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君之志?”

    “什么?志”

    。。。。。。一时间堂内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姜承之意在何。

    “夫子可是说的,文君于乡界所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那年轻士子欣喜言道。

    “恩,正是此语,诸子以为若何?”姜承,欣慰点头道。

    “原来夫子所言是此语,”

    “这句话,当时却也曾有耳闻。”

    一时间,众人恍然大悟,毕竟这是文丑所说的,少见的机具大志之语。这些本乡里颇有名望的士子,自然知道。只是姜承猛然一问,众人没有想到这方面来罢了。

    “虽为大志,但与其而言太过荒谬了吧!”一士子不屑道。

    “正是,其一舞刀弄枪的武夫,何来‘为往圣继绝学’!”一人附和道。

    “即为志,何以当下之资论之?此乃文君奋斗之向而已,要我说来,能说出此语的,其才怕是不在你我之下,恐还远胜之!”方脸士子倒是坦荡言道。对文丑颇为敬佩。

    “就是,此语怎会是武夫所能语的?再说文君出任有秩以来,诸君可曾见其有莽撞之为?曾闻其于丁忧间,苦读诸子经典,此言不虚矣!”那年轻一点的士子,恭敬言道。

    这边姜承诸弟子争吵不已,而他们所谈论的主角,正策马向着他们赶来。

    不久,文丑即持立于姜承院前,高声言道:“文丑子孝,前来拜谒姜公!”

    “呵呵,真是凑巧,诸子随老夫,出迎有秩。”姜承闻言,笑道。

    其间之事,自不用多说,众人礼节都很到位。文丑也不倨傲,以弟子礼对待姜承,使得姜承大感快慰。

    堂上,当文丑知晓众人,正谈论他那大志之言时,不免轻笑:“小子一时粗鄙之言,到教夫子与诸君见笑了。”

    姜承见文丑也不欲在这个问题上多谈,随即问道:“有秩亲临寒舍所为何事?”

    文丑随即将意欲借书以筹建书馆之事言之,并且将他的想法一一说出,好听听姜承及堂中诸子的建议。

    诸子闻言,多有双眼发亮的,只少数寥寥几人,皱眉不已。而姜承其人,以手击案良久,方道:“文君有为乡为民之意,老夫也不好为难,这书卷,我借了。好全有秩‘为往圣继绝学‘之意!但是万不可有差错。”

    文丑闻言,大喜,本来还准备了几套说辞,没想到姜承如此开明大义!倒是白准备了。当即拜谢不已。其堂内诸子,亦是纷纷敬佩称赞其师高德大义。

    随后,众人又讨论了一些其他事宜!倒是让文丑大呼此行不虚!毕竟这么多士子间的讨论,一人一个见解,就是十几个。对于某事,就是有谁疏忽大意些,也会有其他人补充一二!这更加坚定了文丑收拢这些士子的决心!毕竟他一个人就是再英明神武,还是不能面面俱到的。

    随后姜承带着文丑参观了其家藏书,并且将能够出借的书卷,做了一个名录给予文丑,以免他将书籍准备重复了。

第八十八章 文丑进城() 
文丑自陈鹏里满载而归,心情好不畅快。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姜恢那里,文丑稍一提议,亦是当即承诺将家中藏书出借,只是要求,这书馆的书卷,他可以自由复刻。文丑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下来。

    这书源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姜承提供书卷有四百卷之多!瞧着,满满五大书橱的竹简,占据了偌大一个房间,着实吓了文丑一大跳。这要是全部复刻下来,不得几年工夫!当真是‘汗牛充栋’。而姜恢家的就较少了,约有百十卷,除去与姜承家重复的,也就五十卷左右了,但也着实不少了。随后文丑又从数家富户豪族那里搜索了约五十卷。总共拥有书卷五百之多。

    当文丑将组建书馆的消息放出去的时候,整个沙河乡的士子沸腾了,纷纷来到官寺,前来询问文丑,事情的真假。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心满意足的归去自是不提。

    书馆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一部分,而后面的关于借书、租赁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毕竟那只是文丑一个想法而已,而要落到实处,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当下,沙河乡的现状是没有给他这个时间的,因为,农忙开始了。而书馆问题也只能,延期后处了。

    如今,已是九月初了!正式进入到粟米收割、冬麦播种的时候。

    三五成群的乡民前来官寺领取农具,文丑都一一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得乡民无不感恩戴德,高呼父母。而前来领取农具之时,文丑亦曾言道:“这次的收成之后务必交由官府五成之多,以作为,乡里对他们的护佑之酬、救命之资。”这些流民,也没有多说什么,纷纷认为这是应该的,毕竟文丑在最近的四五个月中,不遗余力的给予他们这样那样的帮助,使得他们顺利的度过难关!此乃活命之恩。

    而文丑其人所抽取的份额看起来着实不小,但是相对于这个丰收之年倒也不算什么。因为这些乡民较之以往多开垦了一倍有余的土地,看这年景,想来收成也会比平常多出了一倍有余!何不用来报恩呢?再说文丑给他们的帮助却是远比这些许粮食厚重的多!甚至有些民众还认为,文丑抽取的少了呢!

    乡民淳朴,作为官吏的文丑自然轻松不少。

    乡民收种,没有麦种肯定不行,而本乡中,可是不曾想到,今年会后如此众多的流民新安,无奈,只能求取县里了。

    这日文丑带着乡佐王冲及三仕乡卒,前往平棘县城了。

    刚出了乡亭,走到官道上,就见得,官道两旁及更远处,乡民黔首多是身穿短褐,俯首挥镰,收割粟米,其中不乏爽朗的说笑声。而再走远些,就是一些大家富户的田地了,只见其中多是身着带有印记的短褐,想来是这些人家的徒附、婢女了,其面容上虽然说不上多么的欣喜,但也不似寻常时候愁苦了,毕竟主家粮食丰收了,他们这些被奴役的附属人家,也会比平常时候好过一些。

    他们多是被迫将土地和全家人口投靠地主,与地主结成依附关系,毫无人身自由,历代为奴,过着悲惨的生活,身份除了不能买卖外,与农奴没有什么差别。而这种情况,在东汉末年的当下,极为普遍!后汉书曾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遍野,奴婢千髃,徒附万计。’可见其之恶化程度,也不由得,走投无路的黔首,揭竿而起了。

    当然这些人家在沙河乡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就是他文家,也有数十家徒附存在,只不过,文丑待他们若普通农户一般,不曾欺压罢了。

    “冲之以为,如同方才农忙的徒附,现下乡中约有几何?”文丑骑在马上,突兀开口道。

    “这些徒附?十万小家约有六七户、数十万中人之家约有十几户、百万之家不会少于数十户,而到了千万之家,更是数以百计。”王冲一愣,当即明白,估摸言道。

    “哦,那么本乡中称得上小家、中家、大家、豪家又各有几何?”文丑随声询问言道。

    “沙河乡凡五千户,除近来新安三千余户外,另有千余户本地乡民,分部与十亭间。每亭必有一户坐拥百万之资,而每亭辖数里,凡七十有余,每里必有数户中人之家。其他拥资万钱之小家,犹多中家数倍。另有柳氏、杜氏两姓,更堪有千万之资!”王冲略一思索,感慨言道。他本身就是乡佐,负责辅助有秩,收取赋税之人,对于乡中有哪些豪门大户,自是门清。

    “唉,如此看来,本乡人口,倒有十之一二受命于他人了!”文丑闻言,莫名一叹,言道。

    “时也命也,文君为乡里多有筹谋,早已无愧于相国、履命于有秩。何来叹息?”王冲恭谨言道。

    “虽无愧于上君、朝堂,然终未救民于水火。冲之对于时下,贼寇频发、叛贼横行,有何看法?”文丑闻言,略一皱眉头,谨慎言道。

    “呵呵,文君之意,吾亦稍懂。贼寇多起之贫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方有亡命之心,而地方豪族,圈养徒附、自备刀兵,由是起不臣之意。是为贼寇法而叛贼行。”王冲见着文丑如此小心谨慎之色,一笑言道。

    “是子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罪过罪过。”文丑一听,会意言笑道。不过他也没有想到,王冲一个小小的乡佐,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虽然并不能将时下乱局的根源讲清楚,但也能够从基层上,将之解析一二。随即接着言道:“正如冲之所说,那么,当下解决之道何在?”

    “解决之道,无非消民怨、解豪兵。”王冲针对他方才言说的原因,不假思索言道。明显是已经思考过了。

    “消民怨、解豪兵,好、好。如今冲之认为,吾这个有秩叹息在何?”文丑赞叹了两声,突然反问道。

    “文君之意,欲压乡中豪族以救其之徒附呼?”王冲讶然道。于豪族而言,徒附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根本了!最重要的当然是财资,而徒附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些豪族势力的力量所在。文丑要拿豪族的势力根本开刀,王冲不得不惊讶。更有些恐慌。

    “非是‘救’,而是‘解’!”文丑纠正道。

    “何处此言?”王冲也不敢大意,当即询问道。若是文丑不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不触怒豪族的话,他王冲可不敢再与他这个每每言行异于常人的有秩绑在一个战车上,他可还是非常珍惜,自己的小命的。

    “无他,只是改善些徒附的生活状态罢了。若不然,徒附们眼见乡中齐民日渐富足,定会有相较之心,从而滋生其他之心,未必不会有起事之为啊!”文丑叹道。

    “那么怎么才能改善,徒附生活状态呢?”王冲听了文丑的解释,犹不满足,接着问道。

    “‘救’之,必会触动豪族之家利益,非智者所为也;‘解’之,给豪族以利益,以渐解徒附农奴之状态。此为‘解’。”文丑见状,言道。

    “即为‘解’,必不会妄动刀兵了?”王冲还是有些担心道。

    “然也,众人趋之以利,豪族犹甚之。必不会相阻。”文丑言道。只是也没有说肯定不会动用刀兵,只言刀兵不是第一手段而已。

    “如此,只要不被豪桀之户所反,此事可成。但亦当谨慎待之。”王冲左思右考,方才叹气言道。

    随后的时间里,两人都不在交谈,而是各有所思。文丑细思怎样的利益才会让豪族大户放弃徒附这样一大臂助。王冲则想,若是文丑当真做了方才所言之事,他又何去何从?紧随文丑,若不出现大的变动,日后定能高升;同样紧随文丑,日后文丑失败,必然殃及池鱼。纠结啊!

    三十几人的队伍,在官道两旁忙于收割的黔首百姓的议论闲谈中,慢慢向着平棘县城进发。

    平棘县城,较之往昔,更见繁荣。想来快要恢复到蛾贼兵乱之前的模样了。这些与境内新建的桃林校尉军部,有着很大的关系。

    县中黔首们,饭饱闲暇之余,亦是乐的谈论近来在县中声名渐起的沙河乡‘侠义孝三郎’文丑。谈论此人身居有秩和校尉之职!将沙河乡管理的风生水起。时不时还传来其深入贼营,斩杀贼将的英勇事迹来,着实满足了黔首百姓的八卦之心。

    这日,文丑带着王冲及三什乡卒,来到平棘县城门处,见得远远排成一队的等待入城之人,不由皱眉。王冲机警,唤了一乡卒来,交代一番。随后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那守门之人,听闻是传闻中的‘侠义孝三郎’文丑来了,自是不敢怠慢。认真检查了一番后,带着瞻仰的心思,让文丑一行人当先通过了。

    本来后面排队的乡民还有些怨气,但不知谁说了一句,“那不是沙河乡有秩文君吗?”当下就安分了不少,随后则就轰动了。

第八十九章 麦种到手() 
文丑自是不会理会城门口众人的赞叹与好奇。来到城中,就随着一县卒,向官寺走去。

    这是文丑第一次来到县城,或许,原来的文丑曾经来过,但是自他穿越而来后,是不曾来过的。期间有数次机会前来县城操办事务,如购买刀具、粮食等,不过都由于有事在身,而派遣了他人前来了。而此次,文丑稍得空闲,决定亲自前来采购麦种,以应秋耕。

    汉承秦制,城中规划的井然有序,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闾里’,黔首百姓们住的地方;一是‘市井’,也就是市场,买卖东西之所在;在一个就是‘官寺’了。

    和‘里’外有墙垣一样,‘官寺’的外围也有墙垣,而且非常高大。若是将平棘县城成为一个‘大城’,那么将‘官寺’称作一个‘小城’亦不为过。前汉时,‘官寺’的位置并不固定,有的在城中,有的在城东,本朝以来,逐渐都迁移到城北了,以后逐渐成为了一种定制。

    为节省人工、材料等,很多‘官寺’会建在县城的西北角或东北角,这样就可以利用原先已有的城墙,只需要再分别向外引出两道墙垣来,就能将‘官寺’包围在其中了。平棘县的‘官寺’就在城的东北角。

    文丑、王冲一行人,经过市井、路过闾里,到了城东北,迎面一个石阙,正对着大路。石阙后面就是‘官寺’的大门了。大门通常南向,去“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之意,平棘县寺门即是如此。---也有的‘官寺’门前不立石阙,改立两个桓表的,都是取其庄严显目之用。

    石阙或桓表的边上,有一个建鼓,悬挂母上。吏民、县中有事,便可击打此鼓,以使人知晓。除此之外,寺门两边常也会有一间或是几间房屋,与围墙相连,门往外开。这是供外地来的官吏们更衣用的。如果长官暂时没有空儿见他们,他们就可以在其中歇息。这会儿,其中正有一个刚从外地赶来的小吏,在收拾衣服、整理冠带,准备拜见上官。

    文丑是来找寻县君,问其购些麦种而来的,再说以他桃林校尉的身份,自也不用在那房中等候。但是文丑还是比较知礼节的,硬是让寺门口的县卒,向县君禀报一声。

    文丑等不多久,就如预料般的听问道县君爽朗的笑声。

    “文君远道而来,鄙人不胜荣幸啊!”

    “哪里哪里,倒是县君德操,鄙人久闻,今得以瞻仰,不负平生矣!”文丑见着一四十岁许的长须男子,一身官袍,头戴高冠,踏步而来,忙拱手言道。

    “文君,同为平棘父母,何必相夸过甚!来来来,随我到大堂言说。”县君爽朗笑道。本来,文丑应是他的属官,但文丑又身居桃林校尉之职,所以他也不敢怠慢了文丑,而已平辈论交。

    文丑乐的如此,随即跟着他就进了官寺。入了寺门当先入眼的就是一个屏风,其上,肆意挥洒的墨色组成一幅奔马图,煞是嚣张。绕过屏风,来到庭中。但见,庭院即广也深,正中一个大堂,屋檐飞角,雄伟壮阔,这里就是县君升堂办事之所了,名为‘厅事’,又叫‘听事堂’。堂前有台阶,延向院中。

    文丑就随着县君步入堂中。只见其中可比乡寺的大堂气派多了,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多有案几林列其中,另有明镜高悬,牌匾高束,颇显庄重。堂内并无其他人,看样是刚开堂不久。

    数人分宾主坐定,自是不在话下。

    “正值农忙时候,想来贵乡中正是多事之秋,不知文君前来寻吾,所为何事?”先是通过了一番恭维,县君张弛方才扯到正题上。

    “说来惭愧,吾身居有秩之位,却不能为民解忧。此次前来寻找县君,正是有求于县君啊!”文丑歉然道。

    “何事,能够使得文君束手无策?恐怕鄙人也是枉然啊!”张弛哑然道。

    “非也,此事与县君而言,倒也不难,只为秋种之种而来!”文丑忙道。

    “秋种之种?”张弛面色犯难,皱眉言道。

    “正是,县君也知晓,近来鄙乡新安万余流民!正缺麦种啊!”文丑解释道。

    “此事吾也知晓,只是县中预留麦种也不甚多,不知能不能够贵乡所用,吾可不敢保证!”张弛歉然道。

    “本县府库所留麦种,鄙人自然高价收购,另外县中富户豪族颇多,亦必有剩余,还望县君助力收购一二。”文丑顺势道。

    “如此说来,文君是志在必得了,那么我也不好拒绝。鄙人身为县君,定不会让辖下百姓落得无粮可种之地的!”县君张弛听得文丑言说高价相购之语,不由豪气道。也不是他贪图文丑之钱,实在是,有了这笔钱后,也可以向县中其他官吏一个交代。毕竟还是有很多人盯着这块肉的!

    “如此,就麻烦县君了。”文丑见事情谈成,恭维谢道。

    。。。。。。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由县君张弛率领文丑数人,将府库中的余种取出,另又拜访数户富豪之家,方才凑够了千石麦种!而文丑也为此狠狠的出血一次,花费了六十万钱之巨!

    数十辆辕车,浩浩荡荡的从县城赶往沙河乡而去。

    与来时的沉闷不同,回程是文丑就相对开怀许多,与随行的王冲,说了不少他的想法、见解,着实让王冲敬佩了一番。此间事了,就只待大丰收了!如此一来,他文丑也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了!可以好好大干一场了,心情自是不同。

    这来回就是一天的时间,回到乡亭官寺,已经是薄暮时分了。勤劳淳朴的黔首也纷纷清点着,这一天的收获。而文丑已将秋种的麦种收购到手的消息,也在乡民饱含兴奋、喜悦、敬重等的心情中流散开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只是文丑此次相约的却是游徼柳仲。

    “子正,如今那些俘虏都还安稳吧?”文丑出声言道。乡佐王冲负责俘虏的事务安排,游徼柳仲负责俘虏的监管看守。是以,文丑有此一问。

    “禀文君,前期还有些俘虏有反抗情绪,不过随着近来乡民收割粟米开始,倒是安稳了许多。”柳仲恭谨答道。

    “恩,如此就好,只要这些俘虏还有向往丰衣足食过安稳日子的心思,就不枉我为其筹谋一番了。”文丑欣慰道。

    “文君仁慈,乡民之幸。”柳仲赞道。

    “呵呵,也没什么,我也是为了我的以后而为的!谈不上什么‘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