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没来得及想清楚,为什么对方会突然发难,将刺刀伸了过来,就看到两三柄明晃晃的刺刀,距离自己的胸口只有两三寸远了。
    “啊!你们!”早乙女直树只来得急发出这样半句呵斥,刺刀就已经穿透了他的胸膛,他踉跄了一步,手里的指挥刀也早就不知道去向了。
    几个用刺刀挑翻了自己师团长的日本士兵,也根本没有再看早乙女直树一眼,就匆匆绕过了还站在那里的“杀神”,继续着自己的溃散之路。
    而早乙女直树身后的军官们,这个时候也发现了前面长官似乎不再劈砍,一下子栽向他砍死的那些日本士兵尸体。
    参谋长还有其他军官吓得赶紧上前,这才看见自己的师团长胸口上插着两三支步枪,早就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将军!将军!”参谋长搀扶着翻着白眼的早乙女直树,悲戚的大声叫喊起来。
    他的身后,一些围拢过来的卫兵还有军官,这个时候也开始跟着叫喊起来:“将军!将军阁下!”
    也不知道是谁最后一个松开了搀扶着早乙女直树尸体的手,他的尸体就这么摊到在地面上,和被他砍死的日本士兵摞在了一起。
    日军第42师团的师团长早乙女直树就这么死了,死在了一个后来被称作“血林子”的地方。日本第42师团在这附近一共战死了3700多人,把这里的土壤都染成了红色。
    一天后,第42师团投降,向大明帝国第1集团军的第1装甲军交出了自己的武器。
    在朝鲜半岛的另一边,日本驻守在釜山城内的部队,还在忍受着大明帝国炮兵那无穷无尽的摧残。
    外围的一些建筑物,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差不多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里,三万日本守军就好像蟑螂一样,潜伏在缝隙中,死也不肯后退一步。
    城市内,大量从朝鲜半岛上拥挤过来的日本平民,成了这场战争中的牺牲品。这些平民大量的死去,尸体横在街头巷尾没有人收拾。
    反正天寒地冻的不会腐坏,除了一些血腥气息之外,也没有太难闻的味道,所以日本士兵还有活着的人,也懒得管脚下的那些死去的同胞。
    在这种时候,谁能保证下一秒自己不会变成一具尸体呢?所以大家都在尽可能的活着,力所能及的将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
    一些人蜷缩拥挤在建筑物里,他们的行李早就丢在了半路上或者码头附近,一天前的码头逃亡,至今还如同噩梦一般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昨天夜里有几艘胆子大的日本轮船停靠在了码头附近,接走了大量的军人家属,很多人都因为场面失控混上了船,没成功的也都在等待,等待着今天的夜晚。
    也只有这么一个希望,支撑着这些日本人继续活在这里了,城市的外围就是大明帝国的坦克和士兵,更远的地方还有数不清的大炮……
    这样的进攻力量,哪里是日本步兵能够抗衡的?沿着街道,日本士兵一次次的打退大明帝国的进攻,换来的是一次比一次密集的报复性炮击。
    三万日本士兵听起来不少,可是几乎每分钟都有上百名日军战死在阵地上,这些战斗着的日本军人,又能支撑多久呢?
    没有人问他们这个问题,他们的防线一点点被大明帝国进攻的部队压缩,东北面顶住了进攻,西南面就丢掉一个街区,仿佛是一个魔咒一样,让所有日军绝望。
    而在他们看得见的,已经被大明帝国的军队占领的废墟上,一面一面大明帝国的龙旗树立在那里,看上去那么的刺眼,那么的让人感到绝望……
    不过,即便是如此,这里的所有日军依旧还在坚持着。然后,在流血死亡中,在已经千疮百孔的心中,祈祷着夜晚赶快来临。
477朝鲜胜利() 
♂
    夜晚,并没有因为祈祷提前来临,在日本守军躲藏于废墟之中,疲惫得连眼睛都睁不开的时候,太阳才终于落下了西边的山岗。
    天空黑暗下来,一艘日本小轮船借着船只上的灯光,一点点的停靠在了破败并且躺满了尸体的码头上。
    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日本士兵还有丢了行李的日本平民开始攀爬这艘小轮船,一直到甲板上站满了人不能再装为止。
    “别挤了!别推了!再推就掉下去了!”甲板相反的方向上,一个先上船的人被拥挤的人群顶在了船舷栏杆上,尖声叫喊道。
    “闭嘴!不要喊!招来了明狗的炮弹怎么办?”他身后,一个抱着步枪的日本步兵头上缠着绷带,压低了声音呵斥道。
    而另一边,一个孩子的哭声在昏暗的夜里显得那么的刺耳,于是更多的叫骂声跟着响了起来:“让他别哭了!向害死我们大伙么?”
    还没等这些声音逐渐的安静下去,远处黑暗的西方,就亮起了一片闪光。这些闪光太不起眼了,还不如山顶的星星看上去明亮。
    那是大明帝国的200毫米口径火炮开火的光亮,因为炮管修长,所以在高处甚至可以看到炮口的火焰闪烁。
    200毫米口径大炮打出来的炮弹,飞过漫长的距离,很快就落在了港口码头附近,向这里炮击是白天就测过距离角度的,所以非常的精准。
    当这些炮弹从天而降的时候,码头上等着上船的日本人发现,即便是在夜间,他们登船的危险,也已经大到了让人崩溃的程度了。
    因为随着大明帝国地面部队的推进,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现在也已经能够轻松的覆盖釜山码头了。
    这些150毫米口径榴弹炮加入到了压制的射击之中,一下子让整个码头都变成了地狱,上面的日本人死伤惨重,一些趁着夜色想要靠近的船只,也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开什么玩笑?冒着炮火冲上去,停靠在码头上等着人员登船,然后再离开那里——谁有这么好的运气?敢做这样不要命的事情?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明帝国时断时续对港口码头方向的炮击,效果非常明显,没有船只再停靠过来。
    日本船员们想到的新办法,就是在其他地方,用小船一船一船的运走岸上的日本人。这种运载效率极低,而且很容易就因为大家你拥我挤,导致小船倾覆。
    就这样,一晚上的忙碌,日军接走了大约数千人,剩下的人只好在天亮之后听天由命,祈祷日军还可以守住阵地,撑到下一个夜晚来临。
    当然了,这种祈祷并不能产生任何作用,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大明帝国的轰炸机就准时加入到了攻击序列之中,向釜山城内持续不断的投下炸弹。
    整个釜山都被淹没在了一片爆炸之中,日本守军大约1万人在中午的时候投降,釜山市中心在这一次投降后易手。
    无数大明帝国的士兵冲上了釜山市中心的大楼,在上面欢呼胜利,并且在制高点上升起了龙旗。
    这是一场属于他们的辉煌胜利,也是剩下的小半个城市里,日本残兵败将们崩溃的开始。
    在欢呼的声音中,大明帝国第2集团军的指挥部里,杨子桢下达了发起新一轮攻击的命令。大明帝国的部队开始沿着街道疯狂进攻,日本守军节节败退。
    因为有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大明帝国的步兵沿着街道推进的速度非常快,当天下午两点的时候,大明帝国就已经打到了港口区附近的街道。
    而身后的楼房里,到处躲藏的日本士兵和平民,都被扫荡的大明帝国步兵清洗干净了。他们要么就投降被押送到城外的战俘营,要么就被子弹手榴弹干掉,成为城市内的一具冰冷的尸体。
    下午三点的时候,大明帝国的几辆坦克掩护一对步兵冲进了码头所在的区域,钢铁的履带碾过码头上成堆的尸体,声音都变了腔调。
    此时此刻日本守军的抵抗已经完全乱了步骤,也失去了组织纪律,有些地方正在顽强的抵抗,而有些地方却已经开始成建制的投降。
    不管怎么样,因为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已经被大明帝国的士兵占领了,即便是城内的日军还能再坚持到夜晚,他们也无法撤出来,登船离开了。
    这真的是一场血腥的战斗,日本平民在这里至少阵亡了二十万人。日本守军也在这里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至少有5万名日军被俘或者战死。
    因为天气寒冷的关系,所以连伤兵都少得可怜,很多人中弹之后就被丢在街道上,或者简单的拖到角落里,然后冻死在寒冷的夜晚之中。
    更可怕的是,因为日本士兵不允许平民投降,以及登船离开的希望一直存在,所以日本平民很少有投降的。城内因为集中了周边的日本难民,所以人口密度极大,所以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于炮火的惨剧。
    当下午四点,最后的枪声渐渐平息下来之后,大明帝国在朝鲜半岛上最后的一场战斗,以大明帝国的胜利告终。
    历时两个月的朝鲜半岛战争,经历了前期的胶着,中期的惨烈,在后期变成了一场速战速决。
    大明帝国的坦克部队长驱直入,仅仅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从平壤一线,推进到了釜山海边。
    日本部队惨败溃退,最终丢失了整个朝鲜半岛。截止到2月4日,除了拒不投降的日本零散游击队,有组织的朝鲜半岛日本守军,全部撤离或被大明帝国歼灭掉了。
    “给陛下发电报吧……张建军昨天就把42师团吃掉了,我们打到现在才拿下釜山,终究还是慢了一步啊。”杨子桢把部队的报告丢在桌子上,对自己的参谋长刘志坚说道。
    刘志坚笑了笑,开口说道:“将军阁下,能够顺利打赢朝鲜之战,我们已经算是有大功劳了……朝鲜,终于又回到我们大明帝国的统治之下了!”
478赏() 
♂
    “把这些文件送给内阁……关于征收战争税,并且动员预备役的事情,先压下来!”紫禁城仁智殿内,朱牧把手中的文件,递给了秘书处的秘书长。
    他松开手来,侧过头看向身边站着的沈延,开口说道:“沈书,想来朝鲜半岛的事情,这两天也就能有个结果了吧?”
    “启禀陛下,臣也觉得,这两天,就能有个结果了。釜山之战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善后工作,就比较棘手了……”沈延一抱拳,开口对朱牧回禀道。
    可以这么说,大明帝国对进攻朝鲜半岛的预判,实际上是非常准确的。包括王剑锋等内阁大臣在内,许多人都笃定了大明帝国会在这场战争中获胜。
    实际上,大家担心的第一个就是莫斯科公国在这个过程中倒戈,让大明帝国北部地区出现问题。
    另外,内阁以王剑锋为首的大臣们,都害怕战争会在东南半岛扩大并且延续下去,最终无法收拾扩散成耗时日久的全面战争。
    简单的说,就是大家都认为,单挑日本根本没难度,打锡兰最终引来英国,被消耗成全面战争,引发又一次反明浪潮,才是大明帝国顾忌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关朝鲜半岛内部的。因为朱牧扩军用的是从资本财阀手里借来的钱,所以朝鲜半岛理论上,是要用来“还债”的。
    怎么一个还债的方法呢?就是大明帝国官方用俘虏还有征服的地区内包含的财富,来偿还借资本家的武器装备……
    这件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朝鲜半岛上的奴役工作也早就已经展开。大明帝国的后续部队完全变成了治安军,正在帮资本家和财团们,维持糜烂的社会治安。
    毫无顾忌的征召民夫,强制当地人服劳役,甚至直接抓人关进矿山等劳动点工作,这些都引起了朝鲜半岛原住民们的激烈抵抗。
    但是,抵抗归抵抗,可这些抵抗却无法在大明帝国的军队面前掀起什么浪花来。因为随着大明帝国的部队开进来的,还有大量的汉族人口。
    历史上那些扩张民族,很多都倒在了地广人稀,人口不足这道难题上。可比起游牧民族来,农耕文明从来就没有被人口难倒过。
    大明帝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第一批移民就有辽东发配的叛军俘虏与其家属等100万人。
    后续还有不少于500万人要被送到朝鲜半岛上去,这只是强制性的移民,不包括自愿去拓荒还有淘金的人口。
    可以这么说,那些所谓的游击战还有人海战术,在大明帝国面前,根本就玩不转——任何民族,在面对汉人的时候,都只能是可悲的少数民族罢了。
    沈延现在说的问题,就是资本家引起的地方骚动问题,这种骚动没有10年都稳定不下来,所以自然是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
    而作为兵部书的沈延,肩负着镇压朝鲜半岛上的叛乱职责,所以这个时候他也赶紧抓紧时间,对皇帝陛下诉苦。
    “你说的这个,是避免不了的问题……抓紧时间向朝鲜半岛移民,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朱牧也知道这个问题棘手,所以也只能给出一个方向上的意见。
    只有当那里真正变成顺民还有汉族人居住的地区,才能避免出现历史上的种种反复——这是历史给朱牧的教训,他学的很快。
    尽管这种教训很血腥,也伴随着对朝鲜半岛上原住民的不公平,可一切都是早就被注定了的事情,容不得更改……
    “陛下,要不要臣去告诫一下,让他们在朝鲜半岛上的吃相好看一些?”沈延突然开口,问朱牧道。
    身份上,沈延是资本财团挺起来,作为代言人安放在兵部书这个位置上的人选。他代表的是身后的军火商和财阀,但他同时也是兵部书,是大明帝国的臣子。
    如果他只是一个传声筒,那沈延也坐不到现在这个位置上。他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手腕。
    他当然明白,一味的贪婪和索取,终究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也会让双方的关系生出嫌隙。这不是长久之道,有的时候是要学会自我收敛的。
    而这个时候他提出要帮皇帝压一压,也能争取到皇帝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他才提出了这么一个不符合他身份的建议。
    朱牧这个时候想着的是用资本的手,解决一下朝鲜半岛原住民的骑墙态度,他需要的是血腥镇压,和之后的救世姿态。
    直白一些,就是他要等资本家先闹,闹够了他再出手收拾,借机打压一些人,拉拢一些人,甚至回收一部分撒出去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朱牧有这种手腕,有这种走一步看三步甚至三十步的睿智,才能用得起王珏这样的臣子。
    “不必了,那些人做什么,都不要插手!如果……”朱牧开口想要说一些什么,可是随后自己就打断了自己的话语。显然他改变了主意,放弃了要和沈延说的话。
    沈延知道,皇帝要说的事情,一定是和他身后的人有关,所以他意识到朝鲜半岛上要起风了,下意识的垂下了眼皮。
    这个时候,一个电报处的联络官走了进来,开口唱和道:“大喜啊!陛下!大喜!釜山大捷,朝鲜半岛大捷!”
    听到这个消息,朱牧提着的一口气松了下来,他脸上带了笑容,站起身来,走过去扯过了电报纸,看了一眼就哈哈大笑起来。
    沈延在一旁,也赶紧祝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朝鲜半岛,终于重回我大明治下了!”
    朱牧把手里的电文丢在桌子上,笑容更盛道:“好!好好!如果王珏不负朕的希望,这一场,朕是不会输了!”
    他一边说,一边大声的召唤:“来人!拟旨!给朕拟旨!赏张建军,赏杨子桢!封张建军的妻子诰命……杨家在京师的老爷子呢?请来见朕!朕要赐宴!”
479二倍之敌() 
♂
    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赏赐朝鲜半岛将士的圣旨还没有拟好呢,另一个让朱牧郁闷的事情就发生了。
    在日本被赶出朝鲜半岛的同时,英国海军4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先期越过了马六甲海峡,与前来接应的锡兰分舰队汇合。
    这个消息是被锡兰方面当做广播新闻有意放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大明帝国的东南半岛军事行动施压。
    显然,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王珏此时此刻正在焦头烂额的应对,希望可以抵消掉英国舰队加入战区的不利影响。
    “楚与之这一次可难熬了。”王珏头疼的看着手上的消息,对目前的情况有些无可奈何。
    他作为一名陆军将领,实在是无法帮海军方面分担压力。他也无法指挥海军作战,毕竟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
    王珏一不懂潮汐洋流,二不懂舰队阵型组织,即便是他想去海军帮忙,估计海军也看不上他这个陆军上将。
    况且,海军方面坐镇的老将军是不动如山的楚与之,也实在轮不到王珏去指手画脚。
    “可不是么?也为难老将军楚与之了……今年都六十多了……”王琰站在王珏的身后,开口附和道。
    前面的王珏看了王琰一眼,无奈的开口:“楚与之一旦顶不住英国锡兰两国舰队的压力,我们的侧翼就暴露了,到时候,沿海一线你的集团军,是要被压制的。”
    “所以您让我的部队向中路靠,把海岸线留给了你自己的守备集群?”王琰看着可以说是自己半个老师的王珏,开口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王珏也没有遮掩:“我不放心把你留在劣势地区,我怕缪晟晔会在沿海利用海军反击,所以我决定亲自在这里等他!”
    有一个事情他是没有说明的,他怕王琰第一次作战就遇到劣势情况下对阵缪晟晔的局面,一个人应付不来。
    “我可以应付的!司令官!我认为我一手训练出来的第4集团军,也能胜任这个任务!”王琰皱起了眉头,开口对王珏说道。
    笑了笑,王珏听自己的手下这么说,欣慰的伸出了手掌,在对方的肩膀上拍了拍:“我相信,只不过我要给你制造一个机会,一个与老将军司马明威一起升官发财的机会。”
    他一边说,一边收回了自己的手掌:“我年纪轻轻已经是上将军衔了,元帅这个位置轻易是不能给我了,这是定数。”
    大明帝国中兴之主天启大帝的军事改革中,元帅和大元帅就是最高军衔了。不同的是元帅是给带兵指挥的一线作战将领最高的赏赐,而大元帅差不多就是爵位一类的东西了,基本就是“回家