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语道:“我司马明威今天算是将这把老骨头,都卖给你做肥料了。现在就看你在京师那边,能不能开花结果了吧……”
220为了司令官()
“都给我滚回去!你们现在这个样子,不是在给司令官找麻烦吗?闹成这个样子成何体统?现在我们新1集团军上上下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把鞍山给打下来,稳定整个辽东战区!”杨子桢一拍桌子,对着张建军等人大声的吼叫道。
张建军还有郭兴两个人也没说什么,王琰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参谋出身的将军,却突然开口缓缓的说道:“那大家就都散了,回前线去,一天之内,我们就打进鞍山去!让那些京师里的大人们好好想一想,我们新军能有今天,都是谁的功劳!”
“那就听你和参谋长的!”郭兴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自己站在这里没有半点作用,还不如回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于是这个风格比较百搭的新晋少将转身就走,从来就没有如此干脆过。
看见郭兴和王琰两个人说走就走,张建军也没耽搁片刻,他看了一眼杨子桢,然后抓起自己的军帽,就跟着前面两个少将退出了原本属于王珏的办公室。杨子桢最终出了一口浊气,自顾自的叹息道:“这些骄兵悍将,恐怕还真就只有司令官你能弹压得住咯……”
“咱们真要用最快的速度夺下鞍山?”出了司令部的大门,拦住了想要登上自己汽车的王琰,郭兴没有底气的开口问道:“这一招真能救下司令官么?”
“不仅仅是要用最快的速度,还要用最狠的手段。”王琰看见郭兴有些犹豫动摇,咬着牙狠狠的说道:“把能找到的所有炮弹都倾泻到鞍山叛军头顶上去,让那些官老爷们好好看看,我们新军的战斗力!到时候就算是要处置司令官……他们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我们日后报复的!”
“对!”张建军最后一个从门里出来,走到两个人面前点了点头应承道:“王琰说的有道理,我们应该为司令官做些什么。”他说完这句之后,就爬上了自己的汽车,引擎开始轰鸣起来,挂着新1军标志的汽车在街道上呼啸而去。
郭兴和王琰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就登上了各自的汽车,向着不同的方向开去。这边三个军长分道扬镳,那边准备向各个方向上发起最猛烈进攻的作战命令,也在他们回到指挥部之后第一时间下达。所有的士兵都结束了休息,甚至连范铭这样的轻伤员,都可以回归部队继续参战。
“让全部一线部队准备好两倍的弹药……后勤部门全部都给我动起来,不管用什么办法,筹集到我要的物资!”一走进自己的指挥部,张建军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发号施令。他叫来了几乎全军的高级军官,开始准备起进攻的计划来。
“所有部队,四个小时之内,完成全部的战前准备工作。我要在明天一早展开攻击,中午就夺下鞍山!”他走到地图旁边,将代表他自己部队的那个巨大的箭头向前延伸,一直到手掌按在了鞍山的位置上,才继续说道:“我不希望看到任何敌人的抵抗,让你们停下前进的脚步!明白了吗?”
然后他用一双严厉的眼睛,扫过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带着沉重的语气说道:“司令官含冤被逮捕押送京师,我们要为司令官大人做一些什么!这个时候必须彰显我们的武力,让那些人看一看,新军究竟有多么强大!”
“是!为了司令官!”这些军官们也在前不久听说了司令官王珏被抓的消息。质朴的他们随后就希望能够为王珏做一些什么事情。现在需要他们做的事情来了,当然让他们兴奋不已。这些军官立刻立正敬礼,几乎是用吼的声音,吼出了那声气壮山河的“为了司令官!”
是啊,为了司令官!听到部队要进攻的时候,尤其是听到要为了司令官,用一场大胜来壮声威的时候,所有的新军士兵都焕发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来。工兵们拼了命的抢修台安到奉天城之间的铁路,以求将运输补给线恢复过来,为前线多转运一些弹药和物资,而步兵们也早早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装甲兵们更是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越阵而出了。
而经过了漫长的一个夜晚的等待之后,第二天的凌晨,新军部队就发疯一样的向对面的叛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原本因为王珏离开略显沉寂的辽沈大地上,再一次如同喷涌的火山一般,变得炽烈和狂暴起来。
对面的叛军士兵们突然间被猛烈的攻击搞得有些摸不清头脑,他们一边丢盔弃甲的逃跑,一边抱怨着明军的不按常理出牌:原本不是约定好了的么?你们象征性的打一打,我们象征性的抵抗抵抗,然后皆大欢喜的投降,你们捞取军功我们落个活命,不是很好的结局吗?
现在你们都已经把胜利揣进兜里了,何必动用如此力量,来欺负我们这些已经注定要投降的倒霉蛋呢?心中如此想着,可他们又不能去质问明军为什么突然浪费力量,真的进攻起来。于是他们只能沿着自己的防御阵地撤退,被尾随掩杀的明军打得灰头土脸。
成百上千枚炮弹落在叛军的头顶上,整个大地似乎都在晃动,数百辆坦克一字排开,仅仅是坦克引擎轰鸣起来排出的尾气,就在地平线上形成了一片如同烟雾一样的乌云,密不透风看上去黑压压的煞是吓人。
而当这些坦克在真正的辽沈平原上一字排开,组成战斗队形的时候,壮观到让指挥这些坦克作战的明军指挥官们,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钢铁的力量在这一刻爆发出了难以形容的力量,足以摧毁任何阻挡它的力量。
这些金属的履带碾过敌人的阵地,碾过敌人的躯体。战斗变成了一场摧枯拉朽一般的现代化战争表演:参战的两边,一边在进行着战斗演戏,而另一方则在被钢铁洪流屠杀。到处都是枪炮声,到处都在爆发着战斗,机枪和冲锋枪还有步枪组成的交响乐,在广阔的天空中回荡,雄浑而且刚毅。
一面跟着一面的大明帝国王旗插在了敌人的阵地制高点上,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大明帝国的坦克就在士兵的掩护下,冲进了鞍山郊外的钢铁冶炼工厂。那里的叛军没有抵抗就飞快的投降交出了自己的武器,因为前面败退下来的士兵告诉他们,如果晚一些的话,就会被大明帝国的杀人机器屠戮殆尽。
221笔记()
辽东的战场上,有无数的士兵正在为了一个名字叫做王珏的少年殊死战斗的时候,这个叫王珏的少年正在一列开向京师的火车上,用左手的手指头,捏起一块看上去品相相当不错的点心,塞进自己的嘴巴里缓慢的咀嚼。
他正在拿着一本很厚的书籍,专心致志的看着。甚至都不知道他吃的这些点心,究竟是什么馅的。他并非是一个生而知之的天才,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后天的补充和摄取,不过很幸运的是他非常喜欢百~万小!说,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从书中学习到他想学到的知识。
现在,他手里捧着的一本书,则是一本工业方面的总论,里面涉及的方面有些庞杂,不过却是一本入门的好书,以包罗万象的全面论述,向看它的人阐述了现有几乎全部工业体之间的关系。编写这书的人当初是天启年间的技术天才,作为天启皇帝陛下的首席工业顾问,参与了当年帝国工业建设的几乎全部决策。
当王珏看到这本书之后,他才知道当年的天启皇帝究竟有多么可怕,可以用当时的眼光,搭建起了一个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没有过时的工业基本体系。而看过这本书之后,他也了解了近现代科技发展是多么错综复杂的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
“真是精彩的一本书。”合上了翻了几十页的书本,王珏闭上眼睛仔细的思考着书中阐述的工业体系依存关系,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巨大的立体的关系图正在缓慢的搭建起来,看上去蔚为壮观。
化学技术的提升,能够制造更先进更优秀的材料,硫酸还有其他化学产品,一直都是近现代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化学稳步发展并且领先世界,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更先进的材料技术——当然,发展化学的另一个好处,是提升火药的性能,让炮弹拥有更大的破坏力。
但是,如果想要让化学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出它本来就拥有的力量,同样需要物理学上的成就配合。比如说更好的炮弹装药,带来的是更强的火炮膛压,如果没办法制造出更优秀的火炮炮管来,就会让这门大炮有炸膛的危险。可一旦完成了这种改进,那么高膛压带来的火炮高初速和远射程上的优势,就足以让所有军队垂涎三尺。
另一方面,高膛压带来的优势也代表着高磨损的火炮膛线,对冶金工艺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如此循环往复下去,似乎任何一个提高都无法全面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只有全面提高,才会催生出更强大的整体战斗力提升。
而这一切,还都仅仅只是现代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更好的火炮需不需要更精准的瞄准系统?更轻便的飞机蒙皮需要不需要更可靠的支撑设计?更强大的发动机带来的动力能不能全面转化利用起来?这里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每一个词汇,都值得一个天才去耗费一生去研究。
王珏现在才知道,他某个异想天开的新式武器设计方案,其实如果没有这么多年来,全人类的积累和贡献,根本就制造不出来。而即便是他现在非常满意的坦克,按照书本上的发展理论去分析,依旧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更快更澎湃的速度,更坚固可靠的装甲,更强大的火力——大明帝国的1号坦克距离真正的完美,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而王珏在列车上思考的问题,却不是设计一个完美的坦克出来。他是一个军事指挥官,擅长的是利用手里的武器装备和部队去打赢战争,不是带着一大群工程师们在厂房里有条不紊的工作。
这工作有一个年轻人会替他完成,想起这个叫陈昭明的年轻人,王珏的脸上就露出了笑意来。他偶然间发现的这个人才,果然在兵部散发出了应有的光辉,给他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也为大明帝国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王珏在思考的,是一个他最近才想起来的很深奥的军事课题,他要趁着自己待罪的这段时间,好好的研究一下,有关未来围绕着坦克这种新式武器拟定出来的作战革命。
辽东战场上的巨大胜利,或者说辽东战场上大明帝国轻而易举获得的这场胜利,已经向世界证明了坦克的威力,和未来战术变更的必然性。可是究竟战术如何变更,所有人……包括大明帝国的军事将领在内的所有人,都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遥远的古代,战争之中诞生了骑兵这个高机动兵种,对步兵取得了压倒性的机动优势,让古代游牧民族压制了农耕文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火枪的诞生,步兵的攻击力超越了骑兵,所以防御变得更有优势起来,时过境迁,战壕替代了城墙,变成了几十年间最坚固的防御手段。
可是现在,坦克的出现,让战壕和步兵组成的防线开始过时,胜利的天平又开始向着拥有更高机动性和火力的进攻方倾斜。防线变得不再那么可靠,有关未来战争的课题研究,差不多在辽东战场上的胜负尘埃落定的同时重新展开。
而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角,最主要的参与者,王珏当然也有他自己最直观最清晰的感受。这种感受比起那些看资料还有道听途说的人要准确的多,也让王珏对这场战争对未来战争体系的影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只要携带更多的燃油,装甲部队就可以从远离主战场,或者说远离真正战役目标的非敌方主要防御地带实施突破。只要速度够快,这支装甲部队就可以从防御薄弱地区迂回到主战场上,出其不意的击垮对手。”王珏用满是油渍的手指头在嘴里舔了舔,然后捡起了旁边放着的笔来,在纸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然后他拿起纸来又看了一遍,还算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在第二张纸上写下了新的一段话来:“装甲部队要有合适的掩护,伴随作战的部队必须保持与坦克一致的行军速度。”
写完了这一段话之后,他若有所思的停下了笔,呆滞半晌之后又在刚才写的这段话后面,加上了一句:“这样的部队作为拳头使用,达不到标准的,就算作后备力量……”
当他写到这里的时候又停顿住了,似乎很是纠结,最终他还是提起笔来,在后面加上的这段话的下面,划了一个横线,写下了“待定”这两个字。
火车依旧丝毫没有停歇的向前驰骋着,车厢在铁轨上因为速度略微的摇晃。王珏拿着手里的笔,回忆着自己对这场堪称未来战争投影的辽东之战的每一个细节。他时不时在纸张上写下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感悟,又时不时划掉一些。
这是他的习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这么一个归纳总结所有事情的习惯。只不过有些事情简单一些,他在脑海里就归纳总结完了,而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他只能依靠笔记来一点点排除掉不重要的边角,留下最精华的部分。
“依靠自行火炮……还有装甲运兵车来配合坦克行动……未来装甲师不能仅仅依靠坦克作战,还要依靠大量的精锐步兵伴随掩护,还要依靠自行火炮来提供炮火支援……”他苦恼的在这些话语中徘徊,脑海里在权衡这样的一支部队究竟要耗费多少油料和弹药,然后虚拟对比现有的部队,权衡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
谁都知道坦克还有其他车辆组成的装甲部队威力非凡,可为什么时至今日各国依旧没有一个将自己的部队全部变成装甲师呢?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比——总要有一些不重要的防区或者后方,不需要装甲部队去驻守看护,不是么?
“究竟用什么好呢?”作为辽东战场上的主官,王珏自然知道地面伴随坦克作战的特种车辆,一方面占据着宝贵的坦克底盘产能,一方面也因为混乱和分散,无法有效的为真正处于正面交战区域内的坦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等他们到达的时候,战斗往往已经结束,不必要的损失也已经发生了。
“支援的部队一定要快……及时才是支援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王珏在纸上写下了他的想法,虽然没有想到相应的手段,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装甲部队需要什么:“速度,准确……究竟什么样的武器,可以达到这样的设计要求呢?”
放下了那支已经被他油乎乎的手指头捏得满是油渍的笔,王珏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窗外。那条如同巨龙一样蜿蜒在群山之中,代表着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精神的城墙映入了他的眼帘,看到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古老城墙,王珏打了一个哈欠——京师已经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了。
222祈祷着的男人()
陈昭明站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自己后背阴冷万分,突然鼻子一痒,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他揉了揉自己的鼻子,然后抱怨了一句谁又骂他了,就继续在看那辆在他眼里,比美人的s曲线还要美丽万分的新型车体。
不得不佩服大明帝国,或者说中国人的智慧。他们在军方提出要求之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拿出了一个不错的2号坦克车体的设计方案来。虽然大量采用了成熟的技术,这个车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先进,可是却也算是走了捷径,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军方的设计要求。
2号坦克的底盘最大的改进其实只有两点,第一就是根据军方的实际需求,增加了坦克底盘的容量和体积;而第二点就是替换了被人诟病最多的1号坦克悬挂系统,更换成了重新设计成的一种新式悬挂。
第一个设计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毕竟一个方方正正的车体,对于大明帝国的设计师们来说,是一个毫无难度的课题。因为采用了一种新式悬挂,所以坦克底盘内是一个非常规整的长方形空间,如果连这个也设计不好的话,那他们也没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新式悬挂采用的是全新的设计,负重轮两两一组捆绑在一起,使用外置的弹簧减震——这种设计大大的简化了车体设计,因为所有的减震装置,都位于车体外侧。而这种悬挂系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相对于1号坦克使用的拖拉机悬挂而言,可靠性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更大的车体可以携带更多的汽油和弹药,坦克部队的作战能力将会被进一步的加强。更大的车体也能够装备更大的发动机和通信能力更强的联络设备,协同能力还有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这种车体还没有正式服役,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完美作品,因为长而且大的车体提供了太多太多的便利,预留了太多的改装空间,甚至陈昭明自己,都觉得面前这个车体,就是大明帝国未来二十年内的坦克标准设计了。
德国来的发动机总设计师威廉·温格也不负众望,拿出了加强型的ths…1型发动机,正式的生产编号是ths…5型航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算是ths…1型发动机的终极改进型,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准确一些说,这款发动机可不是为了2号坦克底盘设计研发的,它诞生的原因是另一个有关飞机的设计项目。
不过因为那架飞机项目研发的滞后,这种ths…5型航空发动机,最终被2号坦克采用,变成了陆地坦克底盘的标准发动机装备。有了这个强劲的心脏,2号坦克车的底盘在重量增加到原来的一点五倍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较高的越野行动速度。
当然,这种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来的新式坦克底盘,也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完美无缺。最让陈昭明头疼的一点,就是这种坦克底盘虽然携带的燃油会被1号坦克底盘携带的更多,可因为自身重量加上新发动机的油耗,实际行程并没有比1号坦克增加太多。
“重心比起想象中来要更好一些……发动机和变速箱都集中在车体后部,坦克的越野能力也提高了一些!”一名技术人员正在核对测量的参数,在吵闹的车间里,他大声的对身边的组长喊道:“主要是因为车体长度增加了,所以跨越壕沟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