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丑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袁绍的这一想法就势必不会得逞了。
在文丑、昊坤之兵卒来到渤海郡的头天,袁绍纵然是有着百般不愿,也不得不派遣使者以迎接文丑他们,毕竟他们是打着受命于冀州牧韩馥前来巡视渤海郡的,袁绍又怎能拒之门外呢?不过袁绍却能够仰仗着他那‘四世三公’的身世,不亲自前来拜访文丑之众。
对于此,文丑也是无奈的。不过既然来到了渤海郡内,他又怎么可能不见一见这传闻中的‘河北霸主’的真面目呢?再者袁绍之府中定然也有着众多的名士,包括于当下之世享有盛名的,也包括于后世之史上留有名姓的。(。)
第二十四章 逄纪来访()
这些名士的存在,对于文丑来说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所以总是袁绍不会前来自家军营之中拜见自己,那么文丑也是会前往袁府拜见袁绍的,对于那一众名士,文丑自然也会以同僚的身份,逐一拜访之。◎这也是文丑请命前来渤海郡的一个原因。
虽然不能同袁绍的家世、名声相比,但是能够同其麾下诸人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也是很好的。纵然日后他们还是会在战场之上刀兵相见,但有了那一层交情存在,多少也会有那么些许影响。就是日后策反,也更加容易些不是?这就是文丑所打的如意算盘。
这一次代表袁绍前来迎接文丑他们的只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吏,不仅文丑没有听闻过此人的任何名声,就是昊坤、韩猛等人也不知晓其人之名。可见此人在袁绍的阵营之中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
要知道文丑未来达成此次之任务,可是做过充分的功课的,对于袁绍麾下所聚集的人才,可是搜集的**不离十了!纵然还有些新近加入袁绍阵营的人物,不为文丑所知,但那也是极少数的。而袁绍居然派遣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担任迎宾之使,这也能看出袁绍对于文丑他们率兵前来的不满。
不过文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而是同寻常一般的将此人招待之。昊坤其人对于袁绍的表现倒是颇有些愤怒,这却是因为昊坤其人乃是从颍川追随韩馥而来的人员之一,乃是韩馥的心腹人员,他代表着韩馥前来巡查渤海郡,袁绍如此待他,岂不是表示不将韩馥放在眼里。更何况他还是渤海从事!!!
对于昊坤的愤怒,文丑也只好尽力的安抚之,他也知道昊坤的存在名义上是自己的副手,更有渤海从事这样的职责在身,更易在渤海行监察、管理之事,是韩馥为了文丑行事着想。实际上也未尝没有监察文丑的意思。对于韩馥的心思, 文丑也是给以充分谅解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多数的当权之人都应当做的事情。
不过并没有等到文丑前去城中面见袁绍其人,当天夜里,就有一名袁绍麾下的核心人士前来拜访文丑了。此人一报名头,使得文丑都想要立马将其掳走以为自己所用了。不过想到现下之形势,若是文丑行荒唐事,恐怕不但不能得到此人的效忠。更有可能使得其之‘丑’名传遍冀州,使得冀州文士不再有仰慕文丑之心。
当夜,文丑之军经过简单的扎营搭寨,在拜别了副手昊坤及韩猛等人之后,经过一番巡视过,来到主营帐,正要秉灯处理一番文书,帐外侍从兵卫入账禀告言道:“文君。营寨之外有一个名叫逄纪的文人,欲要拜见之!”
“嗯。什么,逄纪。”出世文丑还不是很在意,突然略提了一点声调高声言道:“你说是逄纪?!”
“正是,听闻乃是代表渤海郡守袁绍而来。”那卫士恭谨言道。
“好好好,传令下去,请逄纪先生入帐。哦不,还是吾亲自去营门接见之!”文丑略有些兴奋道。
现下的文丑已经不是两三年前的文丑了,他在经历过诸多的大风大浪之后,有了更深的城府,在见识过诸多的历史闻名的人物之后。对于这些历史名人虽说依然能够使得他的心水荡漾,但也不在激潮澎湃了。这即是一众进步。
不过逄纪其人也确实值得文丑亲自前往营寨之门接见之,纵然现在已经到了夜深之时。在文丑的印象之中,逄纪是作为袁绍的四大谋主之一二存在的。四大谋主之说就是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至于沮授那是凌驾于这四人之上的存在。
在袁绍阵营之中,逄纪的资历也是颇为老的。可能其在作为何进心腹之时,就已经是袁绍的人了,之后更是随着袁绍逃离了董卓的势力范围,来到了冀州渤海郡,袁绍能够快速的在渤海扎稳脚跟,同逄纪是有莫大干系的。不过这还不是文丑推崇逄纪的缘由,而是因为随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史上有载,初平二年,袁绍仰冀州资给,处境穷迫,逢纪对袁绍建言道:“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邀)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这正是袁绍谋取冀州的策略!史实也证实了逄纪此策的成功与效用,袁绍成功的反客为主,成为了冀州牧。
之后在攻灭公孙瓒的战事中,逄纪也多有建树,使得其成为了袁绍的亲信之一。同沮授、田丰、许攸、审配等同掌州事。可见逄纪之才干。当然逄纪其人也不是完人,也有着他的缺陷存在,比如陷害田丰之事,当然这也是关系到派系的争斗。
对于逄纪的前来之缘由,文丑多少也是有着一点猜测的。其作为跟随袁绍逃离洛阳的核心之人,不在白昼迎接文丑等人,反而在夜幕降临之后,孤身前来拜见之。这不是有意掩人耳目吗,必然是要行‘苟且’之事。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袁绍的说客,劝说文丑而来!
“在另一个方向,可能也有着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拜访了昊坤了吧!”文丑抬头看了看挂在半空中的圆月,心中想到。
“可是文君亲自前来了?深夜来访,还请见谅。”逄纪见着一身着劲装的文丑在众人的簇拥中而来,远远的就开口致歉道。
“元图先生亲至,实在是吾军之幸,小子之幸也!快快请入营进帐,吾等当畅谈之。”在灯火的映照之下,文丑只见的逄纪浓眉阔眼,身着一身长袍,博冠宽带,好一个文雅儒生。当下欢喜应道。
既然文丑都已经如此言说了,守门之兵卒自然也就赶忙打开了寨门,让开了一条道路,恭请逄纪入内。
对于文丑的客气,是在逄纪的意料之中的,不说袁绍的名声加成,就是他逄纪自己也是广有名声的,不然也不会成为大将军何进的心腹之一。(。。)
第二十五章 招待逄纪()
逄纪略微拱了一下手之后,就迈步入了文丑之营寨,向着文丑迎面而去,显得是那么的遵守礼节,使得文丑对他的感官再此上升了一个台阶。
一个人的品德、品行往往能够在细节处体现出来。逄纪能够不仰仗自己名士之身份,向一个守门之兵卒行拱手之礼,虽然不能就断定了逄纪是一个德高之人,但最起码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一个欺下之人。这就足够文丑对他高看一等了。
文丑见着逄纪衣衫翩翩而来,映在灯火之中,颇有一番意味,笑道:“元图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也!温驯有礼、持节而不凌下,不负南阳名士之传也!”
“哈哈,文武猛亦是人中豪杰,威猛多传、掌民而不畏上,不负侠义孝三郎之称也!”逄纪倒是思维敏捷,当下顺着文丑的话语,恭维了文丑一下,并且点评的颇为贴切。
文丑这些年来担任地方之主宰,无论是沙河有秩,还是高邑县君哪一个不是为民、为人?而且还没有对上面的压力,做过多少的妥协,无论是原平棘县君,还是原常山国相、中尉等,文丑都已一以贯之的为人民做事!正应了逄纪所言的掌民而不畏上之语!至于威猛之言,那更是贴切,整个冀州能够同文丑比肩的人员,恐怕不会超过一把手!!!
“哈哈,元图先生果然才思敏捷,小子敬佩之甚!随吾入帐详谈之!”文丑大喜的上前了几步,捉着逄纪之手言道。随后又对随从之人言道:“宴席备之、酒水备之,今日吾当同元图先生畅谈也!”却是雅兴大起,那随从然之人应了一声‘诺’后,先一步回去准备去了。
“早闻文君乃是豪爽之人,今日得见,果然不虚也!如此,文君有此雅兴,元图自也会舍命陪之!”
逄纪倒也是个爽快之人,本来他还有些拒绝的意思。不过见着文丑都已经安排妥当,再又想到自己此来之目的,若是在宴席杯盏之间,可能更容易达成。毕竟武人在酒事上,更容易被说服不是。如此逄纪倒也同意了下来。同时对于文丑的看法也发生了些许的改变。
“元图先生之大名,早已传遍九州,谁人不识之?倒是鄙人不过一乳臭未干的小子,怎能应得先生一句一个‘君’呢?这可是折煞了小子!若是不相嫌。先生可称小子拙字子孝。”文丑捉着逄纪之手诚挚言道。
“呃,既然文君,哦不,子孝有此要求,那么鄙人也就应了!不过鄙人些许之名声,怎能同子孝在冀州的名声相比呢?当下之冀州谁人不识文子孝?谁人不知桃林军?!”逄纪顺着文丑之言,赞誉道。
这却是其发自内心的赞叹,原本他高居神都洛阳,对于冀州常山这等穷乡破壤之地方的事情怎会关注之?整个冀州能够入的他眼目的不过是前冀州刺史王芬畏罪自杀吧!或许这一事情还是因为他老乡许攸的面子而关注的。更不用说文丑这一在常山辖下县中所做出的小打小闹之事情了。
不过在其因为逃避董卓之势力,而随着袁绍来到了冀州渤海郡内之后。就对冀州之现状进行了一番了解。这是正是文丑名声盛传之时,自然也就顺利的吸引了逄纪的目光了。
在经过一番详细、深入的了解之后,他才惊讶的发现,文丑此人竟然使最近方才兴起的一个人物,而且是不起眼的寒门出身!更令他惊讶的是文丑现下距离弱冠之年还有些时候!这可真的算的上是英雄出少年了!
不仅如此,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文丑此人的升迁之路还并没有停止,反而有着一种快速增长的感觉!这一现象不止是令他惊讶、震惊了,都有些使他害了!若是文丑再按照目前的升迁之速度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未来会达到怎样的地步?一郡郡守?一州州牧?朝堂九卿、三公之位?这是逄纪所害怕的原因。
“如此就是了。元图先生请随吾来,吾军初来乍到、仓促间搭建此等之营寨,略显简陋,若是有什么照顾不周之处。还请先生见谅。”文丑放开了逄纪之手,向着他指点了一下夜间灯火言道。
语气之后也是颇为自豪的。因为他所说的简略搭建的营寨,如是放在寻常军队之中,那也是精心修建、布置的存在!就如同副军昊坤的营寨,同样的时间、人力,同文丑之营寨相比。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就是文丑所自豪的地方。
随后文丑引导这逄纪慢慢的向着中央大营而去,一路之上应着逄纪的赞誉之声,对其讲解着营寨的寻常设施。
逄纪虽说饱读诗书、博览群卷,但是也没有见过多少真正精锐的军队,何进所掌管的中央之军算是一个,袁绍初建的渤海郡兵算是一个!文丑这一军队就算是第三个个!不过文丑这第三个他所见之军,却给予了他很深的印象。
文丑之军的精锐程度自是不必多说,远超袁绍初建的渤海郡兵不说,就是同何进所掌管的中央之军也相差不是太大。这给予逄纪的震惊程度,可是非常的。中央之军的战力代表着王朝的威势!而同中央之军不差太多的文丑之军代表了什么?!
在逄纪的想象之中,麴义、文丑这一对冀州战力的巅峰军事,也不过是达到了郡兵的顶层,同中央之兵的战力肯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不过现实的情况却是麴义之军卒战力同中央之军战力相若,文丑之军较之前两者稍逊之。
这也是逄纪的眼界过小的原因,他所接触的袁绍之郡兵实在寻常,所以也就产生了这样的误判。
之后文丑同逄纪于营帐之中进行了一番畅谈,这其中田畴、卢亮、文霸、刘庆、夏侯兰等核心将官、幕僚自然全程陪同之。这些人物哪一个是易人之辈?每每有精辟见解出口,使得逄纪更是感觉得到文丑之势力强盛之处。(。)
第二十六章 许攸之行()
当夜,逄纪也就在文丑的营帐之中醉眠了,他一个文士,再怎么豁达、豪爽,也是不能同文丑、文霸、卢亮这等武将所能比的。醉酒之事,在其同意了文丑以宴席待他之时,就已经确定了。
不过这一夜的酒宴之言谈,也使得他们更为相知,同样对于袁绍对文丑的征辟之意,逄纪也委婉的转达了。
这其中自然又是一番的劝说言谈,什么袁氏四世三公之身世、什么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什么袁绍其人德行高绝、什么袁绍斩杀祸乱朝政之宦官、什么袁绍乃是党人、士子之领袖、什么袁氏人脉等等等等!说的那是就差将袁绍称为‘天命之子’了!
文丑对于以上之言论,虽说不仅赞同,也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兴奋、激动之色,但是也没有当下就对绝了逄纪之邀请,只是尽量的将自己的身份地位摆放到冀州牧韩馥麾下武猛从事的位置之上,以正言婉拒了袁绍正面征辟之意。
不过却并没有绝了逄纪的邀请之言,也就是说暗中投靠袁绍这一条道并没有完全关闭,只是以言语搪塞之。这就是文丑对于袁绍的态度了。即不明目张胆的弃韩投袁,也不同袁暗通曲款,只是吊着袁绍的心思,但并不真正意义上的为袁绍办事。
逄纪虽说并没有得到文丑最好的回应,不过也没有绝了文丑投袁的道路,纵然在他的分析之中,文丑早就没有了投袁之意。他是何等聪明之人,在昨夜同文丑一众的言谈之中,自然也能够嗅出些许踪迹出来、文丑等人的那些小伎俩又怎能躲过他的观察。——文丑有自立之心。这就是他所得出的结论。
同样看出来的还有冀州的骑都尉沮授,当日在韩馥所主持的议堂之上,其对于文丑颇有深意的一笑,就表明了他已经洞察了文丑的小心思。这也不意外,毕竟他同文丑的交往还是颇为紧密的,并且相识日久,自然也能够从文丑所做的诸事之上。嗅出些蛛丝马迹出来。
不过他也并没有责怪文丑之意,因为当下乱世已显,谁人不想着自己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从而封侯拜将、荫及子孙呢?就是进来传闻日久的众关东牧守、郡守们。哪一个不是有着此等打算呢?‘勤王,勤王’所想的不过是捞取功劳,扬名于世而已。
说道文丑拥有自立之心,逄纪也不会明着给袁绍汇报的,其最多也就是劝说袁绍一番。绝了收拢文丑为将的心思,再将自己的猜测,结合着其所知晓的诸事,一一讲于袁绍听。至于袁绍今后对待文丑的态度如何变化,那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了。不过他自己对于文丑其人,却并没有随着这一次的接触而厌恶之,反而好感陡升!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总的来说,逄纪的这一次暗中走访之行,算是失败了。不过好在另一路的走访之人并没有完全失败之。
这另一路走访之人,自然是昨夜孤身前往副军昊坤营寨的南阳名士许攸了!
许攸自从同王芬谋划立合肥侯之事事败之后。就畏罪潜逃之,不知去向。不过他作为一个当下颇负盛名的南阳名士,自然不会缺乏收容之地、之人,对于当今天下之事态的发展的了解也不会缺乏渠道。
所以其在潜逃之后,并没有远离正值敏感的洛阳政治圈!并且在不久之后就同老相识袁绍搭上了头,成为了袁绍的心腹之一,自此为袁绍出谋划策,将其视为自己政治生涯的另一个投资对象。
本来袁绍在得知了许攸曾经同文丑相识之时,是想着让他走访文丑的、而逄纪走访昊坤的,不过许攸并没有统一。他也是很在意面皮的呢!曾经他同文丑相见之时,文丑不过一个小小的假县君,而他是刺史的座上客!——假县君,却还是因为当时的文丑刚的国相任命。并没有上录到朝廷,还只是‘代’县君。
如今反倒反了过来,他不过一郡守之幕僚,文丑却是州牧之心腹!这其中的反差,他当如何视之?更何况曾经文丑还劝说过他不行‘废立之事’而自己并没有认可之!这其中的落差他又将如何对待之?是以他不想就这么同文丑相见。
既然许攸不想出访文丑,那么也只有逄纪来做此事了。一来是因为自己阵营之中也只有这二人富有智慧、享有盛名。这也可以表现出他袁绍对于文丑、昊坤的重视之意;二来就是此二人乃是袁绍目前最信得过的心腹之人,暗中征召之事,毕竟还是做得隐蔽些好。虽然此事保密不了太久,但是尽量保密之也是好的。
如此也就有了这二人前去走访之事了,或许在袁绍的心中是这样想的:“虽然吾不能自降身份亲自招揽尔等,但是鄙人将最倚重之人派遣来了,也能略表重视之意了吧!”这是他四世三公之身世的高傲之处!
许攸在拜见昊坤之时,自是得到了礼待。昊坤也是南阳人,同许攸、韩馥、逄纪等一样,并且昊坤同许攸还是旧识!这一次许攸的来访,着实出来昊坤的意料之外。虽说他是较为亲近韩馥的,但是对于许攸也是略有好感的。
在闻知了许攸在袁绍手下做活之事,心中就已经有了猜测。但是他作为随韩馥从南阳而来的旧人心腹之一,对于韩馥的认可程度自然是很高的,不是他同许攸的交情可以打动的。
不过却也留有了一个空间、缝隙。只要有这么一个空间存在,那么他就有可能做出弃韩投袁之事来。因为袁绍之袁氏作为汝南汝阳的大族右姓,他的影响力可是不知汝南一地,那是全天下!更不用说是距离汝南并不远的南阳了!
这也是袁绍在遇难逃洛阳之时,还能够得到出身南阳的逄纪、许攸等人的追随的缘故!更何况韩馥其人也是袁氏门生呢!如此之影响力,昊坤又怎能拒绝之?(。)
第二十七章 袁绍困局()
readx;昊坤其人虽说并没有马上答应了许攸的劝说,也没有立马投入了袁绍的怀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