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喜玛拉雅山的雪-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赫鲁微微地点头赞许。他耽心的是这一次进攻,会不会激怒中国人,他还不想和北京闹得太僵,只是想告诉毛泽东,印度军队是有能力把中国人赶出塔格拉山口的。
  花园里的风有点凉,他们再次回到房间里,侍者端来了法国葡萄酒。梅农端起酒杯:“总理先生,我会适时地命令第四军停止进攻的,当然那必须是将中国人完全清除出印度领土之后!来,我们干一杯!”
  “哨”地一声,两只高脚酒杯碰在一起。
  梅农一饮而进。
  尼赫鲁只喝了小半杯,他用手指轻轻弹了一下玻璃杯,嘴角蠕动了一下,欲言又止。他放下酒杯,并不看着梅农说:“我想起了蒂迈雅说过的,中国军队至少比我们强大一百倍。”
  “那要看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喜玛拉雅山的哪一边?况且蒂迈雅言不足信,他的自以为是的毛病早该改一改了。”
  尼赫鲁坐在沙发上,缓缓地闭上双目,睡意朦胧。
  梅农知趣地悄然退出总理官邸。
  尼赫鲁换好衣服,他来到客厅的长廊尽头,等待秘书送来的文件,他习惯于在早餐之前过目这些文件。门前的长几上放着昨天迟到的报纸,也许是秘书随手放在这儿的。
  他无意地随手翻了翻。
  {政治家报》通栏标题:印军大举推进。
  据来自国防部的消息,塔格拉山下的印度军队已经在一条十五英里长的战线上推进了二英里,中国军队正在后撤。
  尼赫鲁韵脸上展现出一丝坦然的笑容。也许中国军队是在佯装撤退,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尼赫鲁带着少有的欣慰用完了他的早餐。他想到街上去走走,那怕是一小会也好。侍者在餐厅门口递给几份当天的报纸:
  中国军队占领僧崇。
  大批中国士兵渡过克节朗河。
  印度兼则马尼失守。中国军队进入达旺。
  尼赫鲁全身不由地一颤,两手一阵发冷,所谓的好消息不过是一场黄梁美梦,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来得快,来得准确,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已经习惯了这一点,不过这一次他仍感到太出人意外了。
  尼赫鲁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乐观的表情。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所有要求采访的记者。那些心急如焚的印外记者,在总理官邸和议会大厦外面整整转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尼赫鲁的影子。
  10月24日晚上,愤怒的新德里如同即将爆炸的火药桶,数万群众聚集在新德里街头,除了高喊反华口号外,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泻到了梅农身上。尼赫鲁没有出席这次晚会,因为在激怒了的人群面前,他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梅农面对愤怒的人群显得有些惊惶失措,以至《泰晤士报》记者韦尔娜向他提伺时,他半天都没有听清她的话。
  韦尔娜口齿伶俐。锋芒毕露,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梅农先生,请问印度军队在什么地方可以挡住挺进的中国军队?”
  “什么地方?记者小姐。”梅农望了一眼金发碧眼的韦尔娜,耸了一下肩头:“他们打得那么猛,跑得那么快,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人群发出一阵嘘声。
  “这包括印度首都新德里吗?”
  “只要他们乐意,我想是的!”梅农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发出一阵叫骂声,好像是梅农将中国军队引了进来。
  “请问印度的后备部队在哪里,为什么不派他们去?”问话的是《印度教徒报》的记者。
  “后备部队还不能适应作战的要求,至少还需要训练一段时间。”梅农不等记者再提问,一口气将他的话说下去,这也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手段。“我想告诉你们,印度士兵在高原打仗,给养不得不依靠空运,而中国部队的据点则可以直接从西藏高原得到供应,我并不是为这件事发牢骚,但是我要你们懂得。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某些困难!”
  梅农竭力为自己辩解,但是记者也好,国会议员也好,印度平民也好,已经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话了,报界把一切不满和指责都加到了梅农身上,没有人想到去责备尼赫鲁,是梅农骗了尼赫鲁,骗了整个印度,应该坚决的、毫不留情地把这个骗子赶下台去。
  10月26日,这是梅农开始遭到噩运的日子。30多名国大党议员在新德里开会,会议大厅里一片混乱,议员们一个接着一个气势汹汹地向尼赫鲁指责梅农的过失,他们说梅农创造了一个中印边境万事如意的假像,他要为这个骗局负全部责任。
  梅农脸色铁青;他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印军在边境地区两年前就做好了打仗的准备,结果面对中国军队的反击连几个小时都没有守住。他又能说什么呢?
  尼赫鲁摆了摆手:“各位应该呀白,现在还不是对梅农评判是非功过的时候,因为中国军队仍然在向前挺进!”
  没有人理睬他的话,中国军队究竟要打到何处才会收场,没人知道。印度的生存好像与他们无关。
  尼赫鲁好不容易才使这些议员们安静下来,他用沙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议员们,印度军队还在作战,情况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糟。
  大厅里终于安静下来。
  尼赫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看了梅农一眼,好像是告诉他危机差不多过去了。
  这时,大厅的门被推开了,一些从外地赶来的议员涌了进来。他们高喊着;“梅农下台!梅农下台!”
  于是刚刚平息的波涛又重新翻滚起来,梅农下台的喊叫声一浪高过一浪。
  尼赫鲁望着眼前大喊大叫的议员,一言不发。
  梅农吃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一片指责声中,步履蹒跚地朝门口走去。
  10月31日印度政府宣布由尼赫鲁接管国防部。
  梅农出任刚刚成立的国防生产部部长。
  梅农的政敌们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极不满意,他们欲痛打落水狗置梅农于死地。
  11月7日。尼赫鲁面对国大党议会党团,抛出最后一张牌来保梅农。他理直气壮地说:“大家应该明白,对梅农的指责其实是对整个政府的指责,如果一定要什么人辞职的话,也许只好由他自己提出辞呈。”
  一名议员从椅子上跳起来,几乎是指着尼赫鲁的鼻子说:“好嘛,您如果继续追随梅农的政策,我们恐怕也只好不要您了!”
  这是有史以来对尼赫鲁权威的第一次挑战。
  这番话赢得了一阵噼哩啪啦的掌声。
  尼赫鲁沉思子片刻,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也好,换个人试试也好I”
  二
  10月30日。联大特别会议正在进行中。
  大约在30分钟之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佐林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提议,遭到无理否决。
  代表们纷纷发言辩论中印边境冲突。攻击的矛头一致指向中国。
  下一个轮到佐林发言了。他走上讲台,打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
  “苏联认为,中国政府10月24日的声明包含了旨在早日结束冲突的建设性建议,这些建议没有使有关各方的威信受到任何打击,可以作为开始谈判和和平解决悬而未决问题的基础,适当地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的利益。如果印中边界问题友好解决,这就会再次向我们显示和平共处原则后面的伟大力量,而且还会加深印度和中国人民长期的传统友谊。”
  佐林的讲话可以说是不偏不倚的,而且还有点明显的倾向中国。这比较符合赫鲁晓夫的态度,尽管他认为中国在那个不毛之地大打出手,说明毛泽东太好战。但是在加勒比海危机中,中国以其支持古巴的方式,站到了苏联的立场上,对于中国的支持,苏联此时抱以外交式的微笑,仅仅是微笑,而在这微笑后面又是什么呢?
  美国人说干就干。他们在加勒比海危机中赢了第一盘。肯尼迪还想在中印冲突中再赢一盘。
  华盛顿的天气梧外晴朗,白宫的绿色草坪上,总统乘坐的直升飞机,静静地停在那儿,有几只白色的鸽子,扇动着羽翅,在飞机旁走来走去。一群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的嬉皮士男女,在草坪上疯狂地扭动着身子,他们高喊着:“香蕉。香蕉……”这一类谁也听不懂的嬉皮士口号。
  警卫人员毫不客气地将他们撵了出去。
  美国驻印度大使约·肯·加尔布雷思乘坐的福特轿车,就是在这时候停靠在白宫门前,当他走出车门的时候,一个嬉皮士女郎还朝他打了一声响亮的口哨。
  当他进入总统办公室的时候,肯尼迪总统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审阅一份刚刚起草的声明。就美国西北部的森林起火事件发表的声明;
  “教授,您请坐。”
  肯尼迪喜欢称呼加尔布雷思为教授,因为他在任大使之前,确实是一位教书先生。
  崔您的气色好极了,看来加勒比海危机已经过去了?”
  “是的,尽管这样,不知怎么的,人们总是感到危机这样迅速结束是不真实的,难以相信的。看来美国人宁可相信魔鬼。也不愿相信赫鲁晓夫。教授您有什么消息吗?”
  “中国政府提出了三点声明。”
  “这些我们已经知道了。”
  “在西方,我们的盟国中,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进攻是对亚洲主要的民主堡垒的打击,这是亚洲大陆上***巨人同非***巨人争夺亚洲人心的第一个回合。”
  肯尼迪站起身来,用手指敲着桌面,用强硬的口吻说:“以美英两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要向印度表达迅速和毫不犹豫的同情和支持!”
  “有人已经在呼吁要象联合国在朝鲜那样进行干涉!”
  “当然,那要看毛泽东会走多远,当务之急是立即向印度提供物质援助。”
  “总统先生,您是指军事援助吗?”
  “我想应该是军事援助。”
  加尔布雷思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毫无疑问印度人民的感情会迅速的摆向美国一边,关于麦克马洪线的问题,总统是否有新的考虑?”
  肯尼迪移动了一下身子,来到墙边一幅巨型世界地图前面。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再含糊不清,美国政府将明确承认麦克马洪线是一条为现代惯例所承认的国际边界线!”
  “这样,福摩萨的蒋介石会认为美国人出卖了老朋友,他们会向华盛顿施加压力的。”
  “这个问题由我来处理。这是我写给尼赫鲁的亲笔信,请你转交他。”
  加尔布雷恩接过总统的信,放到文件包内。他脑子里仍在想,美国承认麦克马洪线,这是美国人民送给印度人民最好的礼物,真是太好了。
  “教授,我们共进晚餐好吗?有小牛排,还有新鲜的草莓。”
  “外加一杯马丁尼酒。”加尔布雷思欣然点头。
  当天夜里,加尔布雷思乘坐的专机,在华盛顿上空徐徐升空的时候,通过弦窗他望着身下这个灯火辉煌的城市,他突然想到,如果此时毛泽东知道了肯尼迪总统的态度,他又会怎么样呢?他还会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吗?他还会命令他的军队任意戏弄印度这只老虎吗?
  现在面对毛泽东的不是印度一只老虎而是整个世界一群钢牙利爪的老虎。
  三
  尼赫鲁的脚有节奏地拍着地毯,显然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帕特奈克还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由他出任国防部长的理由。虽然他目前还只是奥里萨邦的一位部长。如果出任国防部长简直就是飞黄腾达。他知道尼赫鲁对他深有好感,他也知道这好感意味着什么。
  尼赫鲁心里明白,这个时候在内阁中安插太多的亲信,无疑会引起公众的反感,而且谁也不敢说帕特奈克就会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
  尼赫鲁微微抬起头:“我想,我们该谈点别的什么了,我想派你去办一所游击训练学校。”
  “游击学校?’’帕特奈克大为不解。
  “大约有几千名西藏康巴族难民,已经被组织起来了,学校就在台拉登附近。我们将派遣他们越过边境进入西藏,骚扰中国的交通线,配合印军的正面作战。”
  “我以前怎么一点也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这是一项秘密使命。”
  帕特奈克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我已经选择了恰范接替梅农。”
  “恰范?就是那个德夫拉什特雷镇的乡巴佬!是他!我明白了!”
  帕特奈克心灰意冷,悻悻不乐地告辞了。
  耶·巴·恰范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席部长,早年跟随尼赫鲁从事地下政治活动,曾先后两次被捕入狱。他是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他爱好文娱、运动、诗歌、音乐和美术,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官。
  尽管恰范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印度引人注目的人物,但他非常勉强地接受了这项任命,好多天之后,才迟迟抵达新德里走马上任。
  尼赫鲁再次坐到沙发上的时候,秘书为他宣读从各个渠道传来的消息,特别是不结盟国家的态度,令他分外关注。
  “菲律宾总统马卡帕加耳今天来电:印度在它同***中国的边界争端中,可以指望得到菲律宾的最充分的支持……
  “泰国总理沙立复信说:‘同情印度在纠纷中的处境,如果这个问题被提到联合国,泰国将支持印度的立场’……
  “尼日利亚总理巴勒瓦来信:保证尼在印度中国边境纠纷中同情印度,并对尼赫鲁用说服代替报复来制止中国的侵略倾向表示敬佩和尊敬……”
  尼赫鲁表情严肃,也许他想到了印度是如何用说服来制止中国侵略的。同时,他也有些惶惑不解,怎么回事?几天前这些国家还都是和事佬。现在怎么突然偏向了印度。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好兆头。
  秘书又拿出另外几封信:“这是肯尼亚政府,这是委内瑞拉参议院的决议,这是……总之全世界都在同情印度……”
  尼赫鲁打断了他的话:“我不久前说过,印度政府不主张同北京断绝外交关系,也无意寻求外国的军事援助。”
  正当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加尔布雷思大使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
  “总理先生,我给您带来了肯尼迪总统的亲笔信。”
  尼赫鲁将信放到桌子上,他完全可以预料到肯尼迪信中的内容,这时他显得非常谨慎。他知道如果印度接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印度头顶上不结盟领袖的神圣光环将会彻底消失。
  “总理先生,美国政府将承认麦克马洪线是一条为现代惯例所承认的国际边界线。”
  “我们感谢美国政府的支持,我们有能力同中国打一场长期战争!”尼赫鲁的口气是坚定的。他似乎也明白了那些国家急于表态的原因。
  加尔布雷思不动声色:“总理先生,印度政府号召公民志愿给予财政支持,报纸上每天都在刊登这样的消息:‘某先生从他的小额储蓄中捐出110卢比帮助我们勇敢的士兵。某女士将心爱的金首饰捐给了国家,以保证凑足3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用于同中国的战争。’_为此,美国将保证向印度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当然这不是军事援助,不是!”
  尼赫鲁申辩道:“印度不会将美国的援助用于战争,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总理先生,我荣幸地转告您,美国空军的lO架巨型c135型喷气式运输机将在明天从威斯巴登到达加尔各答。它将运来美国在欧州陆军仓库中的重型武器。印度需要的c130运输机,也将随后运到。我们已经得到消息,印度已向俄国订购了米格21型战斗机,安12型运输机和米4直升机。”
  尼赫鲁望着加尔布雷恩,并没有直接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他想了想说道:“印度是在商业基础上购买这些武器的。”
  11月4日,加尔各答机场。印度官员和成群的记者守候在跑道尽端的停机坪旁。
  空中传来了巨大的轰鸣声,天际出现了一片稳约可见的黑点。黑点急速下降,十架美国c135型运输机出现在机场上空。它们抖动机翼在空中盘旋一周之后,鱼贯冲向跑道。
  飞机的舱门打开了,人们看到了崭新的自动武器,装甲车辆和重型火炮。围观的人群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
  从第一架飞机上走下来美国陆军准将福尔曼,他在机舱前摆好了姿势,请各国记者拍照。然后,煞有介事地吹嘘美国武器的威力。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国正在帮助印度。
  尼赫鲁眼睛望着美国手中的诱饵,已经从钢丝上走出了第一步。
  新德里的官员被这一消息惊得目瞪口果。
  那些刚刚在几天前还致电复信支持尼赫鲁的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首脑们…个个张口结舌。他们共同的感觉是,尼赫鲁发疯了!
  四
  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泽东坐在宽大的沙发上,双腿舒展,脚上蹬着双褪了色的布鞋,右手夹着吸了一半的香烟。
  他正在翻阅—份中印边境的敌情通报。
  周恩来站在他的身后,面带几分倦容地注视着他。
  “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样子要把整个喜玛拉雅山推倒喽!毛泽东从容不迫地微笑着,掸了一下烟灰,抬头望着周恩来。
  “主席,印军的兵力增加到了两个师部,九个旅,武装挑衅也是愈演愈烈了。”
  “老朋友的情面一点也不要喽,看来老是好言相劝不行吧,人家听不进去嘛。”
  “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外交努力,这件事情美国已经插手了,帝国主义是希望仗打得越大越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毛泽东揿灭了手中的烟头,站起身来:“美国资本家还是很大方的,只要是反共的,他就出钱,出武器。”
  “尼赫鲁刚伸出手来,肯尼迪就满口答应了,要什么给什么,许多装备还是新式的。”
  “老大哥不是也给了吗?”毛泽东的表情变得严竣起来。
  “正是因为有了后台,尼赫鲁的腰杆才壮起来了。”
  毛泽东望着窗外挺拔的古柏,有力地摆了一下手臂:“人家有的我们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总会有,我们有的他们永远也不会有!”
  毛泽东的情绪立刻感染了周恩来:“主席说得对,他们有飞机大炮原子弹,我们有革命精神!”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嘛,武器总不是决定的因素吧。”
  周恩来点了点头,沉思片刻说道:“现在有人利用联合国造舆论,要求派联合国军去印度,像朝鲜战争那佯,寻找出兵的借口。”
  毛泽东发出了朗朗地笑声说道:“真是贵人多忘事呀,大不了再一次证明帝国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