绝曹操抄劫,袁绍又不从。曹操夜袭乌巢,攻烧粮谷,袁军土崩瓦解,沮授不及北渡而被俘。

    曹操与沮授有旧,遂赦而厚待之,沮授以宗族在北,不降而谋归,遂被曹操杀害。

    相对于沮授而言,文丑更倾向于田丰,因为其虽不尽数知晓沮授之上述生平,但也知晓其之一生并无天大的羁绊,不论是韩馥,还是袁绍都是授以重职,以为仰仗的。再不济也是县令一般的人物!不是文丑如今的薄弱名声所能招揽的。

    而田丰就不同了,其依稀记得田丰因为过于刚强,而不得志于州牧韩馥,到袁绍入主冀州之时方才得到重用的。而在这一段时间里,其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谋划如何将田丰招揽来了。

    至于审配其人,文丑虽说亦是非常意动,但是对其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其很是忠心,也是个多智多谋的人物。还有面北而死之典故,在后世广为流传。同样也抱着招揽之意,只是能不能成就由天意来定了。

    史载,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袁绍领冀州,委以心腹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后事袁尚。及邺城破,为曹操所擒,见杀。

    这边文丑心思电转间,已将所能记起的一切资料过了一遍,也于心中定下了方案策略。同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韩馥作为州牧的时间问题!因为思虑这三人生平之时,均于韩馥有所牵连。

    而韩馥作为冀州州牧,在历史上也算是一方势力,对于身处冀州常山国的文丑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所在,虽说在史上韩馥的州牧之职并没有做多久,就被袁绍取而代之了。

    不过若是要文丑选择的话,他更愿意使韩馥作为州牧,而不是袁绍!因为袁绍的名声实在太盛了,四世三公之家,门人故吏遍布天下,到时候还有他文丑的发展空间?名人士子岂不会纷纷涌向袁绍?

    而按照刚过去的三月份,朝中所传出的撤刺史、置州牧的消息来看,韩馥入主冀州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而韩馥入主冀州的源头却是董卓控制洛阳之时,因要笼络关东士族,所以大肆启用被宦官所打压的士子,韩馥也正是其中一员。

    也就是说,距离讨董之战不远了。到时候中原大地,风云突起,无数的英雄豪杰再次集结在一起,甚至于较之黄巾之乱时,还要庞大,威武。而文丑若想要在日后有些许成就,那么讨董的盛会他是必须参与的,不然,天下英雄谁会知晓有他这一号人物呢!

    而要想参与这一盛会,按照历史的进程来看,就要居为一方郡守、州牧!而这样的目标对于现下的文丑来说,是多麽的遥远。所以其需要抓紧时间,搞出一些大的名堂,使得其之名声传播出去!最不济也要使得邻郡闻名吧!若是能够州郡扬名,则是最好的。

    但是若要想州郡闻名,那可是非常困难的,不说别的,就是方才所言的名士田丰,其曾在朝中做官,也不过是在其之县中有些名声,连临县的陈铭、姜恢等人也不知晓,或许可以解释为,陈铭、姜恢等都是乡野之人,不知晓也是应该的。但也从侧面说明了,田丰之名声,并不是多盛。

    若是还不能表明,州郡闻名的难处,那么文丑这一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其清剿了在常山国南部盘踞了数年之久的李大目部黑山贼寇,现下又击溃了另一部更为强大的黑山贼寇郭大贤部,如此彪炳的战绩,犹且只是在郡南知名而已!

    出了常山国,恐怕就没人知道有文丑这一号人物了。所以文丑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文丑虽说思虑甚多但也并没有占用多长的时间,因为这些都是他在夜半闲暇时候深思熟虑过得,现下也不过是过滤一遍,好随着事态的进展,而稍作改变,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穿越过来之后,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说来话长,其实时短,那边陈铭方才言道:“少君,这田丰先生,居于钜鹿郡巨鹿县中,在县城之外,置办有数十亩良田,家有徒附数十人,财资不甚多,虽不说清贫之家,但也绝非富裕之户,听闻其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待御史,受命御史中丞,分掌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秩六百石!因见不得朝堂污浊,方才辞官归乡的。人称元皓先生。”

第七章 整装待发() 
陈铭言谈之间尽是恭谨之色,更有叹佩之情,说明了其也被田丰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了。

    “嗯。秩六百石。”文丑呢喃言道。不为其他,只他自身也不过千石吏,自己能够安排的最高职位也不过县丞、县尉等职,这些职位往高了说也不过四百石!恐怕此行不能尽如自家之意啊!

    “元皓先生,元皓先生!嗯,能够弃六百石朝官而归乡者,岂会在意俸禄秩品呢?想来其意在匡扶民生吧!”姜恢沉吟言道。倒有提醒文丑之意。

    “哈哈,多谢姜君教吾,不然自落了下乘。田元皓何等人物,岂会在意那些俸禄呢!”文丑闻言,抚了抚额头,谢道。

    “嗯,那其他人的情况呢?”文丑恢复了一贯的稳健与大气,开口问道。

    “沮授其人,于钜鹿郡中较之元皓先生更为闻名,曾任州别驾,举茂才,现治理一方,为广平县令,使得远近黔首争相涌入,大才也!据闻其族于广平县中,亦为大族,拥良田千亩,徒附千众,乃远近闻名之世家也!”陈铭言道。

    “呃,还有审配先生呢?”文丑皱眉言道。既然沮授现为县令,与其同秩,自然是没有什么机会了。

    “审配先生,现居魏郡阴安县,其族为县内最大的宗族世家,拥族人数千人!徒附千记,家财不可胜数,其为审家家长。兼且听闻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可谓古义刚烈正直之人。”陈铭言道。

    “嗯,当真是一个大的宗族啊!较之我等,实在是不堪与之相比的!更不用说招募而来了!”文丑闻言,遗憾道。

    审配家世代士人,官宦人家,人口繁茂,族大人多。审配更是这一代审氏家长,手握重权,势力很强。况且审配仰慕古人气节,有忠人之心。又学纵横之术,兼而能领兵,处理政事。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助力,不过现下却不能为自己所用,怎能不遗憾?!

    “还有名士许攸,好似正在钜鹿郡的广年县刺史王芬府上做客。其字子远,亦为名声远扬的名士。”陈铭言道。

    “许攸?王芬!”文丑沉吟道。这两人他都晓得,许攸就是那个叛袁投曹的著名人物,也间接导致了官渡之战的袁绍大败于曹操的结局。

    至于王芬其人,文丑也是在此世方才有了详细了解的,其为党人领袖,乃是‘八厨’之一,又名王考,字文祖,东平寿张人。

    在延熹九年,牢修诬告李膺等大臣结党营私,于是汉孝桓帝震怒下发动了著名的“党锢之祸”,王芬有大名于天下,亦在废锢之列。

    自此正直之人被废除、流放,奸邪之人更加肆无忌惮的纠结在一起,中原大地上清流士人,于是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而王芬位列“八厨”之一,厨者,称赞的就是那些能以家财救济世人的名士。可见王芬其家乃是巨富之家!

    建宁元年,清流领袖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第二年,汉孝灵帝掀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大肆杀害天下豪杰和儒学行义之人,王芬不得不再度流亡藏匿。前后禁锢长达十九年。

    直到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在中郎将皇甫嵩、中常侍吕强的建议下,汉灵帝废除了对党人的禁锢,一大批忠正之臣重新被起用,王芬也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前往冀州治理黄巾军根源。到任后,王芬收纳流民,安抚叛乱,治军理政,很快使冀州安定下来。在州四年,民生富饶。拥有治理民生、达于从政的能力!

    不过其虽有盛名,但却性疏而不武,所以对于境内的黑山贼寇之乱,是没有什么作为的。而许攸其人,贪而无治,有大志向、大智慧,但却不能认清自己的定位。这两人在一起,定不会有什么功绩做出的。

    再者王芬为州刺史,许攸在他那里定然得到优待,自己就是想要招揽一二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文丑思虑到此处,便将其放到了一边,言道:“还有吗?”

    “还有一名姓韩名猛的猛将,是在钜鹿郡南和县做县尉,据闻其武艺非凡,使得一柄长枪,甚得民心。”陈铭接着言道。

    韩猛,也是一个猛将!在后世的评话之中是仅次于河北四庭文丑、颜良、张郃、高览而存在的人物,被誉为一柱,与上述四人合称为河北四庭柱。虽说评话未必可信,但后人也不会无凭无据的捏造出这样一个人物来,不管怎么说,其也端得是个威猛人物。这也是文丑所能记住他的原因。

    “嗯,韩猛,县尉,还有吗?”文丑转念思索间,又问道。其列出的清单还包括张郃、高览、高顺、郭图、逄纪、淳于琼、蒋奇等,甚至连潘凤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