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一些,阿父今日言此何意?”老大姜志出言问道。

    “自禁锢之祸起至今,十几年来,已累及吾家三世!而中平元年,黄巾贼起,朝堂担心士子心有怨毒,同黄巾贼一起造反乱上,而禁锢稍解,以期士子感恩戴德,到今天,已又过了三年矣,但如今全国范围内,贼起多如牛毛,叛乱屡禁不止,想来完全解禁之日应是不远了。”姜承并未回话,而是自顾自的说道。

    “阿父意欲出仕于朝堂否?”老二姜恢颦眉言道。

    “我老了,早没有这个野心了,但你们正年轻,当为后代着想一二,不可默默无闻于此荒野之中。”姜承摇头言道。相对于他们士子而言,这乡野文化之贫瘠,当真是荒野了。

    “阿父不是时常教诲我等,当修德养身,以待时机?莫非现如今时机成熟了?但禁锢犹在,朝堂疑心犹重,吾不见时机在何,请阿父教诲。”老大姜志恭瑾询问道。

    “志儿,你所言不差,但只是着眼大处,而未能思虑细节,此非名士所为啊!”姜承摇头言道。

    一直不曾说话的姜宣闻言,双目一转,心想:“阿父,今日将我兄弟三人聚集起来,又言说有了什么机会,又不是着眼大处,而在就近发生所有的事中,最瞩目的就是文氏文子孝的崛起了!莫非阿父所指,就是当下文氏文子孝所为,带来的转机?”想通后,姜宣整衣言道:“阿父所指,可是乡有秩文子孝?”

    “有秩文丑文子孝?虽说阿父对其多有推崇,但我却不以为然!一乡间豪户而已,能有什么见识?日后能有什么成就?”姜恢闻言摇头言道。

    “二兄,此言差异,你是不曾同文君共事,与其交谈。”姜宣早瞧得其父,在他说出文子孝之名时,就双目一亮,并赞赏点头,自是知晓其意。故壮言道。

    姜承闻言,双目之中赞赏之色犹浓,看着姜宣点头笑道:“宣儿,汝多次与有秩相处,可言其之为人若何?”

    “诺,文君其人,勇、谋、略、胆皆盛,更能礼贤下士,折服轻侠,以导恶向善,更有怜悯贫民之心,为乡人谋福利,年纪虽小,但已为一乡之宰,一军之主,日后不可限量。”姜宣先是向姜承应了个诺,接着对其二位兄长侃侃而谈道。

    “你一人之言而已,那么从何处可见其之勇、谋、略、胆皆盛?”姜志责难道。

    “一击而斩贼将,于万余贼军中,斩杀贼酋,可谓勇猛否?”

    “可谓。”

    “桃林塞伏击,令人于林间鼓嚷以为疑兵;夜袭贼营,分次渐进,擒贼擒王,可谓智谋否?”

    “可谓。”

    “闻贼起之讯息,众人皆言逃难避居县城,独文君能辨析当时之状况,双方之优劣,并给出解决之道。可谓谋略眼光否?”

    “可谓。”

    “置身于万贼,犹自进击;一击而诛灭盘根乡亭百年之久的恶霸林氏。可谓胆否?”

    “可谓。”

    姜宣一连串的言说发问,使得其二位兄长,只点头称是。而姜宣犹自不停歇,接着发问道:“上任伊始,不忘于战阵有所伤亡之家,自出钱粮安抚,可谓善待士卒、怜悯贫民否?”

    “可谓。”

    “前来拜谒阿父,执弟子之礼,不嫌监门陈明止之贱,一并以礼相待,可谓礼贤下士否?”

    “可谓。”

    “聚轻侠以为民用,保境安民,可谓导恶向善!”

    “可谓。”

    姜宣一连串说了如此多,不由有了些口干舌燥之感,停歇下来,端其案上木碗,将其内凉浆一饮而尽。

    姜承一直瞧着堂下三人之言谈,听到此处,亦是以手击掌,并出言赞道:“小儿,太咄咄逼人否?”此时风气,清议时人之是非之时,正当咄咄逼人,以势夺人,以压对方之言论。

    姜志、姜恢亦是叹服击掌,言道:“如此说来,文君其人,必一时之杰也。”

    “论也论了,谈也谈了,不知我儿可有出仕之心?”姜承趁机言道。

    “出仕?为文君门下吏?”姜志出声疑问道。

    “正是,有何不妥?”

    “非是不妥,但……但文君毕竟为一乡野之族,我家世代大儒士子,我祖八俊之首,我父你曾为郡国之相,我怎能做他的门下吏呢?那岂不是辱了咱家之颜面么?”姜志埋怨着一口气言道。

    一时堂内静默了起来,只有姜志急促的呼吸声。

    “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姜承敛了笑容,看向姜恢、姜宣言道。

    “嗯,我家为名门大家,怎能为他一粗鄙乡野之人的下属呢?我赞同大兄的言说。”姜恢犹豫片刻,言道。

    “不然,我们虽为望门,但囿于禁锢之祸,不能出仕,近来才有稍解。但名门之说,毕竟是承祖上的余荫,非大丈夫所为!”姜宣豪言道。

    “如此说来,就只有宣儿,愿意为有秩的门下吏了?”姜承言道。转而又意味深长道:“名门望族,非志士之所倚也!”

    姜志、姜恢对视一眼,拱手言道:“非愿违阿父之命,只觉才有不足,但欲修养身性,以备后观。”

    “罢了,既然你们不欲出仕,我也不会强求,宣儿,听闻文君明日就要开始训练桃林军了,你明日可前去拜谒一二。”最后姜承起身言道,就往堂外走去。

    姜志三人,忙起身相扶。

    “还有,寻了明止一起去吧!”姜承将进卧室时,又转身对姜宣言道。

    “诺。”姜宣应道。

第六十四章 谈论练兵() 
翌日,姜宣早早起来,给其父请安。

    “宣儿,今日你去拜谒文君,不出意外的话就会有个一官半职,今你虽未至弱冠之年,但也要有个表字了。”姜承将手中竹简放下言道。

    “瑾听阿父赐字。”姜宣闻言忙伏身拜道。

    “你名为宣,即为言意,但要慎言,我给你取字瑾言。可否?”姜承以手有节奏的敲打着案榻,皱眉思索良久,方言道。

    “谢阿父赐字。儿定不负阿父之望。”姜宣再次恭瑾伏拜道。

    “好好,你去寻了明止,前去拜谒文君吧!”姜承欣慰言道。

    姜宣辞了其父,除了家门,于里西寻了陈宁,一同前去拜谒文丑自是不在话下。

    ……

    天明,文丑早早起来,甩了甩头,意欲将昨日醉酒残留的醉意挥洒散去。又寻了颜良、文霸、柳仲等一干人,策马赶往桃林塞去了。

    “文君意欲如何训练乡民呢?”董江于路上询问道。

    “当然是教其习练技击之术了,这样才能勇猛如我等一般!上阵杀敌,岂不快哉,哈哈。”不等文丑回答,文霸在一侧豪爽笑道。

    文丑闻言,严声责怪文霸道:“匹夫之勇何足道哉?即使如公骥、子正、你我一般,也不过是十人敌、百人敌罢了。往惜,西楚霸王项籍年少时不好读书,击剑之术又不成,他的季父项梁大怒,问他想怎样?他答道:‘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一人敌、十人敌根本不算什么,万人敌才是天下英雄。”

    西楚霸王威名赫赫,文霸自是知道。他问道:“那怎样才能做到万人敌,成为英雄呢?”

    “将兵卒编练为伍什,一令之下,进退齐整,将卒一心,不惧敌营千万,便是万人敌了。”文丑想了想言道。

    文霸喃喃道:“‘不惧敌营千万,便是万人敌’。”心神往之,握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操练好兵卒,成为万人敌。只是,却有一点不明,就是文丑还是不曾说出该如何操练呢。他问道:“大兄,那又该如何操练呢?”

    这个问题,文丑早有思索。文丑当下答道:“操练之道不外乎以下三点。一,练其纪律。二,练其气力,三,练其技击。且以纪律为主,气力、技击为辅,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纪律,有神无形;只有气力,莽夫一个;只有技击,亦是匹夫之勇!皆不足取也!”

    “那么,何为纪律呢?”董江来了兴趣,接口问道。

    “纪律者,即下听上命也,要想有纪律,首先得上下有序。”文丑言道。

    “何为上下有序?”董江又言。

    “这就是军队要编成部曲,队设队率,下设什、伍,各选其长,分别统带的原因了,而这样就是做到了上下有序。有序了之后才可以谈纪律。简而言之,纪律就是要部曲之内,下级绝对听从上级的命令。”文丑间言道。

    “乡民黔首,平时鼓噪而来、簇拥而去,趁着大胜的气势,还有些许作用,也还能听从上官之命,如桃林塞大胜贼寇一般。可这只是有优势的时候,若碰到顽强抵抗的敌军,而优势又不在我方,如那日身陷李大目部埋伏之中,正是生死之际,难免会有胆怯者,怕是就不能让他们听命了。……,要让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很难,文君又是怎么想的呢?”董江闻言,细思片刻,言道。这两场战斗,他都有参加,对于乡民前后表现的反差,记忆深刻。

    “诸君可知先秦之时,孙子练兵之故?”文丑言道。

    “孙子练兵,多有耳闻,只是知之不详,还请文君详解。”董江尴尬道。

    “简要说来,就是孙子受吴王之命训练宫女,吴王使王妃担任队长,但宫女们在训练之时嘻嘻哈哈,不听指挥,孙子以军法将队长王妃处死,王妃是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但还是被正法了。杀了妃子后,宫女们就言听计从,很快变得训练有素。”文丑简言道。

    董江猛然一惊,为难言道:“斩杀?都是乡里乡亲,怎能下手呢?”按照两汉律法,不可妄动刑法,当然若是当真违了军法,斩杀之刑,也是不容质疑的。

    文丑笑道:“我们这是练兵,日后是要上现场的,当然要从严管理了!非是平常组织乡民操练,以秋冬备寇,春夏防贼。但话又说回来,若非迫不得已,吾亦不会按孙子练兵之法,将人斩之,只需学习其练兵之意即可。”

    董江听闻文丑如此之言,方才放下心来,问道:“那其练兵之意又是什么?”

    “令行禁止。”

    “如何能做到令行禁止?”

    “有功即赏,有过必惩,是以赏罚分明。树立威严使其惧,确立信用使其信。威信立,则令行禁止。此兵之常法也!”

    董江低头想了会儿,点了点头,说道:“我懂了。你说一练纪律,二练气力。气力又该怎么练?”

    文丑笑道:“练习气力之法,在乎持久之道,非朝夕之功!要不然,我也不会将气力作为募兵的首要条件了!”

    “持久之道,就是平时如我们那般打熬气力了?”文霸问道。

    “正是,练其气力,优点有三,其一,可使人心坚毅;其二,续战能力很强;其三,斩敌效果更嘉!”文丑言道。

    “那技击我也知道了,就是我们所修之技法了!你说是不是,大兄?”文霸嚷道。

    “非也,平常的乡民黔首,怎能如我等一般,我们那个不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武学侵湮?而乡民不同,若是让他们学个十几年,岂不是不用打仗了?”文丑敲了文霸一下,言道。

    “那文君之意是?”董江言道。

    “只训练其一些简单实用的刀劈剑击之术和弓矢射击之法。真正起作用的还是阵列与气力啊!”文丑叹声言道。

    “文君之虑,远胜我等啊!”董江想了想,拱手言道。

    文丑望向远方,悠悠说道:“其实还有一点,我未曾说明,就是要练兵卒之胆勇!”

    “什么,胆勇?”董江诧然道。

    “嗯,军若无胆,何以成军!”文丑冷然言道。

    “文君之意,是使兵卒有舍生忘命之心?虽有强敌在前,亦有勇往直前的气势?”柳仲聆听许久,至此方才插言道。

    “嗯,子正所言正是!铁军所谓,胆勇首推!”文丑言道。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兵卒,练就胆勇呢?”董江言道。

    “杀贼。”文丑决然道:“唯有经历过战争的士卒,才会是有胆勇的士卒!自古铁军,莫不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

    董江哑然:“我们总不能带着乡民四处乱跑,主动去找盗贼?”

    “哈哈。练胆勇倒也不用着急。胆勇的基础是纪律,我们只要能把纪律先练好,使行伍有秩,进止有序,用之如臂使,虽敌众有千万之多,闻命即进而不惜死,纵钱谷堆积如山,得令即退而不回顾。能练到这样,纵然不是万人敌,至少也是个千人敌了。”文丑大笑言道。

    “如此,倒也是实情。嘿嘿。”董江闻言,嘿嘿笑道。

    “诸君放心,我身为桃林校尉,一军之长,定不会将我之军推往深渊的!我等荣辱与共”文丑保证道。

    “文君大义!”董江拱手言道。

    ……

    诸人谈谈说说,穿过原野,很快就来到桃林塞。而此时姜宣陈宁二人方赶到官寺,一询问得知文丑已率人赶往桃林塞了,随即又马不停蹄的向着桃林塞赶来。

第六十五章 论功任职() 
文丑等人来到桃林塞时,入选为兵卒的乡民还不曾来全,准确的来说,是三五成群稀稀拉拉的陆续前来。

    文丑瞧得,令负责伙食的张头,将早饭做好,并交待,早饭过后,全军首次集合,就领着众人去了桃林塞正堂。

    于正堂依次坐定,文丑拱手诚恳道:“自三月以来,已两月有余,我文丑有幸同诸君共事,今我为桃林校尉,有赖诸君尽心竭力,募兵七百人,得以成军。我文丑在此深谢之!”

    众人闻言,皆不敢居功,言说:“实是文君之功,我等不过是沾了光而已。”

    “诸君不必多言,我心诚挚。”文丑顿了一下又道:“闻贼寇欲来之讯初始,得子正奔走聚集诸轻侠,方有今日,又有览斥候、战桃林、突贼营等诸事,当为首功!诸位可服?”

    众人如此才知,文丑是要论功行赏了,都激动不已,面色潮红者有之,坐立不安者有之,东张西望者亦有之。

    “服!”

    柳仲闻言,忙站起来到堂中,拜谢言道:“文君过誉,子正不敢居功。”

    文丑见状摆了摆手,示意柳仲不必伏拜了,接着言道:“服气就好,但如今子正已是游徼,是为郡官,于乡中游巡已是繁忙不已,是故我不欲让你在军中任职了,子正可怨我否?”

    “怎会怨君呢,我为游徼,为百石吏,已庆幸不已,这都是文君你的功劳啊!我感激你都来不及呢!”柳仲激动道。

    “再说董君、铁君,本非本乡之人,然不避危险,率轻侠前来援助我等,是为大义!我心甚感之,后同子正一般,屡建奇功,再者近来桃林塞修葺之事,又多赖二君之力!当为次功!”文丑又言道。

    董江、铁千两人起立,出列拜谢。

    “我虽为一军之主,但今军只有七百人而已,你二人可愿为两屯之屯长?”文丑出声询问道。

    铁千、董江相视一眼,喜不自胜,拜谢言道:“谢文君推举之恩!”

    “我之族弟文霸,义弟颜良,其勇其功,诸位也看在眼中了吧!往昔晋平公之臣祁黄羊曾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我甚向往之,今也举荐二位小弟,各居屯长之位,诸位意下如何?”

    “公骥、子勇,其功其勇,足以任此职。”柳仲、董江等人纷纷言道。诸人虽不知什么祁黄羊,但文丑之意,却是知道的,兼又颜良、文霸确实有勇有功,自是无不应之理了。

    “多谢大兄,嘿嘿。”文霸出列嘿嘿笑道,接着就大咧咧的跪坐了下去。

    颜良则比他稳重许多:“小弟领命!多谢大兄。”言毕,又朝堂内柳仲等人略一拱手才复又跪坐下去。

    “很好,我军七百人,暂不设曲,只有七屯,已有四屯有其主,剩下三屯中,我欲建一屯骑军,我自居屯长之位,诸位意下如何?”

    “文君之功德,别说一骑屯,就是七屯都由你来训练统领,也不为过啊!”董江率先言道。

    “就是,我等没有异议。”

    ……

    文丑心想:“我也想要全军训练统领,但我身为有秩,乡里还有一大担子事需要处理,不得不放权啊!”文丑笑了笑又言道:“这最后两屯的屯长之位,还需要在剩下的诸君中挑选,奈何你们有十二人,该如何选择呢?”这十二人,都是当日跟随文丑深入贼营的成员,对文丑也是多有拥戴。

    堂下诸人闻言,交头接耳的讨论了一番,奈何这十二人,武勇相若、功劳亦是相若,最终也没讨论出个结果。董江亦是颦眉细思良久方道:“不若先将此事暂搁,令诸君均领一队之人,如是训练月余,成效最为优异的两位可任屯长之职!”

    “嗯,诸位以为如何?”文丑闻言,细思片刻,觉得此举可行,遂出言问道。

    “唯文君之命是听!”诸人讨论一番,言道。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下个月中旬进行比试,到时再决断屯长之职!望诸君努力!”文丑定言道。

    “诺。”

    ……

    众人又言谈一番,眼看就到早饭时间。正此时,姜宣、陈宁两人赶到。

    姜宣还未进得正堂,就言道:“文君,你可叫我好找啊!”说完他就有些后悔的抚额心想:“阿父刚教我慎言、慎言,我怎的就没记住呢?”

    这边姜宣懊悔,而文丑则不然,文丑一听,忙朝外观望,见是姜宣、陈宁二人,喜出望外,忙起身上前迎来,言道:“哈哈,是我之过,不想有士子来寻啊!”他们这一班人等个个都是武夫,这军队之中,虽说是武勇为主,但也有大量案牍批阅,众多琐事需要文职人员来处理,文丑早有邀请些士子前来任职,那次前去拜访乡三老姜承,也曾隐晦的指出了征召之意,奈何其人反应冷淡。文丑本以为是自己名望、德行等还不足以使这些士子信服,也就此作罢。但今姜宣陈宁来寻,已是意外之喜了。

    “哈哈,文君帐下人才济济,怕是我二人要碰壁了。”姜宣进得堂内,见着十几人,个个挎刀按剑,容光焕发,不由笑道。

    文丑迎了姜宣、陈宁两人,上的大堂,言道:“姜君、陈君,今日前来寻吾,所为何事?”

    “非为其他,欲要在文君帐下谋取一职。”陈宁恭瑾言道。

    “呵呵,文君不知可有空置之职否?”姜宣接口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