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赘婿-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已至此,袁朗也算有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虽然还有太多的问题想要讨教,但是他知道这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袁朗接下来与郭图又将话题谈到了对方感兴趣的教学方面,半个时辰之后,郭图这才告辞离开,而袁朗并未阻拦,并且特地命人送郭图出府去了。

第144章:邺城敕令3() 
郭图走后,袁朗又独自在议事大殿静坐了很久,他想的最多的还是自己被邺城猜忌一事,按理说自己归顺以来一向都很低调,越制之事一件也没做过,而且相比之下自己参与酸枣会盟、受命常山郡郡守一职以来也算恪尽职守,并且抵御住了颜良大军的进攻,按理说,自己应该有功才是。

    邺城到底在忌惮自己什么,他又不是拥兵自重的袁绍,等等,想到拥兵自重,袁朗立马想到了什么,难道是……

    袁朗想到了,邺城之所以会对他如此忌惮,其根本目的还是归根结底与他的出身,要知道,袁朗的黄巾军一向都是以为民请命的反朝廷形象而存在的,虽然他们归顺了,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一直都不小,只要他们愿意,很容易就能拉起一直几十万甚至百万农民大军,这世道毕竟还是劳苦大众多,而氏族大夫少,邺城上层与其说是在防着袁朗,倒不如说是上层社会在防着底层的农民这个大团体,这就是导致了袁朗被猜忌的最大原因吧。

    看来袁朗想洗白自己是不可能的了,他一出道就印上了黄巾军的烙印,他也不知道这对他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

    转瞬间,一个时辰就这样飞逝了,他随后离开了议事厅,他哪也没去,直接去了书房,因为邺城特使等会儿铁定要来催自己回信,好让他回去交差,既然这事的答案已经有了,那干脆做个顺水人情,早早打发了这个难缠的特使大人才是上上策。

    “什么?你把人家灌多了?而且还不省人事?”

    面对一脸酒气的张燕来汇报,袁朗气的不轻,他本打算把特使今天就送走,可是张燕这黑货居心叵测的居然把人给灌得好似昏死了过去。

    “嗝,他娘的,这小子也他妈的太差劲了,才喝了那么点骚酒,就他娘的……嗝,就醉了,哈哈,他不行,不行……”

    张燕看来这回真的是舍命陪特使大人了,连一向自称千杯不醉的人,今天也醉态百出,有点站不稳的感觉了。

    “去,去,趁早滚回去睡一觉,醒了酒再来汇报,快滚!”

    袁朗实在受不了一身酒气的张燕站在自己书房里跟自己说话,赶紧差遣人将他拖了出去,至于他又在外面骂谁,那就不理他了。

    “可打听到了什么?”

    袁朗总算看到了一个清醒的人,那就是跟张燕一同去陪特使的白波。

    白波面颊酡红,看来也灌了不少,不过他比起张燕来,算是清醒的了。

    白波还好,他总算听清了袁朗的问题,于是打着酒嗝,酝酿了一下,这才结结巴巴的回道:“回,回黄帅,消息倒是打听到了一些,那个,那个姓钟的,你猜是什么来历,原本就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书吏,可是偏偏人家长的美啊,当然,这话还是护送他来的那些个将领私下告诉我的,说是,说是这小子被爱夫人给瞧上了,暗地让陪了几晚,这,这才狗仗人势,升的官发的财,谋了这么一个特使的差,差事,嗝……这还不止呢,听说,这姓钟的还有个孪生兄弟,叫,叫什么钟绅,这兄弟俩人美,活更好,据说深得州牧府那位的欢心,每晚……”

    听到这里,袁朗大致已经了解了大概,看白波这架势,再说就口无遮拦了,于是赶紧打断了他,并且也派人把他也送出府去了。

    很显然,这钟缙,就是爱夫人纳的男宠,此次来当特使,那敢情还是来镀金的,这回去还不扶摇直上九万里啊。

    当然,这事袁朗乎,他在乎的,是他娘的,这特使大人啥时醒啊。

    好事多谋,袁朗也算是等到了特使钟缙醒来的消息,这不,他立即亲自到驿馆来拜见了,这还没进门了,就听到里面狂吐不止,乖乖,敢情钟缙特使在哪翻江倒海呢。

    “喀喀……要命,要命啊……袁将军,你来啦,失礼了,失礼了,你,不好,喀喀……”

    钟缙刚想勉强跟袁朗说上两句,可是呕吐感立马又来了,于是赶紧抱住刚放下的铜盆再次狂吐了起来。

    驿馆上厢房里一阵酸臭味,实在是难闻至极,可是袁朗人都进来了,现在出去岂不是没礼貌,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在了一旁,并且不断的向钟缙问候,生怕特使大人给吐嗝屁了。

    好不容易,真的好不容易等到钟缙吐舒坦了,以及随行的随从将秽物满满的铜盆端出去了,袁朗这才在钟缙垫着靠垫半坐着的榻前坐了下来。

    “让钟特使大人吃苦啦,那黑货我已经严厉训斥过了,看他以后还敢如此轻怠特使!”

    袁朗知道钟缙有着下场完全是由于张燕灌酒灌的,于是他先是当着钟缙的面把张燕狠狠的骂了一通,希望对方能先消消气,再听自己的话。

    “不,不,张将军乃豪杰也,钟某佩服的不行,将军前往别怪罪他啊!”

    钟缙的话,没由得让袁朗一阵犯迷糊,这特使大人是怎么了,被张燕灌得差点丢了命,居然还帮他说话,这灌傻了吧。

    事后袁朗才知道,原来当时张燕是以一对三,直接把钟缙在内的三人给灌趴下了,所以才有了钟缙佩服之说,当然,袁朗现在是不知道的,他还被蒙在鼓里呢。

    既然钟缙不追究张燕的责任,那袁朗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他先是慰问了下钟缙的身体状况,然后才主题的将自己对邺城发来的敕令书的回信交了出来,并且请钟大特使回去能提自己美言几句,当然,备下的厚礼,袁朗已经让属下给带来了,而且就放在了钟缙看的见的位置。

    “自然,自然,一定,一定!”

    钟缙满口答应了袁朗的要求,随后将袁朗的回信交到了随从手中收进了木匣之中,接着又跟袁朗聊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最后才告知袁朗,特使团明早就动身,至于今晚,还得在这修养一下,毕竟这醉酒的状态还没完全恢复到正常,现在上路子吃不消的。

    对此,袁朗表示了欢迎,并且希望特使能多留几天,但是钟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立即敬谢不敏了。rw

第145章:大事件1() 
距离邺城派遣特使下发敕令书已经过去了月余,这段时间里可谓是风起云涌,发生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先来说说常山郡之外的大事件,首先第一条,董卓死了,这跟历史上的记叙是一样的,是王司徒巧施美人计,吕奉先一怒为红颜,最终爆发了义父子之间的矛盾,结果是西凉官军当时西凉军马共有两支,官军首领是董卓,而义军首领是马腾、韩遂立时分成了三派,一派是归降了吕奉先,成吕家军;而另一派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半路归降西凉军的人马,他们趁势而起,反攻长安,妄图趁火打劫;第三派则是以董卓的亲眷为首的董家部曲,代表人物是董卓的女婿牛辅、李儒,但是这帮人一直驻扎在长安之外的陕地,还没等他们反映过来,王允、吕布派来斩草除根的大军就已经到了。

    吕布派往诛杀牛辅等人的将领是李肃,此人跟吕布是同乡,仗着吕奉先的威名本以为能顺利将牛辅拿下,谁知道牛辅触底反弹,居然让他给逃了,不过后来这董家女婿也未能幸免于难,在逃跑的路上被亲信胡赤儿给暗杀了,并且将其首级送到了长安领赏,至于传言当中的另外一位董家女婿李儒,则下落不明,不知道是死是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还是先说说眼下袁朗听到的消息吧,据常山郡派出去的探马回报,兵败后的李肃被吕布给枭首示众了,一点同乡之情都没顾念,说来这李肃也是白跟了人。

    长安的烽火还在燃烧,但是袁朗的目光却望向了南方,据回来的探马回报,曹操自从会盟失败之后,更是厉兵秣马,不仅取代了被黄巾军杀害的兖州刺使刘岱的位置,获得了实际的大权,而且收编了常年盘踞在兖州大地上的这支黄巾军残部主力,将其整编成了青州军,而这支部队将来则成曹操征战八方的主力军。

    黄巾军虽然一脉相连,但是大多数都是仗着张角的名义,大多的黄巾军部袁朗、张燕等人连面都没见过,所以这支兖州的黄巾军袁朗虽然心里对他们投降曹操有点愤懑,但是也无能为力,自己鞭长莫及,只能干瞪眼。

    曹操的实力一日千里,袁朗对于这位未来的魏武大帝,看来早点示好才是,不然等到他把自家的事情给忙完了,第一个想吞并的,一定就是冀州这块大肥肉。

    所以,袁朗获得此消息之后,立即遣人作为常山郡郡守府的特使团给曹操荣任兖州刺使一事送去了贺礼以及永结友好的书信,这个强大的邻居,自己还是先示弱为好。

    视线向南,袁朗又听到了最令他伤感的事情,那就是贪图玉玺的孙坚没能逃脱他的厄运,最终在荆州水域被早有预谋的刘表给杀害了,从此之后,群雄当中就少了一员悍将,真的是让袁朗唏嘘不已。

    而孙坚的部曲则在其子孙策的带领之下投到了寿春袁术的帐下,也可谓是穷途末路,不得已而为之啊。

    说到袁术,袁朗不得不想到此人的奸诈,说实话孙策投袁术是被他逼的,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举荐的孙坚为破虏将军,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情缘,所以孙坚死后,其部曲大多被袁术给收编了,而孙策守孝结束就想着去荆州找刘表报仇,但是无奈父亲的部将都在袁术那,所以孙策无奈,只能自己也去了寿春,期盼着有一天,袁术能大发慈悲将他父亲的部曲还给他,但是事与愿违,袁术嘴上说得好,然后就是不给人,直到孙策以玉玺作为抵押,这才将孙家的部曲从寿春带了出来,这才成就了日后的“江东小霸王”孙策。

    袁朗看着一叠叠放在自己案桌上的探马情报陷入了沉思,这个时代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轨迹上的偏转,看来顺应历史是自己必须要遵从的事实,人,力量都无法改变。

    袁朗揉了揉高涨的太阳穴,他现在没有心情再去常山郡之外的其它事件了,因为他自己这边现在就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了。

    这一个月以来,袁朗在常山郡实行了几项大的项目,首先他进行了自己早就想弄的人口普查,这不查还好,一查下来顿时发现人口数目跟之前郡守府在册记录的严重不准,各个地方都有瞒报、虚报的情况,之前的人口数目是全郡上下包括屯兵、外来人口、离乡人口、生老病死、添丁等等,一共加起来是二十三万多,可如今查下来居然有近二十五万,明面上看是差了两万人,但是这里面有这些年因为战争锐减的人数在里面,而且外来逃难到常山郡的人口还在增加,所以这样一算起来,至少是五万的误差,这不能不说是个天文数字。

    袁朗不怕人多,就怕懒散无事可干、无田地耕种的人多,所以袁朗立即下令,将外来户人口分散安置在各个地方乡村,给他们田种,并且协助他们修建住宅,重建当地受战争影响而破碎的村庄。

    这事安排下去之后,袁朗又对军籍人数做了一次大的筛查,将阵亡的、领空饷的、年岁颇大的,全都从军册中清除了出去,当然,也发放了相应的补贴银两,不能断了人家或者其家人的收入来源,体力允许的还发放了农具以及农田他们退伍还田,自给自足。

    军士少了,当然就得募兵,这事袁朗做的比较低调,因为邺城最近对自己盯的紧,募兵这种事情尤其敏感,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将募兵范畴放在了常山郡辖地之内,像袁绍那样明目张胆的向全州征募兵勇,他算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但是结果还是喜人的,袁朗的的军马还是在一个月之内多了一万多人,这里面一部分是在郡暂住,外来逃难的青壮年,一部分是郡内的原住民,他们听闻袁朗的军饷给的多,给的及时,所以都是抢着来的,这不得不出乎了袁朗的意料。

    “将军,军籍人数统计出来了,一共是四万零七百八十六人,其中中级以上将官五十六人……”

    现在给袁朗在做着汇报的是甄俨,他也是此次来参加募兵的,袁朗起初见到他时他已经在新兵营待了有半个月了,皮肤黝黑黝黑的,袁朗一眼还没瞧出来,要不是张燕给介绍,袁朗还真就把这个人才给错过了。

    甄俨家教渊源,是个不可多得的文人他去当兵实在是暴殄天物,于是袁朗将他安排在了自己身边当参军,等于是自己的秘书,对此张燕没少跟自己开玩笑,说是大舅哥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的玩笑,对此袁朗只能不解释,要知道,甄家的门他自从那晚去过之后就再也没迈进去过,何惧这些风言风语。

第146章:大事件2() 
“接下来是土地丈量的数据……”

    除了对常山郡人口进行了细致性的普查,袁朗还特地抽调了三百多人的军士对辖区之内的土地进行了粗略的丈量。

    因为没有现代化的丈量设备,所以袁朗采用的是马匹匀速骑行丈量法,也就是用军士骑在选出来的马匹上对辖区内的土地进行了一次骑行,然后根据半个时辰也就是时速平均速度对土地进行了加减乘除合算,最终得到了一个粗略的数据出来。

    此外,袁朗还命人对这些土地进行了评估,哪些是适合耕种的、哪些是属于哪个乡村、氏族或无主的,对这次土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一次丈量、评估,更要说明的是,袁朗还命人对境内的河流、山川进行了统计,并结合土地丈量绘制了一张较为详细的常山郡全貌地图,可谓是开了这个时代的先河。

    袁朗此时正捧着甄俨递上的数据报表细看,他这一看顿时发现,这里面的问题不小,全郡土地利用率才百分之五十几,有一半的土地或闲置,或荒芜,或被氏族霸占、或被官府扣留不用,或用以私建住宅等等,这样一来,就使得农民可获得的农田数量远远达不到各人所需水平,从而日积月累,造成了如今温饱问题很难解决的局面。

    田亩分摊到人,看来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分摊田亩,这里面要牵涉很多氏族的利益,他们是土地最大的拥有者,如果从他们手上拿土地使用权,恐怕要费不小的力气。

    如今的常山郡还不算富庶,袁朗面前还有很长的一条使民安居乐业、温饱的路需要去走。

    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袁朗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他不是处理内政的高手,像这种事,应该交给张白骑这样的能人来处理才行。

    说起张白骑,袁朗刚好昨天收到了张宁的来信,说是张白骑在黑山养病很顺利,断臂的伤情已经得到了缓解,并且现在已经可以下地走动了,而消息是,黑山上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已经达到了往年以来富饶的最峰值,不仅人人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医疗、教育、田亩开垦,家园建造都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尤其是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比如濮阳兴,他本是袁朗收留个一个难童,如今这小兴子可不得了了,人才十三四岁,就已经在黑山学堂当起了小老师,已经开始带学生了,不可谓不出乎袁朗的意料。

    张宁在信中向袁朗提了一点让他兴奋的事情,那就是黑山根据地给黄巾军培养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预备队,只要常山郡要得着,立马就可以派遣一上将带领他们冲锋陷阵。

    也就是说,袁朗黄巾军的准确数字不仅仅是常山郡驻扎的四万多人,还是加上黑山上的,一共达到了七万人之多,这个军队的规模在很多群雄里面已经还是排得上的了,估计除了几个特别大的军阀外,就要数他袁朗了,当然,袁朗对此必须保密,因为这是他的王牌,轻易是不能告人的。

    “报,黄帅,有急件!”

    议事厅外,突然有侍卫持了一件竹筒进来,袁朗认得,这是他派出去的斥候常见的情报收集、汇报用的东西,想必是又有什么新的消息从外面传来了。

    “下去吧!”甄俨从侍卫手中接过竹筒,随后恭敬的递给了帅位上坐着的袁朗,说道,“将军”

    袁朗打开竹筒,从里面抽出一卷竹简,他展开来一看,不由得摇了摇头,原来这不是自家斥候的情报,而是别人假借此包装来的一封邀请信。

    “你看”袁朗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了甄俨,他现在的身份是参军,有时候可以帮袁朗出出主意,所以袁朗想先听听甄俨的意见。

    甄俨小心翼翼的结果竹简,随后一目十行的看完,最后合上竹简,好像知道袁朗要先了解他的意见似的,只听他分析着说道:“幽州刺使刘虞来信催将军为后援,并联合袁术前往长安迎献帝,此事万万不可啊!”

    “奥?为何不可?吾等皆为汉臣,难道献帝蒙难就能袖手旁观吗?”

    袁朗心里想的也是不能去,但是这话他不能说,于是他反问甄俨,希望听听他的独到见解。

    这里只有甄俨跟袁朗,所以甄俨也不避讳的说道:“不瞒将军,袁术此人在下还是熟悉的,此人虽贵为袁门正统,但胆小懦弱,曾经就因为畏惧董贼之势而逃往南阳,于朝廷与不顾,如今扣押破虏将军孙伯符的部曲不放,更是见利忘义,真乃反复之小人也,就此一条,将军不可与之谋也!”

    袁术是个什么人,袁朗心里自然知道,他虽然是袁家的嫡出,但是反而不如庶出的袁绍,为人处世以及干大事的魄力自然就更加不如了,如今刘虞以地形之便邀请离他们最近的袁朗一同去长安,这恐怕是说实在找不到愿意帮他们,或者找不到理他们的人呢,这才把如意算盘打他袁朗头上来了。

    迎献帝,这事已经不只一次在袁朗面前被人提起了,最初是万年公主还在常山郡的时候,当然,后来万年公主被袁朗送去了平原郡跟他的刘皇叔朝夕相处去了,这事便不了了之了,如今刘虞这位汉室宗亲也来邀自己,看来这里面不仅仅是离他们比较近,方便的缘故吧。

    万年公主啊,你到了平原郡还在打劳资的主意啊,你到底想在我这讨多少便宜啊。

    刘虞跟自己非亲非故,袁朗不得不把这事又算到了万年公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